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材料力学课件第四章 弯曲内力、应力截面、几何性质(复习).ppt
-
资源ID:84400942
资源大小:2.46MB
全文页数:100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6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东南大学材料力学课件第四章 弯曲内力、应力截面、几何性质(复习).ppt
第四章第四章 弯曲内力、应力弯曲内力、应力和截面的几何性质和截面的几何性质三、三、内力方程和内力图内力方程和内力图一、一、弯曲概述弯曲概述四、梁横截面上的正应力计算四、梁横截面上的正应力计算五、梁横截面上的切应力计算五、梁横截面上的切应力计算六、梁的合理设计六、梁的合理设计二、梁的内力(剪力和弯矩)二、梁的内力(剪力和弯矩)七、选择题练习七、选择题练习第四章第四章 弯曲内力、应力和截面的几何性质弯曲内力、应力和截面的几何性质1.1.工程实例工程实例 桥梁,屋梁,车轴都是桥梁,屋梁,车轴都是最常见梁的例子。最常见梁的例子。2.2.定义定义凡是以弯曲变形为主的杆件称为凡是以弯曲变形为主的杆件称为梁(梁(beam)。一、一、弯曲弯曲(bending)概述概述 当纵向平面上承受垂直于杆件轴线的横向力或当纵向平面上承受垂直于杆件轴线的横向力或外力偶当作用时,杆件的轴线由直线变成曲线,外力偶当作用时,杆件的轴线由直线变成曲线,此变形称为此变形称为弯曲变形弯曲变形。平面弯曲:平面弯曲:当作用在梁上的所有外力(或合当作用在梁上的所有外力(或合力)位于纵向对称面内时,梁的轴线为一条位力)位于纵向对称面内时,梁的轴线为一条位于纵向对称面内的曲线的弯曲。(于纵向对称面内的曲线的弯曲。(对称弯曲对称弯曲)纵向对称面:纵向对称面:梁的轴线与横截面纵向对称轴所梁的轴线与横截面纵向对称轴所构成的平面。构成的平面。支座的简化支座的简化固定铰支座固定铰支座可动铰支座可动铰支座固定端固定端CL7TU23.3.3.3.梁的计算简图梁的计算简图梁的计算简图梁的计算简图杆件的简化杆件的简化用梁的轴线来代替实际的梁用梁的轴线来代替实际的梁FRyFRxMRFRxFRyFRy外伸梁外伸梁悬臂梁悬臂梁静定梁的基本形式静定梁的基本形式简支梁简支梁简支梁简支梁超超静定梁静定梁三跨连续梁三跨连续梁主跨主跨边跨边跨跨径跨径1.1.梁的剪力与弯矩梁的剪力与弯矩二、梁的剪力和弯矩二、梁的剪力和弯矩梁横截面梁横截面m-m上的内力上的内力mmF FA AB BF Fs smmA AMMF FA AmmF FB BF Fs sMMF FA A横截面上分布内力系向形心横截面上分布内力系向形心简化为剪力简化为剪力Fs和弯矩和弯矩M。符号规定符号规定:左上右下为正。左上右下为正。上压下拉上压下拉(上凹下凸上凹下凸)为正。为正。或对或对微段梁微段梁内任一点内任一点顺时针转动为正。顺时针转动为正。FsFs符号规定符号规定:剪力剪力Fs(shearing force)弯矩弯矩M(bending moment)FsFs简例简例1.1.求梁求梁C处左右截面上的剪力和弯矩。处左右截面上的剪力和弯矩。解:解:1.1.求支座反力求支座反力FAFBABFaaCAMCA2.2.求求C左截面内力左截面内力FAFsCA解:解:3.3.求求C右截面内力右截面内力BMCBFBFsCBABFaaC思考思考:截面内力截面内力(剪力与弯矩剪力与弯矩)和外力的关系和外力的关系,能否能否不画图示截面法的受力图而进行计算不画图示截面法的受力图而进行计算?结果比较结果比较:C处有集中力作用时处有集中力作用时,左右截面弯矩不变左右截面弯矩不变;左右截面剪力发生突变左右截面剪力发生突变,变化值大小等于集中力大小。变化值大小等于集中力大小。通过上二个计算可以看出,截面上的内力与该截通过上二个计算可以看出,截面上的内力与该截通过上二个计算可以看出,截面上的内力与该截通过上二个计算可以看出,截面上的内力与该截面任侧面任侧面任侧面任侧梁段梁段梁段梁段上的外力相平衡,因而可以直接通过任上的外力相平衡,因而可以直接通过任上的外力相平衡,因而可以直接通过任上的外力相平衡,因而可以直接通过任一侧一侧一侧一侧梁段梁段梁段梁段上的外力直接求得截面上的内力,而不用上的外力直接求得截面上的内力,而不用上的外力直接求得截面上的内力,而不用上的外力直接求得截面上的内力,而不用画假想切开后的受力图。