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上海市浦东新区高考语文一模试题[1]13861.pdf
-
资源ID:84882649
资源大小:555.68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15年上海市浦东新区高考语文一模试题[1]13861.pdf
浦东新区 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测试 高三语文 考生注意:1.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案必须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2.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写准考证号和姓名,并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指定位置。3.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一一对应,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4.考试时间 150分钟,试卷满分 150分。一 阅读(80 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 1-6題0(17分)少些“精神贵族”,多些贵族精神 如今已经不是宣传“高贵者最愚蠢”的年代了。看看我们的街道,处处以“高贵一族”相标榜:路边,“贵族”、“富豪”、“帝王”等招牌林林总总;店内,“豪华”、“名责”、“贵族 气派”等广告词比皆是;贵族学校、贵族俱乐部之类的词语在街谈巷议之间伴随着羨慕的目光而我们的学界,也早已不是那种如法国大革命般以“打倒贵族”相称颂的时代了。在“保守”取代“革命”而成为美德象征的今天,大雅之堂上的文化伟人自然都应该是诗礼传家、贵族之后,甚至乡儒新修“村志”,也不忘标明此村系出贵胄,“实属世家大族,殊感光荣”(见某县新出之 上柏石村志、南湖村志等)。然而,在如今满是“高贵一族”的“街道”上,到底能有几个真正的责族呢?这样讲,并不是说我们今天还不够富裕,尚未到xuan()富夸责之时尽管这其实也是大实话。问题在于什么是“贵族”?“贵族”在古希腊语中是“最优秀的”一词的派生词,意为贤人、大德。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都把责族定义为道德高尚、情趣高雅和(最后才是)富裕尊责 的人;而对那些富裕尊贵但道德低下者,古希腊人并不称之为贵族,而是称之为“寡头”。责族是高贵的因为他们是幸运者,他们没有受到社会不公正的侵害。贵族的确是高贵的因为他们心系不幸者,他们抗议并纠正社会不公。在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看 来,责族与寡头之别就在于:前者维护社会正义,而后者只谋一己私利。社会不公的受害者要求公正,这是不奇怪的。但倘若一个社会里只有不公正的受害者才要求公正,那就如同只有被偷窃者才反对盗窃、只有被杀害者才反对谋杀一样,这个社会还可救药吗?从这个意义上讲,社会之有“贵族”,有为不幸者呐喊的幸运者,实为社稷之福、兆民之庆。古今中外,但凡尚有活力的社会都能看到这种情况:如俄国的十二月党人,出身贵胄之家而甘为平等理想受苦赴难;如狄更斯笔下的查理 达奈与雨果笔下的朗特纳克侯爵,政治态度截然相反但都对受苦百姓有深切的博爱之心;鄙视传统的虚无主义者克鲁 泡特金公爵和珍爱传统的保守主义者列夫。托尔斯泰伯爵,主张虽殊而对黑暗现实的抨击如一,出身类同而道德文章的浩然正气更似。在我国,清末出身官宦之家而为共和民主奋斗、民国时出身富贵之门而投身工农革命者,更是史不绝书。这些人无论其“主义”如何,都已超脱了既得利益的藩篱,表现了一种高贵的精神,也就是柏拉图意义上的责族精神,它是一个社会的精神脊梁,是一个民族的文化精华。