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五年级下册期末模拟模拟试题测试卷(1).pdf
-
资源ID:84278256
资源大小:887.85K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语文】五年级下册期末模拟模拟试题测试卷(1).pdf
【语文】五年级下册期末模拟模拟试题测试卷(1)1圈出各组中加点字的错误读音,并改正在后面的横线上。(1)白昼(zhu)撩乱(lio)弩弓(n)(2)镌刻(jin)千仞(rn)企鹅(q)(3)绊倒(bn)推荐(jin)雇佣(c)(4)公爵(j)淤泥(y)家禽(qn)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呐喊 奔赴 B保姆 引存 C漂泊 发怔 D荣幸 簇拥 3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老人胸有成竹,站在马路中间拼命挥手,那辆面包车才刹住车,司机吓得面色煞白。B海面风平浪静,好像昨天的那场暴雨从没有发生过。C王维的山水田园诗颇负盛名,他的诗“诗中有画”,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D这里的景色实在太美了,游客们都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4请在下列诗、句的理解中,选出表述错误的一项。()A“村庄儿女各当家”中的“儿女”指的是成年男女,不是指小孩子。B“遗民泪尽胡尘里”表现百姓企盼朝廷收复失地却一次次落空的失望。C“其人弗能应也”这里的“弗能应”是楚人在用沉默表达自己的不满。D“人人都爱自己故乡的月亮”这句话凝聚着中国人对故乡的深情。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通过这次灾后重建,使我们充分认识到团结一致、众志成城的重要性。B一个卫生城市的标志不仅在于环境的洁净,更是在于广大市民卫生素养、文明意识。C在几千年的沧桑岁月中,中华大地上叱咤风云的政治家、博学睿智的科学家不断涌现。D这篇报道列举大量事实,控诉了人类破坏环境、滥杀动物。6下列各项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李白、杜甫、白居易等都是唐代伟大的诗人。B唐朝的张族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C基础知识究竟扎实不扎实?对今后的继续深造有重要影响。D今天去呢,还是明天去呢?我实在拿不定注意。7按季节排列下列诗句,正确的顺序是()清明时节雨纷纷 可怜九月初三夜 二月春风似剪刀 小荷才露尖尖角 遥知兄弟登高处 天津桥下冰初结 A B C.D 8综合实践。学校要举办课本剧表演比赛,老师请你作为组织者去准备这次比赛。你会怎么做呢?请你说一说。_ 9在古诗中回味明理 美丽的景色:“人闲挂花落,_”是幽静的山间春夜;“_,子规声里雨如烟”是初夏时节的江南乡村。多彩的童年:“稚子金盆脱晓冰,_”,玩冰的孩童是那么天真顽皮;“_,短笛无腔信口吹”,放牛的孩童是那么悠闲自在;“_,_”,种瓜的孩童是那么勤劳可爱。“_,不可同世面立”告诉我们说话做事不能相互矛盾。“多行_,_”告诉我们不能做坏事。看到别人遭遇不幸而心生同情是一种美德正如孟子中所说“_,_”10根据所学知识填空。(1)我国的四大名著分别是_、_、_、_。(2)“年龄”有许多简洁优美的别称,我们可以用“_”来表示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用“_”来表示男子二十岁的年纪,用“不惑”来表示人_岁,用“古稀”来表示人_岁。(3)读孟子,我们知道“恻隐之心,_”;读论语,我们知道“_,小人喻于利”;读左传,我们知道“_,必自毙”。(4)从古诗中感受人间真情:诗中有对母爱的歌颂,如“谁言寸草心,_”;诗中有对友人的依依惜别,如“孤帆远影碧空尽,_”;诗中还有报效国家的壮志雄心,如“黄沙百战穿金甲,_”。阅读短文,完成练习。材料一 读什么书,取决于什么读。人之所以读书,无非有三种目的。一是为了实际的用途。例如,因为职业的需要而读专业性书籍,因为日常生活的需要而读实用类书籍。