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水资源规划与管理》重点知识总结40905.pdf

    • 资源ID:83615305       资源大小:470.96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水资源规划与管理》重点知识总结40905.pdf

    1 水资源规划与管理重点知识总结 第一章 绪论 1、水作为一种自然资源,其使用价值表现为水量、水质及水能三个方面,有时又将其所占的空间、水域,也包括在内。无统一的水资源定义。按照广义水资源的理解,地球上的水体与水资源是同义词。狭义:有量无质的水,不能归属于水资源。2、土地是地球表面陆地部分上下一定范围内岩石、土壤、水、植被等构成的自然综合体。它是自然和人类活动的综合产物。3、水资源的特征:储量的有限性、补给的循环性、时空分布的不均匀性、用途的不可替代性、利与害的矛盾性。土地资源的特征:地域性、有限性和供需的矛盾性、永久性和可变性、生产性和生产的周期性。我国水资源的特点: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少、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匀、水资源时间分布极不均匀、江河的泥沙含量高。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土壤资源丰富,类型多样、山地面积多,平原面积少、耕地面积少,分布不平衡。我国水土资源的特点:人均水土资源占有量少;水土资源不匹配;年内和年际降水不均匀(雨热同期为有利方面);山地面积多,平原面积少;水土资源污染;水土流失、土壤沙化未得到有效遏制 第二章 水资源计算 1、地球上的水不是静止的,而是不断运动变化和相互交换的,这种变化和交换构成了自然界的水循环。水循环的内因是水的特性,水具有液态、固态和汽态三种形式,在常温条件下,三态可以相互转化,是水循环的条件;水循环的外因是太阳辐射和地心引力,太阳辐射是水循环热能的源泉,是水循环的动力,地心引力是水体流动的动力。2、发生在海陆之间的水循环称为大循环;蒸发、降水的循环称为小循环。3、水循环的基本特征:全球多年平均总蒸发量和全球多年平均总降水量相等;参加水循环的水量只占全球总水量的极小部分;海陆之间水交换的有效水量只占水循环量的极小部分;不同水体的循环速度相差甚大;水资源合理利用与节约。水体更新速度愈快,水资源利用率愈高,受污染的水体其水质恢复愈快。相反,水体更新周期愈长,可开发利用的数量愈受限制,水体自净能力降低。4、三性审查:可靠性审查排除资料中可能存在的错误;一致性审查审查水文现象影响因素是否一致;代表性审查审查资料对于水文变量总体的代表性。一致性:它是保证水文统计样本具有可比性的基础。径流资料受气候条件及下垫面条件的影响较大,上述两个条件任意一个发生显著变化时,资料的的一致性就遭到破坏。尤其是人类活动对下垫面的变化影响显著,一般需进行处理。5、受水利工程和用水影响较大的水文资料需要进行还原计算。下垫面变化对径流的影响是一个渐变过程,影响因素非常复杂,难以逐年作出定量的估算来还原,需要进行修正处理。2 6、“向后还原”是指将还原的基础统一到过去的某一不受人为影响的年代,其后各年的观测值均以此为标准进行还原;“向前还原”则是将还原基准统一到现状,历年资料均以现状为准向前还原;“向中看”的方式是指在观测年份系列中间,选取某一年作为“还原”的基准,在此以前的各年作“向前还原”,在此以后的各年作“向后还原”。7、还原计算时段内天然年径流量的计算公式为:W 天然=W 实测+W 农灌+W 工业+W 城镇生活W 引水W 分洪W 库蓄;式中:W 天然为还原后的天然径流量;W 实测为水文站实测径流量;W 农灌为农业灌溉耗损量;W 工业为工业用水耗损量;W 城镇生活为城镇生活用水耗损量;W 引水为跨流域(或跨区间)引水量,引出为正,引入为负;W 分洪为河道分洪决口水量,分出为正,分入为负;W 库蓄为大中型水库蓄水变量,增加为正,减少为负。8、=(R1R2)/R1100%=R2 /R1 式中,为年径流衰减率;为年径流修正系数;R1 为代表 5070 年代下垫面条件的产流深;R2 为代表 8090 年代下垫面条件的产流深。9、径流量的计算:代表站法、等值线法(适用于研究区缺乏实测资料,而大区域有足够资料的情况)、年降水径流关系法 10、入境水资源:指从境外流入本区域的地表水。包括未经控制的天然入境地表水和人为修建水库后有控制的入境水两部分。11、地表水资源年内分配:多年平均径流的年内分配、不同频率年径流年内分配、径流的年季变化 12、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计算:(1)扣损法(2)时历法或代表年法调节计算 13、四水转化:对于某一特定的流域来说,区域内的地表水、地下水、土壤水与大气水之间也是相互联系、互相转化的。