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圆锥的体积》教学反思107.pdf
-
资源ID:84170057
资源大小:342.95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圆锥的体积》教学反思107.pdf
第 1 页 共 7 页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圆锥的体积教学反思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圆锥的体积教学反思 1 课前,我给每组学生准备一盆沙和等底等高的空心圆柱体、圆锥体各一个。课堂上组织学生 4 人一组,利用手中的学具一起来探究圆柱和圆锥体积之间的关系。学生们有的将圆锥中装满沙倒入圆柱中;有的将圆柱中装满沙倒入圆锥中很快推导出圆锥的体积公式。在交流中,学生经常把“等底等高”漏掉,作业时不注意“等底等高”条件,错误率也很高。反思:老师为了让学生快速完成操作推导出公式,给学生准备学具,只让学生来体验得出结果的一局部操作。这样做截断了知识的本,学生无视了对“等底等高”这一重要条件的认识,因此对发现的规律认识不全面,最终运用规律去解决新问题时也错误百出。其实,老师可以让学生准备“等底等高”的圆柱、圆锥;不等底不等高的圆柱、圆锥,这样 4 组来装沙操作。这样的探究具有很强的选择性、探究性和创造性,学生在不断地测量、比拟、猜测、验证中发现“只有圆柱与圆锥等底等高”,圆锥的体积才是圆柱体积的 1/3。第 2 页 共 7 页 收获:探究活动时,老师应防止探究问题开放中“材料过少”的现象;探究的问题应该在材料准备上开放;让学生在充足、具有比拟性的实验操作材料的根底上到达全面探究的目的。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圆锥的体积教学反思 2 圆锥的体积是在学生直观认识圆锥的特征,会算圆的面积,以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的体积的根底上安排教学的。以往几次,都是按老方法进展,一开场老师就准备了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先比拟它们的底面积相等,再分别量出它们的高也相等。进而由老师做实验,把圆锥装满水或沙往圆柱里倒,学生观察倒了几次正好把圆柱装满。接着推导圆锥的体积等于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并重点强调求圆锥的体积一定要乘三分之一。一节课上下来非常轻松,非常顺利,时间也充足,作业效果也还不错。可是到了综合运用问题就出来了:忘记乘三分之一的,计算出错的,圆锥的体积和底面积,求高时,直接用体积除以底面积的,出的错误五花八门。再上这节课时,我加强了以下几个点的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1、教学新课时,我出示一个圆柱体和一个圆锥体让学生观察并猜测圆锥的体积和什么有关,学生联络到了圆柱的体第 3 页 共 7 页 积,通过师生交流、问答、猜测等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学生迫切希望通过实验来证实自己的猜测,所以做起实验就兴趣盎然;2、实验时,让学生小组合作亲自动手实验,以实验要求为主线,即动手操作,又动脑考虑,努力探究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始终是一个探究者、研究者、发现者,并获得了富有成效的学习体验。学生获得的不仅是新活的数学知识,同时也获得了探究学习的科学方法,探究成功的喜悦以及探究失败的深入反思,在这样的学习中,学生会逐步变的有思想、会考虑、会逐渐发现自身的价值。3、学生做图形应用题时,引导学生审题,先确定是什么图形,再想相应的计算公式,最后根据公式列出算式。这样对于后面的综合运用题,学生有了这种固定思维形式,就不会乱列式,4、列出算式后,不要按部就班的从左算到右,先观察算式的特点,寻求简单的计算方法,把口算和计算有机结合。如:3.14428 时,先口算42=4,再口算48=32,最后再计算 3.1432。又如:3.14429 时,先口算9=3,42=4,34=12,再计算3.1412。这样就大大地减少了学生计算难度,进步了计算的正确率。教后反思:第 4 页 共 7 页 上课一开场,有针对性地对圆锥体积公式进展复习,理解学生对已有知识的掌握程度,便于老师调控教学进度,为本节课的教学起到较好的铺垫作用。学生在已有圆锥体积计算方法的根底上,通过自主探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与思相结合,老师适时的点拨,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时学会有序的考虑,有利于学生逻辑思维才能的培养。通过对生活中的常见问题的解答,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有利于学生的思维拓展,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意识。在教学中,重视学生自主探究,尊重学生的意见,重视知识与生活的严密联络,通过独立考虑、小组合作等方式,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进步学生解决问题的才能。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圆锥的体积教学反思 3 圆锥的体积是学生在掌握了圆锥的认识和圆柱的体积的根底上教学的。