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系生物科学专业实验教学大纲.pdf
生命科学系生物科学专业实验教学大纲 植物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200145230 课程性质:学科专业必修课程 教学对象:生物科学专业本科学生 学时学分:54 学时 编写单位:生命科学系 编 写 人:马艳芝 田立民 审 定 人:乔永旭 编写时间:2006 年 9 月 一、实验课程简介 植物学是四年制本科生物科学、生物技术专业必修的基础课程,而植物学是实验性学科,所以植物实验教学尤为重要。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和理解植物的形态解剖结构,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的发育过程等基础知识和理论;掌握植物各类群的形态结构,了解常见植物分类系统,理解植物的演化规律;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初步运用植物学知识和理论解决教学和生活实践中的实际问题,掌握徒手切片、临时制片、生物绘图、植物标本制作等基本实验技术;能熟练地使用生物显微镜观察植物显微结构、运用专业的语言正确描述实验结果,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教学目的和要求 基本要求如下:1学生通过观察植物的形态结构,来加深、巩固、扩大和丰富课堂及书本上的知识,同时也使课堂上不宜讲清的问题在实验课上得到解决。2使学生掌握植物实验的基本技能,如显微镜使用、各种简易玻片标本的制作、腊叶标本及浸制标本的制作,学会生物绘图技术。3通过实验课培养学生观察和研究植物的基本方法和技能。4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与科学的工作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勤俭节约的习惯。三、教学环节及学时安排 植物学实验共 17 个,除实验十二为综合性实验、学时为 6(课内)+12(课外)学时外,其余 16 个均为验证性实验,每个实验为 3 学时,其开设的顺序与理论课讲授相统一,具体为实验一、显微镜的构造和工作原理;实验二、显微镜的使用和常见故障维修保养;实验三、植物临时装片的制作;实验四、生物绘图技术;实验五、植物细胞和组织类型观察;实验六、种子和幼苗观察;实验七、根的形态与结构观察;实验八、茎的形态与结构观察;实验九、叶的形态与结构及变态器官观察;实验十、生殖器官的形态与结构观察;实验十一、单、双子叶植物根、茎、叶形态与结构比较观察;实验十二、植物的观察、采集、标本制作与检索表制作;实验十三、藻类植物;实验十四、菌类植物和苔藓植物;实验十五、蕨类植物;实验十六、裸子植物;实验十七、被子植物。四、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植物学为一年级开设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学生要经历从高中到大学的过渡。所以培养其基本的实验习惯非常重要,为后续课程打下基础。五、教材及参考书 1、教材 关雪莲 王丽主编植物学实验指导、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2 年 2、参考书 1 刘穆主编,种子植物形态解剖学导论(第二版),科学出版社,2004 年。2 马炜梁主编,高等植物及其多样性(第一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3 张景祥等编著 河北植物志 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 4 叶创新等编著植物学(系统分类部分).中山大学出版社 2000 六、考核形式及要求 本课程为考试课程,具体考试形式及要求如下:1、本课程学生期末成绩由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两部分合成,其中平时成绩(课堂考核和平时作业)占 60,期末试卷成绩占 40。2、考试时间为 90 分钟,其中笔答闭卷 60 分钟,实验操作 30 分钟,主要考察显微镜的操作、徒手切片、临时制片和生物绘图技术。七、实验项目及学时分配 项目序号 实验项目 目的与要求 学时 要求 类型 每组 人数 必修 选修 验证性 演示性 设计性 综合性 其他 1 显微镜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显微镜的构造、工作原理技术参数 3 1 2 显微镜的使用和常见故障维修保养 了解和掌握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方法;掌握显微镜的使用和常见故障维修保养 3 1 3 植物临时装片的制作 掌握徒手切片技术;掌握显微临时装片的制作 3 1 4 生物绘图技术 掌握生物绘图技术 3 1 项目序号 实验项目 目的与要求 学时 要求 类型 每组 人数 必修 选修 验证性 演示性 设计性 综合性 其他 5 植物细胞和组织类型观察 掌握光学显微镜下细胞的结构组成;学会临时玻片的制作技术;了解植物细胞分裂的类型和特征;了解和掌握植物组织的类型和特征;理解植物不同组织间的结构和功能的相互统一性。3 1 6 种子和幼苗观察 了解和掌握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方法;掌握单双子叶植物种子的基本结构。