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构想7411.pdf
-
资源ID:83693930
资源大小:324.21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构想7411.pdf
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构想 统编教材采用双线组元的结构,提醒我们在准确把握教材的前提下,根据教学需求设计适当的学习活动,并通过融合课内外资源延伸阅读,使学生在阅读感悟中产生思想共鸣,在落实语文要素的过程中受到情感熏陶,最终指向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一、关注双线结构,准确把握教材 统编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围绕单元主题和语文要素选编了三篇文章:慈母情深作为本单元的开篇之作,要让学生感受到什么是场景和细节,并且抓住场景,品味细节,感受其中蕴含的母爱温情;父爱之舟走进吴冠中的梦境,要在独立品读的基础上,强化从印象最深的场景、细节中,读出父爱的深沉;略读课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置身对立的场景中,逐步理解父母之爱的不同表达方式,联系生活表达自己的看法与感受,为口语交际做好铺垫。口语交际“父母之爱”,从文学作品回到现实生活场景,面对父母表达爱的不同方式,选择恰当的材料、运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实现了语文要素的综合落位。习作“我想对您说”,选择最想说的话题,以书信的形式与父母心贴心地“交谈”。这一习作内容,是落实语文要素的练兵场,检验学生语文要素的自觉运用。二、紧扣语文要素,实施单元教学 本单元指向阅读的语文要素是“注意体会场景和细节描写中蕴含的感情”,指向表达的语文要素是“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首先要理解语文要素,比如,弄明白什么是场景、什么是细节,思考如何体会场景和细节中蕴含的感情,知道表达自己的看法与表达自己的感受分别指的是什么?“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应该怎样理解。接下来,注意从单元整体来设计语文要素的落实路径。1.知晓场景,前后关联。在教学精读课文慈母情深时,先让学生初读课文梳理场景,在边读边想象这些场景细节中,初步体会到其中蕴含的情感。然后回到课题“慈母情深”的深入解读,引导学生关联场景,发现细节如母亲的毫不犹豫、旁边女人的阻拦、“我”的成长体会等,在反复品读中理解“慈母情深”。最后再由“一位母亲”想到“一个时代的母亲”,发现写法;由作者的母亲联想到自己的母亲,学会表达。2.梳理场景,聚焦体悟。第二篇精读课文父爱之舟,在“我”的梦中出现了一些难忘的场景。遵循文本这一特质,让学生先通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梳理出添桑喂蚕、小渔船上(花钱住店、夜行赶考、缝补棉被)、置身庙会等一系列场景,再选择印象深刻的场景置身庙会、凑钱上学、低头缝补等,聚焦细读品味,边读边想象,感受场景中融入的真情。这样梳理了场景,突出了重点,在不同场景中可以通过联系背景、角色体验、质疑解疑等多种方式体悟深沉的父爱。3.画情感线,串联场景。教学略读课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可以从课题读开来,进而关注到父母极端的断言带给巴迪一系列的反应,设计“圈出心情变化的词语,画出巴迪的心情轨迹图”来推进教学。这样做,自然串联了场景、关注到细节,理解了父母爱的不同表达方式,也学习了作者表达自己看法和感受的策略。4.创设情境,充分表达。本单元指向表达的语文要素是“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口语交际“父母之爱”,利用三个典型的生活情境,让每个学生结合事例发表自身看法,并要围绕观点充分讨论。可以在联系类似生活情境的基础上进行“现场模拟”,懂得当父母爱的方式不妥时,要适时、恰当地去沟通。教学习作“我想对您说”,要充分地尊重学生,激发学生表达的热情,充分地挖掘、呈现学生想对父母“说什么”,落实“用恰当的语言”表达看法和感受,向父母倾诉心声时要“言之有物”,可以通过“具体的场景和细节”来陈述事例,从而体现两个语文要素的整合性落实。