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10记叙文:结尾作用(师)13610.pdf

    • 资源ID:84884621       资源大小:812.41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10记叙文:结尾作用(师)13610.pdf

    记叙文:结尾作用【知识解说】记叙文结尾的作用,自然也是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回答;只是结尾有一些特殊之处,考查得也比较多,所以单作一讲。内容上,结尾的内容与文章主旨有关。结构上,或是总结全文、点明中心、升华主旨,或是照应标题、照应前文、前后照应。形式上,记叙文有些特殊的结尾,比如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欧亨利式结尾),戛然而止,以景作结,省略号,等等。这些特殊的结尾也有特殊的表达效果,一般是说,给读者留下想象和思考的空间;留有余味,回味无穷,等等。【例题精讲】(21 一模长宁区)杰克太太的救赎 20 年前,埃弗森向邻居杰克先生借了 100 万智利比索(约 1613 美元),说过一个星期就还。埃弗森和杰克不仅是邻居,而且还是好朋友,杰克非常信任埃弗森,杰克没让埃弗森打借条。他说:“兄弟,我还不相信你吗?我们可是多年的好朋友!”说罢,杰克又向埃弗森低声耳语道:“这是我多年积余的私房钱,我太太还不知道,等你这笔钱还了,我就去做水产生意,我要让我太太过上幸福的生活。”杰克和埃弗森生活在智利首都圣地亚哥西郊郊外的贫民窟里。没想到,3 天后,贫民窟里一伙毒贩内讧,发生了枪战,正路过这里的杰克被一颗流弹击中,当场殒命。杰克突然死亡,让埃弗森十分震惊。在一阵悲痛之后,他忽然想起向杰克借的 100 万智利比索没有打借条,如果自己不说,杰克太太一定不知道,自己就可以悄无声息地吞下这笔钱。埃弗森一边帮助杰克太太料理杰克的后事,一边假惺惺地安慰杰克太太。杰克太太一边抽泣,一边喃喃自语:“亲爱的杰克,你对我说过的那笔钱的事,我记得的,我知道该怎么做的。”埃弗森听了,惊出了一身冷汗。由于杰克突然去世,杰克太太的生活陷入更加贫困之中,她开始在建筑工地做苦工,人一下子苍老了许多。为了减轻心里的罪恶感,埃弗森搬到了圣地亚哥南郊郊外的贫民窟里,并用那 100 万智利比索做起了水产生意。没想到,埃弗森的水产生意做得顺风顺水,没几年,就赚了个盆满钵满,他终于搬到贫民窟对面的富人区了。一年一年过去了,埃弗森早就将当初借杰克 100 万智利比索的事,忘到九宵云外。他每天过着灯红酒绿、豪华奢侈的生活,他常常一掷千金,眼睛眨都不眨。他有的是钱,他认为自己就该好好地享受生活。一天,埃弗森从外面回来,看到别墅门口,几个保镖正在驱赶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妇人。那老妇人看到埃弗森,惊喜地喊道:“埃弗森先生!我是杰克太太,我终于找到您了!”埃弗森看着那妇人,愣了好一会儿,惊讶地问道:“杰克太太?您找我有什么事吗?”杰克太太眼含热泪,哽咽道:“埃弗森先生!为了找您,我找得好苦啊!20 年啦,我终于完成了杰克的遗愿了!那个 100 万智利比索欠款的事,今天终于可以了结了。”这句话,仿佛像一声惊雷,埃弗森一下子站立不稳,脸色全变了。