3 1 7 根的形态与结构观察 了解根系的类型和生长与分布;掌握单双子叶植物根的初生和次生结构特征;了解根瘤和菌根结构与功能的相互关系 3 1 8 茎的形态与结构观察 了解和掌握茎、芽的类型和结构;了解茎尖分区和植物茎生长发育的相互关系;掌握茎的初生、次生结构特征。3 1 9 叶的形态与结构及变态器官观察 了解单双子叶植物叶的类型和形态组成;掌握单双子叶植物叶的基本结构特征;了解叶的形态结构和生态环境的关系。3 1 10 生殖器官的形态与结构观察 了解雌蕊类型和花芽分化过程和特征;掌握雌雄蕊的发育和结构特征;掌握双受精的过程和特征;了解被子植物的生活史。3 1 11 单、双子叶植物根、茎、叶形态与结构比较观察 掌握单、双子叶植物根、茎、叶形态与结构间特征的共性与区别;利用所学知识、植物切片技术、显微镜等手段,进行所观察对象的特征分析与归纳。3 1 12 校园高等植物识别及植物检索表制作 通过标本的采集、花结构的解剖及其初步鉴定,了解植物物种的基本信息,包括形态特征、地理分布、生境、物候期等等。进而为该植物(物种)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使学生了解常见植物分类系统;掌握植物检索表的制作方法;培养学生识别鉴定常见植物的能力,为植物野外实习、植物生理学和生态学学习奠定基础 6 4 项目序号 实验项目 目的与要求 学时 要求 类型 每组 人数 必修 选修 验证性 演示性 设计性 综合性 其他 13 藻类植物 掌握蓝藻门、绿藻门、红藻门和褐藻门的形态特征和代表植物;了解藻类植物的生活史。3 1 14 菌类植物和苔藓植物 掌握菌类植物门的一般特征 掌握苔藓植物门特征以及代表植物的识别 3 1 15 蕨类植物 掌握的一般特征 掌握蕨类植物的生活史 掌握蕨类植物门代表植物的识别特征。3 1 16 裸子植物 掌握的一般特征 掌握松的生活史 掌握裸子植物门代表植物的识别特征。3 1 17 被子植物双子叶植物纲 掌握双、单子叶植物的一般特征 掌握被子的生活史 掌握被子植物门双、单子叶植物纲各科植物的识别要点 3 1 动物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200145241 课程性质:学科专业必修课 教学对象:生物技术 学时学分:36 学时 1 学分 编写单位:生命科学系 编 写 人:朱莲英 审 定 人:李成会 编写时间:2006 年 9 月 一、实验课程简介 动物学是四年制本科生物科学、生物技术专业必修的基础课程,而动物学是实验性学科,通过实验课的教学验证、加深理解和巩固课堂讲授所学知识,熟悉动物学的基本操作技术,提高动手能力及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科学的、严谨的、实事求是的学风。二、教学目的和要求 1学生通过观察动物标本的解剖、形态结构,来加深、巩固、理解和丰富课堂及书本上的知识,同时也使课堂上不宜讲清的问题在实验课上得到解决。2使学生掌握动物实验的基本技能和操作,如显微镜使用,各种简易玻片标本的制作,不同实验动物的解剖方法,各种标本的制作方法,学会生物绘图技术。3通过实验课培养学生观察和研究动物的基本方法和技能。4培养学生的端正学习态度与科学的工作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勤俭节约的作风,培养学生科学的、严谨的、实事求是的学风。三、教学环节及学时安排 本实验课程的教学环节包括:1.学生课前预习。2.上次实验报告点评,课堂预习提问,实验内容讲授。3.学生实验操作,教师随堂的操作测试。4.本次实验课总结点评及本次作业的布置。四、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动物学是一门内容十分广博的基础学科,实验课教学是验证、加深理解和巩固课堂将收所学知识的途径。熟悉动物学基本操作技术,提高动手能力及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组织解剖学、动物生理学等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是生物专业的专业基础必修课。五、教材及参考书 1、教材 刘凌云 郑光美主编.普通动物学实验指导.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5。2、参考书 1 刘凌云 郑光美主编.普通动物学.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7(2001 重印)。六、考核形式及要求 本课程为考查课,采取笔试闭卷方式,考试时间为 60 分钟,其中平时作业占 10%,实验操作考核成绩占 30%,期末考试成绩占 60%。考核以实验技能为主。八、实验项目及学时分配 项目序号 实验项目 目的与要求 学时 要求 类型 每组 人数 必修 选修 验证性 演示性 设计性 综合性 其他 1 动物细胞与组织观察 掌握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方法 掌握四大基本组织的结构和功能 3 1 2 原生动物的观察 了解原生动物的主要特点 3 1 3 腔肠动物水螅、扁形动物涡虫的观察 了解腔肠动物门的主要特征,了解扁形动物门的基本特征以及其皮肤肌肉囊和三胚层的体层结构 3 1 4 原腔动物蛔虫的解剖与观察 学习解剖观察蛔虫技术;了解原腔动物门的一般特征 3 1 5 环毛蚓的解剖与观察 了解环节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学习解剖观察环毛蚓的技术 3 1 6 软体动物的解剖与观察 了解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学习解剖观察河蚌内部器官的技巧 3 1 7 节肢动物蝗虫的解剖与观察 通过实验了解节肢动物门昆虫纲的主要特征;学习蝗虫的解剖观察及绘图技术 3 1 8 棘皮动物、低等脊索动物、圆口纲动物观察 了解脊索动物的基本特征及与无脊椎动物的区别 3 2 9 鲤鱼(鲫鱼)的外形和内部解剖 通过实验了解一般硬骨鱼类适应水生生活的主要特征。