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人教版初一下册生物期中质量检测题(及答案)经典36420.pdf
-
资源ID:83614832
资源大小:2.04MB
全文页数:22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4年人教版初一下册生物期中质量检测题(及答案)经典36420.pdf
2024 年人教版初一下册生物期中质量检测题(及答案)经典 1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 A叶猴 B猕猴 C森林古猿 D狒狒 2图表示新生命孕育的过程,叙述不正确的是()A卵细胞是在中产生的 B精子在中与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 C埋入子宫内膜的“种子”指的是受精卵 D胎儿从母体获得营养物质和氧气 3关于“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的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测定食物中的能量可以用燃烧的方法 B选用的食物应该是容易燃烧的 C设置重复组可以减少实验误差 D食物燃烧时散失的热量不影响实验结果 4小芳不爱吃蔬菜、水果,刷牙时发现牙龈经常出血,这是由于体内缺少()A维生素 D B维生素 C C维生素 B D维生素 A 5如图是淀粉在人体某器官内的消化过程示意 图,其中 a 表示淀粉分解形成的产物,M表示器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若 a 表示麦芽糖,则 M 可表示口腔 B若 a 表示葡萄糖,则 M 可表示胃 C若 a 表示葡萄糖,则 M 中起作用的消化液是唾液 D若 a 表示麦芽糖,则 M 中起作用的消化液是胃液 6在探究“食物在口腔内的消化”时,先向试管中加入适量的馒头碎屑,然后按照表的设计进行实验,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试管和试管可作为对照 B滴加碘液后不变的是试管 C试管和试管可以证明温度影响馒头的消化 D实验证明,部分淀粉在口腔内被分解为葡萄糖 7俗话说:“冬至到,吃水饺”。从吃下水饺到被消化吸收,依次经过的器官是()A口腔喉食道胃小肠大肠 B口腔咽食道胃大肠小肠 C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 D口腔咽喉食道胃小肠大肠 8当血液流经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网时,血液中的氧气含量变化如下列哪一图所示()A B C D 9如图为模拟隔肌运动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甲图演示吸气,膈肌舒张 B乙图演示吸气,膈肌收缩 C甲图演示呼气,膈肌舒张收缩 D乙图演示呼气,膈肌舒张收缩 10人体呼吸道对吸入的气体有温暖湿润清洁作用下列不属于呼吸道的器官是()A鼻 B喉 C气管 D食道 11俗话说“食不言,寝不语”。吃饭时不能大声谈笑是有科学道理是()A流经食物道的血量减少,不利于消化 B食物容易由咽误入气管 C唾液腺分泌唾液的量减少 D不有利于保护声带 12现代临床医学常根据病人病情需要,有针对性地选用不同的血液成分输入病人体内。对于血小板功能低下、贫血、大面积烧伤、创伤性失血的患者,应分别给他们输入 A全血、红细胞、血浆、血小板 B血小板、红细胞、血浆、全血 C血小板、血浆、红细胞、全血 D红细胞、全血、血浆、血小板 13如图是血液循环示意图,1、2、3、4 表示与心脏直接相连的血管,A、B 表示不同部位的毛细血管。下列说法对的的是 ()A连接左心室的血管 4 是主动脉 B当血液流经 A 时,血液中氧气含量下降 C与右心房相连的血管是 3 肺动脉 D血管 2、4 中的血液是动脉血 14如图是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请你对照三种血管特点,来辩认此时参与物质交换的是 A、动脉 B、静脉 C、毛细血管 D、无法确定 15一个慢性贫血患者突患急性阑尾炎,到医院做血常规化验,其化验结果可能在正常值范围之外的是 A血浆、白细胞 B红细胞、白细胞 C红细胞、血小板 D血小板、白细胞 16如图是尿液的形成过程示意图,其中代表不同的结构,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肾单位是由图中构成的 B都是动脉,其内流的都是动脉血 C正常情况下,中液体不含大分子蛋白质和血细胞 D正常情况下,中液体流经时,全部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 17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是 A肾小管 B肾小球 C肾脏 D肾小囊 18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A肾小球 B肾单位 C肾小囊 D输尿管 19尿的形成是连续的,而尿的排出是间歇的,这是因为()A肾小球的过滤作用 B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C膀胱能暂时储存尿液 D输尿管能输送尿液 20为了保护视力、预防近视,下列做法错误的是()A读写姿势要正确,眼与书本的距离要在 33 厘米左右 B疲倦的时候可以躺着看书;为了节约能源,可以在直射的阳光下看书 C看书、看电视或使用电脑一小时后要休息一会,要远眺几分钟 D要定期检查视力,认真做眼保健操 21如图是反射弧的结构图,图中的 3 是 A感受器 B效应器 C神经中枢 D传出神经和传入神经 22如图中所示的器官分别属于什么系统?