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科版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我们自己》教案(2023春新课标版).doc
-
资源ID:84865008
资源大小:115.50KB
全文页数:13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3.88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小学科学教科版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我们自己》教案(2023春新课标版).doc
第二单元 我们自己1.观察我们的身体【教材简析】本课作为单元的起始课,聚焦部分在明确了本课的研究对象是“我们的身体”之后,提出了“关于我们的身体,你知道些什么?”的问题,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前认知。通过对身体外形结构的观察和内部结构的探究,认识人体的基本结构和身体外形具有对称性,简单了解人体的内部结构。以此引发学生对观察方法、观察内容的思考,激发学生对探究人体秘密的兴趣。【学情分析】二年级学生对“身体结构”这个概念是模糊的,往往会把眼睛、鼻子、耳朵等五官与身体结构混淆,同时对身体内部结构的认识也不具体、不全面。学生在一年级的时候已经观察过植物和动物的结构,同时学习了一些观察方法。本课的观察对象是同学和自己的身体,是学生相对熟悉的、能摸到的、能看到的,这些都为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提供了很好的知识、技能基础。【教学目标】科学观念通过观察,发现我们的身体基本结构分为头、颈、躯干和四肢,身体外形具有左右对称的特点;认识到身体内部还有很多我们看不到的结构。科学思维在用摸、听等方法初步探知身体内部的基础上,举例说出身体内部如骨骼、肌肉、心脏等结构。探究实践在实际观察中,能用图画来描述和记录身体的基本结构,会提出感兴趣的问题。态度责任能如实描述自己的观察结果,增进爱护身体的意识。【教学重难点】重点观察身体的外部和内部。难点能用摸、听等方法探知身体内部,提出合理见解。【教学准备】教师1.教学课件;2.人体结构图;3.一张A3白色卡纸;4.人体结构拼图;5.班级记录单。学生1.活动手册(作业本);2.每组一份人体结构拼图。【教学过程】一、导入和聚焦(预设5分钟)材料准备:课件、班级记录单1.出示儿童身体图片,引导:我们的身体在许多方面相像,又在一些方面不一样。2.提问:关于我们的身体,你知道些什么?根据学生回答,记录在班级记录单上。3.揭示课题观察我们的身体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儿童身体图片,引发学生对人体结构的思考,揭示本课课题。二、探索和研讨(预设30分钟)材料准备:教学课件、人体结构图、一张A3白色卡纸、人体结构拼图(一)观察身体的外部结构1.请一名学生站在讲台前,并在黑板上贴出人体图片。提问:观察这位同学的身体结构,你们觉得人的身体由哪几部分组成?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头、颈、躯干、四肢。 2.用A3白色卡纸贴住人体结构图的垂直一半身体,提问:如果这一半身体被遮住了,你能拼出他的另一半身体吗?3.学生小组实验:人体结构拼图4.交流:展示一组同学的人体结构拼图,请他们说一说这样拼的理由。5.把人体结构拼图垂直对折,你发现了什么?小结:我们的身体外形具有左右对称性。(板书:左右对称性)设计意图通过人体结构拼图,强化身体基本结构的认识,用对折的方式使人体的对称性直观化。(二)观察身体的内部结构材料准备:教学课件、人体内部结构围裙1.提问:我们了解了人体的外部结构,那我们身体的内部又有哪些结构呢?2.摸一摸胳膊、手、小腿等部位,感觉皮肤下面应该有什么?3.学生实验,并完成记录。4.全班交流各自的发现,整理后记录在班级记录单中。5.两人一组,互相听听腹部和背部,哪里有声音?6.交流发现,整理后就在班级记录单中。7.教师总结:我们的身体内部有许多重要的器官,我们可以通到更多的观察方法去了解它们。设计意图用不同的感官观察,了解人体内部的器官组成。三、总结与拓展(预设5分钟)材料准备:教学课件1.教师今天我们观察了身体的外部和内部,你们还有想知道的问题吗?2.让学生自由发表,并整理疑问。3.