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动手实践操作的有效性(张健燕)277.pdf
-
资源ID:84251409
资源大小:226.53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动手实践操作的有效性(张健燕)277.pdf
第 1 页 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动手实践操作的有效性 金湖县金南镇卞塘小学 张健燕 【摘要】: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动手实践操作有效性的提高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正确恰当地引导学生动手实践操作,主动积极地参与新知识的学习探索,努力提高有效性。【关键词】:小学数学 动手实践操作 有效性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可见,数学的学习方式不再是单一枯燥的,而应是一个充满生命力,富有个性的过程。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数学是做出来的,学生只有亲历知识的发现过程,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纵观现在的小学数学教学,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越来越受到老师们重视,但在众多的动手实践操作活动中也存在很多问题:走过场;动手活动乱而杂;教师充当“指挥官”;形式机械单一。这些教学方式严重制约了小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能力的发挥,在教学实际中没有深刻体会和感悟到“动手操作”的重要意义与作用,从而阻碍了我们在这个领域的进一步探索,以及动手实践操作有效性的提高。一、动手实践操作有效性的提高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意义 首先,动手实践操作有效性的提高,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的兴趣和求知欲,进一步增加学生的体验。学生在实物操作过程中获得最直接的体验,而这种体验是最为宝贵的。有效性的提高,促进学生获得更多的直接体验,它将为后阶段的学习作充分的准备;其次,让学生动手实践操作便是让学生经历规律、法则的形成过程,有效性的提高,有利于知识在学生内心自然生成,且掌握的更熟练;最后,有效性的提高,有利于培养学生具备实践的自觉意识,这种意识一旦形成,将对学生的终身有益。因此,我们要努力的把一个个数学学习过程变成学生通过实践自主探究的过程。二、动手实践操作有效性提高的方式 第 2 页 充分发挥教师在动手实践操作过程中的作用,提高有效性 动手操作能力的增强,实践意识的形成关键在于培养,而教师在动手实践操作过程中应该真正履行“引导者、组织者”的作用。有的放矢,注重差异 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低年级段,主要由教师“扶”着进行操作,由一次完成一步慢慢过渡到一次完成两步或两步以上的操作;随着年级的升高,教师尝试把整个操作程序放手给学生,让他们自由展开实践,得出结论,教师还应根据学生之间的年龄特征、知识结构的差异性作适时引导与点拨,让学生能互相补充,从而使发现的结论得到升华。鼓励交流,注重合作 交流是数学学习过程中非常举足轻重的环节,鼓励学生大胆交流,共同分享动手实践操作过程中的体验,能让学生获得学习的愉悦感。而合作几乎与实践密不可分,一个过程的操作,一个规律的发现,如果只靠一个人,有明显得片面,甚至有时任务完成不了,学生在合作中不仅可以商量如何分工,如何动手操作,还可以共同讨论实验结论,使动手实践操作的有效性得以提高。例如,在学“圆”这一单元后,我留了这样一个实践操作题,准备 4 个相同的易拉罐和一根绳子,并测量出易拉罐的直径,按以下步骤操作 用绳子把两个易拉罐绑一周,试求绑在易拉罐周围的绳子的长度,要求:先尝试画出平面图,然后寻找联系求周长。分别用绳子把 3 个、4 个易拉罐绑一周,其他要求同上。你发现了什么?上面这项实践若是由一个学生单独来做很明显具有一定难度,因此,学生们通过交流、讨论发现只有采取合作的方式才能完成基本的操作。从学生的实践反馈得知,这项实践人人都参与了合作,基本得到了 两个易拉罐,绳子等于一个圆周长加两条直径;创设氛围,激发兴趣 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不随意注意占主导,教学中,教师要创设平等、民主、合作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敢于设疑,敢于动手操作论证,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动手操作的兴趣。例如,在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 第 3 页 的减法”时 25 减 6 怎样算?教学时,教师要求学生拿出 25 根小棒,试着从里面拿走 6 根,想想该怎么拿?学生自己会发现从散开的 5 根中减 6 根不够减,通过动手操作找到三种不同的摆法,再让学生分别将自己拿的过程和结论有序地、完整地口述出来。