()A呼吸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 B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 C循环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 D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 23清刘老残游记第二回中这样描写说书姑娘白妞:“那双眼睛,如秋水,如寒星,如宝珠,如白水银里头养着两丸黑水银”。文中的“白水银”和“两丸黑水银”分别指()A巩膜、瞳孔、晶状体 B视网膜、瞳孔、虹膜 C巩膜、虹膜、瞳孔 D角膜、瞳孔、晶状体 24下列选项中不能用如图曲线表示的是()A血液流经肾小球后红细胞浓度变化 B吃完饭后血液中胰岛素的浓度变化 C血液流经小肠后葡萄糖的浓度变化 D血液流经肾脏后氧气浓度变化 25“打赢蓝天保卫战”是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词之一,不利于该目标达成的是 A提倡使用新能源共享汽车 B下雨时工厂直接排放烟雾 C全面供应国六标准的汽柴油 D关停产能落后且污染较大的工厂 26如图所示:图甲是人体消化系统示意图,图乙的曲线分别表示淀粉、脂肪和蛋白质 在消化道中各部位(依次用 AB、C、D、E 表示)被消化的程 度,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 的 消 化 系 统 是 由_和_构成。(2)人体内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是 _,由 图 乙 中_段(请填写对应字母)表示,该消化器官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皱襞,皱襞表面有许多绒毛状的突起,大大增加了吸收营养物质的面积。(3)Y 所代表的物质是_,该物质最终被分解为_。(4)图甲中,能够分泌胆汁的结构是 _,其分泌产生的胆汁储存在胆囊中,再经导管流入消化道中。27下图为呼吸过程示意图,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中 A 过程代表_,它是通过_实现的。(2)图一中 B 代表_过程,D_过程,两过程都是通 过_实现的。(3)图二中的 a 代表的气体是_,血液从毛细血管的 4 端流到 5 端,成分变化 是_(气体)含量增加。28下图是人体心脏结构的模式图,请回答 (1)心脏的四个腔中,心壁最厚的是_(填名称),它是_循环的起点。(2)心的四个腔中,里面流动脉脉的是_和_(填标号)。(3)若该心脏完整无损,那么,如果从向内注入清水,则水将从_流出(填标号)。(4)血液在心脏中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从心室流向_,不能倒流。(5)人生病后静脉注射药物,药物在心脏四个腔出现的先后顺序是_(用标号和箭头填写)。29读图理解 如下图为人体消化、呼吸、循环和排泄等生理活动示意图。其中的 A、B、C、D 表示人体的四大系统,表示人体的某些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 A 系统是_ 系统,C 系统是_系统。(2)在 B 系统中能进行气体交换的器官是_,外界的氧气通过过程进入 B 系统时,膈肌处于_状态。(3)氧气从 B 系统通过过程进入 C 系统是通过_作用实现的。气体交换后,血液发生的变化是_(4)某人患肩周炎,口服消炎药进行治疗,药物至少需要_次经过心脏才能到达病灶。(5)D 系统中形成尿液的器官是_,若尿液中发现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则发生病变的部位可能是肾单位的_。(6)图中所示与外界相连的途径中,不属于排泄的是_。30近年来,我国部分地区地震造成一定伤亡及产损失。某次地震后,王某在废墟中被发现,一根木梁压在他的腰部,动弹不得,下肢有创伤,头邮、面部未见明显外伤,神志清醒,救援人员搬走他身上的木梁,然后对其进行诊断、救治和护理。请结合图示回答问题:(1)医生用棉棒刺激王某的足底皮肤,王某的足立即缩回,说明他的脊髓反射功能正常,根据图 1 所示,写出缩足反射的途径_(用数字和箭头表示)。(2)医生在检查其脑部是否受伤时,要求其在闭眼状态下用食指触摸自己的鼻尖,他始终不能准确触摸,由此判断受伤部位是_。(3)医生给他静脉注射 5%的葡萄糖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这些液体最先流入心脏的_。注射 5%的葡萄糖溶液后,王某的血糖浓度出现如图 2 所示的变化,那么 BC 段变化的原因是_调节葡萄糖的吸收、利用和转化等。1C 解析:C【分析】现代类人猿和人类有共同的祖先,即森林古猿,森林古猿一部分下地生活,经漫长的历史年代进化为人,另一部分生活在森林中,逐步进化成现代类人猿。【详解】在距今 1200 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后来由于环境的变化,森林古猿朝两个方面进化,一部分森林古猿仍然以树栖生活为主,慢慢进化成了现代类人猿,如黑猩猩、猩猩、大猩猩、长臂猿等,另一支却由于环境的改变被迫下到地面上来生活,慢慢的进化成了人类,可见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最近,是近亲,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C 符合题意。故选 C。