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人教版初中物理总复习知识点归纳549.pdf

    • 资源ID:83959409       资源大小:1.58MB        全文页数:29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人教版初中物理总复习知识点归纳549.pdf

    1/29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复习 第一章:机械运动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常用的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m)”、“纳米(nm)”等。它们之间的关系为:1km=m;1m=dm;1dm=cm;1cm=mm;1mm=m;1m=nm。2、长度的测量工具:、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卷尺等。3、正确使用刻度尺:“选”适宜的刻度尺,看清刻度尺的、和。“放”尺要沿着所测直线、刻度部分贴近被测长度放置。“看”读数看尺视线要与尺面要。“读”要读出分度值的下一位。“记”正确记录测量结果,记录单位。“算”多次测量取值。4、时间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问的单位是“”。时间的测量工具:、时钟等。5、误差:测量时,由于受所用仪器和测量方法的限制,导致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在测量中误差总是存在的。不可避免,只能想方法尽可能减小,不可能消除误差。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误差与错误的区别:可以避免;不可以避免上。二、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物理学中把叫做机械运动,简称为运动。2、参照物:研究机械运动,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看这个物体与参照物的位置关系。当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发生了改变,我们就说这个物体是的,如果位置没有改变,我们就说这个物体是的。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物体的运动,其结果可能。一般在研究地面上运动的物体时,常选择或者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作为参照物。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运动是的,也就是说: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静止是的,也就是说绝对静止的物体时不存在的。对运动状态的描述是相对的,也就是说: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则是相对于而言的。4、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一般按以下三个步骤进行:(1)选择恰当的参照物。(2)看被研究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3)若被研究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我们就说这个物体是的。若位置没有改变,我们就说这个物体是的。三、运动的快慢 1、知道比较快慢的两种方法:(1)通过相同的距离比较的大小。(2)相同时间比较通过的多少。通常采用“相同时间比较路程”的方法。2、速度:(1)物理意义:速度是描述的物理量。(2)定义:速度是指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通过的。(3)速度计算公式:v=。变形公式:S=,t=。(4)速度的单位:国际单位:米/秒,读做米每秒,符号为或 ms-l。常用单位:千米/小时,读做千米每小时,符号为。单位的换算关系:1m/s=km/h。(5)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注: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相同的时间通过的路程一定,但物体在相同的时间通过相同的路程的运动不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可以用来粗略的地描述物体在某段路程或某段时间的运动快慢。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v=,式中,t 为总时间,s 为路程。(6)正确理解平均速度:A.平均速度只是粗略的描述变速运动的平均的,它实际是把复杂的变速运动当成简单的匀速运动来处理,把复杂问题简单化。B.由于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在不断,因此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路程,物体的平均速度不同。所以,谈到平均速度,必须指明是哪一段路程或哪一段时间的平均速度,否则平均速度便失去意义。四、测量平均速度:(1)原理:V=;(2)测量工具:和。(3)结论:斜面越陡小车运动的越。第二章: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1、产生:(1)声音是由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点震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靠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靠钟振动发声等等);(2)振动停止,发声;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注:发声的物体一定,有振动也一定产生,不一定能听见声音)(3)发声体可以是固体、和气体。