二是为了消遣,用读书来消磨时光,可供选择的有各种无用而有趣的读物。三是为了获得精神上的启迪和享受,如果是出于这个目的,我觉得读人文经典是最佳选择。认真地说,并不是随便读点什么都能算是阅读的。譬如,我不认为背功课或者读时尚杂志是阅读。真正的阅读必须有灵魂的参与,它是一个人的灵魂在一个借文字符合构筑的精神世界里的漫游,是在这漫游途中的自我发现和自我成长,因而是一种个人化的精神行为。什么样的书最适合精神漫游呢?当然是经典,只要翻开它们,便会发现里面藏着一个个既独特又完整的精神世界。材料二 某年我国 18 岁-70 岁国民在传统纸媒和电视上的人均分配时间表 读书时间 读报时间 看电视时间 38 分钟 18 分钟 98 分钟 29梳理材料一中的信息,说说作者认为人们读书的目的主要有哪些。_ 12、阅读材料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 13、你喜欢阅读书籍吗?你知道哪些我国经典的民间故事_、_、_。14、阅读文学书籍或观看影视作品时,我们常常会被其中的一些个性鲜明、充满魅力的人物吸引。你最喜欢哪个人物形象?说说为什么?_ 文言文阅读。疑邻窃斧 有人亡其斧者,疑其邻之子。视其行步,窃斧也;颜色,窃斧也;言语,窃斧也;动作态度,无为而不窃斧也。俄而,掘其谷而得其斧。他日复见其邻人之子,动作态度,无似窃斧者。15、根据文意,给下面语句中的带点词语选择合适的解释。(1)有人亡其斧者,疑其邻之子。()A遗忘 B丢失 C逃亡 D损坏(2)俄而,掘其谷而得其斧。()A不久 B突然 C而且 D果然 16、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语句的意思。他日复见其邻人之子,动作态度,无似窃斧者。_ 17、亡其斧者,疑邻窃斧后,对邻居的态度发生了很多变化。文中是怎样具体描写的,请用横线划出有关的语句来。18、和这则文言短文的文体属于同一类的是()A大闹天宫 B拔苗助长 C女娲补天 D大禹治水 19、这则短文想要表达的意思是()A邻居之间要友好相处,不要因为一点小事就伤了和气。B丢了东西不能乱怀疑人,要及时报案。C丢东西事小,冤枉人事大,没有真凭实据,不能随便怀疑人。D我们在生活中不要带着自己的成见看待别人。20、阅读短文,完成练习。一只小鼠 冰心 一只小鼠,悄悄地从桌子下钻出来,慢慢地吃着地上的饼屑,一边吃一边看我。我惊奇地叫唤了一声,母亲和父亲都向下注视。四面目光中,它仍坦然地吃着,灯影下,它那么小,浅灰色的嫩毛,灵便的小身体,一双闪烁的明亮的小眼睛。一刹那,我神经错乱地俯身下去,拿起手里的书将它轻轻地盖上。啊!它竟然不走。隔着书页,我觉得它柔软的小身体无抵抗地蜷伏在地上。这完全出乎我的意料!我的手在颤抖。母亲说:“放了吧,多有趣的小鼠”话未说完,小狗虎儿从门外跳了进来。父亲连忙说:“快放手,虎儿要吃它了!”我忙惊惶地拿起书,那小鼠仍不动。一声喜悦的微吼,虎儿已扑着它了,没等我喊出声来,它就衔着小鼠钻出门外,此后便没有了声息。母亲慢慢放下手中的书,抬头看着我说:“我看它实在小得很,无心机。否则一定跑了。初次出来觅食,不见回来,它母亲在窝里,不知怎样挂念呢。”至今已是一年多了,有时读书至夜深,再看见老鼠出来,我总觉得愧疚。总想起那只小鼠的母亲,含着伤心之泪,夜夜出来找它,要带它回去。20、文中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小鼠“无心机”,用“”画出来。21、第 3 自然段中提到“出乎我的意料”,那么“我”“意料之中”的情形应该是什么?_ 22、从“神经错乱”“颤抖”“惊惶”等词语中你可以感受到什么?_ 23、后来,本文作者冰心把这件事说给朋友听,朋友却笑她:“针尖大的事,也值得说?”对此冰心会怎么想?_ 24、你还读过冰心的哪些文章或书,请写出两个。_ 14习作部分 习作园地。题目:留在心里的印象 在成长的过程中,一定有人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或许是你的父母、老师,或许是你的同学、伙伴,或许是曾帮过你的陌生人请以“留在心里的印象”为题写作文。要求:选择典型事例,运用学过的描写人物的方法表现人物,叙事清楚完整。1(1)nn(2)jinjun(3)c(4)jju【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弩弓,n gng,指一种利用机械力量将箭射出的古代弓。