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三年级编下册第五单元习作“奇妙的想象”教学思考7750.pdf
-
资源ID:83704880
资源大小:1.04M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统三年级编下册第五单元习作“奇妙的想象”教学思考7750.pdf
统三年级编下册第五单元习作“奇妙的想象”教学思考 张祖庆(特级教师)李竹平(特级教师)李斌(特级教师)一、梳理核心价值,明确教学定位 统编教材从三年级上册到六年级下册,每册均编排了一个独立的习作单元。这八个习作单元的关键要素依次为:观察、想象、写事、写景、写物、写人、围绕中心意思写、表达真情实感。写作最能反映学生的综合能力,所以美国将母语分为“阅读”和“写作”两门独立的课程,这充分体现了写作的重要性。日本的教科书,作文教材分量远远超过了阅读教材。一直以来,我们的小学语文教材主要以人文主题组建单元,“习作”没有独立的教材,也缺乏相应的训练序列,只能附着在“阅读”后面。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教学存在重阅读轻习作的状况,习作无形中成了阅读的附属品。统编教材设立习作单元,旨在提升习作地位,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虽然,习作只是一个单元,但这已是我国小学语文教材编写的大胆创新和重要探索。再者,过去的教材习作,大多以话题的形式呈现,习作知识模糊,习作支架欠缺,虽然给教师和学生留下了广阔的创作空间,但由于习作要求笼统,一线教师往往难以准确把握,只能凭个人经验摸着石子过河。而新增的习作单元,围绕某一方面的习作能力,通过“导语”呈现的语文核心要素、“精读课文”的课后练习、“交流平台”的总结语、“初 试身手”的提示、“习作例文”的旁批和“习作”的具体要求,让习作训练可视化,为儿童习作搭建支架,提供有效策略。这一切,旨在为儿童掌握习作技能提供拐棍。尽管“阅读”和“写作”是两种不同的语文能力,但是中外母语教育实践都已证明,恰当的“读写结合”是重要的语文学习方式之一。习作单元采用读和写相结合的编排策略,精读课文和习作例文都明确指向本单元的表达方法,有利于找准读写结合的点,从而为“习作”提供精准的联结点。此外,任何能力的形成,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习作能力也是如此。过去的单元习作,一个单元一个内容,单元与单元之间,往往没有明显联系。而且,受阅读教学的影响,习作教学课时量明显不足,单元习作教学目标难以真正达成,也不利于形成习作技能。现行习作单元的编排,首先在课时上为习作教学提供有力的保障;其次,把习作技能分散在不同的课时中,体现“小步前进”的原则,有利于分解目标,分散难点,帮助学生掌握习作方法;其三,习作单元从“导语”到最后的“习作”,每个板块都具有相应的功能,同时又构建了一个阶梯性的单元习作训练体系,通过一个又一个能力点的叠加,最终逐步形成习作能力。综上所述,习作单元的设立,让习作有了独立地位,让习作有了可视支架,为儿童习作能力的提升,搭建了循序渐进的阶梯。二、整体解读文本,明晰学习路径 统编教材三下第五单元围绕“奇妙的想象”这一主题,编排了五个板块的内容:精读课文、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习作例文和习作。五个板块的先后顺序安排,蕴含了达成习作目标的内在学习逻辑,即由感性到理性建立对想象的认知、循序渐进地习得想象表达的能力和方法。本单元编排了四篇课文:小真的长头发 我变成了一棵树 一支铅笔的梦想 尾巴它有一只猫。前两篇是第一板块的“精读课文”,后两篇是第四板块的“习作例文”。其基本设计思路是这样的:“精读课文”,让学生感受想象神奇,知道想象源自内心,激发想象欲望,在阅读体验和参与故事建构中感受想象的乐趣。“交流平台”则通过话题的方式,分享对想象的体验和认识,进一步激发每个人内心的想象欲望,将对想象的感性体验上升为初步的理性认知。“初试身手”顺应了学生内心的创作欲望,为学生提供了初步实践的机会,激发其学习例文的热情。“习作例文”提供了两个方面的思维支架:一是在遇到“命题式”想象作文写作任务时,如何通过对题目的提问打开思路,放飞想象;二是可以通过哪些不同的方式展开想象,创作想象故事。“习作”是在前面一系列言语活动实践的基础上,进行综合运用,完成习作任务。这样,循序渐进地落实了以阅读促想象,以想象促表达,以表达体验想象的乐趣和价值。