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人教版初一下册生物期末解答实验探究大题质量监测题含解析经典36098.pdf
-
资源ID:83673358
资源大小:1.56MB
全文页数:17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3年人教版初一下册生物期末解答实验探究大题质量监测题含解析经典36098.pdf
2023 年人教版初一下册生物期末解答实验探究大题质量监测题含解析经典 1内江的牛肉面色香味美、营养丰富,可谓闻名遐迩。吃下一碗牛肉面,其中的主要营养物质在人体消化道经过一段神奇旅程,最终被消化成小分子营养成分。如面图一是人体消化系统示意图,图二是淀粉、蛋白质、脂肪被消化程度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面条的主要成分是淀粉,图二中能代表淀粉消化过程的曲线是_。(2)牛肉面中的脂肪需要通过图一中的_分泌的_乳化后才能进行化学性消化。(3)通过图二可知_是消化食物的主要场所。2下面是某小组进行测定某种食物能量的实验。他们准备测定的食物是花生、大豆和玉米。实验装置设计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本小组要研究的问题是_。(2)实验预测:实验过程中把质量相同的花生、大豆和玉米点燃,加热相同质量、温度的清水,哪一个使水温升高的最多_。(3)本实验的原理:利用_食物时所放出的热量,作为检测食物所含能量的依据:1毫升水每升高 1,需要吸收 4.2 焦的热能。(4)实验结果:假如一粒花生种子燃烧,使锥形瓶内的 20ml 水从 20升高到 30,则一粒花生种子含有的能量是_。(5)结果分析:花生实际所具有的能量比测定的热量_(填多或少);实验中易拉罐的作用是_。怎样做到尽量减少实验中热量的散失_。3下表列出了 A、B、C、D、E 五种食物(各 100g)中除水和无机盐以外的主要成分。请根据表中的信息,完成下列填空。食物 糖类(克)脂肪(克)蛋白质(克)维生素 A(毫克)维生素 C(毫克)维生素 D(毫克)A 0.1 90 9 4 7 45 B 49.3 7 32 40 10 0 C 9.8 6.2 62 7 12 14 D 52.3 0.3 12.3 0 5 4 E 15 3 6 3 230 0 (1)根据上表可知,食物_有利于防治夜盲症,食物_有利于坏血病患者食用。(填上表中食物代号)(2)一个小孩,经常吃钙片,但还是得了佝偻病。你建议他多吃表格中的_类食物。(填上表中食物代号)(3)吃牛肉、猪的肾脏及粗粮等可以防治脚气病,是因为这些食物中含丰富的_。(4)若食物 C 中含有较多的铁,则食物 C 适合作为_患者的常用食物。4下图表示人体部分代谢示意图。图中 a、b、e 表示物质,A、B 表示生理过程,I、表示肾单位的两种结构。请据图分析作答:(1)物质 a 是淀粉消化的最终产物,有多种消化液参与了淀粉的消化,包括_。(2)图乙中曲线 DE 段所对应的呼吸过程中,膈肌处于_(填甲或乙)状态。(3)物质 b 进入血液后由红细胞运输。红细胞呈两面中央凹的圆饼状,增大了_,这对于 b 与血红蛋白结合有利。a 和 b 最终进入组织细胞被氧化分解,释放出其中的能量,用于各项生命活动。(4)图丙所示的是进入和离开身体某器官时,血液内四种物质的相对含量变化情况,该器官是_。(选填:肾脏、小肠、大脑、肺)(5)如图甲健康人的末端流出中的液体与 I 中液体相比,_的浓度大大增加,而葡萄糖等对人体有用的物质重新回到了血液,这一变化是生理过程 B 完成的。(6)正常人生长的速度在不同年龄段会发生变化,主要是因为_(填激素名称)的量在不同年龄段会发生相应变化。5如图为人体呼吸系统部分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内填图中相应的序号,横线处填相应的结构名称,下同)(1)由图二可以看出:人体的呼吸系统中 _是最主要的呼吸器官,不仅能保证气体顺畅通过,而且还能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到达的气体_。(2)目前正在全球肆虐的新型冠状引发的肺炎会造成呼吸困难,重症患者需要吸氧以保证对氧气的需求,图一中_可以表示吸气过程,此时膈肌处于_状态,吸入的氧气需要依次透过肺泡壁和_进入血液,同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也会通过这些结构进入肺泡,随着呼气排出体外。(3)进入血液中的氧,最终会通过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组织细胞的_中,参与呼吸作用,释放能量,供给人体的生命活动使用。6动脉导管是胎儿时期连接肺动脉与主动脉的正常血流通道。正常情况下,胎儿出生后动脉导管即发生闭合。动脉导管闭合不及时是一种较常见的先天性心血管畸形,占先天性心脏病总数的 12%15%。请回答问题:(1)图中和属于不同类型的血管,与相比,的管壁_,血流速度_。在血液循环的过程中,血液成分的改变一般发生在_(填血管类型)处,该种血管的管壁_,适于进行物质交换。(2)动脉导管位于图中的_(填序号)之间。胎儿出生后,_作为呼吸器官迅速膨胀,承担起气体交换的功能,肺循环形成,动脉导管的作用丧失。(3)动脉导管未闭合会造成主动脉的血液经过未闭合的动脉导管直接流向肺动脉,使肺动脉的血管壁压力_,继而导致一系列不良症状。