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古代文化常识公开课课件.ppt

    • 资源ID:84136587       资源大小:1.37MB        全文页数:38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古代文化常识公开课课件.ppt

    关于古代文化常识公开课现在学习的是第1页,共38页人之初 性本善 性相近 习相远 苟不教 性乃迁 教之道 贵以专 昔孟母 择邻处 子不学 断机杼 窦燕山 有义方 教五子 名俱扬 养不教 父之过 教不严 师之惰现在学习的是第2页,共38页为为天天地地立立心心,为为生生民民立立命命,为为往往圣圣继继绝绝学学,为为万万世世开开太太平平!-董董仲仲蠡蠡 教教育育的的意意义义现在学习的是第3页,共38页古代文化常识专题古代文化常识专题 做一个有素养的中国人做一个有素养的中国人现在学习的是第4页,共38页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一、一、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加深对传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热爱。统文化的热爱。二、二、积累古代文化知识,提高对文言作积累古代文化知识,提高对文言作品的阅读理解能力。品的阅读理解能力。三、三、通过思考和练习,培养自主学习、独通过思考和练习,培养自主学习、独立探索的能力。立探索的能力。现在学习的是第5页,共38页地理山川地理山川官官 名名纪纪 年年岁时历法岁时历法古代节日及有关习俗古代节日及有关习俗礼仪习俗礼仪习俗1 1年龄称谓年龄称谓避讳避讳谦辞敬辞谦辞敬辞科举职官科举职官人名称谓人名称谓古代年龄称谓古代年龄称谓文化典籍文化典籍九卿三公九卿三公古诗文集命名例谈古诗文集命名例谈天文天文现在学习的是第6页,共38页上联:一乡二里共三夫子,不识四书五经六艺,竟敢教七八九子,十分大胆!下联:十亩九分有八不收,得米七合六钱五斗,却养活四三二人,一家消亡!现在学习的是第7页,共38页四书:五经:六艺:八股文:五音:六书(造字法):七声:五射:礼、乐、射、御、书、数。宫、商、角、徵、羽。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转注。宫、商、角、变徵、徵、羽、变宫。白矢、参连、剡注、襄尺、井仪。现在学习的是第8页,共38页一、科举制度一、科举制度二、官职制度二、官职制度三、姓名称谓三、姓名称谓四、风俗礼仪四、风俗礼仪五、古代地理五、古代地理六、天文历法六、天文历法中国古代文化常识高考涉及内容现在学习的是第9页,共38页一、科举制度一、科举制度1 1、含义、含义 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一种基本制度。它创始于隋朝,确立于唐朝,的一种基本制度。它创始于隋朝,确立于唐朝,完备于宋朝,兴盛于明、清两朝,废除于清朝完备于宋朝,兴盛于明、清两朝,废除于清朝末年,历时末年,历时13001300余年,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余年,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现在学习的是第10页,共38页类型类型考场考场考官考官考中学生考中学生第一名第一名第二名第二名第三名第三名童生试童生试县试县试县县明:提学官明:提学官清:各省学清:各省学政政童生童生案首案首府试府试府府院试院试府、州府、州生员(秀才)生员(秀才)乡试乡试(秋闱)(秋闱)桂榜桂榜省会省会(三年一次,(三年一次,农历八月)农历八月)皇帝派遣主皇帝派遣主考官考官举人举人解元解元会试(春会试(春闱)闱)杏榜杏榜京城京城(乡试次年(乡试次年三月)三月)礼部主持礼部主持贡士贡士会元会元殿试殿试金榜金榜皇宫皇宫(会试同年(会试同年四月)四月)皇帝皇帝进士及第进士及第(一甲,(一甲,3 