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工程设计规范(1).pdf

    • 资源ID:84163800       资源大小:2.37MB        全文页数:61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工程设计规范(1).pdf

    900/1800MHZ TDMA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工程设计规范 Specifications on Engineering Design for 900/1800MHZ TDMA Digital Cellular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2004 年 11 月 900/1800MHZ TDMA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工程设计规范 Specifications on Engineering Design for 900/1800MHZ TDMA Digital Cellular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主管部门:信息产业部综合规划司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 2004 年 11 月 目 次 1 总 则.2 2 名词术语.3 3 网络设计的一般要求.5 4 交换网路设计.7 4.1 网路结构划分.7 4.2 各种节点的设置.7 4.3 话路网网路组织.9 4.4信令网.12 5 GPRS核心网络设计.17 5.1 GPRS核心网络结构.17 5.2 网络节点的设置.17 5.3 网络组织方式.18 6 无线网络设计.20 6.1 无线网络设计的一般原则.20 6.2 无线覆盖区设计.错误!未定义书签。6.3 无线网网络扩容.错误!未定义书签。6.4 双频网建设.错误!未定义书签。6.5 频道配置.错误!未定义书签。6.6 引入GPRS时的无线网络设计.错误!未定义书签。6.7 系统间干扰协调.错误!未定义书签。7 局、站址选择.27 7.1 交换节点局址选择.27 7.2 GPRS网节点局址的选择.27 7.2 基站站址选择.28 8 移动电话网的服务质量指标.29 9 中继线路、信令方式及接口要求.31 9.1 中继线路.31 9.2 局间信令方式.32 9.3 接口要求.33 10 编号、拨号方式与计费.34 10.1 编号方式.34 10.2 IP地址分配方式.35 10.3 拨号方式.36 10.4 计费.37 11 同步要求.38 12 设备配置要求.39 13 接地与防雷.40 附录A 规范用词说明.42 附加说明.43 目 次.45 1 总 则.46 4 交换网路设计.46 5 无线网路设计.48 1 5.1 无线网络设计的一般原则.48 5.2 无线覆盖区设计.48 5.3 无线网网络扩容.51 5.4 双频网建设.52 5.5 频道配置.53 5.6 引入GPRS时的无线网络设计.54 5.7 系统间干扰协调.56 6 局、站址选择.57 7 移动电话网的服务质量指标.57 8 中继线路、信令方式及接口要求.58 9 编号、拨号与计费.58 1 1 总 则 1.0.1 本设计规范适用于 900/1800MHz TDMA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工程的安装设计,其他移动通信网的工程设计可参照执行,其网路组织、使用频段、编号等按相关规定执行。1.0.2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工程设计必须贯彻“中国技术政策”中的通信技术政策要点和信息产业部的相关技术政策、技术体制,以及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1.0.3 设计必须密切结合我国通信发展的实际,合理利用频率资源,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1.0.4 设计应在充分调查和预测用户需求及运营维护需要的基础上,做好网路设计,解决数字移动通信设计中遇到的新问题,适应用户不断增长和自动漫游通信的需要。1.0.5 在设计 GSM 900/1800 双频网时,要充分考虑到 1800MHz 频段上的空间传播特性,研究 GSM 900/1800 系统的组网结构。