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与糖尿病AS精选PPT.ppt
关于营养与糖尿病关于营养与糖尿病AS第1页,讲稿共103张,创作于星期三二、营养与糖尿病(Nutrition and diabetes mellitus)第2页,讲稿共103张,创作于星期三(一)糖尿病的定义、诊断及分类(一)糖尿病的定义、诊断及分类定义:定义:糖尿病糖尿病糖尿病糖尿病是由于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抵是由于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抵是由于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抵是由于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抵抗,导致的糖、蛋白质、抗,导致的糖、蛋白质、抗,导致的糖、蛋白质、抗,导致的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代谢紊乱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代谢紊乱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代谢紊乱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代谢紊乱综合症。临床以综合症。临床以综合症。临床以综合症。临床以慢性高血糖慢性高血糖慢性高血糖慢性高血糖为主要特征,为主要特征,为主要特征,为主要特征,久病可导致久病可导致久病可导致久病可导致各各各各种种种种急、慢性并发症急、慢性并发症急、慢性并发症急、慢性并发症。第3页,讲稿共103张,创作于星期三1.糖尿病的症状及危害糖尿病的症状及危害与非糖尿病患者相比:与非糖尿病患者相比:n心脏病的发生率高3倍;n下肢坏疽高5倍;n尿毒症高17倍;n双目失明高25倍。第4页,讲稿共103张,创作于星期三n n典型的糖尿病症状、随机血糖典型的糖尿病症状、随机血糖典型的糖尿病症状、随机血糖典型的糖尿病症状、随机血糖11.1mmol/L11.1mmol/L;n n空腹血糖空腹血糖空腹血糖空腹血糖*(FPG)7.0mmol/L(FPG)7.0mmol/Ln nOGTTOGTT 2 2小时血糖小时血糖小时血糖小时血糖11.1mmol/L11.1mmol/L符合上述标准之一,且另一天重复检测结果仍符合上述标准之一者。符合上述标准之一,且另一天重复检测结果仍符合上述标准之一者。符合上述标准之一,且另一天重复检测结果仍符合上述标准之一者。符合上述标准之一,且另一天重复检测结果仍符合上述标准之一者。糖尿病诊断和分类委员会糖尿病诊断和分类委员会糖尿病诊断和分类委员会糖尿病诊断和分类委员会DiabetesCare1998;21(suppl1):S5-S19DiabetesCare1998;21(suppl1):S5-S19*空腹=至少8小时无热卡摄入OGTT=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n诊断标准诊断标准(WHO 1999)OGTT2小时血糖介于小时血糖介于7.811.1mmol/L为糖为糖耐量减低(耐量减低(IGTIGT)空腹血糖在空腹血糖在6.17.0mmol/L为空腹血为空腹血糖受损(糖受损(IFG)2.诊诊 断断第5页,讲稿共103张,创作于星期三n n1 1 1 1型糖尿病: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型糖尿病: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型糖尿病: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型糖尿病: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nsulin-dependent insulin-dependent insulin-dependent insulin-dependent diabetes mellitus,IDDM)diabetes mellitus,IDDM)diabetes mellitus,IDDM)diabetes mellitus,IDDM);n n2 2 2 2型糖尿病:型糖尿病:型糖尿病:型糖尿病: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NIDDM)(NIDDM)(NIDDM);n n妊娠糖尿病妊娠糖尿病妊娠糖尿病妊娠糖尿病n n其他类型糖尿病其他类型糖尿病其他类型糖尿病其他类型糖尿病3.