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架空输电线路覆冰监测装置技术规范书(通用部分).docx

    • 资源ID:84161736       资源大小:153.66KB        全文页数:3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架空输电线路覆冰监测装置技术规范书(通用部分).docx

    架空输电线路覆冰监测装置技术规范书(通用部分)架空输电线路覆冰监测装置技术规范书(通用部分)版本号:2022版V1.0编号: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2022年6月知识产权声明南方电网公司拥有本作品的知识产权,未经南方电网公司书面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复制、发行、转载、通过信息网络传播等),否则,南方电网公司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StatementChina Southern Power Grid is the owner of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of this work. Any person or organization shall not utilize (including but not limited to reproduce, distribute, transmit or disseminate through the internet) without the prior written permission of the owner and will be held legally responsible otherwise by China Southern Power Grid.本技术规范书对应的专用部分目录序号名称品类优化清单对应型号1架空输电线路覆冰监测装置技术规范书(专用部分)架空输电线路覆冰监测装置技术规范书(通用部分)目 录1 总则22 工作范围32.1 工程概况32.2 范围和界限32.3 服务范围33 应遵循的主要标准44 使用条件64.1 正常使用条件64.2特殊使用条件65 技术要求65.1 安全性能要求65.2 装置配置及功能要求75.2.1 整体要求75.2.2 数据采集单元配置75.2.3 成套装置标准配置75.2.4 数据采集85.2.5 时钟85.2.6 数据处理85.2.7 数据存储85.2.8 数据通信85.2.9 装置硬件和软件管理95.3 电源技术要求95.3.1 基本要求95.3.2 电源系统技术参数105.4 传感器技术要求105.4.1 拉力/倾角传感器105.4.2 微气象传感器115.4.3 图像传感器115.5 电气性能125.5.1 电晕和无线电干扰125.5.2 雷击性能125.6 电磁兼容性能125.6.1 静电放电抗扰度125.6.2 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125.6.3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125.6.4 浪涌(冲击)抗扰度125.6.5 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125.6.6 工频磁场抗扰度125.6.7 脉冲磁场抗扰度125.7 环境适应性125.7.1 低温性能125.7.2 高温性能135.7.3 交变湿热性能135.7.4 低温覆冰性能135.8 机械性能135.8.1 振动性能135.8.2 垂直振动疲劳性能145.8.3 碰撞性能145.9 可靠性要求145.9.1 基本要求145.10 功耗要求145.11 外观结构要求145.12 安装工艺要求155.13 质量追溯156 试验156.1 试验分类156.2 型式试验156.3 特殊试验166.4 例行试验176.5 试验方法176.5.1 试验条件176.5.2 试验项目及方法177 产品对环境的影响188 企业VI标识198.1 VI标识198.2 标识地点199 技术文件要求199.1 一般要求199.2 投标方在投标阶段应提交的覆冰监测装置资料及说明199.3 其他文件资料209.4 设计联络2010 监造、标识、包装、储存、运输、安装及质量保证2010.1 监造2010.2 标识2110.3 包装2110.4 储存与运输2210.5 安装指导2210.6 质量保证22附件:架空输电线路覆冰监测装置技术规范书审核表单231 总则1.1 本技术规范书适用于中国南方电网公司电网建设工程项目采购架空输电线路覆冰监测装置,它提出了该设备本体及附属设备的功能设计、结构、性能、安装和试验等方面的技术要求。