画假想切开后的受力图。画假想切开后的受力图。画假想切开后的受力图。2.2.2.2.简易方法计算梁的横截面内力简易方法计算梁的横截面内力简易方法计算梁的横截面内力简易方法计算梁的横截面内力 剪力的直接计算(剪力的直接计算(剪力的直接计算(剪力的直接计算(P98P98P98P98)横截面上的剪力等于截面左侧梁或右侧梁段上所有横截面上的剪力等于截面左侧梁或右侧梁段上所有横截面上的剪力等于截面左侧梁或右侧梁段上所有横截面上的剪力等于截面左侧梁或右侧梁段上所有外力的代数和。左侧梁段上向上的外力引起正的剪力,外力的代数和。左侧梁段上向上的外力引起正的剪力,外力的代数和。左侧梁段上向上的外力引起正的剪力,外力的代数和。左侧梁段上向上的外力引起正的剪力,右侧梁段向下的外力引起正的剪力,反之,相反。右侧梁段向下的外力引起正的剪力,反之,相反。右侧梁段向下的外力引起正的剪力,反之,相反。右侧梁段向下的外力引起正的剪力,反之,相反。注:此处的外力是指除内力外的所有力含约束反力。注:此处的外力是指除内力外的所有力含约束反力。注:此处的外力是指除内力外的所有力含约束反力。注:此处的外力是指除内力外的所有力含约束反力。CL7TU7剪力的直接计算剪力的直接计算剪力的直接计算剪力的直接计算ABFACF1F2F3F4qFBC C截面剪力的直接计算截面剪力的直接计算截面剪力的直接计算截面剪力的直接计算C C截面截面截面截面左侧左侧左侧左侧梁段梁段梁段梁段C C截面截面截面截面右侧右侧右侧右侧梁段梁段梁段梁段注:实际计算时取外力相对简单的梁段。注:实际计算时取外力相对简单的梁段。注:实际计算时取外力相对简单的梁段。注:实际计算时取外力相对简单的梁段。弯矩的直接计算(弯矩的直接计算(弯矩的直接计算(弯矩的直接计算(P98P98P98P98)横截面上的弯矩等于截面左侧梁或右侧梁段上所横截面上的弯矩等于截面左侧梁或右侧梁段上所横截面上的弯矩等于截面左侧梁或右侧梁段上所横截面上的弯矩等于截面左侧梁或右侧梁段上所有外力对该截面形心的矩代数和。向上的外力引起有外力对该截面形心的矩代数和。向上的外力引起有外力对该截面形心的矩代数和。向上的外力引起有外力对该截面形心的矩代数和。向上的外力引起正的弯矩,反之,相反。外力偶引起正负弯矩可以正的弯矩,反之,相反。外力偶引起正负弯矩可以正的弯矩,反之,相反。外力偶引起正负弯矩可以正的弯矩,反之,相反。外力偶引起正负弯矩可以按其转向和引起正负的弯矩的外力对截面形心的矩按其转向和引起正负的弯矩的外力对截面形心的矩按其转向和引起正负的弯矩的外力对截面形心的矩按其转向和引起正负的弯矩的外力对截面形心的矩的转向是否相同确定。的转向是否相同确定。的转向是否相同确定。的转向是否相同确定。FAFBM1ABF1CF2C C截面截面截面截面左侧左侧左侧左侧梁段梁段梁段梁段C C截面截面截面截面右侧右侧右侧右侧梁段梁段梁段梁段剪力方程:剪力方程:FS=FS(x)弯矩方程:弯矩方程:M=M(x)2.2.2.2.剪力图和弯矩图剪力图和弯矩图剪力图和弯矩图剪力图和弯矩图 以以x轴表示横截面位置,以纵坐标表示相应截面上轴表示横截面位置,以纵坐标表示相应截面上的剪力的剪力FS、弯矩、弯矩M,分别称为剪力图、弯矩图。,分别称为剪力图、弯矩图。剪力图、弯矩图表示剪力图、弯矩图表示FS、M沿梁轴线变化情况。沿梁轴线变化情况。1.1.1.1.剪力和弯矩方程剪力和弯矩方程剪力和弯矩方程剪力和弯矩方程三、剪力图和弯矩图三、剪力图和弯矩图简例简例简例简例3.3.3.3.画简支梁剪力图和弯矩图。画简支梁剪力图和弯矩图。画简支梁剪力图和弯矩图。画简支梁剪力图和弯矩图。解:解:1.1.求支座反力求支座反力FAFBABFaaC2.2.求内力方程求内力方程x x1 1x x2 2解:解:2.2.求内力方程求内力方程FAFBABFaaCx x1 1x x2 2FS0.5F0.5FM0.5Fa解解:1.1.求支反力求支反力2.2.求内力方程求内力方程简例简例4.4.画内力图画内力图注注:q(x)向上为正向上为正,反之为负。反之为负。3.3.剪力、弯矩和载荷集度间的关系剪力、弯矩和载荷集度间的关系简易法作剪力图和弯矩图简易法作剪力图和弯矩图简易法作剪力图和弯矩图简易法作剪力图和弯矩图梁上无分布荷载作用:梁上无分布荷载作用:q(x)=0剪力图斜率为零,剪力图斜率为零,FS(x)图为平行于)图为平行于x轴的直线。轴的直线。弯矩图斜率为常量弯矩图斜率为常量cont,M(x)为斜直线。)为斜直线。