7如图是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情况的实验,请根据题意回答问题 (1)图 1 用_(选填”湿润“或者”干燥“)的棉絮将小鱼头部的鳃盖和躯干部包裹起来的目的是使鱼在实验过程中获得足够的_进行呼吸。(2)图 2 是实验过程中观察到血液流动情况,图二中能判断血流速度最慢的是_号血管,判断依据是该血管只允许血细胞中的_单行通过。(3)按着血液流动方向 1、2、3 号血管分别是_、_、_,其中血流速度由快到慢的顺序是_(填序号)。8如图为人体血液循环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心脏四个腔中壁最厚的是_在 1 与 2、3 与 4 之间,有防止血液倒流的_保证血液在心脏内只能单向流动。(2)当血液流经肺泡周围毛细血管时,血液由_血变为_血。(3)经过组织处的气体交换,进入血液的二氧化碳经6上腔静脉_4|右心室_肺部毛细血管肺泡,然后经呼气排出体外。(4)假设 5 中的血液流经小肠处的组织细胞,这一过程中血液成分发生的变化是氧气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含量增加;营养物质含量_。(5)若某人的5代表的类型的血管出血,急救时应在受伤血管的_心端压迫止血;若因失血过多需要大量输血,验血得知其血型为 O 型,医生应给他输入_型血。9图 1 表示“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实验材料的处理,图 2 表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视野图象,请根据实验的方法步骤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1)湿棉絮包裹在小鱼头部的鳃盖和躯干部,在实验观察过程中,应时常往棉絮上滴加_,这样做的目的是_。(2)通常情况下,使用_倍显微镜观察尾鳍血管内血液的流动情况。(3)图 2 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图象,观察者认为2是_血管,判断的依据是_,属于动脉的是_,判断的依据是_。(4)请你记录下血液在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之间的流动方向是 _(用文字和“)。10下面是人体内物质交换简图,请据图回答:(1)上图中 A 和 B 所代表的主要器官分别是_、_。(2)经检测某人 C 中含有较多大分子质白质,则可能是肾脏的_发生病变。(3)图中标号中的血液,含氧较多的是标号_。(4)图中标号中的血液,含尿素较少的是标号_。11如图表示人体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其中 A、B、D 表示系统。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食物中的淀粉在 A 系统的_中开始初步消化,它的最终分解产物葡萄糖经过生理过程 a 进入循环系统,则 a 表示_。(2)人在呼吸时,呼出的气体中比吸入的气体中含量明显减少的是_。(3)b、c 表示与尿液形成有关的两个生理过程,完成 c 过程的主要结构是_(填“肾小球”或“肾小管”)。当膀胱中的尿液达到一定量时,会刺激膀胱内壁有关神经进而产生排尿反射。排尿反射是人生来就有的反射活动,属于_(填“条件”或“非条件”)反射。(4)血液在体内不停地循环流动是依靠循环系统中_的搏动来提供动力。12“守道路畅通,保一方平安”是交通警察的职责所在,根据下列图示分析交警执勤的行为,回答相关问题:(1)刘警官看到一辆行驶不稳的汽车由远而近驶来,主要是由于图甲中 _的曲度可以调节,在_上形成物像,最终在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青少年如果用眼不当,会造成近视,可以配戴_加以矫正。(2)“请出示你的驾驶证,行驶证”,随着刘警官声音的响起,司机图乙中_接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沿着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到_形成听觉。(3)刘警官要求司机对着酒精测试仪吹气,以检测是否酒驾或醉驾,此时司机的膈肌处于_状态,胸廓上下径缩小,肺内的气体压力相应_。(“增大”或“减小”)132018 年 3 月 14 日凌晨著名物理学家斯蒂芬威廉霍金因病去世,享年 76 岁。他因患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ALS),禁锢在轮椅上达 50 年之久。ALS 俗称“渐冻人症”,是一种运动神经元(负责将大脑和脊髓发出的信息传到肌肉和内分泌腺,支配效应器活动的神经元)疾病。患病者会出现肌肉无力、萎缩等症状。(1)神经元是构成神经系统_的基本单位。霍金因运动神经元死亡,导致反射弧中的结构_(填图中序号)受损,不能完成运动。(2)ALS 患者因长期不能运动,导致肌肉萎缩,发生萎缩的结构是_(填序号)。(3)医生用小锤叩击霍金膝盖下方的韧带时,他_ A有感觉,不发生膝跳反射 B没感觉,发生膝跳反射 C有感觉,发生膝跳反射 D没感觉,不发生膝跳反射(4)霍金虽然不能运动,但视觉和听觉都相当敏锐,产生听觉的部位是_。