1.2 本技术规范书提出的是最低限度的技术要求。凡本技术规范书中未规定,但在相关设备的行业标准、国家标准或IEC标准中有规定的规范条文,投标方应按相应标准的条文进行设备设计、制造、试验和安装。对国家有关安全、环保等强制性标准,必须满足其要求(如压力容器、高电压设备等)。1.3 如果投标方没有以书面形式对本技术规范书的条文提出异议,则意味着投标方提供的设备完全符合本技术规范书的要求。如有异议,不管是多么微小,都应在报价书中以“对技术规范书的意见和同技术规范书的差异”为标题的专门章节中加以详细描述。1.4 本技术规范书所使用的标准如遇与投标方所执行的标准不一致时,按较高标准执行。1.5 本技术规范书经买、卖双方确认后作为订货合同的技术附件,与合同正文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1.6 本技术规范书未尽事宜,由买、卖双方协商确定。1.7 投标方在应标技术规范书中应如实反映应标产品与本技术规范书的技术差异。如果投标方没有提出技术差异,而在执行合同的过程中,招标方发现投标方提供的产品与其应标技术规范书的条文存在差异,招标方有权利要求退货,并将对下一年度的评标工作有不同程度的影响。1.8 投标方应在应标技术部分按本技术规范书的要求如实详细的填写应标设备的标准配置表,并在应标商务部分按此标准配置进行报价,如发现二者有矛盾之处,将对评标工作有不同程度的影响。1.9 投标方应充分理解本技术规范书并按本技术规范书的具体条款、格式要求填写应标的技术文件,如发现应标的技术文件条款、格式不符合本技术规范书的要求,则认为应标不严肃,在评标时将有不同程度的扣分。2 工作范围2.1 工程概况本技术规范书采购的设备适用的工程概况详见专用部分。2.2 范围和界限1)本规范书适应于中国南方电网公司所属输电线路新建、扩建及改造工程,架空输电线路覆冰监测装置的设计,制造,装配,工厂试验,交付,现场安装和试验的指导、监督以及试运行工作。2)运输运输条件详见专用部分。3)现场安装和试验在投标方的技术指导和监督下由投标方完成。4)本规范书未说明,但又与设计、制造、装配、试验、运输、包装、保管、安装和运行维护有关的技术要求,按条款3所规定的有关标准执行。2.3 服务范围1)投标方应按本规范书的要求提供台全新的、合格架空输电线路覆冰监测装置、备品备件、专用工具和仪器。投标方所提供的组件或附件如需向第三方外购时,投标方应对质量向招标方负责,并提供相应出厂和验收证明。2)供货范围一览表供货设备技术规格一览表详见专用部分。供货范围包括:a.输电线路覆冰监测装置包括传感器(拉力传感器、倾角传感器、气温传感器、相对湿度传感器、风速传感器、风向传感器)、电源(蓄电池、太阳能电池板、电源控制器)、通讯模块、核心处理单元(主控)、摄像机和其他部件等组成b.备品备件及专用工具等详见专用条款。c.投标方应在按Q/CSG1204009中对电力设备在线监测系统的安全防护要求接入到南方电网覆冰监测系统。3)工厂试验由投标方在生产厂家内完成,但应有招标方代表参加,参加工厂验收的人数及天数等规定详见规范书商务部分。4)现场安装和试验在投标方的技术指导下由招标方完成,投标方协助招标方按标准检查安装质量,处理调试投运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供备品、备件,做好销售服务工作。投标方应选派有经验的技术人员,对安装和运行人员免费培训。安装督导的工作范围及人数和天数等规定详见规范书商务部分。5)投标方应协助招标方解决设备运行中出现的问题。6)产品零整比不大于3,供货商零部件总成本不应超过输电线路覆冰监测装置成本3倍。7)设计联络会议的地点及招标方参加人员的人数和天数等规定详见规范书商务部分。8)设备安装、调试和性能试验合格后方可投运。设备投运并稳定运行后,投标方和招标方(业主)双方应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公司管理制度签署合同设备的验收证明书。该证明书共两份,双方各执一份。