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缆桥架安装16818.pdf
电缆桥架安装 5.6.1 工艺流程 5.7 电缆线路敷设 5.7.1 工艺流程 5.7.2 电缆及其附件到达现场(敷设前)应进行检查:5.7.2.1 产品的技术文件齐全;5.7.2.2 电缆型号、规格、长度应符合技术及定货(图纸)的要求,附件齐全;5.7.2.3 电缆外观应无压扁,护层无断裂,表面无损伤,绝缘良好(现场测试),电缆封端应严密。5.7.3 电缆搬运 5.7.3.1 电缆在搬运前,应检查其规格、型号是否符合图纸要求,尤其注意电压等级、芯线根数及线芯截面。5.7.3.2 电缆盘不应平放运输和平放贮存。在运输或滚动电缆盘前,必须保证电缆盘牢固,电缆两端应固定、线圈不应松弛。电缆及电缆盘不应受到损伤。5.7.3.3 当需现场短距搬运时,允许将电缆盘滚到敷设地点,但应注意以下事项:应按电缆线盘上所标箭头方向滚动,防止电缆松脱互相绞在一起;电缆线盘的护盘应齐全,当护板不全时,只是在外层电缆与地面保持 100mm及以上的距离而且路面平整时才能滚动。5.7.3.4 滚动电缆盘时,应戴帆布手套。在电缆滚动的前方不得站人,以防止伤人。5.7.4 电缆的敷设 5.7.4.1 电缆允许敷设的最低温度在敷设前 24h内的平均温度以及电缆敷设现场的温度不低于下表规定,当温度低于规定时,应采取措施,可将电缆预先加热。电缆允许敷设最低温度 电 缆 类 型 电 缆 结 构 允许敷设最低温度 塑料绝缘电力电缆 0 控 制 电 缆 耐寒护套-20 橡皮绝缘聚氯乙烯护套-15 聚氯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10 5.7.4.2 人工敷设电缆首先架设电缆盘,电缆盘滚到预定地点,将钢轴穿于线盘轴孔中,钢轴的强度和长度应与电缆线盘重量和宽度相结合,用千斤顶将线盘顶起架在放线架上,离地面 50100mm,使线盘能自由转动,并使钢轴保持平衡,防止线盘在转动时的端移动,放电缆时,电缆头应从线盘的上端放出(线盘的转动方向与线盘的滚动方向相反)。用人工向前牵引。电缆敷设前应按设计和实际路径算出每根电缆的长度,合理安排使用每盘电缆,尽量减少电缆接头。5.7.4.3 吊架内人工敷设电缆,先沿桥架路径边搭设脚手架,上铺木板,两米一个人,将电缆一根一根用手抬着,在桥架内传递敷设,放缆、敷设动作要协调一致。5.7.4.4 按设计要求位置有防火隔堵的用防火堵料堵实;电缆的首端、末端和分支处设标志牌。电缆始端、末端各留出备用长度 5 米。5.7.5 低压电缆终端头制作 5.7.5.1电缆两端剥开芯线,用 500V摇表,摇测电缆绝缘,其电阻应大于 10M 以上,摇测完毕后,将芯线分别对地放电。5.7.5.2 对聚氯乙烯绝缘电缆或交联聚氯乙烯绝缘电缆,采用热缩终端头。按需要长度剥掉外层护套,不要伤芯线绝缘,再剥开芯线,按电缆规格套入热缩手套至根部,然后用喷灯加热,从中部开始往下收缩,然后再往上收缩,火焰应不停地移动,朝向热缩的方向以预热管材;只有在加热部分充分收缩后才能将火焰向预热方向移动,避免烧焦管材。收缩后的管子表面,应光滑、无皱纹、无气泡。使手套均匀地收缩在电缆上。5.7.6 质量要求 5.7.6.1 桥架内电缆敷设符合下列规定:大于 450倾斜敷设的电缆每隔 2m 处设固定点;电缆出入电缆沟、竖井、建筑物、柜(盘)台处以及管子管口处做密封处理;电缆敷设排列整齐,水平敷设的电缆,首尾两端、转弯两侧及每隔 5 10m处设固定点,敷设于垂直桥架内的电缆固定点间距不大于下表规定:电缆种类 固定点间距(mm)电力电缆 全塑型 1000 除全塑型外的电缆 1500 控制电缆 1000 5.7.6.2 电缆敷设严禁有绞拧、铠装压扁、护层断裂和表面严重划伤等缺陷。