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初三科学第四章(5)11357.pdf

    • 资源ID:83932906       资源大小:2.28MB        全文页数:13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初三科学第四章(5)11357.pdf

    1 九年级上册科学第四章:代谢与平衡知识点整理 一、食物中的营养素及其作用 食物中的营养素主要有水、糖类、蛋白质、脂肪、无机盐、维生素和粗纤维等七大类。(1)水构成细胞的主要成分 水虽然不能提供能量,但却是人体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水是构成细胞的主要成分。体内的养分和废物都必须溶解在水中才能进行运输。(2)糖类人体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 糖类包括淀粉、蔗糖、麦芽糖、葡萄糖等,在大米、小麦、马铃薯等食物中含量较多,是人体所需能量主要来自糖类。(3)蛋白质细胞生长及修补组织的主要材料 蛋白质是细胞生长及修补组织的主要材料,占人体细胞干重的 50%以上。蛋白质也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4)脂肪生物体内贮藏能量的物质 当人体内的糖类氧化分解不足以提供人体所必需的能量时,才会分解脂肪提供能量。(5)无机盐人体维持正常生理活动的营养物质 食物中含有多种无机盐,它们不能提供能量,却是人体维持正常生理活动所必需的营养物质。(6)粗纤维(食物纤维)促进消化 食物纤维主要由纤维素组成,是一类不能被消化吸收的物质,主要来自植物性食物,对人体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7)维生素参与人体内许多重要的生理活动 维生素不能提供能量,但它参与人体内许多重要的生理活动,对保持人的身体健康关系极大。除维生素 D 外,其他维生素人体都不能合成,必须从食物中获得。二、热量价 动物的生命活动消耗能量,能量是由食物供给的。那么,食物中是否真的含有能量?同样质量的不同食物中所含的能量也一样多吗?究竟哪种物质能提供更多的能量呢?可以用实验的方法对这些问题进行探究。实验前要注意以下问题:(1)通过测量食物燃烧放出热量的多少来测定食物中的能量。(2)选用的食物应该是容易燃烧的,食物种类应具有典型性,如富含糖类的、富含脂肪的、富含蛋白质成分的等,以便进行比较。(3)1 毫升水每升高 1,需要吸收 4.2焦的热能。(4)为比较不同物质所含能量的多少,对实验原料应进行必要的称量。实验进行时,要注意燃烧花生仁、大米、牛肉干时的着火点,一般燃烧2 分钟3 分钟材料会燃尽,而试管中的温度会明显上升。通过实验,知道食物中蕴含能量,从而得出热量价的概念:每克营养物质在体内氧化时所产生的能量叫热量价。在蛋白质、糖类和脂肪三类物质中,热量价最高的是脂肪。三、动物的摄食 动物需要从食物中获取生存所需的营养和能量。各种动物获取食物的手段各不相同,各自具有自己特有的捕食方式和捕食器官。(1)海葵用触手来捕食(2)昆虫取食的器官是口器 2 蝶类的虹吸式口器;蝗虫的咀嚼式口器;密封的嚼吸式口器;苍蝇的舐吸式口器;蚊的刺吸式口器。(3)一些以浮游生物为食的鱼类用滤过方式获得食物(4)青蛙用舌来捕食(它的舌根是倒生的)(5)啄木鸟用喙来捕食(6)猫用可以伸缩的钩爪和发达的犬齿来捕捉鼠(7)蜘蛛能织网捕虫(8)蛇头部具有能感受红外线刺激的器官 四、人消化系统的重要器官牙 牙齿是人取食和消化的重要器官,能切割、撕裂、捣碎和磨细食物。人的牙的总数为28 颗32 颗。(1)牙的组成 牙冠牙被牙釉质所覆盖的部分,也是发挥咀嚼功能的主要部分。牙颈牙冠和牙根的交界处称为牙颈。牙根牙被牙骨质所覆盖的部分。(2)牙的分类 从成分上分:牙本质构成牙的主要成分。牙骨质牙根的表面。牙髓腔由牙本质围成,内有牙髓,为富有神经、血管的结缔组织。按形态及功能分:切牙位于口腔前部,共 8 颗,其主要功能为切割食物。尖牙位于口角处,共 4 颗,牙冠粗壮,牙根长而粗,主要功能为穿刺和撕裂食物。前磨牙又称双尖牙,位于尖牙之后,磨牙之前,共 8 颗。其主要功能是为了协助尖牙撕裂食物及协助磨牙捣碎食物。