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教案】五年级上册“结合资料体会情感”语文要素的落实7395.pdf
-
资源ID:84003899
资源大小:636.80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名校教案】五年级上册“结合资料体会情感”语文要素的落实7395.pdf
【名校教案】五年级上册“结合资料体会情感”语文要素的落实 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教师发展中心小学语文教研员,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多篇论文在全国核心期刊发表,主持研究多项省市级课题。以儿童学习的视角设计教学活动,体现童心生本,追求童心之美、语言之美、思维之美,极力打造“和、雅、趣”的语文课堂。多次担任各级各类培训主讲教师,示范课、送教、国培讲座 20 余次,辅导青年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竞赛多人次获省、市级奖项。爱好书画、文学,硬笔、软笔书法在全国获等级奖,散文获冰心文学金奖。统编教材在强化教材整体性的同时,凸显学生的阶段性发展,统筹规划训练目标的序列,构建了语文能力的目标体系。在大体系中每个单元又作为整体呈现,因此单元教学整体设计,才能更好地落实单元的语文要素。下面以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为例,谈谈我们在落实单元要素方面的思考和做法。一、解读要素,教学构思立足于单元整组 1.准确定位,明确方向。五上第四单元围绕人文主题“家国之殇”,编排了三篇精读课文 古诗三首少年中国说圆明园的毁灭和一篇略读课文无名岛及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本单元主要是“结合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这一阅读方法的学习。单元导语引用艾青的诗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表明阅读本组课文重在体会课文的情感。结合资料是为体会感情服务的。本单元课文都是情感类的,体会情感是本单元阅读的落脚点,也是五年级的一个重要的训练点。单元的人文要素就是体会字里行间饱含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培养学生由关注自我到关注社会,实现由个体向社会人的转变。因此,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有两方面内涵:一是让学生学会在阅读中根据需要搜集资料,二是结合资料更深入地体会课文蕴含的思想感情。这两个方面是有机融合,不是割裂的。结合资料是为了更好地体会文章蕴含的感情,体现统编教材“工具性与人文性兼顾”的融合观,实现文与道的统一。这几篇课文后的思考题或课前学习提示都有“结合资料体会情感”这一阅读方法的训练。在本单元的“交流平台”又围绕这一要素对学习重点、学习方法做了进一步梳理。学习古诗三首,可以借助资料了解写作背景,从而更深入地理解课文蕴含的情感。少年中国说 和 圆明园的毁灭是在第一课学习搜集运用资料的基础上,能结合更多的资料来丰富对课文内容的认识,进而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目标在单元的层次性很明显,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螺旋上升的。阅读需要相关的资料来帮助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这一阅读方法是在学生已掌握几种体会情感方法的基础之上学习的又一阅读方法。这一要素需要在单元各板块教学中一以贯之,逐步训练,梯度上升。从学习目标的制订、学习过程的展开到学习评价的实施都要紧扣单元语文要素,体现编者的意图。要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离不开朗读,“交流平台”指出这几篇课文丰富的情感要读者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因此,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也是一个重要的目标。2.整体着眼,各有侧重。统编教材的教学必须考虑单元各部分内容的整合,还要关注学情,了解各学段的训练序列,把握学生已有的起点。体会情感在统编教材四年级就开始安排了,四年级是抓住关键词句初步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本单元要求结合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五上第六单元是通过品读印象深刻的场景、细节来更好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到了六年级是运用五年级学到的结合资料体会情感的方法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情感,这是对前面阅读方法的巩固、迁移运用,使得学生得到不断的提升和发展。单元要素的落实,要从整体着眼,教师在备课时要对单元有整体认知,才能在学生的发展点上助力,促进提升。本组课文在单元内训练侧重点如下:在一个单元中,要根据课文内容选择不同的切入点,各有侧重地展开。前面的教学需要精心设计、扎实训练,后面的教学则要基于学生的新起点,反复实践,实现进阶提升,最终达成单元导语中提示的目标。二、落实要素,结合资料着眼于体会情感 1.突破原有的定势,注重资料的运用。以前的教学重在理解课文内容,现在统编教材的教学需要教师心中想着单元语文要素。这一单元的学习目标则侧重在结合资料体会情感这一阅读方法的训练上。