一般情况下,GSM 1800 系统应以承载市区高话务量为主要目标。1.0.6 在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到数据业务对网络结构、容量及服务质量的影响,研究并建立数据业务模型。1.0.7 在设计中,宜利用现有的市政、电信设施,努力降低工程造价。1.0.8 设计中选用的主要设备,其性能必须符合信息产业部相关规范和进网许可要求。1.0.9 设计应有多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精心设计,提高经济效益。1.0.10 本设计规范与国家有关标准、规范相抵触时,应按国家标准、规范的规定办理。1.0.11 在特殊条件下,执行本设计规范中的个别条款有困难时,设计中应充分论述理由,提出采取措施的报告,呈主管部门审批。3 2 名词术语 APN:Access Point Name 接入点名 AUC:Authorization Center 鉴权中心 BFH:Baseband Frequency Hopping 基带跳频 BG:Border Gateway 边界网关 BSC:Base Station Controller 基站控制器 BTS:Base Transceiver Station 基站收/发信台 CDR:Call Detail Record 呼叫详细记录 CG:Charging Gateway 计费网关 CS-i:Coding Scheme(GPRS)(GPRS)编码方案 Concentric Cell 同心圆 DNS:abbr.Domain Name Server,域名服务器 DPC:Dynamic Power Control 动态功率控制 DTX:Discontinuous Transmission 不连续发射 EIR:Equipment Identity Register 设备识别寄存器 FH:Frequency Hopping 跳频 GGSN:Gateway GPRS Support Node 网关GPRS支持节点 GMSC:Gateway Mobile Switching Center 移动关口局 GPRS: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 通用无线分组业务 HDSL:High-bit-rate Digital Subscriber Line 高比特率数字用户线 HLR:Home Location Register 归属位置寄存器 HSTP:High level Signaling Transfer Point 高级信令转接点 IP:Intelligent Peripheral 智能外设 LSTP:Low level Signaling Transfer Point 低级信令转接点 MRP:Multiple Frequency Reuse Pattern 多重频率复用 MSC:Mobile Switching Center 移动交换中心 MTP:Message Transfer Part 消息传递部分 NTP:Network Time Protocol 网络时间协议 4 OMC: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Centre 操作维护中心 PCU:Packet Control Unit(GPRS)(GPRS)分组控制单元 SCCP:Signaling Connection Control Point 信令连接控制部分 SFH:Synthesiser Frequency Hopping 合成跳频 SGSN:Switch GPRS Support Node 服务GPRS支持节点 SMSC:Short Message Service Center 短消息中心 SSP:Service Switching Point 业务交换点 STP:Signaling Transfer Point 信令转接点 TMSC:Tandem Mobile Switching Center 移动汇接中心 VLR:Visit Location Register 拜访位置寄存器 2B1Q:2 Binary 4 Quaternary 两个二元一个四元线路码 5 3 网络设计的一般要求 3.1.1 900/1800MHZ TDMA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以下简称GSM 900/1800移动网)采用GSM 数字移动通信系统进行组网,由移动交换子系统(NSS)、基站子系统(BSS)、操作维护中心(OMC)、移动用户设备、中继线路及其传输设备组成。