2023学年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高三第二次诊断性检测生物试卷(含解析)35373.pdf
-
资源ID:83614620
资源大小:724.93K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3学年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高三第二次诊断性检测生物试卷(含解析)35373.pdf
2023 学年高考生物模拟试卷 请考生注意:1请用 2B 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 05 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7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42 分。)1取样调查法被用于许多生物问题的研究,“随机取样”是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下列调查中一定没有采取随机取样的是()A调查成都市人口中色盲的发病率时对人群的取样 B调查贵州某地“百里杜鹃花海”控制花色的等位基因频率时的取样 C调查龙门山脉野生大熊猫时,发现一只,套环并编号一只 D用样方法调查某闲置农田中蒲公英的种群数量时采用等距取样或五点取样 2某地区人群中某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发病率为 19%,一对夫妇中妻子患病,丈夫正常,他们所生的子女患该病的概率是()A1/19 B9/19 C10/19 D1/2 3某种昆虫长翅(A)对残翅(a)、直翅(B)对弯翅(b)、有刺刚毛(D)对无刺刚毛(d)为显性,控制这三对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如图表示某一个体的基因组成,若不考虑交叉互换,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图中 A 与 B 互为等位基因,A 与 D 互为非等位基因 B该个体的一个初级精母细胞所产生的精细胞基因型有四种 C控制翅长与翅形的两对等位基因遗传时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D若该个体与隐性个体测交,后代基因型比例为 l:1:1:1 4下列关于细胞中元素和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酶都是以碳链为骨架的生物大分子 B盐析过程中蛋白质的结构发生了变化 C细胞中的元素大多以离子形式存在 D叶绿素含 C、O、N、Fe 等大量元素 5大肠杆菌拟核 DNA 是环状 DNA 分子。将无放射性标记的大肠杆菌,置于含3H 标记的 dTTP 的培养液中培养,使新合成的 DNA 链中的脱氧胸苷均被3H 标记。在第二次复制未完成时将 DNA 复制阻断,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对此实验的理解错误的是 ADNA 复制过程中,双链会局部解旋 B所示的 DNA 链被3H 标记 C双链 DNA 复制仅以一条链作为模板 DDNA 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 6因含 N、P 元素污染物的流入,导致妫水河爆发水华。研究人员在妫水河投放以藻类为食的罗非鱼控制水华,实验结果如下图。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投放罗非鱼后水体中亚硝酸氮的变化 投放罗非鱼后水体中磷酸根的变化 A罗非鱼等动物和蓝藻等植物共同构成生物群落 B投放罗非鱼调整了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C投放罗非鱼加快清除妫水河中含 N、P 元素污染物 D妫水河爆发水华,自我调节能力没有丧失 7血管紧张素转化酶 2(ACE2)是人体内一种参与血压调节的蛋白,在肺、心脏、肾脏和肠道细胞中广泛存在。新型冠状病毒是一种 RNA 病毒,其囊膜的刺突糖蛋白可与人体细胞膜表面的 ACE2 蛋白结合,然后入侵人体细胞。以下关于新冠病毒引起人体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A吞噬细胞能够特异性识别新冠病毒 B新冠病毒不能激发人体的细胞免疫 C新冠病毒感染会导致病人患自身免疫疾病 D康复的病人体内会有相应的记忆 T、B 细胞 8(10 分)在栽培二倍体水稻(2N)的过程中,有时会发现单体植株(2N-1),例如有一种单体植株就比正常植株缺少一条 5 号染色体,称为 5 号单体植株。利用 5 号单体植株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杂交亲本 实验结果 5 号单体(雌)正常二倍体(雄)子代中单体占 25%,正常二倍体占75%5 号单体(雄)正常二倍体(雌)子代中单体占 4%,正常二倍体占 96%A5 号单体植株可以由花粉粒直接发育而来 B5 号单体变异类型属于染色体结构的变异 C根据表中的数据分析,可以分析得出 N-1 型配子的雄配子育性较低 D实验中产生的子代单体可能原因是其亲本在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没有分离 二、非选择题 9(10 分)某科技小组的同学,欲测算农田中某种农作物在晴朗的白天 69 时有机物的制造量,进行了如下操作:在农田中随机选取多个样方;用透明玻璃罩罩住样方内所有植株形成密闭小室,并与二氧化碳传感器相连;分成甲、乙两组,甲组置于自然光下,乙组将玻璃罩用黑布罩住;两组在该时间段内连续采集数据 3 小时。