小结: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通过查阅资料等方式进一步研究。4.教师总结:接下去我们将继续学习我们的身体有关知识,了解更多关于身体的奥秘。设计意图通过整理回顾人体的外部结构和内部结构,引发学生继续思考关于身体的其它问题,激励学生持续学习。【疑难解答】1.人体内部结构,学生的观察只能简单感知,想要更进一步了解,怎么办?可以先让学生通过感知了解人体内部结构的大致器官,再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加深感受,还可以借助听诊器感受呼吸和心跳。【教学后记】2.通过感官来发现【教材简析】在本课中,学生将有意识地利用眼、耳、鼻、舌、皮肤等感觉器官去观察周围的事物,认识到“感觉器官可以帮助我们知道周围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教材通过用“眼睛”一种感官观察事物得到的信息和用五种感官观察事物得到的信息相比较,引导学生发现每个感觉器官都有自己能够感知的信息,也有不能感知的信息,而综合使用感觉器官能够帮助他们对周围的事物进行更全面的认识。【学情分析】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人体的感觉器官在他们认识事物、感受外界环境变化中一直起着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年龄特点,他们没有特意去认识自己的感觉器官,不能很准确地分辨哪些是感觉器官感知的信息,哪些是感觉器官不能够感知的信息,同时对于综合使用感觉器官帮助他们对周围事物进行全面观察的认识还不足。【学习目标】科学观念通过观察,知道眼、耳、鼻、舌、皮肤是我们的感觉器官,知道它们能够帮助我们认识周围的事物及其变化等。科学思维通过比较获取的信息,能区别出各感觉器官都有自己能做的事情和不能做的事情。探究实践能采用实验的方式,研究感觉器官能做的事情和不能做的事情;能清楚地描述自己的观察、实验发现的事实和想象。态度责任树立保护感觉器官的意识,能关注身边残障人士并以实际行动关爱他们。【教学重难点】重点能识别眼、耳、鼻、舌、皮肤等感觉器官,并能利用这些器官帮助我们认识周围的事物及其变化等。难点能够清楚地描述自己在观察、探究中发现的事实和想象。【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1.活动手册(作业本);2.每一小组准备圣女果4个、活动记录纸、岩石、装有40-50温水的杯子、包子、音箱各一份。【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预设5分钟)材料准备:课件1.课件出示人体五种感觉器官,回顾五种感觉器官的作用。2.眼、耳、口、鼻、皮肤等感觉器官,简称感官。感觉器官可以帮助我们感知周围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3.揭题:这节课,我们将通过感官来发现更多的信息。(板书课题:通过感官来发现)设计意图谈话回顾,引出本节课的主要研究问题,通过用感官来观察和认识事物的兴趣。二、认识感官及作用(预设25分钟)材料准备:课件、岩石、装有40-50温水的杯子、包子、音箱(一)探索1:通过感官我们能获得什么信息?1.出示圣女果实物,只用眼睛观察圣女果。提问:用眼睛看,发现了什么?2.用其他几种感官观察圣女果。提问:刚才我们通过用眼睛观察,获得了圣女果的颜色、形状、大小等信息,接下来请同学们用其他四种感官来观察,了解圣女果更多的信息。3.交流发现:重点引导学生准确表达通过不同器官获得的不同信息,初步区分“事实”和“想象”。4.小结:通过刚才的探究活动,我们发现每个感觉器官都有自己能够获得的信息,也有不能感知的信息。在描述时,我们要用“事实”说话。(二)探索2:眼睛看物体图片1.课件出示岩石、装有40-50温水的杯子、包子、音箱四种物品的图片。2.提问:我们看到的每种物品都有什么特点?看着这些图片你想到了什么?3.交流:再次区分观察到的“事实”和“想象”。(三)探索3:多种感官观察实物1.用多种感官观察实物。提问:刚才我们通过用眼睛观察,知道了这四种物体的颜色、大小,如果用五种感官来观察这四种物品,我们还可以发现物品的什么特点呢?2.学生领取实验材料。3.学生分组对四种实物进行观察,把观察记录写在纸上。4.交流:说说用多种感官观察后又发现了什么不一样的信息?(教师板书摘录要点)5.小结:我们通过用多种感官来观察这些物品,发现了这些物品更多的信息,综合这些信息,我们就可以更准确地辨别物品了。