2、声音的传播:(1)声音的传播需要;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一般情况下,声音在中传得最快,中最慢;(2)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交谈;(3)声音以的形式传播;(4)声速:声音在每秒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 m/s;声速跟介质的种类和介质的温度有关;声速的计算公式是 v=s/t;声音在 15的空气中的速度为 m/s。3、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1)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 0.1ss 以上(教室里听不见老师说话的回声,狭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2)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的距离,海的深度,冰川到船的距离);3/29 4、怎样听见声音:(1)人耳的构成:人耳主要由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与听觉神经组成;(2)声音传到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小骨、听觉神经传给大脑,形成听觉;(3)在声音传给大脑的过程中任何部位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鼓膜、听小骨处出现障碍是传导性耳聋;听觉神经处出障碍是神经性耳聋)(4)骨传导:不借助鼓膜、靠头骨或颌骨传给听觉神经,再传给大脑形成听觉;骨传导的性能比空气传声的性能好;(5)双耳效应: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因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与步调也不同,可由此判断声源方向的现象。二、声音的特性: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1)概念:声音的高低叫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有关,越高,音调越高(频率:物体在每秒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单位是赫兹 Hz,振动物体越大音调越低);(2)人耳感受到声音的频率有一个围:2020000 Hz;(3)超声波:定义:频率高于的声波叫做超声波。特性: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应用:声呐B 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剂。(4)次声波:定义:频率低于的声波叫做次声波。特性: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应用:预报地震台风监测核爆炸。2、响度:(1)概念:声音的强弱叫响度;与发声体的、距离声源的有关,物体越大,响度越大;听者距发声者越远响度(振幅:物体振动时偏离的距离)。3、音色:声音的品质特性叫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结构有关,不同的物体的音调、响度尽管都可能相同,但音色却一定不同。(辨别是什么物体发的声靠音色)三、声音的利用 1、声音可以传递,应用:回声定位、B 超、声呐等。2、声音可以传递,应用:超声波的打结石、清洗钟表等精密仪器。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噪声:(1)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噪声;(2)从环保的角度上讲,凡是人们正常学习、工作、休息的声音以与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的声音都是噪声。噪音被称为“隐形杀手”。2、噪声的等级:表示声音强弱的单位是分贝,符号为 dB。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 90 分贝;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 70 分贝;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 50 分贝;0dB 指刚刚引起听觉。3、控制噪声:(1)在声源处减弱(安消声器);(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植树、隔音墙);(3)在人耳处减弱(戴耳塞)。第三章:物态变化 一、温度 1、温度:(1)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的物理量;(注:我们凭感觉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一般不可靠);(2)摄氏温度:我们采用的温度是温度,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表示;摄氏温度的规定:把一个大气压下(也称标准大气压,101.325kPa),的温度规定为 0;把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温度规定为 100;然后把 0和 100之间分成等份,每一等份代表 1。