然而也有另一种情况:一些人以新贵自居,自诩高人一等而耻与齐民为伍,其主张却只以既得利益为转移:贫寒时便“激进”,一富责即“保守”;当“知识分子”,便一味抱怨“脑 体倒挂”,当城里人,便只知阻止农民进城;被人整时呼天抢地,而整人之时声色俱厉;有道是买者但怨价昂而卖者只嫌价低,股市里暴赚一笔,便欢呼改革形势一片大好,一旦被套,又发现旧体制不应全盘否定这就是人们经常讲的“精神贵族”,自以为高贵,实际却很浅薄。当然,对此应以平常心宽容视之。一 个正常社会里阿 Q 有其存在的权利,但正常的 社会里不能只有阿 Q,尤其在社会变革的时代这样的时代总会是利益格局调整的时代,是 最需要公正的时代。即使不谈什么“人文精神”的大道理,仅从社会运作功能来说,一个只有被窃者才反对盗窃的社会必然是盗窃横行的乱世。避免这类乱世自然首先要靠法治,但如果只有被窃者才关心立法,这法如何立得起来?因此至少在这个意义上,少些“精神贵族”,多些责族精神,在我们的社会中培养起一种超越既得利益、捍卫社会正义的高贵品质,应当是十分重要的。当然,贵族精神术等子贵族制度一种赋予少数人以特权的、可恶的过时制度,但在中外历史上,最早抨击责族制度的那些时代先觉者往往不正是责族阶层中人吗?看来真正的“责族精神”,倒是实现消灭贵族制度的斗争所不可缺少的呢。(有删改)1.根据要求填写拼音或汉字(2 分)(1)xuan()富(2)贵胄()2.第段从 和 两个方面阐述了当今社会还缺少真正的贵族。(2 分)3.对第段的文意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3 分)A.社会不公的受害者要求公正的待遇,是应该加以提倡的。B.对别人的不幸漠不关心的社会,是一个不可救药的社会。C.“贵族”和“不幸者”有责任和义务维护社会的公平公正。D.不幸者敢于站出来呐喊是一个社会具有公平正义的表现。4.第段例证很有特色,请做简要分析。(3 分)5.把下列语句组织起来填入第段方框内,语意连贯的一项是()(3 分)浅薄不是罪过,从既得利益出发也属入之常情 而阿Q“革命”成功之后会怎样?那恐怕就不仅可笑而已了 但是,不是贵族并不可耻,假充贵族却至少有些可笑 这不免令人想起那自以为与赵太爷同宗的阿 Q 要求人人具有贵族精神更无异于重演“道德净化”的历史悲剧 A.B.C.D.6。请从所学课文中再举个能够体现作者所说“贵族精神”的例子并简要分析。(4 分)(二)阅读下文 完成 7-12题0(19分)上海的另一面 是报道的错误或是自己的幻想,提到上海便是纸醉金迷一片浮华世界,似乎所有浮世的欲望都在上海的大街小巷如影随形。也听人说上海购物商场奇多奇大,国际名牌林立,醒目精品琳琅华美且气派光鲜,崭新建筑与装潢样式极力仿造欧洲与美国,只可惜洋里洋气中又混杂着做作的古典情调,精致优雅处也仍不够到位。究竟这番装饰纯粹是上海人自己的品味和迷恋,还是面对旅游的媚俗需要呢?如何让新旧交遇而别有韵味又不失亲和沉稳?把新时代的精神和旧历史的沉淀融汇成一体是门大学问。假若不停地拆旧迎新,换了一个全新面目的城市,上海是否仍然还是上海?幸好我们去了土山湾博物馆。土山湾,有个土字的土气名字,实在而朴素,一看就很喜欢。意外地发现竟是一个孤儿院,1864年由天主教耶稣会建造,原名徐家汇孤儿院,原意是为了解决孤儿谋生技能而开设的土山湾艺工场。博物馆里展示徐家汇形成的历史和明末著名科学家、政治家、教育家徐光启,复旦大学的创建者马相伯等人的功绩,图文并茂地再现了当年孤儿在这里生活和学习的情景,包括当时的画工坊、玻璃工坊、五金工坊、印刷工坊、木刻工坊等等。全面展现中西文化艺术交流的历史画面,有丰富的实物与史料。可惜时间不足,无法从土山湾老人们在电子视频中的口述历史获知更多当时的情况。临走之前,我在展馆外边买了一本最新出版的土山湾,并盖上两枚纪念印章。行李因作家赠书其实早已超重,忍不住又买书,因为进门那一座令我惊叹不已的“镇馆之宝”。这座曾经参加过 3 届世博会,其中 1915年在美国旧金山巴拿马太平洋博览会上,和配套展出的木雕宝塔获得最高曱等大奖的中国牌楼,制作者是土山湾艺工厂的艺术家,他们运用中国传统的斗拱技术,雕刻三国故事如空城计、草船借箭等,出现最多的人物是关公。对着牌楼,眼前浮现出那些年轻的艺术家,弯着身子,一刀一刀地雕和刻,那么精微和细致,对艺术若非有特别的深情,绝对不会愿意把时间专心一意地用在精细的雕刻创作上。他们在时间里雕刻时间,用过去的时间换来今天的时间,甚至未来的时间。艺术家不在了,可是他们的作品,他们的精神在时间里留存下来了。土山湾艺术家,也就是来学艺的孤儿们,在那个时常有人饿死的年代,土山湾艺工场收留他们,教导他们各种手艺,希望他们未来可以自食其力,这里是宗教的,也是艺术的,更是温馨的。