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小学下册数学教学计划汇编7篇.docx

    • 资源ID:84806637       资源大小:34.91KB        全文页数:4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小学下册数学教学计划汇编7篇.docx

    小学下册数学教学计划汇编7篇小学下册数学教学规划 篇1 第一单元(解决问题)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会计算两步式题的根底上编排的。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运用加法和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并学会使用小括号;运用乘法和加法(或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本单元教材在编写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1.结合生活情境发觉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 2.例题的呈现形式具有开放性。 单元教学要求: 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详细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根本含义,学生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知道小括号的作用。 2、培育学生仔细观看、独立思索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育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觉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力量。 单元教学重、难点: 1、小括号的使用。 2、综合算式的应用。 单元课时安排:约4课时 第一课时 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课本第4页例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从详细的生活情境中发觉问题,把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培育学生仔细观看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育学生发觉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力量。 3、通过解决详细问题,培育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喜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教学重点: 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受从生活中发觉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学问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亲密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教学难点:培育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觉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力量。 教学预备: 实物投影、游乐园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小朋友们你们去过游乐园吗?你最喜爱玩什么? 2、投影出示游乐园情境图,问:“我们看看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把学生的留意力吸引到画面上来。 3、让学生观看画面,提出问题。教师适当启发引导:有多少人在看木偶戏?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爱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合作沟通,探究新知 1、观看主题图问:看到这个画面,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有选择的板书: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2、观看了解信息: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组沟通争论。 (1)应当怎样计算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2)独立思索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沟通。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中沟通解决问题的方法。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 方法一、22+13=35(人)35-6=29(人) 方法二、22-6=16(人)16+13=29(人) 5、比拟两种方法的异同。明确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6、把两个小算式你能写成一个算式吗?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 板书:(1)22+13-6 (2)22-6+13 沟通:你是怎么想的? 7、小结。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观看事情的发生、进展过程中明确条件,提出问题并自主解决。 三、练习稳固,应用实践 1、练习一的第1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2、练习一的第4题,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汇报解决问题的思路时,教师结合题目的详细内容,适当渗透思想教育。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沟通、实践中把握学问。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日这节课我们又学到了什么本事?你能把我们今日学会的学问解决我们生边的问题吗? 五、课堂作业 教学反思: 其次课时 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课本第5页例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从详细的生活情境中发觉问题,把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培育学生仔细观看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育学生发觉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力量。 > 3、通过学习,使学生熟悉到小括号的作用。 4、通过解决详细问题,培育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喜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教学重点: 使学生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解决问题的力量。 教学难点:从不同的角度发觉并提出问题以及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预备: 实物投影、面包房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小朋友昨天我们去游乐园,今日,我们去面包房看看,看看那里有什么好看的,想吗? 2、投影出示游乐园面包房图,问:“我们看看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把学生的留意力吸引到画面上来。 3、让学生观看画面,提出问题。教师适当启发引导:还剩多少个面包?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爱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合作沟通,探究新知 1、观看主题图问:看到这个画面,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有选择的板书:还剩多少个面包? 2、观看了解信息: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组沟通争论。 (1)应当怎样计算:还剩多少个面包? (2)独立思索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沟通。