学习硬骨鱼类解剖的基本操作方法。3 4 10 鱼类分类 了解鱼类分类的方法、测量方法和基本术语。了解鱼类分类的的基础知识和分类依据 3 4 项目序号 实验项目 目的与要求 学时 要求 类型 每组 人数 必修 选修 验证性 演示性 设计性 综合性 其他 11 青蛙(蟾蜍)的外形及内部解剖与观察 通过实验了解两栖动物的结构和功能上的特征;掌握两栖动物的基础知识,学习青蛙(蟾蜍)的双毁髓方法、学习内部解剖方法 3 4 12 青蛙(蟾蜍)骨骼标本的制作 学会制作骨骼标本的方法,3 4 13 家鸽(家鸡)的解剖与观察 熟识鸟类的外部形态与内部构造,了解鸟类适于飞翔生活的主要特征。学习解剖鸟类的方法 3 4 14 鸟类分类 学习鸟类分类技术,了解鸟类分类的基础知识,学会使用检索表 3 4 15 家兔的外形及解剖观察 了解哺乳动物内脏器官构造与主要特点,掌握解剖哺乳动物的基本技术 3 4 16 动物标本的制作技术 了解浸制标本、骨骼标本、剥制标本等的制作技术 3 4 生物化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200145243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必修课 教学对象:生物科学专业本科学生 学时学分:36 学时 1 学分 编写单位:生命科学系 编 写 人:高凤菊 审 定 人:张淑红 编写时间:2006 年 9 月 一、实验课程简介 生物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学科,其所有知识均来自于实验。本课程着眼于学生学习和掌握生物化学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以及实验技能,培养学生具有初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生物化学实验课是四年制本科生物科学及技术专业必修的基础课,通过学习电泳、纸层析、比色、滴定、生化制备等基本实验技术,分析研究蛋白质、酶、核酸、等生化物质及某些代谢过程,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科学实验能力及严格的科学作风,同时验证生物化学的某些基本理论知识,加深感性认识,并锻炼初步的综合实验能力。二、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课的教学,要使学生系统的掌握生物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要求学生掌握实验设计和操作方法,学会正确使用各种仪器和药品及按实验指导要求得到正确数据,并学习分析实验数据的方法。三、教学环节及学时安排 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以教师指导学生实验为主,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首先由教师进行实验内容的讲授,然后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实验课结束前对实验的整体情况进行小结。在实验过程中注重学生操作的规范和准确性,态度的科学严谨性,并根据学生的实验报告和作业情况对每一个实验再进行一次全面的总结。本课程与生物化学理论课程同时进行,总学时为 36 学时。教师在使用本大纲时,对实验的次序、课时分配和教学内容等可进行适当的调整,除必做实验外,可根据实际的教学要求选择相应的实验内容。四、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生物化学实验是生物专业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是生物化学的实践教学环节,它配合深化生物化学课的教学传授生物化学的实验理论,培养学生科学实验的研究动力,创新精神和严谨的科学作风。五、教材及参考书 1、教材 自编实验指导。2、参考书 1生物化学习题及实验技术,于自然等,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2生物化学实验原理和方法,李建武等,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六、考核形式及要求 考查课,闭卷考试。实验总成绩:考试成绩,实验过程表现成绩、实验报告成绩,其中考试成绩占总 60%,实验过程表现成绩占总 20%、实验报告成绩占总 20%。七、实验项目及学时分配 项目序号 实验项目 目的与要求 学时 要求 类型 每组 人数 必修 选修 验证性 演示性 设计性 综合性 其他 1 生化实验基本要求、基本操作及常用仪器的使用 使学生了解生化实验室的基本要求,并掌握基本操作方法。3 1 2 氨基酸的分离鉴定纸层析法 1.了解氨基酸滤纸层析法的原理;2.并掌握氨基酸滤纸层析的操作方法。4 2 3 血清蛋白醋酸纤维薄膜电泳 1.了解电泳分离蛋白质的一般原理;2.掌握醋酸纤维薄膜电泳分离蛋白质技术。