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课时作业本(教师版)8578.pdf
-
资源ID:83654470
资源大小:1.32MB
全文页数:18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最新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课时作业本(教师版)8578.pdf
最新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课时作业本 班级:姓名:2019.9 10.三峡 等级:时间:1 通假字(1)略无阙处:通“缺”,空隙、缺口 2 指出下列划线字的古今义(1)至于下水襄陵 古:到了 今:表示达到某 种 程 度 或者另提一事(2)自非亭午夜分 古:假如 今:从,由(3)或王命急宣 古:有时 今:或许,也许(4)良多趣味 古:很 今:好 3 指出下列划线词的用法。(词类活用)(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动词用作名词,指飞奔的马(2)回清倒影 形容词用作名词,清波 (3)每至晴初霜旦 名词用作动词,下霜(4)有时朝发白帝 名词用作状语,在早上 4 一词多义 自 自非亭午夜分 在 绝 严肃阻绝 隔断 自三峡七百里中 如果 绝巘多生怪柏 极高的 5 重点词语解释(1)自非亭午夜分:如果不是(2)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全然没有中断的地方。(8)自非:如果不是(13)奔:飞奔的马(3)夜分:半夜(7)襄陵:水漫上山陵(9)不以疾:没有这么快(4)素湍:激起白色的激流 10)亭午:正午(14)回清:回旋的清波 (5)严溯阻绝:上行和下行的航道被阻断(11):曦月:日月:(15)绝巘;(6)飞漱期间:飞速地往下冲荡(12)林寒涧肃:肃杀,凄寒(16)沿:顺流而下 6 重点字字音 阙处 que 飞漱 sh 襄陵 xing 属引 zh 沿溯 s 猿鸣 yun 曦月 x 素湍 tun 长啸 xio 郦道元 l 林 寒 涧肃 jin 重岩叠嶂 zhng 7 文学常识:本文作者郦道元 ,北魏地理学家,全书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以及有关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地理名著。本文选自 水经注集校正 。三峡包括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今在长江重庆奉节和湖北宜昌之间。8 重点句子翻译 1(1)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水清、树荣、山高、草茂,实在是有许多趣味。(2)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3)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在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在山峰之间,常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4)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即使是骑着快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5)空谷传响,哀转久绝。声音回响在空旷的山谷中,很长时间才消失。(6)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如果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7)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到了夏天,江水暴涨,漫上两岸的山陵,上下航行的水路都被阻断了。9理解性默写:(1)第 3 段写三峡春冬景色时,既描写了“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的静景,也描写了“悬泉瀑布,飞溯其间”的动景。(2)文中用“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描绘了山形的挺拔险峻,用“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 ”写尽了深秋的凄婉幽美。(3)(1)描写三峡群山连绵不断的句子是:_两岸连山,略无阙处(4)侧面烘托三峡山势险峻的句子是:_ _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5)描写夏季水势大,交通被断绝的句子是:夏水襄陵,沿溯阻绝(6)总括三峡春冬之时景色的句子是:清荣峻茂,良多趣味(7)三峡中引用渔歌反衬三峡深秋清幽寂静的句子是: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8)三峡中写春冬三峡水的特点的句子: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10 问题探究(1)作者是怎样抓住特征描写三峡的自然景观的?文章先总写三峡形貌,接下来分写三峡四季不同的景色。因为三峡的夏天以水为主要特色,故而文章写夏水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表现长江汹涌澎湃、一泻千里的迅猛;写三峡春冬之景,突出其“清荣峻茂”的特色,显露出大自然的无限生机,令人心旷神怡;写三峡的秋天,则通过描写“林寒涧肃”、高猿哀鸣且回声久远的情景,有意突出了三 峡秋天的凄清悲凉的气氛。(2)结尾引用了渔歌,怎样理解这一歌谣的作用?本文融情于景,以凄凉的渔歌作结,是为表现山水虽佳,但世上犹有劳苦和贫穷的人,从侧面表现了当时三峡渔民、船夫的悲惨生活,也是为了表现猿鸣之哀,渲染秋天的肃杀气氛。从结构上看照应了前文,总结了全文,升华了文章中心。(3)作者笔下三峡不同季节的景物各有怎样的特征?夏天,江水满溢,一泻千里,给人以惊心动魄之感。春季、冬季和缓,潭深水碧,优美、雅致。秋季万物萧条,凄凉哀婉,引人悲伤垂泪。2(4)第一段体现了三峡山的什么特征?连绵不断,重岩叠嶂,隐天蔽日。11 课外文言文阅读(选做)甲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乙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亻叔而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小石潭记节选 1 解释加点的词语。