分分 类(类(美国糖尿病协会美国糖尿病协会,ADA)第6页,讲稿共103张,创作于星期三1 1型糖尿病:型糖尿病: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nsulin-dependent diabetes mellitus,IDDM)insulin-dependent diabetes mellitus,IDDM)insulin-dependent diabetes mellitus,IDDM)insulin-dependent diabetes mellitus,IDDM)临床特点:临床特点:临床特点:临床特点:n n可发于任何年龄,以可发于任何年龄,以可发于任何年龄,以可发于任何年龄,以儿童及青少年为多儿童及青少年为多儿童及青少年为多儿童及青少年为多;n n起病往往较急,常有起病往往较急,常有起病往往较急,常有起病往往较急,常有“三多一少三多一少三多一少三多一少”症状,易发生酮症酸中毒;症状,易发生酮症酸中毒;症状,易发生酮症酸中毒;症状,易发生酮症酸中毒;n n多数需终身胰岛素治疗。多数需终身胰岛素治疗。多数需终身胰岛素治疗。多数需终身胰岛素治疗。病因:病因:病因:病因:n n异常的免疫反应异常的免疫反应异常的免疫反应异常的免疫反应n n环境因素(病毒、化学物质及药品)环境因素(病毒、化学物质及药品)环境因素(病毒、化学物质及药品)环境因素(病毒、化学物质及药品)n n遗传遗传遗传遗传第7页,讲稿共103张,创作于星期三2 2型糖尿病:型糖尿病: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NIDDM)NIDDM)NIDDM),vv临床特点:临床特点:临床特点:临床特点:约占我国糖尿病总数的约占我国糖尿病总数的约占我国糖尿病总数的约占我国糖尿病总数的95%95%95%95%。起病隐匿、缓慢,多在起病隐匿、缓慢,多在起病隐匿、缓慢,多在起病隐匿、缓慢,多在40404040岁以后发病岁以后发病岁以后发病岁以后发病 症状不明显,三多一少、视物模糊、易疲倦症状不明显,三多一少、视物模糊、易疲倦症状不明显,三多一少、视物模糊、易疲倦症状不明显,三多一少、视物模糊、易疲倦皮肤搔痒等皮肤搔痒等皮肤搔痒等皮肤搔痒等 常采用改变生活方式、口服降糖药物治疗常采用改变生活方式、口服降糖药物治疗常采用改变生活方式、口服降糖药物治疗常采用改变生活方式、口服降糖药物治疗vv病因:病因:病因:病因:遗传因素遗传因素遗传因素遗传因素 环境因素(社会因素、环境因素(社会因素、环境因素(社会因素、环境因素(社会因素、生活方式生活方式生活方式生活方式)vv发病机理:发病机理:发病机理:发病机理:n n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抵抗n n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抵抗:在某种血浆胰岛素水平下,在某种血浆胰岛素水平下,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减少。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减少。第8页,讲稿共103张,创作于星期三妊娠糖尿病妊娠糖尿病妊娠糖尿病妊娠糖尿病:在妊娠期间发生或首次发现的葡萄糖耐量:在妊娠期间发生或首次发现的葡萄糖耐量:在妊娠期间发生或首次发现的葡萄糖耐量:在妊娠期间发生或首次发现的葡萄糖耐量减退。大部分病人产后可恢复正常,但此后可成为减退。大部分病人产后可恢复正常,但此后可成为减退。大部分病人产后可恢复正常,但此后可成为减退。大部分病人产后可恢复正常,但此后可成为糖尿病的高危人群。糖尿病的高危人群。糖尿病的高危人群。糖尿病的高危人群。其他类型糖尿病其他类型糖尿病其他类型糖尿病其他类型糖尿病:如感染性糖尿病,药物及化学制剂引起:如感染性糖尿病,药物及化学制剂引起:如感染性糖尿病,药物及化学制剂引起:如感染性糖尿病,药物及化学制剂引起的糖尿病和胰腺疾病、内分泌疾病伴发的糖尿病。的糖尿病和胰腺疾病、内分泌疾病伴发的糖尿病。的糖尿病和胰腺疾病、内分泌疾病伴发的糖尿病。的糖尿病和胰腺疾病、内分泌疾病伴发的糖尿病。第9页,讲稿共103张,创作于星期三 2002 2002年,我国年,我国1818岁及以上居民糖尿病患病率为岁及以上居民糖尿病患病率为2.6%2.6%,空,空腹血糖受损率为腹血糖受损率为1.9%1.9%。城市患病率明显高于农村城市患病率明显高于农村,一类农村明显,一类农村明显高于四类农村。与高于四类农村。与19961996年糖尿病抽样调查资料相比,大城市年糖尿病抽样调查资料相比,大城市2020岁以岁以上糖尿病患病率由上糖尿病患病率由4.6%4.6%上升到上升到6.4%6.4%、中小城市由、中小城市由3.4%3.4%上升到上升到3.9%3.9%。2010 2010年,中国已有年,中国已有92409240万万成年人患糖尿病,是成年人患糖尿病,是20022002年调查数字年调查数字的的3 3倍倍;2020岁以上成年人糖尿病患病率达岁以上成年人糖尿病患病率达9.7%9.7%,其中男性患病率,其中男性患病率10.6%10.6%,女性患病率,女性患病率8.8%8.8%;糖尿病前期患者人数已达到;糖尿病前期患者人数已达到1.481.48亿人亿人。