2、温度计:(1)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的原理制造的;(2)温度计的构成:玻璃泡、均匀的玻璃管、玻璃泡中装适量的液体(如酒精、煤油或水银)、刻度;(3)温度计的使用:使用前要:观察温度计的和,并估测液体的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否则会损坏温度计)测量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被测液体中,不能碰到和;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要待温度计的示数后读数,且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3、体温计:(1)特殊构成:玻璃泡和直的玻璃管之间有极细的、弯的细管叫缩口;(2)测量围:;分度值为;(3)体温计读数时(填“可以”或“不可以”)离开人体。二、熔化和凝固:1、物态变化:物质在、和之间的转化叫物态变化,物质以什么状态存在跟物体的有关。2、熔化与凝固:(1)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叫;(2)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叫;熔化和凝固是可逆的两物态变化过程;熔化要热,凝固要热。3、晶体和非晶体:(1)固体可分为体和体;晶体和非晶体的根本区别是:晶体有(熔化时温度不变继续吸热),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熔化时温度,继续吸热);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2)晶体在凝固或熔化过程中放热或者吸热,但温度不变;非晶体在在凝固或熔化过程中放热或者吸热,但温度改变;(3)晶体熔化的条件:温度达到;继续热量;(4)晶体凝固的条件:温度达到;继续热。三、汽化和液化 1、概念: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汽化和液化是互为可逆的过程,汽化要热、液化要热。2、汽化的两种形式和:(1)蒸发:概念:在下都能发生,且只在液体发生的的汽化现象;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跟液体的有关:越高蒸发越快(夏天洒在房间的水比冬天干的快;在太阳下晒衣服快干);B 跟液体的有关,越大,蒸发越快(凉衣服时要把衣服打开凉,为了地下有积水快干要把积水扫开);C 跟液体表面有关,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凉衣服要凉在通风处,夏天开风扇降温);(2)沸腾:概念:在一定温度下(沸点),在液体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沸点:液5/29 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不同液体的沸点一般不同;同种液体的沸点与压强有关,压强越大沸点越(高压锅煮饭);液体沸腾的条件:温度达到沸点还要继续热;(3)沸腾和蒸发的区别和联系:它们都是汽化现象,都热量;沸腾在一定温度下才能进行;蒸发在下都能进行;沸腾在液体部、外部同时发生;蒸发只在液体进行;沸腾比蒸发;3、液化的两种方法:降低温度 、增大压强。与液化有关的现象:雾、液化气等。四、升华和凝华 1、物质从固态叫升华;物质从气态叫凝华,升华热,凝华热。2、升华现象:樟脑球变小;冰冻的衣服变干;干冰降温;钨丝变细。3、凝华现象:雪的形成;北方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在玻璃的外表面)。第四章:光现象 一、光沿直线传播 1、光源:叫做光源。光源可分为天然光源(太阳、水母、萤火虫等)和人造光源(灯泡、火把)。2、光的直线传播:(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2)光线:常用一条带有箭头 直线 表示光的传播径迹和方向。(3)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日食、月食、射击瞄准等。3、光的传播速度:(1)真空中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在计算中,真空或空气中光速c=3108m/s3105km/s;(2)光在水中的速度约为43c,光在玻璃中的速度约为32c;(3)光年:是光在一年中传播的,光年是单位。二、光的反射 1、反射:(1)当光射到物体表面时,有一部份光会反射回去的现象叫做光的反射。(2)我们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3)反射现象:倒影的形成、平面镜成像。(4)反射的相关概念: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入射点;法线:经过入射点并垂直于反射面的直线;入射角: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2、光的反射定律:(1)容: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都在;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两侧;反射角入射角。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的。(2)反射的种类:反射和反射。镜面反射:平行光射到光滑的反射面上时,反射光仍然被平行的反射出去;漫反射:平行光射到粗糙的反射面上,反射光将沿各个方向反射出去;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相同点:都是反射现象,都遵守。三、平面镜成像 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和物体大小相等,物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物和像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2、平面镜成虚像:(1)原因:物体射到平面镜上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反射光线没有会聚而是发散的,这些光线的(画时用虚线)相交成的像,不是真正的物体,只能通过人眼观察到,故称为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2)平面镜成、的虚像。