(2 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C )(2 分)A不见曦月(x)B素湍绿潭(tun)C其岸势犬牙差互(ch)D怡然不动(y)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 分)略无阙处:通“缺”良多趣味:很,确实 俶而远逝消失 :忽然 斗折蛇行:像北斗星那样,像蛇一样 12、翻译下面的句子(4 分)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答: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多条,都好像浮在空中无所依傍。甲段中描写春冬之水的句子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乙段中对潭中鱼作了细致的描写,其作用是衬托潭水清澈 的特点。乙段中体现溪流曲折这一特点的句子是: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2 分)7、下面分析有误的一项是(B )。(3 分)A“游鱼细石,直视无碍。”通过“游鱼细石”写出水的清澈。B“悬泉瀑布,飞漱其间。”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富有韵律。C“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运用拟声叠词,构成一幅音韵和谐的画面。D“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侧面烘托了山的高耸。8.今年我国尚在建设中的长江三峡工程举世瞩目,请结合你对它的了解,说说这一工程竣工后,课文三峡中哪些内容将会改变?(举出两条即可)答 不会再有“沿溯阻绝”的情况。水流趋缓,“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也不会再有。9.写景状物要抓住特征。课文写三峡四时风光,为什么从“山”写起?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3 答 因为“峡”的意思就是两山夹水的地方,有山才有“峡”,所以从山写起。三峡的水又是最有特色的,所以接着写水。写水先写夏水,后写春冬之水,因为夏水最盛,最为凶险、迅疾,最具特点。最后描写三峡之秋的悲凉气氛。12 课古诗五首默写 4 评分:答谢中书书 等级:时间:1 重点字字音:(1)夕日欲颓 坠落(2)沉鳞竞跃 跳 (3)与其奇者 参与(4)晓雾将歇 消散 2 指出下列划线字的古今义(1)四时俱备。四季 (2)晓雾将歇 消散 (3)夕日欲颓 坠落 3 指出下列划线词的用法。(词类活用)(1)五色交辉 辉映(2)夕日欲颓 坠落 (3)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参与 4 词语解释(1)五色交辉 石壁色彩(2)四时 四季(3)歇 消散(4)夕日欲颓 夕阳快要落山了 (5)沉鳞 水中潜游的鱼(6)欲界之仙都 人间仙境(7)与 参与 5 文学常识:本文作者_陶弘景_。字 ,朝代 南朝 6 重点句子翻译(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山川景色的秀美,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2)高峰入云,清流见底。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清澈的溪流可以看见溪底(4)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树木,翠绿的竹子,四季长存 5(4)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了,水中潜游的鱼争相跳出水面。(5)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这实在是人间天堂,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再也没有真正欣赏这种奇景的人了 7 问题探究(1)答谢中书书写景是如何体现动静相衬之美的?一是形体的动与静,高峰为静,流水为动。二是光色的动与静,林青竹翠为静,五色交辉为动。三是声响的动与静,日出雾歇为静,猿鸟乱鸣为动;日落山暝为静,游鱼跃水为动。以上各种景物,交相作用,互为影响,构成了一幅怡神悦性的山水画。【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 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乙】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1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c )A、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不可知其源 B、自康乐以来 以其境过清 C、夕日欲颓 日光下澈 D、清流见底 以其境过清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实是欲界之仙都。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斗折蛇行,明灭可见。(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一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3、甲文和乙文中画线的句子都描写了水,都突出了水的共同特点:清澈(或:清)。但各采用的描写角度不同,甲文是 正面(或:直接)描写,乙文是 侧面(或:间接)描写。4、仔细阅读甲乙两文,回答下列问题。两文描写景物的空间顺序不同,甲文是由 高 到 低 ,乙文是从 近 到 远 。从人的感官来看,甲乙两文所描写的景物给人的感受不同,甲文给人的感受是 美丽而愉悦 ,乙文给人的感受是 幽静而凄清(或:幽深冷寂,孤凄悲凉)。6 5、下面句子分别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山川的妙处,而作者却能够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流露出作者自豪之感,期与谢公比肩的情。