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七月份梨树病虫害防治管理工作计划20065.pdf
-
资源ID:83978325
资源大小:281.86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南方七月份梨树病虫害防治管理工作计划20065.pdf
南方七月份梨树病虫害防治管理工作计划 20 xx 年 7 月 8 日至 7 月 14 日,我们 xx 学院爱心助教服务队来到 xx 县下甲乡 xx 小学,开展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 xx 小学的七天中,我们开展了许多活动,和小学生联欢、为小学生义务辅导功课,深入农民之中调查研究等等。在农村里,我们学到了好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同时也看到了一些问题。这是我第一次如此热衷于教育问题和农村问题,并且如此深入地思考这些问题。现将在活动过程中了解到的一些情况做以下汇报。一、xx 现状 (1)xx 简介。xx 县下甲乡弄怀 xx 小学创建于 1952 年 9月,学校位于下甲乡政府所在地东北面,距乡政府 7 公里,坐落在下甲乡河洲村弄怀屯,未通公路,从学校步行到村级公路约需 30 分钟,而步行到下甲乡中心街则需 2 个小时左右。学校服务河洲村的弄怀、卡所、弄瓦等五个纯背陇瑶自然屯,辖区人口 423 人,适龄儿童 60 人。校园占地面积1320 平方米,有砖混结构教学用房一栋,建筑面积 180 平方米,有教室两间,办公室 2 间(其中一间兼做教师宿舍),有砖瓦结构师生生活用房 2 间,建筑面积 30 平方米。学校现在有教师 2 人,开设四个年级两个教学班,是一个复式教学点,现有在校学生 63 人,其中女生 37 人,寄宿生 4 人,一年级 37 人(含学前班),二年级 15 人,三年级 11 人,适龄儿童入学率为 100%,辍学率为 0。念小学现已发展成为全县同类学校人数最多,办学效益最好,教学质量最高的全县民族教育窗口学校。(2)艰苦的条件。作为一个在贫困地区,少数民族聚居地的教学点还存在很多困难和问题,1、学校师生生活用房紧缺影响师生学习,工作和生活。学校没有围墙,群众猪马牛羊经常窜入校园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2、交通不便。xx 小学位于海拔 1000 多米的半山腰上,道路崎岖陡峭。3、学校的设备还不完善。4、用水紧张。在山里,人们的生活用水都是靠雨水,若是在旱季,则要到几公里外的水源处挑水回来,十分不便而且不卫生。(3)师资短缺。从开学到现在,十几个老师一直在这个学校教书,但是因为环境艰苦,办学条件差,都坚持不下来。学校也因各种原因从 1991 年 9 月至 1995 年 8 月关闭。1995 年 9 月,阮文凭来校任教后,凭着一颗火热的心和无私的奉献,顶着一个残疾的身体,经过近 12 年的艰苦创业和呕心沥血,这所学校已停办 4 年,成为全国学生人数最多、教学质量最高、办学条件最好、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典型瑶山学校。然而,全校只有两个老师,即阮文凭老师和他的妻子。阮老师腿脚不方便。他是一个弱者,却向更多的弱者敞开怀抱。也许他更需要人的帮助。(6)xx 的孩子。这里的孩子虽家境贫寒但都十分懂事,他们活泼热情,尊师守纪,在学习上也表现突出。近年来,学校学生参加全县各类知识竞赛有 26 人获奖。学校成立有文艺演出队,书法组,绘画组,以及篮球队,乒乓球队等。同学们都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但却存在一个令人震惊的现象。据了解,孩子们在 xx 读完三年级后,就要到下甲乡中心小学去继续完成小学。可从山里出去的孩子,大都遭受到这样一种遭遇,那就是到中心小学后被当地的同学欺负,被人瞧不起,有些孩子被打得哭着回家,有的被剪掉裤子、烧掉头发,甚至有些孩子害怕再次被欺负而辍学回家。这些情况虽和当地的领导反映,但似乎却没有任何回应。我们不得不为这些孩子的教育问题而担忧啊。二、留守儿童问题。留守儿童是中国长期的城乡二元体系松动的一群“制度性孤儿”。留守儿童的出现不仅成为外出务工农民的后顾之忧,而且也给正在成长中的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带来巨大影响。在中国青年报上他们被看作是当下中国最容易受伤的人。当今社会,留守儿童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结合家访以及调查,我们了解到,在 xx 小学读书的 63 名学生中 50%以上的学生都是留守儿童。他们的父母、哥哥或姐姐常年爱外打工,一般往南宁、xx、田林等地,只有农忙时才回家,家里只留下老人在家作家务抚养他们。分析其原因,家庭因素占主导地位。在经济收入与子女教育之间取舍失衡。为了改善家庭生活,越来越多的农民离开了土地,到城市里务工谋生。他们希望自己的生活越来越好,也希望给下一代成长提供更充裕的经济支持。但外出打工,使家长的教育能力与孩子的教育需求形成了落差,外出务工的家长整日忙于打工,没有时间与精力过问孩子的学习,留在家里的老人忙于操持家务,对孩子的教育关注仅限于让孩子完成作业,家庭教育基本处于空白状态。孩子的学习生活和身心发展受到了极大的影响。但值得庆幸的是,xx 的孩子在阮老师的细心关怀和精心教育下,不仅懂事而且成绩和生活自理能力都很优秀。孩子是未来和希望,中国不能忽视他们的存在!我们应该给他们更多的关心和帮助,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第三,农村政策问题。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切实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的生活困难,国务院于 2007年决定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目标是:通过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将符合条件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纳入保障范围,稳定、持久、有效地解决我国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这项政策的颁布和实施,解决了许多贫困农民的生活问题。然而,夏佳乡弄槐村的村民并不知道有这样一项政策可以帮助他们解决温饱问题。在家访和了解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这些人在瑶寨的生活。他们住在稻草房子里,喝雨水,种植玉米和水稻。然而一年的粮食根本无法维持他们的生活,生活十分艰难。然而,当地政府没有给他们任何实际的帮助。它没有给他们任何关于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信息。除了一年几床简单的被子,政府没有给他们拨款。在一个大家都在努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社会,竟然还有这样的村庄,我真的很震惊。对于国家下乡的一些优惠政策,这里的村民似乎一无所知,似乎就是一个没人管的山寨。政府应该给他们更多的关注和帮助。只有这样,建设和谐社会,建设新农村,关注民生,这些国家对贫困农村的优惠政策才能真正实现。这次”三下乡”活动虽然早已结束,但它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思考,使我们这些”读圣贤书”的人也开始关心”窗外事”。它时时刻刻提醒我们,在生活着九亿多农民的广大农村中,还存在着许许多多这样或那样问题,那里的经济还不够发达,那里的政治体制还不够健全,非常需要我们这些大学生为祖国的繁荣昌盛,为人民生活水平的整体提高,为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尽自己应尽的一份力,作出自己应做的一份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