教学时,课堂氛围热烈,学生交流了多种观点,收到了多向的反馈信息。深入挖掘教材的设计意图,提高动手实践操作的有效性 教师必须对自己的教学目标,学生活动方式等问题有全盘的考虑。在备课时,教师一定要准确把握教材,把握教材的科学体系和逻辑结构;把握教材的难点和疑点,然后才能在忠于教材和尊重教材的前提下,研究相关的学习策略。教学中只有操作是不够的,教师还要重视对学生操作活动的设计、指导、优化,充分发挥材料作用,使动手操作与思维紧密联系,这才能达到动手操作的真正目的。例如,在揭示乘法意义的时候,我先安排摆一摆,算一算,先摆 3 个 2,再摆 2 个 3,用加法算,再说说由几个几相加得几;接着让学生自由地摆出类似的图形;最后总结乘法的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计算。这样设计是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通过摆,动手对一组数进行有规律的分类,分得多了,学生就自然而然将具体的动作进行心里图式化抽象,最后总结出:“几个几,就是几乘几”,由此过渡到抽象的语言概括阶段。丰富呈现方式,提高动手实践操作的有效性 课堂上的动手操作并不是“凡课必用”,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课堂上的动手操作,而应该根据知识点的需要巧妙安排,不断丰富动手操作的呈现方式。课前体验 小学生因为生活经验的浅薄,对很多事物缺乏丰富的体验,而数学学习若没有一定的已有经验的支撑,让学生自主参与学习过程那几乎是一句空话。因此,在学习“时分秒的认识”之前,让学生先自制一个钟面模型供上课用,远比带上现成的钟好,因为学生在制作钟面的过程中,通过自己思考或询问家长,已经认真地自学了一次,体验了钟的神奇,课堂效果能不好吗?课中操作 操作在课堂教学中对新知识的学习起着很大的作用,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发现规律、概括特征、掌握方法。例如“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发现,学生通过摆小正方形的个数发现长方形面积中所包含的单位面积的个数是长里摆的个数与宽里 第 4 页 摆的个数的乘积,从而得出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接着,鼓励学生通过把平面图形进行剪拼操作将它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平面图形,从而推导出所学习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课后实践 课后实践又叫“实践性作业”,联系我们的数学实践,仅仅满足于课前和课中的实践是远远不够的,还要用实践作业的方式安排学生课后的实践任务,例如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时,课后布置了这样的实践作业:超市想把 6 盒牛奶包成一包,进行促销,请你设计几种不同的包装方式,你认为哪种方式最好?通过这一实践活动,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了培养,有效性有所提高,也使学生认识到,通常情况下表面积越小越好,越省材料。巩固、利用已有成果,提高动手实践操作的有效性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我们常常借助语言把获得的感觉、表象加以概括,形成概念、判断,进行推理。因此,为了促进操作,必须充分地让学生描述操作的过程和结果、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认识。通过倾听学生的表达,发现学生操作过程中的闪光点与存在问题。同时,注意组织学生认真听取同学的叙述,参与评价其操作合理与否,促进和推动了他们积极思维,逐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例如在学习“有余数的除法初步认识”时,我让学生用自己手中的小棒摆图形,最多能摆几个这样的图形,还剩几根?然后根据自己所摆的图形,列出算式。有一位学生用 5 根小棒摆了个五边形,这时我让学生猜想他手里还有几根小棒?学生猜想可能剩下 1、2、3、4 根?我又问:“为什么?”学生就这样很轻松地自己得出了余数比除数小的结论,并明白了道理。最后想说,未来的世界是靠下一代来创造的,而动手实践操作是探索新世界的重要手段与重要方式!而我们作为教育者,要做的是尽我们一切所能为学生提供一切可动手实践操作的机会,提高它的有效性,最终培养具有实践意识和动手能力的一代新人!【参考文献】:陈清荣 吕世虎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法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数学课程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江苏教育、有效上课、小学数学教师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专题研究(斯苗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