酶学与酶工程 (2)课件.ppt
关于酶学与酶工程关于酶学与酶工程(2)第1页,此课件共83页哦退出第一章第一章 酶学与酶工程酶学与酶工程 n第一节第一节 酶工程概述酶工程概述n第二节第二节 酶的分类、组成、结构特点和作用机制酶的分类、组成、结构特点和作用机制n第三节第三节 酶作为催化剂的显著特点酶作为催化剂的显著特点n第四节第四节 酶促反应动力学酶促反应动力学n第五节第五节 酶的抑制作用酶的抑制作用第2页,此课件共83页哦退出第二节第二节 酶的分类、组成、结构特点和作酶的分类、组成、结构特点和作用机制用机制n一酶的分类:n二酶的组成和结构特点n三酶的作用机制第3页,此课件共83页哦退出(一)习惯命名法 1961年以前使用的酶的名称都是习惯沿用的,称为习惯名。主要依据以下原则:1.根据酶作用的底物命名,如纤维素酶。2.根据酶催化反应的性质及类型命名,如溶菌酶。3.根据酶的来源命名,如胰蛋白酶。有的酶结合上述原则来命名。习惯命名比较简单,应用历史较长,尽管缺乏系统性,但现在还被人们使用。一酶的分类一酶的分类第4页,此课件共83页哦退出(二)国际系统命名法 国际系统命名法原则是以酶的整体反应为基础的,规定每种酶的名称应当明确标明酶的底物及催化反应的性质。如果一种酶催化两个底物起反应,应在它们系统名称中包括两个底物的名称,并以“:”号将它们隔开。若底物之一是水时,可将水略去不写。ATPD-葡萄糖 ADPD-葡萄糖-6-磷酸国际系统命名为:ATP:D-葡萄糖磷酸转移酶第5页,此课件共83页哦退出(三)国际系统分类法及酶的编号 国际酶学委员会,根据各种酶所催化反应的类型,把酶分为6大类,即氧化还原酶类、转移酶类、水解酶类、裂合酶类、异构酶类和连接酶类。分别用1、2、3、4、5、6来表示。再根据底物中被作用的基团或键的特点将每一大类分为若干个亚类,每一个亚类又按顺序编成1、2、3、4等数字。每一个亚类可再分为亚亚类,仍用1、2、3、4编号。每一个酶的分类编号由4个数字组成,数字间由“”隔开,编号之前冠以EC(Enzyme Commision)。第6页,此课件共83页哦退出n1氧化还原酶n2转移酶n3水解酶n4裂合酶n5异构酶n6连接酶(合成酶)n7核酸酶(催化核酸)第7页,此课件共83页哦退出1氧化还原酶氧化还原酶(Oxidoreductase)n包括脱氢酶(Dehydrogenase)、氧化酶(Oxidase)、过氧化物酶、氧合酶、细胞色素氧化酶等第8页,此课件共83页哦退出2转移酶转移酶(Transferase)n包括酮醛基转移酶、酰基转移酶、糖苷基转移酶、含氮基转移酶等第9页,此课件共83页哦退出3水解酶水解酶(Hydrolase)n脂肪酶、糖苷酶、肽酶等,水解酶一般不需辅酶第10页,此课件共83页哦退出4裂合酶裂合酶(Lyase)n这类酶可脱去底物上某一基团留下双键,或可相反地在双键处加入某一基团。第11页,此课件共83页哦退出5异构酶异构酶(Isomerase)n此类酶为生物代谢需要对某些物质进行分子异构化,分别进行外消旋、差向异构、顺反异构等第12页,此课件共83页哦退出6连接酶(合成酶)连接酶(合成酶)(Ligase or Synthetase)n这类酶关系很多生命物质的合成,其特点是需要三磷酸腺苷等高能磷酸酯作为结合能源,有的还需金属离子辅助因子。分别形成C-O键(与蛋白质合成有关)、C-S键(与脂肪酸合成有关)、C-C键和磷酸酯键。第13页,此课件共83页哦退出7.核酸酶(催化核酸)核酸酶(催化核酸)Ribozymen核酸酶是唯一的非蛋白酶。它是一类特殊的RNA,能够催化RNA分子中的磷酸酯键的水解及其逆反应。