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最新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单元教学设计资料275.pdf

    • 资源ID:84191109       资源大小:776.88KB        全文页数:19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最新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单元教学设计资料275.pdf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2018-2019 学年第一学期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设计 主备人:杜长虹 使用人_ 张鲁镇联校 2018.09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设计 主备人:杜长虹 使用人_ 1 让我们荡起双桨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能想象诗歌描绘的情景,并练习说话。4、理解诗歌内容,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情感。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诗歌内容,能想象诗歌描绘的情景,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情感,并练习说话。教学准备 歌曲、PPT。教学时间 两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生字,理解生词。3.能想象诗歌描绘的情景,并练习说话。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谈话 播放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引言: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本来是一首歌词,请大家跟着老师来写课题。齐读课题,读出“荡”的悠然和自在。2.简介乔羽后告诉孩子们歌词描写的是小朋友在北海公园荡舟游玩的欢乐情景。介绍北海,欣赏图片,特别突出“白塔”,感受景色之美。二、初读课文 自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自己喜欢的词句用“!”标记、不理解或有疑问的用“?”标记、觉得很重要的“”标记。2.划分小节,引导学生关注小节的划分提示,最后一句话反复出现了三次,这就是“反复”。教学建议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3 检查自学情况。(1)正音。白塔 倒映 四周 环绕 绿树 红墙 轻轻 洒水 悄悄 愉快 安排 推开 凉爽 飘荡 亲爱(2)结合图画和生活经验理解词语意思。(3)学生交流,识记生字。(4)练写生字,书上描红,评价。鼓励孩子用钢笔写字。3.指导看图。(1)水面上有哪些人?哪些景物?他们在干什么?四周有哪些美丽的景物?(2)教师引导孩子按一定顺序观察图画,小组交流。4.朗读课文。(1)指名分小节朗读课文,其他同学齐读每节的最后一句话,感受歌词的韵律美。(2)说说每个小节讲的是什么。5.默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什么、自己的感受。引导学生结合板书和生活经验感受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四、作业 1.描红。2.根据拼音写出词语。3.朗读课文。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理解诗歌内容,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情感。教学过程:一、复习:1.听写字词。2.指名朗读课文,齐读反复句,再次感受歌词的韵律美。二、精读感悟:学习第一小节。(1)指名读,找出表示动作的词,思考这里描写了哪些景物?教学建议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2)理解诗句表达的意思,用朗读表达感受到的色彩美、景色美。“让我们荡起双桨”,开头这样写,表示什么意思?(开头点题,表示“我们”正在划船)“推开”本来是人的动作,课文写船儿推开是什么意思?(课文这样写既表明船儿慢慢地行进在平静的水面上,又体现了文中小朋友轻轻荡舟的欢快情趣。)第一、二行写出了怎样的情景?(第一、二行写了一个晴朗的早晨,小朋友们在北海公园平静的水面上荡舟游玩的欢快情景)孩子们们在水面上荡舟看到了什么?(指名读第三、四行)“湖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这两句话描写了北海公园的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哪些色彩?(这两句话描写了北海公园的湖面、塔、树、墙,这些景物有的白,有的绿,有的红)“四周”是什么地方的四周?