(二)我国糖尿病流行情况(二)我国糖尿病流行情况第10页,讲稿共103张,创作于星期三我国我国我国我国20202020岁以上居民糖尿病率岁以上居民糖尿病率岁以上居民糖尿病率岁以上居民糖尿病率(%)(%)(%)(%)变化趋势变化趋势变化趋势变化趋势20岁及以上人口岁及以上人口n20082008年,我国糖尿病患者年,我国糖尿病患者已经已经超超过过60006000万万,占世界,占世界糖尿病人群总数的糖尿病人群总数的1/51/5,患病人数已大大超过印患病人数已大大超过印度,度,跃居世界第一位跃居世界第一位!2008.11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报告第11页,讲稿共103张,创作于星期三我国糖尿病流行状况特点我国糖尿病流行状况特点n n以以以以2 2型糖尿病为主,糖尿病年轻化的情况明显:型糖尿病为主,糖尿病年轻化的情况明显:型糖尿病为主,糖尿病年轻化的情况明显:型糖尿病为主,糖尿病年轻化的情况明显:-2 2型糖尿病占型糖尿病占93.7%93.7%,1 1型糖尿病占型糖尿病占5.6%5.6%,其他类型糖尿病占,其他类型糖尿病占0.7%0.7%。2020岁以下的人群岁以下的人群2 2型糖型糖尿病患病率显著增加。尿病患病率显著增加。n n地区经济发达程度和个人收入情况与糖尿病患病率有关:地区经济发达程度和个人收入情况与糖尿病患病率有关:地区经济发达程度和个人收入情况与糖尿病患病率有关:地区经济发达程度和个人收入情况与糖尿病患病率有关:-发达地区的糖尿病患病率明显高于不发达地区,人均年收入与糖尿病的患病率密切相发达地区的糖尿病患病率明显高于不发达地区,人均年收入与糖尿病的患病率密切相关。在关。在19941994年的调查中,人均年收入在年的调查中,人均年收入在50005000元以上的人群患糖尿病的患病率是收入在元以上的人群患糖尿病的患病率是收入在25002500元以下的人群的元以下的人群的2 23 3倍。倍。n n未诊断的糖尿病比例高:未诊断的糖尿病比例高:未诊断的糖尿病比例高:未诊断的糖尿病比例高:由于糖尿病早期可无任何症状而未就诊,难以早期发现。由于糖尿病早期可无任何症状而未就诊,难以早期发现。n n与肥胖的关系:与肥胖的关系:与肥胖的关系:与肥胖的关系:我国我国2 2型糖尿病患者的平均体质指数型糖尿病患者的平均体质指数(BMI)(BMI)约为约为25kg/m225kg/m2。比较。比较BMIBMI小于小于25 kg/m225 kg/m2的人群,的人群,BMIBMI为为252529.9 kg/m229.9 kg/m2的人糖尿病患病率增加的人糖尿病患病率增加70%70%。第12页,讲稿共103张,创作于星期三(三)糖尿病的危险因素(三)糖尿病的危险因素遗传遗传环境环境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泌相对不足泌相对不足泌相对不足胰岛素胰岛素胰岛素胰岛素 细胞分泌不能代偿细胞分泌不能代偿细胞分泌不能代偿细胞分泌不能代偿糖尿病糖尿病正常个体正常个体n n肥胖或超重肥胖或超重肥胖或超重肥胖或超重n n生活方式生活方式生活方式生活方式n n饮食、运动饮食、运动饮食、运动饮食、运动n n应激应激应激应激n n糖尿病基因糖尿病基因糖尿病基因糖尿病基因n n原发原发原发原发n n继发继发继发继发n n糖尿病相关基因糖尿病相关基因糖尿病相关基因糖尿病相关基因第13页,讲稿共103张,创作于星期三膳食结构不合理膳食结构不合理膳食结构不合理膳食结构不合理n能量摄入多,消耗少;能量摄入多,消耗少;n脂肪摄入过多;脂肪摄入过多;n膳食纤维、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维生素、矿物质摄入过少。摄入过少。1 1、膳食因素、膳食因素第14页,讲稿共103张,创作于星期三2 2、生理、病理因素、生理、病理因素n年龄增大年龄增大、妊娠、高血脂、高血压、肥胖和感染、外伤、妊娠、高血脂、高血压、肥胖和感染、外伤等。等。糖尿病男女患病率接近。糖尿病男女患病率接近。年龄高峰:年龄高峰:50-7050-70岁岁第20页,讲稿共103张,创作于星期三3 3、社会环境因素、社会环境因素经济发达,生活富裕,经济发达,生活富裕,体力活动减少体力活动减少,节奏加,节奏加快,竞争激烈,快,竞争激烈,应激增多应激增多等。等。第21页,讲稿共103张,创作于星期三中国居民体力活动情况中国居民体力活动情况 n半数劳动者行走时间短半数劳动者行走时间短 n女性仍承担主要家务女性仍承担主要家务 n居民锻炼比例仅为居民锻炼比例仅为14.1%14.1%体力活动可减轻体力活动可减轻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抵抗第22页,讲稿共103张,创作于星期三4 4、遗传因素、遗传因素n家族遗传易感性:糖尿病亲属发病率比非糖尿病亲属发病率家族遗传易感性:糖尿病亲属发病率比非糖尿病亲属发病率高高17倍倍,双亲均为糖尿病者,子女约双亲均为糖尿病者,子女约5有糖尿病,有糖尿病,糖尿病遗传的不是它本糖尿病遗传的不是它本身,而是它的易感性。