老师传授西方宗教教义,也灌输西方文化艺术,至于师长们的为人处世方式,孤儿们耳濡目染,即是另一种无形的说法。展厅里各种精致典雅的艺术品,展示出这里曾经 是一个圆梦的工厂,默默地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家,周湘、徐泳清、张聿光、潘克恭、徐宝庆、张充仁等,孤儿亦有机会成大师,当年创建土山湾孤儿院的天主教会的传教士们功不可没。诸多新工艺如彩绘玻璃、印刷技术等都发源于此,艺工厂也被称为“中国西洋画的摇篮”,任伯年、刘海粟、徐悲鸿都曾经在此任教。见到上海返朴归真的另一面,见到中西文化交融得如此和谐自然美丽典雅,让我感到欣喜,但同时也有着隐隐的担忧。土山湾是幸运的,因为现在越来越多的眼光投射到那里,那里也渐渐成为上海的另一张城市名片。但是不是还有一些“土山湾”会被今天日益国际化的上海人所遗忘呢?城市在更新,倘若让中国文化的内涵生锈腐烂,甚至毫不珍惜地一刀切 除,失去上海原有的风貌以后,上海的独特魅力便会消逝无踪了。旅人要看欧洲,自然会到欧洲去,绝对不会选择飞来上海。再如何“打造”,上海也不该成为一个“欧洲城市”。都说上海“洋气”,这一回,却是“土气”的东西深深吸引了我,并且提醒我:上海,永远是中国的上海。(有删改)7.第段“如影随形”在文中的含义是 。(2 分)8.简析第段在文中的作用。(3 分)9.第段画线句子描写生动,议论深刻,试加以赏析。(3 分)10.第段画线句子的含义是 。(3 分)1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第段以设问方式引出作者对新时代精神和历史传承相融合的思考。B.第段介绍了土山弯木雕牌楼,突出其技艺的精巧和对文化的传承。C.第段交代学艺的孤儿有机会成为大师,与老师言传身教密不可分。D.第段强调要保有上海的魅力,必须更新中国文化生锈腐烂的内涵。12.根据你的理解,对本文的标题加以鉴赏。(5 分)(三)(6 分)【任选六空作答;超过六空,按前六空评分 3】13.(1),宛在水中央。(.诗经。蒹葭)(2)是处红衰翠减,。(柳永八声甘州)(3)可堪孤馆闭春寒,。(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4)落花水香茅舍晚;。(马致远远浦帆归)(5)今其智乃反不能及,?(韩愈师说)(6)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荀子劝学)(7),清辉玉臂寒。(杜甫月夜)(8)不应有恨,。(苏轼水调歌头)(四)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4 一 16 题。(8 分)呈寇公二首 蒨桃(曱)其一 一曲清歌一束绫,美人犹自意嫌轻。不知织女萤窗下,几度抛梭织得成。(乙)其二 风劲衣单手屡呵,幽窗轧轧度寒梭。腊天日短不盈尺,何似妖姬一曲歌。14.从体裁看,这两首诗都是近体诗中的 。(1 分)15.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甲诗第三句中“不知”二字,表现了作者对织女的深切同情。B.乙诗第二句中的“轧轧”一词,表现了织女的辛勤劳作之苦。C.两诗都是通过织女与歌女的对比,揭露歌女生活的奢侈淫靡。D.两首诗语言表达都较为平实,自然流畅,毫无艰涩板滞之感。16.简析乙诗是通过哪些艺术手法刻画织女形象的。(4 分)(五)阅读下文,完成第 1721题。(17分)楚归晋知罃 晋人归楚公子谷臣与连尹襄老之尸于楚,以求知罃。于是荀首佐中军矣,故楚人许之。王送知罃曰:“子其怨我乎?”对曰:“二国治戎,臣不才,不胜其任,以为俘。执事不以衅鼓,使归即戮,君之惠也。臣实不才,又谁敢怨?”王曰:“然则德我乎?”对曰:“二国图其社稷,而求纾其民,各惩其忿以相宥也,两释累囚以成其好。二国有好,臣不与及,其谁敢德?”王曰:“子归,何以报我?”对曰:“臣不任受怨,君亦不任受德,无怨无德,不知所报。”王曰:“虽然,必告不谷。”对曰:“以君之灵,累臣得归骨于晋,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若从君惠而免之,以赐君之外臣首,首其请于寡君而以戮于宗庙,亦死且不朽。