14医生常用膝跳反射诊断被检测者神经系统是否受损,下图一为该反射示意图。图二是近视眼和远视眼以矫正方法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一中处具有_,用橡皮锤叩击处,若小腿弹起,说明该反射的神经结构完整。(2)完成膝跳反射的神经冲动的传导途径是_(用图中序号和箭头表示),若图中结构受损伤,则叩击后_(选填“有反射无感觉”或“无反射有感觉”或“无反射无感觉”)。(3)膝跳反射是否需要大脑皮层参与?_(填“是”或“否”)。(4)膝跳反射实验,主要是证明脊髓具有_功能,除此之外,脊髓还具有_功能。(5)体检过程中,视力检测一项,若受试者看到的字母模糊一片,则其此时其视力情况为图二中的_(填图中字母),矫正方法为图二中的_(填图中字母)。15下图示汽车司机看见红灯刹车反射调节示意图,请据图回答:“红灯”的灯光进入眼球,经过_等的折射,最终在 A_上形成物像,A 中对光线敏感的细胞将图像信息通过 B _传到_,形成视觉(汽车司机看到红灯)。人体的生命活动主要受神经系统的调节,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_,它由_和_两部分组成。司机看到红灯刹车这一反射属于_反射。警官怀疑司机是酒后驾驶,要求司机做进一步的抽血检验。酒精在消化道最膨大的_中吸收进入血液,随后进入人体最大的消化腺_中分解,若过量饮酒,对该器官伤害极大。若某醉驾者被撞成了“植物人”,生命体征只有心跳、呼吸和血压,你认为他未受损的中枢部位最可能是_。1A 解析:乙 4 肝脏 胆汁 小肠 【分析】(1)图一是消化系统结构图,1 口腔,2 食道,3 胃,4 肝脏,5 胆囊,6 十二指肠,7 胰腺,8 大肠,9 小肠,10 盲肠,11 阑尾;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2)图二中,横坐标表示各段消化道,其中 A 是口腔,B 是咽和食道,C 是胃,D 是小肠,E 是大肠;纵坐标表示的是淀粉、脂肪和蛋白质在各段消化道中的消化程度,曲线乙表示淀粉的消化、曲线丙表示蛋白质的消化、曲线甲表示脂肪的消化。【详解】(1)淀粉的消化开始于 A 口腔、蛋白质的消化始自 C 胃、脂肪从 D 小肠开始消化,分析图二可知:曲线乙表示淀粉的消化、曲线丙表示蛋白质的消化、曲线甲表示脂肪的消化。(2)脂肪的消化过程包括物理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脂肪的物理性消化在 4 肝脏分泌的胆汁的作用下将脂肪乳化成脂肪微粒,加大了脂肪与消化液的接触面积,利于脂肪的化学性消化。(3)通过图二可知,小肠是消化食物的主要场所,食物中的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的最终消化都是在小肠中进行的,因为小肠内有多种消化液,如肠液、胰液和胆汁,其中肠液和胰液中含有多种消化酶,所以小肠是消化的主要场所。【点睛】掌握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各器官的功能,以及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的消化过程可正确解答。2不同的食物含有的能量一样多吗?花生 燃烧 840J 多 防止能量散失 花生仁和核桃仁点燃后迅速放入锥形瓶底;让火焰的外焰接触锥形瓶底;让花生仁和核桃仁充分燃烧完;火焰尽量靠近锥形瓶底中央等 【分析】(1)科学探究的七个环节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搜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2)种子的成分包括有机物(淀粉、蛋白质和脂肪)和无机物(水和无机盐)。有机物是含碳的化合物,容易燃烧,而无机物是不含碳的,熔点高,不易燃烧。每克食物在体外充分燃烧时释放的热量,是食物的热价。食物的热价反映出食物中储存能量的多少,据此解答。【详解】(1)由题干可知,实验小组进行了探究实验“测定不同食物中的能量”的实验,所以,本小组要研究的问题是:不同的食物含有的能量一样多吗?(2)如果实验过程中把质量相同的花生、大豆和玉米点燃,加热相同质量、温度的清水,花生使水温升得最高,因为花生含有脂肪,热量较高。(3)本实验的原理:利用燃烧食物时所放出的热量,作为检测食物所含能量的依据:1 毫升水每升高 1,需要吸收 4.2 焦的热量。(4)资料提示:1mL 水每升高 1需要吸收 4.2J 的热量,因此,一粒花生米燃烧,使20mL 水由 20上升到 30放出的热量是:4.220(30-20)840(J)。(5)在实验过程中,尽管对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由于条件所限,还是会有一部分热量散失掉,因此,实际上种子全部燃烧产生的热量比上述热量多。为了减少实验误差,减少热量的散失,提高可信度,应该在锥形瓶外罩一保温装置(如底部有比锥形瓶口径略大圆孔的空易拉罐),或实验过程中尽量在密闭的环境中进行等,所以在这个实验中,易拉罐的作用是防止能量散失,因此实验中易拉罐的作用是防止能量散失。为了尽量减少花生仁或核桃仁在燃烧过程中能量的丢失应做到:花生仁和核桃仁点燃后迅速放入锥形瓶底;让火焰的外焰接触锥形瓶底;让花生仁和核桃仁充分燃烧完;火焰尽量靠近锥形瓶底中央等。【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掌握测定某种食物中能量的实验。