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人教版初一下册生物期末解答实验探究大题考试试卷及答案36283.pdf
-
资源ID:83679836
资源大小:1.63MB
全文页数:18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3年人教版初一下册生物期末解答实验探究大题考试试卷及答案36283.pdf
2023 年人教版初一下册生物期末解答实验探究大题考试试卷及答案 1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时,设计并完成了如下实验:试管 加入物质 37水浴 滴加碘液 淀粉糊 2mL+唾液 2mL 10 分钟 2 滴,摇匀 淀粉糊 2mL+清水 2mL 10 分钟 2 滴,摇匀 馒头块+唾液 2mL 10 分钟 2 滴,摇匀 (1)将试管和试管进行对照,该生物兴趣小组要探究的问题是_,要放入 37的温水中水浴 10 分钟的原因是_。图中 A、B、C 都用同样大小的馒头块处理,都放在37的温水中水浴 10 分钟后滴加碘液,这样做是为了_。(2)分别向冷却后的 3 支试管滴加 2 滴碘液,摇匀,观察,、,三个试管中出现的现象分别是_。对于号试管出现的实验现象,你解释的原因是_。(3)该实验能得出结论:淀粉的消化与_都有关系。(4)如果要进一步探究人在感冒发烧、没有食欲,即温度对唾液淀粉酶消化作用是否有影响,需要设置号试管,应该在表中几号试管的基础上怎样设置?_ 2某中学生物兴趣小组,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时,进行了如下实验。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为了证明“唾液对馒头有消化作用”,在号试管的“?”处应加入_。(2)三支试管都要放在_的温水中 510 min,以保证唾液淀粉酶的最大活性。(3)为了证明“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对馒头的消化有作用,应选用_两支试管进行对照实验。(4)实验结果是_号试管中的物质遇到碘液不变为蓝色,原因是馒头碎屑中的_被唾液淀粉酶分解成麦芽糖了。3如图是人体消化系统部分器官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_两部分组成。(2)消化道中呈囊状、最膨大的部分是 _,它能对_进行初步消化。(3)人体最大的消化腺是_,其分泌的消化液是_。(4)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是 _。4图 1 为人体呼吸系统组成图,图 2 为肺内及组织中气体交换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 1 中,人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是_(填字母)。(2)图 2 中,外界与_之间的气体交换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3)图 2 中,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是通过_实现的。血液中的_进入细胞内,细胞氧化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_。5如图所示是某人在 1 个标准大气压下的一次平静呼吸中,肺内气压的变化曲线。请分析回答:(1)曲线 AB 段表示_时肺内气压的变化。(2)曲线发生 BC 段变化时,呼吸肌_,胸廓的前后、左右、上下径都_。(3)本次呼吸中,吸气结束的一瞬间是坐标系中的点_,此时肺内气压与大气压_。6图中甲为模拟呼吸运动的装置图,乙为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甲图中,模拟的器官是_,它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2)乙图中,表示的结构为_。其外面包绕着丰富的_。(3)当模拟的结构处于_状态时,表示吸气过程。当吸气时,图中都鼓了起来,空气中_(填“氧气”或“二氧化碳”)进入血液,血液中的_(填“氧气”或“二氧化碳”)进入图中,然后随着呼气的过程排出体外。血液由 A 到 B 过程中,血液变化是_。(4)进入血液中的氧气,通过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的_。7如图是一滴血在显微镜视野中的示意图已知正常人红细胞的含量为(4.25.0)1012个/L,白细胞为(410)109 个/L,白细胞个体一般较红细胞大请据图回答问题(1)图中_是红细胞某人经常精神不振,容易疲劳,经血液化验,此人红细胞数目为 31012个/L据此判断此人患有_症这种病人应多吃一些含_和_丰富的食物(2)人体某处受伤感染时,_会穿过毛细血管壁,聚集在感染处,吞噬病菌具有运输养料和废物功能的是_。(3)若_这种血细胞缺乏,身体一旦受伤便会血流不止。8甲图是血液分层现象示意图,乙图是血涂片在显微镜下的一个视野图。请根据如图回答问题:(1)取少量人的新鲜血液,放入盛有少量_溶液(防止血液凝固)的试管里,静置一段时间后,试管中的血液会发生分层现象。通过甲图分层现象可以看出,人的血液是由血细胞和 _两部分组成的。