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7篇.docx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7篇 教学目标: 了解江南的雪有什么特点,体会重点句子的意思和蕴含着的感情。 教学重点: 了解江南的雪有什么特点。 教学难点: 体会重点句子的意思和蕴含着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理清条理。 1、从古到今有多少文人赞美过雪花,有多少赞美雪花的诗句名垂千古,谁能说出关于寻雪的诗句呢?(学生读搜集的有关诗句) 2、在生活中,你看到的雪又是怎样的(学生自由说) 3、今日我们共同来观赏鲁迅的雪,请仔细读课文,看看课文写到了哪几种雪?据此给课文分段。 (板书:江南的雪 朔方的雪) 二、学习第1-3自然段。 1、先读一读第1自然段,找到文中的一个词来说明“江南的雪”的特点。(板书:滋润美艳) 2、哪些词句描写出“滋润美艳”呢?请再认真读一读描写雪野时,用了哪些颜色,写了哪些事物?(边说边读):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浑黄的(磬口腊梅花)、冷绿的(杂草)。 3、单是看这些字眼,我们就可以感受到这江南雪野的美,若你再边读边想象一下啊!这雪中的鲜花,鲜花中的白雪,交相辉映相互衬托,你脑海里会出现出什么样的画面呀?(学生读到哪,就指导到哪) 4、你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这画面吗? 5、是啊、看到这些雪中的花儿,我不仅想到雪莱的诗句“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江南的雪真是“滋润美艳”,我们来一起读一读吧。 6、写了这雪中的花,觉得还没有写尽江南雪野,他接着又写到了什么?(蜜蜂) 7、如此一来就有了冲突,这样的冬季,哪来的蜜蜂呢?(出示句子,突出“仿佛”二字) 江南的雪野如此布满生气活力,虽不是春天,我们却闻到了春的气息,感受到了春的活力,所以说(读)“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那是模糊着的青春的消息。 8、再细细品尝一下这一段,看看你还能从哪些词句中读出江南雪“滋润美艳“的特点呢? 9、喜爱这漂亮的江南雪野吗?再有感情地读一读,背一背吧! 10、鲁迅的少年时期是在家乡绍兴度过的,成年的鲁迅,为了查找国家民族复兴的道路,不得不漂泊在遥远严寒的北京,在这样的一个雪天,先生想起了家乡的雪,他还会想起什么呢?(他在家乡度过的无忧无虑的少年时期)在这样的雪天,孩子们最爱的嬉戏是什么?(生:塑雪罗汉) 11、从文中的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孩子们对于堆雪人的宠爱呢?(用“ ”画出,与同桌小声沟通) 12、用雪堆雪罗汉,自然也有江南的雪“雪润美艳”的特点,从哪里可看出?(很清白、鲜艳,以身、自身的滋润相粘结,整个地闪闪地生光。) 13、给孩子们带来如许欢乐的雪人,遇上连日的晴天,便挽留不住,令人难免生出淡淡的哀愁,江南的雪,是滋润美艳的,但也是(脆弱的,生命力不强) 三、小结 江南的雪象征了哪些美妙而又缺乏生命力的事物,让人一边憧憬,却又一边惆怅。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结合解释理解“为”“鄙”“语”“恃”“去”“顾”等词在文中的意思。 2.借助教师范读、原文与译文对比,能读通课文,理解意思,背诵课文,初步培育宠爱古文的感情。 3.创设情境,通过形式多样的朗读,能读出人物对话的不同语气和情感,能试着用自己的话来叙述故事。 4.立足“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的缘由体悟,理解“人之为学”关键在于“立志去为”的道理,激发学生树立志向,大胆实践的精神。 5.熟悉“鄙、曰、恃”3个字,正确书写“乎、鄙、僧”等6个字。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人物对话的不同语气和情感,并背诵课文。 