为什么用“环绕”?(四周是湖面的周围,因为绿树红墙在湖面的周围,所以用“环绕”)引导学生对照图画,读读诗句,说说自己的感受。(3)指名读第五、第六行。正当小朋友们欣赏美景之时,小船是什么样的呢?(小船儿轻轻飘荡)指名学生回答,边用手势演示,边比较“轻轻飘荡”与上文的“推开波浪”有什么不同?(“推开波浪”表明小朋友们在划桨,小船儿在行进;“轻轻飘荡”表明小朋友们停止划桨,任小船儿在水面上慢慢飘动)小朋友们为什么停止划桨呢?(因为小朋友们被湖面的美景迷住了)2 学习第二小节。(1)指名读第二小节。(2)理解诗句意思。“红领巾迎着太阳,阳光洒在海面上”这两行中的“红领巾”指什么?(“红领巾”指少先队员,因为它是少先队员的标志)人们常用“太阳”来比喻什么?(人们常用“太阳”来比喻中国共产党)“红领巾迎着太阳”是什么意思?(意思是少先队员心向着共产党)“阳光洒在海面上”仅仅是洒在海面上吗?(也洒在少先队员身上)“阳光洒在海面上”,洒在少先队员身上是什么感觉?(洒在海面上,一片光亮,洒在少先队员身上,他们感觉到温暖)诗中“太阳”比喻中国共产党,体会一下这一句又表达了一个什么意思呢?(表达了中国共产党带来了光明和温暖,正哺育少先队员茁壮成长。)教学建议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3)“水中的鱼儿望着我们,悄悄的听我们愉快唱歌。”鱼儿真的在望着小朋友,听他们唱歌吗?为什么他们会有这种感觉?(鱼儿不会真的望着他们,听他们唱歌,而是他们感到在中国共产党的哺育下无比快乐,无比幸福,就觉得鱼儿都在羡慕他们)训练拟人句。(4)指导朗读。小朋友们心情怎样?(高兴,自豪)我们应该怎样读?(应该以欢快的语调,读出自豪的感情)3.学习第三小节。(1)指名读第三小节。(2)理解诗句意思。“做完了一天的功课,我们来尽情欢乐。”“尽情欢乐”是怎样的欢乐?(很尽兴地玩耍观赏,或者说想怎样乐就怎样乐)“我问你亲爱的伙伴,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这里的“谁”指什么?(祖国、父母、老师.)(3)交流感激之情如何回报?结合生活经验展开,引向平时的待人接物、礼仪教育。(4)读第一、二行时要用陈述语气,读出欢快的情感。教师提醒孩子读第三、四行时,语调要突然、轻,好像突然想到一个问题似的,提醒伙伴注意。“谁”要重读,“幸福生活”语调要上扬。4.默读课文,明确默读要求:不出声不指读不动唇。谈谈学文感受。5.总结全文,激发孩子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感。三、指导背诵.1.根据挂图,指导背诵。第一小节:倒映、环绕(欣赏美景)用轻声和赞美的语气读。2.第二小节 迎、洒、望、听 用高兴和自豪的语气朗读。3.第三小节 问、谁安排 用感激的语气朗读。4.同桌互背练习。四、歌曲欣赏让我们荡起双桨 播放歌曲、闭眼想象,孩子在北海公园,夕阳下游玩的欢乐情景。五、作业:1.学唱让我们荡起双桨。2.朗读课文,做到流利、有感情。背诵课文。教学建议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教学反思 2 每逢佳节倍思亲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词,认识二会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会用“家家户户”造句。3、借助课文内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身居外地在重阳佳节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难点 在读文中逐步理解感悟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身居外地在重阳佳节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 PPT。教学时间 两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古诗,初步了解古诗意思。2.学会生字,理解生词。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 1、谈话:同学们,大家都知道我国有许多传统节日,你知道哪些传统节日吗?2、我们把一些让人高兴的好的节日称作(板书:“佳节”)边写边讲解,齐读。3、看到“佳节”这个词,我们的心情一般都会(高兴),为什么?是呀,好的节日总是让人很开心的。4、但是,唐代有位诗人在某一个佳节来临时,发出了这样的感叹:(完 教学建议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成板书:每逢佳节倍思亲)。5、读题目。6、这句诗你在哪儿见过吗?二、初解古诗 1、出示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一读诗:(1)让我们来读读这首诗吧!要求把字音读准,把诗句读顺。(2)指名读(3)齐读 3、二读诗:(1)请你再次自己读读这首诗,想想你读懂了什么?你读不懂的又是什么?(2)指名交流。(3)解决:“佳节”是重阳节(九月九日)。“茱萸”是一种有浓烈香味的植物,古代人认为重阳节戴着它可以祛邪避灾。它代表了人们一种美好的心愿。(不懂处:你很会读书,很爱思考。