9)如果安装、调试、性能试验、试运行及质保期内技术指标一项或多项不能满足合同技术部分要求,买卖双方共同分析原因,分清责任,如属制造方面的原因,或涉及索赔部分,按商务部分有关条款执行。3 应遵循的主要标准除本规范书特殊规定外,投标方所提供的设备均按规定的标准和规程的最新版本进行设计、制造、试验和安装。如果这些标准内容有矛盾时,应按最高标准的条款执行或按双方商定的标准执行。如果投标方选用本规范书规定以外的标准时,则需提交这种替换标准供审查和分析。仅在投标方已证明替换标准相当或优于规范书规定的标准,并从招标方处获得书面的认可才能使用。提交供审查的标准应为中文或英文版本。主要引用标准如下:GB 2314电力金具通用技术条件GB 6388运输包装收发货标志GB 4208 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GB 50545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GB 50790±800kV直流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GB/T 35697架空输电线路在线监测装置通用技术规范GB/T 25095架空输电线路运行状态监测系统GB/T 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T 9969 工业产品使用说明书 总则GB/T 14436工业产品保证文件 总则GB/T 6587电子测量仪器通用规范GB/T 15464仪器仪表包装通用技术规范GB/T 6593电子测量仪器质量检验规则GB/T 11463电子测量仪器可靠性试验GB/ T 22473储能用铅酸苦电池GB/T4056绝缘子串元件的球窝连接尺寸GB/T 2315电力金具标称破坏载荷系列及连接型式尺寸GB/T 2317.1电力金具试验方法 第1部分:机械试验GB/T 2317.2电力金具试验方法 第2部分:电晕和无线电干扰试验GB/T 2317.4电力金具试验方法 第4部分:验收规则GB/T 2423.1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A:低温GB/T 2423.2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B:高温GB/T 2423.4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Db:交变湿热Cl2h+l2h循环)GB/T 2423.6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Eb和导则:碰撞GB/T 2423.10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Fc和导则:振动(正弦)GB/T 17626.2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GB/T 17626.4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GB/T 17626.5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GB/T 17626.6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GB/T 17626.8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工频磁场抗扰度试验GB/T 17626.9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脉冲磁场抗扰度试验GB/T 17626.12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振荡波抗扰度试验GB/T 2689.1恒定应力寿命试验和加速寿命试验方法总则GB/T 2689.2寿命试验和加速寿命试验的图估计法DL/T 5154架空送电线路杆塔结构设计技术规定DL/T 741架空输电线路运行规程DLT 5440重覆冰架空输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DLT 1508架空输电线路导地线覆冰监测装置JJF 1083光学倾斜仪校准规范JJG 455工作测力仪检定规程JB/T 5750气象仪器防盐雾、防潮湿、防霉菌工艺技术要求YD/T 