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修文档浅谈如何开发历史教学中学生生成性资源.pdf
-
资源ID:84293826
资源大小:159.98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研修文档浅谈如何开发历史教学中学生生成性资源.pdf
浅谈如何开发历史教学中学生生成性资源 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进程给我们提出了一个新课题,即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从广义上来说是指有利于实现课程标准的各种因素,但就历史课程这一专门课程来说,历史课程资源是指有利于历史课程目标实现的各种因素的总和,这其中既包括物质的,也包括人力的;既包括校内的,也包括校外的;既包括传统的教科书、图书资料,也包括现代的网络、科技成果。如果能将这些资源很好地加以开发和利用,对于我国的历史教学和整个民族的历史素质的提高都是大有裨益的。目前历史课程资源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历史教材 2、学校图书馆 3、历史音像资料 4、历史遗迹和各类博物馆纪念馆 5、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推进,一种特殊的课程资源开始被强调,它是一种人力的课程资源,普通意义上讲就是历史教师。但是人力的课程资源应该还包括学生本身的生成资源。那么,我们如何来开发学生本身的生成性资源呢?我认为应该以下几点着手。一、变化备课的角度,从备教材变为备学生 开放而真实的课堂教学并不是教案的精确重复,而是教师必须在课前精心预设,在课堂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他们才可能产生灵感,思维的火花才会绽放。那课前预设应该有哪些呢?1、预设学生情况。对课堂教学的预设首先要从学生入手。我们知道,学生是一群鲜活的生命个体,而每个人的知识经验、认知水平等皆不相同,再加之课前准备的程度不一,这一切都要求我们在备课时了解他们的知识储备,了解他们的课前准备,并预测可能发生的一些课堂变化,并思考其对策,然后存储在自己的弹性预设空间内。“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化体验可能会得出许多新颖的个性化的观点,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有充分的准备来应对学生对课文的解读。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对课文容易产生个性解读的部分进行充分预设。2、预设课文的情感点。教师在预设的时候,就要关注课文的情感点,对课文的“动情点”要进行细致深入地挖掘,预测学生可能会有哪些情感的迸发,面对这样的情感我们又应如何对待。只有对于学生的情感进行充分的预设,才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总之,课堂教学的预设方面有很多,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见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不管从哪个方面入手,我们都必须关注两个基本点:一个就是学生,一个是课文。新课标指引下的预设要求教师要更深更细地钻研教材,要求教师眼中更要有“人”的概念,在这样的基础上,逐渐提高自己驾驭课堂的智慧,找寻自己驾驭课堂的方法。二,正确对待课堂中学生生成性资源 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因为知识经验、实践能力的不同,会对所学的课程内容提出各种各样的看法,会有各种不同的反应,而学生在历史课堂的各种状态和表现,都可以说是有现实价值或潜在价值的课程资源,因而具有开发和利用的必然。虽然随着历史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师的课程资源意识在增加,表现在充分利用文字资料、图书馆、网络等素材性课程资源,也不能忽视历史课堂中的学生自身的资源利用。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如果学生的回答超出自己的预设之外的,这是值得我们欣喜的事情。这个时候,教师一定要相信自己,相信自己能够应对这一切,能够从容指导学生。如果教师在这个时候,就已经方寸大乱,那么其他的一切教学设想都不可能得以实现了。并且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将自己放在一个与学生平等的地位上,尊重学生的生成,给学生的生成营造氛围。面对学生的种种想法,我们在平等的立场上给予指导,而不能居高临下,一棒子打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学会用心倾听。当学生在发表观点的时候,我们也要用心的倾听,这样才能从中明确学生的观点并对之给以适当的评价和鼓励。并在之后,进一步的明确自己的观点,与同学们进行亲切的交流,这样才能更好的把握课堂教学。三、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 教师不仅要提高自身的素质,还要提高教师自身思想的深度与高度,更要用思想把沉睡的指示点激活,赋予历史已现实和灵魂的思考,点燃学生内在的学习热情。这一点对于如何开发学生的生成性资源而言,是最关键的一点。中学生往往不善于思考历史,需要教师引导,要正确有效的引导学生,教师就必须登高望远,把握好历史教育的方向。新课程倡导学生是课堂的主人,但我们教师还得坚持成为课堂的主导。如果学生总是由教师牵着鼻子一步步走向“预设”的陷阱,那不是一节好课,凸现不了学生的生命光彩;相反地如果老师被学生牵制着,这节课不但发现不了学生自身的闪光点,有可能都达不到教学目标。所以,课堂上教师随机应变的能力是必不可少的。高明的教师可以用自己的一个眼神、一个手势哪怕轻轻的一句话就让学生驰骋的思路回归,从而既“放”又“收”,既能体现学生的自由发展,又增添课堂教学的效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及时把握和捕捉那些来自学生、来自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与困惑,让那些有意义的问题进入课堂、加以扩展并且教师还要对这些课堂生成的信息进行重组。当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动起来之后,就会在课堂上生成大量信息。而对于这些信息,我们又要区别对待。有一部分信息是学生对于文本所生成的独特的见解,这时教师不可打压学生的观点,而要顺应学生思维走向。对于那些即兴闪现出来的火花,教师应敏锐捕捉,并予以引燃,顺水推舟,给以适当的鼓励,以此让所有的学生都积极的参与起来,共同研究。在新基础教育推广性、发展性研究中,提出了把学生当作教学资源开发的观点,并把这种资源成为生成性资源之时,却出现忽视这种生成性资源的现象,甚至有些教师没有注意有这种资源的存在,所以本人认为很有必要探讨一下,如何开发生成性资源。以上是我个人的一些拙见,期望能给广大同仁一点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