【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能够熟记人和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2C 解析:C【分析】图中卵巢,输卵管,子宫,子宫内膜。【详解】A卵巢的主要功能是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所以卵细胞是在卵巢中产生的,A正确。B精子在输卵管与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完成受精作用,受精卵是新个体发育的起点,B 正确。C受精卵不断进行分裂,逐渐发育成胚泡,胚泡缓慢地移动到子宫中,最终植入子宫,这是怀孕,C 错误。D当受精卵发育成胎儿后,通过胎盘、脐带从母体获得所需要的氧和营养物质;胎儿每时每刻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是通过胎盘由母体排出,所以胎儿从母体获得营养物质和氧气,D 正确。故选 C。3D 解析:D【详解】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可以用燃烧的方法,每克食物完全氧化燃烧时所释放的热量叫做热价,A 正确;通过测量食物燃烧放出的热能来测定食物中能量的多少,选用的食物应该是容易燃烧的,如花生种子等,B 正确;为了尽量减少实验结果的误差,提高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因此应该设置重复实验(或重复组),多做几次,然后取平均值,C 正确;食物燃烧时,有机物内储存的能量会以热量的形式释放出来,这些释放的能量能被水吸收,水在加热时吸收这些热量后水温会升高,通过测量水升高的温度,就可以推算出被燃烧的食物中含有多少的能量,食物燃烧时散失的热量影响实验结果,D 错误。4B 解析:B【分析】人体一旦缺乏维生素,就会影响正常的生长和发育,还会引起疾病,如图:【详解】小芳不爱吃蔬菜、水果,在刷牙时经常发现牙龈出血,这是坏血病的表现,是体内缺乏维生素 C 造成的,因为新鲜蔬菜和水果中富含维生素 C。【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维生素 C 的缺乏症。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记各种维生素 C 的缺乏症,可进行对比记忆。5A 解析:A【分析】淀食物的消化是从口腔开始,口腔的唾液淀粉酶将淀粉转化成麦芽糖,胃中的胃液初步消化蛋白质,小肠中有肠液、胰液、胆汁,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淀粉分解成葡萄糖,脂肪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详解】AD淀粉的消化从口腔开始,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将部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若 a 表示麦芽糖,则 M 可表示口腔,则 M 中起作用的消化液是唾液,A 正确,D 错误。BC当淀粉和麦芽糖进入小肠后,由于小肠中的胰液和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酶,因此,淀粉等糖类物质在小肠内被彻底消化为葡萄糖。若 a 表示葡萄糖,则 M 为小肠,M 中起作用的消化液是胰液和肠液,BC 错误。【点睛】掌握淀粉的消化过程是解题的关键。6B 解析:B【分析】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对照实验。在实验中,控制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是设计实验方案必须处理好的两个关键问题。该实验设置了两组对照实验:与、与,变量分别是唾液、温度。【详解】试管和试管有两个变量是唾液和温度,不符合对照实验变量唯一的原则,不能作为对照,A 错误;。淀粉遇碘变蓝色,麦芽糖遇碘不会变蓝。试管中唾液淀粉酶能将馒头中的淀粉全部分解成麦芽糖,因此滴加碘液不变蓝,B 正确。试管和试管有两个变量是唾液和温度,不符合对照实验变量唯一的原则,不能作为对照,C 错误。实验证明,在适宜的条件下淀粉能在口腔内被分解,但是不能证明被分解成葡萄糖,D 错误。【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以及对照实验的特点。7C 解析:C【分析】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大部分组成。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肛门。【详解】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大部分组成。消化道是食物消化的通道,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肛门。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大肠能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所以,从吃下水饺到被消化吸收,依次经过的器官是: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故选 C。【点睛】掌握消化道的组成及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是解题的关键。