3 2 4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分离血清蛋白 1.学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原理。2.掌握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板电泳的操作技术。3 2 5 双缩脲法测定蛋白质浓度 掌握双缩脲法测定蛋白质浓度的原理和标准曲线的绘制。4 2 6 酵母核糖核酸的提取与组分鉴定 1 学习用酸性乙醇沉淀核糖核酸的方法从酵母中分离核糖核酸;2掌握鉴定核酸组分的方法和操作.4 2 7 核酸的定量测定 1 掌握定量核酸的原理和方法;2学习紫外分光光度计的使用。4 2 8 唾液淀粉酶活性分析 掌握酶学的基本知识,特别是唾液淀粉酶酶活性的测定方法 5 4 9 过氧化氢酶 K m 的测定 1.了解米氏常数的意义;2.掌握过氧化物酶米氏常数的测定方法。4 2 项目序号 实验项目 目的与要求 学时 要求 类型 每组 人数 必修 选修 验证性 演示性 设计性 综合性 其他 10 维生素 C 的定量测定 1掌握定量维生素C 的原理和方法;2加深理解维生素C 的理化性质。4 2 11 肌糖原的酵解作用 1学习检定糖酵解作用的原理和方法;2了解糖酵解作用在糖代谢过程中的地位及生理意义。5 2 12 脂肪酸-氧化 了解脂肪-氧化作用机制及学习一种研究代谢作用的方法。4 2 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200145245 课程性质:实践课程 教学对象:生物科学专业本科学生 学时学分:36 学时 1 学分 编写单位:生命科学系 编 写 人:李艳梅、石洪凌 审 定 人:李兴杰 编写时间:2006 年 9 月 一、实验课程简介 微生物学实验课是学习微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学习理解及掌握微生物学理论知识的重要途径。承担对理论课知识的直观验证、感性理解等任务,同时还要对学生进行微生物学基本技术规范操作的严格训练,使学生熟悉掌握研究和应用微生物的方法与技术。微生物学实验是一门十分重要的基础课实验。它适用于生物技术和生物科学专业的本科学生。微生物学实验涉及的主要内容包括:(1)无菌操作技能和无菌概念的建立。(2)油镜性能和使用方法;(3)微生物的染色技术与微生物形态的观察;(4)微生物数量及大小的测定;(5)培养基的配制;(6)消毒与灭菌;(7)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8)微生物的生理生化反应;二、教学目的和要求 微生物学实验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研究与应用微生物的主要方法与技术,包括:学会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方法,特别是使用油镜观察细菌的方法;学会微生物的制片染色技术;学会微生物的大小测定及数量测计技术;学会培养基的制备、灭菌及微生物的分离纯化培养技术。学会运用简单的微生物生理生化反应鉴定微生物的方法。密切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将微生物学基本理论与实验感性认识有机地结合,将书本知识应用于实验,在实验中更深地理解基础理论,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与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正确观察、纪录、分折、总结、归纳实验现象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设计和改进实验方法及处理一般事故的能力。微生物学实验课的基本要求:(1)明确实验的目的、内容、原理。(2)熟悉掌握实验的操作过程和各步骤的注意事项。(3)实事求是的记录实验结果、认真分析、得出结论,以培养科学的思维能力。(4)实验报告力求文字简明准确、绘图精致如实、图表简洁醒目。三、教学环节及学时安排 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以教师指导学生实验为主,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首先由教师进行实验内容的讲授,然后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实验课结束前对实验的整体情况进行小结。本课程与微生物学理论课程同时进行,总学时为 36 学时。教师在使用本大纲时,对实验的次序、课时分配和教学内容等可进行适当的调整,除必做实验外,可根据实际的教学要求选择相应的实验内容。四、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微生物学实验课是学习微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学习理解及掌握微生物学理论知识的重要途径。承担对理论课知识的直观验证、感性理解等任务,同时还要对学生进行微生物学基本技术规范操作的严格训练。熟悉掌握微生物学的方法与技术,对其它很多学科的发展有直接的影响,它是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发酵工程及食用菌学等其他后继课程实验技术的基础。五、教材及参考书 1、教材 沈萍、范秀容、李广武主编;微生物学实验;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6 2、参考书 1 赵斌、何绍江.