3人)人)状元状元(鼎元)(鼎元)榜眼榜眼探花探花进士出身进士出身(二甲,若干)(二甲,若干)同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三甲,若干)(三甲,若干)传胪传胪现在学习的是第11页,共38页强化训练类型类型考场考场考官考官考中学生考中学生第一名第一名第二名第二名第三名第三名县试县试府试府试院试院试童生试童生试桂榜桂榜乡试乡试(秋闱)(秋闱)会试会试(春闱)(春闱)殿试殿试杏榜杏榜金榜金榜县县府府府、州府、州省会(三年一省会(三年一次,农历八月)次,农历八月)京城(乡试京城(乡试次年三月)次年三月)皇宫(会试同皇宫(会试同年四月)年四月)明:提学明:提学官官清:各省学清:各省学政政皇帝派遣皇帝派遣主考官主考官礼部主持礼部主持皇帝皇帝童生童生生员(秀才)生员(秀才)举人举人贡士贡士进士及第进士及第(一甲,(一甲,3 3人)人)进士出身进士出身(二甲,若干)(二甲,若干)同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三甲,若干)(三甲,若干)案首案首解元解元会元会元状元状元(鼎元)(鼎元)传胪传胪榜眼榜眼探花探花现在学习的是第12页,共38页下面各项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 A:殿试,是科举制度中最高一级的考试,在宫廷举行,由:殿试,是科举制度中最高一级的考试,在宫廷举行,由皇帝亲自主持,只考策问一场。皇帝亲自主持,只考策问一场。B B:唐太宗贞观年间始置进士科目,凡应试者谓之举进士,中:唐太宗贞观年间始置进士科目,凡应试者谓之举进士,中试者皆称进士。试者皆称进士。C C:“中嘉祐二年进士第中嘉祐二年进士第”中中“第第”指科举考试及格的等次,指科举考试及格的等次,“进士进士”是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者,意为可以进授是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者,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爵位之人。D D:进士即科举时代称会试考取的人,举进士进士即科举时代称会试考取的人,举进士,指参加进士科考试。,指参加进士科考试。答案:D现在学习的是第13页,共38页皇帝皇帝二、官职制度二、官职制度 太尉太尉(军事)(军事)丞相丞相(行政)(行政)御使大夫御使大夫(监察)(监察)1 1、政府机构、政府机构 “三公九卿三公九卿”奉常奉常(宗庙(宗庙礼仪)礼仪)郎中令郎中令(宫殿(宫殿警卫)警卫)卫尉卫尉(宫门(宫门警卫)警卫)太仆太仆(马政)(马政)廷尉廷尉(司法(司法审判)审判)典客典客(外交(外交和民族和民族事务)事务)宗正宗正(皇族、(皇族、宗室宗室事务)事务)治粟内治粟内史史(租税钱(租税钱谷财政收谷财政收支)支)少府少府皇室需皇室需用的山用的山海池泽海池泽之税及之税及官府手官府手工业工业现在学习的是第14页,共38页下面各项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 A、春秋战国时期,诸侯死了叫、春秋战国时期,诸侯死了叫“薨薨”。后世有封爵的大官死了。后世有封爵的大官死了也可以叫也可以叫“薨薨”。B B、汉代的国家中枢机构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组成,称、汉代的国家中枢机构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组成,称“三公三公”。其中御史大夫总管行政。其中御史大夫总管行政。C C、“顿首顿首”是古代的一种礼节,即拜跪于地,引头至地,头顿是古代的一种礼节,即拜跪于地,引头至地,头顿地再举起。地再举起。D D、“乞骸骨乞骸骨”就是官员自请退职,字面意思就是请求使骸骨归就是官员自请退职,字面意思就是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葬故乡。答案:B丞相总管行政,御史大夫主管监察和秘书工作。现在学习的是第15页,共38页二、官职制度二、官职制度二、官职制度二、官职制度皇帝皇帝1 1、政府机构、政府机构 “三省六部三省六部”(隋朝建立)(隋朝建立)中书省中书省(起草政令)(起草政令)尚书省尚书省(执行政令)(执行政令)门下省门下省(审核政令)(审核政令)吏部吏部(主管(主管文职文职官员)官员)户部户部(掌管户籍、掌管户籍、疆土、田疆土、田地、财政地、财政事宜事宜)礼部礼部(主管典礼、(主管典礼、教育、科举教育、科举之事)之事)兵部兵部(军队、武官(军队、武官选用、训练)选用、训练)刑部刑部(主管刑罚、(主管刑罚、审核案件)审核案件)工部工部(管理(管理全国工全国工程事物)程事物)中书令中书令尚书令尚书令侍中侍中现在学习的是第16页,共38页2 2、官职变动词语、官职变动词语官职变动1.1.1.