磨牙位于前磨牙之后,共 12 颗,结构复杂,作用是磨碎食物。按存在的时间分 乳牙幼儿时长出的一组牙,共 20 颗,存在于出生 6 个月左右至 6 岁左右。恒牙继乳牙脱落后长出的第二组牙,自 6 岁左右萌出。智牙第三磨牙,于二十岁后萌出。(3)牙的功能 咀嚼 发音和语言 保持面部正常形态(4)龋齿 龋齿及其形成原因:龋齿俗称蛀牙。龋齿的形成过程:牙齿上粘有糖类食物微生物发酵产生酸性物质腐蛀牙釉质(出现黑斑)破坏牙本质牙髓腔受破坏牙髓受病菌感染发炎疼痛。龋齿的预防:饭后要漱口,及时清除口腔中的食物,早晚要正确刷牙,睡前睡后清洁牙面。3 五、无机盐缺乏时的症状及食物来源 无机盐的种类 缺乏时的症状 食物来源 含钙的无机盐 佝偻病、骨质疏松症 奶类、绿叶蔬菜、豆类、虾皮等 含磷的无机盐 厌食、贫血、肌无力 瘦肉、鱼、蛋类、豆类、猪肝 含铁的无机盐 缺铁性贫血 血液、肝脏、瘦肉、鱼、奶类、蛋类 含碘的无机盐 地方性甲状腺肿、儿童的智力和体格发育出现障碍 海带、紫菜、虾、海盐等 含锌的无机盐 生长发育不良、味觉发生障碍 豆类、牛肉、羊肉、肝脏、花生油 六、维生素缺乏时的症状和食物来源 维生素种类 缺乏时症状 食物来源 维生素 A 皮肤干燥、夜盲症、干眼症等 肝脏、鱼肝油、胡萝卜、玉米 维生素 B1 神经炎、脚气病 牛肉、肾脏、谷类种皮、豆类 维生素 C 坏血病、抵抗力下降等 水果、蔬菜 维生素 D 佝偻病、骨质疏松症 肝脏、鸡蛋、鱼肝油 七、食物与能量(1)食物中的七大类营养素,其中糖类、脂肪、蛋白质、维生素和粗纤维是有机物,水和无机盐是无机物。(2)其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都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糖类是人体的主要能源物质,脂肪常作为储备的能源物质。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必要时,蛋白质也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3)同等质量的蛋白质与躺了氧化所释放的热量相同,而同等质量的脂肪释放的热量要比蛋白质和糖类高得多。由于每种食物所含的营养成分不同,因此,它们所含的能量也不相同。(4)人体每天需要摄入一定量的食物来满足身体对能量的需要,如维持体温和神经、循环、呼吸等器官系统的基本生理活动。(5)维生素不是构成细胞的主要原料,也不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但对人体生长发育有重要影响。(6)粗纤维虽然在人体内不能作为能源物质,但它在消化道内能促进胃肠蠕动,有利于排除附着于肠壁上的黏稠有害物质。八、消化系统的组成(1)消化系统的组成:4 盐酸和胃蛋白酶胃腺:分泌胃液,含有多种消化酶肠腺:分泌肠液,含有小消化腺消化酶肝脏:分泌胆汁,不含多种消化酶胰腺:分泌胰液,含有有唾液淀粉酶等唾液腺:分泌唾液,含大消化腺消化腺肛门大肠部位小肠:消化道中最长的部位胃:消化道中最膨大的食道咽口腔消化道消化系统(2)各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流入的部位:腺体 唾液腺 胰腺 肠腺 肝脏 胃腺 流入的部位 口腔 十二指肠 小肠 胆囊 胃 消化液 唾液 胰液 肠液 胆汁 胃液 九、食物的消化与吸收(1)消化及其类型 人体将食物分解成能被身体利用的小分子化合物的过程叫做消化。消化有两种类型,分别是物理消化和化学消化。物理消化只改变食物的形状和大小,但不改变食物的分子结构;化学消化改变了食物的分子结构。如胃壁肌肉层的收缩导致胃的蠕动,有利于食物的物理消化。(2)三大营养物质消化后的最终产物 食物的七大类营养物质中,有三类物质即水、无机盐和维生素无需经过消化即可被消化道直接吸收;有三类物质即蛋白质、糖类和脂肪须经过消化才能被吸收,其消化后的最终产物分别是氨基酸、葡萄糖和甘油与脂肪酸;而食物纤维是不能被消化的。(3)吸收以及消化、吸收的主要部位 当食物消化后,营养物质通过消化系统的管壁进入血液的过程叫做吸收。消化、吸收主要在小肠内完成。(4)小肠与消化、吸收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特点 与消化相适应的特点:肝脏、胰腺、肠腺等消化腺所分泌的消化液均进入小肠、食物主要在小肠内消化。