移动交换子系统(NSS)由移动关口局(GMSC)、移动业务交换中心(MSC)、拜访位置寄存器(VLR)、归属位置寄存器(HLR)、用户鉴权中心(AUC)和设备识别寄存器(EIR)等组成。另外为了业务和组网的需求,在 GSM900、1800 移动网中还增加了短消息业务中心(SMSC)、移动业务汇接中心(TMSC)及信令转接点(STP)。基站子系统(BSS)由基站控制器(BSC)和基站收/发信台(BTS)组成。通常一个 BSC 可控制多个 BTS,具体数量依 BSC 的处理能力及 BTS 配置的载频数决定。3.1.2 GSM 1800 系统的引入主要是为了解决 900MHz 频段频率紧张,不能满足高话务密度城市和地区业务发展的需要。从其系统组成来看,可有与 GSM 900 系统混合组网或独立成网两种方式,但为了减少移动用户的移动性引起的越区或越局切换对系统资源的过多占用,宜采用混合组网方式。3.1.3 GSM 900 与 GSM1800 独立组网时,分别由独立的交换子系统和基站子系统组成。3.1.4 GSM 900 与 GSM1800 混合组网有以下四种,在条件许可时应尽可能采用第 3 种和第 2 种。1 共用 HLR/AUC、EIR、OMC 和 SMSC;2 共用交换子系统;3 共用交换子系统和基站控制器;4 共用整个网络系统。3.1.5 网络设计应遵循下列原则 1 要适应我国地域广大、经济发展不平衡、用户密度不均匀的特点;2 要适应各运营商业务发展的需求和发展策略;3 既要考虑局部地区的容量要求,又要尽可能地扩大无线覆盖范围;4 应便于完成越局频道切换和自动漫游通信;5 建网要经济合理。6 3.1.6 网络设计应包括的主要内容如下 1 话路网、GPRS 网及信令网组网方案 2 移动网内各种节点设置方案 3 话路路由、GPRS 路由及信令路由选择原则 4 无线覆盖区及业务密度设计 5 双频网建设方案(存在双频网时)6 频道配置方案 7 编号计划和拨号方式 8 信令点编码方案 9 IP 地址分配方案 10 中继、信令链路配置方案,数据电路带宽配置方案 11 计费话单的采集方式 12 时钟同步与时间同步的提取方式 13 与网管中心的连接方式 14 局、站址选择 7 4 交换网路设计 4.1 网路结构划分 4.1.1 GSM数字移动通信网应划分为移动业务本地网、省内网及全国网三级。4.1.2移动业务本地网的范围原则上与扩大后的C3以上固定本地电话网的范围一致,长途区号为二、三位的地区都可建本地网。4.1.3 省内网由省内多个移动业务本地网组成,全国网则由各省网组成。4.2 各种节点的设置 4.2.1 根据 GSM 数字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及组网的需求,移动网内应设置以下节点:GMSC、MSC、VLR、HLR、AUC、SMSC、EIR、TMSC(移动汇接交换中心)、STP(信令转接点)。4.2.2 MSC、VLR 的设置 1 在一个本地网内,根据用户发展情况可设一个或若干个 MSC,也可以几个本地网合设一个实体 MSC。2 MSC 应与 VLR 综合设置,即每个 MSC 必须设一个 VLR。3 MSC 应具备智能网业务交换点(SSP)和智能外设(IP)的功能。4 MSC、VLR 应选用大容量、高处理能力的交换设备,其容量应能满足本地用户和漫游用户话务处理和数据存储的需求,并为将来的发展留有余地。4.2.3 GMSC 的设置 GMSC 负责转接 GSM 移动网与同一运营商或不同运营商其它通信网间的话务,以及其它运营商通信网内的长途话务。1 当一个本地网内用户数量较少且端局数量少于等于 3 个时,GMSC 宜与 MSC 合设。2 当本地网内用户数量较多且端局数量大于 3 个时,宜设置独立的 GMSC。独立设置的 GMSC 根据其转接话务流向的不同可分为三种:一种是既转接来话也转接去话的 GMSC;一种是只负责转接来话的 GMSC;一种是只负责去话的 GMSC。3 一般情况下,当本地网内只需设一对 GMSC 时,这对 GMSC 应采用来去话汇接的方式;当本地网内出现多对 GMSC 时,应根据移动网与其它网间话务流向及流量的大小,8 可采用多对 GMSC 均为来去话汇接的方式,或某些 GMSC 只负责去话而其它 GMSC 只负责来话的方式。4 GMSC 应具备智能网业务交换点(SSP)和智能外设(IP)的功能,但对于只负责去话汇接的 GMSC 不需具备 SSP 功能。5 GMSC 宜成对设置,且设在不同的局址。应选用高处理能力、中继端口容量大的交换设备。4.2.4 HLR、AUC 的设置 1 HLR 应与 AUC 综合设置。