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4月自考05677法理学试题及答案.doc
-
资源ID:84160789
资源大小:54.50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0.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0年04月自考05677法理学试题及答案.doc
全国2020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法理学课程代码:05677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1、认为“法是具有国家强制力的有等级的规范体系”的是(A)A、凯尔森B、奥斯丁C、边沁D、黑格尔2、下列属于实体性原则的是(D)A、回避原则B、一事不再理原则C、辩护原则D、契约自由原则3、通常将法的内在的、稳定的和应然的性能称为(C)A、法的作用B、法的价值C、法的功能D、法的效力4、下列不属于封建制法的特征的是(D)A、野蛮、残酷的法B、特权的法C、保护农民对封建主的人身依附关系D、注重体现契约自由5、被恩格斯称之为“商品生产者社会的第一个世界性法律”指(A)A、罗马法B、法国民法典C、德国民法典D、汉穆拉比法典6、法是由国家政权机关制定、认可、修改、废止和补充的,下列不属于认可法的是(D)A、立法机关将已经存在的某些零散的社会规范整合为规范化的法律文本B、立法者在法律、法规中确认某些社会规范在一定条件下具有法的效力C、司法机关通过确认某些判例具有普遍有效性使其成为判例法D、立法机关根据社会生活的需要补充相关法的漏洞7、法和法的价值的关系紧密,对此表述有错误的是(B)A、法的存在是法的价值存在的前提B、法的存在本身就意味着法的价值的实现C、法的价值是法的可能属性D、法的价值的实现需要法的有效实施8、法和宗教既有联系也有区别,关于两者区别的表述有错误的是(B)A、法和宗教产生的历史条件不同B、法和宗教的价值截然不同C、法和宗教调整的范围不同D、法和宗教产生的方式不同9、立法权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政权机关共同行使的立法体制是指(B)A、制衡立法体制B、复合立法体制C、二元立法体制D、两级立法体制10、体现立法内在精神品格的是(D)A、立法权运作B、立法程序C、立法技术D、立法原则11、“法由何种国家机关制定和认可,具有何种表现形式或效力”,这被称为(B)A、法的渊源B、法的形式C、法律体系D、法的资源12、将已经制定的有关规范性法律文件加以整理和归纳,使其完善化、科学化的活动是指(B)A、法的形式的规范化B、法的形式的系统化C、法的形式的科学化D、法的分类13、依法的地位、效力、内容和制定程序为标准,可以将法分为(C)A、成文法和不成文法B、一般法和特别法C、根本法和普通法D、公法和私法14、“调整的对象是平等关系,调整的方法以自愿、平等、合意、等价有偿为特点”,该部门法属于(D)A、社会法B、宪法C、经济法D、民商法15、公元前32世纪之交已经开始讲授法律、著书立说的执政官是(C)A、西塞罗B、屋大维C、阿埃利乌斯D、盖尤斯16、法学的整体结构问题,又被称为(C)A、法律体系的问题B、法学学科的问题C、法学体系的问题D、法系的问题17、下列公认的载入法理学史册的代表人物中属于德国的是(D)A、戴雪B、卢梭C、罗尔斯D、哈贝马斯18、古希腊政治家梭伦以立法的形式确认民众大会为城邦最高权力机关,这可以被称为(B)A、法制的民主化B、民主的法制化C、民主是法制的基础D、英雄人物为民做主19、全国人大监督人大常委会立法属于(A)A、自循环监督B、交互监督C、社会监督D、行政监督20、不属于人民政协监督方式的是(D)A、提出批评B、提出建议C、协商D、命令21、认为法治原则之一即“法律具有绝对的至高无上地位”。持该观点的是(C)A、哈特B、奥斯丁C、戴雪D、霍布斯22、法律术语属于法律传统中的(C)A、精神性成分B、物质性成分C、技术性成分D、核心成分23、外国人在中国领域外对中国公民犯罪(B)A、不适用中国刑法B、最低刑为3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可适用中国刑法C、不适用外国刑法D、最低刑为3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可适用外国刑法24、存在着确定的权利主体而没有确定的义务主体的法律关系是(C)A、相对法律关系B、一般法律关系C、绝对法律关系D、具体法律关系25、法所认可的能够通过自己的行为参与法律关系、实际取得权利和履行义务的能力是(D)A、权利能力B、责任能力C、法律能力D、行为能力26、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是(A)A、法律关系客体B、法律关系主体C、法律关系内容D、法律事实27、法所规定的能够引起一定法的后果即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实际情况是(B)A、法律事件B、法律事实C、法律行为D、行为能力28、法律责任的实质根据是(B)A、违法行为的主观恶性B、违法行为的社会危害性C、违法行为的危险性D、违法行为的严重性29、从法律规范和本案事实两个前提推导出判决结论的推理是(C)A、归纳推理B、类比推理C、演绎推理D、设证推理30、注重说服当事人、评审团、法学家和社会公众的法律论证方法是(A)A、修辞方法B、逻辑方法C、对话方法D、宣传方法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错选、多选或少选均无分。