大家都很会读书,那让我们一起带上这些问题走进课文,看看这首诗背后的一段故事,在故事中你一定会对这首诗有更深的了解。)4、过渡:在全家欢聚的重阳佳节,诗人为什么会如此感叹,让我们下节课走进这首诗背后的一段故事,你可能会对诗有更多新的感受。三、学写生字 四、作业 1.描红。2.根据拼音写出词语。3.朗读课文。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借助课文内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身居外地在重阳佳节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2、背诵古诗。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教学建议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1、出示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齐读这首诗)。课文就用最脍炙人口的一句作为课题。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找出课文围绕课题的哪个词来写的。(思亲)板书:思念亲人 4、师过渡:为什么王维此时思念起家乡的亲人?他思念的是谁呢?)二、初读课文。1、自由朗读课文,明确要求。2、出示词语,朗读正音。扶老携幼 兴高采烈 登高远眺 欢聚 佳节 独在异乡 天各一方 思绪万千 思念 倍思亲 三、诗文对照,读中解疑。(一)细读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思考问题:为什么王维思念起自己的亲人?读后讨论。(因为诗人独自一人,少小离家,离家之远在长安离家之久已两年,所以思亲之情油然而生。)2、出示:独在异乡为异客 诗文对照,说说诗句的意思。3、指导感情朗读第一段。你觉得离开家乡两年的王维心情怎样?你离开过你的爸爸妈妈一段时间吗?你的心情如何呢?你能把王维此时的心情读出来吗?(“不知不觉已经两年了”读得稍缓,带些伤感。)齐读。(二)、细读第二自然段 1、师引读:这时,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到了。重阳节是个怎样的景象呢:默读第二自然段,画出描写重阳节景象的句子。指名读。边出示句子。2、大家知道重阳节是怎么样一个节日吗?生说(师适当补充:人们会登高、赏菊、吃重阳糕、吃团圆饭、插茱萸等)课件演示。其间配上欢快热烈的中国民族音乐。3、师:我们可以感觉到重阳节是一个欢乐、美好、团圆的节日,难怪大家要称重阳节这样的节日为“佳节”了。4、你能读出这种热闹的情景吗?出示句子,指名读。齐读。通过你们的朗读,让大家都仿佛沉浸在这热闹的“佳节”气氛中了。5、是啊!到了重阳节这一天人们都兴高采烈的,非常高兴。出示“兴高采烈”指名解释“兴高采烈”的意思。读文中句子。教学建议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出示例句:重阳节到了,小孩子们兴高采烈地划船(做游戏)。根据提示造句:(谁)兴高采烈地(做什么)。(谁)玩(什么)玩得兴高采烈。指名造句。6、但就在大家在大街感受热闹的节日气氛的同时,一位少年,孤独一个人,站在这热闹的街市中,他便是 15 岁就离开家乡和父母的王维。课件出示“王维看着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自由读,体会王维此刻的心情。7、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对比进行说话。出示:在热闹非凡的长安街上,王维却孤身一人,所以他 在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中,王维却孤立街头,所以他 在家家户户合家团聚之时,王维却形单影只,所以他 这正是,师引读:每逢佳节倍思亲 8、出示:每逢佳节倍思亲 诗文对照,说说诗句的意思。9、预设(根据时间安排):出示卡片:(一年一度、扶老携幼、兴高采烈、登高游玩、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用上这些词说说诗人为什么“倍思亲”,比一比谁用的好词多。10、指导感情朗读。齐读段二(一、二、三句读出人们欢度佳节的热闹、愉快气氛;第四句声音放低,速度放缓,读出王维的孤独与寂寞,深深的思念之情。)过渡:人们欢度佳节,多么热闹、多么高兴,可是王维此时却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了?他会想起谁?想起哪些事呢?(三)、细读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三自然段,让学生体会诗人的心情。出示。2、自由读,同桌讨论问题:王维想起了哪些人?哪些事?指名说。教师讲述(出示)茱萸:一种有浓烈香味的植物,古人在重阳节登高时,将茱萸插在头上,据说可以消灾避邪。假如此时你就是王维的兄弟,想对远方求学的王维说什么呢?3、师:其实王维还想了很多很多,但书上没有全部写出来,而是用了一个标点符号省略号来表示的。王维还会想些什么?指名说说看。教学建议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师扮演王维引导学生说:我不由得想起了每逢重阳节母亲要给我们做香甜可口的桂花糕 每逢重阳节兄弟们要给爷爷奶奶送寿桃 每逢重阳节小伙伴们要结伴出去赏菊、游玩 王维还想到,师引读:此时此刻,兄弟们一定也在登高聚会,西望长安,思念着我呢!