第14页,此课件共83页哦退出酶用于生物催化的概况酶用于生物催化的概况类别占总酶比例%利用率%水解酶 hydrolases2665氧化还原酶oxidoreductases2725转移酶 transferases245裂合酶 lyases125异构酶 isomerases51连接酶 ligases61第15页,此课件共83页哦退出二酶的组成和结构特点二酶的组成和结构特点(一)酶的组成(一)酶的组成酶单纯酶单纯酶结合酶(全酶)=酶蛋白+辅因子辅因子辅因子辅酶辅酶 与酶蛋白结合得比较松的小分子有机物。辅基辅基 与膜蛋白结合得紧密的小分子有机物。金属激活剂金属激活剂 金属离子作为辅助因子。酶的催化专一性主要决定于酶蛋白部分。酶的催化专一性主要决定于酶蛋白部分。辅因子通常是作为电子、原子或某些化学基团的载体。辅因子通常是作为电子、原子或某些化学基团的载体。第16页,此课件共83页哦退出(二)单体酶、寡聚酶和多酶复合物(二)单体酶、寡聚酶和多酶复合物1.单体酶(单体酶(monomeric enzyme):一般由一条多肽链组成,但有的单体酶是由多条肽链组成,肽链间二硫键相连构成一整体。2.寡聚酶寡聚酶(oligomeric enzyme):由几个或多个亚基组成,亚基牢固地联在一起,单个亚基没有催化活性。亚基之间以非共价键结合。3.多酶复合物多酶复合物(multienzyme system):是由几种酶非共价键彼此嵌合而成。这些酶催化将底物转化为产物的一系列顺序反应。第17页,此课件共83页哦退出(三三)活性部位和必需基团活性部位和必需基团必需基团必需基团:这些基团若经化学修饰使其改变,则酶的活性丧失。活性部位活性部位:酶分子中直接与底物结合,并和酶催化作用直接有关的部位。必需基团必需基团活性部位维持酶的空间结构结合基团催化基团专一性催化性质第18页,此课件共83页哦退出三酶的作用机制三酶的作用机制 n1 酶的作用过程n2 酶与底物的结合模型n3 酶的催化作用第19页,此课件共83页哦退出1 酶的作用过程酶的作用过程n酶的活性部位:n是它结合底物和将底物转化为产物的区域,通常是整个酶分子相当小的部分,它是由在线性多肽中可能相隔很远的氨基酸残基形成的三维实体。第20页,此课件共83页哦退出2 酶与底物的结合模型酶与底物的结合模型na 锁和钥匙模型nb 诱导锲合模型 第21页,此课件共83页哦退出a 锁和钥匙模型锁和钥匙模型 认为整个酶分子的天然构象是具有刚性结构的,酶表面具有特定的形状。酶与底物的结合如同一把钥匙对一把锁一样第22页,此课件共83页哦退出b 诱导锲合模型诱导锲合模型 该学说认为酶表面并没有一种与底物互补的固定形状,而只是由于底物的诱导才形成了互补形状.第23页,此课件共83页哦退出3 酶的催化作用酶的催化作用n(1)研究方法n(2)影响酶的催化作用第24页,此课件共83页哦退出(1)研究方法研究方法na.从非酶系统模式获得催化作用规律nb.从酶的结构与功能研究中得到催化作用机理的证据。第25页,此课件共83页哦退出(2)影响酶的催化作用)影响酶的催化作用 na.广义的酸碱催化nb.共价催化nc.邻近效应及定向效应nd.变形或张力ne.酶的活性中心为疏水区域第26页,此课件共83页哦退出a.广义的酸碱催化广义的酸碱催化n能供给质子的物质即为酸,能接受质子的物质即为碱n例 HA=A-+H+HA为酸,A-为碱n例 HA(酸)+X=AXH(酸催化)nAXH+B-(碱)=Y+BH+A-(碱催化)第27页,此课件共83页哦退出b.共价催化共价催化n底物与酶以共价方式形成中间物。这种中间物可以很快转变为活化能大为降低的转变态,从而提高催化反应速度第28页,此课件共83页哦退出b.共价催化共价催化n亲电试剂:一种试剂具有强烈亲和电子的原子中心。n亲核试剂:就是一种试剂具有强烈供给电子的原子中心。第29页,此课件共83页哦退出c.