微生物学实验.科学出版社,2002 年.2 钱存柔、黄仪秀.微生物学实验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年.3 周德庆、微生物学实验教程.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年.4 杜连祥等.工业微生物学实验技术.第一版.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5 马放、任南琪、杨基先污染控制微生物学实验.第一版.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2.六、考核形式及要求 考查课,期末笔试考试的形式是闭卷。成绩的合成及评分标准:期末笔试占 60%,平时实验技能操作占 20%,实验报告占 20%。七、其他说明 教学方法可采取以下方法:1)严格要求使操作技能规范化,老师作演示,强调其要点。2)以学生自己动手为主,老师在适当时间予以提示;3)根据实验的进行程度,引导学生更深入思考,逐步树立他们的创新意思;4)对实验中所出现的一些现象多向学生提出问题,使它们学会分析结果,并与理论知识有机结合;八、实验项目及学时分配 项目序号 实验项目 目的与要求 学时 要求 类型 每组 人数 必修 选修 验证性 演示性 设计性 综合性 其他 1 油镜的使用和细菌形态的观察 1、学习并掌握油镜的原理和使用方法。2、初步认识细菌的形态特征。3 1 2 实验室环境和人体表面微生物的检查 1、证明实验室环境与体表存在微生物,比较来自不同条件下细菌的数量和类型。2、观察不同类群微生物菌落形态特征,体会无菌操作的重要性。3 4 3 细菌的简单染色和革兰氏染色 1、学习微生物涂片、染色的基本技术,掌握细菌的简单染色法。2、巩固显微镜(油镜)的使用方法和无菌操作技术。3、学习并掌握革兰氏染色法。4、了解革兰氏染色法的原理及其在细菌分类中的重要性。3 1 4 细菌的特殊染色法(一)1、学习并掌握芽孢染色法。2、学习并掌握荚膜染色法。3 1 5 细菌的特殊染色法(二)学习并掌握鞭毛染色法。观察细菌的运动。3 1 6 放线菌、酵母菌形态观察 1、学习并掌握观察放线菌形态的基本方法,初步了解放线菌的形态特征。2、观察酵母菌的形态及出芽生殖方式,学习区分酵母菌死活细胞的实验方法,掌握酵母菌的一般形态特征及与细菌的区别。3 1 项目序号 实验项目 目的与要求 学时 要求 类型 每组 人数 必修 选修 验证性 演示性 设计性 综合性 其他 7 霉菌的个体及菌落形态观察 学习并掌握观察霉菌形态的基本方法,了解四类常见霉菌的基本形态特征。3 1 8 培养基的制备与灭菌 1、明确培养基的配制原理。2、通过对培养基的配制,掌握配制培养基的一般方法和步骤。掌握高压蒸汽灭菌的方法。3 4 9 土壤中细菌、放线菌、霉菌的分离纯化 1、明确微生物分离纯化原理。2、学习并掌握倒平板的方法。3、掌握几种常用的分离纯化微生物的基本操作技术。6 4 10 微生物大小的测定 1、学习并掌握用测微尺测定微生物大小的方法。2、增强对微生物细胞大小的感性认识。3 1 11 微生物计数 1、明确血细胞计数板计数的原理。2、掌握使用血细胞计数板进行微生物计数的方法。3 1 12 化学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1、了解常用化学消毒剂对微生物的作用。2、掌握采用滤纸片法检测化学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3 1 13 糖发酵试验 1、了解糖发酵的原理和在肠道细菌鉴定中的重要作用。2、掌握通过糖发酵鉴别不同微生物的方法。3 4 14 大分子物质的水解试验 1、证明不同微生物对各种有机大分子的水解能力不同,从而说明不同微生物有着不同的酶系统。2、掌握进行微生物大分子水解试验的原理和方法。3 4 15 多管发酵法测定水中大肠菌群 1、学习测定水中大肠菌群数量的多管发酵法。2、了解大肠菌群的数量在饮水中的重要性。3 4 16 牛乳在自然发酵与酸败过程中细菌的生态演变 1、通过生牛乳的自然发酵了解牛乳酸败过程中细菌的生态演变过程。2、了解酸牛乳的制作原理。3 4 项目序号 实验项目 目的与要求 学时 要求 类型 每组 人数 必修 选修 验证性 演示性 设计性 综合性 其他 17 不同植物根际自生固氮菌的分离 通过对本实验的学习及操作,使学生对不同植物根际自生固氮菌的种类、分布、生活条件、形态特征等有一个深刻而系统的了解。使学生掌握对微生物生物纯种分离、特殊培养基的制作,细菌的染色等方面的技能,为细胞生物学实验、微生物大实验打下基础。6 4 细胞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200145248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必修课 教学对象:生物科学专业本科学生 学时学分:36 学时 1 学分 编写单位:生命科学系生物技术教研室 编 写 人:陈超 马超颖 审 定 人:陈超 编写时间:2006 年 9 月 一、实验课程简介 细胞生物学实验课程是生物科学、生物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必修专业基础考查课程,在生命学科的本科教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适用于生物科学、生物技术专业的学生,开课学期为第四学期。