请回答下列问题:(1)69 时,限制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主要是_,此时间段内测得甲罩内 CO2浓度先升高后下降,CO2浓度升高的原因是_。(2)69 时,甲组罩内 CO2浓度最高时,叶肉细胞内光合作用强度_(选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叶肉细胞呼吸作用强度,原因是_。(3)若该小组测得 69 时甲组罩内 CO2平均减少量为 a,乙组 3 小时各罩内 CO2平均增加量为 b,则_表示 69 时样方内该农作物固定 CO2的总量,进而可推算有机物的制造量。有同学分析后认为该结果与农田中该种农作物有机物的实际制造量会有较大误差。请从非生物因素角度分析,造成误差的原因主要是_。10(14 分)2019 年武汉病毒性肺炎病例被发现,其病原体是一种新型冠状病毒,2020 年 2 月 11 日该病毒被世界卫生组织命名 COVIO-19。完成下列有关问题:(1)新型冠状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必须在_内增殖。(2)新型冠状病毒入侵人体过程中,病毒表面的S蛋白首先与人体细胞膜上ACE蛋白结合,这体现细胞膜的_功能,之后该病毒入侵人体细胞。已知新型冠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进入宿主细胞后,首先翻译出 RNA 聚合酶,这一过程需要的物质有_(至少答 3 种)。(3)新型冠状病毒入侵细胞后,T 细胞增殖分化形成_,与被病毒入侵的宿主细胞密切接触,使这些细胞裂解死亡;在肺炎康复者的血清中存在_,能与新型冠状病毒的抗原特异性结合。11(14 分)在很多淡水湖泊中,藻类是鲤鱼及沼虾的食物来源,其中沼虾也是鲤鱼的食物。下图表示该湖泊中不同体长鲤鱼的食性比例。回答下列问题:(1)从能量流动的角度看,湖泊中以藻类为代表的生态系统成分,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按照图中的食性比例分析,试写出其食物网是_。若体长为 12 cm 的鲤鱼群体增加 100 kJ 的能量,理论上至少需要藻类提供_kJ 的能量。(2)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_。为了治理湖水的富营养化,可先养殖藻类吸收水体中的 N、P等元素,再养殖鲤鱼快速去除藻类,若要让藻类的能量更多更快流向鲤鱼,据图分析,投放到湖泊中的鲤鱼对体长的要求应该是_,理由是_。12为维护猪肉价格的稳定,某地修建了大量养猪场。养猪场每天排放大量的粪便、饲料残渣,如不及时处理会严重影响周边人、畜的饮水安全。研究者为养猪场设计了一个废水处理系统,如下图所示。请回答:(1)氧化塘中的植物、动物、细菌等生物以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该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是:_。氧化塘前部、中央深水区和后部的生物分布差异体现了群落的_结构。(2)废水流入厌氧池前,需要加水稀释处理,目的是_;氧化塘后部种植挺水植物,可使出水口水中的浮游藻类数量减少,从群落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是_;氧化塘后部的溶解氧含量比前部的高,溶解氧的主要来源为_。(3)在废水处理过程中,废水不能过量流入氧化塘,说明生态系统的_能力是有限的。(4)在养猪场附近田地中出现了一种濒危灭绝的生物,但此时养猪场及废水处理系统已无法拆除,此时对于这种濒危灭绝的生物而言,应采取的具体保护措施是_(写出一种即可)。参考答案(含详细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7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42 分。)1、C【答案解析】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有样方法、标志重捕法和黑光灯诱捕法,以上都是对于数量较多的种群进行的估算方法。而对于分布范围较小、个体较大的种群时,可采用逐个计数法。【题目详解】调查单基因遗传病的发病率和大种群基因频率都是通过随机抽样调查获得的;大熊猫稀少且个体大,发现一只编号一只,属于调查方法中的逐个计数法,没有进行随机取样;样方法中的等距取样和五点取样是强制性的随机取样,综上分析,C 符合题意,ABD 不符合题意。故选 C。【答案点睛】本题考查不同目的的取样调查的方法,意在考查考生对调查实验的理解能力。2、C【答案解析】设控制该病的基因是 A、a,则正常个体的基因型为 aa,占 1-19%=81%。【题目详解】由题意可知,aa%=1-19%=81%,a%=0.9,A%=0.1,则 AA%=0.10.1=1%,Aa%=20.10.9=18%。患病个体中携带者的概率是:18%(18%+1%)=18/19,该夫妇中妻子的基因型及概率为:1/19AA,18/19Aa,丈夫的基因型是 aa,则后代正常 aa 的概率是 18/191/2=9/19,则患病的概率是 1-9/19=10/19。