2.理解“人之为学”,关键在于“立志去为”的道理。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故事导入,揭题释义 1.教师讲故事:从前有座山,山里有个庙,庙里有两个和尚,一个和尚穷,一个和尚挺有钱。有一天(“蜀鄙二僧”故事局部) 知道这个故事出自哪里吗?(板书课题:为学)齐读课题,留意“为”读其次声。知道“为”是什么意思呢?“学”又指什么呢?(做学问,求学)。 2.简介,了解背景。此文的原题目是为学一首示子侄,是彭端淑写给子侄们看的。让我们来看看的相关资料。 屏幕出示:彭端淑是清代四川的文学家,他的文章笔力刚毅,气概浑厚,激扬奋进,常给人以鼓舞和教益。彭端淑一生著述较多,其中白鹤堂文集最为出名。本文是白鹤堂文集中极具影响力的一篇,意在教育晚辈们树立远大志向,勤奋学习,有所建树。 【通过教师讲故事的方式创设情境,然后自然地引入课文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二、初读古文,读准字音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 想知道原文中是怎样写这个故事的吗?请你自由地读读课文,借助后面的解释和字典,争取把课文读通顺。然后看看课文哪一个自然段是在写这个故事,请你在自然段前面做个标记。 2.同桌互读,呈现难点。 两个学生一组,一个读,一个听,订正字音,意见不全都时,登记此字,留待解决。教师巡察,相机把难读字词写在黑板上。沟通正音。 预设:钵、语、蜀之鄙、子何恃而往、亦易矣。 3.指名朗读,把握学情。 请学生再次放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特殊是刚刚沟通过的几个字。然后指名请学生试读,其他同学仔细听,留意订正同学错误的读音。 【通过同桌互读,指名试读,呈现难读字词,集中解决,为接下来把课文读通顺打下良好的根底。】 三、探究停顿,读通课文 1.细听范读,边听边画,展现冲突。 听着同学的朗读,教师也想来读读。请同学们仔细听,边听边把与你读得不一样的地方画下来。(学生沟通不同之处,教师随机在投影仪下画出) 2.借助解释,探究停顿,读通课文。 同学们,有些句子读得不一样,就是停顿或者读音有所不同,教师建议大家结合译文,了解句子的也许意思,再想想究竟该怎么读。 预设: 天下事/有难易乎?(读出问句的语气。) 蜀之鄙/有二僧(结合解释知道“蜀”是四川简称,“鄙”是边疆的意思。) 贫者/语于/富者曰(“语”读第四声,告知的意思,“曰”是说的意思。整个句子的也许意思:穷和尚告知富和尚说。) 吾/欲之/南海,何如?(“吾”,我的意思,课文中指穷和尚。“欲”,准备;“之”,到、去的意思)我们还学过类似意思的句子吗?(送孟浩然之广陵)“蜀之鄙有二僧”中的“之”是否也是这个意思?(的) 子/何恃而往?(“子”,你;“恃”,靠着、依靠的意思。整句话也许意思:你靠着什么去呢?) 吾/一瓶一钵/足矣。(“钵”,古代盛饭、菜等的陶制器具。整句也许意思:我一个水瓶,一个饭钵就足够了。)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整句也许意思:四川距离南海,不知道有几千里路,富和尚不能到达,可是穷和尚到了。) 3.再读课文,理解意思,叙述大意。 请同学们再读一读课文,信任你肯定会读得更加通顺。 刚开头教师讲的故事就是原文的第2自然段,你能看着原文用自己的话说说也许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吗?先自己试试,然后指名沟通。 【通过借助解释、结合译文能正确断句,读出古文特有的味道。在读通顺的根底上让学生了解大意,初步体会文章的故事梗概。】 四、教师小结,布置作业 1.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试着读通了课文,并借助解释和译文学习了“蜀鄙二僧”的故事,至于为什么贫和尚能够到达南海,而富和尚却不行以到,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2.作业: (1)认读本课要求识写的生字; (2)完成课后习题2; (3)把课文多读几遍,要求读通顺,能精确断句。 