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I模拟试题.pdf
政治经济学 I 模拟试题?一、多项选择题每题 1 分,共 15 分 1生产力;1人们运用生产资料创造社会财富的能力 2包括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和劳动者三个要素 3是推动社会开展的决定因素 4是生产方式的社会形式 5开展必须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 2商品的使用价值:是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是交换价值和价值的物质承当者 是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 是表达商品生产者相互交换劳动的经济关系 3对商品价值量的科学分析可以看出:(1)同一劳动时间里创造的价值总量不变 (2)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3)商品使用价值及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力成正比(4)商品价值及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力成反比(5)社会劳动生产力提高会使社会总价值增大 4通货紧缩:1是指具有普遍代表意义的价格水平持续下跌 2表现为物价下降并没有带来消费量的增长 3表现为货币供给量增速放慢或负增长 4表现为生产效率提高使产品价格下跌 5表现为增加产品数量和提高质量使价格相对下降 5 社会主义生产过程是:(1)劳动过程和公有剩余价值生产过程的统一(2)劳动过程和私人剩余价值生产过程的统一(3)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4)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5)表现为公有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6初级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劳动力具有商品性是因为:劳动者是公有生产资料的共同所有者 劳动产品归社会和劳动者自己所有 劳动者是自主的劳动 劳动者是公有企业和社会的主人 因公有资产不能量化到个人劳动者只能通过合同及企业发生劳动交易关系 7工资:(1)一般本质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2)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3)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4)是市场型按劳分配的结果和实现形式(5)变动趋势是不断下降的 8资本积聚:(1)指个别资本通过剩余价值的资本化来增大资本的总量 (2)指把原来分散的中小资本合并为大资本 (3)增大会受到社会分散资本程度的限制(4)增长会增大社会资本的总额 (5)增长不会增大社会资本的总额 9生产资本从不同角度可分为:(1)货币资本和商品资本 (2)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3)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 (4)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5)流通资本和人力资本 10资本的流通时间是指:(1)资本停留在流通领域内的时间 (2)资本循环一次所需要的全部时间 (3)资本周转时间减去生产时间的那一局部时间 (4)购置生产资料、劳动力和出售商品的时间的总和 (5)保证再生产正常进展所必需的原材料储藏时间 11马克思再生产理论所提醒的根本内容是 (1)社会生产两大部类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2)社会总产品是由构成(3)社会生产分为生产资料生产和消费资料生产两大部类(4)社会生产和社会消费之间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5)生产资料生产及生产消费和消费资料生产及生活消费之间必须保持一定比例 12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可用如下几个公式表示:vmc cvmcccc cmmxvmx vvmxcc cvmvvmxvvmx 13市场经济及商品经济的关系:(1)市场经济及商品经济都是以社会分工和不同所有制为根底(2)市场经济及商品经济都是通过商品货币的形式交换劳动(3)市场经济及商品经济都是以追求价值为目的的经济(4)市场经济是兴旺的商品经济(5)商品经济是市场经济存在和开展的根底 14市场机制的功能强点有:微观经济均衡功能 资源短期配置功能 市场信号传递功能 科学技术创新功能 局部利益驱动功能 15本钱价格对现实的商品生产经营影响是:(1)商品销售价格的最低界限 (2)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盈亏的界限 (3)所费的不变资本及可变资本的价值 (4)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成败的关键 (5)商品经济社会的共有范畴 二、解释以下概念及其关系每题 5 分,共 20 分 1价值和交换价值 2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 3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 4。资本技术构成和资本价值构成 三、案例分析题每题 10 分,共 20 分 1案例内容:2004 年 1-11 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人员 910 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 460 万人,其中“4050人员再就业110万人分别完成了全年任务的101%、92%和110%。2005年我国的就业目标是城镇新增就业 900 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 500 万人,其中“4050人员再就业100 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 4。6%。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部长郑斯林表示,在扩大就业总量的同时,要更加注重提高就业质量,防止职工频繁失业。要进一步加强劳动关系协调,通过签订劳动合同标准劳动关系,严格执行最低工资标准,并催促参加社会保险。努力改善农民进城就业的环境。积极推进建立企业年金制度,启动年金标准运营管理,社会保险覆盖范围继续扩大。案例问题: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相对过剩人口规律为什么也会发生作用?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失业及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失业区别在哪些?3你认为解决失业的有效途径有哪些?案例内容:针对 2002 年以来电煤价格放开后,在煤炭、电力方面存在着的价格突出矛盾,同时,也是为了进一步理顺价格关系,有利于煤电双方新一年煤炭合同的签订,国家发改委2004年12月15日印发了?关于建立煤电联动机制的意见的通知?,决定建立煤电价格联动机制,并规定居民电价、农业电价、中小化肥电价相对稳定,一年最多调整一次。对于煤电价格联动的周期及区域,原则上周期内平均煤价比前一周期变化幅度到达或超过 5%,相应调整电价。地方政府或其他职能部门不得直接干预煤价。在煤炭价格发生剧烈、大幅度波动的时候,国家发改委将有权依据?价格法?,在全国或局部地区采取价格干预措施。案例问题:1现代社会资源配置主要方式和手段是什么?2请用政治经济学的根本原理分析国家开展改委?通知?的合理及否?四、问答题每题 8 分,共 12 分 1概述价值规律的内容及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作用特点?2概述需求、需求规律及其影响需求的因素?