(2)乙图中,通过显微镜观察可以发现,数量最多的血细胞是 _,它具有的形态结构特点是_,其功能是_。(3)小华的手被轻度划伤出血,但伤口处血液很快凝固止血,起主要作用的是图乙中的 _。若伤口受病菌感染发炎,数量明显增高的是 _。(4)图乙中所代表物质的功能是_。9如图甲为心脏结构示意图,乙为血液循环流程图,请回答以下问题:(1)心脏主要由_组织构成,有一道厚厚的肌肉壁将心脏分成左右不相通的两个部分。(2)心脏分为四个腔,据图甲回答问题。其中与 B 相连的血管是 _,与 C 相连的血管是 _。心室与动脉之间的特殊结构是_,它能保证血液只能从_流向_。(3)乙为血液循环流程图,图中表示血管,请回答以下问题。a.乙图中流动脉血的血管包括_(用序号表示)。b.血液流经时,由_血变为_血。(4)若静脉注射药物治疗肺炎,则药物通过心脏各腔的途径依次是_(用字母和箭头表示)。10人体产生的代谢废物及多余的水和无机盐等物质可通过尿液、汗液等形式排出体外,以维持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主要成分 甲(g/100mL)乙(g/100mL)水 99 9597 蛋白质 003 0 葡萄糖 01 0 无机盐 072 11 尿素 003 18 (1)形成尿液的器官是_。该结构由 100 多万个肾单位组成。图中_(填序号)为肾小球,是由许多毛细血管组成的血管球,具有表面积大、管壁薄等特点,利于进行_作用,形成原尿。(2)原尿经过_的重吸收作用,剩余的物质形成尿液。上表所示为健康人原尿与尿液的主要成分及含量,由表可知_是尿液,判断依据是_。(3)人体除了排出尿液这一途径外,还可通过_ 排出汗液,在维持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中发挥作用。11“守道路畅通,保一方平安”是交通警察的职责所在,根据下列图示分析交警执勤的行为,回答相关问题:(1)刘警官看到一辆行驶不稳的汽车由远而近驶来,主要是由于图甲中 _的曲度可以调节,在_上形成物像,最终在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青少年如果用眼不当,会造成近视,可以配戴_加以矫正。(2)“请出示你的驾驶证,行驶证”,随着刘警官声音的响起,司机图乙中_接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沿着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到_形成听觉。(3)刘警官要求司机对着酒精测试仪吹气,以检测是否酒驾或醉驾,此时司机的膈肌处于_状态,胸廓上下径缩小,肺内的气体压力相应_。(“增大”或“减小”)12健康人的血浆、原尿、尿液的三个样品中主要物质含量表(单位:克/100 毫升),如图是肾单位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物质 样品 A 样品 B 样品 C 葡萄糖 0.1 0.1 0 无机盐 0.9 0.9 1.1 蛋白质 微量 7.5 0 尿素 0.03 0.03 1.8 (1)写出下列名称:样品 C、_1、_2、_。(2)1和2的_作用,使得样品_变成样品 A。(3)样品 A 变成样品 C 时,是通过 3 _作用形成的,全部被重吸收回血液的成分是_,完全不被重吸收的成分是_。(4)若某人出现血尿和蛋白尿,则此人可能出现病变的部位是_(填标号)。(5)人体排尿,不仅能够起到排出_的作用,而且对调节体内水分和无机盐的平衡有重要作用。13请根据神经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回答:(1)请用图中字母写出“缩手反射”活动的反射途径:_。(用字母和箭头表示)(2)有人只有在看到自己下肢的情况下,才知道下肢的具体活动情况,则此人可能的损伤部位是 _(填字母)。(3)由(1)(2)可知,脊髓具有_和_功能。(4)人在吃梅、看梅、谈梅时都能分泌唾液,其中不需大脑皮层参与就能完成的反射活动的是_ 。(5)神经系统调节吃梅的基本方式是_。通过该过程,人体维持唾液的分泌。(6)人体的活动主要受神经系统的调节,同时受_调节的影响。(7)下列现象属于人类特有的是(_)A听了老师讲的故事,同学们都忍不住笑了 B看到有人突然横穿马路,司机立即刹车停了下来 C听到主人唤它的名字,小狗就向主人跑过来 D看到老师走上讲台,同学们马上起立向老师敬礼(8)在高级神经活动方面,人类区别于动物的特点是(_)A人能对语言、文字的刺激发生反应 B能形成多种条件反射 C形成的条件反射不会消退 D人能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形成条件反射 14在 2019 年匈牙利布达佩斯世乒赛上,马龙豪取男单三连冠,一举追平了前辈庄则栋的纪录。请据图回答问题。(1)我们在观看精彩的比赛时,视觉形成的过程大致为:乒乓球反射的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_上的感光细胞(成像部位)视神经_(形成视觉)。(2)马龙在与瑞典黑马法尔克的对抗过程中,以精湛的技术演绎了搓、托、拉、吊等接球法,这属于_反射,其结构基础是_。这样精湛的技术需要长期的训练才能形成,仅靠图 2 所示结构_(能/不能)完成该反射。(3)马龙在球场上要及时移动步伐,时刻维持身体的平衡。这主要体现了大脑和_的功能。a.大脑 b.小脑 c.脑干(4)在比赛过程中,马龙体内肾上腺素含量升高,使机体新陈代谢加快,以便更好地适应比赛环境。