这就是:师引读出示: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齐读第三段。(四)、细读第四自然段 1、此时王维想起了很多人、很多事,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可用书上的哪个词表达?(板书:思绪万千)他提起笔写下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2、文诗对照,引导后或小组讨论后说说整首诗的意思。3、出示古诗,配上乐曲,让学生扮演诗人诵读古诗。师小结:以后,人们离开家乡,漂流在外地,每逢节日总会特别思念家乡、思念亲人时,便会说“每逢佳节倍思亲”啊。这首诗成为了千古绝唱,而这句话便成为万千游子口中的千古绝句。4、你们愿意把这首诗送给远方的亲人,古筝音乐起,课件出示古诗,全班齐读。四、拓展诗句,感情升华。每逢佳节倍思亲,有这样感叹的又何止王维一人啊!课件出示:看,思念,在李白笔下,就是那: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思念,在张籍的眼中,又是那: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思念,在王安石的笔下,又是那: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思念,在苏轼的笔下,又是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生齐读诗句。思念,是人世间最美好的感情,那么,它在我们同学的眼中又是什么呢?好好酝酿酝酿,给你最想念的亲人写下你最想说的话吧!五、解疑质疑。本节课我们解决了很多问题,师擦去黑板上问号。你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吗?交流。六、布置作业。教学建议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结合课文说说“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意思。选做题:给你最想念的远方亲人写下你最想说的话。教学反思 3 古诗二首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词,认识二会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中的童趣。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中的童趣。教学准备 PPT。教学时间 两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2.学会生字,理解生词。3.抓住“偷”、“不解”等词语感悟诗中的童趣和古诗的意境。教学过程:一、积累引入,以旧带新 (多媒体出示荷塘及荷花图片)1、初夏时节,池塘里的荷花已露出粉嘟嘟的笑脸,有的已经露出了绿色的莲蓬,又让我们想起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师相机介绍“采莲”:碧绿的莲蓬中有很多莲子,轻轻一剥,露出乳白色的连、莲肉,嫩嫩的、甜甜的,是孩子们夏季难得的美味,既好吃又好玩。2、今天我们要学的一首古诗也是讲的夏日池塘里发生的事,它的题目就叫池上。(板书诗题:池上)理解题目含义。3、出示古诗,了解作者 教学建议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1)学生交流自己了解的关于作者的资料。(2)教师补充介绍资料: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他的诗质朴自然,通俗易懂,老少能读。白居易一生写诗 3600多首,是唐朝写诗最多的诗人。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读池上。要求:读准字音,把诗句读通顺。2、检查初读情况。(1)个别读,正音。(2)认读学习生字。(3)对浮萍还有更多的了解吗?“浮萍”是浮在水面上的一种水生植物,看,这就是浮萍。(出示浮萍图片)3、齐读古诗。师生合作读。三、吟诗炼字,体会意境。(一)前两行 1、学生自由轻声诵读古诗,边读边想象画面。2、学生交流“看”到的画面。3、相机品读:偷 (1)在我们的印象中,“偷”是不光彩的,人人都讨厌。这里的“偷”又该怎么理解呢?老师摘录了“偷”在字典中的三种解释。(出示:一是偷盗;二是瞒着别人、悄悄地;三是抽出(时间),)你觉得这儿的“偷”该选哪一个?(2)你有没有小时候偷偷瞒着大人做一些事,即使被大人发现了也不会责怪你?(3)猜想一下,此时小娃的心情是怎样的?(4)那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小孩?(二)后两行 1、这个小孩偷采莲蓬,真的没有被发现吗?2、学生默读后两行诗,谈理解。(小娃哪里知道,小船一路划开的一道浮萍已经暴露了他的“偷采”之事。)3、抓住“不解”体会小娃纯真、质朴,练习读出情趣。个别读,齐读。