是小学几何初步知识教学的重要内容。本节教学分两个层次进展,一是推导圆锥体积计算公式,二是运用公式求圆锥的体积。在教学时,主要运用了探究式的教学方法进展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总结以下几点做法:一、大胆猜测,培养猜测意识。假设和猜测是科学的天梯,是科学探究的重要一环。任何创造创造都是离不开假设和猜测的。基于这样的认识,结合本第 5 页 共 7 页 节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在教学中借助教具和学具,让学生充分观察“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后,再大胆猜测它们的体积可能会有什么样的关系?”这样设计,事实证明不仅仅是可以培养学生的猜测意识,更重要的是充分调动了所有学生的积极性,大家探究的欲望强烈,为本节课的成功教学奠定了根底。二、操作验证,培养科学的实验观。数学不仅是思维科学,也是实验科学,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操作得到数学结论,这种形式也是进展科学研究的最根本形式教学中,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实验得出结论:圆锥的体积是与这个圆锥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从而总结出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V=1/3Sh。教学圆锥的体积计算时先分组做实验,在空圆锥里装满沙子,然后倒入空等底等高的圆柱中,从倒的次数中观察到怎样的现象呢?两者体积之间有怎样的关系。我们将空圆锥里装满沙子,然后倒入空圆柱中,三次正好装满。说明圆锥的体积是圆柱的三分之一。然后用不等底等高的圆锥和圆柱所得的情况与以上不同。最后得到一个原理等底等高。圆锥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圆锥的体积的教学都是先由老师演示等底等高情况下的三分之一,再让学生去验证,最后老师通过比照实验说明不等底等高的差异,而在以上教育中却不然,先采用学生做实验第 6 页 共 7 页 的方法,让学生亲自理论,在实际中懂得其中的道理,用一个等底等高圆柱和圆锥,让学生分组进展实际操作,使学生清楚的知道其中的知识点,明白了圆锥与圆柱之间的体积关系,从而是学生发现其中的数学原理,而且有意地将实验的环节复合,在看似混乱无序的理论中,增加了学生对实验条件的区分及信息的批判,同时这也是这堂课需要解决的重点和难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重视让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学生始终是活动的主体,我那么是这一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同时引导学生用科学的态度去对待这个实验,实事求是,认真分析p 自己操作实验出现了和别人不太一样的结论的原因,培养学生科学实验观。学生学的主动,经历了一番观察、发现、合作、探究的过程,既能到达圆满地推导出了圆锥的体积公式,又使学生的理论才能得到发挥。总之,这节课,每个学生都经历了“猜测实验发现”的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学生获得的不仅是鲜活的数学知识,获得更多的是科学探究的学习方法和研究问题的方法,孩子们体验到了探究成功的喜悦,进展了探究失败的深入反思,有利于从小树立科学的实验观。考虑:假如长期在这样的探究中去学习知识,学生就会变成有思想、会考虑、会研究、会学习的人。第 7 页 共 7 页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圆锥的体积教学反思 4 课前我安排学生搜集、整理生活中应用圆锥的实例和信息资料。教学时我首先列举生活中大量的圆锥实物,在学生观察考虑这些物体形状的共同特点,并从实物中抽象出几何形体的根底上引入。再引导学生对照模型和图形,互说圆锥的特征,加深对圆锥的认识。感受几何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同时进步学生运用数学为生活效劳的意识和才能。在本课中,我无论从问题的引入,圆锥概念的定义,高的寻找及测量方法的探究,我都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进展尝试、研究和讨论,让学生以不同的方式进展合作、交流,这样的过程,不仅提供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时机,也进步了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意识和信心,大家积极发言,争先操作,参与率很高。我积极地创造时机让学生自己去学习或者去探究问题。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指一指,说一说,猜一猜等问题情境,让学生亲身感受数学,在找中学,在测中学,在思中学,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才能、直观思维和抽象思维才能,使数学课堂教学,动起来,活起来,让学生在做中学,使数学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