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中沟通解决问题的方法。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 方法一、54-8=46(个)46-22=24(个) 方法二、8+22=30(个)54-30=24(个) 5、比拟两种方法的异同。明确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还剩多少个面包?,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不同。 6、把两个小算式你能写成一个算式吗?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 板书:(1)54-8-22 (2)54-(8+22) 沟通:你是怎么想的?若其次种综合算式有困难教师进展点拨指导。特殊强调计算时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7、完成练习一第5题先让学生认真看图,明确要解决的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8、小结。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观看事情的发生、进展过程中明确条件,提出问题并自主解决。 三、练习稳固,应用实践 1、练习一的第2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2、练习一的第3题,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汇报解决问题的思路时,强调小括号的使用。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沟通、实践中把握学问。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日这节课我们又学到了什么本事?你能把我们今日学会的学问解决我们生边的问题吗? 五、课堂作业。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课本第8页例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从详细的生活情境中发觉问题,把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培育学生仔细观看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育学生发觉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力量。 3、通过解决详细问题,培育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喜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4、通过合作沟通,使学生体验到合作的欢乐,学习的愉悦。 教学预备: 实物投影、跷跷板乐园图。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解决问题的力量。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小朋友爱玩跷跷板吗?今日我们到跷跷板乐园去玩一玩好吗? 2、投影出示跷跷板情境图,问:“我们看看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让学生认真观看图。 3、让学生观看画面,提出问题。教师适当启发引导: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爱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合作沟通,探究新知 1、观看主题图问:看到这个画面,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有选择的板书: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 2、观看了解信息: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组沟通争论。 (1)应当怎样计算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 (2)独立思索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沟通。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中沟通解决问题的方法。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有一种写一种特殊让学生思索还可以怎样算) 5、比拟各种方法的异同。明确名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只不过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6、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 板书:(1)4X3+7=19(2)2X6+7=19(3)2X8+3=19 沟通:你是怎么想的? 7、小结。 小学下册数学教学规划 篇2 一、学生状况分析: 一年级现34名学生,班额较大,学生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缘由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的力量弱,缺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敏捷运用学问的力量。有的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审题力量及仔细听题的习惯。 二、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20以内的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熟悉,熟悉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熟悉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教学内容的分析: 在学生把握了20以内各数的根底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沟通,形成初步的数感。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局部。这册教材消失的是口算局部,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根底,因此,应当让学生很好地把握。同时,教材结合计算教学,安排了应用所学计算学问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学问的实际应用、学习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育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力量。 在学生初步熟悉了常见几何图形的根底上,本册教材安排了关于位置与拼组图形的教学内容,设计了丰富多样的探究性操作活动,让学生体验空间方位和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进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在量的计量方面,本册教材除了安排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的熟悉外,还安排了学习详细时刻几时几分的读、写方法。 “找规律”和“统计”是两局部新的教学内容。“找规律”引导学生探究一些图形或数字的简洁排列规律,初步培育学生探究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觉、观赏数学美的意识。统计是正式教学统计初步学问的开头,让学生学习收集和整理数据的简洁方法,熟悉最简洁的统计图表,经受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材依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学问和生活阅历,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学问解决问题,体会探究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育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力量。 三、全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一)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熟悉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娴熟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把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把握100以内数的挨次,会比拟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展简洁的估量和沟通。 