2 若干个 MSC 可共用一个 HLR,由 HLR 的容量是否经济及 MSCHLR 间的中继线路是否经济决定。3 应选用大容量的 HLR/AUC 设备,并应有容灾备份机制。4.2.5 SMSC 的设置 1 SMSC 宜设在省内用户数量较多的本地网内,应相对集中设置,以便于管理。2 应选用大容量的 SMSC 设备,并应有容灾备份机制。4.2.6 EIR 的设置 根据我国 GSM 移动通信网建设的实际情况,暂不考虑在移动网中设置 EIR。4.2.7 TMSC 的设置 1 TMSC 应成对设置。省内可根据话务流量、流向分等级设置汇接中心,分为一级汇接中心(TMSC1)和二级汇接中心(TMSC2),一级汇接中心负责转接省际话务,二级汇接中心负责转接省内不同本地网间的话务(也可转接所在本地网内移动用户间的话务)。一般一个省内可设一对 TMSC1,话务量较小的一些省可以合设一对 TMSC1,该 TMSC1 对应尽量设置在大区中心。2 TMSC1 应独立设置,且选用大容量交换设备。TMSC1 应设在能提供优质可靠数字传输电路的传输节点上,一般情况下宜设在省会城市,以便于传输电路特别是省际电路的调度,且成对的 TMSC1 应设在有相当距离的两个建筑物内。3 TMSC2 可以与 TMSC1 合设,也可独立设置。在未设独立 TMSC1 的省,TMSC2 也可以与移动端局或移动关口局合设,工程中根据需转接业务量、技术经济条件确定。4 TMSC2 应设置在话务量比较集中、传输条件良好的本地网内。成对 TMSC2 可设在不同城市或同城市有相当距离的建筑物内。4.2.8 STP 的设置 9 STP 应成对设置。省内可根据信令业务量分等级设置信令转接点,分为高级信令转接点(HSTP)和低级信令转接点(LSTP)。高级信令转接点负责转接省际信令业务,低级信令转接点负责转接本地及省内不同本地网间信令业务。1 HSTP 的设置原则 1)一般一个省内只设一对 HSTP,信令业务量较小的一些省可以合设一对 HSTP,该 HSTP 对应尽量设置在大区中心。2)HSTP 宜设置在省会城市,且在一个省内尽可能只设一对 HSTP。成对 HSTP 应设在有相当距离的两个建筑物内,且应设在能提供优质可靠数字传输电路、具有相互独立多传输路由的传输节点上。3)HSTP 应采用大容量独立式信令转接设备。2 LSTP 的设置原则 1)在设有 HSTP 的省,LSTP 可以与 HSTP 合设,当一对 HSTP 兼 LSTP 不能满足本省需求时,可将 LSTP 功能移出,设置独立 LSTP,工程中应根据省内信令业务转接量、传输网状况、投资效益等确定设置一对还是多对 LSTP。2)在未设 HSTP 的省,建网初期 LSTP 可与 TMSC 合设,另外在一些信令业务量大且设有独立 GMSC 的本地网内,根据 GMSC 的实际情况,也可采用由 GMSC 兼 LSTP 的方式,但随着网络规模的扩大,应尽量设置独立 LSTP。3)初期 LSTP 应设置在信令业务量比较集中,能提供优质可靠数字传输电路、具有相互独立多传输路由的本地网内。成对 LSTP 可设在不同城市或同城市有相当距离的建筑物内。4.3 话路网网路组织 4.3.1 从物理实体设置角度,我国GSM 数字移动网话路网结构为二级和三级混合结构:采用三级结构时的话路网结构为:第一级:一级移动业务汇接中心(TMSC1)_独立设置;第二级:二级移动业务汇接中心(TMSC2)_独立设置或与移动端局合设;第三级:移动端局和移动关口局(MSC 和 GMSC)GMSC可独立设置或与MSC 合设。采用二级结构时的话路网结构为:第一级:一级兼二级移动业务汇接中心(TMSC1/TMSC2)独立设置或与移动端局合设;10 第二级:移动端局和移动关口局(MSC 和 GMSC)GMSC 可独立设置或与移动端局合设。4.3.2 话路网网路组织 1 移动业务本地网内网路组织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1)一个本地网内设有多个 MSC/VLR 且当 MSC/VLR 数量较少时,MSC 间可采用网状相连的方式;当 MSC/VLR 数量较多时,可在部分话务量较大的局间以及所辖无线覆盖区重叠的局间(即有越局切换的局间)设置直达中继,其它局间则可采用经 GMSC 或 TMSC2汇接的方式。2)移动本地网内 MSC 应与独立设置的 GMSC 或综合设置的 GMSC 相连。当同一本地网内设置多对独立 GMSC 时,可采用多对 GMSC 均负责来去话转接的方式;也可采用某些GMSC 对只负责转接至其它通信网的去话话务(这些 GMSC 称为去话 GMSC),而其它 GMSC对只负责转接由其它通信网的来话话务(这些 GMSC 称为来话 GMSC)。