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部分板块4生态专题3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291.pdf
-
资源ID:84199462
资源大小:1,019.49KB
全文页数:18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部分板块4生态专题3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291.pdf
第 1 页 专题十三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 全国卷 5 年考情导向 考 点 考 题 考 情 1.生态系统构造()2021卷 IIT31:生态系统能量来源 2021卷IT5,2021卷IIT31:生态系统生物组分 2021丙卷 T5:食物链中种群数量分析 1.近五年课标卷对生态系统考察难度较小,侧重考察生态系统构造、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特点以及稳定性类型、上下判断等。2题目常借助简洁文字材料或者结合具体食物链、食物网考察生态系统构造及三大功能,填充内容注重教材中相关科学名词及结论性语句考察。3备考时可从以下 4个方面入手:(1)分析、理解各种组成成分在生态系统中地位与作用。2.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根本规律及应用()2021卷 IIT31:物质循环形式 2021 卷 IT31、2021 卷 IIT31:能量流动特点 2021乙卷 T5: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根本规律 2021丙卷T5,2021丙卷T31:微生物分解作用第 2 页 及能量流动特点(2)借助图解分析能量流动过程及特点。(3)识记生态系统稳定性类型、大小、破坏及对稳定性保护措施等。(4)运用实例识记生物多样性价值与保护措施。3.生态系统信息传递()2021卷 IIT31:生态系统功能之一信息传递 4.生态系统稳定性()2021卷 IT32:稳定性类型及影响因素 5.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影响()5 年均未考察 6.全球生态环境问题()5 年均未考察 7.生物多样性保护意义与措施()5 年均未考察 考点串讲 1|生态系统构造与功能 1(2021全国丙卷)我国谚语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表达了食物链原理。假设鹰迁入了蝉、螳螂与黄雀所在树林中,捕食黄雀并栖息于林中。以下表达正确是()A鹰迁入增加了该树林中蝉及其天敌数量 B该生态系统中细菌产生能量可流向生产者 C鹰迁入增加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消耗环节 D鹰迁入改变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方向 第 3 页 C 根据文字信息写出食物链:植物蝉螳螂黄雀鹰,鹰迁入会导致黄雀减少、螳螂增加、蝉减少等系列变化,故 A 项错误。细菌一般是生态系统分解者,分解者从动植物遗体遗物中获得能量大局部会通过分解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不会再被生产者利用,故 B项错误。鹰迁入使该生态系统食物链由 4 个营养级变为 5 个营养级,增加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消耗环节,故 C 项正确。鹰迁入使该生态系统食物链营养级增加,但食物链还是只有一条,所以能量流动方向未改变,故 D 项错误。2(2021 全国卷)以下有关生态系统表达,错误是()A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含有非生物成分 B生态系统相对稳定时无能量输入与散失 C生态系统维持相对稳定离不开信息传递 D负反响调节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 B A 项,生态系统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物质与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及分解者。B 项,当生态系统到达相对稳定时,能量不是没有输入与散失,而是能量输入与散失到达一种动态平衡状态。C 项,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生物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稳定。D项,负反响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根底,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3(2021全国丙卷)冻原生态系统因其生物生存条件十分严酷而独具特色,有人曾将该生态系统所处地区称为“不毛之地。答复以下问题:第 4 页(1)由于温度限制作用,冻原上物种丰富度较低。丰富度是指_。(2)与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相比,通常冻原生态系统有利于土壤有机物质积累,其原因是_ _。(3)通 常,生 态 系 统 食 物 链 不 会 很 长,原 因 是_ _。【解析】(1)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多少。(2)冻原生态系统中温度低,分解者分解作用弱,有利于土壤中有机物质积累。(3)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过程中是逐级递减。因此在生态系统食物链中,营养级越多,在能量流动过程中消耗能量就越多,生态系统中食物链一般不超过 45 个营养级。【答案】(1)群落中物种数目多少(2)低温下,分解者分解作用弱(3)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过程中是逐级减少(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4(2021全国卷)某陆地生态系统中,除分解者外,仅有甲、乙、丙、丁、戊 5 个种群。