第2课时 一、复习课文,师生互译 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不看书,边听边想每句话的意思。 2.教师一句一句说译文,指名学生说对应原文。 3.师生一起说故事。 【运用教师范读,师生互译等不同的方式,读好文言文的停顿和节奏,同时引导学生积存文本,为接下来的探究打好根底。】 二、品读对话,明确其义 1.定格对话,品尝缘由。 导语:让我们把目光停留在两个和尚身上,想想他们之间究竟有哪些不同呢? (1)分角色读贫者和富者的话,你体会到了什么? (2)集体沟通: 条件不同;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决心不同:富者过分依靠物质条件,“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贫者“吾一瓶一钵足矣。”(穷和尚很有信念,特别有士气。) 争论:穷和尚这一路会有哪些困难?(路途遥远。地图展现四川和南海普陀山的距离;合抱负象穷和尚一路上会遇到哪些实际问题?风餐露宿,舟车劳顿等) 态度也不一样:抓住两个“子何恃而往?” 想当时富和尚也憧憬南海,规划着买船出行,但至今未能如愿。穷和尚靠着这一瓶一钵竟然敢去。这两个句子该怎么读?学生谈理解后有感情朗读。第一个是一般的疑问句,其次个是反问句,也可读出感慨的语气来。 结果也不一样。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小练笔:贫者会告知富者什么呢?富者心里又会想些什么?绽开丰富的想象,把自己想到的写下来。完成后,指名读一读写的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把自己体会到的读出来。 3.试着背诵这段话。 【在品读贫和尚和富和尚之间的对话中,初步读懂两个和尚之间的明显不同之处,通过想象说话,尝试练笔等方式体会贫和尚的顽强意志,并通过朗读把自己体会到的意思表达出来。】 三、品文涉理,悟出文道 1.学习第1自然段。 由这个故事还想到了我们做学问,他在一开头就提出:那就是(师说)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生接)则难者亦易矣;(师说)不为,(生接着读)则易者亦难矣。(下句话同上。) (1)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一自然段每句话的意思。 (2)小结:看来做学问难易转换的关键就在于是否“为”,都是先用一个设问句提出问题,然后从正反两方面作答。这样,比照鲜亮,突出了“为”对“学”的作用,说明白“难”与“易”的关系。 (3)体会文言文句子的精致。这段话中一共有4句话,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呢?(近似于对偶,读起来琅琅上口) (4)练习背诵。 2.“贫僧自南海还”“富者有惭色”的故事结尾说明白什么?它与的看法有什么关系?(说明“事在人为”,这个故事是一个例证,用它来生动形象地证明自己看法的正确。) 3.学习第3自然段。 (1)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这句话什么意思?为什么会是这样的? (去:距,距离;之:在这里没有实在意义。) (2)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顾:副词。反而,却。) (3)小结:通过以上学习,我们知道了贫者能到的缘由是在于能够立志,富者不能到的缘由是不能立志。把这种反问的语气读出来。 (4)从这一自然段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人贵有志,事在人为。) (5)练习背诵。 【读懂通过比照方式亮出自己观点的行文特色,体会文言文精练的语言特色,明白“人贵有志,事在人为”的深刻内涵。】 四、落实识字,积存内化 1.认读要求会认和会写的字。 2.学生独立书写要求会写的字,教师提示: (1)留意“曰”与“日”的区分。 (2)“鄙”字左边的写法,下面是“回”字。 3.试着把全文连起来背诵;背给同桌听。 4.拓展作业: (1)把蜀鄙之僧的故事讲给家人听。 (2)收集有关勤奋学习的名人名言或故事,丰富课外学问。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篇3 教学目标: (一)学问与技能: 1、学习一组反映人物品质的词语;体会感情颜色的不同;积存名言警句; 2、学习成语故事破釜沉舟,让学生弄清“破釜沉舟”这个词语的本义和比方义,并能完整地叙述故事; 3、围绕“你赞成养小蝌蚪吗?”的话题,分为正反两方绽开辩论,进展口语交际练习; 4、以“我的保藏”为主题作文。本此习作主题鲜亮且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目的是让学生重温自己的珍藏,描写自己保藏过程中乐趣,与大家共同共享欢乐。 (二)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学习。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让学生积存,引导学生大致理解经典古诗文名句,并从中领悟到肯定的道理。教育学生具有的气节。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重温自己的珍藏,描写自己保藏过程中乐趣,与大家共同共享生活的欢乐。 课前预备: 搜集相关的典故 教学课时: 5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读下面的词语,你想到了什么? 1、学生读准词语,利用工具书理解词语的大意。 2、了解学生读词以及词语理解状况。 3、要求学生上下比拟读词,相互沟通:从读词中发觉了什么? 4、全班汇报,教师总结。 5、词语运用练习:用相对的一组或几组词语造句。 二、读一读,体会以下句子的表达效果。 1、请学生反复读下面两段话,一边读,一边感悟,然后相互沟通自己的发觉。 (1)在骄阳下,牵牛花偃旗息鼓,美人蕉慵倦无力,富贵的牡丹也早已失去神采。只有太阳花对炎炎赤日毫无保存,阳光愈是酷热,它开得愈加热忱,愈加兴盛。 (2)在骄阳下,太阳花对炎炎赤日毫无保存,阳光愈是酷热,它开得愈加热忱,愈加兴盛 2、在学生沟通的根底上,教师总结“比照”表现方法的好处。 3、同样让学生反复读下面两段话,一边读,一边比拟哪一段话给自己六夏的印象更深刻?在对太阳花情感的表达上哪一段更鲜亮?让学生自读自悟中,明白“拟人”的奇妙作用。 (1) 在骄阳下,牵牛花枯了,美人蕉谢了,富贵的牡丹也焉了。只有太阳花对炎炎赤日毫无保存,阳光愈是酷热,它开得愈加热忱,愈加兴盛。 (2) 在骄阳下,牵牛花偃旗息鼓,美人蕉慵倦无力,富贵的牡丹也早已失去神采。只有太阳花对炎炎赤日毫无保存,阳光愈是酷热,它开得愈加热忱,愈加兴盛。 三、读一读,记一记 1、自由读古诗文名句。 2、指名读古诗文名句。 3、指导学生结合解释理解意思。 4、练习背诵。 课后反思: 其次课时 读一读 1、自由读故事,读准字音,了解故事大意。 2、故事的仆人公是谁?他的哪些行为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你从他的行为里体会到什么? 3、学生沟通上面的问题。 4、相互讲一讲这个故事,并说说这个故事告知我们什么道理? 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 口语交际:“你赞成养蝌蚪吗?” 教学目标: 1、培育学生的口语交际力量。 2、促进学生形成热心帮忙他人的品质。 3、引导学生养成遇到困难积极想方法的习惯。 教学过程: 1、学生先自己读一读课本,了解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 2、将赞成养小蝌蚪与不赞成养小蝌蚪的同学分成正反两方,然后分别开头预备辩论的材料。 3、设计交际场景,提出辩论要求:观点鲜亮,有理有据,反对准时,语言文明。 4、正反双方开头辩论。 5、评议总结,提高交际语言的表现力。 习作 本次习作的主题是“我的保藏”。 习作的详细要求有: 1、通过详细的描述充分展现自己的保藏与众不同。 2、写清晰自己保藏的来历和保藏的缘由。 3、突出保藏给自己的生活带来的欢乐。 教学建议: 1、引言导入,激发兴趣。 你有保藏的爱好吗?