梁上作用均布荷载:梁上作用均布荷载:q(x)=cont剪力图斜率为剪力图斜率为cont,FS(x)图为)图为斜直线斜直线。M(x)取得极值。)取得极值。弯矩图弯矩图M(x)为二次抛物线。)为二次抛物线。无载荷无载荷(q=0)(q=0)均布载荷均布载荷(q=c)(q=c)mCPC尖角尖角突变突变P PC无变化无变化突变突变m载荷情况载荷情况剪力图剪力图弯矩图弯矩图各种形式荷载作用下的剪力、弯矩图各种形式荷载作用下的剪力、弯矩图CL7TU10例例5.5.作外伸梁的内力图作外伸梁的内力图M例例7.7.画出如图画出如图梁的内力图梁的内力图例例6.6.画出如图画出如图梁的内力图梁的内力图CL7TU9分段叠加法画弯矩图分段叠加法画弯矩图P基本图形基本图形MAABMBMMAMB分段叠加法原理分段叠加法原理M例例9.9.画出如图梁的弯矩图画出如图梁的弯矩图M思考思考:如何用分段叠加法画如下弯矩图如何用分段叠加法画如下弯矩图?刚架的组成刚架的组成横梁、立柱与刚节点。横梁、立柱与刚节点。立柱立柱刚节点刚节点横梁横梁平面刚架和曲杆的内力图平面刚架和曲杆的内力图 弯矩的数值标在受拉边,轴力、剪力画在里弯矩的数值标在受拉边,轴力、剪力画在里侧和外侧均可,但需侧和外侧均可,但需 标出正负号。标出正负号。1.1.纯弯曲:纯弯曲:横力弯曲:横力弯曲:四、梁横截面上的正应力计算四、梁横截面上的正应力计算从三方面考虑从三方面考虑从三方面考虑从三方面考虑:变形几何关系变形几何关系变形几何关系变形几何关系物理关系物理关系物理关系物理关系静力学静力学静力学静力学关系关系关系关系变形几何关系变形几何关系变形几何关系变形几何关系纯弯曲时梁横截面上的纯弯曲时梁横截面上的纯弯曲时梁横截面上的纯弯曲时梁横截面上的正应力公式推导正应力公式推导正应力公式推导正应力公式推导观察梁纯弯曲时变形现象观察梁纯弯曲时变形现象观察梁纯弯曲时变形现象观察梁纯弯曲时变形现象观察到以下观察到以下观察到以下观察到以下变形现象变形现象变形现象变形现象:部分纵向线段缩短,部分纵向线段缩短,部分纵向线段缩短,部分纵向线段缩短,另一部分纵向线段伸长。另一部分纵向线段伸长。另一部分纵向线段伸长。另一部分纵向线段伸长。梁在纯弯曲时的梁在纯弯曲时的梁在纯弯曲时的梁在纯弯曲时的平面假设:平面假设:平面假设:平面假设:梁的各个横截面在变形后仍保持为平面,并仍垂直于梁的各个横截面在变形后仍保持为平面,并仍垂直于梁的各个横截面在变形后仍保持为平面,并仍垂直于梁的各个横截面在变形后仍保持为平面,并仍垂直于变形后的轴线,只是横截面绕某一轴旋转了一个角度。变形后的轴线,只是横截面绕某一轴旋转了一个角度。变形后的轴线,只是横截面绕某一轴旋转了一个角度。变形后的轴线,只是横截面绕某一轴旋转了一个角度。纵向直线弯成弧线;纵向直线弯成弧线;纵向直线弯成弧线;纵向直线弯成弧线;横向直线变形后仍保持横向直线变形后仍保持横向直线变形后仍保持横向直线变形后仍保持为直线,且仍与变为弧线为直线,且仍与变为弧线为直线,且仍与变为弧线为直线,且仍与变为弧线的纵向直线垂直的纵向直线垂直的纵向直线垂直的纵向直线垂直;再作再作再作再作单向受力假设:单向受力假设:单向受力假设:单向受力假设:假设各纵向纤维之间互不挤假设各纵向纤维之间互不挤假设各纵向纤维之间互不挤假设各纵向纤维之间互不挤压。于是各纵向纤维均处于单向受拉或受压的状态。压。于是各纵向纤维均处于单向受拉或受压的状态。压。于是各纵向纤维均处于单向受拉或受压的状态。压。于是各纵向纤维均处于单向受拉或受压的状态。梁在弯曲变形时,上面部分纵向纤维缩短,下梁在弯曲变形时,上面部分纵向纤维缩短,下梁在弯曲变形时,上面部分纵向纤维缩短,下梁在弯曲变形时,上面部分纵向纤维缩短,下部分纵向纤维伸长,必有一层纵向纤维既不伸长部分纵向纤维伸长,必有一层纵向纤维既不伸长部分纵向纤维伸长,必有一层纵向纤维既不伸长部分纵向纤维伸长,必有一层纵向纤维既不伸长也不缩短也不缩短也不缩短也不缩短,保持原来的长度,这一纵向纤维层称保持原来的长度,这一纵向纤维层称保持原来的长度,这一纵向纤维层称保持原来的长度,这一纵向纤维层称为为为为中性层。中性层。中性层。中性层。中性层中性层中性轴中性轴中性层中性层z中性层与横截面的交线称为中性层与横截面的交线称为中性层与横截面的交线称为中性层与横截面的交线称为中性轴。中性轴。中性轴。中性轴。