身,而是它的易感性。n种族遗传易感性:中国人可能为糖尿病的易感人群,富裕国家华人患种族遗传易感性:中国人可能为糖尿病的易感人群,富裕国家华人患病率在病率在 10%以上,明显高于当地的白种人。以上,明显高于当地的白种人。我国糖尿病的遗传度为我国糖尿病的遗传度为44.4%-73.8,2型糖尿病的遗传度为型糖尿病的遗传度为51.2%-73.8,一般高于,一般高于60,而,而1型糖尿病的遗传度低于型糖尿病的遗传度低于60。第23页,讲稿共103张,创作于星期三(四)糖尿病的防治措施(四)糖尿病的防治措施-“五驾马车五驾马车”pp综合治疗方法综合治疗方法pp健康教育健康教育健康教育健康教育pp控制饮食(辕马)控制饮食(辕马)控制饮食(辕马)控制饮食(辕马)pp体育锻炼体育锻炼体育锻炼体育锻炼pp合理用药合理用药合理用药合理用药pp病情监测病情监测病情监测病情监测第24页,讲稿共103张,创作于星期三(1)糖尿病健康教育)糖尿病健康教育n n通过健康教育使患者了解糖尿病的有关知识,学会自我通过健康教育使患者了解糖尿病的有关知识,学会自我通过健康教育使患者了解糖尿病的有关知识,学会自我通过健康教育使患者了解糖尿病的有关知识,学会自我治疗所需的技能,并能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接受治疗。治疗所需的技能,并能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接受治疗。治疗所需的技能,并能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接受治疗。治疗所需的技能,并能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接受治疗。第25页,讲稿共103张,创作于星期三饮食治疗的目标饮食治疗的目标饮食治疗的目标饮食治疗的目标n n血糖值接近或达到正常水平血糖值接近或达到正常水平血糖值接近或达到正常水平血糖值接近或达到正常水平n n保护胰岛保护胰岛保护胰岛保护胰岛-细胞,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细胞,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细胞,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细胞,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n n维持或达到理想体重维持或达到理想体重维持或达到理想体重维持或达到理想体重n n血脂接近或达到正常水平血脂接近或达到正常水平血脂接近或达到正常水平血脂接近或达到正常水平n n预防和治疗急、慢性并发症预防和治疗急、慢性并发症预防和治疗急、慢性并发症预防和治疗急、慢性并发症n n全面提高体内营养水平,增强机体抵抗力全面提高体内营养水平,增强机体抵抗力全面提高体内营养水平,增强机体抵抗力全面提高体内营养水平,增强机体抵抗力 (2 2)糖尿病的饮食治疗)糖尿病的饮食治疗第26页,讲稿共103张,创作于星期三糖尿病营养治疗原则糖尿病营养治疗原则*1 1)控制总能量控制总能量控制总能量控制总能量是糖尿病饮食最基本原则。总能应根据患者的肥胖度、是糖尿病饮食最基本原则。总能应根据患者的肥胖度、是糖尿病饮食最基本原则。总能应根据患者的肥胖度、是糖尿病饮食最基本原则。总能应根据患者的肥胖度、生理条件和劳动强度而定,生理条件和劳动强度而定,生理条件和劳动强度而定,生理条件和劳动强度而定,能量摄入以维持或略低于理想体能量摄入以维持或略低于理想体能量摄入以维持或略低于理想体能量摄入以维持或略低于理想体重为宜。重为宜。重为宜。重为宜。体型体型体型体型卧床卧床卧床卧床轻体力劳动轻体力劳动轻体力劳动轻体力劳动中体力劳动中体力劳动中体力劳动中体力劳动重体力劳动重体力劳动重体力劳动重体力劳动消瘦消瘦消瘦消瘦25-3025-303535404045-5045-50正常正常正常正常20-2520-25303035354040肥胖肥胖肥胖肥胖151520-2520-2530303535成年糖尿病患者每日能量供给量成年糖尿病患者每日能量供给量kcal/kg第27页,讲稿共103张,创作于星期三2 2)适量的碳水化合物适量的碳水化合物适量的碳水化合物适量的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应占总热能的。碳水化合物应占总热能的。碳水化合物应占总热能的。