3、凸面镜和凹面镜:(1)反射面为凸面的叫面镜,反射面为凹面的叫面镜;(2)凸面镜对光有作用,可增大视野(汽车上的观后镜);凹面镜对光有作用(太阳灶)。四、光的折射 1、折射现象:(1)概念: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的现象。(2)折射角:折射光线和间的夹角。2、光的折射定律:(1)在光的折射中,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在,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两侧。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时,折射角入射角;光从水或其它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入射角,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传播方向,折射角、反射角和入射角都等于 0;(2)斜射时,总是中的角大;(3)当光射到两介质的分界面时,、同时发生;(4)光的折射中光路。3、生活中的折射现象:(1)水中的鱼的位置看起来比实际位置一些;由于光的折射,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一些;(2)水中的人看岸上的景物的位置比实际位置些;透过厚玻璃看钢笔,笔杆好像了;斜放在水中的筷子好像向弯折了。五、光的色散:1、色散:太通过后,依次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这种现象叫色散;天边的彩虹是光的现象。2、色光的混合:(1)色光的三原色是:红、蓝;其它色光可由这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白光是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世界上没有黑光;(2)透明体的颜色由它 透过的 的色光决定;不透明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色物体反射所有颜色的光,色吸收所有颜色的光。3、看不见的光:(1)太谱:红、橙、绿、蓝、紫这七种色光按顺序排列起来就是太谱。(2)红外线:概念:太普外侧的不可见光叫做红外线。一切物体都能发射,温度越辐射的红外线越多;红外线穿透本领强;红外线的主要性能是作用强;(加热,红外烤箱)。(3)紫外线:概念:在光谱上位于之外,人眼;紫外线的化学作用(消毒、杀菌);紫外线的生理作用,促进人体合成维生素 D;荧光作用作用;(验钞);地球上天然的紫外线来自,臭氧层阻挡紫外线进入地球;高温 物体也能发出紫外线。第五章:透镜与其应用 7/29 一、透镜:1、凸透镜和凹透镜:(1)中间、边缘的透镜叫凸透镜,如:远视镜片、放大镜;(2)中间、边缘的透镜叫凹透镜,如:近视镜片,门上的猫眼。2、透镜对光的作用:凸透镜对光有,凹透镜对光有。3、焦点和焦距:(1)主光轴:过透镜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2)光心:主光轴上特殊的点,通过这个点光的传播方向不变,通常位于透镜的几何中心;用“O”表示。(3)焦点: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会聚于主光轴上一点,这点叫;(4)焦距:焦点到的距离(通常由于透镜较厚,焦点到透镜的距离约等于焦距)焦距用“f”表示。注意:凸透镜和凹透镜都各有两个焦点,凸透镜的焦点是焦点,凹透镜的焦点是虚焦点。4、三条特殊光线 经过光心的光线经透镜后传播方向,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经过;经凹透镜后向外发散,但其必过焦点;经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后于主光轴;射向异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后于主光轴。如以下图:二、生活中的透镜 1、照相机:(1)镜头是透镜;(2)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二倍焦距,成的是倒立、的实像;2、投影仪:(1)投影仪的镜头是透镜;(2)投影仪的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3)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二倍焦距,一倍焦距,成的是倒立、的实像;注意:照相机、投影仪要使像变大,应该让透镜物体,交卷、屏幕。3、放大镜:放大镜是透镜,放大镜到物体的距离(物距)一倍焦距,成的是放大、正立的像;注:要让物体更大,应该让放大镜物体。三、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器材:凸透镜、光屏、蜡烛、光具座(带刻度尺)1、口诀:一倍焦距分、二倍焦距分;虚像正物像同侧,实像倒物像异侧;物远实像小,焦点放大。2、须知:蜡烛的焰心、透镜的光心、光屏的中心在上;又叫“三心等高”注意:实像是由实际光线而成,在光屏上可呈现,可用眼睛直接看,所有光线必过像点;虚像不能在上呈现,但能用眼睛看,由光线的会聚而成;成像条件物距(u)成像的性质 像距(v)应用 u2f u=2f fu2f u=f 0uf 3、凹透镜始终成缩小、立的虚像。四、眼睛和眼镜:1、眼睛:(1)眼睛的晶状体相当于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胶卷);(2)当睫状体放松时,晶状体,远处物体射来的光线刚好能汇聚在,眼睛可以看处的物体;当睫状体收缩时,晶状体变,近处物体射来的光线刚好能汇聚在视网膜上,眼睛可以看清的物体。2、近视眼与其矫正:近视眼看不清的物体,原因是晶状体太厚折射能力,或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因此来自远处某点的光线汇聚在视网膜,远处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面,到达视网膜上的是一个模糊的光斑。