镌刻,jun k。镌:雕的意思,两个字连在一起便是雕刻的意思;把铭文刻在某种坚硬物质上或石头上。雇佣,g yng,用货币购买劳动力。公爵,gng ju,五等爵的第一等。英国贵族最高的爵位。2B【解析】B 本题考查字形易错字。引存,应为:引荐,是指对人的推荐、荐举的意思。故选 B。3A【解析】A 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成语的积累和运用。A项胸有成竹:意思是原指画竹子要在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后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拿定主意。不能用来形容老人过马路。B项风平浪静:意思是指没有风浪,好像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一样,比喻平静无事。C项颇负盛名:意思是相当的有名声,形容名人或名物名气很大。D项情不自禁:意思是感情激动得不能控制。强调完全被某种感情所支配 4C【解析】C 本题考查诗词名句理解。A 项,题目叙述正确。“村庄儿女各当家”,“儿女”即男女,全诗用老农的口气,“儿女”也就是指年轻人。B 项,题目叙述正确。“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这两句写沦陷区的百姓热切盼望恢复之情景。沦陷区的百姓在金人的铁蹄下痛苦呻吟,他们的泪水已经流干了,他们多么想回到祖国的怀抱啊,然而年年盼望王师北伐,年年都注定失望。C 项,题目叙述错误。“弗能应也”就是不能应答,不能回答了的意思。因为他扬言他的矛能穿透所有盾,而盾又能挡住所有矛,自相矛盾不合情理,所以当人们问他时,他什么也答不上来,并不是在用沉默表达自己的不满。D 项,题目叙述正确。“人人都爱自己故乡的月亮”这句话凝聚着中国人对故乡的深情。5C【解析】C【详解】本题考查病句辨析。A 项,“通过”和“使”同时出现,使得句子缺少了主语。或删除“通过”,改为:这次灾后重建使我们充分认识到团结一致、众志成城的重要性。或删除“使”。B 项,成分残缺,应该在“卫生素养、文明意识”后面加“的提高”。C 项正确。D 项,成分残缺,应该在“滥杀动物”后面加“的暴行”。6B【解析】B【详解】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使用。A“等”和双引号使用重复。B这里的引号是引用。C“基础知识究竟扎实不扎实”只是在陈述句里出现疑问语气,所以这里要用逗号。D“今天去呢”为独立的句子,后面接问号。7D【解析】D【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和积累。出自杜牧的清明,是写清明节的;出自白居易的暮江吟,是写秋季的,点明了九月初三夜;出自贺知章的咏柳,是写春季的,点明了二月;出自杨万里的小池,是写夏季的;出自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写重阳节的;出自孟郊的洛桥晚望,是写冬季的。根据以上分析便可得出答案。8我应该首先确定好比赛时间,然后选择好比赛场地,在老师的帮助下决定好比赛制度,并购买好比赛所要用的物资,邀请老师和同学来当裁判和主持人,最后做好海报进行宣传工作。【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口语交际,结合题干的要求进行分析。首先明确题干的要求,作为组织者去准备比赛,明确准备一场完整的比赛需要的流程,分别需要的步骤,需要做哪些工作,按照顺序分类做好,注意语言完整流畅,不要写错别字即可。9 夜静春山空 绿遍山原白满川 彩丝穿取当银铮 牧童归去横牛背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 不义 必自毙 恻隐之心 仁之端也【详解】这道题考查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掌握能力,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中要注意认真听讲,做好笔记,课后及时复习,熟练掌握古诗,注意书写的准确性。