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数学必考知识复习清单:基本定理(三)18054.pdf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第 1 页 中考数学必考知识复习清单:基本定理(三)60、矩形性质定理 1 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61、矩形性质定理 2 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62、矩形判定定理 1 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63、矩形判定定理 2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64、菱形性质定理 1 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65、菱形性质定理 2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66、菱形面积=对角线乘积的一半,即 S=(ab)2 67、菱形判定定理 1 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68、菱形判定定理 2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69、正方形性质定理 1 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 70、正方形性质定理 2 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71、定理 1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的 72、定理 2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对称中心平分 73、逆定理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都经过某一点,并且被这一点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一点对称 74、等腰梯形性质定理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 75、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76、等腰梯形判定定理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77、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78、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如果一组平行线在一条直线上截得的线段相等,那么在其他直线上截得的线段也相等 79、推论 1 经过梯形一腰的中点与底平行的直线,必平分另一腰 80、推论 2 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必平分第三边 81、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 82、梯形中位线定理 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 L=(a+b)2 S=Lh 83、(1)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 a:b=c:d,那么 ad=bc 如果 ad=bc,那么 a:b=c:d 84、(2)合比性质:如果 a/b=c/d,那么(ab)/b=(cd)/d 85、(3)等比性质:如果 a/b=c/d=m/n(b+d+n0),那么(a+c+m)/(b+d+n)=a/b 86、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87、推论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第 2 页 88、定理 如果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那么这条直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89、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并且和其他两边相交的直线,所截得的三角形的三边与原三角形三边对应成比例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