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措施在外感发热患者中的应用37199.pdf
-
资源ID:83631104
资源大小:206.83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中医护理措施在外感发热患者中的应用37199.pdf
中医护理措施在外感发热患者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中医护理措施在外感发热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60 例外感发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30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中医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 1 h 后的退热效果以及不同时间段的退热效果。结果 护理后 1 h 观察组的退热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的持续退热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中医护理措施。常规护理主要包括:为患者定时测量体温,采用物理降温,如用温水擦洗汗液、酒精擦拭退热等,告知患者应多饮水,以清淡流质饮食为主。对于持续高温患者加强观察,遵医嘱做退热处理。中医护理措施:刮痧、拔罐、耳穴压豆、放血疗法等。1.3 评价指标 两组患者行护理措施 1 h 后测量腋温,与入院时的体温比较,护理后 1 h 体温下降1.5为显效,0.51.5为有效,0.5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持续退热效果通过护理后的 1、2 h 患者下降的腋温评价,腋温与入院时的体温比较。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18.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 2 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结果 2.1 两组患者退热效果比较 护理后 1 h 观察组的退热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2.2 两组患者持续退热效果比较 对照组患者 1 h 后的体温下降了(0.210.01),2 h 后下降了(0.320.30);观察组患者 1 h 后的体温下降了(0.620.36),2 h 后下降了(1.160.75),观察组的持续退热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 讨论 目前,中医治疗和护理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广,特别是中医刮痧和拔罐的应用,对治疗和护理外感发热患者的临床效果较好,再加上放血疗法,大大提高了患者的康复速度2。其中刮痧措施如下:刮头部:嘱患者取端坐位,护理人员一只手扶住患者头部,另一只手从患者头顶正中督脉循行,由百会穴向前额,从头后部到颈项通过风府穴;再从足少阳胆循行,由太阳穴绕耳上,最后到达头后部乳突和风池穴进行刮痧。刮颈肩部:采用弧线刮法,主要刮大椎穴,从风池穴和乳突根部开始,过肩井、肩端,最后在按风池穴和肩井穴。刮背部:嘱患者取坐位,按肺俞穴和风门穴,主要刮背部膀胱经。为患者进行刮痧操作时,要先轻刮,然后再逐渐调整患者适用的力度,患者出现不适,应立即停止操作。每个穴位以 35 次为宜,以 2 s/次速度刮,每次刮痧操作时间不得超过 20 min3。刮痧完成后,要告知患者注意卧床休息,多饮水,清洁患者刮痧部位。本研究中,实行护理措施后,对照组 1 h 后的的退热总有效率为 76.67%,低于观察组的 96.67%(P0.01),表明实行中医护理措施后退热速度较快。从退热的持续效果看,不同时间段观察组的退热效果显著,能有效的治疗外感发热患者。综上所述,为外感发热患者进行中医护理操作,能够有效的退热,保证了患者的治疗效果,同时能够起到疏通经脉、清热解毒的作用,在临床值得推广。参考文献 1 杨亚,陈华.中医刮痧疗法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全科护理,2011,9(8c):2237-2238.2 杨金生,王莹莹,屈建封,等.刮痧点线面位结合是临床获效的关键.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1,17(3):300.3 王珂,蒋燕,张秋菊.刮痧前后大鼠胆红素、SOD、IL-1、IL-6、白细胞的变化.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32(9):618-620.收稿日期:2015-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