3B 解析:B E A 维生素 B1 贫血 【分析】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每一类营养物质都是人体所必需的。【详解】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可以发现:食物 A 中含有较多的脂肪和维生素 D;食物 B 含有较多的糖类和维生素 A;食物 C 含有较多的蛋白质;食物 D 含有较多的糖类;食物 E 营养成分以维生素 C 为主。(1)食物 B 含有较多的维生素 A,因此有利于防治夜盲症;食物 E 含有丰富的维生素 C,有利于防治坏血病。(2)维生素 D 能促进人体对钙磷的吸收,因此吃钙片时要加服维生素 D 才会有好的治疗效果。所以一个小孩,经常吃钙片,但还是得了佝偻病。建议他多吃表格中的 A 类食物。(3)牛肉、猪等动物肾脏及谷类的种皮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 B1,缺乏维生素 B1易患脚气病。所以吃牛肉、猪的肾脏及粗粮等可以防治脚气病。(4)贫血是指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过少或血红蛋白的含量过低,血红蛋白是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缺铁或缺少蛋白质都会引起贫血,据此可知,若食物 C 中含有较多的铁,则食物 C 适合作贫血症患者的常用食物。【点睛】对表中数据进行认真的分析,是做好该题的关键。4A 解析:睡液、胰液、肠液 乙 表面积(面积)大脑 尿素 生长激素 【详解】试题分析:图甲中各部分的名称分别是 a 葡萄糖、b 氧气,c 二氧化碳,A 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B 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肾小囊、肾小管。图乙中:纵坐标表示肺内气压与大气压的气压差,横坐标表示呼吸时间;DE 段的肺内气压与大气压的气压差是负值,表示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是吸气过程;吸气时膈肌收缩,隔顶下降,肋间肌收缩,肋骨上移。曲线 CD 段的肺内气压与大气压的气压差是正值,表示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是呼气过程,甲表示是吸气,乙表示呼气。(1)淀粉的消化是在口腔中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初步消化成麦芽糖,进入小肠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分解成葡萄糖,由小肠吸收进入血液。可见参与淀粉消化的消化液是唾液、肠液和胰液。(2)图乙中 DE 段的肺内气压与大气压的气压差是负值,表示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是吸气过程;吸气时膈肌收缩,隔顶下降,肋间肌收缩,肋骨上移,即图中乙呼气。(3)红细胞里有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的特性:在氧含量高的地方,与氧容易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又与氧容易分离。红细胞呈两面凹的圆饼状,增大与血红蛋白的接触面积,使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4)由图可知该组织处的物质交换的特点是进入该器官的氧气多,离开时少,进入的二氧化碳少,离开时多,进入的葡萄糖多,离开时少,尿素增加。大脑符合上述的物质交换特点。在肾脏,由于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以及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了尿液。尿素进入时的多离开时应减少。在小肠,由于小肠的消化和吸收功能,葡萄糖进入时少离开时增多。在肺部,二氧化碳进入时的多离开时的少,可见该器官是大脑。(5)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的滤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由于肾小管重吸收原尿中的大部分水,所以尿液中的尿素浓度明显增高。(6)生殖激素调节人体的生长发育。正常人生长的速度在不同年齡段会发生变化,主要是因为生长激素的量在不同年龄段会发生相应变化。点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生物学的基础知识。5B 解析:肺 温暖、湿润、清洁 B 收缩 毛细血管壁 线粒体 【分析】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其功能是从大气中摄取代谢所需的氧气,排出代谢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图一表示膈肌模拟示意图,其中 A 是呼气过程,B 是吸气过程;模拟气管,模拟肺。