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流露出作者内心孤寂、凄凉、忧伤的思想感情 课外古诗默写 记承天寺夜游(教师版)等级:时间:1 重点词语解释 月色入户 门户 欣然起行 高兴、愉快的样子 念无与乐者 考虑、想到 共同 相与步于中庭 共同,一同 水中藻荇交横 纵横交错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只是 不汲汲于名利的人 罢了 庭下如积水空明 形容水的澄澈 盖竹柏影也 大概是 遂至承天寺 于是,就 步于中庭 院子里 2 重点句子翻译(1)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想到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庭院中的月光宛如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水藻、水草纵横交错,原来那是庭院里的竹子和松柏树枝的影子(5)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哪一个夜晚没有月亮?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3(4)月色入户,欣然起行。恰好看到这时月光从门户射进来,不由得生出夜游的兴致,于是高兴地起身出门 3 问题探究 1、“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此句描写的对象是_月光_,“藻、荇”、是指_竹柏影_,此句运用了_比喻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月光和竹柏倒影的什么特点?点染出一个怎么样美妙的境界?此句用比喻手法写出了月光的清澈透明,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2、作者游承天寺的原因:月色入户,无与为乐。7 3、说说课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作者的“闲”?“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结尾的“闲人”是点睛之笔,以别人的不“闲”反衬“吾两人”的“闲”。“念无与乐者”:可见其很少有人与他交游往来,“闲”。4、“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中蕴含着作者怎样微妙而复杂的思想感情?透露出作者在贬谪中感慨深微而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5、上文贯穿全文的线索是_月光_,描写月夜庭中景色的句子是“_“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_。”其主要内容可用 4 个字 概括为:庭中月色。(须扣住“月”字概括。)6、这篇文章主要表现了作者 的心境 旷达(答“豁达”也对;答“怀才不遇”、“愤愤不平”、“乐观”、“闲适”、“热爱自然”不对。)4 课堂练习(1)下面对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A.念无与为乐者(思念)B.遂至承天寺(于是,就)C.怀民亦未寝(睡觉)D.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2)本文的构思角度是(B)、托物言志 、即景生情 、类比象征 、以物喻人 (3)选出句子阅读停顿正确的一项(D )A.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B.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C.但少闲如吾两人者耳。D.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4)对“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B )A.哪里都有月夜、竹柏,只是缺少我们两个这样的赏月的“闲人”罢了。B.表现了作者为大自然的美景所陶醉,而产生了异常欣喜的心情。C.表现了作者在政治上受排挤,心情苦闷,只好去大自然中寻找快乐和解脱。D.表现了作者超然物外、旷达乐观的生活态度。(5)对文章的分析,说得不正确的一项(B )A、运用比喻描写月色,独具匠心,十分精妙,真可谓如诗如画,一个宁静淡雅的境界,真让人心醉神迷。B、这篇短文,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透露出作者在遭贬谪中的那种凄凉、孤寂的特殊心境。C、这篇随笔性的小品,叙事简洁,写景如绘,而抒情则寓于叙事、写景之中。叙事、写景、抒情又都集中于写人;写人又突出一点“闲”。D、本文语言简洁、准确、形象,作者观察事物细致入微,抓住了佳境瞬间最敏感的特征,以极其少的文字,包罗较多的内容,凝练含蓄。5 课外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两篇古文,完成下列各题【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未寝,相与步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8 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雨日夜不止,城不沉者三版。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节选自宋史苏轼传)【注释】涂潦:锸 解释加点词的意思。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但只 徙知徐州 调任 下面句中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D )(3 分)A盖竹柏影也 B苍颜白发,颓然乎其中者,太守醉也 C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 D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怀民未寝,相与步中庭 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派官吏们分别在城墙各处守卫,最终保全了徐州城。从甲乙两文中,你能感受到苏轼怎样的情感或者是怎样的精神品质?请分别加以概述。甲文:表达了被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更有豁达的情怀。