与吸收相适应的特点:小肠长;小肠内表面有环状皱襞;环状皱襞上有小肠绒毛;每根小肠绒毛内都分布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这些小肠绒毛大大增加了小肠的表面积,加快了营养物质的吸收。十、酶(1)酶的概念 5(2)酶的作用特点(3)酶缺乏或不足,会导致代谢紊乱,甚至出现疾病,如白化病。(4)活动研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消化作用的实验。实验成败关键有四条:一条:制备的淀粉糨糊(将淀粉制成糨糊后很均匀,有利于与唾液淀粉酶充分混合,充分分解)必须完全冷却后才能使用,否则唾液中的淀粉酶会被高温破坏而失去活性。二条:在取唾液前,必须漱净口。切忌从咽喉处吐取黏液,因为这里的黏液不是唾液。三条:实验过程中,一定要在 37恒温的水浴中进行,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酶的催化,影响实验结果。四条:加碘液前,要先将试管冷却后再滴加碘液,温度过高会使碘液中的碘升华,影响实验效果。所以在这个实验中,温度的控制是关键所在。十一、营养物质的消化与吸收(1)营养物质的消化与吸收图解:(2)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过程:毛细淋巴管脂肪酸甘油脂肪微粒脂肪毛细血管氨基酸多肽蛋白质葡萄糖麦芽糖淀粉消化吸收过程进入肠液、胰液胆汁进入肠液胃液、肠液、胰液肠液、胰液唾液、肠液、胰液 6 十二、探究:影响酶催化作用的因素 影响酶催化的因素很多,主要有温度、pH 等,只有在适宜的温度、pH 等条件下,淀粉酶才能使淀粉迅速水解。以下活动仅供参考。探究 pH 对酶活性的影响(1)假设 pH 可能会影响酶的催化作用:唾液淀粉酶在中性环境中具有较高的催化效率,过酸或过碱的环境都会影响酶的催化效率。(2)制订实验计划:取 3支洁净的试管,编上号,并且分别按下表中序号 1至 5的要求操作。振荡这 3 支试管,使试管内的液体混合均匀。然后,将 3 支试管的下半部浸入 37的温水中,保温 10 分钟。取出试管,冷却,向 3 支试管分别滴加 2滴碘液,观察 3 支试管中溶液的颜色变化。记录和分析实验结果。序号 项目 试管 1 2 3 1 注入新鲜的淀粉酶溶液 1 毫升 1 毫升 1 毫升 2 注入蒸馏水 1 毫升 3 注入氢氧化钠溶液 1 毫升 4 注入盐酸 1 毫升 5 注入可溶性淀粉溶液 2 毫升 2 毫升 2 毫升 (3)讨论:实验过程中为什么要选择 37恒温?(人体内的酶在正常体温条件下催化效率最高)该实验能不能按照表格中序号 1、5、2、3、4 的步骤操作?为什么?(不能,因为在注入氢氧化钠和盐酸之前淀粉可能已被分解,导致 3 支试管中溶液加碘后均不变蓝)根据实验结果,你得出了什么结论?(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活性受 pH 的影响)十三、血液(1)血量 血量:成年人的血液总量约为体重的7%8%。血型:人体血型可分为A 型、B 型、AB 型和 O 型。输血:坚持输血同型血原则。献血:成年人一次献血200毫升300毫升不会影响身体健康与工作。(2)血液的组成及功能 质为人体输送各种营养物占血小板白细胞红细胞血细胞血浆占血液(红色)%45%55(3)血细胞的结构及功能 固有关规则,血小板与血液凝,没有细胞核,形状不血小板:最小的血细胞体传染功能有关吞噬病菌,与机体的抗红细胞大且数量少,能白细胞:有细胞核,比,具有运输氧的功能细胞核,富含血红蛋白形,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红细胞:两面凹的圆盘血细胞(4)血液常规检查 血液常规检查报告单中如果白细胞数量偏高,说明被检查者可能有炎症;如果血红蛋白含量偏低,红细胞数量偏低,说明被检查者可能有贫血症状 解读血液常规检查报告单 No 项目 结果 正常范围参考值 单位 1 白细胞计数 11.8 3.510 109/L 7 2 中性粒细胞计数 85.0 5070%3 红细胞计数 3.0 3.55 1012/L 4 血红蛋白 90 110150 g/L 5 血小板计数 210.0 100300 109/L 6 淋巴细胞计数 2.1 0.74 109/L 7 血型 AB 型 8 十四、心脏和血管(1)心脏的位置 心脏位于胸部的中部偏左下方(2)与心脏四个腔相连的血管以及血液在心脏中的流动情况以及瓣膜的作用:与心房相连的都是静脉:其中左心房与肺静脉相连,右心房与上、下腔静脉相连;与心室相连的都是动脉;其中左心室与主动脉相连,右心室与肺动脉相连。