邻近效应及定向效应邻近效应及定向效应n所谓邻近效应就是底物的反应基团与酶的催化基团越靠近,其反应速度越快。第30页,此课件共83页哦退出d.变形或张力变形或张力第31页,此课件共83页哦退出e.酶的活性中心为疏水区域酶的活性中心为疏水区域酶的活性中心为酶分子的凹穴此处常为非极性或疏水性的氨基酸残基第32页,此课件共83页哦退出第三节第三节 酶作为催化剂的显著特点酶作为催化剂的显著特点n一 催化能力n二 专一性n三.调节性 第33页,此课件共83页哦退出一催化能力一催化能力催化常数kcat(或转换数,TN):每个酶分子每分钟催化底物转化的分子数。一般为103min-1,碳酸酐酶最高为3.6*107min-1有酶加入比无酶参加反应速度一般要高107-1013第34页,此课件共83页哦退出二专一性二专一性n1绝对专一:只催化一种底物进行快速反应,甚至是立体专一性n2 相对专一性:基团专一和键专一 第35页,此课件共83页哦退出三三.调节性调节性n1.酶浓度的调节 n2 激素调节 n3.共价修饰调节 n4.限制性蛋白水解作用与酶活力调控 n5.抑制剂的调节 n6.反馈调节 n7.金属离子和其他小分子化合物的调节第36页,此课件共83页哦退出第四节第四节 酶促反应动力学酶促反应动力学 酶促反应动力学(kinetics of enzyme-catalyzed reactions)是研究酶促反应的速度以及影响此速度的各种因素的科学。酶促反应动力学的研究既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又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第37页,此课件共83页哦退出一、底物浓度对酶反应速度的影响(一)中间络合物学说 1903年Henri用蔗糖酶水解做实验,研究底物浓度与反应速率的关系。当酶浓度不变时,可以测出一系列不同底物浓度下的反应速度,以反应速度对底物浓度作图,可得一双曲线。从该曲线可以看出,当底物浓度较低时,反应速率对底物浓度的关系呈正比关系,表现为一级反应。随着底物浓度的增加,反应速率不再按正比升高,反应表现为混合级反应。当底物浓度达到相当高时,底物浓度对反应速率影响变小几乎无关,反应达最大速率,为零级反应。第38页,此课件共83页哦退出第39页,此课件共83页哦退出 根据上述实验结果,Henri和Wurtz提出酶底物中间络合学说。(二)酶促反应的动力学方程式1.米氏公式的推导 1913年Michaelis和Menten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根据酶反应的中间复合物学说,推导出底物浓度与酶反应速率之间的定量关系,称之为米氏方程:Vmax SKs+SV0=第40页,此课件共83页哦退出第41页,此课件共83页哦退出 1925年Briggs和Haldane提出了稳态学说,对米氏方程作了修正,认为酶促反应分为两步进行:(1)酶与底物作用形成酶-底物复合物(ES);(2)ES复合物分解形成产物,释放出游离酶。第42页,此课件共83页哦退出 他们认为,许多酶催化反应的k2很高,k2不仅不特小于k1,而且远比k1大,即ES分解成E和P的速度比解离成E和S的速度快。该学说认为,在反应进行了一段很短的时间后,ES由0增加到一定数值,然后保持不变,即达到稳态水平,这时生成ES的速度与ES分解和解离的速度相等。第43页,此课件共83页哦退出第44页,此课件共83页哦退出The term(k2+k-1)/k1 is defined as the Michaelis-Menten constant,Km.