2能够比拟娴熟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经受与他人沟通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学问解决一些简洁的实际问题。 3经受从生活中发觉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亲密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熟悉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惜人民币。 6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7会探究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洁规律,初步形成发觉和观赏数学美的意识。 8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洁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熟悉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依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答复简洁的问题。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念。 10养成仔细作业、书写干净的良好习惯。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亲密联系。 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加、减法口算的分阶段要求初步拟订如下: 单元完毕 平均错误率 速度 平均错误率 速度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10%以内 绝大多数到达每分钟做8题 7%以内 绝大多数到达每分钟做10题 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12%以内 绝大多数到达每分钟做5题 10%以内 绝大多数到达每分钟做6题 (二)教学重点: 100以内数的熟悉,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三)教学难点: 1、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2、会看读写几时几分。 3、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 4、用数学。 5、进展空间观念。 四、教学措施: 1以学生的已有阅历为根底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供应学生熟识的详细情景,注意学生对学问的体验,获得对学问的理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2在教学中尽量表达学生学习数学的学问形成过程,让学生经受从生活中发觉并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 3表达自主探究、合作沟通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沟通与自主探究的气氛中学习。通过活动,让学生感受和体会数学学问的含义。 4数与计算的教学重视进展学生的数感,表达算法多样化。 5为学生供应关于物体空间关系的更丰富的内容和素材,进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6注意培育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问题的力量,从而进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力量。 小学下册数学教学规划 篇3 一、学生状况分析 204班的孩子在经过一年半的学习生活后,已养成了很好的学习习惯。根本上能做到仔细听讲,准时上交作业,检查和订正作业的习惯也渐渐养成。个别后进生也能在教师的帮忙下完成学习任务。有几个孩子对奥数有着深厚的兴趣。 203班的孩子相比照较简单,相对淘气了很多。大多数学生已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仔细听讲,准时完成作业。但数学方面冒尖的孩子较多。后进生比拟多,但经过一年半的努力,已有长足进步。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熟悉,简洁的万以内的加法和 减法,图形与变换,克和千克,统计,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一)数与代数教学内容 1、表内除法 仍分成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两段编排分散难点,让学生有更多的练习时间。 2、万以内数的熟悉。 仍分两段:1000以内数的熟悉、10000以内数的熟悉,但更强调培育数感。 3、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1)两位数加、减法的口算 (2)增加了: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和估算 4、量的计量 建立质量观念,使学生初步熟悉克和千克。 5、数学广角(排列组合、推理) 连续探究稍简单的图形和数列的排列规律 ·如图形的排列呈现外形和颜色的循环变化。 ·一个数列每相邻两项的差组成新的数列是等差数列。 6、解决问题 结合所学的学问,结合现实生活的详细情境解决一些简洁的实际问题。 (1)单独安排一个单元。 (2)结合各局部学问的教学,安排应用所学数学学问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容。 ·结合计算教学内容进展。 ·结合其他教学内容安排例题或练习。 (二)空间与图形 图形与变换(包括:平移和旋转、锐角和钝角) (三)统计 (以1当5的条形统计图,简洁的复式统计表。) 仍旧让学生学习简洁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熟悉以1当5的条形统计图和简洁的复式统计表。 (四)实践活动(安排了剪一剪和有多重两个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的编排还处于一个开头阶段,对实践活动的熟悉也各不一样,毕竟什么样的活动才叫实践活动,应当怎样开展实践活动,实践活动分哪几个层次,在教材上应当怎么呈现,这的确是有许多问题需要去讨论的。就目前,我们熟悉的水平而言,我们认为可以分两个方面,一是结合详细内容进展,如“生活中的数学”。二是单独安排,大体上可以分这样几个层次:1.在活动中稳固数学学问。用数学学问解决简洁实际问题。3体会课题讨论的过程。 我们的实践活动,肯定要让学生活动起来,在活动中体会、应用数学学问。 本册教材依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学问和生活阅历,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剪一剪”、“有多重”,属第一个层次,主要是通过活动,让学生一方面稳固数学学问,这些活动有的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做的,由此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育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力量。 二、本册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1熟悉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把握万以内的数位挨次,会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拟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熟悉万以内的近似数。 2比拟娴熟地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展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展估量。 