图二表示人体呼吸系统部分结构示意,其中是鼻,是咽,是喉,是气管,是支气管,是肺,是呼吸道。【详解】(1)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呼吸道不仅仅是气体的通道,对吸入的气体还有温暖、清洁和湿润的作用,鼻腔前部生有鼻毛,可以阻挡灰尘;鼻腔黏膜中分布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血管内的血液的温度在 37.5左右,能预热吸入的冷空气;鼻毛和鼻腔内黏液能阻挡和粘住吸入灰尘和细菌,鼻腔内的黏液还能杀灭一些细菌并能湿润吸入的空气。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能够进行气体交换。因此由图二可以看出:人体的呼吸系统中肺是最主要的呼吸器官,呼吸道不仅能保证气体顺畅通过,而且还能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到达肺的气体温暖、湿润、清洁。(2)通过图片中气球的状态可以判断出,图一中 A 可以表示呼气过程,B 可以表示吸气过程。当肋骨间的肌肉和膈肌收缩使得胸腔容积扩大时,肺便扩张,肺内的气体压力低于外界空气的气体压力,从而外界气体就被吸入。当肋骨间的肌肉和膈肌舒张使得胸腔容积缩小时,肺便收缩,肺内的气体压力高于外界空气的气体压力,从而气体就被排出。当在 B吸气过程时,膈肌处于收缩状态。肺泡中的氧气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同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也通过这些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肺泡,然后随着呼气的过程排出体外。因此吸入的氧气需要依次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3)呼吸作用的场所是线粒体,因此氧气通过血液循环输送到组织细胞的线粒体中,进行呼吸作用,释放能量。【点睛】本题的重点是呼吸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6厚 快 毛细血管 很薄(只有一层细胞)肺 增大 【分析】心脏结构如图所示:血管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种,动脉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静脉是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毛细血管是连通于最小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静脉血管管壁较薄,弹性较小,管腔大,血流速度慢,静脉内还有防止血液倒流的静脉瓣。【详解】(1)血管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种。动脉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管壁较厚、弹性大,管腔较大,血液速度最快,一般分布在身体较深的部位;静脉将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到心脏的血管,管壁较薄、弹性小,管腔大,血液速度慢,比较大的与动脉并行,般分布在身体比较浅的部位;毛细血管连通于最小的动脉和静脉之间的血管,管壁非常薄,仅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腔极小,仅能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血液速极慢,分布广泛,遍布全身各器官,便于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因此,图中主动脉和肺静脉属于不同类型的血管,与相比,的管壁厚,血流速度快。在血液循环的过程中,血液成分的改变一般发生在毛细血管处,该种血管的管壁很薄(只有一层细胞),适于进行物质交换。(2)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主要由心肌构成,心脏有四个腔: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正常人只有心房与心室是相通的,心脏的左右是不相通的。左心室连接主动脉,内流动脉血,左心房连接肺静脉,内流动脉血,右心房连接上、下腔静脉,内流静脉血,右心室连接肺动脉,内流静脉血。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完成气体交换。因此,动脉导管位于图中的主动脉、肺动脉之间。胎儿出生后,肺作为呼吸器官迅速膨胀,承担起气体交换的功能,肺循环形成,动脉导管的作用丧失。(3)正常情况下,胎儿出生后动脉导管即发生闭合。动脉导管闭合不及时是一种较常见的先天性心血管畸形,占先天性心脏病总数的 12%15%。因此,动脉导管未闭合会造成主动脉的血液经过未闭合的动脉导管直接流向肺动脉,使肺动脉的血管壁压力增大,继而导致一系列不良症状。