第45页,此课件共83页哦退出 An important numerical relationship emerges from the MichaelisMenten equation in the special case when V0 is exactly one-half Vmax。第46页,此课件共83页哦退出第47页,此课件共83页哦退出第48页,此课件共83页哦退出If SKm,第49页,此课件共83页哦退出2.动力学参数的意义(1)米氏常数的意义 Km是酶的一个特征常数,Km的大小只与酶的性质有关,而与酶浓度无关。但必须固定在某一反应条件下(pH、温度、离子强度等)才能保持不变。若一个酶可以催化多种底物反应,则对不同底物有不同的Km值。Km值可以判断酶的专一性和天然底物,1/Km可近似地表示酶对底物亲和力的大小。Km与Ks:Km=k-1+k2/k1,Ks=k-1/k1 若已知某酶的Km值,就可以计算在某一底物浓度时,其反应速率相当于Vmax的百分率。Km值可以帮助推断某一代谢反应的方向和途径。第50页,此课件共83页哦退出第51页,此课件共83页哦退出(2)Vmax和k2(kcat)的意义 在一定酶浓度下,酶对特定底物的Vmax也是一常数。Vmax与Km相似,同一种酶对不同底物的Vmax也不同,pH、温度和离子强度等因素也影响Vmax的数值。(3)kcat/Km的意义 亦称为表观二级常数,酶的专一性常数 Kcat/Km值的大小,可以比较不同酶或同一种酶催化不同底物的催化效率。比较竞争底物的专一性,根据kcat/Km值而不是Km值。对于一个酶促反应而言,当kcat/Km值达到108 109S-1M-1 时,限速步骤在于酶与底物结合中的分子扩散,达到了极限。第52页,此课件共83页哦退出第53页,此课件共83页哦退出第54页,此课件共83页哦退出3.米氏常数的测定(1)Lineweaver-Burk双倒数作图法(The Douhle-Reciprocal Plot)横轴截距为-1/Km,纵轴截距为1/Vmax。第55页,此课件共83页哦退出第56页,此课件共83页哦退出(2)Eadie-Hofstee作图法 v=Vmax-Kmv/S以vv/S作图得一直线,其纵轴截距为Vmax,斜率为-Km。第57页,此课件共83页哦退出(3)Hanes-Woolf作图法 S/v=S/Vmax+Km/Vmax以S/vS作图得一直线,横轴截距为-Km,斜率为1/Vmax。第58页,此课件共83页哦退出第五节 酶的抑制作用 酶是蛋白质,凡可使蛋白质变性而引起酶活力丧失的作用为失活作用(inactivation)。由于酶的必需基团化学性质的改变,但酶未变性,而引起酶活力的降低或丧失称为抑制作用(inhibition)。引起抑制作用的物质称为抑制剂(inhibitor)。变性剂对酶的变性无选择性,而一种抑制剂只能使一种酶或一类酶产生抑制作用,即抑制剂对酶的抑制作用是具有选择性的。第59页,此课件共83页哦退出一、抑制作用的类型 根据抑制剂与酶的作用方式及抑制作用是否可逆,可把抑制作用分为两大类:1.不可逆的抑制作用(irreversible inhibition)抑制剂与酶的必需基团以共价键结合而引起酶活性丧失,不能用透析,超滤或凝胶过滤等物理方法去除抑制剂而使酶复活者,称为不可逆抑制作用。2.可逆的抑制作用(reversible inhibition)抑制剂与酶以非共价键结合而引起酶活性的降低或丧失,能用物理的方法除去抑制剂而使酶复活者称为可逆抑制作用。