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成本与管理会计学中上篇成本会计学提纲553.pdf
第一章绪论 1.成本会计的三个发展阶段:早期成本会计:建立材料核算和管理办法;建立工时记录和人工成本计算办法;建立间接制造费用分配办法;制造业根据生产特点,利用分批成本计算法或分步成本计算法计算产品成本;组织方法。近代成本会计:始于 20 世纪初。现代成本会计:1945 年以后。主要内容:成本的预测和决策;进行目标成本计算;进行 责任成本核算;实行变动成本计算方法;作业成本计算法的应用;成本会计与电子计算机的应用。2.成本的经济实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耗费的生产资料的转移价值和生产者通过自己的劳动所创造 的价值的货币表现。3.成本的作用:成本是补偿生产耗费的尺度;成本是综合反映企业工作质量的重要指标;成本是制定产品价格的重要因素;成本是企业经营决策的重要依据。4.产品的理论成本:由产品生产所耗费的生产资料的价值和劳动者以自己的劳动创造的价值。5.成本会计的对象:成本会计所反映和监督的内容。6.成本会计的职能: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基础)、成本分析、成本考核。第二章成本核算的要求与一般程序 1.工业企业成本核算的要求:算管结合,算为管用;正确划分各种费用界限:正确划分是否应计入产品成本;正确划分产品生产费用与期间费用的界限;正确划分各个会计期间的费用界限;正确划分各种产品之间的费用界限;正确划分完工产品与期末在产品之间的费用界限。正确确定财产物资的计价和价值结转的方法;做好成本核算的各项基础工作:建立、健全的原始记录制度;计量验收制度;定额管理制度 内部结算价格制度。适应生产的特点和管理要求,采用适当的成本计算方法。2.费用从经济内容看,分为劳动对象的耗费、劳动手段的耗费和活劳动的耗费。费用要素:外购材料、外购燃料、外购动力、工资、提取的职工福利费、折旧费、利息支出、税金、其他支出。3.生产费用:指在一定时期内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费用,凡是同提供商品或劳务给客户 的过程无关的耗费就不是生产费用。产品成本:是企业为了取得某项资产所做出的价值牺牲。两者的区别:前者强调的是一定利益主体的耗费,它的发生并不意味着产品已经形成,而后者强调的是为特定目的所发生的耗费;前者是按时期来归集的,即一定时期内为生产经营所发生的各种耗费,但它不一 定能计入本期的产品成本;而后者则是按对象来归集、计算的,即某一具体对象 所承担的各种耗费,无论这些费用是在哪一时期发生的。4.成本会计计算应遵守的基本程序:确定成本计算对象;选择适当的成本计算方法;确定成 本项目;确定成本计算期;生产费用的归集与分配;编制产品成本计算单。第三章生产费用在各对象之间的分配和归集 1.工业企业分配间接计入费用的标准有:成果类、消耗类、定额类。2.材料按实际成本计价时,可采用的方法: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后进先出法、个别计价法等。3.消耗定额是指单位产品消耗量,定额消耗是指耗用总量。4.制造费用:指工业企业为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应计入产品成本但没有专设成本项目的 各项生产费用。5.制造费用分配的原则:相关性;易操作和可计量性;相对稳定性。6.制造费用分配的方法:生产工时比例分配法;生产工人工资比例分配法(要求各种产品生产 的机械化程度相差不多);机器工时比例分配法(要求产品生产的机械化程度较高);按年度计划分配率分配法(适用于季节性生产车间)7.辅助生产:指为基本生产车间、行政管理部门等单位服务而进行的产品生产和劳务供应。8.辅助生产费用分配的方法:直接分配法;交互分配法;计划成本分配法;代数分配法。9.辅助生产费用分配的特点:辅助生产提供的产品和劳务,主要是为基本生产车间和企业行政管理 部门适用和服务的。但在某些辅助生产车间之间,也有相互提供产品和劳务的情况。因此,为正确反映各部门耗用辅助生产产品或劳务的情况,就必须将辅助生产费用在各受益单位之间进行合理分配。第四章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分配与归集 1.狭义在产品:指某一车间或某一生产步骤正在加工中的零部件和半成品。2.广义在产品:指从整个企业范围来看,包括正在加工的在产品和已经完工一个或几个生产步骤,但还需要继续加工的半成品已经尚未验收入库的产品和返修的废品等。3.有关在产品数量的核算,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做好在产品收发结存的日常核算;做好在产 品定期和不定期的清查盘点。4.约当产量,指将月末在产品的数量按其完工程度或投料程度折算为完工产品的数量。5.