14、径流过程的分割:水平线分割法:从实测流量过程线的起涨点 a 作一水平线交过程线的退水段于 c 点,则水平线 ac 就认为是该次洪水的地面地下径流分割线;斜线分割法:将绘在透明纸上的标准退水曲线蒙在要分割的洪水过程线的退水段上(注意比例尺的一致),使横轴重合,然后左右移动,当透明纸上的综合退水曲线与洪水退水段的尾部吻合后,则两线前方的分叉点 C 就是地面径流终止点。从实测流量过程线的起涨点 a 到地面径流终止点 c连一斜线 ac,既为地面地下径流分割线。绘制逐年日平均流量过程线,选择峰后无雨、退水时间较长的退水段若干条,将各退水段在水平方向移动,使尾部重合,作下包线即为综合退水曲线。水平线分割法简便易行,对地下径流小,洪水历时短的流域较为适合;而对地下径流比重大、洪水连续时间长的流域,则会造成比较大的误差,此时改用斜线分割法较为合理。15、水资源可利用量评价:A、叠加法评价水资源可利用量:(1)典型年地表水可利用量与地下水可采资源之和;(2)逐年地表水可利用量与地下水可采资源量之和;(3)平均年地表水可利用量和地下水可采资源量之和。注:资料不足,需根据降雨资料插补延长。B、保证率曲线法评价水资源可利用总量。16、在现有的技术水平下,水资源的可利用量,一般不超过当地水资源总量的 40%。第三章 水资源合理利用与节约 1、农业用水包括农田灌溉用水和林牧渔用水;生活用水包括城镇居民、公共用水和农村居民、牲畜用水;工业用水为取用的新水量,不包括企业内部的重复利用量。2、农业用水包括:灌溉用水、农村生活用水、养殖用水、村办企业用水等 3 3、灌溉带:1、常年灌溉带(多年平均年降水量少于 400mm)2、不稳定灌溉带(大于 400小于 1000mm)3、水稻灌溉带(大于 1000mm)4、林牧渔业用水量与农民居民生活用水量的计算:由调查或实验确定不同年型的净灌溉定额,根据灌溉水源及灌溉方式确定灌溉水利用系数,最后根据种植面积确定灌溉用水量:1、林果灌溉用水量 2、牧草灌溉用水量;可以根据不同用水类型,按照相关定额进行计算:3、鱼塘补水量 4、牲畜用水量 5、农村居民生活用水量 5、农业节水的措施: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减少输水损失;提高灌水技术水平;实施农业节水耕作措施;合理调度水资源、用水体制改革等。6、农业用水预测步骤:(1)预测的水平年:现状预测时前 12 年;近期510 年;中期1015 年;远期1520 年(2)农业发展及土地利用指标(3)农业用水预测 7、工业用水的特点:数量大、增长速度快、用水集中、用量差异大、节水潜力大 8、工业用水分类:工业用水生产用水【间接冷却水、工艺用水(产品用水、洗涤用水、直接冷却水、其他工艺用水)、锅炉用水(锅炉给水、锅炉水除利用水)】、生活用水 9、输入表达式:Vcy(循环用水量)+Vf(新水量)+Vs(串联用水量)=Vt(总用水量)输出表达式:Vt(总用水量)=Vcy(循环用水量)+Vco(耗水量)+Vd(排水量)+Vl(漏溢水量)输入输出平衡方程式:Vcy(循环用水量)+Vf(新水量)+Vs(串联用水量)=Vcy(循环用水量)+Vco(耗水量)+Vd(排水量)+Vl(漏溢水量)10、企业用水考核指标:重复利用指标、新水利用系数、单位增加值新水量、企业内其他用水日新水量、排水率、废水达标率 11、生活用水:包括居宅用水和公共市政用水(公共建筑用水、环境景观用水)12、城市等级划分:13、城市化的预测方法:联合国法、时间序列法、消费水平法等。14、生态环境用水:广义上讲,是维持地球生态系统平衡所需水量;狭义的讲,是维持区域生态环境良性发展的水量。15、河道用水:通航用水、冲淤用水、水力发电用水 第四章 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1、水资源供需分析与评价的目的:摸清现状,预测未来,发现问题,指明方向,制订措施,提出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供给方案和计划。内容:分析水资源供需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分析不同发展阶段(不同水平年)水资源供需情况和实现供需平衡的方案;分析实现本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措施和方案。2、水资源供需分析与评价的分类:从分析范围分:计算单元的供需分析与评价;河道流域的供需分析与评价;整个区域的供需分析与评价。从用水性质分:河道外用水的供需分析与评价;河道内用水的供需分析与评价。从用水发展分:现状供需分析;不同发展阶段的供需分析。从供需分析的深度分:不同发展阶段的一次供需分析;不同发展阶段的二次供需分析。3、水资源一级区:10 个:松花江区、辽河区、海河区、黄河区、淮河区、长江区、东南诸河区、珠江区、西南诸河区、西北诸河区。按基本保持河流水系完整性的原则,全国共划分二级区 80 个。