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2009年10月自学考试00529文学概论(一)试题答案.doc
-
资源ID:84159042
资源大小:54.50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0.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全国2009年10月自学考试00529文学概论(一)试题答案.doc
全国2009年10月自学考试文学概论(一)试题课程代码:00529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我国古代提出言、象、意三层面说的人是(D)A.庄子B.刘勰C.王充D.王弼2.在各种文学观念中,强调“世界”与“作品”的对应关系的是(B)A.表现说B.再现说C.实用说D.客观说3.英加登所说的“形而上特质”是指(D)A.文学文本的必要构造B.文学文本的抽象概念C.文学文本的基督教内涵D.某些文学文本中的崇高、悲剧性等特质4.黑格尔说“艺术的形式就是诉诸感官的形象”,他的意思是说(B)A.文学形象不能融合抽象思维B.文学形象是具体可感的C.文学形象应该逼肖自然D.文学形象只为感官的愉悦而存在5.下列诗歌全部属于意境诗的一组是(D)A.登高、秋兴、死水B.再别康桥、死水、炉中煤C.锦瑟、荒原、雨巷D.山居秋暝、天静沙·秋思、乌衣巷6.古罗马诗人贺拉斯论及人物形象问题的著作是(A)A.诗艺B.诗学C.诗品D.诗式7.文本时间长度大于故事时间长度的叙述时距是(A)A.减缓B.场景C.概略D.省略8.缺少了推动故事发展的事件,就会破坏故事的(D)A.形象性B.生动性C.思想性D.连续性9.英国学者克莱夫·贝尔认为,艺术欣赏所引发的审美情感来源于作品的(B)A.有意味的内容B.有意味的形式C、有意味的情感D.有意味的故事10.古典主义抒情原则的灵魂是(A)A.理性主义B.感性主义C.直抒胸臆D.交互感应11.中国文学批评史上最早把文学风格分为八体的人是(C)A.曹丕B.陆机C.刘勰D.严羽12.体现作家创作个性的语体称为(D)A.抒情语体B.叙述语体C.对话语体D.自由语体13.在西方文学批评史上,“风格”最初属于(B)A.伦理学概念B.修辞学概念C.逻辑学概念D.政治学概念14.指出“眼中之竹”、“胸中之竹”与“手中之竹”差异的人是(B)A.苏东坡B.郑板桥C.王国维D.刘熙载15.相似性想象在心理学上的依据是(A)A.联想B.记忆C.感知D.反射16.柏拉图把诗人的艺术灵感的勃发状态称作(D)A.升华B.欣悦C.净化D.迷狂17.在西方,有一种理论特别重视对艺术接受过程中阅读主体再生产、再创造特点的研究,认为作品的意义只有在阅读过程中才能产生。这种理论称作(D)A.文学社会学B.文学心理学C.现象学美学D.接受美学18.在阅读中完成作品、实现作品的创造性接受过程,称为(C)A.作品的外在化B.作品的内在化C.作品的具体化D.作品的抽象化19.20世纪四五十年代在美国批评界占统治地位的批评方法是(A)A.新批评B.精神分析批评C.神话原型批评D.结构主义批评20.西方最古老的艺术起源理论是(A)A.模仿说B.巫术说C.游戏说D.劳动说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21.经验与体验的关系是(ABDE)A.经验是体验的基础B.体验是对经验的意义和诗意的发现C.体验是经验的前提D.体验是对经验的意义和诗意的升华E.体验是经验的一种特殊形态22.明代后期评点水浒传的重要批评家有(ABD)A.金圣叹B.李贽C.毛宗岗D.叶昼E.张竹坡23.艺术直觉与认知直觉共同具有的特征包括(AB)A.直接性B.创造性C.主观性D.情感性E.典型性24.总的来说,文学传播的发展所经历的阶段包括(ACDE)A.口头传播B.体态传播C.书写传播D.印刷传播E.电子传播25.文学接受的审美效果主要指(ABCDE)/434A.精神的享受与愉悦感的获得B.情感的宣泄、补偿与升华C.认识空间的拓展D.人格境界的提高E.审美能力的提高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3小题,26小题4分,27、28小题每小题3分,共10分)26.文学创作的主体与客体/356答:文学创作主体是指已经处于创作活动过程之中的作家个体。