【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心脏的结构和功能,血管的种类和功能,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7湿润 氧气 2 红细胞 动脉 毛细血管 静脉 1 3 2 【分析】观图可知:图 2 中 1 是动脉,2 是毛细血管,3 是静脉。【详解】(1)小鱼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来获得水中的溶解氧气,因此在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的实验过程中,要用浸湿的棉絮,并经常滴加清水,将小鱼的头部的鳃盖和躯干包裹起来,目的是在实验过程中获得足够的氧气,保持小鱼正常的呼吸。(2)图 2 是实验过程中观察到血液流动情况,1 是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动脉,3 毛细血管判断依据是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血流速度最慢。(3)图 2 是实验过程中观察到血液流动情况,按着血液流动方向 1、2、3 号血管分别是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其中动脉血管中血流速度最快,静脉血管中血流速度较慢,毛细血管血流速度最慢,因此血流速度由快到慢的顺序是 132。【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血管的类型和特点。8左心室 房室瓣 静脉 动脉 3 右心房 7 肺动脉 增加 近 0 【分析】观图可知:1 左心房、2 左心室、3 右心房、4 右心室、5 主动脉、6 上腔静脉或下腔静脉、7 肺动脉、8 肺静脉。【详解】(1)心脏壁主要由肌肉组织构成,该组织强有力的收缩,推动血液在血管里循环流动,其中 2 左心室收缩把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处,距离最远,需要的动力最大,因此心脏四个腔中壁最厚的是 2 左心室;在 1 左心房与 2 左心室、3 右心房与 4 右心室之间,有防止血液倒流的房室瓣,保证血液在心脏内只能从心室流向心房单向流动。(2)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肺泡,肺泡中的氧气扩散到血液,因此当血液流经肺泡周围毛细血管时,血液由静脉血变为动脉血。(3)血液流经组织细胞的毛细血管时动脉血中的氧气扩散进入组织细胞,组织细胞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血液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的毛细血管肺泡呼吸道体外。(4)因为小肠是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所以血液流经小肠后,营养物质增多了,同时血液中的氧气被小肠壁细胞消耗利用了,所以二氧化碳含量增加。(5)动脉是把血液从心脏送往全身各处,血液流动方向是心脏动脉,动脉出血在近心端止血。因此,5 是主动脉,动脉受伤时,止血部位在近心端。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因此若因失血过多,需要大量输血,验血得知其血型为 O 型,则医生应给他输入 O 型血。【点睛】理解掌握人体的血液循环途径及心脏的结构是解答的关键。9清水 保证小鱼的正常呼吸 低 毛细 红细胞单行通过 1 动脉是将血液由心脏送到全身各处,会逐渐分支 动脉毛细血管静脉 【分析】此题主要考查的是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实验的注意事项以及识别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等知识。【详解】(1)小鱼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来获得水中的溶解氧,因此在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的实验过程中,要用浸湿的棉絮将小鱼的头部的鳃盖和躯干包裹起来,且应时常往棉絮上滴加清水,目的是保持小鱼正常的呼吸。(2)小鱼尾鳍内含色素,颜色深,视野较暗,因此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应该用低倍的显微镜,低倍镜比高倍镜的视野亮。(3)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时,判断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依据是: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动脉,由分支汇集而成的血管是静脉,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其中毛细血管的特点是:管腔最细,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管壁最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血流速度最慢;这些特点都有利于血液与组织细胞间进行物质交换。