设计意图通过用“眼睛”一种感官观察事物得到的信息和用五种感官观察事物得到的信息相比较,引导学生发现每个感觉器官都有自己能够感知的信息,也有不能感知的信息,而综合使用感觉器官能够帮助他们对周围的事物进行更全面的认识。三、交流不同感官的作用(预设5分钟)材料准备:课件(一)比较单一感官与多种感官感知信息的差异1.提问:只用眼睛观察与使用五种感官一起观察,获得的信息有什么不同?2.小结:只用眼睛观察得到的信息很多,用五种感官观察所获得的信息更多。(二)讨论每种感官感知信息的独特性1.提问:说说眼、耳、鼻、舌和皮肤的作用?2.小结:每个感觉器官都有自己能够感知的信息,也有自己不能感知的信息。只有同时运用多种感官观察事物,才能得到这个事物更全面的信息,从而更加接近事实。设计意图在观察和交流中使学生们形成每个感觉器官都有自己能够感知的信息(能做的事情)和不能够感知的信息(不能做的事情),综合使用感觉器官能够帮助他们对周围的事物进行全面的认识。四、关爱残障人士(预设5分钟)材料准备:课件1.提问:如果某一种感官感知功能消失了会有什么影响呢?2.活动:闭着眼睛走路有什么感受?(请学生上来感受。)3.谈话:是的,缺失感官的感知功能给生活和行动带来了很多不便。因此,在生活中,人们为了帮助感官功能缺失的人设计了很多发明。比如帮助盲人,设计发明了盲文、盲道、人工耳蜗、骨传导助听器等。作为小学生的我们,应该怎样关心和帮助身边感官功能缺失的人呢?4.感觉器官如此重要,我们平时应该怎样保护好它们呢?5.总结:眼、耳、鼻、舌和皮肤是我们重要的感觉器官。我们不仅要保护好它们,还要学会合理运用它们,帮助我们更好地观察和认识周围事物。设计意图通过体验缺失感官功能的活动,引导学生关注残障人士,用实际行动关心和帮助身边的残障人士,同时建立起好好保护感官的意识。【疑难解答】1.如何区分“观察到的”和“想象的”?首先选用一种感官对一种物品进行观察,在学生充分表达的基础上,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区分观察和想象的内容。以眼睛看岩石为例:“黄黄的、很重、很粗糙”,其中“很重、很粗糙”是想象的内容,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区分。以此来明确在观察时要用“事实”说话,且每种感官都有自己的功能,每种感官也都有无法获得的信息,只有综合运用多种感觉器官才能对事物有更加全面的认识。【教学后记】3.观察与比较【教材简析】本课是教科版二年级下册我们自己单元的第3课,是在前一课识别眼、耳、鼻、舌、皮肤等感觉器官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比较的方式,找出被观察事物之间的不同与相同之处。教材安排了4个探究活动,前两个活动“找不同”和“听声辨物”是学生利用单一的感官进行观察比较,后两个活动“给不同浓度的溶液排序”和“挑选仿真水果”是以层层深入的方式让学生体验综合运用多个感官进行观察比较。旨在引导学生用不同感官观察多种事物,并借助“比较”事物的异同,分析被观察事物的诸多特征,从而能对事物进行更全面、更准确的描述。【学情分析】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学生会用多种感官对事物进行观察。在观察时,他们会无意识地运用“比较”的方法来认识事物。同时,他们也缺乏用多种感官共同参与观察与比较事物的意识,导致观察得到的信息不全面,不准确。因此,在教学活动中,重点加强“同时运用多种感官来进行观察比较”的探究活动,提供学生综合运用多种感官观察比较事物,并分析被观察事物的诸多特征的机会,从而能对事物进行更全面、更准确的描述。【教学目标】科学观念通过观察和比较活动,知道感觉器官观察到的信息,可以让我们认识周围事物的特征及其变化。科学思维能够用比较的方法认识周围事物的特征和变化。探究实践能运用感觉器官来进行观察和比较事物,并使用准确的词语进行描述事物的特征和变化。态度责任能如实表达自己的发现和想法;进一步感受到不同感觉器官的重要性,进而关注并爱护自己的感官。【教学重难点】重点运用感觉器官进行观察、比较事物,发现事物的特征和变化,并能使用准确的词语对事物的特征进行描述。难点能使用准确的词语对事物的特征进行如实描述。【教学准备】教师1.课件;2.感官图片,水果和仿真水果若干;3.学生器材1份。学生1.活动手册(作业本);2.每组一套塑料桶1只、绒毛玩具2个、塑料杯1个、纸杯1个、钥匙1串、棉花1团、3杯标有序号的酱油溶液、皮肤感觉测试卡1份等。【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预设5分钟)材料准备:教学课件1.