血液在心脏中流动总是由心房流向心室,由心室流向动脉。心房和心室间的瓣膜会防止血液倒流回心房。心室和动脉间的瓣膜(动脉瓣)会防止血液倒流回心室。(3)心动周期 心脏每收缩和舒张一次称为一个心动周期。心脏每收缩和舒张一次所需的时间是不同的,成年人心房收缩一次一般约需 0.1秒,舒张一次约需 0.7秒,在心房开始舒张的同时,心室开始收缩。心室收缩 1 次约需 0.3秒,舒张 1 次约需 0.5秒。(4)血管 通过,只允许红细胞呈单行皮细胞构成,血流很慢管径较细,由一单层上毛细血管:管壁极薄,使血液单向流动力小、速度慢,有瓣膜腔大、弹性小、血流压静脉血管:管壁薄、管快性大、血流压力大速度动脉血管:管壁厚、弹血管 十五、血液循环(1)血液循环的概念及途径 血液在由心脏和全部血管组成的封闭管道中,按一定方向周而复始地流动,叫做血液循环。血液在一次完整的循环过程中要流经心脏两次,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2)读图体循环和肺循环过程 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全身毛细血管网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3)动脉血与静脉血 含氧量高的血呈鲜红色,称动脉血;含氧量较低的血呈暗红色,称静脉血。(4)心率与脉搏 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称为心率。健康的成年人安静时心率约为每分钟 75 次。心脏每次收缩都会产生很大的压力,这个压力会沿动脉向前推动血液,使所有动脉受到压力,形成脉搏。脉搏与心率是相同的。(5)血压 血液在血管内向前流动时对血管壁产生的压强叫血压,可用血压计测定。人的血压是在不断变化的,当心脏收缩时,动脉血压达到的最高值叫做收缩压。当心脏舒张时,动脉血压下降到的最低值叫做舒张压。一般用分式表示人体的血压,如 16/10.7千帕,8 表示收缩压 16 千帕,舒张压 10.7千帕。健康成年人收缩压变动范围为12 千帕18.7千帕,舒张压为 8 千帕12 千帕。如果一个人的舒张压经常超过 12 千帕,则可能是高血压。如果一个人的收缩压经常低于 12 千帕,则认为是低血压。低血压和高血压对人体都是有害的。十六、动脉、静脉与毛细血管 动脉 静脉 毛细血管 功能 把血液从心脏(心室)送到全身 把血液从身体汇聚送回心脏(心房)连接于最小的动脉及静脉之间 分布特点 多分布在较深的部位 多分布在位置较浅的部位,体表也可看到,如手臂上的青筋 数量大,分布很广 结构特点 管壁厚,弹性大,管内血流速度快 管壁薄,弹性小,管腔大,管内血流速度慢,四肢静脉内表面通常有瓣膜 管内径很小,仅由8 微米10微米,只允许红细胞排成单行通过。管壁非常薄,仅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内血流速度最慢 十七、动脉血与静脉血 动脉血 静脉血 组成 血红蛋白与氧结合 血红蛋白与氧分离 特点 含氧丰富,颜色鲜红,含二氧化碳较少 含氧较少,颜色暗红,含二氧化碳较多 分布 肺循环中的肺静脉和体循环中的动脉中流动是动脉血 肺循环中的肺动脉及体循环中的静脉中流动的是静脉血 十八、氧化供能(1)食物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等有机物都富含能量,它们是动物体获得能量的来源。(2)食物中的这些有机物只有在被氧化为更简单的一些物质或者是被彻底氧化为水和二氧化碳时,才能部分或者全部地把贮存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生命活动需要,这一过程就是所谓的呼吸作用。细胞通过呼吸作用氧化分解糖类、蛋白质和脂肪,释放出能量,供生命活动的需要。如:能量水二氧化碳氧糖类酶(3)糖类是人体最主要的能量来源。