碳水化合物应占总热能的 50-50-60%60%,可适当放宽对主食类食物的限制,但,可适当放宽对主食类食物的限制,但,可适当放宽对主食类食物的限制,但,可适当放宽对主食类食物的限制,但需严格需严格需严格需严格控制精制糖控制精制糖控制精制糖控制精制糖的摄入,注意选择的摄入,注意选择的摄入,注意选择的摄入,注意选择GIGI低的食物低的食物低的食物低的食物;GI 55GI 70GI 70,为高血糖生成指数食物,为高血糖生成指数食物,为高血糖生成指数食物,为高血糖生成指数食物第28页,讲稿共103张,创作于星期三血糖指数血糖指数-选择食物的依据之一选择食物的依据之一第29页,讲稿共103张,创作于星期三第30页,讲稿共103张,创作于星期三第31页,讲稿共103张,创作于星期三3 3)适当增加蛋白质适当增加蛋白质适当增加蛋白质适当增加蛋白质。糖异生作用增强,蛋白质消耗增。糖异生作用增强,蛋白质消耗增。糖异生作用增强,蛋白质消耗增。糖异生作用增强,蛋白质消耗增加,易出现负氮平衡,应保证蛋白质的摄入量。加,易出现负氮平衡,应保证蛋白质的摄入量。加,易出现负氮平衡,应保证蛋白质的摄入量。加,易出现负氮平衡,应保证蛋白质的摄入量。vv当肾功正常时,蛋白质占总能量的比例可达当肾功正常时,蛋白质占总能量的比例可达当肾功正常时,蛋白质占总能量的比例可达当肾功正常时,蛋白质占总能量的比例可达12%20%12%20%成成成成人人人人1.21.5g/kg.d1.21.5g/kg.d,儿童,儿童,儿童,儿童1.52g/kg.d1.52g/kg.d,优质蛋白应占,优质蛋白应占,优质蛋白应占,优质蛋白应占1/31/3以以以以上上上上;vv已患糖尿病肾病的患者,应根据肾功能损害程度限制蛋白质的已患糖尿病肾病的患者,应根据肾功能损害程度限制蛋白质的已患糖尿病肾病的患者,应根据肾功能损害程度限制蛋白质的已患糖尿病肾病的患者,应根据肾功能损害程度限制蛋白质的摄入量,一般为摄入量,一般为摄入量,一般为摄入量,一般为0.5-0.8g/(kg.d)0.5-0.8g/(kg.d)。第32页,讲稿共103张,创作于星期三4 4)控制脂肪摄入量控制脂肪摄入量控制脂肪摄入量控制脂肪摄入量。限制脂肪酸尤其是饱和脂肪酸的摄。限制脂肪酸尤其是饱和脂肪酸的摄。限制脂肪酸尤其是饱和脂肪酸的摄。限制脂肪酸尤其是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降低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危险。入,降低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危险。入,降低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危险。入,降低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危险。n n膳食脂肪占总热能的膳食脂肪占总热能的膳食脂肪占总热能的膳食脂肪占总热能的20%-30%20%-30%以下,饱和脂肪酸摄入小于以下,饱和脂肪酸摄入小于以下,饱和脂肪酸摄入小于以下,饱和脂肪酸摄入小于10%10%。n nSFA:MUFA:PUFASFA:MUFA:PUFA为为为为1:1:11:1:1,多不饱和脂肪酸不宜超过总能量的,多不饱和脂肪酸不宜超过总能量的,多不饱和脂肪酸不宜超过总能量的,多不饱和脂肪酸不宜超过总能量的10%10%;适当增加单不饱和脂肪酸。;适当增加单不饱和脂肪酸。;适当增加单不饱和脂肪酸。;适当增加单不饱和脂肪酸。n n胆固醇摄入胆固醇摄入胆固醇摄入胆固醇摄入300mg/d4%倭瓜倭瓜350鲜豇豆鲜豇豆250鲜豌豆鲜豌豆100柿子椒柿子椒350扁豆扁豆250丝瓜丝瓜300四季豆四季豆250含糖含糖3%白菜、圆白菜、菠菜、油菜、韭菜、芹菜、莴苣、西葫芦白菜、圆白菜、菠菜、油菜、韭菜、芹菜、莴苣、西葫芦西红柿、冬瓜、黄瓜、苦瓜、茄子、绿豆芽、菜花、鲜蘑菇西红柿、冬瓜、黄瓜、苦瓜、茄子、绿豆芽、菜花、鲜蘑菇500食物类别食物类别食物名称食物名称重量重量g食物名称食物名称重量重量g食物名称食物名称重量重量g续表续表4第55页,讲稿共103张,创作于星期三春春夏夏秋秋冬冬早餐早餐豆浆豆浆1 1份、面包份、面包2 2份、煮鸡蛋份、煮鸡蛋1 1份份绿豆粥绿豆粥1 1份、花卷份、花卷2 2份、小葱拌豆份、小葱拌豆腐腐1 1份份赤豆粥赤豆粥1 1份、肉松份、肉松1 1份、发糕份、发糕2 2份份牛奶牛奶2 2份、面包份、面包2 2份份午餐午餐香菇油菜香菇油菜0.50.5份、份、鱼鱼2 2份、米饭份、米饭5 5份份苦瓜炒肉片、凉苦瓜炒肉片、凉拌芹菜(蔬菜拌芹菜(蔬菜0.50.5份、肉份、肉2 2份)、份)、米饭米饭5 5份份西红柿木耳炒鸡西红柿木耳炒鸡蛋、冬瓜排骨汤蛋、冬瓜排骨汤(蔬菜(蔬菜0.50.5份、鸡份、鸡蛋蛋1 1份、排骨份、排骨1 1份)份)米饭米饭5 5份份鱼虾鱼虾2 2份、凉拌份、凉拌菠菜菠菜0.50.5份、米饭份、米饭5 5份份晚餐晚餐肉菜馅饺子(肉肉菜馅饺子(肉1 1份、菜份、菜0.50.5份、面份、面4 4份)份)榨菜肉丝面榨菜肉丝面+凉凉拌黄瓜(肉拌黄瓜(肉1 1份、份、菜菜0.50.5份、面份、面4 4份)份)倭瓜米粥(倭瓜倭瓜米粥(倭瓜0.50.5份、大米份、大米1 1份)份)、家常豆腐、家常豆腐1 1份份萝卜肉馅包子萝卜肉馅包子(萝卜(萝卜0.50.5份、肉份、肉1 1份、面份、面3 3份)小份)小米粥米粥1 