8D 解析:D【分析】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叫做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实现的。【详解】气体总是由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直到平衡为止;肺泡中氧气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多,而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少;因此,血液流经肺泡外毛细血管时,氧气由肺泡扩散到血液里,二氧化碳由血液扩散到肺泡里;这样,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后就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如图所示:即血液中氧气增多,二氧化碳减少,故选项 D 图示正确。故选 D。【点睛】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肺泡内内的气体交换过程,解答时结合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图是解题的关键。9B 解析:B【分析】肺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叫做肺的通气,肺的通气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呼吸运动是由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的,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详解】气球代表肺,瓶底的橡皮膜代表的是膈肌。吸气过程。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胸廓的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结果胸廓容积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图甲膈肌顶部升高,肺缩小,表示呼气,图乙膈肌顶部下降,肺扩张,表示吸气。故选 B。【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在吸气和呼气时膈肌、胸廓、肺以及肺内气压的变化的情况。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掌握吸气、呼吸时膈肌、胸廓、肺的状态。10D 解析:D【分析】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的组成由上到下依次是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呼吸道是气体进出的通道,还对进入人体的空气做初步的处理。【详解】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能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到达肺部的气体温暖湿润清洁,食道是消化道的器官 故选 D。【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呼吸道的组成及功能。11B 解析:B【分析】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详解】人的咽喉是食物和空气的共同通道,气管在前,食管在后,气体和食物各行其道,有条不紊,这就要归功于会厌软骨。会厌软骨犹如铁路上的道岔。人们吞咽食物时,喉上升,会厌软骨向后倾斜,将喉门盖住,食物顺利进入食管。下咽动作完成以后,会厌软骨又恢复直立状态,以便进行呼吸。倘若吃饭时谈笑风生就会使会厌软骨的动作无所适从,导致食物“呛”入食管的事故发生。故选 B。12B 解析:B【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输血的原则。解答时可以从贫血、创伤性失血、大面积烧伤、血小板功能低下的患者主要缺少的血液成分方面来分析。【详解】临床上常根据病人病情的需要,有针对性地选用不同的血细胞成分或血浆成分输入病人体内。血小板功能低下的患者主要是缺乏血小板,贫血主要原因是红细胞数量过少,大面积烧伤皮肤受损导致血浆过少,创伤性失血主要是血液总量过少。因此对于血小板功能低下、贫血、大面积烧伤、创伤性失血的患者,应分别给他们输入的血液成分是血小板、红细胞、血浆、全血。故选 B。【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知贫血、创伤性失血、大面积烧伤、血小板功能低下的患者的主要成因。13A 解析:A【分析】(1)体循环的路线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身体各部分的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血液由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变成含氧少的静脉血。(2)肺循环的路线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血液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3)图中,1 肺静脉、2 肺动脉、3 上下腔静脉、4 主动脉,A 是肺部毛细血管,B 是组织细胞处毛细血管。