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2年初中化学酸和碱基础知识点归纳总结22238.pdf
-
资源ID:83972925
资源大小:692.05KB
全文页数:12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人教版2022年初中化学酸和碱基础知识点归纳总结22238.pdf
1 (每日一练)人教版 2022 年初中化学酸和碱基础知识点归纳总结 单选题 1、观察下列图像,所得结论不正确的是 A图 1: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 pH3 的稀盐酸 B图 2:在饱和石灰水中加入少量生石灰 C图 3:将一定体积的空气通过灼热的铜网充分反应,可知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体积的 1/5 D图 4:将 CO2通入一定量的澄清石灰水中,先变浑浊,后生成 Ca(HCO3)2而变澄清 答案:A。解析:A、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 pH3 的稀盐酸,未滴加稀盐酸前溶液的 pH 值大于 7,滴加稀盐酸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溶液的 pH 值逐渐减小,因为稀盐酸的 pH=3,最后得到溶液的 pH 值无限接近与 3,但不会小于 3,结论错误;B、在饱和石灰水中加入少量生石灰,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且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氢氧化钙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溶质质量分数减小,反应装置恢复至室温时,溶质质量分数增大,最终不吃不变,结论正确;2 C、将一定体积的空气通过灼热的铜网充分反应,氧气和灼热铜网反应生成氧化铜,而氮气与灼热铜网不反应,由图像可知:空气体积为 5L,反应后体积变为 4L,说明氧气的体积是 1L,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体积的 1/5,结论正确;D、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碳酸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碳酸氢钙,将 CO2通入一定量的澄清石灰水中,先变浑浊,后生成 Ca(HCO3)2而变澄清,结论正确;2、下列关于硫酸的认识,正确的是 A组成:硫酸溶液中 H+和 SO42-的数目相同 B性质:能与 CO2、SO3等非金属氧化物反应 C用途:可用于实验室制备 CuSO4等硫酸盐 D生产:含硫酸废水用 CaCl2处理后直接排放 答案:C 解析:A.硫酸溶液中存在硫酸(H2SO4)和水(H2O),硫酸解离出 H+的数目是 SO42-数目的 2 倍,水分子几乎不解离,因此溶液中 H+的数目大于 SO42-,选项错误;B.酸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不和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硫酸不能与 CO2、SO3等非金属氧化物反应,选项错误;C.硫酸和氧化铜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可用于制备 CuSO4等硫酸盐,选项正确;D.硫酸废水用 CaCl2处理后,硫酸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硫酸钙和氯化氢,废水中仍然有酸性物质,不能直接排放,选项错误;故选:C。3、下列做法利用了酸碱中和反应原理的是()A用食醋腌木瓜放入食盐进行调味 B用稀盐酸除去铁钉上的铁锈 3 C焙制蛋糕时加入碳酸氢钠使蛋糕膨松 D服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症 答案:D 解析:A、用食醋腌木瓜放入食盐进行调味,没有发生酸与碱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没有运用中和反应原理,故选项错误;B、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是利用了酸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没有运用中和反应原理,故选项错误;C、焙制蛋糕时加入碳酸氢钠使蛋糕膨松,主要是利用了碳酸氢钠受热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没有运用中和反应原理,故选项错误;D、Al(OH)3与胃酸中的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是酸和碱的反应,是利用了中和反应原理,故选项正确。故选:D 4、如图所示,U 型管内 a、b 液面相平,当挤压滴管的胶头,使试剂 X 进入锥形瓶内,一段时间后会观察到 a液面高于 b 液面。则试剂 X、Y 的组合可能是 A水、硝酸铵 B水、烧碱 C稀硫酸、铁粉 D稀盐酸、小苏打 答案:A 4 解析:A、硝酸铵溶于水吸热,使装置内温度降低,压强减小,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a 液面高于 b 液面,符合题意;B、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使装置内压强增大,在压强差的作用下,a 液面低于 b 液面,不符合题意;C、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装置内压强增大,在压强差的作用下,a 液面低于 b 液面,不符合题意;D、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碳酸氢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装置内压强增大,在压强差的作用下,a 液面低于 b 液面,不符合题意;故选 A。