提问:观察一个物体的特征有哪些方法?根据学生回答出示感官图片。2.图片出示两块不同的橡皮。提问:仔细观察这两块橡皮,说一说它们有什么不同?3.交流:你是怎么发现的?(比较) 4.揭题:通过比较,发现了两块橡皮很多不同之处。这节课,我们要运用自己的感官对事物进行观察比较,来发现事物更多的“秘密”!(板书课题)设计意图通过找两块橡皮的不同点,引导学生初步认识用比较的方法可以发现事物更多的特征,为后续的探究活动做准备。二、运用感官进行观察与比较(预设25分钟)材料准备:多媒体课件、塑料桶1只、绒毛玩具2个、塑料杯1个、纸杯1个、钥匙1串、棉花1团、3杯标有序号的酱油溶液、学生活动手册1.活动一:找不同(1)出示两张找茬图片,找出不同点。提问:图片中有几个不同的地方?怎样观察才不会遗漏?是怎样发现的?(提醒学生可以从上到下或从左到右有序观察)(2)交流:用眼睛来观察比较,可以比较事物的哪些方面?(3)小结:我们可以用眼睛来比较事物之间的颜色、形状、大小、多少、粗细等方面的不同。2.活动二:听声辨物(1)实物出示:我们用耳朵辨别的物体是绒毛玩具、塑料杯、纸杯、钥匙串和棉花。提问:如何做这个游戏?方法:一个同学手持物品,分别让其掉落在桶中,其他同学背对塑料桶。背对塑料桶的同学根据听到的声音来判断、说出落入的物品名称。(2)活动:4人小组(或2人小组)为单位开展活动。(3)交流:你是如何准确辨别的?(4)小结:用耳朵听声音来比较,不仅可以辨出声音的有无,还可以辨出声音的轻重,清脆与低沉,从而来辨别物体。3.活动三:比较排序(1)出示实物和图片:这3杯饮用水中分别滴入了不同量的酱油,请按照颜色深浅排序。提问: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排序?(预设:按溶液气味的浓淡排序,按溶液味道的咸淡排序等)(强调:实验时一般不允许品尝,在确保安全卫生,并且做到人手一个品尝杯的情况下,可以尝试。也可以建议学生滴少量液体在手中,摸一摸。)(2)活动:4人小组为单位开展活动,并将结果记录在活动手册中。(3)交流:有几种排序的方法?排序的理由是什么?(4)小结:通过用眼、鼻、(舌)、皮肤等多种感官进行观察比较,发现它们的颜色、气味、(味道)等都不相同,获得了更多真实的信息,还根据这些信息做出了合理的推测。4.活动四:挑仿真水果(1)图片和实物出示:若干仿真水果和真水果。提问:不损坏水果前提下找出所有仿真水果,有什么方法?理由是什么?(2)开展演示活动先请全体学生远距离观察,发现无法准确找出所有仿真水果后,再请学生上台来近看、鼻闻,手摸等方法观察。重点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多种感官完成此次探究活动。(3)交流:怎样才能准确地找出所有的仿真水果?(4)小结:在观察物体时我们需要同时运用多种感官(眼、耳、鼻、皮肤等)进行观察比较,才能获得更多的信息,准确地认识事物的特征。设计意图通过以上4个探究活动,提供有结构的材料,循序渐进,引导学生用单一的感官进行观察比较到同时运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比较,从而获得更多真实的信息,对事物进行更准确的描述。三、交流活动中我们的收获(预设6分钟)1.提问:通过探究活动,运用感觉器官,我们可以做哪些方面的比较?2.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将板书补充完整。3.提问:你认为运用一种感官来比较好,还是同时运用多种感官比较好?好在哪里?(提醒:可以结合挑仿真水果的活动开展交流)4.小结:为了获得更多更真实的信息,我们要把眼、耳、鼻、皮肤等感觉器官都运用起来进行观察比较,从而让我们对事物的观察判断更准确。设计意图通过交流在探究活动中的收获,加深学生的认知和体悟,从而明确在观察事物时可以运用感官进行观察比较,并且深刻认识到同时运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比较可以获得更多真实的信息。四、皮肤感觉测试(预设4分钟)材料准备:多媒体课件、皮肤感觉测试卡1.谈话:皮肤是很重要的感官,不仅能感受痛、痒、冷、热,而且不同部位的皮肤敏感度是不同的。这是一张皮肤感觉测试卡,想试试吗?2.活动:课件出示测试卡的使用方法。2人小组合作进行测试并记录。3.交流:谈谈各个触碰部位的感觉,哪个部位最敏感。4.小结:皮肤表面散布着触点,触点的大小不同,分布不规则,一般情况下手掌最多,其次是头部,背部和小腿最少,所以手掌和头部的触觉最灵敏,而小腿和背部的触觉比较迟钝。