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局部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娴熟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4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受从生活中发觉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学问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亲密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5会识别锐角、钝角;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洁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 6熟悉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7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洁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熟悉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5个单位)和简洁的复式统计表;能依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答复简洁的问题,并能够进展简洁的分析。 8会探究给定图形或数列的简洁排列规律;有发觉和观赏数学美的意识,有运用数学去制造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看、分析及推理的力量。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念。 10养成仔细作业、书写干净的良好习惯。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亲密联系。 三、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万以内数的熟悉及 加、减法笔算,表内除法以及用数学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万以内数的熟悉及加、减笔算,以及数学实践、数学思维的训练。 四、教学措施: 1、在教学中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而且也要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关注每一个学生在情感态度、思维力量等方面的进步和进展。在教学中要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一)重视根底,处理好根底与提高的关系。 (二)注意练习设计,处理好实与活的根底。 (三)鼓舞创新,处理好放与守的关系。 (四)注意实践,处理好学与用的关系。 2、重视根本口算和笔算的训练,培育和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力量。 3、 重视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培育学生解同意用题的力量。(1)加强根底训练(2)教给学生解题思路(3)设计多种形式的练习。 4、结合教学内容,重视培育学生的数学力量。 5、留意教学的开放性,重视培育学生的创新力量。 6、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展思想品德教育。 五、课时安排 (一)、解决问题(4课时) (二)、表内除法(一)(13课时) 1除法的初步熟悉 平均分2课时左右 除法3课时左右 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7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 .1课时 (三)、图形与变换(4课时) 剪一剪 .1课时 (四)、表内除法(二)(9课时)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3课时左右 解决问题 .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 .2课时 (五)、万以内数的熟悉(8课时) (六)、克和千克(2课时) (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7课时) 有多重 1课时 (八)、统计(3课时) (九)、找规律(4课时) (十)、总复习(4课时) 小学下册数学教学规划 篇4 一、教材说明 1、内容构造和地位作用 本单元的内容主要包括小数的熟悉和简洁的小数加减法两局部,构造如下: 小数的熟悉是学生对数的熟悉的一次重要拓展,它与整数相比,在意义、书写形式、计数单位、计算法则等方面有某些一样的地方,但也有肯定的差异。这局部内容的教与学,是在学生熟悉了亿以内的数,会计算亿以内数的加减法,初步熟悉了分数,会计算分数的加减法,并且学习了常用计量单位的根底上进展的。这里是学习小数的初步熟悉,教材中消失的这些小数的小数局部都只有12位,小数的计算也页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的例子(付款、身高)。两个局部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是:小数的熟悉为小数加减法的学习作预备,而在小数加减法的学习中,学生对小数的熟悉更加深刻,为今后系统地学习小数打下初步根底。 2、教材编排特点 充分利用现实生活题材,加强小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借助“元、角、分、米、分米、厘米”等计量单位作形象支撑,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熟悉,经受多样化的熟悉过程,突出对小数的初步熟悉。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探究简洁的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进展数学文化的渗透,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他们学习小数的积极性。 3、教学目标 结合购物的详细情境(如付款单),熟悉小数,体会小数的特征,会读、写简洁的小数,与同伴沟通,感受小数与实际生活的亲密联系。 知道以元和米作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能用小数表示商品的价格和物体的长度。 经受比拟商品单价凹凸的过程,学会比拟简洁小数的大小。 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究简洁小数加、减法,并能正确进展计算。 渗透数学文化,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他们学习小数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 结合详细的生活情境,熟悉小数,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 理解用元和米作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并能用小数表示商品的价格和物体的长度。 在购物的情境中学会比拟小数的大小,探究简洁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在详细境中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 理解用元和米作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并能用小数表示商品的价格和物体的长度。 二、教学建议 1.调动学生的生活经受和已有学问,促进学问阅历的迁移。 小学生的许多生活阅历,以及他们前面所学的整数及其加减法的有关学问,都能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发挥积极的迁移作用。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激活学生的相关生活阅历和相关学问根底促进学习的正迁移,使学生在学会的同时,形成会学的力量。 2.把握好小数初步熟悉的学习要求。 作为小数的初步熟悉,其教学要求应当留意把握三点。一是本单元不要求离开现实背景和详细的量,抽象地争论小数。二是小数的认、读、写,限于小数局部不超过两位的小数。三是简洁的小数加减法也上限2位小数,并且结合详细的量进展计算。 3.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提倡计算方法多样化。 简洁的小数加减法是一个比拟简洁的内容,适合学生自行探究,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潜能要有充分的估量。教学时,应尽可能地放手让学生提出问题,尝试计算,验证答案,并引导他们自己总结计算要点。从而逐步培育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力量。 4、学习前摸清学生依据生活阅历对小数的了解程度,把握好学问的起点。 5.收集小数的相关学问,进展数学文化的渗透。 三、探讨的问题 1、是否教学什么是一位小数、两位小数? 2、是否需要沟通十进分数与小数之间的关系? 3、是否归纳出非常之一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 4、整数与小数的加、减计算如何处理好些? 5、教材中的主题图中的商品价格如“5.98元,0.85元”,但现在超市中单件商品的价格有分的少见,如何在敬重教材的同时又能更好地处理好教材? 