矫正:佩戴。3、远视眼与其矫正:远视眼看不清的物体,是因为晶状体太薄折射能力,或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因此来自近处某点的光线还没汇聚就到达了,近处的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面,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模糊的光斑。矫正:佩戴。4、眼镜的度数:度数,凸透镜的度数是,凹透镜的度数是。五、显微镜和望远镜 1、显微镜:由和组成,物镜、目镜都是透镜,它们使物体放大。物镜像投影仪一样成像,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目镜的作用像一个普通放大镜,以物镜成的实像为物,再成一个正立、放大虚像。所以总的来说,显微镜成的是倒立、放大、虚像。(物镜的实像被目镜又变成虚像了,而我们看到的是目镜成的虚像,而不是物镜成的实像)2、望远镜:由目镜和物镜组成,物镜、目镜都是透镜,它们使先,后。物镜使物体成缩小、倒立的实像(相当于照相机);目镜的作用像一个普通放大镜,以物镜成的实像为物,成一个正立、放大虚像。第六章 质量与密度 一、质量 1、质量:(1)定义:物体叫质量,用字母表示。(2)质量的单位: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有千克(kg)、吨(t)、克(g)、毫克(mg),其中是质量的基本单位。(3)换算关系:1t=kg;1kg=g;1g=mg。(4)质量是物质的一种,它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温度和地理位置的改变而改变。9/29 2、质量的测量:(1)天平构造:托盘天平由横梁、指针、分度盘、标尺、游码、托盘、平衡螺母构成,每架天平配制一盒砝码。盒中每个砝码上都标明了质量大小,以“克”为单位,用符号“g”表示。(2)天平使用:一放: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二调:调节,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这时天平平衡(指针偏向左边应向边调平衡螺母)。三称:(左物右码)把物体放在里,用镊子向右盘加减砝码并调节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四计:物体的质量=右盘中砝码总质量+游码的质量(所对的刻度值)。游示右左mmm。(3)四点注意:被测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向盘中加减砝码时要用,不能用手接触砝码,不能把砝码弄湿、弄脏;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不能直接放到天平的盘中;砝码要轻拿轻放。二、密度 1.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成,其比值为。2.密度:(1)定义: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用符号表示。(2)公式:=。式中,表示密度;m 表示质量;V 表示体积。(3)单位:国际单位是,读做千克每立方米;常用单位还有:g/cm3,读做克每立方厘米。换算关系:1g/cm3=kg/m3。(4)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只与物质种类和状态有关,与物体的质量、体积无关。(5)混合物质的密度应由其混合物质的总质量与总体积的决定。三、测量物质的密度 1、量筒的使用:(1)体积的单位:m3、dm3(L)、cm3(mL)、mm3。(2)换算关系:1m3=103dm3;1dm3=cm3;lcm3=103mm3;1L=dm3;1mL=cm3。(3)测量工具:或量杯、刻度尺。(4)测量体积的方法:对形状规则的固体:可用刻度尺测出其尺寸,求出其体积。对形状不规则的固体:使用量筒或量杯采用“溢水法”测体积。若固体不沉于液体中,可用“针压法”用针把固体压入量筒浸没入水中,或“沉锤法”用金属块或石块拴住被测固体一起浸没入量筒的液体中测出其体积。(5)量筒的使用须知:要认清量筒和,读数时,视线要。2、密度的测量:(1)原理:。(2)方法:测出物体质量 m 和物体体积 V,然后利用公式计算得到。四、密度与社会生活 1、密度与温度:温度能改变物质的密度。(1)的热胀冷缩最为显著,它的密度受温度的影响也最大。(2)一般固体、液体的热胀冷缩不像那样明显,因而密度受温度的影响比较。(3)并不是所有的物质都遵循“热胀冷缩”的规律。如:的水密度最大。2、密度的应用:鉴别物质、判断物体是实心或空心。第七章 力 一、力 1、力的概念:(1)力是物体间的相互 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一切物体都受力的作用。(2)有的力是物体之间相互接触产生的,如:物体间的推、拉、压等力,但物体不接触也能产生力,比如重力、磁力、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等。(3)力的单位:,简称:,符号是。2、力的作用效果:(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2)力可以使物体。注: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指物体的运动或速度大小的改变或二者同时改变,或者物体由静止到运动或由运动到静止。形变是指发生改变。3、力的三要素:(1)力的、叫做力的三要素。力的三要素都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2)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的图形。(3)作力的示意图的步骤:确定受力物体、力的和力的方向;从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力的作用线,用表示力的方向;力的作用点可用线段的起点,也可用线段的终点来表示;表示力的方向的箭头,必须画在线段的末端。