2 省内网的网路组织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1)对于网络规模较小的省宜采用三级网结构,且在本省暂不设置独立 TMSC1,利用所属大区中心的 TMSC1 来转接本省的省际话务,并且根据省内实际情况设置独立TMSC2 或与端局综合设置的TMSC2;对于中等网络规模的省宜采用二级结构,在省内设置独立一级兼二级汇接中心,转接本省的省内及省际话务;对于网络规模大的省宜采用三级结构,且在本省设置独立 TMSC1 和独立 TMSC2。2)省内采用三级结构且未设 TMSC1 或设有 TMSC1 但本省的省际话务仍由 TMSC2 转至 TMSC1 时,MSC、独立 GMSC 应接到省内相应的一对 TMSC2,TMSC2 应与 TMSC1 相连。3)省内采用三级结构且设有 TMSC1,但本省的省际、省内话务分别由 TMSC1、TMSC2转接(在这种情况下从话务转接段数来看,为二级结构),则 MSC、GMSC 应与省内的 TMSC2及 TMSC1 均相连,TMSC2 与 TMSC1 可不相连或设置一定比例的省际话务备用电路。在这种结构下,对于部分省际长途话务量较小的 MSC 或 GMSC 也可采用经 TMSC2 转至 TMSC1的方式,即这些局只与 TMSC2 相连。4)省内采用三级结构且设有多对 TMSC2 时,不同 TMSC2 对应划分汇接区转接省内或省际话务,TMSC2 间应网状相连。5)省内采用两级结构时,每个 MSC、GMSC 应连至本省的一对 TMSC1 兼 TMSC2。6)省内不同本地网的移动端局间只有当话务量20Erl,或所辖无线覆盖区重叠有越局切换需求时才有必要设置直达话路中继。11 3 全国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的交换网路组织设计应遵循下列规定。1)建网初期,全国可在大区中心及用户数量较多、业务量较大的省设置一级汇接中心,将来随着业务量的增大应在每个省均设置一级汇接中心。2)一级汇接中心之间以网状网相连。未设 TMSC1 省的二级汇接中心应与其所属大区中心的一级汇接中心相连。4.3.3 GSM 移动网与其它网间的互通 在一个移动本地网内,GSM 移动网应通过关口局(GMSC)与同一运营商或其它运营商的通信网进行互通。1 GSM 移动网与其它通信网间话务汇接方式有来去话汇接方式和来话汇接方式两种,来去话汇接方式是指与其它网间的话务均通过关口局转接;来话汇接方式则是指由其它网来的话务由关口局转接,而至其它网的话务则由端局直接送至对端网的关口局。为了便于不同运营商网间的计费结算,应尽量采用来去话汇接方式。2 本地网内未设单独的关口局时,MSC 应作为移动关口局(GMSC)与其它通信网的关口局相连。3 本地网内设置了综合或独立关口局时,当与其它网间采用来去话汇接方式时,MSC应作为端局只与所在本地网的 GMSC 相连,与其它网中的节点均不相连;当与其它网间采用来话汇接方式时,MSC 应与所在本地网的 GMSC 及其它网中的关口局相连。当本地网内设有多对 GMSC 且功能分设时,MSC 应与来话 GMSC、去话 GMSC 均相连。4 GSM 移动网中的非分组型数据终端与分组交换网(PSPDN)内的分组用户互通采用由 MSC 经 GMSC 及 PSPDN 网的关口局接入 PSPDN 网的 PAD 方式。4.3.4 各种电路群设置原则及路由选择 1 低呼损电路群的设置原则:1)一级汇接中心之间应设置低呼损电路群,呼损指标 1。2)同一省内网中的二级汇接中心之间应设置低呼损电路群,呼损指标 1。3)二级汇接中心与所属大区中心的一级汇接中心之间若需设直达中继时,原则上应设置低呼损电路群,呼损指标 1。4)本地网内 MSC、GMSC 与省内一级或二级汇接中心之间应设置低呼损电路群,呼损指标 1。5)MSC/GMSC、GMSC 与其它网关口局间应设置低呼损电路群,呼损指标 1。6)MSC 与它所管辖的其他未设移动局实体的移动业务本地网内本网关口局或其它网关口 12 局之间应设低呼损电路群,呼损指标 1。与固定网长途局之间电路群呼损指标 0.5。7)一级汇接中心与当地国际出入口局之间应设置低呼损电路群,呼损指标 0.5。8)MSC 与所辖 BSC 之间应设置低呼损电路群,呼损指标 1。9)低呼损电路群的电路数按本路由上的终端话务量、转话话务量及由高效电路群溢出至本路由的话务量之总和及呼损指标计算,按双向电路数字模块向上取整。2 高效直达电路群的设置原则 1)跨省的二级汇接中心之间当需要建立直达路由时宜设置高效直达电路群。2)跨本地网的任意二个 MSC 之间当需要建立直达路由时应设置高效直达电路群。