【详解】A心房连接静脉,心室连接动脉。左心室连接的是主动脉,A 正确。B血液循环路线如图所示:肺循环的路线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A 是肺部毛细血管,从图中看出,血液流经 A 肺部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进入血液,因此氧含量增加而不是减少,B 错误。C与右心房相连的血管 3 是上下腔静脉而不是肺动脉,C 错误。D血管 2(肺动脉)中的血液是静脉血而不是动脉血,D 错误。故选 A。14C 解析:C【解析】试题分析:血液与组织细胞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是毛细血管,毛细血管与物质交换相适应的结构特点是数目多,管壁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血流速度慢,管腔小只允许红细胞呈单行通过。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毛细血管适于物质交换的特点。点评:此题为基础题,难度一般,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毛细血管适于物质交换的特点。15B 解析:B【分析】正常的人体中,血液中的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都有一定范围的值,若身体异常,这个值会发生改变。贫血指的是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过少或血红蛋白的含量过低,因此如果患贫血,应该是 RBC(红细胞)或 Hb(血红蛋白)的值偏低。当身体某处受伤时,白细胞可以变形穿过毛细血管壁聚集到受伤的部位,吞噬病菌。此时伤口周围会出现红肿现象,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发炎”。白细胞吞噬病菌后也会死亡,伤口流出的脓液主要是由死亡的白细胞和病菌、坏死的组织等组成的。【详解】白细胞具有吞噬病菌的作用,当体内有炎症时,白细胞的数量偏多,贫血的原因是红细胞的数量偏少或血红蛋白的含量偏低。故选 B.16A 解析:A【分析】图中是入球小动脉,是肾小球,是出球小动脉,是肾小管,是肾小囊。【详解】A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体包括呈球状的肾小球和呈囊状包绕在肾小球外面的肾小囊,因此,肾单位是由图中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构成,A 错误。B是入球小动脉,是出球小动脉,其内流的都是动脉血,B 正确。C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正常情况下,原尿中不含大分子蛋白质和血细胞,C 正确。D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发生了重吸收作用,原尿中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进入血液,而剩余的水、无机盐和没有被重吸收的尿素、尿酸等一起形成尿液。正常情况下,肾小囊中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所以尿液中不含葡萄糖,D 正确。故选 A。【点睛】注意掌握泌尿系统、肾单位的组成和尿的形成过程有关知识点。17C 解析:C【解析】【分析】(1)泌尿系统主要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等组成,肾脏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2)肾脏形似蚕豆,呈红褐色。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肾单位由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等部分组成。【详解】泌尿系统的组成包括: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肾由大约一百万个肾单位组成,肾单位由肾小体、肾小管组成,肾小体由肾小囊、肾小球组成。当血液流经肾时,肾将多余的水、无机盐和尿素等从血液中分离出来,使血液得到净化;输尿管把尿液运送到膀胱;膀胱暂时储存尿液;尿道排出尿液;尿在肾中形成,故肾脏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故选 C。【点睛】掌握泌尿系统的组成及主要器官是解题的关键。18B 解析:B【详解】试题分析:肾脏的结构包括皮质、髓质和肾盂三部分,构成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肾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肾小体包括肾小球和肾小管,肾小球是个血管球,它由入球小动脉分出的数十条毛细血管弯曲盘旋而成,这些毛细血管最后汇成出球小动脉,肾小囊是一种双层壁的囊,它包在肾小球的周围,肾小囊腔与肾小管相通,故选B。考点:本题考查的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肾脏的结构和功能。