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第一节认识静电教案2广东版5052.pdf
-
资源ID:84007973
资源大小:270.82KB
全文页数:3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高中物理第一节认识静电教案2广东版5052.pdf
用心 爱心 专心 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起电方法。2掌握两种电荷;理解电荷守恒;知道元电荷;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演示实验,概括出起电的方法和本质。培养学生观察、概括能力。德育目标 渗透物理学方法的教育,运用理想化模型方法,突出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透过现象看本质。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电荷守恒定律 教学难点 电荷守恒定律的理解与实际应用 教学方法 实验演示,讲练结合,课件演示 教学用具 玻璃棒,丝绸,系有丝线的包有铝箔的泡沫塑料小球等。课时安排 1 课时 高中物理 第一节认识静电教案 2 广东版 教 学 步 骤 导入新课 初中我们学过一些简单的电现象:如带电体、带电体的性质、两种电荷、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摩擦起电等,今天我们将进一步学习静电学的一些知识。新课教学【板书】一、起电方法的实验探究 1、摩擦起电:原因、实质(微观解释)、结果 摩擦起电的说明 成因:电中性的两物体互相摩擦时,电子从一物体转移至另一物体。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带负电。适用于绝缘体间。用心 爱心 专心 2 2、静电感应:把电荷移近不带电的导体,可以使导体带电的现象,利用感应使物体带电,叫感应起电。感应起电:利用静电感应的方式,使物体带电的方法。提出问题:感应起电与摩擦起电有什么区别与联系?3、接触法起电:电荷均分原理 两个物体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均分电量 4、电荷的命名-1747 年富兰克林提出 步骤一 步骤二 步骤三 步骤四+5+5C+2.5+2.5 用心 爱心 专心 3 玻璃棒用丝绸摩擦后,棒上所带的电命名为 正电荷。而把塑料棒用毛皮摩擦后,棒上所带的电命名为负电荷。【板书】二、电荷与电荷守恒定律 1、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符号:Q 单位:库仑 符号:C,正数表示正电荷的电荷量,负数表示负电荷的电荷量 2、由学生从感应起电与摩擦起电得出电荷守恒定律。【板书】3、电荷守恒定律:电荷既不能创生,也不能消灭,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物体的另一部分。【板书】二、元电荷:经实验测得,任何带电体所带电量都等于一个电子或一个质子所带电量的整数倍,有时也用元电荷作为电量单位。1、e=1.6010-19C,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都是 e 的整数倍(密立根测出)2、电子的比荷:e/m0=1.76*1011c/kg 提出问题: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跟什么有关?演示带正电的物体和带正电的小球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的大小和方向,使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得出结论 巩固训练 1、关于元电荷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元电荷就是电子 B、元电荷是表示跟电子所带电量相等的电量 C、元电荷就是质子 D、物体所带的电量只能是元电荷的整数倍 2、5 个元电荷的电量是 ,16C 电量等于 个元电荷 板书设计 1、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符号:Q 单位:库仑 符号:C,正数表示正电荷的电荷量,负数表示负电荷的电荷量 2、使物体带电的方法:(1)摩擦起电:原因、实质(微观解释)、结果。(2)感应起电:把电荷移近不带电的导体,可以使导体带电的现象叫静电感应。利用静电感应使物体带电,叫感应起电。3、电荷守恒定律:电荷既不能创生,也不能消灭,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物体的另一部分。二、元电荷:1、e=1.6010-19C 2电子的比荷:e/m0=1.76*1011c/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