4、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的,比如甲、乙两个物体间产生了力的作用,那么甲对乙施加一个力的同时,乙也对甲施加了一个力。由此我们认识到:力总是成对出现的;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互为物体和物体。二、弹力 1、弹力:(1)弹性形变:在,能够自动恢复原状的形变(2)形变后自动恢复原状的形变。(3)弹力是物体发生 弹性形变 而产生的力。压力、支持力、拉力等的实质都是弹力。(4)产生的条件:接触、形变。(5)弹力的三要素:弹力的大小与形变量有关。弹力的方向跟形变的方向,与物体恢复形变的方向且接触面。2、弹簧测力计(1)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做测力计。(2)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在形变限度弹力的大小跟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 ;(3)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测量前,先观察弹簧测力计的指针是否指在的位置,如果不是,则需校零;所测的力不能大于弹簧测力计的,以免损坏测力计。观察弹簧测力计的和,估计被测力的大小,被测力不能超过测力计的量程。测量时,拉力的方向应沿着弹簧测力计轴线方向,且与被测力的方向在同一直线。读数时,视线应与指针对应的刻度线。三、重力 1、重力的由来:(1)万有引力: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大到天体,小到灰尘之间,都存在互相吸引的力,这就是万有引力。(2)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做重力。地球上的所有物11/29 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2、重力的大小:(2)重力的大小叫重量。(2)重力与质量的关系: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公式:G=,式中,G 是重力,单位 N;m 是质量,单位 kg;g=N/kg。(3)重力随物体位置的改变而改变,同一物体在靠近地球两极处重力最大,靠近赤道处重力最小。3、重力的方向:(1)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2)应用:重垂线,检验墙壁是否竖直。4、重心:(1)重力的叫重心。(2)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上。有的物体的重心在物体上,也有的物体的重心在物体以外。第八章 运动和力 一、牛顿第一定律 1、维持运动是否需要力:(1)亚里斯多德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这种观点是错误得;(2)伽利略认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这种观点是正确的。2、牛顿第一定律:(1)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2)牛顿第一定律不可能简单从实验中得出,它是通过实验为基础、通过分析和科学得到的。(3)力是的原因,而不是维持运动的原因。(4)探究牛顿第一定律中,每次都要让小车从斜面上同一高度滑下,其目的是使小车滑到水平面时速度相同。3、惯性:(1)惯性:一切物体性质叫做惯性。(2)对“惯性”的理解需注意的地方:“一切物体”包括受力或不受力、运动或静止的所有固体、液体气体。惯性是物体本身所固有的一种,不是一种力,所以说“物体受到惯性”或“物体受到惯性力”等,都是错误的。同一个物体不论是静止还是运动、运动快还是运动慢,不论受力还是不受力,都具有惯性,而且惯性大小是不变的。惯性只与物体的有关,大的物体惯性大,而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二、二力平衡 1、力的平衡:(1)平衡状态:物体受到两个力(或多个力)作用时,如果能,我们就说物体处于平衡状态。(2)平衡力:使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两个力(或多个力)。(3)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方向,并且作用在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2、二力平衡的应用:(2)己知一个力的大小和方向,可确定另一个力的和。(2)根据物体的受力情况,判断物体是否处于平衡状态。3、力和运动的关系:(1)不受力或受平衡力物体保持。(2)受非平衡力 运动状态。4、平衡力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对比:分类 平衡力 相互作用力 定义 物体受到两个力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这两 物体间发生相互作用时产生的两个力叫做相互作个力叫做平衡力 用力 不同点 受力物体是同一物体性质可能不相同的两个力 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它们互为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性质相同的两个力 共同点 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施力物体分别是两个物体 三、摩擦力 1、摩擦力:(1)两个相互的物体,当它们发生或有时在接触面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叫摩擦力。(2)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两物并挤压。接触面。发生相对运动或有。(3)摩擦力的分类:静摩擦力:将要发生相对运动但又没有运动时产生的摩擦力叫静摩擦力,静摩擦力的大小使它发生相对运动趋势的力。滑动摩擦力:相对运动属于滑动,则产生的摩擦力叫滑动摩擦力。