在一般情况下,人体每天进行各种生理活动所需的能量大多来源于糖类,也有一部分来源于脂肪,极少数来源于蛋白质。(4)细胞的呼吸作用根据是否需要氧气,分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贮存在食物中的能量主要通过有氧呼吸的方式释放出来,无氧呼吸只是作为一种补充,它释放的能量比有氧呼吸要少得多。十九、无氧呼吸(1)无氧呼吸的概念 9 无氧呼吸是指在无氧条件下,通过酶的作用,细胞把糖类等有机物分解为不彻底的氧化产物,同时释放少量能量的过程(2)无氧呼吸的实例 实例一:人的肌肉在暂时缺氧的情况下会进行无氧呼吸,释放出一些能量。反应式:能量(少量)乳酸葡萄糖酶 实例二:高等植物在水淹的情况下,也可进行短时间的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反应式:能量(少量)二氧化碳酒精葡萄糖酶(3)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关系 地球上最早的生物的呼吸形式是原因是原始大气中没有氧气。有氧呼吸是高等植物和动物呼吸作用的主要形式。无氧呼吸只提供少量能量,不能满足生命活动的需要,因此无氧呼吸不是生命活动获得能量的主要途径。它只是对能量需求的一种暂时补充。二十、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 项目 内容 有氧呼吸 无氧呼吸 区别 反应条件 需氧气、酶 不需要氧气,但需要酶 物质变化 有机物彻底分解产生CO2和 H2O 有机物分解不彻底,生成酒精、CO2或乳酸 能量变化 释放大量能量 释放少量能量 联系 实质上都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二十一、无氧呼吸与发酵 发酵一般是指微生物的无氧呼吸,如:酵母菌的无氧呼吸又叫酒精发酵,乳酸菌的无氧呼吸又叫乳酸发酵。而高等动植物在无氧呼吸过程中也产生酒精或乳酸,就不能叫发酵,可见两者并不是同一个概念。一般来讲,高等植物的无氧呼吸,其产物是酒精和二氧化碳,部分生物的某些器官(如马铃薯块茎和甜菜的块根)进行无氧呼吸时产物是乳酸。高等动物的无氧呼吸,其产物全部是乳酸。二十二、营养物质的利用(1)食物中淀粉的消化和吸收:小肠毛细血管葡萄糖麦芽糖淀粉吸收麦芽糖酶淀粉酶 (2)血液中葡萄糖的利用:进入细胞氧化分解供能;合成肝糖元和肌糖原贮存;转变成脂肪贮存起来。(3)食物中脂肪的消化和吸收:巴淋脂肪酸血液甘油脂肪微粒脂肪吸收吸收脂肪酶胆汁乳化(4)血脂的利用:进入细胞氧化分解供能;10 合成脂肪贮存起来。(5)食物中蛋白质的消化和吸收:小肠毛细血管氨基酸多肽蛋白质吸收肽酶蛋白酶 (6)血液中氨基酸的利用:进入细胞氧化分解供能(氨基酸分解后,会产生二氧化碳、水和含氮废物,如尿素等);合成自身的蛋白质,构成细胞的结构;合成糖类和脂肪。葡萄糖、脂肪、蛋白质的代谢终产物分别是:二氧化碳、水;二氧化碳、水;二氧化碳、水、含氮废物(尿素、尿酸)。二十三、泌尿系统(1)废物的排出 我们在利用营养物质获得能量、合成身体新的组成物质的同时,会产生一些废物,这些废物通过泌尿系统和皮肤排出体外,其中绝大部分是通过泌尿系统以尿的形式排出体外的。(2)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组成:人体泌尿系统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功能:肾脏形成尿液;输尿管输送尿液;膀胱暂时储存尿液;尿道排出尿液。肾脏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肾单位,每个肾大约有 100万以上个肾单位。(如下图所示)(3)尿的形成过程 血液流经肾单位,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在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时通过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由收集管收集进入肾盂。