19C 解析:C【详解】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物质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物质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形成尿液由于血液循环不停的流动,因此尿的形成是连续不断的。肾脏中形成的尿液,经过肾盂流入输尿管,再流入膀胱,在膀胱内暂时储存。膀胱内储存了一定的尿液后,膀胱就会绷紧,产生尿意。在大脑的支配下,尿经尿道排出体外,所以尿的排出是间歇的。因此形成尿液的过程是连续的,而尿液排出是间歇的这是因为膀胱能暂时储存尿液。故选 C。【学科网考点定位】尿的排出。【名师点睛】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肾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肾小体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连续的过程。膀胱暂时储存尿液。20B 解析:B【分析】中学生连续看书、看电视、玩手机和操作电脑时间越长、距离越近,近视的可能性越大。为了保护视力,预防近视,应该要注意眼的卫生保健,做到“三要四不要”。【详解】A.预防近视要做到:三要、五不看,有效地预防了近视眼的发生。三要是:读书写字的姿势要正确,读书写字时眼与书的距离保持在 33cm 左右,A 不符合题意。B.预防近视要做到五不看,五不看是:不要在暗弱光线下和直射的阳光下看书写字;不要躺在床上、在公共汽车上或走路时看书;不要看字体过小、字行过密、字迹印刷不清的读物,B 符合题意。C.看电视时间不要太久,看书写字 40 分钟后或一小时后要到室外活动或向远处眺望一会儿,C 不符合题意。D.要认真做眼保健操,所按穴位要准确,要定期检查视力等措施可保护视力、预防近视,D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熟记预防近视的三要、五不看。21C 解析:C【详解】考点: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分析:此题考查的是缩手反射的反射弧模式图,从图中可以看出,3 为神经中枢,2 标号所指的神经上有神经节,代表其为传入神经,则 1 为感受器,4 为传出神经,5 为效应器,一是脊髓灰质呈蝴蝶形位于脊髓中央,二是脊髓白质,位于脊髓周围。解答: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而反射的结构基础为反射弧。反射弧的组成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如传出神经受损,即使有较强的刺激人体也不会作出反应,因为效应器接收不到神经传来的神经冲动。1 是感受器,能接受刺激并产生兴奋,能传导的兴奋就是神经冲动;2 是传入神经能将神经冲动传至神经中枢;3 是神经中枢,能接受神经冲动,产生新的神经冲动;4 是传出神经,能将来自 3 的神经冲动传至 5,引起反射;5是效应器,能接受刺激并作出反应。因此图中的 3 是神经中枢。故选 C 22B 解析:B【分析】图中 a 心脏、b 胃、c 脑、d 肺。【详解】循环系统由心脏和血管组成;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消化道有口、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组成;神经系统有脑、脊髓和神经组成;呼吸系统有呼吸道和肺组成。图中 a 心脏、b 胃、c 脑、d 肺。心脏属于循环系统。胃是属于消化系统的器官。脑属于神经系统,肺属于呼吸系统。故选 B。【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牢记各个形态的主要器官。23C 解析:C【详解】人的眼球包括眼球壁和内容物。眼球壁包括外膜(角膜和巩膜)、中膜(虹膜、睫状体、脉络膜)、内膜(视网膜)三部分。角膜是无色透明的,里面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巩膜白色、坚韧,保护眼球;虹膜能够调节瞳孔的大小,里面有色素,东方人的“黑眼球”和西方人的“蓝眼睛”就是它的颜色;睫状体能够调节晶状体的曲度,使人看远近不同的物体,相当于照相机上的镜头;脉络膜里有血管和黑色素,营养眼球并起暗箱的作用;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可以接受物像的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内容物包括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在物像的形成过程中,对光线起折射作用。24D 解析:D【分析】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的滤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详解】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由于大部分水滤过到肾小囊腔内,而血细胞不能滤过,所以血液流经肾小球后红细胞浓度明显增加,故 A 不符合题意;胰岛素的主要功能是调节糖代谢,饭后由于吸收大量的葡萄糖导致血糖浓度升高,所以胰岛素增加降低血糖浓度,故 B 不符合题意;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饭后由于吸收大量的葡萄糖导致血糖浓度升高,故 C 不符合题意;血液流经肾脏后,动脉血变为静脉血,氧气含量减少,故 D 符合题意。故选 D。【点睛】正确理解图示是解题的关键。