3)任意二个 MSC 之间的高效电路只考虑疏通落地话务量,任意二个汇接中心之间的高效电路应考虑疏通终端话务量及转话话务量。4)高效直达电路的呼损指标为 7。3 路由选择原则 1)移动网中设置的各种路由,应按照“自远而近”的顺序进行选择,即首先选择最靠近终端移动局的路由。先选高效直达路由,后选低呼损路由。2)同一移动业务汇接区内的话务应在本汇接区内疏通。3)路由选择中遇低呼损路由时,话务不再溢出到其他路由。4.4 信令网 4.4.1 我国省内GSM 数字蜂窝移动网的信令网结构采用二级和三级混合结构:采用三级结构的信令网结构为:第一级:高级信令转接点(HSTP)_独立设置;第二级:低级信令转接点(LSTP)_独立设置或设于二级汇接中心或GMSC;第三级:信令点(SP)_设于 MSC、GMSC及各种数据库。采用二级结构的信令网结构为:第一级:高级信令转接点兼低级信令转接点(H/LSTP)独立设置;第二级:信令点(SP)设于MSC、GMSC及各种数据库。GSM数字移动网内MSC、GMSC、TMSC、HLR、SMSC等应作为信令点(SP)。4.4.2 信令网网路组织 1 移动本地网内信令网路组织 13 1)MSC、GMSC 与所辖业务区内用户数据所在 HLR 间在信令业务量较大时可设置直联信令链路。当本地网内设有独立或综合 LSTP 对(该 LSTP 与 HSTP 综合设置或与其它节点如 GMSC 综合设置)且其处理能力满足需求时,MSC、GMSC 与相关 HLR 间也可采用准直联方式,即经 LSTP 转接其间的信令消息。2)无线覆盖区重叠的 MSC 间应设置直联信令链路。3)本地网内移动网与其它通信网间发生信令关系时,MSC/GMSC 或独立 GMSC 应与其它网关口局间采用直联方式,即在两个信令点间设置直联信令链路。2 省内移动网信令网路组织 1)对于网络规模较小的省宜采用三级网结构,且在本省暂不设置独立 HSTP,利用所属大区中心的 HSTP 来转接本省的省际信令业务,并且根据省内实际情况设置独立LSTP 或与 TMSC2 综合设置的 LSTP;对于中等网络规模的省宜采用二级结构,在省内设置独立 HSTP 兼 LSTP,转接本省的省内及省际信令业务;对于网络规模大的省宜采用三级结构,且在本省设置独立HSTP和独立 LSTP。2)省内采用三级结构且未设HSTP 或设有 HSTP 但本省的省际信令业务仍由LSTP转至 HSTP时,各信令点应接到省内相应的一对LSTP,LSTP应与 HSTP相连。3)省内采用三级结构且设有HSTP,但本省的省际、省内信令业务分别由HSTP、LSTP转接(在这种情况下从信令转接次数来看,为二级结构),则各信令点应与省内的HSTP 及 LSTP 均相连,HSTP 与 LSTP 可不相连或相连作为备用路由。4)省内采用两级结构时,每个 SP 应连至本省的一对 H&LSTP。5)省内出现多对 LSTP 时宜采用 A、B 平面连接方式或网状网方式,但为了便于信令网的管理和故障定位,建议尽量采用 A、B 平面连接方式。采用 A、B 平面方式时,同一平面内的 LSTP 应网状相连,同对 LSTP 间应设置直联信令链路;采用网状网方式时,每两个 LSTP 间均需设置直联信令链路。6)SP 与任一 SP 之间信息量足够大且经济合理时可设置直联信令链路,其中 MSC间或 MSC 与 TMSC 间的中继电路数大于或等于 180 条,可设置直联信令链路。处于不同本地网但无线覆盖区重叠的 MSC 间宜设置直联信令链路。3 全国 GSM 数字移动通信网信令网路组织 1)建网初期,全国可在大区中心及用户数量较多、信令业务量较大的省设置独立HSTP,大区中心设置的 HSTP 将负责转接本大区内各省的省际信令业务。随着业务量的增大应在每个省均设置 HSTP。14 2)HSTP 间采用 A、B 平面连接方式,A、B 平面内部各个 HSTP 间网状相连,A、B平面间成对的 HSTP 设置直联信令链路。未设 HSTP 省的 LSTP 应与其所属大区中心的一对 HSTP 相连。4.4.3 信令链路配置原则及 2M 高速信令链路的使用 1 信令链路配置原则 1)工程设计中信令点及信令转接点信令链路数量计算应基于设备需处理的信令业务负荷及每条信令链路的负荷。对于 64Kb/s 信令链路,当传送 TUP 或 ISUP 消息时,一条信令链路单向正常负荷为 0.2Erl,最大负荷为 0.4Erl;当传送 MAP、CAP、INAP 消息时,一条信令链路单向正常负荷为 0.4Erl,最大负荷为 0.8Erl。但对于既传送 TUP 消息、也传送 MAP 等消息的信令链路,其信令链路的负荷应根据设备的信令终端设备的实际情况来取定。