乙文:临危不惧、以身作则、善于指挥、足智多谋、公而忘私、亲民爱民等。【参考译文】苏轼调任徐州。黄河在曹村附近决堤,在梁山泊泛滥,从南清河溢出,汇聚在徐州城下,水不断上涨不久就要泄进城里,城墙即将被冲毁,城里的富人争着逃出城去避难。苏轼说:“如果富人都出了城,民心一定会动摇,谁和我一起守城呢?只要有我在这里,就不会让决堤的水毁了城墙。”于是将富民们赶回城中。苏轼到武卫营,把卒长叫出来说:“河水将要冲进城里,事情很紧迫了,你们虽然是禁军也要暂且为我效力。”卒长说:“太守您尚且不逃避洪水,我们这些小人应该为您效力。”于是卒长率领他的士兵拿着畚锸出营,修筑东南方向的长堤,堤坝从戏马台起,末尾与城墙相连。雨日夜不停,没有受损的城墙只有三板。苏轼天天住在城上,即使经过家门也不入,派官吏们分别在城墙各处守卫,终于保全了徐州城。课外古诗默写 9 与朱元思书 等级:时间:与朱元思书的作者_ 吴均_,是_ 南朝梁_ 代 文学家。字_叔痒_。1 找出下列句子的通假字并解释意义(1)蝉则千转不穷 通“啭”,鸟叫声(2)窥谷忘反 通“返”,返回 2 指出下列划线字的古今义(1)一百许里 表示约数,左右 称赞;允许(2)鸢飞戾天者 至,到达 罪过,乖张(3)经纶世务者 筹划,治理 比喻规划、管理国家大事的才能 3 指出下列划线词的用法。(词类活用)(1)任意东西 名词作状语,向东向西 (2)负势竞上 方位名词作动词,向上(3)横柯上蔽 名词作状语,在上面(4)猛浪若奔 动词作名词,飞奔的马(5)互相轩邈 形容词作动词,比高比远(6)望峰息心 使动用法,使平息(7)风烟俱净 形容词作动词。消散、散净 4 一词多义 上 负势竞上 向上 百 一百许里 数词,十个十 横柯上蔽 在上面 猿则百叫无绝 数词,极言奇多 无 直视无碍 副词,没有 绝 猿则百叫无绝 停止 猿则百叫无绝 副词,无 天下独绝 唯一 直 直视无碍 直接 争高直指 笔直 10 5 重点词语解释(1)风烟俱净 都 消净,散净(2)天山共色 同样的颜色(3)横柯上蔽 树木的枝干(4)猛浪若奔 飞奔的马(5)天下独绝 独一无二(6)从流飘荡 跟随(7)水皆缥碧 浅青色(8)急湍甚箭 比箭还快(9)争高直指 笔直的向上,直插云天(10)泉水激石 冲击,撞击(11)望峰息心 平息名利之心 6 重点字字音 缥碧 pio 轩 xun 邈 mio 泠泠 l ng 千转 zhun 柯 k 鸢飞 yun 戾天 l 经纶 l n 窥 ku 嘤 y ng 成韵 y n 7 文学常识:与朱元思书的作者_吴均_,是_ 南朝梁_代 文学家 家。字_叔庠_,吴兴故鄣人。8 重点句子翻译(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没有一丝儿风,烟雾也完全消失,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颜色。(2)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重重叠叠的)山峦各仗着自己的地势争相向上,仿佛要比一比,看谁爬得最高,伸得最远,由此而形成无数的山峰。(3)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极力攀高的人就会平息自己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那些忙于世俗事务的人就会流连忘返。(4)横柯上蔽,在昼犹昏。树枝纵横交错挡住了上面的天空,虽在白昼,林间仍显得昏暗;(5)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急流的水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像飞奔的马。(6)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泉水激打着石头,泠泠地发出声响;美丽的鸟儿互相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7)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蝉长久不断的叫,猿的叫声久久不停止。11 9 理解性默写:(1)文章由景生情,因情明志,作者不由发出感叹的句子是: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2)把原本静止的重山叠岭之状写活的句子是: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3)总领全文的句子:奇山异水,天下独绝。(4)从侧面表现水清澈的句子:游鱼细石,直视无碍。(5)表达作者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赞美、留恋以及鄙弃功名,淡泊人生的思想感情的句子是: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6)在文中找出从视觉和听觉方面描写景物的对偶句各一句:“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7)文章在总写中,用“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表现了作者从容出游,怡然自得(或:舒畅自如,游兴极浓等)的情态。在分写“异水”时,用千丈见底一句夸张地表现了江水极深、极清的特点。在分写“奇山”时,通过泉响、鸟鸣、蝉转、猿叫,反衬了山的幽静(或:寂静、静等)的特点。之后,通过“鸢飞戾天者窥谷忘反”的抒情短论,表现了作者 爱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的思想。最后,文章别具匠心地描绘了山中的又一奇景,突出了树多的特点,与前文一句皆生寒树相照应。(8)作者描绘富春江山水的奇丽多姿,极有层次。第一段总写富春江的景色特点,概括为“_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八个字;第二段承“异水”二字,运用 比喻和 夸张的修辞手法,抓住“_ 清(清澈)”和“_ 急(湍急)”的特点,具体生动地描绘;第三段承“奇山”二字,紧扣_山高,树多,景美_的特征,从 两个角度写景状物。(9)本文从应用范围及标题形式看,它属于书信体;从文章的内容看,它属于写景)散文;从语言特点上看,它属于 骈文。(10)作者对富阳至桐庐沿途景色的总体印象是 天下独绝(请用文中的一个四字短语作答),并且重点从 山 和 水 两方面进行了描绘。10 问题探究(1)作者眼中的山是怎样的?运用什么手法描写山的?“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以动写静,把静止的山写活了,充满了生机,显示出山的“奇”。