799通信用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技术要求和检验方法YD/T 1214900/1800MHz T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PRS)设备技术规范:移动台Q/CSG 212001中国南方电网电力监控系统网络安全管理办法Q/CSG 218006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互联网应用管理办法Q/CSG 1204060电力监控系统并网安全评估规范(试行)Q/CSG 1203020中国南方电网输电线路在线监测装置通用技术规范Q/CSG 1204009中国南方电网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技术规范Q/CSG 1205031中国南方电输电线路在线监测通信规约及信息交互规范(试行)Q/CSG1210050-2020 南方电网电力全域物联网平台接入技术规范Q/CSG1210052-2020 全域物联网平台技术规范4 使用条件本技术规范书要采购的覆冰监测装置,其安装地点的实际外部条件详见专用部分。投标方应对所提供的运行功耗、拉力传感器等相关性能参数在工程实际外部条件下进行校验、核对,使所供设备满足实际外部条件要求及全工况运行要求。4.1 正常使用条件4.1.1环境温度最高温度:+50最低气温:-404.1.2湿度5%RH100%RH4.1.3气压50kPa106kPa4.1.4 风速不低于线路本体抗风等级。4.1.5 覆冰厚度不低于线路本体抗冰等级。4.2特殊使用条件当超出4.1中规定的工作条件时,由用户与供应商协商确定。5 技术要求5.1 安全性能要求1)装置不应影响输电线路的运行安全;2)装置与全域物联网平台之间的信息通信应满足安全接入要求,监测装置的安全要求应符合GB4943.1中的相关规定;3)装置与全域物联网平台及其通信回路均应符合Q/CSG1204009中对电力设备在线监测系统的安全防护要求;4)安装在导地线上的各功能部件应能承受导地线的振动,不应对导地线有磨损或其他伤害,不应明显降低相间距离、对地距离和对杆塔的电气间隙,并满足设计要求;5)安装在杆塔上的各功能部件应采取防振、防松措施,而且不应降低杆塔的机械强度。5.2 装置配置及功能要求5.2.1 整体要求覆冰监测装置通常由数据采集单元和主机组成。数据采集单元一般包括拉力/倾角采集单元、微气象采集单元等,主机一般包括主控单元、现场通信单元、远程通信单元、供电电源等。根据监测需求,覆冰监测装置可安装于直线塔或耐张塔,一般1基直线塔或耐张塔一侧安装1套覆冰监测装置。在耐张塔大号侧、小号侧均有覆冰监测需求情况下,应在大号侧、小号侧各安装1套监测装置。5.2.2 数据采集单元配置5.2.2.1 应配数据采集单元(1)拉力/倾角采集单元:导线拉力传感器,绝缘子串倾角传感器,地线拉力传感器。(2)微气象采集单元:环境温度、相对湿度、风速、风向传感器;(3)图像采集单元:带云台球机。5.2.2.2 选配数据采集单元(1)微气象采集单元:日照传感器、雨量传感器、气压传感器;(2)其它数据采集单元。5.2.3 成套装置标准配置1) 拉力/倾角监测单元:2组导线拉力/倾角传感器与1组地线(OPGW)拉力/倾角传感器,对应安装在两相(极)导线与一相地线(OPGW)上;2) 同一基杆塔每个监测相别应安装1个绝缘子串倾角传感器;3) 直流线路杆塔每套覆冰监测装置,应至少配置1相导线拉力/倾角采集单元,普通地线与OPGW光缆均应配置地线拉力/倾角采集单元。4) 耐张塔覆冰监测装置的导线和地线拉力/倾角采集单元应安装在同一侧(大号侧或小号侧),禁止1套监测装置同时在大号侧与小号侧配置拉力/倾角采集单元。5)气象监测单元:具备环境温度、相对湿度、风速、风向采集功能的传感器1套(组);6)图像监测单元:一体化球形摄像机1套。5.2.3.1 拉力/倾角采集单元配置1)拉力传感器按安装位置分为导线拉力传感器和地线拉力传感器。其中,导线拉力传感器安装相别包括:A相、B相、C相、极、极;地线拉力传感器安装相别包括:普通地线、OPGW光缆。每个导线或地线监测相别安装拉力传感器数量宜不少于绝缘子串与杆塔挂点数量,其中:2)I串、带联板的双I串、带联板的倒V串,每个相别宜安装1个拉力传感器;3)不带联板的双I串、不带联板的倒V串、单V串、带联板双V串,每个相别宜安装2个拉力传感器;4)不带联板的双V串:每个相别宜安装4个拉力传感器。