鸟鸣涧 佚名(唐代)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乡村四月 翁卷(宋代)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稚子弄冰 杨万里(宋代)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村晚 雷震(宋代)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四时田园杂兴 范成大(宋代)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面立”出自古文自相矛盾,意思是什么都不能刺穿的盾与什么都能刺穿的矛,不可能同时存在于这个世界上。原文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多行不义必自毙”意思是坏事干多了,必定自取灭亡。出自左传隐公元年。“恻隐之心,仁之端也”意思是见到遭受灾祸或不幸的人产生同情之心,同情心就是施行仁的开始。孟子是由伟大的思想家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和公孙丑等创作的作品,最早见于赵岐孟子题辞,是作者的代表作品。作品主要记录了思想家孟子的治国思想和政治策略。10 红楼梦 西游记 水浒传 三国演义 豆蔻年华 弱冠 四 十 七十 仁之端也 君子喻于义 多行不义 报得三春晖 唯见长江天际流 不破楼兰终不还【详解】(1)本题考查对中国四大名著的掌握。中国古典长篇小说四大名著,简称四大名著,是指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按照成书先后顺序)这四部巨著。(2)本题考查对日积月累的掌握。根据园地六的日积月累来回答,内容:豆蔻年华:指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及笄:指女子年满十五岁;弱冠:指男子二十岁左右的年纪;而立:指人三十岁;不惑:指人四十岁;花甲:指人六十岁;古稀:指人七十岁;期颐:指人一百岁。(3)本题考查对名人名句的识记与默写。“恻隐之心,仁之端也”出自于孟子,意思是:有一颗同情之心,是仁爱和正义之人的最高境界。“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出自于论语,意思是:君子看重的是道义,小人看重的是利益。“多行不义,必自毙”出自于左传,意思是:坏事干多了,一定会自取灭亡。(4)本题考查对古诗的识记与默写。出自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全诗内容: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出自唐代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全诗内容: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出自唐代王昌龄的从军行,全诗内容: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11、为了实际的用途。为了消遣。为了获得精神上的启迪和享受。12、我国 18 岁-70 岁国民在传统纸媒人均分配时间远远少于在电视上的。13、白蛇传 梁山伯与祝英台 徐文长的故事 14、我最喜欢的是鲁滨逊漂流记的主人公鲁滨逊,因为他有一种勇敢无畏、机警果断、自立自救、坚韧不拔的属于男子汉的阳刚、冒险精神和顽强意志。这种意志,无论对任何一个民族和国家的男孩子来说,都是不可缺失的。尤其是处在多变的世界,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即使是“假设”的灾难和艰险,也随时都有可能显灵。重要的是,当意外的事情来临了,应该学会接受和面对,该像鲁滨逊一样,用一颗积极乐观的心,去看待世界,去对世界和明天抱有美丽的渴望、期待与信念。【解析】11、本题考查从文中提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一:无非有三种目的。