对于 2Mb/s 信令链路,一条信令链路单向正常负荷为 0.2Erl,最大负荷为 0.4Erl。为了便于信令链路间负荷分担,各节点间的信令链路数量应根据计算结果并按 2n或 4 的倍数向上取整。2)为保证信令网的安全性,同一信令链路组中至少设置两条信令链路,即每个 SP与一对 LSTP 或 H/LSTP 间至少设置两条信令链路,至同一方向的信令链路应尽可能采用分开的物理通路。2 2Mb/s 高速信令链路的使用原则 1)2Mb/s 高速信令链路宜用于信令业务量较高的 LSTP 与 HSTP 间、HSTP 与 HSTP间及大容量 SP(主要是 MSC、HLR、SMSC 等)与 STP 间。2)当 SP 间采用 DPC 寻址方式且与一对 STP 间的信令链路数量需求超过 16 条时,或 SP 间采用 GT 寻址方式且与一对 STP 间的信令链路数量需求超过 32 条时,宜在 SP 与STP 间采用 2Mb/s 信令链路。3)当 LSTP 与 HSTP、HSTP 之间采用 DPC 寻址方式且 LSTP 与一对 HSTP 及两个 HSTP间的信令链路数量需求超过 16 条,或 LSTP 与 HSTP 间采用 GT 寻址方式且与一对 STP 间的信令链路数量需求超过 32 条时,宜在 LSTP 与 HSTP 间及 HSTP 间采用 2Mb/s 信令链路。4)信令网中同时存在 64Kb/s 和 2Mb/s 信令链路的情况下,应在同一链路组中使用相同速率的链路,同时也应在采用负荷分担的链路组中使用速率相同的链路。4.4.4 消息传递部分(MTP)路由的选择原则:1 首先选择正常路由,当所有正常路由故障不能使用时,再选择替换路由。2 信令路由中具有多个替换路由时,根据优先级别顺序选择。15 3 在正常或替换路由中,若有采用负荷分担方式的同一优先等级的多个路由(N)时,则每个路由承担整个信令负荷的 1/N,若负荷分担的同一优先等级中一个信令链路组故障,应将业务倒换到采用负荷分担方式的其它信令链路组。若采用负荷分担方式的一个路由故障,应将信令业务倒换到其它路由。4.4.5 信令转接控制部分(SCCP)寻址方式 1 同一本地网内 SP 间 SCCP 消息寻址宜采用 DPC 寻址方式。但当 SP 间采用准直联方式且信令业务量较大时,在不具备条件采用 2Mb/s 信令链路的情况下,为了解决同一链路组信令链路数量不能超过 16 条的限制,也可采用 GT 寻址方式。2 省内不同本地网 SP 间 SCCP 消息寻址宜采用 GT 寻址方式,由 LSTP 负责 GT 翻译,采用一次 GT 翻译的方式,即由发端信令点所连 LSTP 直接翻译至目的点。3 不同省 SP 间 SCCP 消息寻址宜采用 GT 寻址方式,由 HSTP 或未设 HSTP 省的 LSTP负责 GT 翻译,采用两次 GT 翻译的方式,即由发端省 HSTP 或 LSTP 翻译至终端省 HSTP或 LSTP,再由终端省的 HSTP 或 LSTP 翻译至本省 SP。4.4.6 信令链路组织原则 1 为了便于信令链路管理,减少网络环节,在传输能够满足需求的条件下,SP与STP间、STP间的信令链路应尽可能通过专用2Mb/s电路来组织,2Mb/s电路中除用于信令链路外的剩余64Kb/s电路可经交换机半永久连接插入话路或数据链路。2 在传输不能满足需求的条件下,也可考虑采用数字交叉连接设备来组织 SP 与STP 间及 STP 间的信令链路。4.4.7 信令点编码计划 1 GSM 数字移动通信网信令网中的每个信令节点应有信令点编码。下列信令节点应分配信令点编码:1)一级及二级移动汇接中心(TMSC1、TMSC2)2)高级及低级信令转接点(HSTP、LSTP)3)移动交换中心(MSC/VLR)4)移动关口局(GMSC)5)归属位置寄存器(HLR/AUC)6)短消息中心(SMSC)7)基站控制器(BSC)其中,除基站控制器采用 14 位信令点编码、MSC/VLR 采用 14 位和 24 位信令点编码 16(14 位信令点编码由运营商根据网络实际情况自行规定)外,其他信令点均采用24 位信令点编码。2 每个信令点的 24 位编码由三部分组成,如下表所示。主信令区 分信令区 信令点 8 比特 8 比特 8 比特 3 各运营商应根据网络规模向相关部门申请主信令区或分信令区编码,其中当分配了固定的主信令区编码时,则分信令区八位编码以省、自治区、直辖市为单位编排;当分配了固定的分信令区编码时,则主信令区八位编码以省、自治区、直辖市为单位编排。4.4.8 本节未尽内容应按 YD/T 5094-2000No.7 信令网工程设计暂行规定的相关条文执行。17 5 GPRS核心网络设计 5.1 GPRS核心网络结构 5.1.1 GPRS网络结构 GPRS网为二级网络结构:即由 GPRS省网和GPRS全国骨干网组成。