1份份点心点心无糖酸奶一份无糖酸奶一份无糖牛奶或酸奶无糖牛奶或酸奶2 2份份无糖牛奶或酸奶无糖牛奶或酸奶2 2份份李老师的参考食谱李老师的参考食谱第56页,讲稿共103张,创作于星期三n n根据粗配食谱中选用的食物用量,计算该食谱的各种营根据粗配食谱中选用的食物用量,计算该食谱的各种营根据粗配食谱中选用的食物用量,计算该食谱的各种营根据粗配食谱中选用的食物用量,计算该食谱的各种营养成分的含量,并与食用者的营养素参考摄入量标准进养成分的含量,并与食用者的营养素参考摄入量标准进养成分的含量,并与食用者的营养素参考摄入量标准进养成分的含量,并与食用者的营养素参考摄入量标准进行比较,如果不在行比较,如果不在行比较,如果不在行比较,如果不在80808080100100100100之间,则应进行调整,直至之间,则应进行调整,直至之间,则应进行调整,直至之间,则应进行调整,直至符合要求。符合要求。符合要求。符合要求。略略略略第57页,讲稿共103张,创作于星期三食品交换的四大类(八小类)食品交换的四大类(八小类)第58页,讲稿共103张,创作于星期三等值谷薯类交换表等值谷薯类交换表25g35g200g100g第59页,讲稿共103张,创作于星期三500g400g350g250g200g150g100g70g等值蔬菜类交换表等值蔬菜类交换表第60页,讲稿共103张,创作于星期三150g300g200g500g等值水果类交换表等值水果类交换表第61页,讲稿共103张,创作于星期三20g25g35g 50g60g100g 80g等值肉蛋类食品交换表等值肉蛋类食品交换表每交换份肉蛋类供蛋白质每交换份肉蛋类供蛋白质每交换份肉蛋类供蛋白质每交换份肉蛋类供蛋白质9g9g9g9g脂肪脂肪脂肪脂肪6g6g6g6g第62页,讲稿共103张,创作于星期三20g50g150g400g100g25g等值大豆食品交换表等值大豆食品交换表第63页,讲稿共103张,创作于星期三 20g25g 160g 130g等值奶类食品交换表等值奶类食品交换表第64页,讲稿共103张,创作于星期三40g 10g 25g等值油脂类食品交换表等值油脂类食品交换表第65页,讲稿共103张,创作于星期三五、糖尿病饮食治疗实施评估 饮食治疗实施过程中的困难饮食治疗实施过程中的困难 检查病人饮食治疗的实施情况检查病人饮食治疗的实施情况 饮食治疗效果的评估指标饮食治疗效果的评估指标 饮食治疗方案的监督和修改饮食治疗方案的监督和修改第66页,讲稿共103张,创作于星期三n不同医生对的饮食建议经常不同,甚至相反不同医生对的饮食建议经常不同,甚至相反n许多内科医生不了解不重视饮食原则和方案许多内科医生不了解不重视饮食原则和方案n坚持不同于普通人的饮食确实有困难坚持不同于普通人的饮食确实有困难n食物除了满足营养需要外,还有其它功能食物除了满足营养需要外,还有其它功能n能量摄入和消耗间的平衡由中枢神经系统调节能量摄入和消耗间的平衡由中枢神经系统调节1 1、饮食治疗实施过程中的困难、饮食治疗实施过程中的困难第67页,讲稿共103张,创作于星期三2 2、检查病人饮食治疗的实施情况、检查病人饮食治疗的实施情况n 要求病人记录每天进食情况和血糖监测、体重变化情况,定要求病人记录每天进食情况和血糖监测、体重变化情况,定期门诊随访。期门诊随访。n 营养师或医生定期了解病人是否按饮食治疗方案进食,包括每日总热营养师或医生定期了解病人是否按饮食治疗方案进食,包括每日总热量、三大营养物质的分配、食品的选择、摄入方式、食品交换份的掌握量、三大营养物质的分配、食品的选择、摄入方式、食品交换份的掌握情况、糖尿病药物治疗、运动量和体重变化等情况,并对饮食治疗的效情况、糖尿病药物治疗、运动量和体重变化等情况,并对饮食治疗的效果做出评估果做出评估。第68页,讲稿共103张,创作于星期三3 3、饮食治疗效果的评估指标、饮食治疗效果的评估指标n血糖:包括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的控制。血糖:包括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的控制。n血脂:应控制在正常范围血脂:应控制在正常范围 -TC5.20mmol/L;TG1.70mmol/L;-LDL-C 1.04mmol/L;n血压:应控制在正常范围血压:应控制在正常范围 (90-140mmHg)90-140mmHg)n体重:达到并维持合理体重体重:达到并维持合理体重 保证正常的生长发育、促进疾病康复保证正常的生长发育、促进疾病康复第69页,讲稿共103张,创作于星期三检测指标与检测时间检测指标与检测时间n n每日每日每日每日1 1 1 1次:血糖、尿糖次:血糖、尿糖次:血糖、尿糖次:血糖、尿糖n n每月每月每月每月1 1 1 1次:体重、血压、腰围次:体重、血压、腰围次:体重、血压、腰围次:体重、血压、腰围/臀围臀围臀围臀围n n每季度每季度每季度每季度1 1 1 1次:血脂、眼底检查、神经系统检查、肾功能检查、次:血脂、眼底检查、神经系统检查、肾功能检查、次:血脂、眼底检查、神经系统检查、肾功能检查、次:血脂、眼底检查、神经系统检查、肾功能检查、心电图检查心电图检查心电图检查心电图检查n