(2)本文的结构有何特点?12 先总后分(3)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是写水流湍急,三峡一文中哪句话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4、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作者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赞美、留恋以及鄙弃功名,淡泊人生的思想感情。5、作者在文中描写了山中的各种声音,有什么作用。作者铺写山中各种声音,表面上看来热闹异常,其实却是以闹写静,显示出山深无人的幽静。含蓄地否定了世俗社会,表达了对大自然的向往。为后文的“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埋下伏笔,强调大自然对人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也从侧面表达了大自然的美丽。6、“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句话侧面写出富春江景色之美,表达了作者鄙弃功名利禄,流连山水,向往归隐山水生活的情感。(一)、答谢中书书和与朱元思书选段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 分)互相轩邈(远,这里作动词用:往远处伸展)晓雾将歇(消散)2、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C )。(2 分)A、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猿则百叫不绝。B、实是欲界之仙都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虽乘奔御 D、康乐以来 属予作文以记之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 分)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横斜的树枝在上边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昏暗;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有时候能见到太阳。4、【甲】【乙】两文在描绘山水之景上很有相同点,都是开篇总括山水之景,如【甲】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乙】文“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然后再具体描绘之。(2 分)5、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甲】【乙】两文都是写给友人的信,都描绘了山川之奇异美景,但所表达的感情略有差异,请说说。(2 分)【甲】文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乙】文自明本志蔑视追求利禄之徒,爱慕美好自然。(二)、与朱元思书和三峡选段 1 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急湍甚箭(超过,胜过 )(2)鸢飞戾天者(至 )13 2 下面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 )A.有时朝发白帝 朝晖夕阴 B.自富阳至桐庐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C.哀转久绝 沿溯阻绝 D.素湍绿潭 可以调素琴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清荣峻茂,良多趣味.4 【甲】文和【乙】文都写了山水风光,但是两文的结构安排有别,【甲】文先用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几个字总写山水特点,接着再写异水,最后写奇山;【乙】文则是先写 山 ,后写 水 。5 【甲】文和【乙】文都抒发了作者的感情,其相同之处是都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 的情感,从【甲】文“望峰息心”和“窥谷忘反”中可看出作者对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避世退隐,厌弃尘俗的高洁的生活志趣和心态。(三)、三峡和答谢中书书选段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1)至于夏水襄陵(上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快 )2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D )A 有时朝发白帝 舜发于畎亩之中 B飞漱其间 其间千二百里 C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自康乐以来 D青林翠竹 林寒涧肃 3 翻译句子。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猿鸣叫的声音连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空旷的山谷里传来猿啼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很久才消失。4 两文都写到了“猿鸣”,甲 文用猿鸣渲染三峡秋天 凄凉萧瑟 的气氛,乙 文用猿呜渲染了清晨 生机勃勃 的气氛。5 文末描写“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突现了三峡的什么特点?凄凉萧瑟 山高 岭连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2023 题。(12 分)(甲(吴均与朱元思书)(乙)西湖最盛,为春为月。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石篑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玉照堂故物也,急往观之。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 漫二十余里。