第60页,此课件共83页哦退出 根据可逆抑制剂与底物的关系,可逆抑制作用分为以下类型:(1)竞争性抑制(competitive inhibition)(2)非竞争性抑制(noncompetitive inhibition)(3)反竞争性抑制(uncompetitive inhibition)(4)其他可逆抑制第61页,此课件共83页哦退出二、可逆抑制作用动力学(一)竞争性抑制 抑制剂(I)和底物(S)竞争酶的结合部位,从而影响了底物与酶的正常结合。第62页,此课件共83页哦退出第63页,此课件共83页哦退出竟争性抑制第64页,此课件共83页哦退出(二)非竞争性抑制 底物与抑制剂同时和酶结合,两者没有竞争作用。第65页,此课件共83页哦退出非非竞竞争争性性抑抑制制第66页,此课件共83页哦退出第67页,此课件共83页哦退出第68页,此课件共83页哦退出(三)反竞争性抑制 酶只有与底物结合后,才能与抑制剂结合,即ES+I ESI,ESI P第69页,此课件共83页哦退出第70页,此课件共83页哦退出第71页,此课件共83页哦退出Noncompetitive inhibition第72页,此课件共83页哦退出第73页,此课件共83页哦退出a a=1+I/KIcompetitive inhibition第74页,此课件共83页哦退出Uncompetitive inhibitiona a=1+I/KI,KI=ESI/ESI第75页,此课件共83页哦退出noncompetitive inhibition第76页,此课件共83页哦退出(四)其他可逆抑制(四)其他可逆抑制n1 底物抑制n2 产物抑制第77页,此课件共83页哦退出1 底物抑制底物抑制n 底物抑制:当底物过量时,反而可能减慢反应速度。n其作用机制可能是:当两个底物分子同时向一酶分子攻击时,为了使自己能更接近活性中心,他们只能各自以一端与酶分子结合,这样反而阻碍了他们中的任一个与酶的正确结合。第78页,此课件共83页哦退出2 产物抑制产物抑制n 产物抑制:产物对酶反应的抑制作用在生物体中较为常见,在细胞内,酶反应的产物虽然不断被另外的酶作用,但S和P总是同时存在的,因此,考虑产物对反应速度的影响,可能具有一定的意义。第79页,此课件共83页哦退出三、一些重要的抑制剂1.不可逆抑制剂 按照不可逆抑制作用的选择性,可将其分为两类:(1)非专一性不可逆抑制剂 主要有以下几种:有机磷化合物 常见的有DIFP、农药敌敌畏、敌百虫、对硫磷等。有机汞、有机砷化合物 这类化合物与酶分子中半胱氨酸残基的硫基作用,抑制含硫基的酶。重金属盐 含Ag+、Cu2+、Hg2+、Pb2+、Fe3+重金属盐在高浓度时,能使酶蛋白变性失活。第80页,此课件共83页哦退出 在低浓度时对某些酶的活性产生抑制作用,一般可以使用金属螯合剂如EDTA、半胱氨酸等螯合除去有害的重金属离子,恢复酶的活力。烷化试剂 这一类试剂往往含一个活泼的卤素原子,如碘乙酸、碘乙酰胺和2,4-二硝基氟苯等,被作用的 基团有巯基、氨基、羧基、咪唑基和硫醚基等。氰化物、硫化物和CO青霉素(Penicillin)第81页,此课件共83页哦退出(2)专一性不可逆抑制剂 Ks型结合型不可逆抑制剂 抑制剂只能专一地与某种酶结合而引起的不可逆抑制作用kcat型催化型不可逆抑制剂(自杀底物)抑制剂能专一地与某种酶结合并发生催化反应,而反应的产物中含有一个基团可以与酶分子活性中心的基团共价结合,导致酶分子不可逆地丧失催化活性。2.可逆抑制剂 可逆抑制剂中最重要和最常见的是竞争性抑制剂。如像一些竞争性抑制剂与天然代谢物在结构上十分相似,能选择性地抑制病菌或癌细胞在代谢过程中的某些酶,而具有抗癌和抗菌作用。这类抑制剂可称为抗代谢物或代谢类似物。第82页,此课件共83页哦退出感谢大家观看第83页,此课件共83页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