五、论述题14 分 以下两题可任选一题,两题都做只按第一题计分。1什么是生产性劳动及非生产性劳动?如何区分现代市场经济中生产性劳动和非生产性劳动?2为什么说平均利润下降并不意味着资本家占有的利润量绝对地减少和剩余价值率的降低?六、计算题15 分 设:产业部门预付的不变资本为 32,400 万元,其中固定资本 26,500 万元,使用年限为5 年;可变资本 3,600 万元;剩余价值率 200%。设:商业部门所用资本及所耗资本相等,在流通领域中生产性工人的剩余价值率为 200%,预付资本的情况是:购进商品资本 2,000 万元;保管费用 600 万元其中:400c,200v;运输费用 1000 万元其中:800c,200v;纯粹流通费用 400 万元。试计算:1平均利润率是多少?2产业部门获得的平均利润是多少?3商业部门获得的平均利润是多少?4商业部门售卖商品的生产价格是多少?5请写出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学说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政治经济学 I 模拟试题参考答案?一、多项选择题每题 1 分,共 15 分 11235 2。1234 3。12345 4。123 5。145 6。145 7。1234 8。134 924 10。134 11。145 12。245 13。12345 14。12345 15。124 二、解释以下概念及其关系每题 5 分,共 20 分 1价值和交换价值:交换价值: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异的人类一般劳动,表达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比拟劳动和交换劳动的经济关系,是商品的社会属性。是交换价值的根底。2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名义工资是指劳动者实际得到的一定数量的货币工资。实际工资是指劳动者用货币工资所能实际买到的消费资料和劳务。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开展,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都呈上升趋势。3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所用资本是指投入生产中的全部资本。所费资本是指在生产中实际消耗掉的资本。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之间差额的大小,取决于劳动资料的质量和数量。4。资本技术构成和资本价值构成:资本技术构成是指反映生产技术水平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之间的比例关系的资本实物构成;资本价值构成是指资本由一定数量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间的比例关系。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资本的价值构成,资本的价值构成反映资本的技术构成的变化。三、案例分析题每题 10 分,共 20 分 1 1原因:一是产业构造不断调整和优化;二是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应用及生产和流通;三是市场竞争导致一些企业发生亏损或破产;四是现代商品经济开展的周期性;五是劳动力的市场调节。2区别: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失业不表现为私人资本对劳动力的排挤和压迫,失业也不是服从于私人资本增殖的需要;这种排挤和压迫的性质丧失了,社会主义制度为劳动者的充分就业创造了条件。3因此对失业的治理上是通过加快开展经济、开展教育和实行方案生育来实现。21是市场调节和方案调节。但方案和市场只是现代社会资源配置的两种主要方式和手段,它们本身不是社会根本经济制度的本质特征。2合理。价格机制是市场假设干机制中核心机制,它是价值规律的具体表现形式和作用形式。价格的变动必然引起供求的变动,而供求的变动反过来又引起价格升降。个量平衡的总和就构成总量平衡,并同时构成构造平衡。因此,要保持煤电的总量平衡,要求:一是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使市场供求均衡在市场机制作用下自动实现;二是发挥国家的宏观调控功能。四、问答题每题 8 分,共 16 分 1概述价值规律的内容及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作用特点?答:1价值规律是商品价值量的决定和实现的规律。这一规律的根本内容是:商品的价值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交换依据商品的价值量相等的原则进展。第二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价值是由当时社会平均生产条件下生产市场上这种商品的社会必需总量所必要的劳动时间决定。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以初级公有制为根底的市场经济,因此,价值规律不再是唯一的调节者。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资料公有制在所有制构造中占主导地位,可以通过有效的宏观调节和对国民收入实行再分配,来削弱价值规律的消极影响,使两极分化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2概述需求、需求规律及其影响需求的因素?答:1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置的某种商品或劳务的数量。2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价格变动引起需求量反方向变动的规律。3该商品的价格;消费者的收入水平;相关商品的价格;消费者的偏好;消费者的预期。五、论述题14 分 以下两题可任选一题,两题都做只按第一题计分。1什么是生产性劳动及非生产性劳动?如何区分现代市场经济中生产性劳动和非生产性劳动?答:1从一般劳动过程考察,生产劳动是劳动者为创造物质财富而付出的劳动,它包括物质生产领域中的劳动、作为生产过程在流通领域中继续的那局部劳动如包装、保管以及货物运输等;所有及创造物质财富无关的劳动都是非生产劳动。2从商品生产过程考察,一切参加商品生产的劳动,不管这个劳动是体力劳动还是非体力劳动、个体劳动还是团体劳动、直接劳动及间接劳动,只要所投入的是必要的和有效的共同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的劳动就是生产劳动;否那么是非生产劳动。3从生产关系角度考察,在资本主义条件下,为资本家生产或带来剩余价值的劳动就是生产劳动,否那么是非生产劳动;在公有制经济条件下,一切为公有资本提供公有剩余价值或公有利润的劳动视为社会主义性质的生产劳动。2为什么说平均利润下降并不意味着资本家占有的利润量绝对地减少和剩余价值率的降低?答:1利润的多少取决于平均利润的上下和预付资本总量中可变资本的多少。随着资本积累的开展,社会总资本增大,可变资本的总量也在增加,从而被剥削的劳动者数量绝对增长,利润量那么必然不断增加。2剩余价值率并不是影响利润率的唯一因素。即使剩余价值率不变,甚至提高,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和资本周转速度的减慢,也可导致平均利润率的普遍下降。六、计算题15 分 答:1平均利润率是19%。2产业资本家集团获得的平均利润是6,840万元。3商业资本家集团获得的平均利润是760万元。4商业部门售卖商品的生产价格是24,400万元。5理论意义在于解决了价值规律同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在形式上的矛盾,解决了从价值、剩余价值这些本质范畴上升到更具体、更接近经济外部表现的范畴时所遇到的难题,使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得到更进一步的论证。实践意义在于提醒了工人不仅遭受本企业资本家的剥削,而且使整个工人阶级遭受整个资本家阶级的剥削,因此,工人阶级要获得彻底解放,必须消灭整个资本家阶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