他努力平静了一下自己的心情,嗫嚅道:“我想起来了,我和杰克是有那 100 万智利比索欠款的事,当时因为悲伤和难过,我将欠款的事给忘了。”只见杰克太太从包里拿出厚厚一沓钞票,说道:“这是杰克借您的 100 万智利比索,我今天终于还清了,里面还有 1 万智利比索的利息。”“什么?杰克借了我 100 万智利比索?”埃弗森惊讶地问道。“是的,杰克去世的前几天,曾神秘地对我说,我借了埃弗森 100 万智利比索,我要去做水产生意,等我赚了钱,我一定会让你过上幸福的生活。没想到,几天后杰克就去世了。我也不知道他借您的 100 万智利比索投到什么地方做生意了。为了还清这笔钱,我到建筑工地做苦工,当搬运工,进山当伐木工20 年啦,今天,我可以告慰杰克了,我真幸福啊!”说罢,杰克太太开怀大笑,那灿烂明媚的笑容,好像是从她内心深处发出来的。埃弗森颤抖地接过杰克太太递过来的 100 万智利比索,突然双膝跪下,大喊一声:“上帝啊!怎么会是这样啊!”注释救赎:圣经中把耶稣为解救世人,洗脱世人的原罪而献身叫救赎,现泛指拯救。1.成语“九宵云外”中的错字是 宵 ,正确的写法是 霄。(2 分)2.下列对小说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B )。(3 分)A.埃弗森从圣地亚哥西郊郊外搬到南郊郊外,不只是为了减轻心里的罪恶感,还为了水产生意的方便。B.杰克太太找到埃弗森时的“惊喜”和埃弗森见到她时的“愣”“惊讶”,折射出二人对债务截然不同的态度。C.“100 万智利比索”是全文的线索,突出了作品的主题真正的友情是无价的。D.埃弗森最终能“双膝跪下”是因为他本质并不坏,并且一直心怀愧疚。3.下列对小说的人物描写方法及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 )。(3 分)A.“我要让我太太过上幸福的生活”通过语言描写表现出杰克很爱他的妻子,他存私房钱的动机之一就是为了让他的妻子过得更好。B.“一边假惺惺地安慰杰克太太”通过动作描写表现出埃弗森对于杰克的死并不悲痛,他只在意如何归还杰克的钱。C.“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妇人”通过肖像描写既表明了时间间隔之久,又暗示了杰克太太为还款所付出的劳动之艰辛。D.“当时因为悲伤和难过,我将那 100 万智利比索欠款的事给忘了”通过语言描写表现出埃弗森的狡猾。4.联系全文,说说标题的含义。(6 分)(1)指杰克太太的自我拯救(1 分)。她误认为自己丈夫欠了埃弗森 100 万智利比索,于是勇敢地主动背负起债务,历尽艰辛,终于攒够了钱还清债务,获得灵魂上的解脱。(2 分)(2)指杰克太太对埃弗森灵魂的挽救(1 分)。杰克太太以自己的善良与责任感,让真正负债的埃弗森受到强烈的心灵冲击,唤醒了他内心深处的愧疚,给他提供了灵魂的参照。(2 分)5.这篇小说的结尾很有特点,请你说说它的作用。(6 分)结尾的特点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也称欧亨利式结尾(1 分)。本文结尾还债的人变成了杰克太太,不仅出乎埃弗森的意料,也出乎读者预料(2 分)。但这个结尾在上文又有多处伏笔,如:这笔借款没打借条,给误会创造了可能性;杰克死后杰克太太提到债务一直语焉不详等(2 分)。这种结尾艺术能给读者强烈的思想情感冲击,发人深省,让人回味无穷(1 分)。(19 一模杨浦区)麻雀的气性 校园像个池塘。下课铃一打,学生涌到操场上玩,就是涨潮。