授官:授官:授官:2.2.升官:升官:3.3.兼任:兼任:4.4.调官:调官:5.5.辞官:辞官:6.6.罢官:罢官:7.7.降官:降官:察举征召辟选荐,封赏拜授除,起仕知,补察举征召辟选荐,封赏拜授除,起仕知,补升、迁、超迁、拔、擢、陟、加、晋升、迁、超迁、拔、擢、陟、加、晋兼、领、判、摄、行、署、权兼、领、判、摄、行、署、权(代理、暂代代理、暂代)转、调、迁、徙、改、出、入转、调、迁、徙、改、出、入告老、告归、解官、乞骸骨、请老、乞身、告老、告归、解官、乞骸骨、请老、乞身、致仕、移病、悬车致仕、移病、悬车罢、黜、夺、免、罢、黜、夺、免、“绌绌”通通“黜黜”贬、谪、放、窜、左迁、左除、左降、贬、谪、放、窜、左迁、左除、左降、左转左转现在学习的是第17页,共38页(1 1)察举:)察举:“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陈情表陈情表(2 2)征: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征: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张衡张衡传传(3 3)召:衡乃拟班固)召:衡乃拟班固两都两都作作二京赋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张衡传张衡传(4 4)辟: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辟: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张衡传张衡传(5 5)荐:朗荐光禄大夫杨彪,且称疾,让位于彪。)荐:朗荐光禄大夫杨彪,且称疾,让位于彪。三国志三国志魏书魏书第十三王朗传第十三王朗传授官常见词授官常见词现在学习的是第18页,共38页授官常见词授官常见词(6 6)封:孝武西迁,(豆卢宁)以奉迎勋,封河阳县伯,后进爵)封:孝武西迁,(豆卢宁)以奉迎勋,封河阳县伯,后进爵为公。为公。(7 7)拜、除: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拜、除: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陈情表陈情表(8 8)授:既履中授兵部主事,粤西适溃,窜身蛮獠中十余年,)授:既履中授兵部主事,粤西适溃,窜身蛮獠中十余年,弗得归。弗得归。魏叔子文集魏叔子文集(9 9)仕:学而优则仕。)仕:学而优则仕。论语论语子张子张(1010)知:既擢知宿州,以将母弗起,闭门谢宾客。)知:既擢知宿州,以将母弗起,闭门谢宾客。魏叔子文集魏叔子文集(1111)补:初,以恩补将仕郎,调秀州华亭尉,累官至浙西提刑司干办公)补:初,以恩补将仕郎,调秀州华亭尉,累官至浙西提刑司干办公事,除明州添差通判。事,除明州添差通判。宋史宋史赵伯圭传赵伯圭传现在学习的是第19页,共38页3.3.文言传记常见官场作为词汇文言传记常见官场作为词汇文文言言传传记记常常识识词词汇汇 到任:下车、视事、听事(处理政事)到任:下车、视事、听事(处理政事)言事:疏、奏、表、谏、白、矫(假托,假传)言事:疏、奏、表、谏、白、矫(假托,假传)典典 劝劝 课课 按按 案案 劾劾从政从政 构构 党党 短短 收系收系 坐坐 (主持、主管)(主持、主管)(鼓励,奖励)(鼓励,奖励)(考核、督促)(考核、督促)(巡视,巡行)(巡视,巡行)(考察,核实,巡行,巡视)(考察,核实,巡行,巡视)(弹劾,检举)(弹劾,检举)(构害,诬陷)(构害,诬陷)(偏袒,结党)(偏袒,结党)(进谗言,说坏话)(进谗言,说坏话)(逮捕)(逮捕)(因因犯罪或错误,触犯;犯罪或错误,触犯;牵连,定罪)牵连,定罪)巡(巡视)现在学习的是第20页,共38页字古代男子成人,不便直呼其名。故另取古代男子成人,不便直呼其名。故另取一与本名涵义相关的别名,称之为字,一与本名涵义相关的别名,称之为字,以表其德。凡人相敬而呼,必称其表德以表其德。凡人相敬而呼,必称其表德之字。后因称字为表字。之字。后因称字为表字。