变形几何关系变形几何关系变形几何关系变形几何关系物理关系物理关系物理关系物理关系几何关系几何关系几何关系几何关系 正应力与它到中性层的距离成正比,正应力与它到中性层的距离成正比,正应力与它到中性层的距离成正比,正应力与它到中性层的距离成正比,中性层上的正应中性层上的正应中性层上的正应中性层上的正应力为零;力为零;力为零;力为零;由于中性轴由于中性轴由于中性轴由于中性轴z z的位置未确定,故的位置未确定,故的位置未确定,故的位置未确定,故 y y 无法标定;无法标定;无法标定;无法标定;式中式中式中式中 未知未知未知未知.(若已知(若已知(若已知(若已知MM,与与与与MM有何关系?)有何关系?)有何关系?)有何关系?)上式只能用于定性分析,而不能用于定量计算。上式只能用于定性分析,而不能用于定量计算。上式只能用于定性分析,而不能用于定量计算。上式只能用于定性分析,而不能用于定量计算。设中性轴为设中性轴为设中性轴为设中性轴为z z z zy yz z横截面对横截面对横截面对横截面对z z轴的轴的轴的轴的静矩静矩静矩静矩MM静力学关系静力学关系静力学关系静力学关系中性轴中性轴中性轴中性轴z z z z必通过截面形心必通过截面形心必通过截面形心必通过截面形心令:截面对截面对截面对截面对yzyz轴的惯性积轴的惯性积轴的惯性积轴的惯性积截面对截面对截面对截面对z z z z轴的惯性矩轴的惯性矩轴的惯性矩轴的惯性矩*由于由于由于由于y y为对称轴为对称轴为对称轴为对称轴,上式自然满足。上式自然满足。上式自然满足。上式自然满足。横截面上正应力横截面上正应力横截面上正应力横截面上正应力横截面上最大正应力横截面上最大正应力横截面上最大正应力横截面上最大正应力WWz z为弯曲截面系数为弯曲截面系数为弯曲截面系数为弯曲截面系数沿沿沿沿y y 轴线性分布,同一轴线性分布,同一轴线性分布,同一轴线性分布,同一坐标坐标坐标坐标y y 处,正应力相等。中处,正应力相等。中处,正应力相等。中处,正应力相等。中性轴上正应力为零。性轴上正应力为零。性轴上正应力为零。性轴上正应力为零。中性轴将截面分为受拉、中性轴将截面分为受拉、中性轴将截面分为受拉、中性轴将截面分为受拉、受压两个区域。受压两个区域。受压两个区域。受压两个区域。最大正应力发生在距中最大正应力发生在距中最大正应力发生在距中最大正应力发生在距中性轴最远处。性轴最远处。性轴最远处。性轴最远处。Z Z截面的几何性质截面的几何性质平面图形的静矩平面图形的静矩平面图形的静矩平面图形的静矩z y 如图示,整个图形对如图示,整个图形对如图示,整个图形对如图示,整个图形对z z z z轴的静矩轴的静矩轴的静矩轴的静矩b h 阴影图形对阴影图形对阴影图形对阴影图形对z z z z轴的静矩轴的静矩轴的静矩轴的静矩惯性惯性惯性惯性积积积积由规则由规则由规则由规则图形构成的组合图形静矩图形构成的组合图形静矩图形构成的组合图形静矩图形构成的组合图形静矩y y y y,z z z z轴为正交轴时,只要有一轴为对称轴则轴为正交轴时,只要有一轴为对称轴则轴为正交轴时,只要有一轴为对称轴则轴为正交轴时,只要有一轴为对称轴则惯性惯性惯性惯性积为零积为零积为零积为零,如图中如图中如图中如图中y y轴。轴。轴。轴。z zh hb by y惯性惯性惯性惯性主轴(又称主轴):主轴(又称主轴):主轴(又称主轴):主轴(又称主轴):使惯性积为零的一对正交使惯性积为零的一对正交使惯性积为零的一对正交使惯性积为零的一对正交坐标轴。坐标轴。坐标轴。坐标轴。形形形形心主轴:心主轴:心主轴:心主轴:经过形心的主轴。其经过形心的主轴。其经过形心的主轴。其经过形心的主轴。其惯性积为零。惯性积为零。惯性积为零。惯性积为零。对对对对z z轴的惯性矩轴的惯性矩轴的惯性矩轴的惯性矩主惯性主惯性主惯性主惯性矩矩矩矩:截面对形心截面对形心截面对形心截面对形心主轴主轴主轴主轴的惯性矩。的惯性矩。的惯性矩。的惯性矩。主惯性主惯性主惯性主惯性平面平面平面平面简单截面的简单截面的Iz和和Wzz zd dz zh hb bz zD Dd d计算惯性矩的常用方法计算惯性矩的常用方法组合法组合法组合法组合法平行移轴公式平行移轴公式Czz1az zD Dd diy,iz分别称为平面图形对分别称为平面图形对y轴和轴和z轴的轴的惯性半径惯性半径工程中工程中常把惯性矩表示为平面图形的面积与某常把惯性矩表示为平面图形的面积与某一长度平方的乘积,即一长度平方的乘积,即例例例例10.10.