调查得知,该生态系统有 4 个营养级,第 5 页 营养级之间能量传递效率为 10%20%,且每个种群只处于一个营养级。一年内输入各种群能量数值如下表所示,表中能量数值单位一样。种群 甲 乙 丙 丁 戊 能量 答复以下问题:(1)请画出该生态系统中食物网。(2)甲与乙种间关系是_;种群丁是该生态系统生物组分中_。(3)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主要功能包括_、_,此外还具有信息传递等功能。碳对生物与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碳在_与_之间循环主要以 CO2形式进展。【解析】(1)根据生态系统中相邻两营养级间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与能量流动逐级递减理论进展分析。戊含有能量最多,处于第一营养级;乙与丙含有能量较多且相差很小,都处于第二营养级;甲含有能量较少,处于第三营养级;丁含有能量最少,处于第四营养级。由此可画出该生态系统中食物网:戊乙甲丁丙。(2)根据食物网可以看出:甲与乙种间关系是捕食,戊是生产者,甲、乙、丙与丁都为消费者。(3)生态系统功能是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与信息传递等。碳循环是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重要组成局部,碳在生物群落中是以有机物形式进展传递,而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循环主要以 CO2形式进展。第 6 页【答案】(1)戊乙甲丁丙(2)捕食 消费者(3)物质循环 能量流动 生物群落 无机环境 1理清生态系统中三大类生物成分作用(1)生产者:可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是自养生物,是生态系统基石。(2)消费者: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物质循环。(3)分解者:可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是物质循环关键环节。2掌握能量流动 4 个去向、3 个关系式及 2 个特点(1)去向 呼吸作用消耗以热能形式散失;流入下一营养级;流入分解者;暂时未被利用。(2)关系式 摄入量同化量粪便量。同化量用于生长、发育与繁殖能量呼吸量。用于生长、发育与繁殖能量分解者分解利用量下一营养级同化量同化量呼吸消耗量。(3)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3识记碳循环过程(1)碳进入生物群落途径:生产者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2)碳返回无机 第 7 页 环境途径 生产者、消费者呼吸作用分解者分解作用化学燃料燃烧 4图解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及作用 辨析 6 个易错点 1土壤中硝化细菌是异养生物,因而不属于生产者。()【提示】土壤中硝化细菌是化能自养型生物,因而属于生产者。2我国南方热带雨林中分解者代谢活动比北方森林中弱。()【提示】南方热带雨林气温高、生物种类多、数量大,分解者代谢活动强,土壤中有机物不易积累,故南方热带雨林中微生物分解作用较北方森林中代谢要旺盛多。3碳对生物与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主要以 CO2形式进展。()4田鼠与鼬都是恒温动物,同化能量中一局部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其余在呼吸作用中以热能形式散失。()5防治稻田害虫,可提高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能量传递效率。()【提示】防治稻田害虫,可以使能量更多流向对人类最有益局部,但是不能提高能量传递效率。6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对所有捕食者都必然有利。()【提示】捕食者信息也会被被捕食者发现。考向 1 生态系统成分及营养构造分析 第 8 页 1如下图某湖泊食物网,其中鱼 a、鱼 b 为两种小型土著鱼,假设引入一种以中小型鱼类为食鲈鱼,将出现情况是()A鲈鱼产量不能弥补土著鱼减少量 B土著鱼在与鲈鱼竞争中处于劣势 C浮游动物总量锐减后再急升 D浮游植物总量急升后再锐减 A 首先分析出鲈鱼以鱼 a、鱼 b 两种小型土著鱼为食,且鲈鱼与土著鱼属于不同种生物;再依据食物链营养环节由后向前分析土著鱼、浮游动物与浮游植物总量变化。鲈鱼以土著鱼为食,处在土著鱼下一个营养级,由于能量每流经一个营养级都要消耗一局部,因此鲈鱼产量不能弥补土著鱼减少量,A 项正确;土著鱼与鲈鱼为捕食关系,B 项错误;依据食物链营养环节由后向前分析土著鱼、浮游动物与浮游植物总量变化:鲈鱼引入会导致土著鱼总量先减少后增加,间接导致浮游动物总量先增加后减少,而浮游植物总量变化那么为先减少后增加,C、D 两项错误。2以下图甲丙为 3 个生态系统中生物营养关系示意图,请分析答复:【导学号:15482069】(1)从生态系统成分分析,3 个生态系统除图中所示生物成分外,还应有_。(2)甲图中,同时占有两个营养级生物是_。乙图中,最高营养级是第_营养级。丙图中,食物链有_条。第 9 页(3)生态系统稳定性主要靠_调节维持。甲图中、乙图中与丙图中为人们所需要资源,假设流经三个生态系统能量及其传递效率相等,那么人们获得资源最多生态系统是_。(4)假设甲图表示人工鱼塘,那么该生态系统能量除来光能外,还需来自人工投放_。人们常把几种鱼类混合放养,可更好地利用_,以提高经济效益。【解析】(1)甲丙为 3 个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营养关系示意图,那么 3 个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除生产者、消费者、非生物物质与能量外,还应有分解者。(2)甲图中占有第三营养级、第四营养级。读乙图可知最长食物链包含有四个营养级,最高营养级是第四营养级。丙图中食物链分别 为:;。(3)生态系统之所以保持相对稳定,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而负反响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根底。