人的名称代号人的名称代号“始生三月而加名始生三月而加名”周礼周礼“已冠而字之,成人之道也已冠而字之,成人之道也”礼记礼记名三、姓名称谓三、姓名称谓三、姓名称谓三、姓名称谓公文场合,自称,公文场合,自称,蔑称,蔑称,上对下,长对晚等上对下,长对晚等他人敬称:上对下,下对上,平辈间他人敬称:上对下,下对上,平辈间1.名字名字现在学习的是第21页,共38页下面各项中不属于直呼姓名的情况是()A: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B:用于对人表示尊敬和敬仰。C:用于介绍或作传。D:自称姓名或名。答案:B现在学习的是第22页,共38页号(年号)2 2、号、号自号谥号庙号现在学习的是第23页,共38页号:中国古代人于名、字之外的自称。简称号。号多为自己所起,亦有他人所起。与名、字无联系。在古人称谓中,别号亦常作为称呼之用。号的实用性很强,除供人称呼外,还用作文章、书籍、字画的署名。现在学习的是第24页,共38页谥号:分为官谥和私谥,是古代君主、诸侯、大臣、后妃等具谥号:分为官谥和私谥,是古代君主、诸侯、大臣、后妃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评定褒贬,而给予一个寓含善意评价、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评定褒贬,而给予一个寓含善意评价、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特征:君王为某某帝,后妃为某某后妃,大臣为评价词。特征:君王为某某帝,后妃为某某后妃,大臣为评价词。昭德有劳曰昭。昭德有劳曰昭。屡征杀伐曰庄。屡征杀伐曰庄。安乐抚民曰康。安乐抚民曰康。死于原野曰庄。死于原野曰庄。威彊敌德曰武。威彊敌德曰武。年中早夭曰悼。年中早夭曰悼。慈惠爱民曰文。慈惠爱民曰文。在国遭忧曰愍。在国遭忧曰愍。照临四方曰明。照临四方曰明。不悔前过曰戾。不悔前过曰戾。逸周书逸周书谥法解谥法解岳飞岳飞先谥先谥“武穆”,后谥“忠武”秦桧先谥先谥“忠献”,后谥“缪丑”现在学习的是第25页,共38页庙号是皇帝于庙中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起源于重视祭祀与庙号是皇帝于庙中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起源于重视祭祀与敬拜的商朝。有的君主死后,会有多个庙号,庙号并不唯一,敬拜的商朝。有的君主死后,会有多个庙号,庙号并不唯一,这是追尊、改谥等原因造成的。这是追尊、改谥等原因造成的。特征:唯有君主,非特征:唯有君主,非宗宗即即祖,并不唯一庙号庙号谥号谥号如康熙谥号: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如康熙谥号: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大成仁皇帝德大成仁皇帝庙号:清圣祖孝庄谥号:孝庄仁宣诚宪恭懿至德纯徽翊天启圣文皇孝庄谥号:孝庄仁宣诚宪恭懿至德纯徽翊天启圣文皇后后现在学习的是第26页,共38页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亦可以作为表示年份)。一般由皇帝发起。先秦至汉初无年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历代帝王凡遇到登基、“天降祥瑞”或内讧外忧等大事、要事,都要更改年号。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明清之后一个皇帝大多只有一个年号。现在学习的是第27页,共38页皇帝皇帝谥号谥号庙号庙号年号年号孝武皇帝世宗 元狩、元鼎、元封、太初、天汉、太始、征和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 太宗 贞观体天隆运定统建极、英睿钦文显武、大德弘功至仁纯孝、章皇帝世祖顺治刘 彻李世民爱新觉罗福临现在学习的是第28页,共38页【特殊称谓】主要有以下四种:【特殊称谓】主要有以下四种:(1)(1)(1)(1)百姓的称谓。百姓的称谓。常见的有布衣、黔首、黎民、生民、庶民、黎庶、常见的有布衣、黔首、黎民、生民、庶民、黎庶、苍生、黎元、氓等。苍生、黎元、氓等。(2)(2)职业的称谓。职业的称谓。职业的称谓。职业的称谓。