细胞生物学实验课程涉及特殊显微镜的使用、细胞形态结构的观察、细胞化学、细胞生理、细胞融合等内容,是为了强化实验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而独立设置的一门重要的的生物实验课程。二、教学目的和要求 细胞生物学实验的教学目的就是使学生通过实验掌握细胞生物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与技术,巩固和加深对课堂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独立进行科学研究的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实事求是、严格、严密的科学作风。要求学生实验课前认真预习实验讲义,在实验过程中认真操作,作好实验记录,实验结束后详细整理、分析实验结果,写出规范的实验报告。通过细胞生物学实验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细胞生物学的研究的基本技能,熟悉有关的研究方法技术,养成端正的科研态度,实事求是、严格、严密的科学作风,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教学环节及学时安排 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以教师指导学生实验为主,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首先由教师进行实验内容的讲授,然后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实验课结束前对实验的整体情况进行小结。在实验过程中注重学生操作的规范和准确性,态度的科学严谨性,并根据学生的实验报告和作业情况对每一个实验再进行一次全面的总结。本课程与细胞生物学理论课程同时进行,总学时为 36 学时。教师在使用本大纲时,对实验的次序、课时分配和教学内容等可进行适当的调整,除必做实验外,可根据实际的教学要求选择相应的实验内容。第一部分 特殊显微镜的使用(6 学时)第二部分 细胞形态结构的观察(6 学时)第三部分 细胞化学实验(12 学时)第四部分 细胞生理实验(12 学时)第五部分 细胞组分的分离技术(6 学时)第六部分 染色体技术(3 学时)第七部分 细胞融合基本技术(3 学时)四、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细胞生物学实验是巩固细胞生物学理论教学效果的重要辅助课程,也是植物细胞工程大实验、生物显微技术实验的基础实验课程。五、教材及参考书 1、教材 细胞生物学实验指导 唐山师范学院生物科学技术系自编教材 2、参考书 1 李素文.细胞生物学实验指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 王金发.细胞生物学实验指导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3 杨汉民.细胞生物学实验(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六、考核形式及要求 1、本课程是考查课,期末成绩由平时成绩、实验操作成绩和期末书面试卷成绩三部分合成,其中平时成绩占 20,实验操作成绩占 20%;期末试卷成绩占 60。3、平时成绩以学生的实验报告成绩为准;实验操作成绩是学生每次实验课上的实验操作和实验结果等情况的综合评判,同时参考学生的考勤、值日等情况。4、期末试卷成绩采用书面笔答闭卷形式,试卷满分为 100 分。考试时间为 60 分钟。七、实验项目及学时分配 项目序号 实验项目 目的与要求 学时 要求 类型 每组 人数 必修 选修 验证性 演示性 设计性 综合性 其他 1 特殊显微镜的使用()掌握暗视场显微镜的原理、构造和使用方法,学习暗视场光档的制作方法。3 1 2 特殊显微镜的使用()掌握相差显微镜的原理、构造及其使用方法。3 1 3 细胞的凝集反应 理解凝集素使细胞发生凝集反应的原理,观察细胞的凝集现象。3 1 4 巨噬细胞吞噬现象的观察 观察小白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鸡血红细胞的活动观察,掌握小白鼠腹腔注射给药方法和颈椎脱臼处死法 3 2 5 死活细胞的鉴定 掌握死活细胞鉴定的原理和常用方法。3 2 6 液泡系的超活染色与观察 观察植物活细胞内液泡系的形态、数量、分布及演进过程;学习超活染色技术 3 2 项目序号 实验项目 目的与要求 学时 要求 类型 每组 人数 必修 选修 验证性 演示性 设计性 综合性 其他 7 过氧化物酶的显示方法 掌握细胞过氧化物酶显示方法及原理。3 2 8 植物细胞骨架的光学显微镜观察 掌握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骨架的原理和方法,观察光学显微镜下植物细胞骨架的网状结 构。3 2 9 酸性磷酸酶的显示方法 掌握细胞酸性磷酸酶显示方法及原理。3 2 10 动物染色体标本的制备与观察 初步掌握动物骨髓细胞染色体标本制备的基本过程,了解操作步骤的原理;3 2 11 细胞融合实验 掌握细胞融合原理,应用 PEG 融合细胞的方法以及细胞融合率的计算。3 2 12 不同因素对细胞膜渗透性的影响 了解细胞膜的渗透性及各类物质进入细胞的速度,分析影响细胞膜的渗透性的因素。6 2 13 细胞形态、结构和大小的观测 观察各种细胞的形态结构,并对几种细胞的大小进行测量,总结细胞大小的规律,进而理解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关系。