由此可知,人体的生命活动受到神经系统和_系统的共同调节。(5)在 4:1 战胜法尔克最终夺冠后,观众能够听到马龙高呼“I am made in China!”的声音。听觉感受器位于图 3 中的_内,受到刺激后会产生_,经听神经传递,最终形成听觉。15今年的 5 月 12 日是全国第十个“防灾减灾日”。我市中小学积极开展了一系列逃生演练活动,提高了生存意识和技能。回顾演练过程,根据图示回答问题:(1)随着警报响起,同学们迅速离开教室。警报声引起了图中_的振动继而由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_内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产生神经冲动。(2)如果长时间近距离玩手机或上网,就会导致眼球的_曲度过大,形成近视,可以通过配戴_进行矫正。(3)一名同学在逃生过程中不小心伤到了膝盖,校医在清理他的伤口时,他感到非常疼痛,说明脊髓具有_功能,他强忍疼痛没有缩回,请写出该过程神经冲动的传导途径_(用图中的序号和箭头表示),这说明_。(4)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_,该细胞生有许多_,这是它与其他细胞的明显差别。1A 解析:淀粉的消化是否需要唾液的参与 在此温度下酶的催化作用最强,使淀粉被唾液淀粉酶充分分解 保证变量的唯一 变蓝,不变蓝,部分变蓝 淀粉被唾液淀粉酶分解成了麦芽糖,淀粉遇碘变蓝色,麦芽糖遇碘不会变蓝 唾液的分泌以及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 号试管的基础上,设置 100水浴 【分析】通过分析图中的相关信息可知,该实验设置了两组对照实验:号试管与号试管以唾液为变量形成一组对照实验,目的是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号试管与号试管以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为变量形成一组对照实验,目的是探究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对淀粉消化的促进作用。【详解】(1)用试管和试管进行对照,以唾液为变量,实验组是,对照组是,探究的问题是淀粉的消化是否需要唾液的参与。实验要放在 37的温水中,模拟人的口腔温度,在此温度下酶的催化作用最强,使淀粉被唾液淀粉酶充分分解;图中 A、B、C 都用同样大小的馒头块处理,都放在 37的温水中水浴 10 分钟后滴加碘液,这样做是为了保证变量的唯一。(2)试管遇碘颜色不变蓝,原因是唾液中含有对淀粉有消化作用的唾液淀粉酶,淀粉被唾液淀粉酶分解成了麦芽糖;淀粉遇碘变蓝色,麦芽糖遇碘不会变蓝。试管变蓝,原因是淀粉没有发生变化。号试管唾液不能与淀粉充分混合,有淀粉,加入碘液后部分变蓝。(3)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可以使馒头和唾液淀粉酶充分的混合,更好的进行化学消化,有利于淀粉分解成麦芽糖,所以淀粉的消化与唾液的分泌以及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都有关系。(4)感冒时体温升高后,使酶的活性降低,影响了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所以一般没有食欲。针对这一现象,需要设置号试管,应该在表中号试管的基础上,设置 100水浴。【点睛】设置对照实验目的在于消除无关变量对实验对象的影响。增加可信度和说服力,探究实验一定要设置对照组。22mL 清水 37 淀粉 【分析】(1)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实验的方法步骤:确定变量、设置对照实验水浴滴加碘液观察和分析现象得出结论;消化酶的特性:一、专一性:一种特定的酶只能催化一种特定的底物 二、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比其他无机催化剂要高 三、酶有个最适温度(或者范围)。(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3)淀粉首先在口腔里的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被初步消化成麦芽糖,然后在小肠内多种酶的作用下被消化成葡萄糖才能被吸收。(4)实验中馒头碎屑是模拟了口腔中牙齿的咀嚼、搅拌是模拟了口腔中舌的搅拌,淀粉遇碘变蓝色是淀粉的特性,因此常用碘液来验证淀粉的存在。【详解】(1)证明“唾液对馒头有消化作用”唯一的变量是有无唾液,在号试管中加的是 2 毫升唾液,因此在号试管的“?”处应加入 2 毫升清水。(2)唾液淀粉酶催化作用最强的适宜温度是 37,因此三支试管都要放在 37的温水中 510 分钟,以保证酶的最大活性。(3)为了证明“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对馒头的消化有作用,唯一的变量是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因此应选用两支试管进行对照实验。(4)试管中唾液淀粉酶将馒头中的淀粉完全分解成麦芽糖,因此滴加碘液不变蓝;试管中清水对淀粉没有分解作用,因此滴加碘液变蓝;号试管中唾液淀粉酶未与馒头中的淀粉充分混合,唾液唾液淀粉酶没有将淀粉全部分解消化,因此滴加碘液变蓝。