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做一名合格的医生283.pdf
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医生 人的素质是指人的基本品质结构,包括思想、知识、身体、心理品质,它是人的知识技能、行为习惯、文化涵养品质特点的综合;人群的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民族的精神与特征,关系着民族的兴衰与荣辱;由于职业的要求,医生的素质除人们所共应具备的素质以外,更强调以下三方面,即坚实的基本功、良好的医德与科学的思维;医生的素质是医院文化的重要内涵与实质,同样关系到医院的兴衰与荣辱;万丈高楼平地起,参天大树靠根基,没有良好的素质,不可能成就一名优秀的医生;一、坚实的基本功 基本功是医生的业务素质,临床各科的专科知识都是在基本功上充实与发展而来;基本功即通常所指的三基,它包括:1、基本理论:如西医的解剖、生理、生化、病理、药理等,中医的阴阳五行学说、脏象经络学说等;2、基本知识:如医院的常规制度、各项操作规程、正确询问病史、病历及各项医疗文件的书写、西医的望触叩听与中医的望闻问切等基本检查的步骤与方法、常规检验与常用功能检查的项目及临床意义、药物作用适应症、禁忌症及不良反应;3、基本技能:危重病人的急救技术及各项诊疗技术的操作、各种常用检查器械的操作技术、中医的针炙、按摩等操作手法;以上基本功是医学生入学后首先要学习的基本内容,也是年轻医生进入临床后首先要下功夫苦练的实践本领;只有把这些基本功练到炉火纯青的地步,才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二、良好的医德 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都极为重视医德,古人有云:凡为医之道,先正己,然后正物;正已者,谓能明理以尽术也;正物者,谓能用药以对病也,若不能正己,岂能正物不能正物,岂能愈疾其意是指医者医德不高,不明事理,即使医术高,也不能愈病救人;唐代医家孙思邈提出大医精诚对医界影响甚大,精指医术精,诚指医心诚,即医德高;医心诚主要表现在下列方面:一敬业乐业 既取之于社会,又贡献于社会,这是人最基本的双重性;人有向社会索取的权利,又有向社会履行责任的义务,因此,忠于职守,敬业乐业是一种最基本的职业道德;在当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有些医生受拜金主义的影响,忍受不了医生的清苦;社会舆论与新闻媒体对医务界高度关注,医患关系紧张,医疗纠纷增多,患者和社会对医务界的不信用感增加,医生被患者打伤时有发生,医生这一职业的吸引力在下降,医生的敬业与乐业受到严峻的考验;在这种情况下,更要提倡医生的敬业乐业精神;人不可能没有一点理想和精神,选择职业不能全看金钱和待遇,医生是一种特殊、高尚的社会职业,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如此;为之付出终生的辛劳,必将造福于社会,自己也将得到快乐与安慰,以及社会的尊重;二淡泊名利 完全不计较个人的名和利在当今已鲜为人见,过分追求名和利却又是医德不容,因此,淡泊名利是医德的基本要求之一;1、名:医生的名声是在长期医疗实践中逐惭形成的,是他医德与医术的社会评价,这是客观存在的;遵循良好的医德,努力提高医术,这个医生就会受到病人的欢迎;医生没有必要去过多地考虑自己的名声,更不应该去追求个人的名声;佛祖释加牟尼曾经问过这一问题:一滴水怎样才能不干涸弟子们无一能回答,佛祖说:把它放入大海中去;这个问题揭示了一个既普通又深刻的道理,自我再放大,能力再超群,也只有在病人中、医疗实践中才能表现、发展和印证;现在还有些医生,并不把精力放在精研医术上,而是整天热衷于人济,精心于建造各种关系网络,千方百计谋求一官半职;年轻人应该把精力放在充实自身上,首先做一个好医生;它需要象虔诚的佛教弟子那样排除杂念,修练到相当的火候,才能逐步达到这个好字;社会需要的是不求名利,德高术高的好医生;宋代范仲淹的不为良相,愿为良医的名言,应作为我们医生的座佑铭;2、利:我国历代许多名医都是活人无数,清贫一生;他们踏遍天下施仁术,全然不图名和利,给后世树立了楷模;今天,我们医生的工作与生活条件比之他们已优越多了,但仍有医生行医不为治病而为谋私利;在商品社会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医务活动是应有合理的报酬,但医生出自谋私利的动机所采取的各种行动都是医德不容的;三诊疗优化原则 诊疗优化原则是指诊疗方案中,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效果的决策,其主要内容是疗效最好,安全无害,痛苦最小,费用最少;然而,在实际医疗工作中却常常违背这个原则;打一个喷嚏就输液,抗生素一上就是数种;一个普通感冒病花上千元医药费也不见好转这已不是鲜见的了;这些看起来是医术问题,其实还是医德问题;究其原因在两方面,医生的医德医术和医疗机构为生存与发展采取经济刺激措施;要解决这些问题,一方面靠医疗行业一系列调控措施,另一方面,医疗机构要充分认识其危害性,自觉预防与抵制;医院的生存与发展靠的是医疗与服务质量的双优,过多的金钱激励只是一种短暂的经济行为,对医院长远的发展绝无好处;对医生来说,准确掌握检查与用药指征,用较少的费用达到尽可能好的治疗效果,这是医生行为的最高准则,是医生忠于职守,向病人、向社会高度负责的具体体现;四医心仁爱 