综上所述,ABD 不符合题意,C 符合题意。故选 C。3、D【答案解析】依题文可知,等位基因是指同源染色体同一位置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一对等位基因减数分裂时遵循基因分离定律,以此相关知识做出判断。【题目详解】A、图中 A 与 B 没有在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不属于等位基因,A 错误;B、由于是该个体的一个初级精母细胞所产生的精细胞,所以精细胞有 4 个,其基因型有二种,B 错误;C、控制翅长与翅形的两对等位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所以其遗传时遵循分离定律,C 错误;D、若该个体与隐性个体测交,由于该个体产生 4 种比例相等的配子,所以后代基因型比例为 l:1:1:1,D 正确。故选 D。4、A【答案解析】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盐析是指在蛋白质水溶液中加入某些无机盐溶液,随着盐浓度增大而使蛋白质沉淀出来的现象,蛋白质可复原,只是蛋白质的溶解度降低。细胞中的元素大多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叶绿素含 C、H、O、N、Mg,属于大量元素。【题目详解】A、酶大多是是蛋白质,少数为 RNA。蛋白质和 RNA 均为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构成,A 正确;B、盐析改变了蛋白质溶解度,不改变蛋白质空间结构,B 错误;C、细胞中的元素大多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无机盐大多以离子形式存在,C 错误;D、叶绿素含 C、H、O、N、Mg,不含 Fe,并且 Fe 是微量元素,D 错误。故选 A。【答案点睛】答题关键在于掌握生物大分子骨架、蛋白质变性、细胞中元素的存在形式、细胞中的无机盐等有关知识,建立细胞元素和化合物相关内容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5、C【答案解析】DNA 分子的复制:1、时间:细胞分裂时;2、条件:模板:亲代 DNA 的两条链;原料:4 种游离的脱氧核苷酸;能量:ATP;酶:解旋酶和 DNA 聚合酶;3、特点:边解旋边复制、半保留复制。【题目详解】A、DNA 复制过程中,边解旋边复制,A 正确;B、所示的 DNA 链是在含3H 标记的 dTTP 的培养液中复制形成的,所以均被3H 标记,B 正确;C、双链 DNA 复制以两条母链作为模板,分别合成与母链互补的两条子链,C 错误;D、DNA 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每个新合成的 DNA 分子都保留有一条母链,D 正确。故选 C。6、A【答案解析】生物群落是指相同时间聚集在同一区域或环境内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包括食物链和食物网。【题目详解】A、生物群落是指相同时间聚集在同一区域或环境内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除动植物之外还包括微生物等其他生物,A错误;B、投放罗非鱼增加了生物的捕食链(罗非鱼捕食藻类),调整了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B 正确;C、题图曲线显示投放罗非鱼后,与对照相比,妫水河中含 N、P 元素污染物浓度清除时间变短,C 正确;D、水华发生之后,一般不会导致生态系统的崩溃,可在一定时间内恢复正常,这是由于生态系统仍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D 正确。故选 A。【答案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群落的定义及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内涵。7、D【答案解析】人体的三道防线包括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等;第二道防线:吞噬细胞和体液中的杀菌物质等;第三道防线: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自身免疫病是指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疾病。如:风湿性心脏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题目详解】A、吞噬细胞不能特异性识别新冠病毒,A 错误;B、新冠病毒没有细胞结构,需要寄生在人体的细胞内增殖,而抗体不能识别细胞内的抗原,所以新冠病毒能激发人体的细胞免疫,通过效应 T 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使其裂解死亡,B 错误;C、由题意不能确定新冠病毒感染会导致病人患自身免疫疾病,C 错误;D、由于患者体内发生了针对新冠病毒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所以康复的病人体内会有相应的记忆 T、B 细胞,D 正确。