5) 若因特殊原因,某监测相别绝缘子串安装拉力传感器数量少于挂点数量,应如实将现场安装情况反馈给相关运维单位,并做好纸质材料备案,严禁将拉力传感器采集数据乘以倍数传回物联网平台。5.2.4 数据采集5.2.4.1数据采集应包含以下参量:(1)输电线路导、地线(或OPGW)绝缘子串挂点荷载;(2)输电线路导、地线(或OPGW)绝缘子串倾角;(3)输电线路设备周边环境气温、相对湿度、风速、风向微气象;(4)输电设备本体及其周边现场图像;(5)覆冰监测装置电源电压、通讯信号强度;(6)装置各组成单元的运行状态。5.2.4.2数据采集方式,应同时具备自动采集方式与受控采集方式,应满足受控采集要求。5.2.4.3数据采集间隔及时段应满足:(1)根据采集参量的变化特征,可结合用户需求而设定;(2)拉力、倾角、微气象数据最小采样间隔不大于1min,默认采样间隔为10min;(3)图像数据最小采样间隔不大于30min,默认采样间隔为2h;(4)拉力、倾角、微气象数据采集时段为全天;(5)图像数据采集时段默认为06至18时,具体时段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调整。5.2.4.4具备远程查询参数、设置参数、数据召唤、远程复位、远程对时、失电数据保护能等功能。5.2.5 时钟(1)应具备网络对时功能。应能够接收全域物联网平台的对时命令,宜每天对时一次,对时误差应不超过5s;走时误差应不大于0.5s/24h;(2)装置断电24h以内,内部实时时钟须能正常走时。5.2.6 数据处理(1)应具备数据合理性检查分析功能;(2)应具备对原始采集量的计算功能,输出能直观反映采集量特性的数字化数据;(3)应支持JPEG图像压缩算法。5.2.7 数据存储(1)装置应能够循环存储180天以上的数据采集量、状态量数据;(2)在线监测装置应能够循环存储至少1080张拍摄图片;5.2.8 数据通信监测装置的数据通信应满足以下要求:1) 装置应符合设备物模型规范要求,并采用设备直连的方式接入南方电网全域物联网, 实现设备与全域物联网平台的通信,并满足南方电网电力全域物联网平台接入技术规范(Q/CSG1210050-2020)、物联网平台技术规范(Q/CSG1210052-2020)中相关技术规范要求;2) 监测装置与南方电网全域物联网平台之间应用层数据传输规约应满足南方电网公司输电线路状态监测系统通信规约(架空线路部分)要求;3) 装置应能将采集到的拉力数据、微气象数据、图像数据以无线通信方式实时发送到南方电网电力全域物联网平台,数据类型要求见附件A架空输电线路覆冰监测装置物模型;4) 设备能将状态自检信息定时发送到南方电网网全域物联网平台;5) 在通讯中断时,可自动保存测得的数据,待通讯恢复后,及时将存储的数据传回南方电网全域物联网平台;6) 装置宜采用经南网安全认证的通信模组,实现终端与全域物联网平台的数据传输。物联通信模组是全域物联网平台专用终端对接全域物联网平台的GPRS通信模组,实现终端与全域物联网平台之间协议转换以及与全域物联网平台的数据对接、认证、安全加密等功能。5.2.9 装置硬件和软件管理(1)应具备动态响应远程时间查询/设置、数据请求、重启等指令的能力;(2)应具备按远程指令修改装置运行参数的能力;(3)应具备密码认证和远程更新程序的功能,应具备可靠的更新机制与方式; (4)应具备周期性自检功能并能输出自检信息;(5)应具备错误自恢复、定时重启功能;(6)应能够实时接收并响应物联网平台发出的摄像头开启、拍照、数据上传、拍摄角度转换、分辨率调整、预置位调整等控制命令;(7)应具备休眠功能,应支持休眠状态下短信唤醒;装置缺省为无休眠;(8)应具备发送短信的功能。5.3 电源技术要求电源部分包括发电装置、蓄电池及电源控制器三部分,具有过压保护、防过充过放、电源管理等功能。5.3.1 基本要求(1)应优先采用硅太阳能光伏发电电源系统,应避免选用故障率高、可靠性差、结构复杂的电源系统;(2)应具备宽动态、高效率的供电特性;(3)应根据负载用电量进行太阳能电池板与蓄电池容量匹配优化设计;(4)应具有自管理功能(包括但不限于深度放电保护、过流保护、充放电管理等);(5)应具有完善的远程运行监测功能,能够对电源运行状态、电池电压进行监视,便于及时发现异常情况;(6)储能蓄电池应充分考虑电池容量受温度和使用时间的影响,选择环境适应能力强、低温性能好、循环使用寿命长的电池;(7)成套装置各种传感器、通信模块和主控单元应由同一电源系统供电。