儒家道德把仁、爱作为自己伦理思想的核心,亘古及今,岁月迢迢,对数千年的我国文化思想产生极大的影响,至今仍为我们道德修养的重要内容;在医学领域,医心仁爱表现了一种更高层次的道德责任与道德境界;要达到好的治疗效果,必须有病人对医生的信赖;病人常说:病人对医生不信赖,吃了药也无用;病人对医生的诊断与用药虽然不一定能评价出好坏,但对医生的医心却最为敏感;他能从医生的表情、言语、动作等方面感受到医生是否在认真诊察他的疾病,从而进一步推断医生的医术、医德及可信赖度;因此,一个医生在病人面前的形象直接关系诊疗效果;这也是医生必须为之努力、长期磨练的重要方面;三、科学的思维 利学的思维是医生动脑筋,思考问题的方法与观点,是医生的重要素质;一 临床思维 临床思维是一个综合、分析、推理和判断的过程,它大致可以分为疾病资料的收集、综合、分析及作出初步诊断,从及确定冶疗方案并在治疗实践中验证诊断等三个步骤;在临床思维中,尤其要注意以下几万面;1、观与客观:改何高明的医生其知识和经验总是有限的,面对复杂多变的疾病,医生切忌主观,切忌过于相信自己的经验,固步自封;要反复研究病情,动态掌握疾病的各种资料,认真进行临床思维,一切从客观出发,随时把握疾病的本质,才能尽可能避免误诊与误治;2、共性与个性:疾病固然有共同的特征和规律,位每个具体的病人却都有不同的表现,因此临床思维既要重视规律的指导作用,又必须重视每个具体病人病情的个性持征,因为每个病人都是一个单独、独特的个性,疾病的共性寓于临床千差万别的个性表现中;可以说,同一种疾病从来没有表现完全相同的病人;因此,在研究具体病人时,切不可完全照搬书本理论,机教条主义错误;中医的精髓之一辨证沦治就是既考虑共性,又要根据每个病人的个性特征进行治疗;3、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诸多牙盾的复杂病情中,只有其中主要矛盾才能反映疾病的本质,只有针对主要予盾采取的措施才能达到治疗效果;临床上病人在陈述病史时,常把天关重要的症状讲得很多,而主要症状却一带而过,医生必须迅速抓住主要矛盾,才能准确诊断和治疗;4、局部与整体:中医非常重视人体的统一性与完整性;人的五脏六腑气血津液在生理上互相联系,共同完成人体统一的机能活功;在病理上又相互影响,任何一个局部的疾病对全身各部都会产生影响,任何一个全身性疾病在尽部都会有不同的表现;因此,在疾病的诊断上必须有人体整体现念,防止片面、孤立的对待临床症状与体征;5、动态思维:临床医生的初步诊断可能是不全面的,甚至是错误的,这是因为医生思想上的主观性或片面性;或由于客观技术条件所限;或由于时间紧迫来不及系统收集与整理资料;或由于疾病复杂,其内在矛盾还没有充分表现出来等等;同时疾病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最初的诊断有可能随时发生变化;因此,在诊断过程中要不断观察病情发展,反复验证,及时修正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案;应该把初步诊断看成带有假说的性质,把治疗过程看成对疾病认识过程的继续,把治疗看成一种对诊断验证与试探的方法,由此而反复对诊断进行审查与评价,验证与充实,事实上在治疗这程中补充、修正、甚至推翻原诊断的情况是常有的;因此,医生的思维不能停滞、僵化、将认识固定在疾病的某一阶段或诊断与治疗的其一公式上而造成误诊、误治;所以说临床思维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反复欢察、反复思考、反复验证、反复修改的动态思维过程;三、预防观治未病 今天,医学模式已由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转为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对健康的概念也不单纯是没有疾病;随着医学模式的转移和健康概念的更新,医生的职责也必然发生变化,治疗疾病已不是医生的唯一职责了,同时至力于预防及心理咨询等已是医生别无旁载的义务;中医历来重视疾病的预防,早在二仟多年以前,我国的医家就提出了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的观点,意思是说高明的医生更要重视疾病的预防;今天的医生应该有治未病的观念,要改变过去那种单纯病的观念,要把疾病的预防作为医生大脑思维和临床工作的得要内容之一,致力于在治疗疾病的同时普及预防知识,让民众懂得如何不发病一级预防,得了病如何不加重、不复发二级预防,这是时代付与医生在思维素质上的要求;四、创新观 创新观是医学科学的生命,没有创新就没有医学科学的发展,不断总结经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医学科学才能永无休止地发展;因此,创新是医生思维素质的要求;重大的创新成果并非人人都能取得,但创新观念是每个医生都应有的;今天的时代是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医生的知识不能停留在学生时代,医生应及时掌握信息,善于接受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注意知识的更新,积极进行临床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