设计意图利用皮肤测试卡感受皮肤的敏感度,拓宽学生对感官的认知,引导学生在利用感官观察比较事物时更全面,获得更精确的信息。【疑难解答】1.在“挑仿真水果”活动中,由于仿真水果太假,只需一种感觉器官观察比较就可以全部挑选出来,导致无法让学生体验“综合运用多个感官进行观察比较”,怎么办?在教学中,准备仿真水果时需要精心和用心。购买与真水果大小、形状、轻重、质感相近的仿真水果,同时在仿真水果上喷上水果香水。除此之外,可以准备像仿真水果的真水果。从而达到“以假乱真,以真乱假”的效果。这样,学生在只用一种感觉器官观察比较的情况下很难将全部的假水果挑选出来。进而引导学生发现在认识事物时,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感觉器官对事物进行观察比较,才能更精准、更全面的认识并描述事物的特征,做出更准确的判断。当然也可以用合适的器材或者活动进行替换。【教学后记】4.测试反应快慢【教材简析】本课是我们自己单元的第四课,是在认识身体的结构、各种感觉器官的功能基础上,进一步综合运用自己的感觉器官获取信息,并做出相应的反应。本节课分为3个部分。第一是“聚焦”部分,通过翻拍手的游戏,熟悉人体的一些感觉器官并进行交流。第二是“探索”部分,重点开展“抓尺子”的游戏,有两个活动。第一个活动是“比一比谁抓住的次数多”,这个活动让学生初步感受游戏的玩法,要求不高,能抓住尺子即可。活动中通过游戏的方式测试眼、手初步配合的结果,并比较出自己反应速度的快慢。第二个活动是“比一比谁的得分多”,这个活动是在能抓住尺子的基础上尽量抓到高分区,从初步感知转变为数据描述,学生通过数据分析,知道反复训练能够提升反应速度。第三是“研讨”部分,这个环节讨论的话题也将是游戏中需要学生思考的问题,让学生明白,综合使用感觉器官会帮助人获取更丰富的信息,同时可以比较分析和判断。【学情分析】在学生平时生活中,常常会与同伴一起玩游戏,其中有许多是考验人反应快慢的游戏,如“木头人”、“翻拍手”等,但是,当问到学生哪些方法能够提高游戏成功率的时候,学生往往说不出来。“抓尺子”是学生喜欢的游戏,虽然学生有浓厚的兴趣,但他们依然不善于总结提炼语言,所以在本节课还要继续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游戏过程中也要利用学生求胜心理,引导学生思考获胜的方法。此外,学生往往没有持续记录的习惯,这也为本节课的数据分析带来一定的影响,故在游戏过程中要时刻提醒学生记录的方法,养成持续记录的习惯。【教学目标】科学观念通过游戏活动,认识到感觉器官能帮助我们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长时间、反复的训练能够提升反应的速度。科学思维通过比较简单的数据,发现我们反应速度的变化。探究实践亲自参与游戏,及时记录活动数据,能对数据进行简单地分析。态度责任能够积极投入到研究活动中,保持好奇心和兴趣。【教学重难点】重点体验感觉器官能帮助我们做出反应,认识到反复训练能提升反应速度。难点通过简单的数据比较分析,发现我们反应速度的变化。【教学准备】教师1.教学课件;2.反应速度尺,班级记录单,黑色油性笔。学生1.反应速度尺(三人1条);2.活动记录表(见科学活动手册)。【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预设5分钟)材料准备:教学课件1.游戏引入,激发兴趣。提问:这节课我们先来玩一个“翻拍手”的游戏,你们有玩过吗?2.课件播放视频,学生了解游戏方法,教师提醒注意点。(课件出示“温馨提示”)3.两人一组玩游戏,每人拍对方5次,记下自己胜利的次数。思考:在这个游戏中,我们用到了哪些感觉器官?4.挑选24名学生说说自己获胜的次数以及在游戏中用到了哪些感觉器官。5.掲题:通过这个游戏,我们发现每个人在游戏过程中反应的速度有快有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测试反应快慢。(板书课题:测试反应快慢)设计意图通过玩翻拍手游戏体验,学生进一步认识自己的感觉器官,激发学生玩其它比较反应速度快慢游戏的兴趣。二、玩“抓尺子”游戏(预设22分钟)材料准备:教学课件、反应速度尺、活动记录表、班级记录单、黑色油性笔(一)比一比谁抓住的次数多1.为了测试大家的反应快慢,我们来玩一个“抓尺子”的闯关游戏。我们先闯第一关:比一比谁抓住的次数多。2.了解“抓尺子”游戏方法。提问:“抓尺子”这个游戏怎么玩呢?我们来看一个视频,了解游戏的玩法。3.师生示范“抓尺子”游戏,并提醒学生看清楚游戏的规则。(课件同时出示游戏规则)游戏规则:一人手臂伸直,一手捏住“尺子”的上端,使“尺子”末端垂直于学生伸出手的正上方。