确定中性轴确定中性轴确定中性轴确定中性轴z z的位置,并求的位置,并求的位置,并求的位置,并求 I Iz z80802020解:解:解:解:确定中性轴确定中性轴确定中性轴确定中性轴z z的位置的位置的位置的位置中性轴必过形心,求形心位置中性轴必过形心,求形心位置中性轴必过形心,求形心位置中性轴必过形心,求形心位置y yz z1 1Czy yc cI80802020y yz z1 1Czy yc cIzC1zC2强度条件强度条件强度条件强度条件等直梁等直梁等直梁等直梁强度条件强度条件强度条件强度条件 对于铸铁等脆性材料,抗拉和抗压能力不同,所以对于铸铁等脆性材料,抗拉和抗压能力不同,所以对于铸铁等脆性材料,抗拉和抗压能力不同,所以对于铸铁等脆性材料,抗拉和抗压能力不同,所以有许用弯曲拉应力和许用弯曲压应力两个数值。强度有许用弯曲拉应力和许用弯曲压应力两个数值。强度有许用弯曲拉应力和许用弯曲压应力两个数值。强度有许用弯曲拉应力和许用弯曲压应力两个数值。强度条件为:条件为:条件为:条件为:请注意:请注意:梁的最大工作拉应力和最大工作压应力有梁的最大工作拉应力和最大工作压应力有梁的最大工作拉应力和最大工作压应力有梁的最大工作拉应力和最大工作压应力有时并不发生在同一截面上。时并不发生在同一截面上。时并不发生在同一截面上。时并不发生在同一截面上。2 2 2 2、梁的正应力强度条件、梁的正应力强度条件、梁的正应力强度条件、梁的正应力强度条件P1PP2hzbbzh(b)(a)例例12.两矩形截面梁,尺寸和材料的许用应力均两矩形截面梁,尺寸和材料的许用应力均相等,但放置如图相等,但放置如图(a)、(b)。按弯曲正应力强度。按弯曲正应力强度条件确定两者许可载荷之比条件确定两者许可载荷之比 P1P2?解:解:例例例例14.14.图示铸铁梁,许用拉应力图示铸铁梁,许用拉应力图示铸铁梁,许用拉应力图示铸铁梁,许用拉应力+=30MP+=30MPa a,许用许用许用许用压应力压应力压应力压应力-=60MP-=60MPa a,z z=7.63107.6310-6-6m m4 4,试校核此梁的试校核此梁的试校核此梁的试校核此梁的强度。强度。强度。强度。2.5kN10.5kN解:解:作弯矩图作弯矩图作弯矩图作弯矩图M2.5kN.m4kN.mC C截面截面截面截面:B B截面截面截面截面:满足强度要求满足强度要求满足强度要求满足强度要求本题本题本题本题可不必计算可不必计算可不必计算可不必计算为什么?为什么?M2.5kN.m4kN.mB BC Cz z=7.637.63 1010-6-6m m4 4例例例例16.16.16.16.图示悬臂梁在自由端受集中力作用图示悬臂梁在自由端受集中力作用图示悬臂梁在自由端受集中力作用图示悬臂梁在自由端受集中力作用,P P=20kN=20kN。试在下列三种截面形状下,比较所耗材试在下列三种截面形状下,比较所耗材试在下列三种截面形状下,比较所耗材试在下列三种截面形状下,比较所耗材料:料:料:料:(1)(1)(1)(1)高宽比高宽比高宽比高宽比h/bh/b=2=2的的的的矩形;矩形;矩形;矩形;(2)(2)(2)(2)圆形;圆形;圆形;圆形;(3)(3)(3)(3)工字钢。工字钢。工字钢。工字钢。P P=20=20kNkN解解解解:作弯矩图作弯矩图作弯矩图作弯矩图20kN.m(1)(1)(1)(1)矩形矩形矩形矩形(2)(2)(2)(2)圆形圆形圆形圆形d d11.3cm11.3cm(3)(3)(3)(3)工字形工字形工字形工字形查查查查型钢表,取型钢表,取型钢表,取型钢表,取16161616号工字钢号工字钢号工字钢号工字钢工字形截面最省料,圆形截面最费料。工字形截面最省料,圆形截面最费料。工字形截面最省料,圆形截面最费料。工字形截面最省料,圆形截面最费料。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本题中,最大工作应力将略大于许用应力,但不超本题中,最大工作应力将略大于许用应力,但不超本题中,最大工作应力将略大于许用应力,但不超本题中,最大工作应力将略大于许用应力,但不超过过过过5%5%,这在工程中是允许的。这在工程中是允许的。这在工程中是允许的。这在工程中是允许的。例例17.17.我国古代营造法中,对矩形截面梁给出的尺寸比我国古代营造法中,对矩形截面梁给出的尺寸比例是例是 h:b=3:2=3:2。试用弯曲正应力强度证明:从圆木锯。试用弯曲正应力强度证明:从圆木锯出的矩形截面梁,上述尺寸比例接近最佳比值。出的矩形截面梁,上述尺寸比例接近最佳比值。(如何如何使使Wz最大最大?)hb解解:设圆木直径为设圆木直径为d五、梁横截面上的切应力计算五、梁横截面上的切应力计算1.1.矩形截面梁矩形截面梁zyb-梁截面宽梁截面宽S-静矩静矩1.1.