在流域分区的基础上,考虑流域分区与行政区域相结合的原则,全国共划分三级区 214 个。4 4、分区代码:第 7 位数码/字母是五级区代码,第 6 位数码或字母是四级区代码,第 4、5两位数码是三级区代码,第 2、3 两位数码是二级区代码,第 1 位英文字母是一级区代码,10 个一级区代码分别是:A、B、C、D、E、F、G、H、J、K 5、水资源合理配置:PPT 的流程图 第五章 水资源保护 1、水体污染的主要来源:点源污染(生活污水;工业废水);面源污染(农田排水引起的农药、化肥流失;农村生活污水;乡镇企业的废污水)2、防治水体污染的主要措施:减少耗水量;建立城市污水处理系统;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开发新水源;加强水资源的规划管理 3、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分为 24 个,分别是:水温、ph 值、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COD)、五日生化需氧量(BOD)、氨氮(NH3-N)、总磷、总氮、铜、锌、氟化物、硒、砷、汞、镉、铬(六价)、铅、氰化物、挥发酚、石油类、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硫化物、粪大肠菌群 4、水体污染主要是有机污染,常用的评价参数有三氧:溶解氧(DO)、化学耗氧量(COD)、生物化学耗氧量(BOD),以及氨氮(NH3-N)。5、水功能区划:一级区划:保护区(源头水保护区、国家和省级自然保护区的用水水域、具有典型的生态保护意义的自然环境所在水域、调水工程的水源区)、保留区(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小,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较低;目前不具备开发条件的水域;预留的后备水源区)、开发利用区、缓冲区(跨省行政区域河流、湖泊的边界附近水域;省际边界河流、湖泊的边界附近水域;用水矛盾突出地区间的水域;保护区与开发利用区紧密相连的水域);二级区划(均属于开发利用区):饮用水源区、工业用水区、农业用水区、渔业用水区、景观用水区、过渡区、排污控制区。6、影响水体纳污能力的因素:水质控制目标、水体自净能力、水量及随时间的变化、水域的自然背景、排污口的位置和方式 7、污染源控制:外源控制(生活污水、工业污水、畜禽养殖粪尿与污水、农田施肥、生活垃圾、固体废物倾倒与堆放、大气污染物沉降等)、内源控制(江河湖库水体中污染物转化和底泥积聚与释放)第六章 土地资源计算与评价 1、12 个一级类:耕地、园地、林地、草地、商服用地、工矿仓储用地、住宅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特殊用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其他土地 2、耕地包括 3 个二级地类:水田、水浇地、旱地。园地包括 3 个二级地类:果园、茶园、其他园类。林地包括 3 个二级用地:有林地、灌木林地、其他林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包括 9 个二级地类:河流水面、湖泊水面、水库水面、坑塘水面、沿海滩涂、内陆滩涂、沟渠、水工建筑用地、冰川及永久积雪。3、土地资源的质量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两大类。自然因素包括坡度、有效土层厚度、土壤肥力、土壤侵蚀程度、酸碱度等;社会因素包括土地位置、作物年产量、人口密度、水利设施、交通条件等。5 4、城镇土地资源评价原则:综合分析原则、主导因素原则、地域分异原则、级差收益原则、定量与定性结合原则 5、评价的步骤:选定评价地块;选定评价因子;分析各评价因子的影响分值;评定土地级别。定级单元的划分方法:主导因素制定法、叠置法、动态网格法。第七章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保护 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可分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专项规划、土地利用规划设计。2、编制总体规划应遵循的原则:总体控制,逐项规划布局。先近后远,远近期规划相结合。开发与治理相结合,满足可持续发展战略。经济评价、多方案比较。