5.3.2 电源系统技术参数(1)蓄电池的使用寿命应不低于3年;(2)太阳能电池板使用寿命:6年;(3)电源系统输出电压的测量误差应小于±0.2V;(4)持续无光照且无其他电力补充的条件下,蓄电池应至少可以维持装置正常运行30天的供电。5.4 传感器技术要求5.4.1 拉力/倾角传感器5.4.1.1 基本要求(1)应完全满足被替代金具的各种功能要求,试验标准应不低于被替代金具的型式试验标准,传感器标称破坏载荷不应低于被替代金具的标称破坏载荷的1.2倍。(2)应采用合适的材料和生产工艺制造,满足被替代金具的各项技术指标要求,并符合GB/T 2314,规定的要求。其制造材料的额定抗拉强度不应低于1000MPa。(3)导线用拉力传感器比被替代金具连接高度(或长度)增加不宜超过50mm,地线用拉力传感器比被替代金具连接高度增加不宜超过30mm。特殊情况下,应经设计校核。(4)应能经受故障电流(包括短路电流、雷电流)且其工作稳定性不受干扰。(5)应能承受安装、维修及运行中可能出现的异常机械载荷。(6)各连接部件应有锁紧装置,应保证在运行中不松脱。5.4.1.2 拉力传感器技术参数(1)量程:7t、10t、16t、21t、32t、42t、55t、64t、84t、100t(特殊情况根据实际需要定制);(2)测量范围:0%100%FS;(3)零位误差Zr(%FS):±0.25;(4)在温漂测试中,拉力传感器示值波动范围±0.2%FS;(5)示值误差(%FS):±0.55%,60%FS,±1.0 (60,100FS;(6)重复性R(%FS):±0.55%,60%FS,±1.0 (60%,100%FS;(7)回程误差H(%FS):±0.55%,60%FS,±1.0 (60%,100%FS;5.4.1.3 绝缘子倾角传感器技术参数1)倾角测量角度范围:双轴或三轴,-60°+60°;2)倾角测量误差:±0.1°;3)倾角测量分辨力:0.05°。5.4.2 微气象传感器5.4.2.1 基本要求1)环境温度、相对湿度传感器应避免受到太阳直射、金属辐射的影响,并保证各传感器的有效测量;2)风速、风向传感器应采用超声波式传感器。5.4.2.2 技术参数气温测量要求如下:1)测量范围:-40+50;2)测量误差:±0.5;3)分辨力:0.1。相对湿度:1)测量范围:80%RH100%RH,含80%RH;2)测量误差:±4%RH(0%RH80%RH),±8%RH(80%RH100%RH);3)分辨力:1%RH。风速测量要求如下:1)测量范围:0m/s40m/s;2)测量误差:±(0.50.03V)m/s,V为标准风速值; 3)分辨力:0.1m/s。风向测量要求如下:1)测量范围:0°360°;2)测量误差:±5°;3)分辨力:3°。5.4.3 图像传感器5.4.3.1 基本要求1)外壳的防护性能应符合GB 4208规定的IP65级要求;2)整体结构具备一定的防覆冰、防污性能;3)应具有良好的防振结构,避免在杆塔安装环境中的振动对光学仪器产生影响和对视频图像质量产生影响;4)应具有良好的抗工频电磁干扰性能和良好的接地安装措施,能实现在高压电磁环境中视频数据的准确、完整采集,以及对前端设备的准确控制;不应出现雪花点、黑纹等视频干扰现象及云台失控等故障现象。5.4.3.2 技术参数摄像机主要技术参数要求如下:1)像素数: 200万,或根据用户要求调整;2)最低照度:0.01Lux/ f1.2;3)变焦率:光学18倍。云台主要技术参数要求如下:1)预置位数量:64;2)水平旋转角度:0°355°;3)俯仰角度:0°90°。5.5 电气性能5.5.1 电晕和无线电干扰应满足GB/T 2317.2中规定的相应电压等级的架空输电线路金具的电晕熄灭电压和无线电干扰水平要求。5.5.2 雷击性能在电源机箱任一电源进线与地之间施加波形为1.2/50µs、峰值为6kV的冲击电压全波,在相同极性下,试验10次,每次间隔5s,应无飞弧或击穿现象。试验结束后,监测装置应能正常工作。5.6 电磁兼容性能5.6.1 静电放电抗扰度应满足GB/T 17626.2中规定的试验等级为4级的静电放电抗扰度要求。5.6.2 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应满足GB/T 17626.3中规定的试验等级为3级的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要求。5.6.3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应满足GB/T17626.4中规定的试验等级为4级的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要求。