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学期备课组工作计划.docx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学期备课组工作计划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学期备课组工作规划1、指2、导思想依据区教研室和学校工作规划的总体安排,以教研室、教育处、教科室的教学工作规划为指南,以学生全面进展、教师业务力量不断提升为目标,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为根本,加大教学研讨力度,坚持科学育人。以各年级备课组为根底,重点以理念更新为依托,以课堂教学为载体,扎实有序地开展数学教科研工作,促进教学方式的转变,全面提高素养教育。3、工作重点1、协作教育处工作,催促常规教学。课前肯定做到有规划、有备课、课后有反思、作业布置合理、批改准时、更正到位、仔细细致完成好各项常规工作。组内定期和不定期的进展相互检查和学习。准时反应总结各种状况并正确做出改良,保证良好的教学秩序和教学质量。2、做好课堂学问提升工作。要不断发觉有潜力的学生,提高优秀率。同时要抓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从作业、练习的合理安排和批改反应等各方面着手,仔细落实班级补差状况,有针对性的全面提高教学质量。3、组织教师全面开展各项教学研讨活动,讲究活动实效性,为提升“质量”效劳。连续开展以各年级备课组为单位的集体备课活动。集体备课活动一个月开展两次,一次以“研讨课”为讨论载体的集体备课,实行行政领导蹲点参加集体备课的形式,另一次以“教学困惑问题”为突破口进展研讨沟通,全体数学教师在仔细钻研教材的根底上,发挥集体才智,取长补短。以专家工作室为龙头,组织开展各项教研活动,营造深厚的教研气氛。4、学生特色活动安排。组织各类有针对性的学生活动,充分表达数学趣味性的同时增加学生学习兴趣。标准数学学科学问竞赛及重点学问过关。在原有的根底上再做适当调整,制订出各年级竞赛和学问过关的详细内容和详细方案,使操作过程更清楚、更标准,真正提高二年级的教学质量,真正做好培优工作。分月安排:九月份:1、依据教研组规划,制定备课组规划。2、召开期初备课组工作会议,明确本学期教学重点工作。3、协作教育处进展教学五仔细检查 篇2:五年级数学上解方程集体备课心得体会 五年级数学上册解方程集体备课心得体会依据市小学教研室举办的全市青年教师调教的活动安排,我校推举李传玉教师担当五年级数学解方程这一课参与此次活动。为此,我校数学组全体成员和李教师开展了一次集体备课活动。有幸参与该教师在学校担当这节课的备课、试教、评课,最终都定案的全过程。此次活动先由李教师自己备教案,到数学组全体成员集体评议,先后在学校试教三次,最终形成定案,参与市调教活动。全体教师积极参加,畅谈观点,出谋献策,活动气氛非常热闹,充分表达了我校数学教研组活动开展的有效性,李教师备课仔细,能够很好的把握教材,课堂教学方法敏捷多样,注意学生力量的培育,表达新课改教学理念。各科组教师抓住课堂教学的要点,提出各种不同观点及看法,大到教学流程的整体设计,小到教态、板书的细节,发挥集体的才智,真正实现资源共享,收取了良好的的效果。以下就本人参与此次活动谈谈几点体会。一、本节课教学亮点:1、李教师备课仔细,吃透教材,整体设计符合学生实际。2、课堂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3、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力量的培育。4、利用多媒体进展教学,制作课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受到了很好的效果。5、注意学生新旧学问之间的联系,如利用学生已有的学问阅历“天平的平衡”和等式不变的性质来帮忙学生理解解方程的步骤。二、心得体会:本课的最大亮点就是注意学生新旧学问之间的联系,如利用学生已有的学问阅历“天平的平衡”帮忙学生理解解方程的步骤。但就此教材的编排及要求,本人谈谈两点个人的困惑和体会:数学课程标准(试验稿)转变了小学阶段解方程方法的教学要求,采纳了等式的性质来教学解方程。现将解方程的新旧方法举例如下:老方法:100+x250x250100x150依据运算之间的关系:一个加数等于和减另一个加数。新方法:100+x250100+x100250100x150依据等式的根本性质1:等式两边加上或减去相等的数,等式不变。改革的缘由(摘自教学参考书):新教材编写者如此说明:长期以来,小学教学简易方程时,方程变形的依据总是加减运算的关系或乘除运算之间的关系,这实际上是用算术的思路求未知数。到了中学又要另起炉灶,引入等式的根本性质或方程的同解原理来教学解方程。小学的思路及其算法把握得越坚固,对中学代数起步教学的负迁移就越明显。因此,现在依据标准的要求,从小学起就引入等式的根本性质,并以此为根底导出解方程的方法。这就较为彻底地避开了同一内容两种思路、两种算理解释的现象,有利于加强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连接。从这我们不难看出,为了和中学教学解方程的方法保持全都,是此次改革的主要缘由。那么,小学生学这样的方法,实际操作中会消失什么样的状况?这样的改革有没有什么问题?在我的教学过程中真的消失了问题。1无法解如a-x=b和a÷x=b此类的方程新教材认为,利用等式根本性质解方程后,解象x+a=b与x-a=b一类的方程,都可以归结为等式两边同时减去(加上)a;解如ax=b与x÷a=b一类的方程,都可以归结为等式两边同时除以(乘上)a。这就是所谓“相比原来方法,思路更为统一”的优越性。然而,它有一个相应的调整措施值得我们留意,那就是它把形如a-x=b和a÷x=b的方程回避掉了。缘由是小学生还没有学习正负数的四则运算,利用等式的根本性质解a-x=b,方程变形的过程及算理解释比拟麻烦;而a÷x=b的方程,由于其本质是分式方程,依据等式的根本性质解需要先去分母,也不适合在小学阶段学习。我认为为了要运用等式根本性质,却回避掉了两类方程,这好像不妥。更重要的是,回避这两类方程,新教材认为并不影响学生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由于当需要列出形如a-x=b或a÷x=b的方程时,总是要求学生依据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列成形如x+b=a或bx=a的方程。但我认为,这样的处理方法,有时更会无法避开地直接和方程思想发生冲突。我们不难看出,依据现实情境列方程解决问题,X当作减数、当作除数,应当是很常见、很必要的现象。要学生学会解这些方程,是正常的教学要求,这是不应当回避的,否则,我们的教学就会显得片面和狭隘。2.解方程的书写过程太繁琐教材要求,在学生用等式根本性质解方程时,方程的变形过程应当要写出来,等到娴熟以后,再逐步省略。这样的要求,在实际操作中,带来了书写上的繁琐。由于用等式根本性质解方程,每两步才能完成一次方程的变形。这相对于简洁的方程,尚没什么,但对一些稍简单的方程,其解的过程就显得太繁琐了。如从课本第69页例2:(2.8X)x210.4,(2.8X)x2÷210.4÷22.8X5.22.8X-2.85.2-2.8这样的过程,等式好像在越变越长。等式长会对小学生的学习产生影响。由于小学生留意力集中时间短,对数量过多的信息处理力量弱。在上述变形中,等式长、数字多的特点,会使得小学生由于书写过程简单而导致分心,抄错数字、简洁计算出错等等现象就会接踵而来。现在的家庭作业中不少同学总是反映说,作业写得慢,错误率也较高.从这两个方面来看,小学里学习等式的根本性质,并运用它来解方程,在实际操作中,也存在很多的现实问题。那么,假如说用算术思路解方程对初中学习有负迁移,需要改革,现在改成用等式根本性质解方程,同样消失问题,那我们又如何是好呢?五年级数学,心得体会,解方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