5.7.6.3 在电缆沟和竖井内金属电缆支架、电缆导管必须接地(PE)可靠。5.7.6.4 电缆支架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当无设计要求时,电缆支架最上层至竖井顶部或楼板的距离不小于 150200mm;电缆支架下层至沟底或地面的距离不小于50100mm;电缆支架层间最小允许距离如下表:电 缆 种 类 支架层间最小距离(mm)控 制 电 缆 120 10KV及以下电力电缆 150200 支架与预埋件焊接固定时,焊缝饱满,用膨胀螺栓固定时,选用螺栓适配,螺栓紧固,防松零件齐全。5.7.6.5 支架安装电缆排列整齐,少交叉,电缆支持点间距,不大于下表:电 缆 种 类 敷 设 方 式(mm)水 平 垂 直 电 力 电 缆 全 塑 型 400 1000 除全塑型外的电缆 800 1500 控 制 电 缆 800 1000 5.7.6.6 支架安装电缆的首端、末端和分支处设标志牌。5.8 防雷接地 5.8.1 在 45m处开始设防侧击雷带,每三层沿外墙四周抹灰层内用 254 扁钢固定,焊接成环,并与防雷引下线焊接。5.8.2 本工程防雷接地电阻值为1 。本电阻值必须达到设计要求。实测后达不到要求时,补打接地极,达到要求为止。接地电阻值必须经认可的专业测试单位测量,其测试报告为有效。5.9 接闪器(避雷带、网)敷设及等电位联接 5.9.1 工艺流程 5.9.1.1 按施工图,在实物上定位放线,按要求标出支架、支座位置。5.9.1.2 按支架型式,选择固定方式。在女儿墙上,使用支架固定。并应随土建结构施工预埋支架,当受条件限制时,应在墙体施工时,预留 100100100的孔洞(或钻孔),直线段,首先定两端支架位置,然后拉通线,定中间支架位置,转弯处支架距转弯终点 0.30.5m,水平垂直间距 1m。支架高度一般为 150mm(按图要求施工)。支点应牢固垂直。5.9.1.3 避雷带应设在建筑物的屋脊(坡屋顶)或屋顶边缘及女儿墙上,对建筑物的易受雷击部位进行重点保护。5.9.1.4 明装避雷带(网)采用镀锌圆钢,直径 10,使用前调直.固定在支架上,避雷带(网)之间及与引下线连接,采用搭接、电焊焊接,焊接长度:圆钢与圆钢、圆钢与扁钢为圆钢直径的 6 倍,双面焊接焊口应饱满,无夹渣,不咬肉;扁钢与扁钢搭接长度为扁钢宽度的两倍,三面焊接。5.9.2 质量要求 5.9.2.1 检查所使用的材料规格是否符合图纸要求,焊接是否符合规定要求;测试点是否符合位置;标识是否正确。5.9.2.2 接地干线至少在不同的两点处与接地网相连接,电气装置的每个接地部分以单独的接地线与接地干线相连接,不得在一个接地线中串接几个需接地的部分。5.9.3等电位联接 5.9.3.1 建筑物等电位联结干线应从与接地装置有不少于 2 处直接连接的接地干线或总等电位箱引出,等电位联结干线或局部等电位箱间的连接线形成环形网路,环形网路应就近与等电位联结干线或局部等电位箱连接。支线间不应串联连接。5.9.3.2 等电位联线的线路最小允许截面应符合下表的规定:线路最小允许截面(mm2)材料 截面 干线 支线 铜 16 6 钢 50 16 5.9.3.3 等电位联结的可接近裸露导体或其他金属部件、构件与支线连接应可靠,熔焊、钎焊或机械紧固应导通正常。5.9.3.4 需等电位联结的高级装修金属部件或零件,应有专用接线螺栓与等电位联结支线连接,且有标识;连接处螺帽紧固、防松零件齐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