所以实验结果是号试管中的物质遇到碘液不变蓝,原因是馒头碎屑中的淀粉被唾液淀粉酶分解成麦芽糖了。【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悉探究发生在口腔内的化学消化。3消化腺 5 胃 蛋白质 1 肝脏 胆汁 4 小肠 【分析】观图可知:图中 1 肝脏,2 是胆囊,3 是十二指肠,4 是小肠,5 是胃,6 是胰腺,7 是大肠,解答即可。【详解】(1)人体的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和大肠等部。消化腺有小消化腺和大消化腺两种。小消化腺散在于消化管各部的管壁内,大消化腺有三对唾液腺、肝脏和胰腺。(2)消化道中呈囊状、最膨大的部分是 5 胃,它能对蛋白质进行初步消化,并且暂时储存食物。(3)1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肝脏能分泌胆汁,胆汁中不含有消化酶,但能对脂肪起乳化作用,将较大的脂肪微粒乳化成较小的脂肪微粒,利于脂肪的消化,属于物理性消化。(4)消化食物吸收养料的主要场所是 4 小肠,小肠是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且上面有皱襞和小肠绒毛,加大了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的面积。【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食物的消化。4E 解析:E 肺泡 气体扩散作用 氧气 能量 【分析】(1)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图 1 中 A 鼻腔,C 咽,B 喉,D气管,E 肺。(2)图 2 表示的是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过程及血液成分的变化。图 2中各部分的名称分别是:是氧气,是二氧化碳,是氧气,是二氧化碳,是肺泡,据此解答。【详解】(1)图 1 中,E 肺由许多肺泡构成,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肺泡的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特点都有利于气体交换,因此,人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是 E 肺。(2)图 2 中,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吸气时,肋间肌收缩,肋骨上举,胸骨向上向外移动,胸廓的左右径和前后径变大,这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胸廓的上下径变大,这时肺内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的气体进入肺,完成吸气动作;呼气时正好相反。因此,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是通过呼吸运动来实现的。(3)气体的扩散作用的原理是,气体总是由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直到平衡为止。图 2 中,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扩散作用实现的。血液中的氧气进入细胞内,最终在细胞内的线粒体中参与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点睛】本题考查人体内的气体交换,即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过程及血液成分的变化,考查学生识图分析能力。5B 解析:吸气 舒张 变小 B 相等 【解析】呼吸运动的过程是: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肺随之扩大,造成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结果胸廓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1)曲线发生 AB 段变化时,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是吸气过程。肋间肌和膈肌都收缩,肺的容积增大,外界气体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2)由图看出曲线 BC 段,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肺内部分气体排出体外,是呼气时肺内气压的变化。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结果胸廓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3)AB 是吸气过程,BC 是呼气过程。因此本次呼吸中,吸气结束的一瞬间是坐标中的B,B 点还是呼气开始的一瞬间。