原尿和血浆相比,除缺少血细胞、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余的成分如水、葡萄糖、无机盐、尿素等物质完全相同;尿液与原尿相比,除缺少葡萄糖和小分子的蛋白质外,水、无机盐、尿素所含比例增多。(4)尿的排出过程 肾脏中形成的尿液,经输尿管流入膀胱暂时储存,当膀胱内的尿液储存到一定量时,人就产生尿意,进行排尿,尿液经尿道排出体外。二十四、水盐平衡(1)水盐平衡的意义 人体通过自身调节来实现生命活动的正常运行,其中水盐平衡是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重要方面,对于维持人体的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11(2)水的平衡 正常人每天水的出入量相等,维持动态平衡,称为水的平衡。人体通过下列途径获得水分:a 食物:成人一般每日从食物中摄入水约为 900毫升。b 饮水:成人每日饮水约 1300毫升。c 细胞呼吸:一般情况下,每日细胞呼吸作用生成的水约为 300毫升。其中主要途径是食物和饮水。人体通过下列途径排出水分:a 呼吸蒸发:成人每日由呼吸蒸发的水分约 350毫升。b 皮肤蒸发:成人每日由皮肤蒸发的水分约 500毫升。c 粪便排出:成人每日由粪便排出的水分约 150毫升。d 肾脏排出:成人一般每日尿量约为 1000毫升2000毫升,平均 1500毫升。(3)无机盐平衡 人每天通过饮食摄入无机盐的量和每天排出无机盐的量是保持平衡的。肾脏对体内的水和盐的浓度具有一定的调节能力,但却是有一定限度的。二十五、新陈代谢(1)新陈代谢的概念 新陈代谢是活细胞全部有序的化学变化的总称。新陈代谢包括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两个方面。(2)同化作用与异化作用的概念 同化作用是指生物体不断地从外界吸收营养物质,合成身体新的组成成分,贮存能量的过程;异化作用是指生物体不断地氧化分解身体内原有的部分物质,释放能量,排出废物的过程。(3)新陈代谢的意义 是生命的最基本特征,是生物与非生物的最根本的区别。二十六、同化作用与异化作用 比较项目 同化作用 异化作用 与环境的关系 从外界摄取养料 向外界排出废物 物质代谢 合成自身新物质 分解自身旧物质 能量代谢 储存能量 释放能量 关系 是异化作用的物质基础 是同化作用的能量基础 共同点 都是在活细胞中进行的,在物质代谢过程中伴随着能量代谢 二十七、血尿、蛋白尿、糖尿(1)血尿:尿液中混有血细胞时称为血尿。血尿呈鲜红色,像洗肉水样或茶水样。血尿是泌尿系统及其邻近器官发生病变或某些全身性疾病引起的。有三种情况:泌尿系统病变引起血尿,由于泌尿系统由炎症、结石、肿瘤、外伤等疾病,而使肾脏血管破裂或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造成血尿;泌尿系统邻近器官疾病波及尿道,使尿道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造成血尿;全身性疾病引起的血尿。(2)蛋白尿:健康人尿中蛋白质(多指分子量较小的蛋白质)的含量很少,每日排出量小于 150毫克;由于各种原因,如患有肾病时,滤过膜的滤过作用会发生改变,12 原来不能滤过的蛋白质被滤过,造成尿中蛋白质含量过高(每日排出量超过150毫克),形成蛋白尿。(3)糖尿:尿中含有葡萄糖。病因是肾小管发炎,重吸收作用减弱,不能将葡萄糖全部吸收。通常的原因是胰岛分泌的胰岛素过少,导致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过高。二十八、营养的方式(1)自养 概念:无论生活在水中的植物还是生活在陆地上的植物,它们都能通过光合作用自己制造有机物并贮存能量,这种营养方式叫做自养。植物适应自养生活的特征。植物都能向光生长,植物的叶表面颜色深、背面颜色浅,叶的着生方式不重叠以利于充分接受阳光照射等。几个实例。深海中没有阳光,因此,通过光合作用方式获取营养的自养植物(海带、紫菜等)不能在深海中生活。葫芦藓没有发达的根系(只有起固着作用的假根),因此只能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才能吸收足够的水分进行光合作用。(2)异养 概念:人和动物等通过摄取现成食物来获得营养,这种营养方式称异养。