25B 解析:B【分析】生态文明建设,旨在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为了达成目标要减少污染物的排放,特别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防止环境污染,减缓生态恶化等,根据是否能达到这一理念进行分析判断。【详解】提倡使用新能源共享汽车,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减少污染性气体排放,有利于环境保护,A 不符合题意;下雨时工厂直接排放烟雾,会污染环境,不利于环境保护,B 符合题意;全面供应国六标准的汽柴油,避免不达标汽柴油使用,有利于保护环境,C 不符合题意;关停产能落后污染较大的工厂,可以有效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有利于保护环境,D 不符合题意。【点睛】本题考查了环境污染与生活、生产的关系,明确环境污染的源头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26D 解析:消化道 消化腺 小肠 D 蛋白质 氨基酸 5 肝脏 【分析】(1)图甲中的 1 是口腔,2 是咽,3 是唾液腺,4 是食道,5 是肝脏,6 胃,7 是胰腺,8是大肠,9 是小肠。(2)图乙中,A、B、C、D、E 表示各段消化道,A 是口腔,B 是食道和咽,C 是胃,D 是小肠,E 是大肠;从图中可以看出,X 代表淀粉的消化、Y 是蛋白质的消化、曲线 Z 是脂肪的消化。【详解】(1)消化系统是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大部分组成。消化道可分为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等;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胃腺、肠腺、肝脏和胰腺。(2)小肠消化和吸收的面积大;在消化道内最长,长约 5-6 米;小肠内表面有许多小肠绒毛;肠腺分泌肠液。小肠内含有胰液、胆汁等多种消化液;小肠绒毛壁、毛细血管壁都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吸收营养成分。所以,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经过小肠消化和吸收后的食物残渣(即粪便)进入大肠,经肛门排出体外。小肠对应图乙中的D。(3)蛋白质的最初消化是在 C 胃,被消化为多肽,然后在 D 小肠的作用下被分解成氨基酸,因此 Y 表示蛋白质。C 区能够消化 Y 蛋白质,因此是胃。(4)能够分泌胆汁的结构是 5 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消化腺,其分泌的胆汁储藏在胆囊中,再经导管流入小肠内。【点睛】回答此题的关键是要能够识图并能理解食物的消化情况。注意胆汁中不含有消化酶,只能将脂肪变成脂肪微粒。27A 解析:肺通气 呼吸运动 肺的换气 组织换气 气体扩散 二氧化碳 氧气 【分析】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其功能是从大气中摄取代谢所需的氧气,排出代谢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图片表示呼吸过程示意图,其中 A 是肺的通气,B 是肺内的气体交换,C 是气体在血液里的运输,D 是组织里的气体交换,a 代表的物质是二氧化碳,b 是氧气,c 表示吸气,d 表示呼气。【详解】(1)A 描述的是肺与外界气体交换的过程,即肺的通气,这个过程是通过呼吸运动完成的,呼吸运动是指呼吸肌收缩和舒张引起胸廓节律性的扩大和缩小,包括吸气运动和呼气运动。因此 A 过程代表肺的通气,它是通过呼吸运动完成的。(2)B 描述的是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即肺内的气体交换(肺的换气);D 描述的是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即组织里的气体交换(组织换气)。肺泡内的气体交换与组织里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来完成的,即气体总是由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直到平衡为止。(3)图二中 a 代表的物质是二氧化碳,b 是氧气,血液从毛细血管的 4 端流到 5 端后,其成分变化是氧气含量增加,二氧化碳减少,静脉血变成动脉血。【点睛】明确呼吸的全过程,正确识图,是解答此题的关键。28左心室 体 动脉 【分析】心脏有四个腔: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只有心房与心室是相通的,心脏的左右是不相通的,左心房连通肺静脉,右心房连通上下腔静脉,左心室连通主动脉,右心室连通肺动脉;图示为人体心脏结构模式图,其中是上腔静脉,右心房,是右心室,是下腔静脉,是主动脉,是肺动脉,是肺静脉,是左心房,是左心室。【详解】(1)当心室收缩时,把血液输送到全身的毛细血管或肺部毛细血管,而心房收缩只需把血液送入到心室,与各自的功能相适应,心室的壁比心房的壁厚;图示中是左心室,与主动脉相连。左心室是体循环的起点,左心室的收缩把血液输送到全身,而右心室的收缩把血液输送到肺,二者相比,左心室输送血液的距离长,与此相适应,左心室的壁比右心室的壁厚。因此,左心室的壁最厚。(2)体循环起始于左心室,终止于右心房,血液的变化是动脉血变为静脉血;肺循环起始于右心室,终止于左心房,血液的变化是静脉血变为动脉血。