此时肺内气压与大气压的气压差是 0,表示肺内气压与大气压的值相等,既不吸气也不呼气。6肺 肺泡 毛细血管 收缩 氧气 二氧化碳 静脉血变成动脉血(或“暗红色变成鲜红色”)组织细胞 【分析】图甲中:玻璃管代表的是气管,小气球代表的是肺,钟罩代表的是胸廓,橡皮膜代表的是膈肌。图乙中:是肺泡,是毛细血管。【详解】(1)图甲中,玻璃管代表的是气管,小气球代表的是肺,钟罩代表的是胸廓,橡皮膜代表的是膈肌。(2)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肺,肺由许多肺泡构成,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肺泡的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特点都有利于气体交换,因此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图乙中:是肺泡,是毛细血管。(3)呼吸运动是由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的。当膈肌与肋间肌收缩,胸腔扩大,肺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气体进入肺内,是吸气;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胸廓缩小,肺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气体排出肺,是呼气。所以,当膈肌于收缩状态时,完成吸气,图中肺泡都鼓了起来,空气中的氧气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图中肺泡,然后随着呼气的过程排出体外。整个过程中,血液变化是静脉血(含氧少,二氧化碳多)变成动脉血(含氧多,二氧化碳少)。(4)进入血液中的氧气,通过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将细胞内的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同时将有机物内储存的能量释放出来,供人体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发生在细胞内的线粒体里。【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呼吸运动的原理。7 贫血 含铁 蛋白质 血浆 【分析】血液的组成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数量最多的细胞,呈两面凹的圆饼状、没有细胞核的是 e红细胞;数量最少的、比红细胞大,有细胞核的是白细胞;血小板的个体最小,因而在显微镜下不易观察到的是丝血小板,是血浆。【详解】(1)红细胞富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是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它在氧浓度高的地方与氧结合,在氧浓度低的地方与氧分离,因此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氧,当血液中红细胞数量少或血红蛋白含量过少时,人会患贫血,贫血的人应多吃含铁和蛋白质丰富的食品。因某人的血液中红细胞数目为 31012个/L,比正常值要少的多,因而此人患贫血。(2)是白细胞,白细胞的能够作变形运动,当细菌侵入人体后,白细胞能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并将细菌吞噬,因此白细胞有防御疾病的作用,人体出现炎症时,白细胞会增多。是血浆呈淡黄色,半透明,血浆中含有大量的水,还含有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等,血浆的主要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的功能。(3)血小板具有止血和凝血的作用。故当缺乏血小板身体一旦受伤便会血流不止。【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知道血液的组成及各组成部分的功能。8A 解析:抗凝剂 血浆 红细胞 呈两面凹的圆饼状,没有细胞核 运输氧气 血小板 白细胞 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 【分析】甲图中血液中加入柠檬酸钠溶液后会出现分层现象,如图:因此甲图中 A、B、C 三层中的物质依次是血浆、白细胞和血小板、红细胞;B、C 层的细胞总称为血细胞。乙图中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为血浆。【详解】(1)甲图量筒里放入柠檬酸钠(抗凝剂)的目的是防止血液凝固。结果血液出现分层现象。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2)单位体积内数量最多的血细胞是红细胞,红细胞呈两面凹的圆饼状,没有细胞核,内富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在氧浓度高的地方与氧结合,在氧浓度低的地方与氧分离,所以红细胞的功能是运输氧气。