(2分)文学创作客体是指作家在创作过程中加工改造的对象。(2分)27.规范语体答:每一种体裁都有自己的语言体式构成其规定性。(2分)这种具有规范性的语体就是“规范语体”。(1分)28.文学思潮答:文学思潮是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流行的文学观念与文学创作潮流。(2分)它与特定的社会思潮、哲学思潮相关联,体现一定历史时段内文学的主要趋向,同时会影响、规范同一时代中相当一部分作家的创作活动。(1分)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29.文学有哪些文化意义?/47答:(1)揭示人的生存境遇和状况;(1分)(2)叩问人的生存意义;(1分)(3)沟通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联系;(1分)(4)憧憬人类的未来;(1分)(5)学习和丰富人们的语言。(1分)30.第一人称叙述的视角必定是故事中人物的视角吗?为什么?答:不一定。(2分)因为故事一般以过去时态叙述的,叙述者仍有可能以回忆者的身份补充当时所不知的情形。(3分)评分参考:回答意思相近即可给分。31.文学消费在整个文学活动链中的重要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答:(1)文学消费活动使文学生产、文学传播、文学产品的价值与目的得以最终达成。(2分)(2)文学消费生产着生产与生产者。(2分)(3)文学消费者参与生产着文学产品。(1分)32.什么是心灵共鸣?答:心灵共鸣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1)指在文学接受过程中接受者与作家或作品中的人物产生的情感沟通。(3分)(2)也指不同的接受者在阅读同一作品时产生的大致相同的激动、兴奋的审美体验。(2分)33.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之间的不平衡的表现形态有哪些?/471答:(1)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之间的不平衡关系有两种表现形态。(1分)(2)从艺术形式来看,某种艺术形式的巨大成就,只可能出现在社会发展的特定阶段上,随着生产的发展,这种艺术形态反而会停滞或者衰落。(2分)(3)从整个艺术领域来看,有时文学的高度发展不是出现在经济繁荣时期,而是出现在经济比较落后的时期。(2分)五、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34小题15分,35、36每小题10分,共35分)34.什么是“情景交融”?它有哪些基本呈现方式?请举例说明。/162答:(1)情景交融是意境创造的形象特征。(2分)(2)它具有一种对画面美的依赖性。(2分)(3)它的艺术形象一方面具有“如画性”,是一种生动的直观;另一方面,它又是一种情感的载体。(2分)(4)它有三种基本呈现方式:第一是景中藏情式;第二是情中见景式:第三是情景并茂式。(3分)评分标准:答案要点占9分,然后视举例贴切与论述完美的程度加16分,满分15分。35.试述文学语言的审美特征,并举例说明。/131答:(1)内指性,是文学语言组织的一个普遍的和基本的特征,总是返身指向心灵世界。(2分)(2)音乐性,指文学语言组织所具有的富于音乐效果特性,有时不惜为表音而重组语言,或完全让表意服从于表音;(2分)(3)陌生化,指文学语言组织的新奇或反常特性。力求运用新鲜的或新奇的语言,去破除自动化语言的壁垒。(2分)评分标准:答案要点占6分,然后视举例贴切与论述完美程度加14分,满分10分。36.论述中西文学的抒情传统的差异。答:(1)中西抒情传统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诗”的概念上。(2分)(2)在中国,“诗”通常指抒情诗;在西方, “诗”通常指韵文。(2分)(3)在中国,“诗”总是具备很强的抒情性;在西方,即使他们公认的抒情诗也往往有着较多的哲理性、思辨性议论。(2分)评分标准:答案要点占6分,然后视其论述完美程度加14分,满分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