另一人伸出一只手,拇指与其余四指做准备捏合状,手不能接触“尺子”,也不能高于“尺子”下端。如果抓的人迅速将“尺子”抓住,即为成功。三人一组,每人抓10次,并将结果填写在活动记录表(一)上。(接住画“”,接不住画“×”)4.小组活动,三人一组玩游戏,并做好活动手册上的记录。(两位学生玩“抓尺子”游戏,另外一位学生记录)5.汇报交流:说说自己组的游戏结果。(教师依据学生的汇报,在“班级记录表”上记录部分小组游戏结果)6.初步研讨分析学生抓住尺子次数差异的原因。提问:大家看,在抓的次数相同的情况下,小朋友们抓住的次数都一样吗?有的次数多,有的次数少,说明什么呢?(小朋友的反应速度不一样)7.小结:通过“抓住尺子”的游戏,看得出有些小朋友的反应很快,而有些小朋友前几次抓住的比较少,后面几次抓住的就多了,我们都顺利通过了游戏的第一关。(二)比一比谁的得分多1.过渡:我们全班有很多同学抓住的次数一样多,我们还能分辨出谁的反应更快吗?别急,接下去我们来闯第二关:比一比谁的得分多。2.说明游戏规则:刚才我们所用的“反应速度尺”上面有刻度,大家看,如果你抓住“尺子”后,手的最上端处在某种颜色的区域,就记录该区域所对应的分值,如你抓住浅蓝色的区域,对应的数字是4,就记录4分(这要看尺子的实际情况)。然后把分数记录在“活动记录表(二)上”。3.让两位学生上台试玩游戏。提问:玩这个游戏要注意哪些地方?4.学生仍旧三人一组开始游戏。5.挑选几名得分高(最好是全部抓住)的学生汇报游戏结果。(教师依据学生的汇报,在“班级记录表”上记录游戏数据)提问:得分越多说明什么?要使自己得分多,你是怎么做的?6.根据刚才学生说明的“抓尺子”技巧,再玩一次游戏。游戏后想一想:是不是比第一次抓的分数多呢?7.小结:我们采用了一定的技巧以后,不少同学第二次抓的得分多了,说明抓住尺子用的时间短,反应就快。恭喜大家又顺利闯过第二关了!设计意图通过两个有递进层次的抓尺子游戏,引导学生能分析相关数据,明白在反复的训练中,人的反应速度会有一定的提升。三、分析并提炼综合运用感官的方法(预设10分钟)材料准备:教学课件、活动记录表1.分析游戏过程中用到的感觉器官。提问:玩“抓尺子”游戏中,你用到了哪些感觉器官?(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贴:眼睛、脑、手等图片)2.提炼提高游戏得分的方法。提问:要得到更高的分数,你有什么“游戏小窍门”吗?3.出示某同学的前后两次抓尺子得分记录表,思考:从这位小朋友的两次游戏得分看,有什么发现?并请这位学生谈谈前后两次抓尺子的感受。4.小结:“抓尺子”的游戏中我们用到了视觉、听觉和触觉等感觉器官。通过不断反复地玩“抓尺子”游戏,我们的反应速度会慢慢地提升。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对游戏的过程的分析,使学生明白综合使用感觉器官,会帮助人获取更丰富的信息用以比较分析和判断。四、联系生活实际,锻炼反应能力(预设3分钟)材料准备:教学课件1.今天的“抓尺子”游戏中,我们用到了眼睛、耳朵、手以及大脑的相互配合,在生活中有许多运动,往往也有多种感觉器官的参与,比如打羽毛球、打乒乓球、跳绳等(课件出示)这些运动,用到了那些感觉器官?2.我们也知道,每个人的反应速度是有快慢的,但经过多次训练,我们的反应速度是可以逐渐提升的。课后每位同学选择一项运动,每天进行练习,记录相关数据(比如一分钟跳绳的次数等),看看几天后数据的变化情况,分析其中的原因。设计意图通过对生活中的一些运动的分析,明白开展有益运动,不但能增强我们的体质,还能锻炼我们的反应能力。【疑难解答】1.短时间训练很难看出反应速度变化怎么办?在课堂中,教师要尽量给学生更多时间的训练,以提高学生动作的熟练度。也可以让反应速度有提升的学生说说提高反应速度的“窍门”,让这些学生演示操作。同时教师指导学生制作“反应速度尺”,课后练习,在下一节上课前,开展同样的游戏,记录数据,并与前一节课的数据进行比较,观察反应速度的变化。【教学后记】5.发现生长【教材简析】本课内容由三个话题组成,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让学生寻找从小到大生长发育的证据。第二部分是发现身高、体重、指甲、头发等身体的生长变化。这既是对前面4课内容以相对综合的方式汇报呈现,也是对第6课内容的铺垫。教师应让学生寻找自己从出生到现在的生长发育痕迹,列举各种事实。用比较的方法来说明自己身体的生长变化,其中包括身高、体重、牙齿、力量等直接反映生长的方面,以及衣服、鞋子、用品等间接反映生长的方面。