如果说精读课文与写的联系是隐含式的,是感性大于理性的,那么,两篇习作例文就是为学生接下来的习作表达提供了直接的、直观的“例子”。教师要结合例文的旁批,进一步明确要在哪些方面为学生提供示 范。首先,通过对题目的追问,激发想象,尝试建构自己的故事内容。第二,通过了解例文故事围绕“主角”做了哪些想象,理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象,学习如何让自己的想象自然合理地展开,让想象逻辑清晰。第三,启发学生尝试运用不同的思路、策略展开想象(一支铅笔的梦想是相似想象,尾巴它有一只猫是逆向想象)。其中第三点要跟两篇精读课文联系起来,让学生认识、学习多种不同的想象方式(小真的长头发是相似想象,我变成了一棵树是相关想象)。当然,想象的方式要适当内隐,要“盐在水中”而非标签式的。总之,重在想象思维的打开,而非想象知识的灌输。三、板块推进教学,分步达成目标 有了对文本的整体解读,那么,整个习作单元的教学,大致思路就清晰了。整体来说,这个单元的教学可能需要 68 课时,循序渐进,螺旋上升。以下是大致的三个教学阶段。四、深度反思讨论,教好习作单元 以上是对统编三下习作单元的整体解读与教学构想。还有两个重要的问题,需要进一步讨论。第一,阅读单元中的精读课文与习作单元中的精读课文,其功能与呈现方式有哪些不同?小真的长头发属于习作单元中的精读课文。同样是精读课文,在不同的单元中,其功能定位和呈现方式,是不同的。如果作为阅读单元中的精读课文,则承担常规精读课文该承担的功能认读本课生字,会写相关生字,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想象的奇特,领会想象源于内心,学习独特的表达方式,想象写话。也就是说,阅读单元中的精读课文,承担着“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的功能。在具体呈现方式上,则有整体感知、生字教学、朗读训练、迁移写话、综合作业等环节。但是,作为习作单元的精读课文,小真的长头发功能则就相对聚焦。主要是通过阅读,让学生从读中学习“相似想象”的方法,并通过重点段落的研读,学习作者是如何通过对话句,把想象中的故事写精彩,进而创设写话情境,迁移写话。我们认为,习作单元中的精读课文,主要承担“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两大功能。至于生字词语教学、朗读训练以及常规读写作业,则不再涉及。因此,小真的长头发这个文本,千万不能因是精读课文,将之教成两课时,把大量的时间用于生字词语教学、朗读教学,这就偏离了编排意图。习作单元中的精读课文,要围绕单元目标来设计,不能“穿新鞋,走老路”。否则,就辜负了编者用意。第二,习作单元中的精读课文、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习作例文和习作,是教一篇练一篇,还是作为整体来处理?这个问题,至关重要。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都是一篇一篇按顺序教。这样教,当然无可厚非,学习本该循序渐进。也因此,有些教师在教习作单元的时候,因袭阅读教学的思维模式,一篇一篇地教,一篇一篇地仿。其实,这是对习作单元编排意图的一种误读。习作单元,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编者通过精读课文、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习作例文和习作等板块,将写作知识和技能分散在这些文本中,每个点就是一颗珠子,“想象”则是一根线,将它们串成一串项链。因此,处理本单元时,切不可只见珠子,不见项链,而要胸有全局,让学生整体观照。具体到教学实施,则要求学生充分预习,整体鸟瞰。在整体熟悉文本的前提下,尝试采用群文阅读的方式,通过五至八个课时的比较式阅读,建立写作支架,形成习作认知,提升习作技能。这个单元的教学,不是“一课+一课”呈现,而是通过整体入手、反复比较、回环往复,让“相似想象”“相关想象”“逆向想象”等想象思维,助力儿童习作,较好达成教学目标。在具体处理的过程中,“逆向思维法”比较另类,为了避免与“想象要紧扣事物特点,做到自然、贴切”相冲突,我们故意做了“后置”处理,即把这个文本当做拓展来用,供学有余力的学生打开思路。当然,如果班级学生基础较好,则可放到前面的板块中来。一切,根据学情,教师须灵活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