对一些以技艺为职业的人,称呼时常在其名前面加一对一些以技艺为职业的人,称呼时常在其名前面加一对一些以技艺为职业的人,称呼时常在其名前面加一对一些以技艺为职业的人,称呼时常在其名前面加一个表示他的职业的字眼,让人一看就知道这人的职业身个表示他的职业的字眼,让人一看就知道这人的职业身个表示他的职业的字眼,让人一看就知道这人的职业身个表示他的职业的字眼,让人一看就知道这人的职业身份。如份。如份。如份。如庖丁解牛庖丁解牛庖丁解牛庖丁解牛中的中的中的中的“庖丁庖丁庖丁庖丁”,“丁丁丁丁”是名,是名,是名,是名,“庖庖庖庖”是厨师,表明职业。是厨师,表明职业。是厨师,表明职业。是厨师,表明职业。师说师说师说师说中的中的中的中的“师襄师襄师襄师襄”和和和和群英会蒋群英会蒋群英会蒋群英会蒋干中计干中计干中计干中计中提到的中提到的中提到的中提到的“师旷师旷师旷师旷”,“师师师师”,意为乐师,表明职,意为乐师,表明职,意为乐师,表明职,意为乐师,表明职业。业。业。业。柳敬亭传柳敬亭传中的中的“优孟优孟”,是指名叫,是指名叫“孟孟”的的艺人。艺人。“优优”,亦称优伶、伶人,古代用以称以乐舞,亦称优伶、伶人,古代用以称以乐舞戏谑为职业的艺人,后亦称戏曲演员戏谑为职业的艺人,后亦称戏曲演员 现在学习的是第29页,共38页(3)(3)不同的朋友关系之间的称谓。不同的朋友关系之间的称谓。贫贱而地位低下时结交的朋友叫贫贱而地位低下时结交的朋友叫“贫贱之交贫贱之交”;情谊契合、亲如兄弟的朋友叫情谊契合、亲如兄弟的朋友叫“金兰之交金兰之交”;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叫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叫“刎颈之交刎颈之交”;在遇到磨难时结成的朋友叫在遇到磨难时结成的朋友叫“患难之交患难之交”;情投意合、友谊深厚的朋友叫情投意合、友谊深厚的朋友叫“莫逆之交莫逆之交”;从小一块儿长大的异性好朋友叫从小一块儿长大的异性好朋友叫“竹马之交竹马之交”;以平民身份相交往的朋友叫以平民身份相交往的朋友叫“布衣之交布衣之交”;辈份不同、年龄相差较大的朋友叫辈份不同、年龄相差较大的朋友叫“忘年交忘年交”;不拘于身份、形迹的朋友叫不拘于身份、形迹的朋友叫“忘形交忘形交”;不因贵贱的变化而改变深厚友情的朋友叫不因贵贱的变化而改变深厚友情的朋友叫“车笠交车笠交”;在道义上彼此支持的朋友叫在道义上彼此支持的朋友叫“君子交君子交”;心意相投、相知很深的朋友叫心意相投、相知很深的朋友叫“神交神交”(“(“神交神交”也指彼此慕也指彼此慕名而未见过面的朋友名而未见过面的朋友)。现在学习的是第30页,共38页(4)(4)年龄的称谓。年龄的称谓。年龄的称谓。年龄的称谓。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不直接说出某人多少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不直接说出某人多少岁或自己多少岁,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岁或自己多少岁,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替。垂髫垂髫垂髫垂髫(ti(ti(ti(ti o)o)o)o)是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是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是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是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髫,古代儿童头上髫,古代儿童头上髫,古代儿童头上髫,古代儿童头上下垂的短发下垂的短发下垂的短发下垂的短发)。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称称称“总角总角总角总角”)。豆蔻是指女孩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指女孩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指女孩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指女孩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女孩的少年时代为未成年女孩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豆蔻年华”)。