一是为了实际的用途。例如,因为职业的需要而读专业性书籍,因为日常生活的需要而读实用类书籍。二是为了消遣,用读书来消磨时光,可供选择的有各种无用而有趣的读物。三是为了获得精神上的启迪和享受,如果是出于这个目的,我觉得读人文经典是最佳选择。可以知道:作者认为人们读书的目的主要有三种。一是为了实际的用途。二是为了消遣。三是为了获得精神上的启迪和享受。12、本题考查从文本信息提取信息的能力。通过表头:某年我国 18 岁-70 岁国民在传统纸媒和电视上的人均分配时间表以及表格里所给出的数据:读书时间 38 分钟,读报时间 18 分钟,看电视时间 98 分钟。可以得出结论:我国 18 岁-70 岁国民在传统纸媒人均分配时间远远少于在电视上的。13、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知名的民间故事有牛郎织女、孟姜女哭长城、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西湖龙井的传说等。14、本题考查了口语交际。口语交际就是凭借听、说进行交流、沟通,传递信息、联络感情、处理问题等。要顺利而高效地进行口语交际,必须培养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示例:我最喜欢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能言善辩,足智多谋,知人善用,忠义两全。B【解析】15、B A 16、后来再见到邻居家的儿子,感觉他的动作、神态等,都不像偷斧头的人。17、视其行步,窃斧也;颜色,窃斧也;言语,窃斧也;动作态度,无为而不窃斧也。18、B 19、D【分析】译文参考:从前有个丢了一把斧子的人。他怀疑是邻居家的儿子偷去了,观察那人走路的样子,像是偷斧子的人;看那人的脸色神色,也像是偷斧子的人;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一不像偷斧子的人。突然,丢斧子的人在山谷里挖水沟时,掘出了那把斧子,再留心察看邻居家的儿子,就觉得他走路的样子,不像是偷斧子的;他的脸色表情,也不像是偷斧子的人。15、考查对字词的解释。(1)有人亡其斧者,疑其邻之子:从前有个丢了一把斧子的人。他怀疑是邻居家的儿子偷去了。亡指丢。(2)俄而,掘其谷而得其斧:突然,丢斧子的人在山谷里挖水沟时,掘出了那把斧子。俄而指突然。16、考查对句子的翻译能力,这类题要注意结合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进行翻译,如果语句不通顺还要适当注意调整。他日复见其邻人之子,动作态度,无似窃斧者:后来再见到邻居家的儿子,感觉他的动作、神态等,都不像偷斧头的人。17、考查对文章的理解。结合“视其行步,窃斧也;颜色,窃斧也;言语,窃斧也;动作态度,无为而不窃斧也。”可以看出。18、考查对文章的理解。“疑邻窃斧”属于寓言故事,要告诉我们:在生活中不要带着自己的成见看待别人的道理。A 项,属于神话故事。B 项,属于寓言故事。C 项,属于神话故事。D 项,属于神话故事。19、这道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能力。学生在解答此类型的题目时,要注意找出文章的主要介绍对象和主要事件,准确理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和蕴含的道理。结合“他日复见其邻人之子,动作态度,无似窃斧者。”可以看出要告诉我们:在生活中不要带着自己的成见看待别人。20、20、一只小鼠,悄然地从桌子下钻出来慢慢地吃着地上的饼屑,一边吃一边看我。四面目光中,它仍坦然地吃着。我神经错乱地俯身下去,拿起手里的书将它轻轻地盖上。啊!它竟然不走。我忙惊惶地拿起书,那小鼠仍不动。21、小鼠会警惕地逃走。22、“我”当时内心的矛盾与紧张之情,以及“我”如今的后悔懊恼之情。23、这怎么会是针尖大的事呢?世间一切生命都是平等的,我们应该以仁爱之心去尊重和珍惜每一个生灵。24、南归 还乡杂记【解析】20、本题考查了寻找文中关键句子的能力。做本题的时候首先应该明确要求,确定需要寻找的内容,然后回到文中认真品读,找出相关语句。本题要求画出体现小鼠“无心机”的句子。