在你的抽屉里,都珍藏着哪些“珍宝”?是几颗漂亮的雨花石,还是一个自制的飞机小模型?是从遥远的地方寄来的精巧贺卡,还是一枚意义非凡的纪念章?这节课我们就来谈论自己的保藏吧! 2、展现保藏,介绍保藏。 (1)拿出自己的保藏,告知同学自己心爱的保藏是什么? (2)详细介绍自己的保藏。可以介绍它的颜色、外形、种类以及相关的学问。 留意:依据保藏的不同特点,选择敏捷的介绍方式。 3、回忆保藏来历,提醒保藏缘由。 (1)它有什么来历 (2)它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 (3)“我”喜爱它的缘由。着重谈它给“我”的生活带来了怎样的欢乐。 4、独立构思,完成草稿。 5、沟通草稿,师生评议。 6、指导修改,完善评议。 (1) 在沟通中要明确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要恳切。 (2) 表达的时候要吐词清晰,语速、声调要适当,留意以理服人,以情感人。 板书:观点明确、态度真诚、内容详细、以理服人,以情感人。 3、创设口语交际情境。 选用录音、图片或表演等途径,创设问题情境:小帆想在寒假里参与田径训练队,父母盼望他回老家陪奶奶,他爱奶奶又不想错过训练的时机,他很冲突。 4、进入口语交际情境。 (1)学生自选沟通伙伴组成两人小组,在两人间进展口语交际。由于学生的年龄较小,缺乏肯定的生活阅历,对如何去建议他人,如何让他人脱离逆境还缺乏肯定的技巧,因此教师在巡察中要准时地加以指导。 (2)邀请几个小组到班上沟通,指导评议。. 5、拓展延长,小结鼓励. (1)说说自己面临的实际冲突。 (2)鼓舞同学们热心出好办法,明晰地沟通自己的观点。 (3)师生评议,小结。 第四、五课时 习作:我眼中的同学 教学目标: (一)学问与技能 1、能留心四周的人,留意观看,抓住人物个特点。 2、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 教学重难点:学生能真实、生动、详细地抓住人物特点,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 第四课时 一、启发谈话,确定对象。 1、同学们,在你们五年多的校园生活中,与同学朝夕相处,结下了深厚的同学情意,不妨用的笔写写你眼中的同学。 2、想想:在这么多同学中,我最想写的是谁呢?是什么缘由让我最先想到他(她)? 3、分四人小组互议,相互启发,确定习作对象。 二、读中学写,领悟要点。 1、启发学生从学过的写人的课文中领悟写法。 同学们学过的课文中,有不少是描写人物的,想一想:在这些课文中,哪些人物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为什么? 2、引导学生从读过的优秀习作中领悟写法。 引导学生回忆:同学们在课外读了很多有关介绍人物的优秀习作,想一想:哪些习作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 3、指导学生从习作“病例”中领悟写法。 出示一篇典型的“病例”,然后组织学生争论: (1) 启发谈话:最近教师收到一篇介绍人物的习作,教师看了不够满足。现在请你们当小教师,给这位同学的习作提出修改意见。 (2) 出示“病例”。在学生自读的根底上分小组互议,然后教师组织学生争论:这篇习作所介绍的人物为什么给人留下的印象不深? (3) 引导学生归纳写法。教师先组织学生争论:从学过的课文和读过的优秀习作,以及从刚刚争论修改的“病例”中,你认为要介绍一个人物,必需留意哪几方面呢? 三、分组争论,沟通 1、小组争论 2、全班沟通 四、教师提醒写人文章的一般规律: 第一,要抓住详细的事写人,可以是“一人一事一品质”,可以是“一人多事一品质”,也可以是“一人多事多品质”。 其次,要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等描写拉反映人物的特点。 第五课时 一、构思起草,修改完善。 1、我们开展一次竞赛看谁写得既快又好。在起草前先构思一下。 2、学生独立构思起草,教师巡察,并对习作有困难的学生作个别辅导。 3、指导修改,完善习作。 (1)美玉是琢出来的,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自己的习作初稿写好以后,通过自己的修改可以使文章锦上添花。 (2)学生自改习作。先进展错别字和病句的常规修改。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对比“是否通过详细事例写出人物特点”这一要求进展重点修改。 (3)同桌或分小组相互传阅习作,与对方商讨需要重新修改的地方,然后依据对方提出的修改意见进展再次修改。 (4)课堂沟通。指导沟通时,教师可要求按“原来怎么写的现在怎么修改的为什么要这样修改”的挨次说出自己修改的过程和理由。 二、沟通评价,赏识鼓励。 1、当你手里抓一把沙土放在太阳光下一照,就会看到点点金光。同样,各人的作文都有闪光之处,哪怕是写得不够抱负的作文,也有一两句美丽的句子或几个闪光的词语。 2、请你将自己习作中的胜利之处读给同桌或小组里的同学听听,和他们一起共享你胜利的欢乐。假如你认为自己全文都写得好,就读全文;假如你觉得只有某一片段写得精彩,就读这个片断。 3、制造发表条件,激发学生的成就感。 (1)将优秀习作或修改后有明显进步的习作张贴在教室里。 (2)将班级中的优秀习作推举给少儿报刊发表。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篇4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中心思想。学习启蒙教师的爱国品质和严谨、仔细的工作态度。深入理解课文重点句子的含义。感悟对启蒙教师崇敬、感谢和思念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理解启蒙教师的优秀品质和严谨、仔细的工作态度。 教学难点: 感悟对启蒙教师崇敬、感谢和思念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想: 以学生自学为主,对于一些难懂得字、词,教师要适当讲解,讲解有关的历史背景,帮忙学生理解本文。在读、悟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圈圈、画画、做旁注等形式,登记自己的学习心得。 教具预备: 投影仪 教学时间: 1课时 学生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回忆你的启蒙教师,谈谈他们给你留下的印象。 2、本文写下了怎样的回忆,是为了表达什么? 二、自学本文: 1、思索: (1)“我”为什么难忘启蒙教师? (2)本文哪几段是写回忆往事?回忆了小学启蒙教师的哪几件事情? (3)这些事情表现了启蒙教师的哪些品质? (4)从这种宽严之间我们这些小学生也领悟到了教师们没有明说的道理。 A、“宽严之间”指什么?(教师对各门课的要求很严,但对日语课特殊宽松) B、从“宽严之间”领悟到什么道理?(对日本侵略者不能屈服,要记住自己是中国人) 2、讲解: (1)1942年,沦落时期 (2)学校所处的位置。 3、读文章的最终一段句子,再把它改成不用问号的句子,句子的意思不变。 4、既然我的教师们播下的种子在他们学生的身上开花结果了,我们播下的种子也肯定会在自己的学生身上开花结果的。 三、联系自己,谈谈启蒙教师的几件事情。 1、请同学们谈谈。要求:有条理、有中心、重点突出、语句通顺连贯。 2、把这些写下来,并仔细修改 3、教师巡察指导 4、同学之间可相互沟通观赏。 作业设计: 把你的感想写出来,好吗? 板书设计: 17、难忘的启蒙 组织抗日演讲爱国之心 沦落时期启蒙教师严格要求学生 抵抗日语课严谨治学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篇5 教学要求 1、用钢笔描红。 2、对比简化字,认读括号里的繁体字。 3、读一读,说说每组词语的意思是不是一样。 4、修改病句,并说明修改的理由。 5、熟记12条成语。 6、朗读并背诵两句古代名人的名言。 7、听教师介绍简易洒水壶的创造,抓住要点转述给同学们、学写毛笔宇。 教学时间 三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 (2)教师进一步明确练习要求。 2、指导。 (1)指名朗读这句话。 (2)学生观看字的行款、间距。 (3)这些字你认为哪些书写时是应当留意的? (4)教师重点指导。 