教学建议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三)猜诗人、悟情感 1、诗中不仅藏着一幅美丽的荷塘图,藏着一个小娃偷采白莲的趣事,还藏着一个人呢?猜,他是谁?你猜白居易此时正在岸边干什么?(窥视、偷笑)我来采访一下:请问白老先生,您为什么在偷偷地看,偷偷地乐?2、这首诗里不仅藏着一个人,还藏着一份情呢。你知道吗?(白居易对孩子的喜爱之情。对童年的留恋。)(板书“喜爱”)让我们带着这份情、这份趣来读一读。生个别读、齐读整首诗。四、回归整体,拓展延伸。1、学生带着理解,再次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2、童年是一段美好、快乐的时光。古代的儿童和你们一样,一年四季,寒来暑往,除了读书之外,也有许多充满情趣的事情。瞧,春天去放风筝村居 夏天,可以去偷采白莲池上 秋天,当然要去逮蟋蟀了夜书所见 冬天,还可以玩冰雪呢稚子弄冰 自己读读,你喜欢哪句诗中的孩童?你又读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课后,挑选你最喜欢的一句诗,用彩笔画出诗句描绘的画面,然后给画面配上诗句,和你的同伴分享。五、布置作业。完成习字册,抄写并背诵古诗。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理解诗中重点字词的意思。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练习背诵古诗。3、通过学习古诗,让学生感受夏季的特点,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观察的兴趣。教学过程:一、导入:1、同学们,我们来学习另一首也是描写夏天,也是描写孩童趣事的古诗。2、板书课题,生齐读。见是什么意思?(看见)所见就是?所看见的东西。是谁看见呢?教学建议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3、介绍作者:袁枚。这位清代的诗人将他看到这动人的情景,用笔记录下来,写成了一首小诗所见。请一个同学把题目的意思完整说一遍。4、古诗的魅力就在于能用最少的文字展现出丰富的画面。今天我们继续用用读诗句、想画面的方法来学习这首古诗。二、初读古诗,感受画面 1、学生自由朗读,注意字音。2、给古诗划分节奏。3、指名朗读,齐读。4、学习生字,认读描红。5、诗人袁枚看到了什么呢?(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要求说具体、说生动。)6、我们常说诗中有画,一首诗就像是一幅优美的图画。让我们看看作者在诗中画了什么?圈出这些事物(牧童、黄牛、林樾、鸣蝉)。预设学生没有说到“林樾”。师:观察插图,图上还有什么呢?(生:树)找找诗中哪个词有树的意思。(生:林樾)对,这两个字的部首都是“木”,说明与“树木”有关。一棵树叫林吗?密密麻麻的树,一棵挨着一棵,形成了绿色的树荫,这就是“林樾”。7、其实,除了这些看到的景物,诗人袁枚耳中也享受着美妙的声音,都有哪些声音呢?(歌声、蝉鸣)三、再读古诗,入情入境。过渡:让我们再去细细地品读古诗,走入诗人袁枚眼中的世界。1、出示第一句: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1)指名读,思考:袁枚所见的是一个怎样的孩童?(2)想一想:牧童的心情怎样?你从哪个地方看出来的?2、走着走着,小牧童为什么停了下来?出示第二句: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1)指名读,提问:小牧童为什么不走了?你能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来说吗?(相机理解“欲”“忽然”的意思。)(2)你又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牧童?(3)想象:牧童捉到蝉了吗?3、感情朗读古诗。4、感悟诗情。教学建议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袁枚在写这首诗时,已经是 62 岁的高龄了,当他看到小牧童骑着黄牛悠闲地走在林间的小道上,看到小牧童捕捉鸣蝉时那种专注的神情,不禁想起了自己的童年。那么,诗人在诗中又表达了自己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呢?四、练习背诵。1、自己练习背诵,指名背诵。2、配乐背诵古诗。五、布置作业。完成习字册,抄写并背诵古诗。教学反思 习作一 一、教学目的:消除习作的神秘感,使初次接触习作的学生感到习作并不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和动机,让学生拥有放松的习作心态,易于动笔,乐于表达。二、教学重点:学写作文,明确作文基本要求 三、教学难点:把文章写通顺,意思表达清楚 四、教学时间:二课时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已经升入三年级了。从今天起,我们要学习写作文这项新本领了。与写话一样,写作文并不难,只要把自己做过的、看见的、听见的、想到的写下来,让人看明白了,就是作文。其实,有好多同学上学期的写话,就已经是作文了。所以,作文并不神秘,也不可怕,相信你们在今后的日子里一定能写出非常精彩的作文来。二、阅读例文,感受作文 1 阅读例文(1)阅读摘草莓。