分析三个生态系统营养关系可知,乙、丙营养构造复杂,在流经三个生态系统能量及传递效率均一样条件下,那么二者能量消耗、散失较多,因此人们获得资源较多生态系统是甲。(4)由于人工鱼塘生态系统食物链较单一,因此该生态系统能量除了光能外,还需来自人工投放饵料。把几种鱼类混合放养,可更好利用空间与食物,以提高经济效益。【答案】(1)分解者(2)四 5(3)(负)反响 甲(4)饵料 第 10 页 食物与空间 食物链、食物网中生物数量变化情况分析与判断(1)假设食物链中第一营养级生物减少,那么其他生物数量都减少,即出现连锁反响,因为第一营养级生物是其他生物直接或间接食物来源。(2)假设“天敌减少,那么被捕食者数量增加,随着数量增加,种内斗争加剧,种群密度还要下降,直到趋于稳定,但结果比原来数量要大。(3)假设“中间营养级生物变化,那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下图食物网中,假设青蛙减少:以它为食蛇也将减少;食草昆虫数量增加;鹰不只吃蛇一种生物,它可依靠其他食物来源来维持其数量根本不变,所以鹰就要过多地吃兔与食草鸟,从而导致兔、食草鸟减少。考向 2 生态系统构造与功能综合考察 3如图是某池塘生态系统中局部食物网。请据图答复以下相关问题。(1)鲢鱼种群最根本数量特征是_;池塘中不同鱼类分布在不同水层中,表达了群落 _(填“垂直或“水平)构造。(2)该食物网中螺蛳、鲤鱼与人_(填“能或“不能)构成食 物 链;根 据 图 示 食 物 链 能 构 成 食 物 网 原 因 是_。第 11 页(3)生态系统中能量_过程,称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在_之间循环,物质循环中物质是指_。(4)研究发现该池塘生态系统中某种浮游植物具有药用价值,这表达了生物多样性_价值。(5)后来,由于工厂废水排入池塘,造成该池塘水体环境严重恶化。经过一段时间,该生态系统可以恢复到原来状态,这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_稳定性。【解析】(1)鲢鱼种群最根本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池塘中不同鱼类分布在不同水层中,表达了群落垂直构造。(2)一条食物链起点是生产者,因此该食物网中螺蛳、鲤鱼与人不能构成食物链;根据图示食物链能构成食物网原因是消费者可能以多种生物为食,也可能被多种生物所食。(3)生态系统中能量输入、传递、转化与散失过程,称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物质循环中物质是指组成生物体化学元素。(4)该池塘生态系统中某种浮游植物具有药用价值,这表达了生物多样性直接价值。(5)由于工厂废水排入池塘,造成该池塘水体环境严重恶化。经过一段时间,该生态系统可以恢复到原来状态,这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恢复力稳定性。【答案】(1)种群密度 垂直(2)不能 消费者可能以多种生第 12 页 物为食,也可能被多种生物所食(3)输入、传递、转化与散失 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 组成生物体化学元素(4)直接(5)恢复力 1.物质循环中 4 种成分判断技巧(如图)(1)看双向箭头:确定“非生物物质与能量与“生产者。(2)确定生产者:两者中有 3 个“指出箭头为生产者,如 D。(3)确定非生物物质与能量:有 3 个“指入箭头为非生物物质与能量,如 C。(4)最后根据,确定 A 为消费者,B 为分解者。2某营养级同化量不同计算方法分析(1)同化量摄入量粪便中有机物能量 说明:由于“粪便中有机物能量未被同化,所以仍属于上一营养级能量,与上一营养级遗体残骸所含能量性质一样,属于流向分解者能量。(2)同化量呼吸散失能量被下一营养级同化能量分解者利用能量未被利用能量 说明:上式计算方法为定量定时分析,如果以年为单位研究,那么“未利用能量将保存到下一年。假设为定量不定时分析,那么同化量中不含有“未被利用能量。考点串讲 2|生态系统稳定性及环境保护 1(2021全国乙卷)在漫长历史时期内,我们祖先通过自身生产与生活实践,积累了对生态方面感性认识与经历,并形成了一些生态学思想,如:自然与人与谐统一思想。根据这一思想与生态学知识,第 13 页 以下说法错误是()A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有其自身运行规律 B假设人与自然与谐统一,生产者固定能量便可反复利用 C“退耕还林、还草是表达自然与人与谐统一思想实例 D人类应以保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为原那么,确定自己消耗标准 B 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有其自身运行规律,人类只能认识并利用其运行规律,不能改变它,故 A 项正确。生产者固定能量可多级利用,但不能反复利用,故 B 项错误。“退耕还林、还草可防风固沙、修养水源等,是表达自然与人与谐统一思想实例,故 C项正确。人类应以保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为原那么,确定自己消耗标准,防止过度消耗,破坏生态环境,故 D 项正确。1理解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 生态系统能保持动态平衡,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自我调节能力,其根底是负反响调节(即抑制与减弱最初发生变化那种成分所发生变化)。(1)生态系统成分单纯营养构造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弱。(2)生态系统成分复杂营养构造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强。2解读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关系 3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措施(1)要控制对生态系统干扰程度,对生态系统利用应该适度。(2)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物质、能量投入,第 14 页 保证生态系统内部构造与功能协调。4理清生物多样性三个层面、三种价值与四类保护(1)三个层面:基因多样性(同物种内)、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2)三种价值 三种价值 直接价值:工业原料、药用、食用、文学、艺术、旅游 欣赏、陶冶情操。