现在学习的是第31页,共38页束发是男子十五岁束发是男子十五岁(到了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到了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弱冠是男子二十岁弱冠是男子二十岁(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因为还没达到壮年,故称表示已经成人,因为还没达到壮年,故称“弱弱冠冠”)。而立是男子三十岁而立是男子三十岁(立,立,“立身、立志立身、立志”之意之意)。不惑是男子四十岁不惑是男子四十岁(不惑,不惑,“不迷惑、不糊涂不迷惑、不糊涂”之之意意)。知命是男子五十岁知命是男子五十岁(知命,知命,“知天命知天命”之意之意)。花甲是六十岁。花甲是六十岁。古稀是七十岁。古稀是七十岁。耄耄(m(m o)o)耋耋(di(di )指八九十岁。指八九十岁。期颐指一百岁。期颐指一百岁。现在学习的是第32页,共38页下列解说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 A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为易于区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为易于区分,人们常在分,人们常在“迁迁”字的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字,升级叫迁升、迂授:字的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字,升级叫迁升、迂授:降级叫迁削、迁谪、右迁;平级转调叫转迁、迁官、迁调,离职后调复降级叫迁削、迁谪、右迁;平级转调叫转迁、迁官、迁调,离职后调复原职叫迁复。原职叫迁复。B B檄,古代最初写在木简上的官方文书,用于晓谕、征召、声讨,檄,古代最初写在木简上的官方文书,用于晓谕、征召、声讨,也可特指声讨的文告,著名的如骆宾王的讨武瞾檄。在本文也可特指声讨的文告,著名的如骆宾王的讨武瞾檄。在本文中是指用檄文晓谕的意思。中是指用檄文晓谕的意思。C C践阼,特指皇帝登临皇位。君主即位也可叫践阼,特指皇帝登临皇位。君主即位也可叫“践祚践祚”、。、。登极登极”、“登庸登庸”、“御极御极”。D D卒,卒,“死死”的很多种说法,古代天子、太后之死称崩、百岁、千秋、的很多种说法,古代天子、太后之死称崩、百岁、千秋、山陵崩等;对公、侯、伯的世爵之死,称为山陵崩等;对公、侯、伯的世爵之死,称为“薨薨”;有官职,有名望的;有官职,有名望的人死日人死日“卒卒”;只有平民之死,才直言不讳地通称;只有平民之死,才直言不讳地通称“死死”。答案:A现在学习的是第33页,共38页下列解说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总角”指的是古时男子未成年时的发型,常用来指儿童时代。B.“部伍”指的是军队的编制单位,部曲行伍,也泛指军队。C.“嗣位”指的是继承君主之位,“嗣”本义是传位或传业给嫡长子。D.“伯”是古代爵位称呼,旧时周代爵位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答案:A“总角总角”指未成年的人把头发扎成髻,指未成年的人把头发扎成髻,不分男女。常用来指少年时期不分男女。常用来指少年时期现在学习的是第34页,共38页活动环节:我做考官 交换考卷,五分钟内解答完毕后还给考官,评判正误并聆听教诲。-能当好考官的考生才是真书生!现在学习的是第35页,共38页探索求知:二十四节气?十二生肖vs十二时辰?二十八星宿?古代地理vs现代地名现在学习的是第36页,共38页爱我中华,传承文化。立心立身,兼济天下!老师的话:现在学习的是第37页,共38页感感谢谢大大家家观观看看现在学习的是第38页,共38页

    注意事项

    本文(古代文化常识公开课课件.ppt)为本站会员(石***)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