三、根据教学需求,设计学习活动 理想中的课堂应该是真情流淌的生命课堂,要遵循以人为本、以情育情、多元开放的原则,实现真尊重、真交往、真发展。因此,课堂教学不仅要从“教”的角度去思考,还需要从“学”的角度去设计,让学生在积极、自主的语言实践中体会情感、习得方法。1.品读场景,于细微处见亲情。本单元中,感人至深的慈母之爱隐藏在细微的语言和动作上,默默无声的父子之爱蕴藏在平凡普通却回味无穷的场景中。学生需要在反复品读的基础上,才能发现细腻的言语背后蕴含的父母深情。例如慈母情深第 19 自然段:“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的眼睛”要在反复的品读中,体会“我的母亲”反复出现三次,强调了这就是“我”的母亲,她为了全家的生计疲于奔命,这一幕深深地触动了“我”。父爱之舟,梦中场景逐一浮现,喝碗热豆腐、糊一个万花筒、低头缝补棉被梦境历历在目,父爱深沉无言。2.角色体验,于想象中悟深情。适时地融入场景进行角色体验,能引导学生进入内心世界,进行深入思考,从而产生情感共鸣,激发表达欲望。在教学父爱之舟时,可让学生将自己想象成小冠中:爸爸带你来参加两年一度的庙会,你是什么感受?父亲给你铺好床回家后,你怎么偷偷哭了?你从舱里往外看,看到父亲背影后想到了什么?为什么舱里的背影“分外明显,永难磨灭”呢?学生将自己的体会化作感性表达,既理解了人物情感,也为口语交际与习作部分“用恰当的语言表达看法和感受”积淀了素材。教学“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时,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如果你的父母给出了这样截然不同的评价,你会怎么做呢?你如何看待巴迪父母表达爱的方式?3.借助图表,于关联中明浓情。将形象直观的图表引进课堂,既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又可以帮助师生梳理思路、提取信息、促进理解、提高效率。循着“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课的文本思路,发现巴迪心情的变化贯穿故事始末,引导学生画心情轨迹图,能够自然地迁移精读课的方法,贯穿场景、勾连细节,语文要素得到了有效的落实。指导“我想对您说”的习作时,可引导学生填写“习作素材单”,梳理“说”的内容,为高效整合和筛选习作材料提供便利。4.链接生活,于习得中表真情。“父母之爱”这一主题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教学中链接生活,在方法的习得与运用中,将对父母之爱的理解和感恩用恰当的语言表达、用优美的语言升华。“你有过鼻子一酸的经历吗?”慈母情深课后的小练笔,为学生关联自己的生活场景和心酸细节打开了出口。在父爱之舟的教学最后,可引导学生在卡片上记录生活中关于父亲感动自己的场景或者细节,并将卡片默默贴在父亲可以看到的地方,从行动上对爱做出回应。口语交际“父母之爱”和习作“我想对您说”,更是紧贴生活。学生回忆起一幕幕与父母相处的生活场景,说出真实看法,表达赤诚心声,是读写结合,也是生活需要。四、“一带 N”融合课内外,提升综合素养“一带 N”中的“一”,既指教材中的单篇课文,也指同一主题的整个单元文本,是学生阅读的基点;“N”指的是和教材文本相关的阅读材料(包括单篇的拓展文章、整本书,也包括背景、资料、视频等),它们是以基点为圆心的辐射面,为拓展阅读打开了通道,开创了更广阔的阅读空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提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在教学中多元拓展,以一篇带多篇,既是落实课标要求,也是学习语文必经的途径。本单元教学中,要适时地“一带 N”融合课内外资源。学习慈母情深和父爱之舟,了解社会生活背景、家庭生活背景,结合原文进行拓展阅读都是必须的。比如慈母情深若结合原文小说母亲拓展更丰富的场景和母亲形象,感受“我想要用文字,为自己的,也是我这一代大多数人的母亲画一幅像”,就走近了作者,走近了编者,也会发现读写的一些奥秘。学习“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口语交际“父母之爱”和习作“我想对您说”都会让我们联想到孩子,我为什么打你地震中的父与子奇迹的名字叫父亲我与地坛等相关的文章或者书籍,还有向生活拓展丰富而又恰如其分的“一带N”,让学生走进父母心中,走到生活场景中,打开感情的闸门,调动阅读的兴趣、写作的热情,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