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为清绝: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 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袁宏道晚游六桥待月记,有删节)注:罗纨(w n):丝织品。午未申:指午时、未时、申时三个时辰,相当于现在从上午十一 14 时至下午五时的这一段时间。夕舂:夕阳。20、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 分)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奔:飞奔的马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作:发出 梅花为寒所勒 勒:约束,阻止山岚设色之妙 设:着,涂。21、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C )(2 分)A: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B:猿则百叫无绝 月景尤为清绝 C: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皆在朝日 D:梅花为寒所勒 歌吹为风 22、翻译下面的句子。(4 分)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那些)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此乐留与山僧游 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这种快乐(只能)留下来给山中的僧人和游览的客人享受,怎么能够对那些庸俗的人说呢?23、甲、乙描写的对象各不相同,但是两位作者却都流露出相似的思想感情。请从对待风景和对待世俗社会两个角度写出作者的思想感情。(4 分)寄情山水、热爱山水,欣赏大自然之美,洗掉内心的尘垢,保持一份内心的清净和独立的人格、情操;但又流露出一种避世、避俗的心态。三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题目(15分)甲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务所依,日光下澈注,俟然不动,傲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注 澈,又作彻。(节选自小石潭记)乙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五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节选自与朱元思书)15解释下面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3分)15(1)以其境过清 因为 (2)乃记之而去 离开 (3)窥谷忘反通“返”返回 16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译文:(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2)游鱼细石,直视无碍。译文:(水中)游动的鱼和细小的石头,可以看到底,毫无障碍。17甲文和乙文中画线的句子都描写了水,分别突出了水的什么特点?各从什么角度描写的?(4分)答:水的特点:甲 清澈(或:清);乙 清澈(或:清)和湍急(或:急)。描写角度:甲间接描写(或:侧面描写);乙 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相结合(或: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每问 2 分。意思对即可)18下面的句子分别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1)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1)流露出作者内心孤寂、凄凉、忧伤的思想感情。(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流露出作者陶醉于自然美景,淡泊功名利禄的思想感情。每单元一测 10.三峡 1.文学常识 郦道元,字 ,地理学家。本文选自 2.重点字词 字音:阙处()襄陵()属引()沿溯()素湍()飞漱()御风()猿鸣()曦月()长啸()郦道元()林寒涧()肃 重岩叠嶂()3.重点词语解释(1)自非亭午夜分:(2)两岸连山,略无阙处:(8)自非:(13)奔:(3)夜分:(7)襄陵:(9)不以疾:(4)素湍:10)亭午:(14)回清:(5)严溯阻绝:(11):曦月:(15)绝巘;(6)飞漱期间:(12)林寒涧肃:(16)沿:4.重点问题(1)作者是怎样抓住特征描写三峡的自然景观的?16 (2)结尾引用了渔歌:“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怎样理解这一歌谣的作用?11.短文两篇 1.文学常识 陶弘景,字 ,号 ,人称“”,朝齐梁时 家,著有 等。苏轼,著名文学家,字 ,号 。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3.重点字词 字音:夕日欲颓()沉鳞竞跃()竹柏(猿()与其奇者()未寝()相与()遂()藻()荇()4.词语解释(1)五色交辉 (2)四时 (3)歇 (4)夕日欲颓 (5)沉鳞 (6)欲界之仙都 (7)与 5.重点词语解释 月色入户 欣然起行 念无与乐者 相与步于中庭 水中藻荇交横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庭下如积水空明 盖竹柏影也 遂至承天寺 步于中庭 4.重点问题(1)答谢中书书写景是如何体现动静相衬之美的?(2)你是如何理解苏轼所说的“闲人”的含义?12与朱元思书 17 1.文学常识 吴均,文学家。吴均长于描写山水景物,风格峻拔清新,时人纷纷效仿,称为“吴均体”。2.字音:缥碧()急湍()轩邈()泠泠()嘤嘤()鸢飞()戾天()经纶()窥谷()3.重点词语解释(1)风烟俱净 (2)天山共色 (3)横柯上蔽 (4)猛浪若奔 (5)天下独绝 (6)从流飘荡 (7)水皆缥碧 (8)急湍甚箭 (9)争高直指 (10)泉水激石 (11)望峰息心 4.重点问题(1)“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作者在文中描写了山中的各种声音,有什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