矩形截面梁矩形截面梁zy最大值发生在中性轴上的点最大值发生在中性轴上的点2.2.矩形截面梁矩形截面梁zy最大值发生在中性轴上的点最大值发生在中性轴上的点最大值发生在中性轴上的点最大值发生在中性轴上的点2 2 2 2、工字形截面梁的剪应力工字形截面梁的剪应力工字形截面梁的剪应力工字形截面梁的剪应力腹板腹板翼缘翼缘2 2 2 2、工字形截面梁的剪应力工字形截面梁的剪应力工字形截面梁的剪应力工字形截面梁的剪应力在腹板上在腹板上在腹板上在腹板上最大剪应力最大剪应力最大剪应力最大剪应力3 3 3 3、圆截面梁的剪应力、圆截面梁的剪应力、圆截面梁的剪应力、圆截面梁的剪应力 弯曲剪应力强度条件弯曲剪应力强度条件例例18.圆形截面梁受力如图所示。已知材料的圆形截面梁受力如图所示。已知材料的许用应力许用应力=160MPa,=100MPa,试求,试求最小直径最小直径dmin。解解:作内力图作内力图解:解:解:解:由正应力强度条件:由正应力强度条件:由剪应力强度条件:由剪应力强度条件:例例20.20.两个尺寸完全相同的矩形截面梁叠在一起承受两个尺寸完全相同的矩形截面梁叠在一起承受荷载如图所示。梁长为荷载如图所示。梁长为l。若材料许用应力为若材料许用应力为 ,其,其许可载荷许可载荷 P 为多少?如将两个梁用一根螺栓联成一为多少?如将两个梁用一根螺栓联成一体,则其许可荷载为多少?体,则其许可荷载为多少?bPPbPl解:解:1、两梁叠放承载时,每梁将各自弯曲两梁都、两梁叠放承载时,每梁将各自弯曲两梁都有自己的中性层。有自己的中性层。每梁各承担一半弯矩。每梁各承担一半弯矩。2 2、当两梁用螺栓联为一体时,中性轴只有一个、当两梁用螺栓联为一体时,中性轴只有一个。可见,两梁结为一体后,承载能力提高一倍。可见,两梁结为一体后,承载能力提高一倍。可见,两梁结为一体后,承载能力提高一倍。可见,两梁结为一体后,承载能力提高一倍。bPz思考:思考:思考:思考:计算各梁形心轴上的剪应力。计算各梁形心轴上的剪应力。计算各梁形心轴上的剪应力。计算各梁形心轴上的剪应力。六、梁的合理设计六、梁的合理设计提高梁强度的主要措施提高梁强度的主要措施控制梁弯曲强度的主要因素是弯曲正应力控制梁弯曲强度的主要因素是弯曲正应力因此应使因此应使Mmax尽可能地小,使尽可能地小,使WZ尽可能地大。尽可能地大。1 1、梁的合理截面、梁的合理截面合理的截面形状应使截面积较小而抗弯截面模量较大。合理的截面形状应使截面积较小而抗弯截面模量较大。为指标。为指标。2 2、合理安排梁的受力情况、合理安排梁的受力情况对于对于对于对于 t t=c c 的材料,可用与中性轴对称的截面,的材料,可用与中性轴对称的截面,的材料,可用与中性轴对称的截面,的材料,可用与中性轴对称的截面,使截面上、下边缘使截面上、下边缘使截面上、下边缘使截面上、下边缘 tmaxtmax=cmaxcmax对于对于对于对于 t t c c 的材料,如铸铁的材料,如铸铁的材料,如铸铁的材料,如铸铁 t t c c,宜用中宜用中宜用中宜用中性轴偏于受拉边的截面。性轴偏于受拉边的截面。性轴偏于受拉边的截面。性轴偏于受拉边的截面。3 3、采用变截面梁、等强度梁的概念、采用变截面梁、等强度梁的概念梁的各横截面上的最大正应力都等于材料的许用梁的各横截面上的最大正应力都等于材料的许用应力应力时,称为时,称为等强度梁等强度梁。七、选择题练习七、选择题练习1、下列说法错误的有下列说法错误的有()。A、图形对其主惯性轴(即主轴)的惯性积为零、图形对其主惯性轴(即主轴)的惯性积为零。B、图形对其形心主轴的惯性积为零、图形对其形心主轴的惯性积为零。C、图形对其形心轴的静矩为零、图形对其形心轴的静矩为零。D、图形对其主轴的静矩为零、图形对其主轴的静矩为零。D2、下列错误的有下列错误的有()。A、C Cyz z1 b h y1 y2 B、C、D、D3.3.中性轴中性轴中性轴中性轴z z以下图形对位置以下图形对位置以下图形对位置以下图形对位置z z轴的静矩等于(轴的静矩等于(轴的静矩等于(轴的静矩等于()。)。)。)。A、中性轴中性轴中性轴中性轴z z以上图形对位置以上图形对位置以上图形对位置以上图形对位置z z z z轴的静矩轴的静矩轴的静矩轴的静矩80802020y yCz6565B、零零零零C、-4225422542254225D、4225422542254225C分析:分析:4.4.外力偶在简支梁上移动,其他外力不变,则正确外力偶在简支梁上移动,其他外力不变,则正确外力偶在简支梁上移动,其他外力不变,则正确外力偶在简支梁上移动,其他外力不变,则正确说法为说法为说法为说法为等于(等于(等于(等于()。)