故选 D。8、C【答案解析】1、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数目的改变。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主要有缺失、重复、倒位、易位四种类型。染色体数目变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另一类是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2、根据题意和图表分析可知:单体在减数分裂时,形成的 N-1 型配子多于 N 型配子;N-1 型配子对外界环境敏感,尤其是其中的雄配子育性很低。【题目详解】A、该单体植株就比正常植株缺少一条 5 号染色体,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仍属于二倍体,A 错误;B、该单体变异类型属于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是个别染色体数目的变化,B 错误;C、在杂交亲本 5 号单体()正常二倍体()的后代中,子代中单体占 4%,正常二倍体占 96%,说明 N-1 型配子的雄配子育性很低,C 正确;D、实验中产生的子代单体的亲本在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正常分离,D 错误。故选 C。【答案点睛】本题考查了减数分裂和染色体变异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掌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掌握染色体数目变异的两种类型,再结合表格数据准确分析判断。二、非选择题 9、光照强度和温度(温度可不写)光照较弱时,呼吸作用产生的2CO多于光合作用消耗的2CO 大于 此时植株2CO的产生量等于消耗量,但植株中有部分细胞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所以,此时叶肉细胞中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a+b 用玻璃罩罩住样方内作物后罩内温度和2CO浓度等与农田相比都会发生变化 【答案解析】1、温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最适温度下酶的活性最强,光合作用强度最大,当温度低于最适温度,光合作用强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加强,当温度高于最适温度,光合作用强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减弱。2、二氧化碳浓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强度随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当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到一定的值,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强。3、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强。当光照强度增加到一定的值,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强。【题目详解】(1)69 时,由于光照较弱,植物的光合速率还没有达到最大值,所以此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主要是光照强度,此时间段内测得罩内 CO2浓度先升高后下降,CO2浓度升高的原因是光照较弱时,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多于光合作用消耗的二氧化碳。(2)69 时,罩内 CO2浓度最高时,叶肉细胞内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原因是此时植株二氧化碳的产生量等于消耗量,但植株中有部分细胞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所以,此时叶肉细胞中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3)若该小组测得 69 时各罩内 CO2平均减少量为 a 黑暗处理 3 小时各罩内 CO2平均增加量为 b,则 a+b 表示 69时样方内该农作物固定 CO2的总量,进而可推算有机物的制造量。有同学分析后认为该结果与实际会有较大误差,原因是用玻璃罩罩住样方内作物后,罩内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等与农田相比都会发生变化。【答案点睛】此题主要考查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难度适中。10、活细胞(或宿主细胞)信息交流 新型冠状病毒的+RNA、氨基酸、ATP、酶、tRNA、rRNA 效应 T细胞 抗体 【答案解析】1、人体免疫系统的三大防线:(1)第一道:皮肤、粘膜的屏障作用及皮肤、黏膜的分泌物(泪液、唾液)的杀灭作用。