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厦门医疗招聘备考资料:耐药菌株是如何产生的?8715.pdf
-
资源ID:83923681
资源大小:198.30KB
全文页数:2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1厦门医疗招聘备考资料:耐药菌株是如何产生的?8715.pdf
2021 厦门医疗招聘备考资料:耐药菌株是如何产生的?首先在研究耐药菌株之前,我们来弄清楚两个概念:什么是耐受性?什么是耐药性?平常生活中,似乎已经有一种常识,就是抗生素不能乱吃,容易造成菌群失调或耐药性,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所说的耐药性其实是病原体对于药物的敏感性降低。耐受性是什么呢,其实耐受性是指人体对于某种药物的敏感性降低,易引起耐受性的药物有巴比妥类、亚硝酸类、麻黄碱、肼屈嗪等。那么耐药性是怎么产生的?我们平时所说的超级菌株是如何产生的呢?实际上耐药性耐药性可分为固有耐药和获得性耐药。固有耐药性又称天然耐药性,是由细菌染色体基因决定,代代相传,不会改变,如链球菌对氨基苷类抗生素天然耐药。获得性耐药是由于细菌与抗生素接触后,由质粒介导,通过改变自身的代谢途径,使其不被抗生素杀灭。如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内酰胺酶而对-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细菌的获得性耐药可因不再接触抗生素而消失,也可由质粒将耐药基因转移给染色体而代代相传,成为固有耐药。耐药的机制较为复杂,主要有以下几种:(1)产生灭活酶:细菌产生灭活抗菌药物的酶使抗菌药物失活是耐药性产生的最重要机制之一,使抗菌药物在作用于细菌之前即被酶破坏而失去抗菌作用。这些灭活酶可由质粒和染色体基因表达。简单来说就是细菌对于药物针对性的研制出了武器,直接破坏药物。(2)抗菌药物作用靶位改变:简单来说,就是靶位点发生变化让药物无法识别或者无法发挥抗菌作用。(3)改变细菌外膜通透性:很多广谱抗菌药都对铜绿假单胞菌无效或作用很弱,主要是抗菌药物不能进入铜绿假单胞菌菌体内,故产生天然耐药。细菌接触抗生素后,可以通过改变通道蛋白的性质和数量来降低细菌的膜通透性而产生获得性耐药。(4)影响主动流出系统:即有些细菌可以选择性的把药物通过主动转运的方式泵出细胞外。那么随着耐药菌株的出现,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呢?细菌的多重耐药问题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也是近年来研究和监测的重点。首先应严格控制抗菌药物的 使用,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可用一种抗菌药物控制的感染决不使用多种抗菌药物联合应用;窄谱抗菌药可控制的感染不用广谱抗菌药物;严格掌握抗菌药物预防应用、局部使用的适应证,避免滥用;医院内应对耐药菌感染的患者采取相应的消毒隔离措施,防止细菌的院内交叉感染;对抗菌药物要加强管理,抗菌药物必须凭医生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