。)。)。B、剪力图不变,弯矩图改变剪力图不变,弯矩图改变剪力图不变,弯矩图改变剪力图不变,弯矩图改变A、剪力图和弯矩图都改变剪力图和弯矩图都改变剪力图和弯矩图都改变剪力图和弯矩图都改变C、剪力图和弯矩图都不变剪力图和弯矩图都不变剪力图和弯矩图都不变剪力图和弯矩图都不变D、剪力图改变剪力图改变剪力图改变剪力图改变,弯矩图不变弯矩图不变弯矩图不变弯矩图不变B 分析:约束反力不变,剪力图不变。分析:约束反力不变,剪力图不变。CL7TU105.5.静定梁上无力偶和集中荷载作用,梁的剪力图如图静定梁上无力偶和集中荷载作用,梁的剪力图如图示,则正确的为(示,则正确的为()。)。A AB BC C A、A A A A端为固定端端为固定端端为固定端端为固定端B、A A端和端和B B端为支座端为支座C、A A端和端和C C端为支座端为支座D、B B端和端和C C端为支座端为支座B CL7TU10外伸梁外伸梁分析:分析:CL7TU106.6.梁上无力偶和集中荷载作用,梁的剪力图如图示,梁上无力偶和集中荷载作用,梁的剪力图如图示,则正确的为(则正确的为()。)。A AB BC C A、弯矩图为直线弯矩图为直线弯矩图为直线弯矩图为直线B、弯矩图有突变弯矩图有突变弯矩图有突变弯矩图有突变C、弯矩图弯矩图弯矩图弯矩图AB段为斜直线,段为斜直线,段为斜直线,段为斜直线,BC段为抛物线段为抛物线段为抛物线段为抛物线D、弯矩图不能确定弯矩图不能确定弯矩图不能确定弯矩图不能确定C CL7TU10外伸梁外伸梁分析:分析:7 7、多跨静定梁的弯矩图多跨静定梁的弯矩图()()。A、BD BD BD BD,CBCBCBCB,ACACACAC段为斜率不同的三直线段段为斜率不同的三直线段段为斜率不同的三直线段段为斜率不同的三直线段B、BD BD BD BD,CBCBCBCB,ACACACAC段为斜率相同的三直线段段为斜率相同的三直线段段为斜率相同的三直线段段为斜率相同的三直线段C、BD BD BD BD,ABABABAB段为斜率不同的二直线段段为斜率不同的二直线段段为斜率不同的二直线段段为斜率不同的二直线段D、CD CD CD CD,ADADADAD段为斜率不同的二直线段段为斜率不同的二直线段段为斜率不同的二直线段段为斜率不同的二直线段C 8、静定梁不受集中力作用,弯矩图如图示,则静定梁不受集中力作用,弯矩图如图示,则有(有()。)。A、静定梁为悬臂梁静定梁为悬臂梁静定梁为悬臂梁静定梁为悬臂梁B、静定梁为简支梁静定梁为简支梁静定梁为简支梁静定梁为简支梁C、静定梁为外伸梁,静定梁为外伸梁,静定梁为外伸梁,静定梁为外伸梁,C C C C处受顺时针外力偶作用处受顺时针外力偶作用处受顺时针外力偶作用处受顺时针外力偶作用D、静定梁为外伸梁,静定梁为外伸梁,静定梁为外伸梁,静定梁为外伸梁,C C C C处受逆时针外力偶作用处受逆时针外力偶作用处受逆时针外力偶作用处受逆时针外力偶作用D 分析:分析:按按D,B处剪力突变处剪力突变排除排除A,B B。再按。再按C C处弯矩,排处弯矩,排除除C 。9 9、画具有中间铰的组合梁,关于画具有中间铰的组合梁,关于画具有中间铰的组合梁,关于画具有中间铰的组合梁,关于B B处左截面和处左截面和处左截面和处左截面和C C处右处右处右处右截面弯矩,正确的有(截面弯矩,正确的有(截面弯矩,正确的有(截面弯矩,正确的有()。)。)。)。A、B、C、D、D 分析:分析:按按C处弯矩为零,处弯矩为零,排除排除B ,C 。再按简易法可知。再按简易法可知B B左截面弯矩为负,排除左截面弯矩为负,排除A 。10101010、画具有中间铰的组合梁,画具有中间铰的组合梁,画具有中间铰的组合梁,画具有中间铰的组合梁,C C处左截面和右截面剪力,处左截面和右截面剪力,处左截面和右截面剪力,处左截面和右截面剪力,正确的有(正确的有(正确的有(正确的有()。)。)。)。A、B、C、D、D 分析:分析:按按C处突变值处突变值排除排除A,B B。再按简易法可知右截。再按简易法可知右截面剪力为负,排除面剪力为负,排除C 。11111111、计算各梁中指定截面的计算各梁中指定截面的计算各梁中指定截面的计算各梁中指定截面的剪力和弯矩,正确的为(剪力和弯矩,正确的为(剪力和弯矩,正确的为(剪力和弯矩,正确的为()。)。)。)。A、B、C、D、B 分析:分析:按按1-1处剪力为负,排除处剪力为负,排除A,C,按中间处突变,按中间处突变排排除除D D。或简易法计算。或简易法计算。