以此培养学生健康成长的意识,同时也为学生在高年级进一步认识身体生长发育积累经验。【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开始对自己的身体生长加以关注,知道自己的身体从出生到现在在不断生长,但意识是比较模糊的,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从衣服、鞋子等物品中找到证据,同时让学生意识到身高、体重以及牙齿、力量的变化也是身体生长变化的表现。学生既要回顾之前的身体发展变化,也要为今后的生长做出必要的准备。儿童和青少年时期是身体发育的重要时期,教师需要提醒学生养成健康生活的意识。【学习目标】科学观念通过观察与测量身高、体重、牙齿、衣物、鞋子等方面,认识到自己在不断地生长,同时发现身体的变化和生长有密切联系。科学思维在教师指导下,用比较的方法,发现生长过程中身体的变化。探究实践尝试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和发现自己的身体变化。态度责任关心自己和他人的生长发育,关注生长过程中的健康。【教学重难点】重点能发现并认识到从出生到现在,我们都在不断地生长。难点尝试从不同角度证明自己身体的生长变化。【教学准备】教师1.教学课件;2.学生小时候的照片、衣服、体重与身高测量仪器或最近一次体检的身高与体重数据;3.“12岁时的体重和身高”记录表。学生1.活动手册(作业本);2.能够证明自己长大的照片、衣服、用具、生长记录表等物品。【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聚焦问题(预设5分钟)材料准备:学生小时候的照片、课件、衣服、用具等。1.游戏:教师出示运动员以及学生小时候的照片,猜猜他(她)是谁?2.过渡:“为什么我们很难猜对?”3.引出课题:“我们发现他们的身体在生长,在变化。”板书课题。4.过渡:“你注意过自己的身体变化吗?” “你现在的身体和以前比一比,有什么不同?”设计意图班中学生照片能让学生感到熟悉而亲切,拉进教师与学生以及学习内容的距离。回顾日常生活中身体的不同变化,提示生长信息,激发学生关心身体变化的兴趣。二、探索身体发生的变化(预设25分钟)材料准备:照片、衣服、体重与身高测量仪器(或最近一次体检的身高与体重数据)、生长记录表。1.教师提问:“你怎么证明我们的身体在一年一年地生长呢?”2.学生根据照片、衣服、用具等物品寻找证据,进行全班交流。3.探索身高和体重的变化:(1)呈现教师课前准备的“从小到大的衣服(或照片)”。观察比较从小到大的衣服有什么不同。(2)提问:“为什么衣服会越来越大?”(3)呈现“生长记录表”,建立衣服变化与身高、体重变化的联系。(4)计算现在比刚出生时的身高和体重增加了多少?(5)提问:“在我们不断生长过程中,只有身高和体重的变化吗?”(6)呈现“从小到大的照片”,聚焦语言、运动等能力的变化,认识到这些都与身体的生长变化存在一定的联系。4.教师组织学生思考:我们的身体每天都在生长变化吗?(1)提问:“我们身体的这些变化,是隔一段时间生长变化?”“还是每天都在生长变化的呢?”“你是怎么知道的?”(2)教师出示指甲、头发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大概几天前剪了指甲?大概多久会剪一次头发?再引导学生想一想:指甲和头发每天都在发生变化吗?设计意图通过观察与比较,希望学生能够意识到由于身体的生长导致衣物、鞋子的变化。同时,计算现在和出生时身高、体重变化的数据,可以更直观地认识到我们的生长。讨论指甲、头发的生长时,更多的是让学生意识到这些部分每天在发生变化,希望学生能够关注这些细微、持续的身体生长变化。三、交流身体的生长表现(预设7分钟)材料准备:课件、“12岁时的体重和身高”记录表。1.教师提问:“我们的生长还表现在哪些方面?”2.组织学生先在组内说一说,再向全班介绍。设计意图“我们的生长表现在哪些方面?”这个问题是贯穿教学始终的,教师要在各个环节引导学生多方面、多角度地观察发现自己的生长变化,如:可以引导学生从身体力量、记忆力、反应速度、学习能力等不同方面提出,但要注意让学生用证据说话。四、成长小故事(预设3分钟)1.教师布置活动:回家听家长讲一个(或写一写)有关我们成长的小故事(对孩子成长的希望),下节课再讲给其他同学听。2.出示“12岁时的体重和身高”记录表,调查长辈、哥哥、姐姐在12岁(六年级)时的身高和体重数据。设计意图本活动是为第6课准备的,主要是为了使学生能够有依据地预测自己六年级时的身高、体重。这里的长辈指的是有血缘关系的人;哥哥和姐姐可以是有血缘关系的人,也可以是学校六年级的学长。【疑难解答】1.