滚动摩擦力:相对运动属于滚动,则产生的摩擦力叫滚动摩擦力。2、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1)决定因素:物体间的大小、接触面的。(2)方向:与方向相反。(3)探究方法:控制变量法 。3、增大与减小摩擦的方法:(1)增大摩擦的主要方法:;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1)减小摩擦的主要方法:减少压力;使接触面;用滚动代替滑动;使接触面分离。第九章 压强 一、压强 1、压力:(1)压力: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2)产生条件:、。(3)方向:于受力面。(4)压力与重力的关系:力的产生原因不一定是由于重力引起的,所以压力大小不一定等于重力。只有当物体放置于上时压力才等于重力。(5)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压力、受力面积 。(6)受力面积一定时,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2、压强:(1)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一个物理量,它的大小与压力和有关。(2)压强的定义:物体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3)公式:。式中 P 表示压强,单位是帕斯卡;F 表示压力,单位是牛顿;S 表示受力面积,单位是平方米。(4)国际单位:,简称帕,符号是。1Pa=lN/m2,其物理意义是:lm2的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是。3、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1)增大压强的方法:增大:减小。(2)减小压强的方法:减小:增大。二、液体压强 1、液体压强的特点:(1)液体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2)同种液体中在同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3)同种液体中,深度越液体压强越大。(4)在深度相同时,液体越大,液体压强越大。13/29 2、液体压强的大小:(1)液体压强与液体和液体有关。(2)公式:P=。式中,P 表示液体压强单位帕斯卡(Pa);表示液体密度,单位是千克每立方米(kg/m3);h 表示液体深度,单位是米(m)。3、连通器液体压强的实际应用(1)原理:连通器里的液体在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液面高度总是的。(2)应用:水壶、锅炉水位计、水塔、船闸、下水道的弯管。三、大气压强 1、大气压的存在:(1)大气和液体一样,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且同一高度向各个方向的压强。(2)大气压产生的原因:由于重力的作用,并且空气具有流动性,因此发生挤压而产生的。2、大气压的测量托里拆利实验:(1)实验方法:在长约 1m、一端的玻璃管里灌满水银,用于指将管口堵住,然后倒插在水银槽中。放开于指,管水银面下降到一定高度时就不再下降,这时测出管外水银面高度差约为 cm。(2)计算大气压的数值:P0=P水银=gh=13.6103kg/m39.8N/kg0.76m=Pa。所以,标准大气压的数值为:P0=Pa。(3)以下操作对实验没有影响:玻璃管是否倾斜;玻璃管的粗细;在不离开水银槽面的前提下玻璃管口距水银面的位置。(4)若实验中玻璃管不慎漏有少量空气,液体高度,则测量值要比真实值偏。(5)这个实验利用了等效交换的思想和方法。3、影响大气压的因素:高度、天气等。在海拔 3000m 以,大约每升高 10 m,大气压减小 100Pa。4、气压计测定大气压的仪器。种类:水银气压计、金属盒气压计(又叫做无液气压计)。5、大气压的应用:抽水机等。四、液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1、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 的位置压强越小。2、飞机的升力的产生:飞机的机翼通常都做成上面凸起、下面平直的形状。当飞机在机场跑道上滑行时,流过机翼上方的空气速度、压强,流过机翼下方的空气速度、压强。机翼上下方所受的压力差形成向的升力。第十章 浮力 一、浮力 1、什么是浮力:(1)当物体浸在液体或气体中时会受到一个的力,这个力就是浮力。注:一切浸在液体或气体里的物体都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2)产生原因:由于液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的产生的。浮力的方向总是的,与重力 的方向相反。(3)称重法测浮力:浮力=物体重-物体在液体中的弹簧秤读数,即 F浮=GF弹 2、浮力的大小:(1)浮力的大小只跟和物体有关,液体密度不变时,排开液体的体积,物体受到的浮力。(2)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的浮力,大小等于。用公式表示为;F浮=G排。F浮=G排=m液g=液V排g。阿基米德原理既适用于液体也适用于 气体。二、浮力的应用 1.浸在液体中物体的浮沉条件:(1)物体上浮、下沉是运动过程,此时物体受非平衡力作用。下沉的结果是沉到液体底部,上浮的结果是浮出液面,最后在液面。如表:(2)漂浮与悬浮的共同点都是浮力重力,在平衡力的作用下静止不动。但漂浮是物体在液面的平衡状态,物体的一部分浸入液体中。悬浮是物体浸没在液体部的平衡状态,整个物体浸没在液体中。如表:浮力与物重的关系 液体密度与物体密度 物体运动状态 液物 物体上浮 液物 F浮=G物 液=物 F浮G物 液r,所以F1F2。(2)斜面:是一种省力机械。斜面的坡度越,省力越多。三、机械效率 1、有用功和额外功:(1)有用功:使用机械时,对人们有用的功叫有用功。也就是人们不用机械而直接用手时必须做的功。在提升物体时,W有用=Gh。(2)额外功:使用机械时,对人们没有用但的功叫额外功。(3)额外功的主要来源:提升物体时,克服机械自重、容器重、绳重等所做的功。克服机械的所做的功。