5.6.4 浪涌(冲击)抗扰度应满足GB/T17626.5中规定的试验等级为4级的浪涌(冲击)抗扰度要求。5.6.5 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应满足GB/T17626.6中规定的试验等级为3级的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要求。5.6.6 工频磁场抗扰度应满足GB/T 17626.8中规定的试验等级为5级的工频磁场抗扰度要求。5.6.7 脉冲磁场抗扰度应满足GB/T 17626.9中规定的试验等级为5级的脉冲磁场抗扰度要求。5.7 环境适应性5.7.1 低温性能应满足GB/T 2423.1中6.6.1规定的温度为-40、持续时间16h的低温试验要求,试验结果应同时满足以下条件:1)试验结束时装置在线;2)试验过程中,掉线次数不超过2次;3)单次掉线时长不超过1h;4)数据总缺失率不大于1%,图片无缺失;5)未出现无效数据。5.7.2 高温性能应满足GB/T 2423.2中15.1规定的温度为70、持续时间16h的高温试验要求,试验结果应同时满足以下条件:1)试验结束时装置在线;2)试验过程中,掉线次数不超过2次;3)单次掉线时长不超过1h;4)数据总缺失率不大于1%,图片无缺失;5)未出现无效数据。5.7.3 交变湿热性能应满足GB/T 2423.4中7.3规定的温度为+55,相对湿度大于90%RH,持续时间12h;温度为25,相对湿度大于95%,持续时间12h的交变湿热试验要求,试验结果应同时满足以下条件:1)试验结束时装置在线;2)试验过程中,掉线次数不超过2次;3)单次掉线时长不超过1h;4)数据总缺失率不大于1%,图片无缺失;5)未出现无效数据。5.7.4 低温覆冰性能监测装置应能满足在环境温度为100,环境湿度为90%RH以上,且装置表面全面覆冰,保持时间24小时的覆冰试验要求,试验结果应同时满足以下条件:1)试验结束时装置在线;2)试验过程中,掉线次数不超过2次;3)单次掉线时长不超过1h;4)数据总缺失率不大于1%,图片无缺失;5)未出现无效数据。5.8 机械性能5.8.1 振动性能在非工作状态下,非包装状态的监测装置应能满足GB 6587.4中第1部分规定的严酷等级的正弦振动:1)频率范围:塔上监测装置5Hz55Hz,线上监测装置10Hz150Hz ;2)峰值加速度:10m/s2;3)扫频循环次数:5次;4)危险频率持续时间:10min续时间。5.8.2 垂直振动疲劳性能安装在导地线上的监测装置应能满足GB/T 2423.10中5.1、5.2和5.3.2.2中规定的承受振幅A=±0.5mm、频率f25Hz50Hz、振动次数N=1×107次的垂直正弦振动。5.8.3 碰撞性能在非工作状态下,非包装状态的监测装置应能承受如下严酷等级的碰撞:1)脉冲持续时间:16ms;2)每方向的碰撞次数:1000次;3)峰值加速度:98m/s2。5.9 可靠性要求5.9.1 基本要求1)监测装置的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MTBF)不应低于25000h;2)监测装置的使用寿命不应少于8年;3)极端条件下年均数据缺失率不应大于1%,年均无效数据率应不大于3%。5.10 功耗要求1)装置整体应采用低功率设计;2)峰值功率:15W;3)在线状态下采集功率:3.5W;4)在线状态下静态功率:1.0W;5)休眠状态功率宜不超过0.6W;6)装置日耗电量:2.5Ah。5.11 外观结构要求5.11.1监测装置及数据采集单元的外观应整洁,外壳表面应光洁、平整,不应有明显凹痕、划伤、裂缝、变形和污染等缺陷;5.11.2金属机壳表面应满足防腐蚀要求,表面涂镀层应均匀,不应有起泡、龟裂、脱落和磨损等现象。装置的金属构件应采用耐腐蚀材料,非金属构件应采用耐老化材料。5.11.3外壳为单层结构时,防护等级应满足GB4208中规定的IP65要求。外壳为双层结构时,外层防护等级应满足GB4208中规定的IP54要求,内层防护等级应满足IP65要求;5.11.4监测装置单体重量不宜超过30kg;5.11.5应具有永久标识,铭牌、文字及符号应简明清晰;5.11.6电源和信号插口应采用防水航空插头,应具备防误插设计。5.12 安装工艺要求5.12.1结构上应针对现场安装过程的起吊、固定工作进行设计;5.12.2各零部件及相应连接线应有防松措施,无机械损伤;5.12.3监测装置外接数据线应采用屏蔽线,数据线与电源线均应采用保护措施;所有引线均应采用专用金具固定在线路本体上,并采取适当的防松措施;5.12.4监测装置的外观和结构应与相应线路构件相匹配,便于安装和维护;5.12.5监测装置安装应避免对线路本体造成不必要的改变或损伤,应紧固连接线,确保不影响被监测线路运行。