3、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教师巡察,准时了解书写状况) (2)依据描红状况,教师小结,再让学生仿写。 4、反应。 (1)展现写得好的字,评点好在哪里。 (2)指出缺乏,进展矫正性练习。 二、教学其次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 (2)教师请学生讲清题目要求。 2、指导 (1)教师谈话:日常生活中,我们在看港台影视片时,或在阅读一些书籍时,经常可以看到一些繁体字,举例。 (2)学生说出带有繁体字的句子考教师。 (3)指名读每组前面的简化字。 (4)简化字与繁体字比拟。(出示幻灯片) 让学生比拟以上两组简化字与繁体字,特殊留意繁、简字形体变化较大的汉字,让学生去观看、思索,发觉题中还有哪些简化字与繁体字形体变化较大的,怎么去认读出这些繁体字。 3、练习。 (1)(出示幻灯片)指名认读,能读出几个就读几个。(可以多让学生站起来认读,待大多数同学读熟繁体字后,再齐读繁体字组合的词语) (2)同桌把简化字那边掩盖好,相互检查认读繁体字的状况。 4、反应。 三、教学第三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1)出示幻灯片:演讲一讲演洁白白雪 (2)让学生读,比拟前后词义一样不一样,有什么不同。教学中通过读,比拟说明理由,让学生体会到组成词语的字一样,但由于字序不同,有的词义一样,有的词义不同。要留意,学生说每组词义,主要是领悟,不要求机械记忆。 3、练习。 (1)默读、思索:这题中还有四组词语,比拟看哪几组前后词义一样,哪几组前后词义不同? (2)同桌沟通后,全班沟通。 4、反应。 哪位同学还能举出一组词义一样和一组词义不同的? 编选选编人名名人 其次课时 一、教学第四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 (2)教师谈话帮忙学生弄清此题的学习要求。 2、指导。 (1)指名读第(1)句话。 (2)这道题毛病出在哪儿?怎么改? (学生独立修改后,沟通,说明修改的理由) 3、练习。 (1)学生试着修改第(2)、(3)句。 (2)教师巡察。 (3)同桌沟通再汇报。 4、反应。 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1)他喊他去他家玩,他同意了。 (2)这次期末考试我们班几乎根本没有不及格的同学。 (3)我们要端正学习目的,明确学习态度。 二、教学第五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 (2)教师谈话帮忙学生弄清此题的学习要求。 2、指导。 (1)学生自由读12条成语,不熟悉的字可以查字典。 (2)教师范读。 (3)学生自由读。 (4)理解12条成语的意思,学生只要大体说出成语的意思即可,对一些理解有难度的成语,学生可查词典,或教师适当赐予讲解。 3、练习。 (1)学生自由练读。 (2)同桌练习背诵。 (3)指名读。 4、反应。 (1)集体背。 (2)指名背。 三、教学第六题 1、审题。教师说清题目的要求。(一是朗读,二是背诵) 2、指导。 (1)查字典,把不会读的字注音,并写出它的意思,把不理解的字词解释出来。 (2)自由读这两句古代名人的名言。 (3)教师简介老子和孙子。 (4)指导学生通过读,弄明白两句名言的意思。 第一句名言的意思是:祸害啊,幸福正依附在它的身上;幸福啊,祸害正隐伏在它的内部。教育学生要正确对待幸福与祸害,知道辩证地对待问题,即祸害有可能转变为幸福,幸福也有可能转变成祸害。 其次句名言的意思是:知道他方(指敌人方面)又知道我方的特长和短处,不管打多少次仗都不会失败;不知道他方的状况而只知道我方的状况,就只有一半取胜的盼望,而另一半则是失败;不知道他方又不知道自己一方,那每一次打仗就必定都失败。 3、练习。 (1)学生自由读 (2)指名读。 (3)练习背诵。 (4)指名背诵。 4、反应。 (1)检查朗读。 (2)检查背诵。 第三课时 一、教学第七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 (2)帮忙学生明白说话的要求:一是要抓住重点;二是做速记;三是转述时要把史律同学创造简易洒水壶的经过说清晰,说完整。 