12.12.图示铸铁梁上受一移动载荷作用,当移动到图示铸铁梁上受一移动载荷作用,当移动到图示铸铁梁上受一移动载荷作用,当移动到图示铸铁梁上受一移动载荷作用,当移动到()()点点点点处梁上拉应力最大。处梁上拉应力最大。处梁上拉应力最大。处梁上拉应力最大。A、A点点B、B点点C、C点点D、D点点分析:分析:排除排除A,B。C 13、从正应力强度方面考虑,若截面积相同。最合从正应力强度方面考虑,若截面积相同。最合理的截面形状为(理的截面形状为()。)。A、B、C、D、D 14.14.图示铸铁梁,当截面倒置时,随着外力增加,与图示铸铁梁,当截面倒置时,随着外力增加,与图示铸铁梁,当截面倒置时,随着外力增加,与图示铸铁梁,当截面倒置时,随着外力增加,与图示放置相比图示放置相比图示放置相比图示放置相比 ()()。A、更安全更安全B、更危险更危险C、同样同样安全安全D、难于比较难于比较B 1515、对称结构在对称荷载作用下,有对称结构在对称荷载作用下,有对称结构在对称荷载作用下,有对称结构在对称荷载作用下,有 ()()。B、弯矩图对称,剪力图反对称弯矩图对称,剪力图反对称A、弯矩图对称,剪力图对称弯矩图对称,剪力图对称C、弯矩图反对称,剪力图反对称弯矩图反对称,剪力图反对称D、弯矩图,剪力图不存在对称性弯矩图,剪力图不存在对称性B 1616、对称结构在反对称荷载作用下,有对称结构在反对称荷载作用下,有对称结构在反对称荷载作用下,有对称结构在反对称荷载作用下,有 ()()。B、弯矩图对称,剪力图反对称弯矩图对称,剪力图反对称A、弯矩图反对称,剪力图对称弯矩图反对称,剪力图对称C、弯矩图反对称,剪力图反对称弯矩图反对称,剪力图反对称D、弯矩图,剪力图不存在对称性弯矩图,剪力图不存在对称性A 17、如跨中如跨中C处弯矩为零,则处弯矩为零,则 。A、B、C、D、分析:分析:分段叠加法画出弯矩图最快。分段叠加法画出弯矩图最快。B 1818、截面积相同的矩形、工字形、圆形和圆环形横截面积相同的矩形、工字形、圆形和圆环形横截面积相同的矩形、工字形、圆形和圆环形横截面积相同的矩形、工字形、圆形和圆环形横截面梁,支座、载荷等条件相同,则切应力由大至截面梁,支座、载荷等条件相同,则切应力由大至截面梁,支座、载荷等条件相同,则切应力由大至截面梁,支座、载荷等条件相同,则切应力由大至小顺序为小顺序为小顺序为小顺序为 ()()。A、矩形、工字形、圆形、圆环形矩形、工字形、圆形、圆环形矩形、工字形、圆形、圆环形矩形、工字形、圆形、圆环形C B、圆环形、圆形、工字形、矩形圆环形、圆形、工字形、矩形圆环形、圆形、工字形、矩形圆环形、圆形、工字形、矩形C、圆环形、矩形、圆形、工字形圆环形、矩形、圆形、工字形圆环形、矩形、圆形、工字形圆环形、矩形、圆形、工字形D、矩形、圆环形、圆形、工字形矩形、圆环形、圆形、工字形矩形、圆环形、圆形、工字形矩形、圆环形、圆形、工字形1919、图示截面梁的变形为图示截面梁的变形为图示截面梁的变形为图示截面梁的变形为 ()()。F FF FCyzA、纯弯曲纯弯曲纯弯曲纯弯曲B、平面弯曲而不扭转平面弯曲而不扭转平面弯曲而不扭转平面弯曲而不扭转C、弯曲同时扭转弯曲同时扭转弯曲同时扭转弯曲同时扭转D、扭转扭转扭转扭转C 分析:分析:非对称薄臂截面只受横向力时,只有通过弯非对称薄臂截面只受横向力时,只有通过弯曲中心(剪力中心)且平行于主惯性平面,才产生曲中心(剪力中心)且平行于主惯性平面,才产生平面弯曲而不扭转。平面弯曲而不扭转。1919、从正应力考虑,承载能力从正应力考虑,承载能力从正应力考虑,承载能力从正应力考虑,承载能力 ()()。F FB、a a最大最大最大最大A、相同相同相同相同C、各不相同各不相同各不相同各不相同D a、自由叠放自由叠放自由叠放自由叠放b、钉牢钉牢钉牢钉牢c、整体截面整体截面整体截面整体截面D、a a最小最小最小最小1919、各种方式下最大切应力有各种方式下最大切应力有各种方式下最大切应力有各种方式下最大切应力有 ()()。F FB、a a最大最大最大最大A、相同相同相同相同C、各不相同各不相同各不相同各不相同D a、自由叠放自由叠放自由叠放自由叠放b、钉牢钉牢钉牢钉牢c、整体截面整体截面整体截面整体截面D、a a最小最小最小最小mmF FA AB BF Fs sA AMMF FA AF Fs sMMF FB BF FA A2020、用截面法求梁横截面用截面法求梁横截面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