3、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基本内容:(1)确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目标和任务(2)进行土地利用现状和潜力分析(3)预测规划期内人口发展规模和各类土地需求量、供给量(4)综合平衡各业用地,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5)确定土地整理、复垦、开发、保护分阶段任务(6)提出实施规划的政策、措施(分区研究土地利用方向;分区研究部门用地规模、结构与布局方案;分区提出保证实施规划的政策与管制规则)(7)安排重点建设项目用地(8)分解下达用地指标(9)制订实施规划的措施 4、主要程序:组织准备、基础资料收集、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文本、土地分类统计、土地总体规划成果 5、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文本包括:确定土地利用方式、适宜性等级分析、水土平衡分析、工程规划、工程量分析、环境评价和经济评价、编制总体规划方案 6、图件比例尺:县级:1:2.5 万1:10 万,一般为 1:5 万;乡级:1:1 万。城乡结合部:1:1 万 7、土地总体规划成果包括:规划文本、规划说明、规划图件、规划附件 8、水土流失的原因:自然因素(土壤侵蚀发生、发展的潜在条件):气候、地形、地质、土壤、植被等,其中降水和风是土壤侵蚀的主要动力(侵蚀力)人类活动(土壤侵蚀发生、发展的主导因素):不合理的耕作制度;扩大耕地,陡坡开荒(25以上斜坡禁止开垦种地);破坏森林;过度放牧、开矿;修路等建设项目。8、水土流失治理: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措施、耕作措施、生物措施)9、土地沙漠化的危害:土壤肥力降低;影响公路、铁路运输;沙尘暴、沙尘天气。10、土地沙漠化是由自然与人为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人为因素:不合理利用水资源、樵采活动、过度放牧、过度农垦;自然因素:疏松的沙质地表、干旱多风的气候 11、沙漠化防止措施:生物措施:又叫植物治沙,通过封育、造林等手段,防止沙漠,稳定绿洲。如飞播造林、农田防护林。工程措施:草方格沙障、高立式栅栏、引水拉沙工程。化学措施。12、盐碱地的形成条件:气候条件(“脱盐”和“返盐”)、地理条件(主要分布在内陆盆地、山间洼地和平坦排水不畅的平原区)、土壤质地和地下水(质地粗细、地下水)、耕作管理 13、盐碱地的改良措施:水利改良措施、农业改良措施、生物改良措施、化学改良措施 14、耕地资源保护:(1)耕地是最宝贵的土地资源,是农业生产中最基本的生产资料。(2)“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3)保护耕地,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命线。15、我国耕地资源基本国情:(1)我国耕地资源人均数量少,分布不平衡;(2)耕地总体质量差,耕地退化严重;(3)耕地后备资源严重不足,可开垦耕地有限;(4)城市规模扩张大,土地利用率低 6 16、耕地保护的内容:耕地的数量保护、耕地的质量保护、耕地的环境保护 第八章 土地开发整理 1、土地开发整理是对未利用土地、废弃地、中低产田、闲散地等进行田、水、路、林综合整治,以提高土地质量,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与生态环境的活动。包括三种业务内容:土地开发、土地整理和土地复垦。2、土地复垦:对生产建设过程中,因挖损、塌陷、压占等原因造成土地废弃,采取整理措施,使其恢复到可供利用的状态。土地整理:对一定范围的土地进行“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土地质量和利用效率,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土地开发:狭义上:即新开发,对人类未利用的土地进行开垦。广义上:既包括对未利用过的土地进行开垦,又包 括对以开发利用的土地进行整理、复垦。3、土地开发整理的一般程序: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可行性研究阶段,规划设计与预算阶段,建设实施阶段,竣工验收阶段,后评价 4、项目可行性研究:立项的合法性、技术的科学性、效益上的合理性 5、土地平整:根据平整的精度分为:大平(用工多,土方量大)、粗平(取高垫低,合并地块、改田埂)、细平(在粗平的基础上进行精细平整)5、土地平整设计方法:传统方法:方格网法、散点法、截面法;软件方法:MAPGIS、TFT软件、DEM 等

    注意事项

    本文(《水资源规划与管理》重点知识总结40905.pdf)为本站会员(得****3)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