A 自由读一读 摘草莓,想一想,小作者是怎样摘草莓的?B交流、讨论。草莓的形状、颜色、味道是怎样的呢?再仔细的读一读,与同桌讨论讨教 学 建 议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论。小结:小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真实有序的写下了自己摘草莓的过程和感受,动作、语言的描写反映了摘草莓的过程。由此可见,作文是十分简单的,只要留心周围的事物,就能写出作文来。(2)阅读假如我是一支神笔。A 自由读一读,边读边想,小作者有了神笔以后,他想做些什么?小结:小作者展开了想像的翅膀,写出了这篇生动有趣的作文,而且字里行间流露出小作者的美好心愿。由此可见,作文可以写自己想象的世界,只要大胆想象,也能写出精彩的作文来。2 畅谈感受:好阿姨假如我有一只神笔后,你对作文有了什么感受呢?三、明确要求,确定内容 1 确定内容 2 内容要求:今天我们就来试着写一篇作文。写什么呢:起床啦,刷牙啦,打电脑啦,和小朋友一起玩拉什么都可以写。你准备写什么,仔细想一想 3 交流构想:小组内交流各自的写做内容,拓展思路 4 其他要求:本次习作出了对作文内容的要求外,还有什么要求?(先打草稿,在朗读修改,最后誊写)四、行笔成文,相机辅导:学生根据自己确定的内容自主写作。教试训时,及时给予个别辅导 第二课时 内容:修改习作 一、自主修改 请同学们把自己写的文章认真的读几遍,把错别字改正过来,把不通顺的地方改通顺,把需要增加地方加上去,删除不必要的语句。二、相互修改:自己修改满意的作品读给同座听,征求别人的意见。三、交流习作,师生评议 四、朗读习作:请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大家听的学生读自己的习作,其他同学认真听,看她哪些地方写得好,哪些地方还需要修改。教 学 建 议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五、评价方式 1 学生自评:让读习作的学生自我评价,体验习作给自己带来的快乐。2 师生评价:教师与学生一起参与习作的评价,注意引导学生公正客观的评价他人的作品,分享他人习作的快乐。教学反思 练习一 教学目标:学用字词句、写好钢笔字、读读背背、口语交际。教学重点:语交际和写字 教 法:讲解法 学 法:练习法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用字词句教学过程:一、教学第一题:学用字词句 1 第一部分。(1)四人小组自由朗读 12 个词语。(2)不认识的字可以在小组内请教同学或老师,也可以查字典。(3)连读词语,想象画面,了解词义。小组学习:首先观察题中的画面,想象情境,感知词义的优美意境。然后凭借熟字推想词语的意思和所描绘的情境。教学建议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4)读词语,选一个你喜欢的词语,说说词语所描绘的优美意境。2、第二部分。(1)观察插图想像情境。(2)熟读词语,练习与画面连线。(3)教师指导,巡视纠正。3、第三部分。(1)看图,想想图中画了些什么。(2)四人小组练习看图说词语。(3)小组交流比赛词语。二、教学第二题:读读背背 1 读背词语。(1)指导学生观察插图,说说图上都画了些什么。(2)朗读课文做一片美的叶子,体会叶子和大树的关系也正如一个人和社会群体的关系,感受其中蕴含的哲理。(3)多次连续词语,体会词语的整齐美和节奏美。在诵读中了解词语之间的联系和意思。三、教学第三题:写好钢笔字 1、认识要写得字,想想是什么结构的字。生:这三个字都是左右结构的字。师:左右结构的字有什么特点?2、咱们还是看看“小小建议”吧:左部收,右部放,撇要缩,捺要伸。3、在田字格里观察这三个字,注意间架结构和布局。4、练写钢笔字,教师提示握笔和坐姿,巡视指导。展示钢笔字写得好的同学的作品。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口语交际 教学过程:一、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 课前准备:最近读的书,摘抄书的作者,主要内容和精彩片段。1 教师谈话:我们在与大家讲话或听别人讲话时,要注意什么?教学建议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2 仔细看插图,四人小组讨论。3 小组交流:组织语言时注意语句通顺,条理清楚,声音响亮,速度适中。听别人发言,要精神集中,注意礼貌。4 大家特别喜爱读课外书,今天我们就开个“小小读书交流会”。老师想了解一下大家都读过哪些书,请你们上来把你读过的书名写在黑板上好吗?5 把你们在读书过程中所了解的书的作者、主要内容,摘录的精彩片段,用自己的话说给大家听。6 同学们开始组织语言,努力讲得语句通顺,条理清楚,声音响亮,速度适中。7 教师评价:听别人发言,同学们要精神集中,注意礼貌。你们对她的发言还有什么建议吗?8 学生评议。二、学生分小组进行交流,教师巡视。三、师随机进行总结。教学反思:教学建议

    注意事项

    本文(最新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单元教学设计资料275.pdf)为本站会员(深夜****等你...)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