(3)血小板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功能。白细胞吞噬病菌,有防御和保护作用。(4)血浆呈淡黄色,半透明,血浆中含有大量的水,还含有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等,血浆的主要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点睛】掌握血液的组成和功能是解题关键。9C 解析:肌肉组织 a 主动脉 dg 上下腔静脉 动脉瓣 心室 动脉 静脉 动脉 CD 【分析】观图可知:A 左心房、B 左心室、C 右心房、D 右心室、a主动脉、b肺动脉、c肺静脉、d 上腔静脉、ef 房室瓣、g 下腔静脉、上下腔静脉,解答即可。【详解】(1)心脏主要由心肌(肌肉组织)构成。(2)心脏主要由心肌构成。它有 4 个空腔,按照位置关系,这 4 个腔分别叫作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心房在上,心室在下,而且左心房只和左心室相通,右心房只和右心室相通,左右心房和左右心室之间都是不相通的。其中 B 是左心室,与之相连的血管是 a 主动脉;C 是右心房、与之相连的血管是 d、g 上下腔静脉。心室与动脉之间的特殊结构是动脉瓣,它能保证血液只能从心室流向动脉。(3)血液循环途径如下:a乙图中肺静脉、主动脉流动脉血。b肺循环的路线为: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在肺循环中,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网时,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内的氧进入血液,这样,静脉血就变成了动脉血。为肺部的毛细血管,血液流经时,由静脉血变为动脉血。(4)如(3)小题图所示:注射某种药物后,药物随血液经体静脉上腔静脉C 右心房D 右心室肺动脉肺病灶部位。【点睛】掌握心脏结构和血液循环途径是本题解题关键。10肾脏 滤过(过滤)肾小管 乙 乙中不含葡萄糖和蛋白质(乙中葡萄糖和蛋白质为 0)皮肤 【分析】图中各部分的结构名称为: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详解】(1)肾是形成尿液的器官每个肾大约包括 100 万个肾单位图中是肾小球,是由许多毛细血管组成的血管球,具有表面积大、管壁薄等特点,利于进行过滤作用,形成原尿。(2)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如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壁的上皮细胞重吸收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而没有被重吸收的物质如一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等则形成了尿液。样品乙中蛋白质和葡萄糖的值都是零,所以样品乙是尿液;样品甲中既有蛋白质又有葡萄糖,所以样品甲是血浆。(3)人体除了排出尿液这一途径外,还可通过皮肤排出汗液,在维持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中发挥作用。【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知道肾单位的结构、功能、及尿的形成过程。112 晶状体 视网膜 凹透镜 耳蜗 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 舒张 增大 【分析】图甲可知 1 是虹膜,2 是晶状体,3 是角膜,4 是睫状体,5 是巩膜,6 是视网膜,7 是视神经,8 是玻璃体。【详解】(1)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因此,刘警官看到一辆行驶不稳的汽车由远而近驶来,主要是由于图甲中 2 晶状体的曲度可以调节,在视网膜上形成物像,最终在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近视眼患者看不清远处的物体,是因为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的曲度过大,物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近视眼的矫正方法是配戴凹透镜。(2)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因此,“请出示你的驾驶证,行驶证”,随着刘警官声音的响起,司机图乙中耳蜗接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沿着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3)呼吸运动是由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的;当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肺随之扩大,造成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结果胸廓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因此,刘警官要求司机对着酒精测试仪吹气,以检测是否酒驾或醉驾,此时司机的膈肌处于舒张状态,胸廓上下径缩小,肺内的气体压力相应增大。