n必要时进行:胸部必要时进行:胸部必要时进行:胸部必要时进行:胸部X X X X线检查、口服葡萄糖耐量和胰岛素释放试验线检查、口服葡萄糖耐量和胰岛素释放试验线检查、口服葡萄糖耐量和胰岛素释放试验线检查、口服葡萄糖耐量和胰岛素释放试验n n以上检查时间为病情稳定时的频率,病情不稳定时,酌情加测以上检查时间为病情稳定时的频率,病情不稳定时,酌情加测以上检查时间为病情稳定时的频率,病情不稳定时,酌情加测以上检查时间为病情稳定时的频率,病情不稳定时,酌情加测n n其他检查:了解胰岛素抗体和胰岛功能其他检查:了解胰岛素抗体和胰岛功能其他检查:了解胰岛素抗体和胰岛功能其他检查:了解胰岛素抗体和胰岛功能第70页,讲稿共103张,创作于星期三良好良好一般一般不良不良血浆葡萄糖(血浆葡萄糖(mmol/L)空腹空腹4.4-6.17.07.0非空腹非空腹4.4-8.010.010.0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红蛋白(%)7.5血压血压(mmHg)130/80130/80-140/90140/90糖尿病控制目标糖尿病控制目标第71页,讲稿共103张,创作于星期三良好良好一般一般不良不良体重指数体重指数(kg/m)男男25 2727女24 2626TC(mmol)1.11.1-0.90.9TG(mmol)1.5 2.22.2LDL-C(mmol)4.0 糖尿病控制目标糖尿病控制目标第72页,讲稿共103张,创作于星期三4 4、饮食治疗方案的监督和修改、饮食治疗方案的监督和修改 饮食治疗非常复杂,且难以持之以恒,应确认方案的饮食治疗非常复杂,且难以持之以恒,应确认方案的可行性,对病人加强教育,督促病人认真执行。同时,应可行性,对病人加强教育,督促病人认真执行。同时,应根据病人的代谢控制情况、体重变化、健康状况和活动量、根据病人的代谢控制情况、体重变化、健康状况和活动量、发育状况等修改治疗方案。必要时,增加或修改药物治疗发育状况等修改治疗方案。必要时,增加或修改药物治疗方案,以达到治疗的目的。方案,以达到治疗的目的。第73页,讲稿共103张,创作于星期三参考书:参考书:n n食物血糖生成指数食物血糖生成指数 杨月欣杨月欣n n糖尿病怎么吃?糖尿病怎么吃?向红丁、陈伟向红丁、陈伟n n糖尿病自我管理全书糖尿病自我管理全书 王建华王建华第74页,讲稿共103张,创作于星期三二、营养与动脉粥样硬化二、营养与动脉粥样硬化第75页,讲稿共103张,创作于星期三1.1.定义:定义: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炎症性、多阶段的退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炎症性、多阶段的退行性、复合性病变,导致受损的动脉管壁增厚变硬、行性、复合性病变,导致受损的动脉管壁增厚变硬、失去弹性、管腔缩小。失去弹性、管腔缩小。内膜内膜受损受损 脂质脂质条纹条纹 平滑肌细胞平滑肌细胞迁移增生迁移增生 纤维纤维分泌分泌 斑块斑块形成形成 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第76页,讲稿共103张,创作于星期三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疾病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疾病冠状动脉冠状动脉冠状动脉冠状动脉 心绞痛、心肌梗死心绞痛、心肌梗死心绞痛、心肌梗死心绞痛、心肌梗死脑动脉脑动脉脑动脉脑动脉 脑卒中、缺血性脑病脑卒中、缺血性脑病脑卒中、缺血性脑病脑卒中、缺血性脑病肾动脉肾动脉肾动脉肾动脉 尿毒症尿毒症尿毒症尿毒症下肢动脉下肢动脉下肢动脉下肢动脉 间歇性跛行间歇性跛行间歇性跛行间歇性跛行第77页,讲稿共103张,创作于星期三2.1 2.1 2.1 2.1 膳食脂类与动脉粥样硬化膳食脂类与动脉粥样硬化膳食脂类与动脉粥样硬化膳食脂类与动脉粥样硬化(1 1 1 1)膳食脂肪摄入总量)膳食脂肪摄入总量)膳食脂肪摄入总量)膳食脂肪摄入总量 大量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膳食脂肪的摄入量,尤其大量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膳食脂肪的摄入量,尤其大量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膳食脂肪的摄入量,尤其大量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膳食脂肪的摄入量,尤其是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量与动脉粥样硬化呈正相关。是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量与动脉粥样硬化呈正相关。