3 1 14 叶绿体的分离与荧光观察 观察叶绿体的自发荧光与次生荧光 掌握荧光显微镜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3 2 15 线粒体的分离提取与超活染色观察 学习差速离心法分离植物细胞线粒体;线粒体的超活染色。3 2 动物生理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所属课程编码:200145250 所属课程性质:学科专业必修课程 教学对象:生物科学专业本科学生 学时学分:36 学时 1 学分 编写单位:生命科学系 编 写 人:武炜 审 定 人:郑素玲 编写时间:2006 年 9 月 一、课程实验简介 动物生理学实验是四年制生物科学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性的实践教学课程,是动物生理学课堂理论的论证。实验过程中,在教师和理论知识的指导下,学生通过直接观察,直接操作,可以煅炼观察、思考与分析相结合的学习习惯,掌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方法,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二、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动物生理实验常规仪器和基本实验技术的操作。2.掌握动物生理学实验常用标本的制备和某些生理指标测定的方法。3.掌握实验项目的基本原理,学会结果分析与归纳,并能正确写出实验报告。4.通过实验学习和掌握生理学的理论。5.学习和了解动物生理学研究性实验设计的基本方法和原则,能独立进行实 验。三、教学环节及学时安排 本课程共 36 学时,安排 11 个实验,具体安排及学时分配见下表。四、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动物生理学实验是与动物生理学相配套的专业基础课,与理论课既互为补充,又相对独立。同时作为人体组织解剖学理论课和实验课的后续课程,在解剖形态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人体各种生理机制及调节因素。五、教材及参考书 1、教材 解景田、赵静主编,生理学实验(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年。2、参考书 1 洪泰田主编,人体生理学实验指导(第一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年。2 沈岳良主编,现代生理学实验教程(第一版),科学出版社,2004 年。3 李国彰主编,生理学实验教程(第一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年。六、考核形式及要求 本课程为考查课,期末考试形式为闭卷笔试。实验课成绩总分 100 分,评分标准如下:1、平时表现占总分的 40%:包括随堂实验操作测试(20%)、实验报告撰写情况(20%)。2、期末笔试考核占总分的 60%。七、实验项目及学时分配 项目序号 实验项目 目的与要求 学时 要求 类型 每组 人数 必修 选修 验证性 演示性 设计性 综合性 其他 1 活体解剖技术 掌握家兔的各项解剖手术技术。3 4 2 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制作 学习蛙类动物双毁髓的方法,掌握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制作方法。3 4 3 刺激强度与骨骼肌收缩反应的关系 掌握刺激强度与肌肉收缩反应的关系。3 4 4 血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的测量及血型鉴定 掌握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测定及鉴定血型的原理和方法。3 4 5 家兔动脉血压的神经、体液调节 学习直接测定家兔动脉血压的急性实验方法,掌握神经、体液因素对心血管活动的影响。5 4 6 家兔呼吸运动的调节及胸内负压的测定 学习记录家兔呼吸运动的方法和胸内负压的测定方法,观察分析肺牵张反射及不同因素对呼吸运动的影响,观察呼吸周期中胸内负压的变化。6 4 7 离体肠段平滑肌的生理特性 学习离体肠段平滑肌的实验方法,掌握肠段平滑肌的实验方法。3 4 8 家兔尿生成的调节 学习用输尿管插管记录尿量的方法,熟悉尿生成的调节因素。3 4 9 反射时的测定与反射弧的分析 学习测定反射时的方法,熟悉反射弧的组成。2 4 10 家兔大脑皮层运动区的刺激效应 学习哺乳动物开颅方法,观察大脑皮层运动区的刺激效应。3 4 11 胰岛素致低血糖效应 掌握胰岛素调节血糖水平的机能。2 4 植物生理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200145252 课程性质:学科专业必修课 教学对象:生物科学专业本学生 学时学分:36 学时 1 学分 编写单位:生命科学系 编 写 人:王桂兰 审 定 人:乔永旭 编写时间:2007 年 2 月 一、实验课程简介 植物生理学实验是唐山师范学院生命科学系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专业的必修课。本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严格的科学态度,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验使学生能基本掌握植物生理实验技术;掌握有关植物生理的研究方法;初步具备有关植物生理分析的科研能力。