【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听觉和视觉的形成,近视的形成及矫正,肺通气的过程。12B 解析:尿液 肾小球 肾小囊 滤过 B 肾小管重吸收 葡萄糖 尿素 1 代谢废物 【分析】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体包括呈球状的肾小球和呈囊状包绕在肾小球外面的肾小囊,囊腔与肾小管相通。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滤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连续的过程。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构成了尿液的成分。图中,1 肾小球、2 肾小囊、3 肾小管。【详解】(1)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体包括呈球状的肾小球和呈囊状包绕在肾小球外面的肾小囊,囊腔与肾小管相通。原尿中不含有蛋白质,而含有葡萄糖,样品 A 蛋白质微量,含有葡萄糖,样品 A 是原尿;血浆中含有大分子蛋白质和葡萄糖,样品 B 中有蛋白质、葡萄糖,样品 B 是血浆;尿液中不含有蛋白质和葡萄糖,样品 C 中没有蛋白质和葡萄糖,样品 C 是尿液。因此,样品 C 是尿液,1 是肾小球,2肾小囊。(2)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因此,1 肾小球和肾小囊的滤过作用,使得样品B 血浆变成样品 A 原尿。(3)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构成了尿液的成分。因此,样品 A 原尿变成样品C 尿液时,是通过 3 肾小管重吸收作用形成的,全部被重吸收回血液的成分是葡萄糖,完全不被重吸收的成分是尿素。(4)由于肾小球发生病变,使其通透性增强,血液中的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进入原尿中,形成蛋白尿或血尿。因此,若某人出现血尿和蛋白尿,则此人可能出现病变的部位是1 肾小球。(5)排尿对于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排尿不仅可以排出代谢废物,而且还能排除体内多余的水分,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维持组织细胞的生理功能。【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肾单位的结构和尿的形成过程以及正确识图。13ABECD G 上行的神经纤维 反射功能 传导 吃梅 反射 激素 A A 【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 解析:ABECD G 上行的神经纤维 反射功能 传导 吃梅 反射 激素 A A 【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图中 A 是感受器,B 是传入神经,C 是传出神经,D 是效应器,E 是神经中枢,G 上行的神经纤维,F 下行的神经纤维,H(或 I)大脑皮层的躯体运动中枢。【详解】(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观察图示 B 传入神经,上有神经节或脊髓中央的 E 灰质内传入神经的前端弧度较小。因此“缩手反射”活动的反射途径:A 感受器B 传入神经E 神经中枢C 传出神经D 效应器。(2)有人只有在看到自己下肢的情况下,才知道下肢的具体活动情况,表明则此人下肢能活动,反射弧完整,大脑能支配下肢的活动;但是不能感知下肢的位置,可能的损伤部位是图 G 上行传导的神经纤维,不能把下肢的活动情况通过 I 脊髓白质的神经纤维上行传导到 H 大脑皮层的躯体感觉中枢,因此不能感知下肢的具体活动情况。因此,只有在看到自已下肢的情况下,才知道下肢的具体活动情况。(3)由(1)(2)可知,脊髓既能对外界的刺激做出反应,又能将本反应传到大脑的一定的区域,因此脊髓具有反射功能、传导功能。(4)人在吃梅分泌唾液是非条件反射,因此是不需要大脑皮层参与就能完成的反射活动,而看梅、谈梅时都能分泌唾液是条件反射,是必须需要大脑皮层参与才能完成的反射活动的。(5)神经系统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通过该过程,人体维持唾液的分泌。(6)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人体的生命活动主要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但也受到激素调节的影响。故人体的活动主要受神经系统的调节,同时受激素调节的影响。(7)人类特有的复杂反射:与语言文字有关的反射是最复杂的,也是人类所特有的。A听了老师讲的故事,同学们都忍不住笑了,涉及到了语言和文字,A 正确。