所以2是毛细血管,判断的依据是红细胞单行通过,属于动脉的是 1,判断的依据是动脉是将血液由心脏送到全身各处,会逐渐分支。(4)血液在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之间的流动方向是:动脉毛细血管静脉。【点睛】回答此题的关键是能够正确使用显微镜观察到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情况,并能识别各血管的名称。10A 解析:肺 小肠 肾小球 【详解】试题分析:图中:A 呼吸系统,B 消化系统,C 尿液;氧气,二氧化碳,肺静脉,肺动脉,肾动脉,肾静脉。(1)A 代表呼吸系统,肺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B 是消化系统,小肠是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2)尿的形成主要有两个过程,肾小肾小球的过滤作用是: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如果经检测某人 C 尿液中含有较多的大分子蛋白质,则可能是肾脏的肾小球发生病变。(3)血液流经肺泡时,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因此血液由含氧气少的静脉血变为含氧气多的动脉血。在体循环中血液从小肠吸收了大量的营养物质后,又开始的肺循环的,因此肺动脉中的血液内含养料多;同时肺泡作为组织器官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养料),因此血液流经肺泡时养料减少。所以相对于肺静脉而言,肺动脉中血液成分是含氧较少,含养料较多。(4)从肾动脉流入肾脏的血液,在沿这条路线流经肾小球时,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血液中的部分尿素和尿酸等废物随尿液排出,因此从肾静脉流出的血液中,尿素、尿酸等废物减少;血液流经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时,血液与组织细胞发生了物质交换,组成肾小管的细胞利用血液运来的氧气和养料分解有机物,产生的二氧化碳又扩散到血液,即血液中的氧气和养料进入组织细胞,组织细胞里的二氧化碳进入血液,因此肾静脉的血液里二氧化碳的含量高,氧气减少,养料减少。故肾动脉和肾静脉中的血液成分相比较,肾静脉的血液中氧气少,尿素等废物少,养料少,二氧化碳多。点睛:肾脏作为一个排泄器官,要将流经肾脏的血液中的一些代谢废物形成尿液排出体外,所以血液流经肾脏后血液中的废物会减少。11A 解析:口腔 吸收 氧气 肾小管 条件 心脏 【分析】图甲中的 A 表示消化系统,B 表示呼吸系统,D 表示泌尿系统,表示呼吸运动,a 表示吸收,b、c 分别表示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详解】(1)食物中的淀粉在 A 消化系统的口腔中开始初步消化成麦芽糖。再在小肠中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成葡萄糖,经过生理过程 a 吸收进入循环系统,则 a 表示吸收。(2)人在呼吸时,呼出的气体中比吸入的气体中含量明显减少的是氧气,因为氧气被组织细胞利用,并产生了二氧化碳。(3)尿的形成包括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b 表示肾小球的滤过作用,c 表示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膀胱中的尿液达到一定量时,会刺激膀胱内壁有关神经进而产生排尿反射。排尿反射是人生来就有的反射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参与完成,属于非条件反射。(4)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血液在体内不停地循环流动是依靠循环系统中心脏的搏动来提供动力。【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尿的形成过程,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血液循环的途径。122 晶状体 视网膜 凹透镜 耳蜗 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 舒张 增大 【分析】图甲可知 1 是虹膜,2 是晶状体,3 是角膜,4 是睫状体,5 是巩膜,6 是视网膜,7 是视神经,8 是玻璃体。【详解】(1)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因此,刘警官看到一辆行驶不稳的汽车由远而近驶来,主要是由于图甲中 2 晶状体的曲度可以调节,在视网膜上形成物像,最终在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近视眼患者看不清远处的物体,是因为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的曲度过大,物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近视眼的矫正方法是配戴凹透镜。