间接价值:防风固沙、调节气候、修养水源、保持 水土也叫做生态功能。潜在价值:目前尚不清楚价值。注:生物多样性间接价值远大于其直接价值。(3)四类保护:就地保护、易地保护、生物技术保护、法制保护。辨析 6 个易错点 1把沼泽地改造成人造林是增加生物多样性重要手段。()【提示】把沼泽地改造成人造林降低了生物多样性。2城市生态系统不具有自我调节能力,抵抗力稳定性低。()【提示】城市生态系统也具有一定稳定性,具有自我调节能力。3假设池塘施肥过量,一段时间后,一类微生物大量繁殖,使水体变黑发臭,该类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4全球范围内生物多样性有降低趋势,栖息地破碎化造成小种第 15 页 群有利于维持生物多样性。()【提示】栖息地破碎化造成小种群,会减小各个种群之间基因交流时机,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小。5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开展根底。遗传多样性较低种群适应环境能力强。()【提示】遗传多样性较低种群适应环境能力弱。6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表达了其间接价值。()考向 1 生态系统稳定性 1以下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表达,不正确是()A信息传递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 B负反响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根底 C抵抗力稳定性弱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一定强 D人类活动可以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 C 信息传递能调节生物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A正确;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其根底是负反响调节,B 正确;抵抗力稳定性弱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不一定强,如极地苔原,C 错误;人类活动如植树造林、捕猎等可以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D 正确。2以下有关生态系统稳定性说法,正确是()A森林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比草原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高 B人造单纯林易受到破坏主要原因是营养构造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弱 第 16 页 C如果生态系统受到外来干扰,生态系统相对稳定会被破坏 D只要增加生态系统物种种类,就能维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状态 B 森林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比草原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低,A 错误;人造单纯林易受到破坏主要原因是营养构造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弱,B 正确;在一定限度内,生态系统受到外来干扰,可以靠自身调节能力,维持其相对稳定性,C 错误;适当增加生态系统物种种类,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相对稳定状态,而不是维持,D 错误。生态系统稳定性内容(1)构造相对稳定:表达在各组成成分相对稳定与生物种间关系相对稳定。(2)功能相对稳定:生态系统物质与能量输入与输出到达平衡。可用以下图来表示:考向 2 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及生物多样性保护 3以下关于生物多样性表达,正确是()【导学号:15482070】A制止开发自然资源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根本原那么 B就地保护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保护 C湿地蓄洪防旱等功能表达了生物多样性直接价值 D大量引入国外物种一定能提升当地生物多样性 B 选项 A 错误,保护生物多样性并不意味着制止开发与利用,而是适度开发与利用,这样更有利于生物多样性保护;选项 B 正确,第 17 页 就地保护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保护;选项 C 错误,湿地蓄洪防旱等功能表达了生物多样性间接价值;选项 D 错误,大量引入国外物种有可能降低当地生物多样性。4为研究南昌市水体富营养化状况,科学家对市内几处水体进展了抽样,并在水样中培养玫瑰拟衣藻,检测不同水样中玫瑰拟衣藻增长率,结果如表所示:取样地点 N(mg/L)P(mg/L)玫瑰拟衣藻增长率 鱼塘 1 鱼塘 2 0.216 3 艾溪湖1 0.171 6 艾溪湖2 0.198 9 青山湖1 0.413 8 青山湖2 0.268 4 据表分析,以下说法正确是()A玫瑰拟衣藻对 P 元素需求量比对 N 元素需求量要大 B在艾溪湖 1 号水样中培养玫瑰拟衣藻种群密度不能到达环境容纳量K 第 18 页 C限制南昌市水体中玫瑰拟衣藻增长主要因素是 P 元素,N 元素影响很小 D鱼塘中 N 元素远多于湖水,所以富营养化带来生态破坏在鱼塘最为严重 C 玫瑰拟衣藻对 N 元素需求量比对 P 元素需求量要大,A 错误;由于受环境因素制约,在艾溪湖 1 号水样中培养玫瑰拟衣藻种群密度能到达环境容纳量K,B 错误;限制南昌市水体中玫瑰拟衣藻增长主要因素是 P 元素,N 元素影响很小,C 正确;由于鱼塘中 P 元素含量低,所以富营养化在鱼塘中带来生态破坏并不是最严重,D 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