学生出生时和现在的身高、体重数据如何获取?(1)“出生时”体重和身高数据需要课前布置,让学生从家长处了解并提前记录到活动手册中。“现在”的身高体重数据可以让家长帮忙提前测量并记录,或根据最近的体检信息填写。(2)若搜集自己“出生时”的数据存在困难,以及课堂上当场测量“现在”的数据时间来不及,可以使用书本上提示的新生儿和二年级学生身高和体重的平均数据。2.男女长辈“12岁时的体重和身高”如何调查?(1)男女长辈“12岁时的体重和身高”的调查,若存在困难,也可以转化为调查学校老师“12岁时的体重和身高”数据。(2)进行“大哥哥”、“大姐姐”,“12岁时的体重和身高”的调查前,需要教师提前联系对应班级的教师与学生准备数据,或从对应班级处获取学生的数据。【教学后记】6.身体的“时间胶囊”【教材简析】身体的“时间胶囊”这个活动,就像是学生的“成人礼”,有着一种仪式感。学生将写有对自己生长期待的记录单封装起来,装在“时间胶囊”中。期待四年后的再一次打开。而在这四年中,学生将努力健康成长。在本节课中,学生将有机会根据目前自身的发育信息,并结合长辈或者哥哥、姐姐的成长信息,为自己在6年级毕业时的身体状况做出预测。学生将这些预测写下来,封装起来,等待四年后打开,与自已那时真实的身体状况相比对,回顾并评价自己这段时间的生长。【学情分析】在这样的活动中,我们希望学生能够展开“对未来生活的企划”。尽管二年级的学生还不会有那么完整的规划,也不会有完善的健康意识,但是我们需要想到的是,四年后,他们已经成为12岁的少年,那时他们已经开始有能力、有意识对今后的生活提出自己的希望,做好自己简单的规划。那时再次打开时间胶囊,回顾这四年来自己的成长,并进行自我评价。同时,也即将面临下一个成长阶段,“健康的生活”将延续下去,健康生活的意识逐渐建立起来。【教学目标】科学观念通过测量自己现在的身体信息,观察哥哥姐姐的身体信息,认识到自己身体将来会发生变化。科学思维在教师指导下比较自己与哥哥姐姐的身体信息,预测四年后自己的身体信息。探究实践通过“时间胶囊”活动,记录现在的身体实际信息和对未来身体信息的预测。态度责任能够关注自己的身体生长,认同健康生活是自己的责任,理解我们都有着生长发育的过程。【教学重难点】重点观察和记录现在的身体信息,预测未来自己身体的生长变化情况。难点能够关注未来身体的生长,认同健康生活是自己的责任,理解我们都有着生长发育的过程。【教学准备】教师1.教学课件;2.软尺、身高体重秤、记录单、信纸。学生准备:1.活动手册(作业本);2.一个“时间胶囊”密封器皿、自己喜欢的物品等。【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聚焦问题(预设7分钟)材料准备:教学课件1.大家看过小猪佩奇动画片时间胶囊吗?能说一说里面的主要内容吗?2.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身体的“时间胶囊”(板书)。3.思考:我们身体的“时间胶囊”中可以存储哪些信息呢?(预设:记录自己现在的身体信息和预计小学毕业时的身体信息。具有可以身高、体重、臂展、腿长、脚长等。)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认识“时间胶囊”,并思考“时间胶囊”中要存储的身体信息,以激发学生制作“时间胶囊”的兴趣。二、收集信息,合理推测(预设20分钟)材料准备:软尺、身高体重秤、记录单(一)收集现在的身体信息1.收集学生第1课教学活动中我的身体信息,对身高、体重、臂展、腿长、脚长等信息进行整理。2.收集学生感兴趣的信息,如力量、速度、一分钟跳绳次数、肺活量等方面信息(有条件的可提供测量工具,组织现场测量)。3.补充完善活动手册(作业本)“时间胶囊”记录单“现在”一栏的信息。设计意图学生回顾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测量和记录身体信息。教师随时给予学生指导,方便后续交流汇报。(二)推测毕业时的身体信息材料准备:教学课件、记录单1.提问:再过4年,我们就是六年级的学生了,那时候我们的身体会是什么样呢?2.出示六年级学生身体情况的图片,学生观察思考。3.联系自己父母长辈或哥哥、姐姐六年级毕业时的身体情况,推测自己四年后身体的信息。4.分小组讨论交流各自的推测,并说明理由。5.各小组汇报小组的讨论交流情况,并介绍推测理由。6.补充完善活动手册(作业本)“时间胶囊”记录单“毕业时”一栏的信息(教师引导学生对自己未来的生长发育提出建议)。6.教师总结:我们的身体正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