2、指导。 (1)什么是转述?转述有什么要求?结合例子,让学生明白,把别人的话说给另外的人听懂就叫转述。转述时一要留意把别人说的话听清晰,二要留意转述的内容完整性,三要留意说话人的原意,不要随便改动,关键性的内容不能有所遗漏,四要留意人称的变换。 (2)教师介绍史律同学创造简易洒水壶。 听这一遍介绍,要求全班同学仔细地听教师介绍,对教师读的这篇文章有一个也许的印象,只听不记。 (3)教师再次介绍史律同学创造简易洒水壶。 听这一遍介绍,要求全班同学在仔细地听的同时记录要点。 可以供应连词“首先、接着、然后、最终”,让学生速记要点,记录的内容只要自己能看懂就可以了。 (4)争论所记录的要点,组织同桌或四人一小组练习转述,教师提示人称的变换。 3、练习。 (1)小组选代表转述给全班同学听。 (2)师生共同评议。 师提示同学们听时从经过是否完整清晰,人称交代是否明白两个方面去评议。 要点提示:首先,他在雪碧瓶盖上戳了些小眼,结果水不能自动地洒出来,接着,他发觉了医院挂水用的盐水瓶,受到了启发,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明白了缘由,最终最终创造了简易洒水壶。 二、教学第八题(略)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篇6 学生视角: 延安在抗日战斗时期是党中心的所在地,人们都说它是中国革命的摇篮,为什么要寻找这样一个地方呢?在革命成功这么多年以后,寻找延安又有什么意义呢? 难点: 搜集相关的背景资料,拉近学生的熟悉距离,有助于深刻理解全诗的思想内容。 教师思索: 本文属略读课文,是一首新体诗,以布满深情的笔触,生动而形象地讴歌了延安精神,热忱地抒发了寻找延安精神的迫切心情,强调了在新时期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的极端重要性。全诗不但节奏感强,韵律和谐,而且构造整齐,感情剧烈,适于朗读。教学时,应留意充分利用收集的资料和文中的有关诗句和插图,帮忙学生理解主题,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布满对延安的崇敬和赞美,使学生沉醉在崇高美妙的课堂气氛当中,在领悟诗歌思想感情的同进,受到革命传统的教育。 重点: 1、了解诗中详细事物的含义。 2、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设计特色: 分组选学,合作拼接,诵读感悟。 信息资料: 搜集有关延安的背景资料(文字介绍、图片、音像等) 教学要求: 1、借助资料,了解全诗的内容,领悟延安精神产,懂得发扬延安精神的重要性。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培育学生自主读书,合作沟通的力量与习惯。 教学流程: 一、谈话引入,了解背景。 你听说过延安吗:你对它了解多少? (引导学生把搜集的材料展现出来,丰富学问,利于教学活动的顺当于展。) 二、初读感知,了解内容。 1、自由读诗,要求读准,读出节奏,韵律,在自读根底上,同桌互读,相互评价。 2、通过初读,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没读懂? 三、疏理问题,分组选学。 1、师生共同对初读提出的问题,进展整理,准时解决简洁的问题,明确共性的或有价值的问题。 (鼓舞质疑是必要的,但不要让学生产生思维的惰性依靠,引导学生在敢于提问题的根底上,会提问题,是需要逐步培育的。) 2、以小组为单位,自由选择相关的诗节,借助手中的资料,进展组内研读。 (减小学习目标,降低学习难度,敬重学生选择,鼓舞学生自主,提高学习效率。) 四、汇报沟通,拼接共享。 师生共同共享各组的学习收获,教师有意识地点拨评价,进展成果拼接,并结合答复,适当板书。使学生明晰全诗的构造,以便整体感知全诗内容。 五、小结升华,感情朗读。 (在充分理解诗意的根底上,指导感情朗读,会获得水到渠成的效果。) 六、课堂练习,扩展稳固。 1、结合全诗内容,谈谈你对延安精神的理解。 2、联系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