(2)第二道: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及体液中杀菌物质的杀灭作用。(3)第三道: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物质共同组成的免疫系统。2、新冠病毒不具有独立代谢能力,必须在活细胞内增殖,当侵染人呼吸道上皮细胞时,会经过吸附、穿入、脱壳、生物合成和成熟释放等几个阶段。【题目详解】(1)病毒营寄生生活,不能独立代谢,必须在活细胞(或宿主细胞)内增殖。(2)新型冠状病毒表面的 S 蛋白能与人体细胞膜上 ACE 白结合,是通过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翻译合成 RNA聚合酶的过程就是新型冠状病毒的+RNA 与核糖体结合,tRNA 将氨基酸搬运至核糖体发生脱水缩合,该过程需要酶和 ATP,核糖体由 rRNA 和蛋白质构成,rRNA 也参与翻译过程。(3)T 细胞在接受抗原的刺激后,通过增殖分化形成效应 T 细胞,效应 T 细胞可以与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细胞密切接触,使这些细胞裂解死亡,病原体失去了寄生的基础,因而能被吞噬、消灭;在肺炎康复者的血清中存在的抗体能与新型冠状病毒的抗原特异性结合。【答案点睛】本题以新冠病毒的社会热点考查免疫调节在维持内环境稳态中的作用,对于免疫过程的理解和归纳总结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1、把太阳能转变成化学能固定在有机物中 1000 负反馈调节 大于 12 cm 这样的鲤鱼植食性比例高 【答案解析】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组成成分又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营养结构就是指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三者缺一不可。【题目详解】(1)藻类属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生产者的作用是把太阳能转变为有机物中的化学能(把太阳能转变成化学能固定在有机物中);按照图中的食性比例分析写出其食物网是;据图可知,体长为 1.2cm的鲤鱼群体植食性比例为 0.75,肉食性比例为 0.25,即 75%的同化量来自于藻类,25%的同化来自沼虾,体长为 1.2cm的鲤鱼群体增加 100kJ 的能量,理论上至少需要藻类提供 10075%20%+10025%20%20%=1000kJ 的能量。(2)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叫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让藻类的能量更多更快流向鲤鱼,可让鲤鱼尽可能多的摄食藻类,据图可知,投放到湖泊中的鲤鱼体长大于 1.2 cm 时,鲤鱼植食性比例最高,肉食性比例最低。【答案点睛】解答此题,可根据题干叙述构建食物网,根据图中鲤鱼的食物比例计算体长为 1.2cm 的鲤鱼群体增加 100kJ 能量时至少需要藻类提供的能量。12、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 水平 防止微生物过度失水而死亡(或微生物失水而影响其生命活动)挺水植物起遮光作用,并且竞争无机盐,从而抑制藻类生长 水中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 自我调节 建立动物园、建立濒危动植物繁育中心 【答案解析】生物氧化塘是以太阳能为初始能量,通过在塘中种植水生植物,进行水产和水禽养殖,形成人工生态系统,在太阳能(日光辐射提供能量)作为初始能量的推动下,通过生物氧化塘中多条食物链的物质迁移、转化和能量的逐级传递、转化,将进入塘中污水的有机污染物进行降解和转化,最后不仅去除了污染物,而且以水生植物和水产、水禽的形式作为资源回收,净化的污水也可作为再生资源予以回收再用,使污水处理与利用结合起来,实现污水处理资源化。【题目详解】(1)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有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氧化塘前部、中央深水区和后部的生物分布差异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2)防止微生物过度失水而死亡,废水流入厌氧池前,需要加水稀释处理;氧化塘后部种植挺水植物,挺水植物起遮光作用,并且竞争无机盐,从而抑制藻类生长,减少出水口处水中的浮游藻类;氧化塘后部的溶解氧含量比前部的高,主要来源于水中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3)在废水处理过程中,废水不能过量流入氧化塘,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4)对于濒危灭绝的生物而言,应采取的具体保护措施是建立动物园、建立濒危动植物繁育中心。【答案点睛】本题考查了利用人工湿地处理污水的过程,意在考查考生分析题图获取信息的能力,识记和理解相关内容是解题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