是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量与动脉粥样硬化呈正相关。是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量与动脉粥样硬化呈正相关。2 2、营养因素与动脉粥样硬化、营养因素与动脉粥样硬化第78页,讲稿共103张,创作于星期三(2 2)脂肪酸种类)脂肪酸种类n膳食中饱和脂肪酸膳食中饱和脂肪酸被认为是使血液胆固醇和被认为是使血液胆固醇和LDL-CLDL-C升高的主要脂肪升高的主要脂肪酸。酸。nSFASFA主要存在于动物性食物,如肉、蛋、乳脂等食物中,这些食物也常伴主要存在于动物性食物,如肉、蛋、乳脂等食物中,这些食物也常伴有高胆固醇含量;有高胆固醇含量;n进食较多饱和脂肪酸的同时必然进食较多的胆固醇。进食较多饱和脂肪酸的同时必然进食较多的胆固醇。饱和脂肪酸与动脉粥样硬化饱和脂肪酸与动脉粥样硬化n小于小于10个碳原子和大于个碳原子和大于18个碳原子的饱和脂肪酸几乎不升高血清胆固醇个碳原子的饱和脂肪酸几乎不升高血清胆固醇n棕榈酸(棕榈酸(C16)、豆蔻酸()、豆蔻酸(C14)和月桂酸()和月桂酸(C12)有升高胆固醇作用)有升高胆固醇作用n升高血清胆固醇的作用:豆蔻酸升高血清胆固醇的作用:豆蔻酸棕榈酸棕榈酸月桂酸月桂酸n这些脂肪酸可通过干扰这些脂肪酸可通过干扰LDL受体的活性,从而抑制受体的活性,从而抑制LDL自血液中清除自血液中清除第79页,讲稿共103张,创作于星期三n单不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如橄榄油、茶油能降低血总胆固醇和如橄榄油、茶油能降低血总胆固醇和LDL,而不,而不降低降低HDL水平,或使水平,或使LDL胆固醇下降较多而胆固醇下降较多而HDL胆固醇下降较少。胆固醇下降较少。nn-6型多不饱和脂肪酸型多不饱和脂肪酸能降低血液胆固醇含量,降低能降低血液胆固醇含量,降低LDL胆固醇的同胆固醇的同时也降低时也降低HDL胆固醇。胆固醇。nn-3型多不饱和脂肪酸型多不饱和脂肪酸如亚麻酸、如亚麻酸、EPA、DHA能降低血液胆固醇和能降低血液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并能升高甘油三酯含量,并能升高HDL。不饱和脂肪酸与动脉粥样硬化不饱和脂肪酸与动脉粥样硬化n与多不饱和脂肪酸相比,单不饱和脂肪与多不饱和脂肪酸相比,单不饱和脂肪酸对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更有优越性!酸对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更有优越性!第80页,讲稿共103张,创作于星期三反式脂肪酸与动脉粥样硬化反式脂肪酸与动脉粥样硬化n反式脂肪酸反式脂肪酸可使血中可使血中LDL胆固醇含量增加,同时降低胆固醇含量增加,同时降低HDL、增高增高TC/HDL-C、LDL-C/HDL-C比值,增加心血管病危险性,比值,增加心血管病危险性,n反式脂肪酸致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比饱和脂肪酸更强反式脂肪酸致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比饱和脂肪酸更强。n美国一项权威调查表明,反式脂肪酸摄入量增加美国一项权威调查表明,反式脂肪酸摄入量增加2,导致患,导致患心脏病的风险增加心脏病的风险增加25。第81页,讲稿共103张,创作于星期三(3)膳食固醇与动脉粥样硬化)膳食固醇与动脉粥样硬化n 长期高胆固醇、高饱和脂肪酸摄入可造成血胆固醇长期高胆固醇、高饱和脂肪酸摄入可造成血胆固醇浓度的升高。浓度的升高。n 高胆固醇血症最主要的危害就是易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和高胆固醇血症最主要的危害就是易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冠心病。n 与胆固醇相比,与胆固醇相比,植物固醇植物固醇的吸收率低,而清除率高,加的吸收率低,而清除率高,加之人体不能合成,因此其在血液中的浓度只有之人体不能合成,因此其在血液中的浓度只有0.003-0.474 mg/dL,比胆固醇低,比胆固醇低500-20000倍。倍。第82页,讲稿共103张,创作于星期三(4 4)膳食磷脂与动脉粥样硬化)膳食磷脂与动脉粥样硬化 磷脂是一种强乳化剂,可使血液中胆固醇颗粒变小,磷脂是一种强乳化剂,可使血液中胆固醇颗粒变小,易于透过血管壁为组织利用,使血浆胆固醇浓度降低,易于透过血管壁为组织利用,使血浆胆固醇浓度降低,避免胆固醇在血管壁的沉积,故有利于防止动脉硬化。避免胆固醇在血管壁的沉积,故有利于防止动脉硬化。第83页,讲稿共103张,创作于星期三结结 论论膳食脂肪酸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