(4)人们在使用机械做功的过程中实际所做的功叫总功,它等于有用功和额外功的。即:W总=W有用+W额。(5)若人对机械的动力为 F,则:W总=FS 2、机械效率:(1)定义:叫机械效率。(2)公式:=。17/29 第十三章 能 一、分子的热运动 1、物质的构成:物质是由组成的;分子的直径很小,它的直径的数量级约为。2、分子热运动:(1)一切物质分子都在不停地做;(2)扩散现象: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气体、液体、固体均能发生扩散现象。扩散的快慢与有关。扩散现象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并且间接证明了分子间存在。(3)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既有又有,引力和斥力是存在的。当两分子间的距离等于 10-10米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相等,合力为,叫做平衡位置;当两分子间的距离小于 10-10米时,分子间斥力大于引力,合力表现为;当两分子间的距离大于 10-10米时,分子间引力大于斥力,合力表现为;当分子间的距离很大(大于分子直径的 10 倍以上)时,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变得十分微弱,可近似认为分子间无相互作用力。二、能 1、能:(1)分子动能:运动的分子具有的能量叫,物体的越高,分子运动的越快,它具有的动能越。(2)分子势能:由于分子之间有一定的距离,也具有一定的,因而分子具有势能,称为分子势能。(3)物体的能:物体部的总和,叫物体的能。(4)对物体能的理解:能是指物体部的总和,不是指少数分子或单个分子所具有的能。物体能发生变化时,宏观上表现为和改变。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能,物体的能与有关,同一个物体,温度,它的能增加,温度,能减少。(2)影响能的主要因素:物体的质量、温度、状态与体积等。(3)热运动:物体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与有关,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就越,物体的温度越低,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就越。(4)能与机械能的区别:物体的能的多少与物体的温度、体积、质量和物体状态有关;而机械能与物体的、速度、高度、形变有关。它们是两种不同形式的能。一切物体都具有能,但有些物体可以说没有机械能,比如静止在地面土的物体。能和机械能可以通过相互转化。能的单位与机械能的单位是一样的,国际单位制都是焦耳,简称焦。用 J表示。2、物体能的改变:改变物体能的两种方法:与。(1)热传递:热传递的条件:物体之间(或同一物体不同部分)存在,且只能由物体转移到物体。物体吸收热量,能;物体放出热量,能。用热传递的方法改变物体的能实质是能从一个物体到另一个物体或从物体的一部分到另一部分。(2)做功:对物体做功,物体能;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能。做功改变物体的能实质是能与其他形式的能的过程。(3)做功的实质是能量发生,而热传递的实质是能量发生了。(4)做功与热传递改变物体的能是等效的。3、热量:(1)概念: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的多少叫热量。(2)热量是一个过程量,反映了热传递过程中,能转移的多少,是一个过程量。所以在热量前面只能用“放出”或“吸收”,绝对不能说某物体含有多少热量,也不能说某物体的热量是多少。(3)热量的国际单位制单位:(J)。三、比热容:1、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情况:(1)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吸收相同热量,升高温度。说明不用种类的物质吸热的本领。2、比热容:(1)概念: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者降低)时,吸收(或者放出)的与它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简称比热。用符号 c 表示比热容。(2)比热容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比热容的单位是,符号是 J/(kg)。(3)比热容的物理意义:比热容是物质自身的一种。不同的物质比热容一般。水的比热容是。它的物理意义是:1 千克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 J。(4)比热容表: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各种物质都有自己的比热容。从比热表中还可以看出,各物质中,水的比热容最大。这就意味着,在同样受热或冷却的情况下,水的温度变化要小些。水的这个特征对气候的影响很大。太阳照射条件相同时,白天沿海地区比陆地区温度升高的,夜晚沿海地区温度降低也。所以一天之中,沿海地区温度变化,陆地区温度变化。在一年之中,夏季陆比沿海,冬季陆比沿海。水比热容大的特点,在生产、生活中也经常利用。如汽车发动机、发电机等机器,在工作时要发热,通常要用循环流动的来冷却。冬季也常用取暖。(5)说明:比热容是物质的特性之一,所以某种物质的比热不会因为物质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而改变,也不会因为质量的多少或温度变化的多少而改变。同种物质在同一状态下,比热是一个不变的定值。物质的状态改变,比热容。如水变成冰。3、热量的计算:(1)公式:Q=c m t。式中,t 叫做温度的变化量。它等于热传递过程中末温度与初温度之差。注意:物体温度升高到(或降低到)与温度升高了(或降低了)的意义是不

    注意事项

    本文(人教版初中物理总复习知识点归纳549.pdf)为本站会员(得****3)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