动物适应异养生活的特征。老鹰具有敏锐的视力、锋利的喙和爪,虎豹有发达的犬齿、良好的奔跑能力,兔有发达的门齿,牛的反刍胃等都有利于这些动物的异养生活。几个实例 除人和动物外,绝大多数微生物是异养的。如大肠杆菌、乳酸菌、酵母菌、霉菌等。(3)自养与异养的比较 不同点 相同点 能量来源 物质来源 举例 自养型 光能(也有化学能)能用无机物制造有机物 绿色植物、光合细菌 它们都是以外界摄取物质,经过及其复杂的变化,转化成自身的组成物质,并且贮存能量 异养型 所摄取的有机物中贮存的能量 不能利用无机物制造有机物,只能摄取现成的有机物 人类、动物和腐生、寄生的菌类 二十九、微生物的代谢(1)微生物及其存在环境 自然界的细菌、真菌和病毒通常都称为微生物。从人的皮肤到身体内的某些器官,如肠、胃,以及周围的各种环境中都有微生物的存在。(2)列举微生物的名称 细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乳酸菌等。真菌:如酵母菌、青霉菌、蘑菇等。病毒:如烟草花叶病毒、艾滋病病毒、细菌病毒(又叫噬菌体)等。(3)寄生生物和腐生生物 13 生活于另一种生物体内或体表并从其体内获得营养的生物为寄生生物。从已死的、腐烂的生物体中获得营养的生物为腐生生物。腐生生物和寄生生物都属于异养生物。(4)发酵及其类型 微生物的无氧呼吸被称为发酵。乳酸发酵酒精发酵(酵母发酵)发酵的类型 a 酒精发酵(酵母发酵)酵母菌在正常情况下进行有氧呼吸,但在无氧情况下则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所以叫酒精发酵,又叫酵母发酵。b 乳酸发酵 乳酸菌只在无氧环境中生活,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因此叫乳酸发酵。三十、细菌、真菌与病毒 三十一、细菌、真菌、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细菌、真菌、病毒与人类的关系要辩证地理解,一方面,细菌、真菌中有一些种类靠寄生生活,它们从活的动植物体和人体吸收营养,导致动植物和人患不同的疾病,像真菌引起的癣,水稻的稻瘟病,细菌引起的破伤风等;病毒完全寄生生活,导致的疾病有艾滋病、烟草花叶病等,对动植物和人确实有危害。但有些细菌、真菌与动植物形成共生,像人类肠道的大肠杆菌、地衣等。从这个角度讲某些细菌、真菌是不能缺乏的,并且人们已经能利用某些病毒制造疫苗来防治疾病,如接种牛痘疫苗来预防天花。再者,大多数细菌、真菌,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在生态系统的平衡中发挥不可缺少的作用。细菌 真菌 病毒 形 态上 的特点 细菌个体很小,要借助高倍显微镜或电镜才可见 大部分真菌个体较小,也有许多肉眼可见 比细胞小得多,只能用纳米表示大小 结 构特点 有 DNA集中的区域,却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具有细胞壁,没有叶绿体 有真正的细胞核,每个细胞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 结构简单,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遗传物质构成,没有细胞结构 代 谢特点 大多数细菌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 分解现成的有机物 只能靠寄生生活 培 养上 的特点 细菌菌落比较小,表面或光滑黏稠或粗糙干燥 菌落一般比细菌的大几倍到几十倍,霉菌的菌落常呈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状,有时还能呈现不同颜色 病毒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 生 殖方式 靠分裂生殖 通过产生大量孢子来繁殖 靠自己的遗传物质中的遗传信息制造新的病毒

    注意事项

    本文(初三科学第四章(5)11357.pdf)为本站会员(得****3)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