(2)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因此,“请出示你的驾驶证,行驶证”,随着刘警官声音的响起,司机图乙中耳蜗接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沿着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3)呼吸运动是由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的;当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肺随之扩大,造成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结果胸廓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因此,刘警官要求司机对着酒精测试仪吹气,以检测是否酒驾或醉驾,此时司机的膈肌处于舒张状态,胸廓上下径缩小,肺内的气体压力相应增大。【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听觉和视觉的形成,近视的形成及矫正,肺通气的过程。13结构和功能 FD E A (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 【详解】图中 A 感受器、B 传入神经、C 神经中枢、D 传出神经、E 效应器、F 下行传导束、H 上行传导束。(1)神经系统的 解析:结构和功能 FD E A (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 【详解】图中 A 感受器、B 传入神经、C 神经中枢、D 传出神经、E 效应器、F 下行传导束、H 上行传导束。(1)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如传出神经受损,即使有适宜的刺激人体也不会作出反应,因为效应器接收不到神经传来的神经冲动。ALS 俗称“渐冻人症”,是一种运动神经元(负责将大脑和脊髓发出的信息传到肌肉和内分泌腺,支配效应器活动的神经元)疾病。患病者会出现肌肉无力、萎缩等症状。所以霍金因运动神经元死亡,导致反射弧中的结构 F 下行传导束和 D 传出神经受损,不能完成运动。(2)反射弧中的 E 效应器是指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或腺体。所以 ALS 患者因长期不能运动,导致肌肉萎缩,发生萎缩的结构是 E。(3)霍金的“渐冻人症”,属于运动神经元(负责将大脑和脊髓发出的信息传到肌肉和内分泌腺,支配效应器活动的神经元)疾病,效应器接收不到神经传来的神经冲动,所以医生用小锤叩击霍金膝盖下方的韧带时,他有感觉,不发生膝跳反射。为图二中的 A,矫正方法为图二中的 C。【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近视的形成和矫正,反射的类型,反射弧的组成和特点,脊髓的功能。15晶状体 视网膜 视神经 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 神经元 胞体 突起 条件反射 胃 肝脏 脑干【解析】(1)视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 解析:晶状体 视网膜 视神经 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 神经元 胞体 突起 条件反射 胃 肝脏 脑干【解析】(1)视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形成一个倒置的物像。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接受物像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然后通过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因此,“红灯”的灯光进入眼球,经过晶状体等的折射,最终在视网膜 A 上形成物像,A 中对光线敏感的细胞将图象信息通过B视觉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形成视觉(汽车司机看到红灯)。(2)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3)反射包括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司机看到红灯刹车是出生后才有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条件反射,也叫复杂反射。(4)酒精进入人体后,主要是被胃吸收,随着血液循环输送到人体最大的消化腺肝脏,在此处分解酒精,因此长期饮酒对肝脏伤害最大。(5)植物人的生命体征只有呼吸、心跳和血液循环,而不能进行其他生命活动,这种病人的脑没有受伤的部位是脑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