5、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以下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A稀释浓硫酸 B读取液体体积 C滴加液体 5 D过滤 答案:D 解析:A、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的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正确;B、量取液体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视线没有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所示操作正确;C、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正确;D、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选 D。6、已知生活中厕所清洁剂的 pH=1,厨房的清洁剂的 pH=12。下列关于两者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厕所清洁剂加水稀释,溶液 pH 升高 B厨房清洁剂可能含有 NaOH C混合使用能提高两者的清洁效果 D厕所清洁剂可能使铁制下水道腐蚀 答案:C 解析:溶液的 pH 小于 7,溶液呈酸性,pH 越小,酸性越强;溶液的 pH 大于 7,溶液呈碱性,pH 越大碱性越强;pH等于 7,溶液呈中性。A.厕所清洁剂加水稀释,溶液酸性变弱,pH 升高,正确;B.厨房清洁剂可能含有 NaOH,因氢氧化钠溶液的 pH 大于 7,正确;C.混合使用,二者会发生反应,能降低两者的清洁效果,错误;D.厕所清洁剂的 pH=1,溶液呈酸性,可能含有某种酸,铁是活泼金属,能与酸反应,厕所清洁剂可能使铁制下水道6 腐蚀,正确。故选 C。7、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B稀释浓硫酸时,会放出大量的热 C降低温度,不饱和溶液一定能变成饱和溶液 D实验室利用氯化钠固体和水配制 50g 质量分数为 6%的氯化钠溶液的步骤是:计算、量取、溶解、贮存 答案:B 解析:A、均一的、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故 A 错误;B、稀释浓硫酸时,会放出大量的热,故 B 正确;C、降低温度,不饱和溶液不一定能变成饱和溶液,有些溶质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升高,温度降低后还是不饱和溶液,故 C 错误;D、实验室配制 50 克溶质质量分数为 6%的氯化钠溶液,首先计算配制溶液所需氯化钠的质量和水的体积,再称量所需的氯化钠和量取水,最后进行溶解。故实验室配制 50 克溶质质量分数为 6%的氯化钠溶液的步骤是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贮存。故 D 错误。故选 B。8、下列物质所对应的用途不正确的是()A大理石用作建筑材料 B钛合金制造人造骨 C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D氢氧化钠治疗胃酸过多 答案:D 解析:A、根据大理石的用途解答;7 B、根据钛合金与人体具有相容性进行解答;C、根据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解答;D、根据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解答。A、大理石坚硬,用作建筑材料,故正确;B、钛合金与人体具有相容性,钛合金可以制造人造骨,故正确;C、熟石灰呈碱性,可以改良酸性土壤,故正确;D、虽然氢氧化钠可与盐酸反应,但是氢氧化钠具有极强的腐蚀性,不能用于治疗胃酸过多,故错误。故选:D。小提示: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的用途,掌握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多选题 9、现有不纯的氧化铜样品 16g,所含杂质可能是氧化铝、氧化镁、木炭粉、氯化钠。向其中加入 200g 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没有固体剩余。则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原固体样品中肯定不含木炭粉 B原固体样品中可能含有氯化钠 C反应生成3.6g水 D反应后所得溶液中含有两种溶质 答案:BD 解析:已知: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氧化铝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铝和水、氧化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水、木炭不溶于水且不和稀硫酸反应、氯化钠溶于水也不和稀硫酸反应,然后依据题中的数据进行计算分析。A、由于反应后没有固体剩余,说明原固体样品中肯定不含木炭粉。选项 A 正确;B、根据硫酸和氧化铜、氧化镁、氧化铝反应的对应关系,设完全消耗硫酸需要的氧化镁的质量为x,氧化铜的8 质量为y,氧化铝的质量为z,H2SO4+MgO=MgSO4+H2O9840100g 9.8%解得x=4g H2SO4+CuO=CuSO4+H2O9880100g 9.8%解得y=8g 3H2SO4+Al2O3=Al2(SO4)3+3H2O3 98102100g 9.8%解得z=3.4g,已知氧化铜样品质量为 8g,根据消耗等量硫酸需要各氧化物的质量关系可知样品中一定含有氯化钠,一定含有氧化镁或氧化铝中的一种或两种。选项 B 错误;C、由上分析可知,硫酸和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的水中的氢元素全部来自于硫酸中的氢元素,设生成水的质量为m,H2SO4H2O9818100g 9.8%解得m=1.8g,选项 C 正确;D、由上分析可知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一定含有硫酸铜和氯化钠,一定含有硫酸镁和硫酸铝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即溶质种类至少有三种。选项 D 错误。故选:BD。