5.12.6监测装置可通过PCIE插槽或贴片封装方式兼容物联网通信模组,具备数据加密认证能力。5.13 质量追溯产品制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应有详细记录,便于质量过程可追溯。6 试验覆冰监测装置试验应按照本标准和相关标准有关条款进行,并符合下列要求:试验应出具详细记载测试数据的正式试验报告。运行单位代表有权见证所有试验和要求提供所有试验报告。6.1 试验分类试验类型包括型式试验、特殊试验、例行试验。型式试验是在一台有代表性的覆冰监测装置上所进行的试验,以证明被代表的覆冰监测装置也符合规定要求。如果覆冰监测装置在各项技术参数完全相同,则认为其中一台可以代表。若一台覆冰监测装置在额定值或其他特性与其余覆冰监测装置的差异不大时,对其所做的型式试验也可认为有效,其差异应由制造厂和用户协商确定。制造厂提供的型式试验报告应在有效期内。特殊试验为除型式试验和例行试验外,由用户和制造厂协商确定的试验。例行试验为每台覆冰监测装置都要进行的试验。6.2 型式试验型式试验包括:(1)功能检验(含数据传输规约测试)(2)传感器准确度测试(3)雷击试验(4)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5)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6)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7)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8)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试验(9)工频磁场抗扰度试验(10)脉冲磁场抗扰度试验(11)低温试验(12)高温试验(13)交变湿热试验(14)振动试验(15)垂直振动试验(16)碰撞试验(17)电源常温容量试验(18)电源低温放电率试验(19)电源荷电保持能力试验(20)电源过流保护试验(21)电源供电时间(无阳光工作日)试验(22)功耗试验(23)结构和外观检查(24)质量检查(25)防护等级试验6.3 特殊试验用户有需求时,投标方需进行下述特殊试验项目并提供试验报告。特殊试验包括:(1)功能检验(含数据传输规约测试)(2)传感器准确度测试(3)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4)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5)阻尼震荡磁场抗扰度(6)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试验(7)脉冲磁场抗扰度试验(8)低温试验(9)高温试验(10)交变湿热试验(11)电源常温容量试验(12)电源低温放电率试验(13)电源供电时间(无阳光工作日)试验(14)功耗试验(15)结构和外观检查(16)质量检查(17)防护等级试验6.4 例行试验例行试验包含:(1)功能检验(含数据传输规约测试)(2)传感器准确度测试(3)电源常温容量试验(4)电源供电时间(无阳光工作日)试验(5)功耗试验(6)结构和外观检查(7)质量检查6.5 试验方法6.5.1 试验条件除另有规定外,各项检验宜在如下正常试验大气条件下进行:(1)环境温度:1535°C 。(2)相对湿度:25%RH75%RH 。(3)大气压力:86kPa106kPa 。6.5.2 试验项目及方法6.5.2.1 结构和外观检查试验方法:目测。判定准则:应满足本规范5.11中规定的技术要求。6.5.2.2 防护等级测试试验方法:依据GB 4208规定的试验要求和方法进行检验。判定准则:监测装置防护等级应满足本规范5.11规定的技术要求。6.5.2.3 功能检验(数据传输规约测试)试验方法:依据按DL/T 1508规定的试验要求和方法进行检验。判定准则:监测装置防护等级应满足本规范5.2.

    注意事项

    本文(架空输电线路覆冰监测装置技术规范书(通用部分).docx)为本站会员(天****)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