B看到有人突然横穿马路,司机立即刹车停了下来,没有涉及语言和文字,B 错误。C听到主人唤它的名字,小狗就向主人跑过来,没有涉及语言和文字,C 错误。D看到老师走上讲台,同学们马上起立向老师敬礼,没有涉及语言和文字,D 错误。故选 A。(8)由于人类的大脑皮层内具有语言、文字中枢,人类特有的语言中枢对抽象的文字、符号、特征建立人类特有的条件反射。这是在高级神经活动方面,人类区别于动物的特点。A人能对语言、文字的刺激发生反应,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特点,A 正确。B人与动物都能形成多种条件反射,B 错误。C人与动物形成的条件反射都可能会消退,C 错误。D人与动物都能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形成条件反射,D 错误。故选 A。【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熟记反射弧的组成、区别反射的类型,知道在高级神经活动方面,人类区别于动物的特点等。14 视网膜 大脑皮层的一定区域(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大脑皮层)复杂(条件)反射弧 不能 b 内分泌 耳蜗 神经冲动(兴奋)解析:视网膜 大脑皮层的一定区域(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大脑皮层)复杂(条件)反射弧 不能 b 内分泌 耳蜗 神经冲动(兴奋)【解析】【分析】(1)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象,物象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图 1 中,是角膜,是瞳孔,是晶状体,是视网膜,是玻璃体。(2)反射一般可以分为两大类:简单反射和复杂反射,简单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复杂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简单反射的基础上,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反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抠、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3)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图 3 中,是鼓膜,是半规管,是耳蜗,是咽鼓管。【详解】(1)我们在观看精彩的比赛时,乒乓球反射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象,物象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2)复杂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简单反射的基础上,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马龙这样精湛的技术需要长期的训练才能形成,属于复杂反射,复杂反射需要在大脑皮层参与下才能完成。(3)小脑位于脑干背侧,大脑的后下方,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b 符合题意。(4)马龙体内肾上腺素含量升高,使机体新陈代谢加快,以便更好地适应比赛环境,属于激素调节,激素由内分泌系统中的内分泌腺产生。(5)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点睛】掌握眼球结构和视觉的形成,耳的结构和听觉的形成是本题解题关键。15D 鼓膜 F 耳蜗 2 晶状体 凹透镜 传导 非条件反射受大脑皮层的控制 神经元 突起 【分析】如图所示:D 鼓膜、F 耳蜗、感 解析:D 鼓膜 F 耳蜗 2 晶状体 凹透镜 传导 非条件反射受大脑皮层的控制 神经元 突起 【分析】如图所示:D 鼓膜、F 耳蜗、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详解】(1)随着警报响起,同学们迅速离开教室。警报声引起了图中D鼓膜的振动继而由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F耳蜗内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产生神经冲动。(2)如果长时间近距离玩手机或上网,就会导致眼球的2晶状体曲度过大,形成近视,可以通过配戴凹透镜进行矫正。(3)一名同学在逃生过程中不小心伤到了膝盖,校医在清理他的伤口时,他感到非常疼痛,说明脊髓具有传导功能,他强忍疼痛没有缩回,该过程神经冲动的传导途径,这说明非条件反射受大脑皮层的控制。(4)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该细胞生有许多突起,这是它与其他细胞的明显差别。【点睛】握脊髓和脑的结构及其功能是解题关键。可结合与脊髓、脑有关的结构图来理解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