并帮助学生把植物生理学课堂讲解的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验证、巩固、加深学生对基础理论的理解和认识,并在一定程度上扩充学生的理论知识。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掌握水分生理、矿质营养、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物质合成与运输、植物生长活力等方面的基本实验方法和实验原理。二、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加深学生对植物生理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掌握分析、研究、判断、推理的科学方法及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应掌握植物生理学的一般研究方法及操作技能并能科学合理地设计实验。具体应掌握各实验的基本原理、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掌握相关实验仪器的使用。提高学生对实验现象和结果的观察、记录、整理、分析等技能。三、教学环节及学时安排 本课程共 36 学时。基本是学完植物生理学各章后开设 1 个实验。四、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先修完无机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生物化学实验的基础上开设本课程。五、教材及参考书 1、教材 张志良 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 第三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年。2、参考书 1 李合生 植物生理生化实验原理和技术 高教出版社 2000 年。2 汤章诚 现代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南 科学出版社 1999 年。六、考核形式及要求 植物生理学实验为考查课。考核以考核实验技能为主,采用平时考核与期末考试相结合成绩评定办法,比例为平时考核占 60%,期末考试占 40%。实验成绩采用百分制。平时考核包括实验完成情况及实验报告质量、实验课中实验技能表现、实验课出勤、态度、纪律等。期末考试的形式为闭卷。七、其他说明 实验报告格式要求:一、实验题目,二、实验目的,三、实验原理,四、实验仪器,五、实验药品,六、实验材料,七、实验方法和步骤,八、结果与分析,九、注意事项。教学形式:采取学生预习,课堂讲解,学生动手设计、验证或综合实验的方法。八、实验项目及学时分配 项目序号 实验项目 目的与要求 学时 要求 类型 每组 人数 必修 选修 验证性 演示性 设计性 综合性 其他 1 植物组织水势的测定小液流法 掌握水势的概念及水势的测定原理;掌握植物组织水势的测定和表示方法。3 4 2 矿质元素对番茄植株生长的影响(综合性实验)掌握溶液培养法、植物元素缺乏症、番茄植株打杈打顶等方法。5 2 3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理化性质的鉴定及植物光合速率的测定 理解叶绿体色素的理化性质;掌握叶绿体色素提取方法,理解叶绿体色素纸层析分离的基本原理及其操作,并了解叶绿体色素的其它分离方法和铜代叶绿素以及研究荧光的意义。掌握光合速率测定仪的使用方法。5 4 4 植物呼吸强度的测定(小篮子法)了解植物呼吸强度测定的一般原理;了解小篮子法测定呼吸强度的原理及实验装置。3 4 5 植物组织中可溶性总糖含量的测定(蒽酮比色法)理解蒽酮法测定可溶糖的原理,掌握可溶性糖待测液的制备及测定方法。并了解植物组织中糖测定的其它方法。3 4 6 植物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测定(考马斯蓝染料结合法)掌握考玛斯亮蓝法测定蛋白质的原理及测定步骤和蛋白质标准曲线的制作,并了解蛋白质含量测定的其它方法。3 4 7 GA3 对小麦种子-淀粉酶的诱导形成 理解赤霉素诱导-淀粉酶的机理,深入了解赤霉素在种子萌发过程中的调控作用,掌握测定-淀粉酶活性的方法。3 4 项目序号 实验项目 目的与要求 学时 要求 类型 每组 人数 必修 选修 验证性 演示性 设计性 综合性 其他 8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植物形态建成的影响(设计性实验)锻炼提高学生独立地设计、实施和分析实验的能力;通过亲自实践使学生对植物生长调节剂在植物生长发育中的调节作用理解更透彻。5 4 9 种子活力的快速测定(TTC 法和红墨水染色法)理解 TTC 和红墨水染色法测定种子生活力的原理,掌握 TTC 法和红墨水染色法的操作过程及实验结果的观察。3 4 10 高温和低温对植物的伤害 理解不良环境对植物伤害的机制,通过测定受害植物外渗物质(离子和糖)的状况,了解不良(高温、低温)条件对植物的伤害程度。3 4 11 渗透胁迫与脯氨酸的积累 理解植物缺水时其体内的生理变化,理解脯氨酸与茚三酮显色反应的原理。掌握脯氨酸的提取方法和测定步骤,掌握脯氨酸含量的表示方法。3 4 12 丙二醛(MDA)含量的测定 掌握丙二醛含量的测定原理、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