5.1.2 GPRS省网 以省为单位组建GPRS省网,各GPRS省网负责向用户提供 GPRS业务。5.1.3 GPRS全国骨干网 GPRS全国骨干网负责为各 GPRS省网之间的通信提供 IP骨干传输,提供GPRS网与其它PLMN GPRS网的互联以实现网间漫游。5.2 网络节点的设置 5.2.1 根据GPRS核心网的组成以及组网需求,应设置以下节点 SGSN、GGSN、CG、DNS、BG。5.2.2 SGSN的设置 1 在一个本地网内,根据用户发展情况可设一个或若干个 SGSN,也可以几个本地网合设一个实体SGSN,为其所辖路由区内的移动用户服务。2 SGSN 应选用大容量、高处理能力的设备,其容量应能满足本地用户和漫游用户话务处理和数据存储的需求,并为将来的发展留有余地。5.2.3 GGSN的设置 1 每个省网至少设置一个 GGSN,根据需要也可设置多个 GGSN用于接入外部数据网,这些 GGSN 应设置成适当的备份关系,应设在不同的局址,在设置一台GGSN 设备时应考虑适当的备份机制。2 GGSN的设置方案应综合考虑容量、安全性、传输条件以及接入的业务等因素。3 GGSN应尽量设置在省会城市或业务量大的本地网等有外部数据网出口的本地网。4.骨干GGSN是为发生GPRS网间漫游用户服务的,骨干 GGSN可与各省GSN综合设备,也可独立设置。骨干 GGSN应成对设置。5.2.4 CG的设置 18 计费网关功能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网络实体集中设置,也可以作为分布的功能单元与SGSN和GGSN合设。为保证计费话单的安全可靠性,CG应成对设置。5.2.5 DNS的设置 DNS应考虑骨干网DNS和省网DNS的设置,且为了保证网络安全性,DNS应成对设置。5.2.6 BG的设置 BG 设备负责不同运营商之间的 SGSN和 GGSN以及SGSG和 SGSN之间的互联。为保障网络安全,全网宜设置一对高处理能力的 BG,两个BG应设置在距离较远的省,互为备份。BG不建议与GSN在同LAN中,宜设置在IP传输条件较好的地区。5.3 网络组织方式 5.3.1 GPRS的省网 1 以省为单位组建GPRS省网,各GPRS省网负责向用户提供 GPRS业务。2 SGSN 的设置应从业务量、传输费用以及设备投入费用等方面权衡考虑,每个省网至少设置一个SGSN,根据需要也可设置多个 SGSN,为其所辖路由区内的移动用户服务。3 GGSN的设置应基于容量、安全性、传输以及所提供的具体接入业务来考虑。4 各 GPRS省网设置两个省级DNS,它们负荷分担,互为备份。根据业务量增长的需要,可在适当时增设适当数量的省级 DNS。5 在设计中需要确定GPRS省网所选用的IP承载网。5.3.2 GPRS全国骨干网 1 GPRS全国骨干网负责为各 GPRS省网之间的通信提供 IP骨干传输,提供GPRS网与其它PLMN GPRS网的互联以实现网间漫游。2 GPRS 全国骨干网在业务量较小时可在北京、广州等具有国际互连网出口局的城市中的两个城市各设置一个边界网关(BG)作为GPRS国际出口节点与其他 PLMN的GPRS网互联,实现GPRS 用户在不同PLMN 间的漫游。根据业务量增长的需要,可在适当时增设适当数量的边界网关。边界网关应设置成互为备份,负荷分担。3 GPRS 全国骨干网在北京、广州等具有国际互联网出口局的城市中的两个城市各设置一个骨干网GGSN,根 DNS 中将通用APN 指向骨干网GGSN,以在拜访网没有GGSN 19 支持漫游用户使用的通用 APN时,作为漫游用户的归属 GGSN提供接入服务。根据业务量增长的需要,可在适当时增设适当数量的骨干网 GGSN。骨干网GGSN可以是单独设置的,初期业务量较小也可指定由上述城市本地的 GGSN兼任,它们互为备份,负荷分担。4 GPRS 全国骨干网在北京、广州各设置一个根 DNS,为全网提供域名解析服务。这两个根 DNS 设置成互为备份,负荷分担。根据业务量增长的需要,可在适当时增设适当数量的根DNS。5 需选择GPRS全国骨干网承载网。5.3.3 GPRS网络设计应包含各种设备之间的连接方式,包含连接方式、承载方式、接口类型、带宽需求几个方面,设计中需要包含的接口如下:1 SGSN与PCU之间的Gb接口的连接

    注意事项

    本文(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工程设计规范(1).pdf)为本站会员(深夜****等你...)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