若不获命,而使嗣宗职,次及于事,而帅偏师以修封疆,虽遇执事,其弗敢违;其竭力致死,无有二心,以尽臣礼,所以报也。”王曰:“晋未可与争。”重为之礼而归之。知罃之在楚也,郑贾人有将臵诸嚢中以出。既谋之,未行,而楚人归之。贾人如晋,知罃善视之,如实出己。贾人曰:“吾无其功,敢有其实乎?吾小人,不可以厚诬君子。”遂适齐。(节选自左传.成公三年,有删改)【注】知罃:晋臣,其父荀首(即下文所指的“外臣首”)时任晋国佐中军副帅。惩:戒,克制。宥:宽恕。不谷:国君对自己的谦称。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 分)(1)两释累囚以成其好(2)然则德我乎(3)若不获命,而使嗣宗职(4)遂适齐 18.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以求知罃 孤违蹇叔,以贪勤民 B.子其怨我乎?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 C.寡君之以为戮.石之铿然有声者 D.重为之礼而归之 吾从而师之 19.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5 分)执事不以衅鼓,使归即戮,君之惠也。臣实不才,又谁敢怨?20.楚国国君认为“晋未可与争”的原因是_(3 分).21.第段补叙郑贾人与知罃的交往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3 分)(六)阅读下文,完成第 2226题。(13分)伊尹论 苏轼 办天下之大事者:有天下之大节者也。立天下之大节者,狭天下者也。今夫匹夫匹妇皆知洁廉忠信之为美也,使其果洁廉而忠信,则其智虑未始不如王公大人之能也。惟其所争者,止于箪食豆羹,箪食豆羹足以动其心,宜其智虑之不出乎此也。箪食豆羹,非其道不取,则一乡之人,莫敢以不正犯之矣。一乡之人,莫敢以不正犯之,而不能办一乡之事者,未之有也。推此而上,其不取者愈大,则其所办者愈远矣。让天下与让箪食豆羹,无以异也。治天下与治一乡,亦无以异也。然而不能者,有所蔽也。天下之富,是箪食豆羹之积也。天下之大,是一乡之推也。孟子曰:“伊尹耕于有莘之野,非其道也,非其义也,虽禄之天下,弗受也。”夫天下不能动其心,是故其才全。以其全才而制天下,是故临大事而不乱。古之君子,必有高世之行,非苟求为异而已。卿相之位,千金之富,有所不屑,将以自广其心,使穷达利害不能为之芥蒂,以全其才,而欲有所为耳。后之君子,盖亦尝有其志矣,得失乱其中,而荣辱夺其外,是以役役至于老死而不暇,亦足悲矣。孔子叙书至于舜、禹、皋陶相让之际,盖未尝不太息也。夫以朝廷之尊,而行匹夫之让,孔子安取哉?取其不汲汲于富贵,有以大服天下之 心焉耳。夫太甲之废,天下未尝有是,而伊尹始行之,天下不以为惊。以臣放君,天下不以为僭。既放而复立,太甲不以为专。何则?其素所不屑者,足以取信于天下也。彼其视天下眇然不足以动其心,而岂忍以废放其君求利也哉?(有删节)【注】伊尹:夏末商初人,曾辅佐商汤王建立商朝,被后人尊之为中国历史上的贤相。太曱:商朝国 君,在位时朝政混乱,被辅政的伊尹放逐到商汤墓地附近的桐宫反省。太曱悔过自责,伊尹又还政于他。22.可填入第段方框处的虚词是()(2 分)A。乃、故 B。故、而 C。则、乃 D。而、则 23.对第段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 分)A.树立高尚节操的人,有比天下更广阔的胸怀。B.确立天下秩序的人,能够约束天下黎民百姓。C.树立高尚节操的人:能够约束天下黎民百姓。D.确立天下秩序的人,有比天下更广阔的胸怀。24.第段“推此而上”中加点的“此”指代的是 _ _。(用自己的话回答)(2 分)25.第段中伊尹废掉国君,后又拥立被废的国君,天下人却不感到吃惊的原因是 。(用自己的话回答)。(3 分)26.分析第段是如何论证观点的。(4 分)二 写作 70分 27.以为西方历史学家曾经对中国友人说:“我们现在有的,你们将来都会有;而你们现在有的,我们永远不会有。”根据你的理解,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文章,诗歌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