搜集资料与体会情感是有机融合的,要在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中体会情感,实现文道统一。比如,古诗三首 这一单元,不再是解诗题、明诗意、背诗文等传统的教学,也不再是附带性、走过场式地介绍一下作者的生平、三两句背景,那样只是贴标签,而是要学会如何结合资料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学会读这类古诗的方法。单元学习之前,可以引导学生自己阅读导读页的图画、导语,了解单元的语文要素,明确单元学习目标和内容,便于学生有目的地预习。目的性是资料查阅的主要依据。2.基于学生的起点,丰厚学习的经验。在单元整体解读中,我们要了解学生在搜集资料方面已经具有哪些能力,在体会情感方面能达到什么层次,哪些尚未领悟到,都需要依据学情给予指导。查资料不是教师发出的一个毫无目的的指令,而应该是教师经过深思熟虑提出的一项教学要求。第一课古诗三首的学习,因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差距较大,需要借助资料了解诗人的写作背景,来帮助体会诗歌的情感。在教学中,你会发现学生搜集了很多资料,有些是有价值的,有些则太杂乱。学生不能够对搜集的资料进行甄别、筛选、整理、运用,这就需要教师重点指导,使具掌握搜集资料、筛选整理的方法。这是第三学段要教给学生的基本方法。教师要依据文本预设学生不知道或不懂的地方,如一些典故、历史事件、当时环境等,让学生课前有目的地搜集,然后进行资料的二次整理。在交流汇报的时候,教师引导学生掌握两种资料的整理方法:一是对所搜集的资料筛选提取有用信息,二是对所搜集的资料加上自己的分析理解。如读示儿,学生不能深刻体会诗人渴望“王师北定中原”的情感之强烈,不能理解诗人“不见九州同”的悲伤之深。因为学生不了解诗人写这首诗时南宋小朝廷偏安一隅、寻欢作乐的背景,不了解统治者为了苟且偷安与金签赔偿条约、民不聊生的社会背景,不了解北宋时期统治的近一半土地被金人占领八十多年,不了解诗人一生主张抗金、报国无门的经历这就需要老师引导学生对应诗句中的关键词去筛选、整理对应的资料,使资料与体会情感有机融合。第三课圆明园的毁灭,学生要结合更多的资料来了解圆明园昔日的辉煌,体会作者为其被毁灭产生的痛惜之情,在学习中积累经验。第四篇略读课文小岛,就是让学生自主阅读,能自觉地结合自己查找的资料来体会文章的情感,巩固运用。每一课的学习都是建立在学生前一课的发展的基础之上,达到逐步提升,使得本单元要训练的这一核心的阅读能力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提升。3.立足文本的特点,更好地体会情感。不同的文本,哪些地方需要提醒学生在更有探究价值的点上,需要结合什么样的资料,才能更好地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1)聚焦文中关键的词句,梳理有价值资料。如示儿中诗人为何“但悲不见九州同”?学生搜集的关于诗人的写作背景资料有的很长,有的与之相关的内容很少,课堂上如果直接拿来交流,既耽误课堂时间,又达不到预期效果。这时候需要老师帮助学生发现:搜集资料时不是随意的,需要筛选有用的资料。也可以引导学生关注“九州同”思考:“九州”在诗句中指什么?为什么不同?为了了解当时九州不同的背景,我们要整理哪些信息?老师示范将学生的资料进行筛选、提炼。筛选、提炼搜集的资料,了解靖康二年(1128 年)金军攻破东京汴梁(今河南开封),掳徽宗、钦宗二帝,到诗人临终作此诗于南宋宁宗嘉定三年(1210 年),原北宋土地近一半被金占领八十三年。两幅地图,从南宋、北宋的版图对比,直观地看到北宋时期的半壁江山都已被金兵占领,包括宋的都城汴梁。与作者出生的时间再一对照,诗人出生三年就遇上了战乱。还可以再补充一小段视频介绍南宋小朝廷苟且偷安、北方黎民百姓在金人统治下过着悲惨生活的情景,感受当时金兵横行、生灵涂炭的悲惨现状。所以诗人盼望南宋王朝收复失地,拯救百姓的愿望迫切。为了将资料反映的内容与诗人情感对接,老师将相关资料与诗句中“悲”字对应,引导学生结合资料理解作者为“不见九州同”而悲,为朝廷的不作为而悲,为黎民百姓流离失所而悲,感受诗人内心的痛,再由“元”“空”二字体会诗人死不瞑目、悲怆的心境。(2)选取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补充关键资料。诗人临终前最盼望的是“王师北定中原日”,披肝沥胆地嘱托儿子。为什么呢?这里可以结合资料了解陆游一生致力于抗金斗争,一直希望能收复中原。教师可以从学生的资料中提炼并补充三类资料:陆游从小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及忠君爱国的教育;陆游毕生志向及西北从军的经历,感怀其屡遭罢黜不改其志,及至老年依然壮怀激烈的报国之情;出示陆游人生各阶段的经典爱国诗句,从而体会诗人期待“王师北定中原日”愿望的强烈。学生在资料与诗句对接的过程中,掌握了结合资料阅读的方法:学习古诗词需要借助资料了解诗人的写作背景和人生经历。同时,这样也达到了从一首诗读到一个人,进而从本单元一组诗读到一群人(陆游、林升、龚自珍等)的一种情,并将这一爱国组诗放在了一个更为广阔的背景中来重新认识其价值意义,自然地受到情感的熏陶,无痕地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培养学生家国情怀和使命感。(3)预设学生体会情感的难点,指导运用资料。少年中国说一课的韵文中作者用了一连串的比喻,目的是什么?学生只能借注释了解作者用哪些事物来赞美少年中国。如何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这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教学时可以结合以下资料:学生搜集展示梁启超写作前后的图片、视频资料(当时八国联军制造舆论,污蔑中国是“老大帝国”等);四字韵文中的事物图片、影像资料,了解这些事物特点与作者心中的少年中国相似之处,体会作者心中少年中国的美好前景和强烈的爱国情怀。(作者单位:江苏南京市浦口区教师发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