四、课时安排 感受课:5课时 熟悉课:5课时 熟识课:2课时 学问整理课:1课时 评研课:2课时 小学下册数学教学规划 篇5 一、本班学生数学学习状况分析 (一)教材目的 本班学生56名,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根本学问、技能方面根本上已经到达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肯定的兴趣,乐于参与学习活动中去。特殊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拟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索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心情。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及格率100%、均分88分、后进生转化70%。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学习数学的全部状况,只有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表达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因此对这些学生,我应当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根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收集整理思维的乐趣、胜利体验所获得的乐趣中。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100以内的数,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乘法的初步熟悉,16的乘法口诀,熟悉人民币,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及圆的直观熟悉,简洁的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二、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阅历学问和生活阅历为根底,供应学生熟识的详细情景,以帮忙学生理解数学学问。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亲密联系。 3、留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沟通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沟通与自主探究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进展适当改良评价学生的方法,比方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三、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学问和技能方面 1、经受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义识100以内的数;初步熟悉计数单位“一”、“十”和“百”,初步熟悉数位和数位挨次,初步理解100以内数的组成,把握数序,会比拟两个数的大小。 2、经受探究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以及两位数加减一位口算方法的过程,并能比拟娴熟地进展口算。 3、在现实情境中,熟悉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爱惜人民币。 4、经受观看常见平面图形的过程,直观熟悉这些图形,能正确识别这些图形。 5、初步感受“形”与“体”的联系,初步感受“直线图形”与“曲线图形”的不同。 6、能在钉子板上围出和在方格纸上画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 7、经受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能对日常生活中的事物、现象进展简洁的分类,学会用简洁的符号收集、整理数据,并把统计结果填入简洁的统计表。 8、能看懂简洁的统计表,并初步能对表中的数据进展简洁的分析、推断和推理。 (二)、数学思索方面 1、在认数过程中初步进展思维力量。如熟悉计数单位和数位挨次时,学习从详细现象中概括出数学规律;在学习数的组成与比拟大小时,进展分析、综合、推断、推理等思维活动;在整理数的挨次时发觉“百数表”的一些规律等。 2、在探究并把握100以内加、减口算方法时,培育思维的精确性;在口算练习中初步培育思维的灵敏性;在算法多样化中初步培育思维敏捷性。 小学下册数学教学规划 篇6 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 1.使学生在详细的统计活动中熟悉复式统计表,能依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填写统计表,并能依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进展简洁的分析。 2.使学生在熟悉、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进展统计观念。 过程与方法 经受制作复式统计表的全过程,体验收集信息、整理、分析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通过学习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亲密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念。 教学重点:熟悉复式统计表的构造,会填写复式统计表,并能依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进展简洁的分析。 教学难点:依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进展分析问题。 教学预备:多媒体、卡片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同学们,你们课后都有哪些兴趣爱好?我们附小也开设了好些课程超市,有象棋类的、舞蹈类的、画画类的等等,参与这些兴趣小组可以使我们的学习生活变得更加多姿多彩。今日教师带你们去参观一下青云小学,看看青云小学五年级同学参与兴趣小组的状况,好不好? 提问:这是青云小学五年级四个兴趣小组的活动状况,从图中你能知道哪些信息?(让学生分别说出是什么兴趣小组,各有几名男生,几名女生。) 教师提出要求:你能把四个兴趣小组的人数填在统计表里吗?出示4张统计表。学生在教科书上各自填写,提示学生留意核对数据。 师:请同学们比一比:这四张表格有什么一样和不同之处。 一样点:构造中都有性别和人数两栏; 不同点:每张统计表都只反映了某一个兴趣小组的男女人数状况。 师:从这4张表上,我们知道了那么多的信息,现在教师有几个问题你能答复吗? 师提问:4个兴趣小组男生有( )人,女生有( )人。( )组的男生最多,( )组的女生最少,一共有( )人。 学生答复后,师:可是刚刚这位同学在答复中,有关五年级兴趣小组活动人数状况,要看几张表?便利吗? 师指出:这里的每张统计表都只是反响一个兴趣小组的男女生人数,假如要对不同小组的男女生人数进展比拟,就显得不太便利。 师问:那谁能出个好办法,让我们比拟起来便利些?假如把这4张统计表合并在一起观看,分析、解决问题也就简单多了。 二、熟悉复式统计表 1.在合并过程中初步感受。 师:那怎么合并呢?(学生可能答复,把四张表竖着接在一起,教师出示表,课件演示,四张单式统计表竖着接拼在一起)师带着学生一起用卡片进展合并。 组织学生争论:对合并后的统计表你有什么修改建议?(把性别、合计一栏重复的局部删去) 师提问:你觉得这张统计说明确吗?哪里不明确? 学生可能会指出各个兴趣小组的名称不明确,教师组织学生将表格中的第一列分别注明:航模小组;民乐小组;书法小组;美术小组。 师:那么性别这栏该怎么填写?(制作表头) 师提问:同学们怎样从表中反映出四个兴趣小组一共多少人,其中男生一共有多少人,女生一共有多少人? 师:再添总计一栏,添在最下面。 师强调:为了醒目给人一眼看出合计数和总计数,一般总计这一栏放在最上方。 2.熟悉各局部构造 (1)叙述 “表头”的含义。 教师指着第一行第一列这一格叙述:这是统计表的表头。 提问:表头被分成几个局部?从统计表中你能看出表头中的三局部分别与统计表中的哪局部有关系呢?(“性别”表示横栏内容,“组别”表示纵栏内容,“人数”表示表中的数据) (2)追问:复式统计表一共有哪几个大局部组成?(课件演示) 依据学生答复板书:标题、日期、表格(表头、横栏、纵栏、数据) 3.学生填写统计表 师提出要求:现在请同学们把刚刚几张单式统计表中数据填写在这张统计表中,会不会?试试看。 生汇报沟通:填写统计表时,你先填写了哪些数据?哪几格的数据时通过计算后填写的? 4.叙述统计表“合计数”与“总计数”的区分 师:你是怎么填写总计这一栏的?(两种方法,培育学生验算的习惯。) 师提问:合计与总计有什么不同?(合计是指各个兴趣小组男女生人数之和,而总计是指全部兴趣小组人数之和以及男女生人数之和) 5、制作标题和日期。 师:这张统计表完成了吗?还缺少什么?(标题和日期)依据实际状况,我们在制作表格时,有时还需要加上填表人,这里我们就不写了。 教师随机提醒:之前我们填写的四张统计表叫单式统计表,那么今日我们制作的这张统计表叫什

    注意事项

    本文(小学下册数学教学计划汇编7篇.docx)为本站会员(夜**)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