10、向一定质量的氧化铜粉末中加入 100g 质量分数为 14%的稀硫酸,微热至粉末全部溶解,再向蓝色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铁粉,恰好完全反应后,过滤、烘干,得到干燥的滤渣与所加铁粉质量相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氧化铜粉末质量为 10g 9 B所加铁质量可能为 10g C所得滤液中溶质质量约为 21.7g D所得滤液中有硫酸铜和硫酸亚铁两种溶质 答案:AC 解析:向一定质量的氧化铜粉末中加入 100g 质量分数为 14%的稀硫酸,微热至粉末全部溶解,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再向蓝色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铁粉,铁与硫酸铜反应:Fe+CuSO4=FeSO4+Cu,56 份的铁置换出 64 份的铜,如果铁恰好和硫酸铜完全反应,则固体质量增加,但是最后得到干燥的滤渣与所加铁粉质量相等,故加入的铁与硫酸铜反应过量,且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后,稀硫酸过量,铁与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A、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CuO+H2SO4CuSO4+H2O,铁与硫酸铜反应:Fe+CuSO4=FeSO4+Cu,铁与稀硫酸反应:Fe+H2SO4FeSO4+H2,可得关系式:FeH2SO4,设加入铁的质量为x 56H2SO498100 14%5698=14gx=8g,最后生成铜的质量与加入铁的质量相同,故生成铜的质量为 8g,氧化铜中的铜元素完全转化为铜,故氧化铜的质量为:8g(6464+16 100%)=10g,符合题意;B、由 A 可知,所加铁的质量为 8g,不符合题意;C、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最后所得溶液为硫酸亚铁溶液,铁完全转化到了硫酸亚铁中,溶质质量为:8g(5656+96 100%)21.7g,符合题意;D、由于金属活动性:FeHCu,铁先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待硫酸铜完全反应后,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所得滤液中只含硫酸亚铁,不符合题意。故选 AC。11、室温下,向生石灰中加入一定量的蒸馏水,直至液面明显高于固体,充分搅拌后恢复至室温,测量溶液10 pH,再向其中加入 200mL 的蒸馏水,再充分搅拌后恢复至室温,再测量溶液 pH,重复上述操作 3 次,5 次测得的溶液的 pH 变化情况可能是 A不断变大 B不断变小 C基本不变 D最终变为 6 答案:BC 解析:生石灰与蒸馏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是微溶于水的碱,其溶液 pH 值大于 7。第一次加水后有氢氧化钙没有被溶解,得到的溶液为室温时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再向其中加入 200mL 的蒸馏水,充分搅拌后恢复至室温,氢氧化钙可能被全部溶解,也可能有剩余。如果全部被溶解,重复上述操作 3 次,则氢氧化钙溶液不断被稀释,碱性减弱,pH 应不断变小;如果每次加水后氢氧化钙都不能全部溶解,则每次得到的都是室温时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5 次测得的溶液的 pH 应该基本不变。A、根据分析,5 次加水,溶液可能会被稀释,pH 不断变小;也可能每次氢氧化钙都不能全部被溶,得到的都是室温时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5 次测得的溶液的 pH 应该基本不变。pH 值不可能不断变大,不符合题意;B、若第一次加 200mL 的蒸馏水,氢氧化钙就全部溶解,则以后每次加水溶液都被稀释,碱性减弱,pH 不断变小,符合题意;C、如果每次加水后氢氧化钙都不能全部溶解,则每次得到的都是室温时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5 次测得的溶液的 pH 应该基本不变,符合题意;D、氢氧化钙是微溶于水的碱,其溶液 pH 值大于 7,pH=6 的溶液属于酸性溶液,不符合题意。故选 BC。12、下列说法不科学的是 A一般未受污染的天然降水的为5.6 B长期盛放溶液的试剂瓶不易打开,是因为与瓶中的2反应导致瓶内气体减少形成“负压”C严格地讲实验室使用“通风橱”防污染是不负责任的,因实验产生的有害气体没有得到转化或吸收 D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是因为分子受热膨胀变大 11 答案:BD 解析:A、一般未受污染的天然降水的 pH 为 5.6,PH5.6 的雨水称酸雨,故 A 说法正确;B、长期盛放 NaOH 溶液的试剂瓶不易打开是因为氢氧化钠与玻璃瓶塞中二氧化硅反应,生成了硅酸钠和水,硅酸钠是有粘性的,可以使塞子和瓶口粘住的缘故,故 B 说法错误;C、实验室中的“通风橱”的作用将气体向室外排出,不是将产生的有害气体转化或吸收,不起防污染的作用,故 C 说法正确;D、变瘪的乒乓球放人热水中能鼓起来,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变大的缘故,分子本身并不变大,故 D 说法错误。故选 BD。13、向盛有4.920%的硫酸中,慢慢滴加1020%的()2溶液,能正确表示其变化图象是 ABCD 答案:BC 解析:A、向盛有 4.9g20%的硫酸中,慢慢滴加 10g20%的 Ba(OH)2溶液反应时溶质会不断减小,故图象应该呈下降趋势,故 A 不正确;B、先判断反应是否恰好进行,故设 4.9g20%的硫酸需氢氧化钡的质量是 x,x=1.71g,而提供的氢氧化钡是 10g20%=2g,因此氢氧化钡过量,故随反应不断进行溶质的量在不断减小至恰好反应时溶质为零,再滴加氢氧化钡溶质量又会上升直至氢氧化钡全部滴加完毕图象形成直线,故 B 选项正确;C、向硫酸中不断加入氢氧化钡会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硫酸显碱性,开始前 pH 小于于 7,随着氢氧化钡的滴加,pH 值应不断变大,图象呈上升趋势,恰好反应 pH=7,然后会随着氢氧化钡的滴加碱性逐渐增强,pH12 大于 7 直至滴加完成,故 C 正确;D、该选项属溶液 pH 值的变化内容,酸的溶液 pH 小于 7,酸性越强 pH 值越小,随着氢氧化钡的滴加酸不断消耗 pH 值应不断变大,图象应呈上升降趋势,恰好反应 pH=7,然后会随着氢氧化钡的滴加碱性逐渐增强,pH 大于 7 直至滴加完成,故 D 不正确。故选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