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的分配方法有:不计算在产品成本法、在产品成本按年初数固 定计算、在产品按所耗原材料费用计价法、约当产量法(适合月末在产品数量较大且各月月末在产品结存量不稳定,其他分配方法受到限制不宜采用市)、在产品按定额成本计价法(适合于各月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化不大,而且各项消耗定额比较准且、稳定的产品)、定额比例法(适合月初、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动较大)。第五章制造成本法 1.企业的生产按工艺技术的特点划分:单步骤生产,又称简单生产,指在工艺技术上不能间断的生产,或者不能分散在不同地点进行的生产。(发电、铸件、煤气生产等)多步骤生产,又称复杂生产,指在工艺上可以间断,由若干加工步骤组成的生产。又分为连续式多步骤生产,指原材料要经过若干相互联系的加工步骤,才能制成产品的生产。(造纸、纺织等)装配式多步骤生产,指将各种原材料平行地进行加工,制成产成品所需的各种零件,再将零件装配成产品的生产。(汽车、电子、机械等)2.企业的生产按生产组织的特点划分:大量生产,指不断地重复制造品种相同的产品的生产。(采掘、酿酒、造纸)成批生产,指按照规定的产品批别和数量,每隔一定时期重复制造某种产品的生产。单件生产,指按照购货单位的要求,生产个别的、性质特殊的产品。(船舶、重型机械、专用设 备制造等)3.成本计算对象,指为计算产品成本而确定的归集与分配生产费用的承担客体。4.成本计算期,指生产费用计入产品成本所规定的起讫日期。(其确定取决于生产组织的特点)5.品种法,是以产品品种作为成本计算对象,归集生产费用和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适合大量大批单步骤生产,如发电、采掘、铸造、供水等)特点:以企业最终完工的产品作为成本计算对象;成本计算定期按月进行;区分不同情况处理在产品成本。计算程序:按产品品种设置基本生产成本明细账,并按成本项目分别设置专栏;根据各种费用分配表,将费用分别按产品计入有关成本项目;月末,根据各种产品成本明细账所归集的生产费用,计算完工产品成本和月末在产品成本。6.分批法,又称订单法,指按照产品的批别或购货单位的订单来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一 种方法。(适合单件、小批生产,如重型机械、船舶、精密仪器制造、新产品试制、修理作业等)特点:以产品的批别作为成本计算对象;成本计算期是生产周期;一般不存在批内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之间分配生产费用的问题。7.分步法,指按照产品的生产步骤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适合大量大批多步骤生产,如冶金、造纸、纺织等)特点:成本计算对象是各种产品的生产步骤;成本计算对象是会计报告期;各步骤都存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的分配。分为:逐步结转分步法,是按照产品加工步骤的先后顺序,逐步计算并结转半成品成本,直到最后步骤累计据算出完工产品生产成本的一种方法。(适合大量大批多步骤生产)特点:能随时提供各个生产步骤完整的半成品成本资料,便于管理和控制。分为:综合结转分步法。优点:可以再各生产步骤的产品成本明细账中反映各该步骤完工产品所耗半成品费用的水平和本步骤的加工费用水平,有利于对各生产步 骤的成本管理。缺点:为了从整个企业的角度反映产品成本的构成,加强企业的成本管理,必 须进行成本的分解还原工作,从而增加核算工作量。分项结转分步法。优点:能提供各个生产步骤的半成品成本资料,全面反映各 生产步骤所耗上一步骤半成品费用和本步骤的加工费用,有利于各个生产步骤 的成本管理。同时,由于半成品的成本随着实物转移而结转,能为半成品和在 产品的实物管理和资金管理提供数据。缺点:各步成本计算的工作比较复杂,因而核算工作量比较大。平行结转分步法。特点:各步骤的成本计算对象均为最终完工产成品;半成品实物流转与半成品成本的 结转想分离。第六章战略成本管理概论 1.战略成本管理最早于 20 世纪 80 年代被提出。时代特点:需求结构发生变化;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全球性竞争日益激烈;社会、政府、顾客等 提高了对企业的要求;资源短缺,突发事件不断出现。2.战略管理的核心是寻求企业持续的竞争优势。(竞争优势有成本领先和别具一格)首要任务:关注成本战略空间、过程、业绩,关注在不同战略选择下如何组织成本管理。特点:外向性,竞争性,长期性,全面性。3.传统成本管理的局限性:传统成本管理未能与企业的战略相联系以适应瞬息万变的外部环境;传统成本管理的对象主要是企业内部的生产过程,而对企业的供应与销售环节考虑不多,对企 业外部的价值链视而不见;传统成本管理只重视有形的成本动因,而忽视了无形的成本动因;传统成本管理未能对竞争对手的成本状况进行分析与研究;传统成本管理过分依赖现有的成 本会计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