31、根据行为与法律的要求是否一致,把法律行为分为(ABE)A、合法行为B、违法行为C、不合法行为D、不违法行为E、中性行为32、下列选项中对法律思维的正确表述有(BCD)A、法律思维就是法官的思维B、法律思维具有经验性C、法律思维以现行有效的法律规范为基本前提D、法律思维以形式逻辑三段论推理为基础E、法律思维具有感性的特征33、在中国现时期建设法治国家,需要重点把握的条件包括(ABD)A、经济条件B、政治条件C、历史条件D、文化条件E、地理条件34、下列属于普通法法系特点的是(AC)A、采用辩论制或对质制B、开庭审判以事先准备好的案卷材料为线索进行C、立法权实际上由立法机关、立法机关授权的行政机关以及法官所分掌D、实体法和程序法界限清楚E、法官和陪审员组成合议庭35、划分部门法的主要根据是(CD)A、法律的目的性B、法的渊源和法的形式C、一定社会关系的性质和范围D、法的调整方法E、均衡、相对原则三、判断说明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判断下列各题正误,并说明其正确或错误的理由。36、能够引起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行为必须是违法行为。答:判断:错误。(1分)理由:行为是能够引起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更经常的和更主要的因素。行为有合法行为和违法行为,不论哪种行为都可能导致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3分)37、法学是零碎的法律观念、认识和思想相加的结果。答:判断:错误。(1分)理由:法学是关于法律问题的知识理论体系,不是零碎观念、认识、思想的简单相加。(3分)38、法的价值和法的功能都是观念性范畴。答:判断:错误。(1分)理由:法的价值是观念性的范畴,是可能性和现实性的结合;而法的功能是制度性的范畴,是法所固有的、内在的、稳定的属性。(3分)39、法律全球化并非与本土化完全对立。答:判断:正确。(1分)理由:任何国家为了追求最大的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有可能要顺应其法律全球化的趋势,而本土化的目的也是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需要,因此,法律全球化也许与本土化并不矛盾,甚至可能是一致的。(3分)40、国际惯例在我国具有法的效力。答:判断:正确。(1分)理由:我国有关法律确认了国际惯例的法的效力。如民法通则规定:中国法律和中国缔结或参加的国际条约没有规定的,可以适用国际惯例。(3分)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41、法对科学技术有哪些作用?答:(1)法对科学技术的发展发挥引导、组织和管理作用。(1分)(2)法对科学技术发展带来的消极后果具有抑制作用。(1分)(3)法对科技发明创造发挥鼓励作用。(2分)(4)法对国际科技合作发挥推动和协调作用。(1分)42、法治与法制的区别。答:第一,法制指一国的法律制度,也可是严格的依法办事方式;法治则在于主张执政者严格依法治理国家。(2分)第二,法制强调法律是治国理政的工具;法治强调作为治国的理论、原则和方法,法律的作用极其重要。(1分)第三,法治特别强调一切国家机关和公职人员守法,法制不突出这一点。(1分)第四,法治蕴含了法调整社会生活的正当性;法制强调秩序价值。(1分)43、法律职业的特征。答:第一,法律职业具有法律专业性。(1分)第二,法律职业具有相当大的自主性、自治性和精英性。(1分)第三,法律职业具有共同的职业精神和伦理。(1分)第四,法律职业的思维方式具有独特性。(1分)。第五,法律职业是法律秩序的维护者,是社会现行价值与传统价值沟通与融汇并藉此倡导价值观更新与进步的使者。(1分)44、行为能力和权利能力的关系。答:行为能力是法所认可的能够通过自己的行为参与法律关系、实际取得权利和履行义务的能力。(1分)权利能力是能够参与一定的法律关系,依法享有法律权利和承担法律义务的能力或资格。(1分)行为能力以权利能力为前提,要具有行为能力,先要具有权利能力。(1分)但是具有权利能力的主体不一定也具有行为能力;(1分)不具有行为能力的主体,其权利能力的实现需要借助其他主体的帮助。(1分)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45、试论中国法治的基本原则。答:(1)法律应该成为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基本准则。国家机关的一切活动都应这在法律的范围内进行。(2分)(2)法律应当在整体上臻于良法之境。实行法治,需要良法,但在不同国情、不同时代和不同语境下,良法的内容不同。(3分)(3)法应当在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具有极大权成。所有个人和组织的法律权利都应该得到保障,必须履行法律义务。(2分)(4)法应当体现和保障国家权力的分权和制衡。以法律制度保障适合中国国情的分权制衡体制,是中国法治的一项基本原则。(3分)46、试论法律责任的构成。答:(1)行为。引起法律责任的行为是违法行为,或者侵害了法定权利,或者不履行法定义务。(3分)(2)心理状态。心理状态是行为主体的主观故意和主观过失,通称主观过错。在刑事法律中,主观故意和过失在本质上就是行为人的主观恶性,它是认定刑事责任的重要因素。在民事法律中过错的意义不像在刑事法律中那么重要。(3分)(3)损害事实。所谓损害事实,即受到的损失和伤害的事实,包括对人身、财产和精神的损失和伤害。(2分)(4)因果关系。即行为与损害之间的关系,它是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各种因果关系的特殊形式。认定法律责任的重要任务就在于证明因果关系。(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