选文第 1、2、4 自然段均对小鼠进行了描写,这些描写中,体现小鼠不躲不闪的句子均写出了小鼠的“无心机”,画出这些句子即可。即:一只小鼠,悄然地从桌子下钻出来慢慢地吃着地上的饼屑,一边吃一边看我。四面目光中,它仍坦然地吃着。我神经错乱地俯身下去,拿起手里的书将它轻轻地盖上。啊!它竟然不走。我忙惊惶地拿起书,那小鼠仍不动。21、本题考查了提取文章信息的能力。首先应该找到文中描写“出乎我的意料”的内容,然后找出与这种情况相反的情况,即“我”意料之中的事。文中“我”出乎意料的事是:“我”拿起书将它轻轻地盖上。它竟然不走。所以“我”意料之中的事应是:小鼠警惕地逃走。22、本题考查了分析词语中渗透作者情感的能力。首先应该去文中找到“神经错乱”“颤抖”“惊惶”所在的句子,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联系上下文进行分析。我们可以从作者当时的情感和如今的情感两个方面来分析作答。“神经错乱”的意思是:精神异常,思虑迷糊不清。“颤抖”的意思是:身体抖动。“惊惶”的意思是:害怕惶恐。理解了 3 个词语的意思,再分析词语所在的句子,可以体会到作者当时内心的矛盾与紧张之情,以及如今的后悔懊恼之情。23、本题考查了语言表达能力。做本题的时候,我们应该联系文章的中心思想,表达出冰心的内心感受。本文通过描写一只小鼠初次出来觅食,因为“我”的恶作剧,被小狗吞食了,“我”因此忏悔,觉得自己有罪。文章表达了作者认为世间一切生命都是平等的,应该以仁爱之心去尊重和珍惜每一个生灵的想法。我们回答本问题的时候,首先应该否定朋友的说法,然后联系文章中心进行表达即可。24、本题考查课外的搜集及积累。写出读过的两个冰心的文章或书即可。示例:超人、去国等。14 留在心里的印象 在我的印象中,有许许多多的人都帮助过我,深爱着我,在我脑海中留下深深的印象,然而最使我印象深刻的就是我的妈妈,她给过我最多爱护和关心,也是我最爱的人,是她给了我生命,是她含辛茹苦把我抚育长大、成人。记得小时候的一天晚上,那时已经 12 点多了,我突然感觉想呕吐、胸闷、发烧不止,不时还咳嗽一声接一声,妈妈见我这么痛苦的样子,急忙说要带我上医院去检查,我说我不去,那时候的我最害怕去医院了,因为我知道,去了医院就可能会打针。妈妈说,不去的话你就先在床上躺着。这时正下着倾盆大雨,妈妈便冒着雨出门为我买药。过了大约 20 分钟,妈妈买了药回来了,全身都被雨水淋湿,她顾不得换衣服、也来不及脱鞋子,马上就把药冲好了,喂我喝了下去,整个晚上她都忙碌不停,一时给我探体温,一时用给我服药,一时又给我盖被。在妈妈的精心照料下第二天,我的病也就好了。我真的很感谢我的妈妈,她深夜冒雨为我买药,无微不至的护理,这温暖的爱,这动人的情景在我心里留下了深深的记忆,她不辞辛劳地为我付出,给了我很多的母爱。我想,只有现在努力读好书,将来才能让妈妈过上好日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本题为命题的写人的作文。要求写一写成长中留给自己深刻印象的人。我们的身边,有教导你的老师、关心你的父母、疼爱你的爷爷奶奶、帮助你的同学等等。你首先会想到谁呢?你眼中的他有什么不同呢?你对他有什么特殊的感情呢?在记忆中把他搜寻出来,明确写些什么。写作时首先要交代“我”对他是什么样的情感,眼中的他有什么不一样,扣住题目来写,可以先交代他是谁,我为什么会对他有不一样的看法,再选择一两件能体现他(她)的特点的事写下来,突出中心,最后总结,可与开头呼应。注意详略,适当的运用修辞方法和人物描写方法。开头:简单的介绍人物的外貌特征。中间:要抓住人物的特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这个特点可以从人物的年龄、外稳、语言、动作、兴趣、个性、生活习惯等诸方面去考虑,一个人的特点是多方面的,写作文时,我们应根据中心思想有所选择地写。选用典型事例,人与事是分不开的。一个人做的事很多,在作文时我们应选择那些最能表现人物思想、性格和文章中心思想的典型事件。可使用细节描写,细节描写就是对能充分表现文章中心思想的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表情等细小环节作具体、细致的描写。结尾:总结全文,抒发自己对人物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