因此心脏中流动动脉血的是左心房和左心室。(3)主动脉和相连的心室之间有动脉瓣,保证血液不会倒流,从心室流向动脉。如果从主动脉向内注入清水,水只能从主动脉流出。(4)心房和心室之间的瓣膜叫房室瓣,它只能朝向心室开,保证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心室和相连的动脉之间的瓣膜叫动脉瓣,只能朝向动脉开,保证血液只能从心室流向动脉,这样就保证了血液只能按一定方向流动:心房心室动脉,而不能倒流。(5)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所组成的管道中进行的循环流动,叫做血液循环。根据血液循环的途径不同,可以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人体静脉注射药物是从上腔静脉开始的,药物经上腔静脉进入心脏的右心房、右心室,经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流回心脏的左心房、左心室,再经主动脉、各级动脉到达病灶;故药物在心脏的四个腔中先后出现的顺序是右心房右心室左心房左心室。【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心脏的结构、血液循环的途径。29A 解析:消化 循环 肺 收缩 气体扩散 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2(两)肾脏 肾小球 【分析】图示中,A、B、C、D 分别表示人体的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分别表示吸收、肺的通气、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排遗、排尿、排汗等人体的生理过程。【详解】(1)分析图可知:食物由消化道进入 A 系统,因此 A 系统是消化系统,C 是消化后的食物经过吸收后进入 C 系统,因此 C 系统是循环系统。(2)分析图可知 B 是呼吸系统,气体通过呼吸道进入 B 呼吸系统中,然后再在肺内进行气体交换,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器官,外界的氧气通过过程肺的通气进入 B 系统时,膈肌和肋间肌都处于收缩状态,膈顶部下降,完成吸气动作。(3)外界的氧气从 B 呼吸系统通过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过程进入 C 循环系统是通过气体的 扩散作用实现的,气体总是从含量高的地方向含量低的地方扩散,在肺泡内氧气向血液扩散,血液里的二氧化碳向肺泡里扩散,直到气体达到平衡为止。气体经过肺泡处的交换后,含有少的静脉血变成含氧多的动脉血。(4)某人患肩周炎,口服消炎药进行治疗,药物随血液流动的途径是:上臂静脉上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上肢动脉毛细血管,所以药物到达患病部位需要经过心脏 2 次。因此,某人患肩周炎,口服消炎药进行治疗,药物至少需要 2 次经过心脏才能到达病灶。(5)D 是泌尿系统,尿液的形成尿液的器官是肾脏,尿液的形成包括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因此,若尿液中发现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主要是由于肾小球的通透性过大,使原来不能滤过的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滤过,从而随尿排出。则发生病变的部位可能是肾单位的肾小球。(6)人体内物质分解时产生的二氧化碳、尿素和多余的水等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叫做排泄;排泄的途径主要有三条:一部分水和少量的无机盐、尿素以汗液的形式由皮肤排出。图中都是排泄的主要途径。人体内食物残渣叫做粪便,排出体外的过程叫排遗,是排遗不属于排泄。因此,图中所示与外界相连的途径中,不属于排泄的是。【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知人体的八大系统及系统间的关联性。3054321 小脑 右心房 胰岛素 【分析】图 1 中结构名称为:1 效应器、2 传出神经、3 脊髓、4 传入神经、5 感受器、6上行的神经纤维、7 大脑、8 下行的神经纤维。【详 解析:54321 小脑 右心房 胰岛素 【分析】图 1 中结构名称为:1 效应器、2 传出神经、3 脊髓、4 传入神经、5 感受器、6 上行的神经纤维、7 大脑、8 下行的神经纤维。【详解】(1)图示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在图中 5 为感受器,4 为传入神经,3 为神经中枢,2 为传出中枢,1 为效应器;所以完成该反射的途径为:5 感受器4 传入神经3 神经中枢2 传出神经1 效应器。(2)脑位于颅腔内,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脑干的灰质中含有一些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脊髓位于脊柱的椎管内,有反射和传导的功能。因此医生在检查其脑部是否受伤时,闭眼时手指不能准确地指正自己地鼻尖,是小脑受伤的缘故。(3)静脉注射药物随血液循环首先进入右心房。人体内血糖浓度升高,胰岛素分泌也增多,从而使血糖下降并维持在正常范围用。【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