上课铃一打,学生回教室,校园安静下来,如退潮。退潮的时候,食堂的师傅烧菜,门卫整理收发室信件,司机在车库冲洗校车。小罗背着他的修理箱走来走去,去修跑道的护栏,修花圃的 zh lan_,修领操台的台阶。偌大一个校园,每天总有东西坏,小罗总有东西要修。任何人都可以差遣他,老师的办公室要装个灯泡、修个抽屉,只要对着校园空地喊一声“小罗、小罗”,他总会小跑着来应一声。其实小罗当时也已中年,但老师们大都比他年长些。后来,即便新分配来做老师的大学生也跟着叫。“小罗去做那个”,“小罗过来修这个”,小罗满脸笑着应承,听凭这些比他小十几岁的老师指挥。小罗没有办公室。平时忙完了,就在自行车棚里搭个椅子栖身。每逢周五有劳动课,高年级的学生被要求去打扫校园,包括擦自行车棚。到了车棚,就是到了校园的背阴处,老师们管教不了,调皮的男生认出校长的自行车,要去拔气门芯。小罗见状,紧张地起身,像驱赶瓜田里的猹一样“咻咻”挥手,要把我们赶走。但学生知道他的身份,并不因为他是成年人而畏惧。带头的孩子捡起石头敲着自行车棚的铁栏杆,大家浪潮一般有节奏地大叫“小罗,小罗,猪猡,猪猡”。小罗青着一张脸。我见过他一个人把一棵台风天倒伏的罗汉松从花圃拖走,我见过他用锯子将废弃的大块黑板分开。但现在他对着一群半大的孩子,双手紧握在裤兜里,一句话也不回嘴。老师们私下议论,说小罗也精得很。说他天天把校长的自行车擦得锃亮,说他打了木凳子木桌子送给管事的老师做笼络,说他这不就成功地把乡下的老婆也弄进校园做保洁了吗。那年暮春时,我在校园的竹林里玩。看见一只受伤的麻雀在地上跳,双手一拢就抓住了。一时同学们都过来围观。扛着修理箱经过的小罗看到,也停下来看。他瞅了一眼就断言“养不活的”。“我一定能养活。”兴头上的我,不高兴被一个修理工泼冷水。我百般抚慰麻雀褐色的羽毛,发誓会好吃好喝对待它。回到家里,父母帮着准备了大米又买来小米和玉米碎,但麻雀什么都不吃。折腾数日后,它飞到书橱底下躲藏,偶然传出几声哀鸣,但任凭我在外面撒米倒水地诱惑,它怎么也不出来。又如此几日,等到最终被找出来时,已是一具尚有余温的鸟尸。回到学校,小罗见我,问:“麻雀呐?”我咬牙不响。小罗说:“麻雀气性大,你们城里人不懂的。”我瞪着他问,“什么气性不气性?”小罗本来扛着一扇碎了玻璃的窗。这时他放下窗,摸了摸我的头。我嫌他手脏,一溜烟跑了。过了暑假,再回校园。门卫还是门卫,食堂师傅还是食堂师傅,但却不见了小罗。他还在放假吗?我想问问老师。但老师们一脸茫然。我想了一想,我甚至不知道小罗的全名呢。有一天放学,我在门卫处坐着避雨。听到门卫在聊天,小罗的名字忽然从门卫嘴里传出。“那个原来修东西的罗师傅啊,他带老婆回老家了。不来了。”“怎么了?”“好像说干得没意思,不如回家种地舒坦。”忽然想起有过这么一个下午,我走过小罗身边,一迭声叫他“小罗,小罗,小罗”。他停下手里的活,抬头说:“你得叫我罗老师。”说完,拍了拍手上和衣襟上的灰,抬头看着我的眼睛,“小罗,是他们才可以这样叫的。你是小孩子,你不可以,不然就是没规矩。”我说:“对老师才讲规矩呢。”他说:“我和他们一样的,也是你的老师。我在这里工作,也就是这所学校的老师。”1.(1)在第段的横线上,根据拼音写汉字:zh lan(栅栏 )(1 分)(2)请用简洁的语言赏析本文第段。(3 分)本段运用对比手法,表明尽管小罗身强力壮,完全有力量制服侮辱他的孩子们,但他克制、隐忍,表现了他的宽容、善良。2.(1)请根据全文内容填写下表。(2 分)身份 对小罗的态度和行为 小罗的反应和表现 学校老师 差遣 对着校园空地喊一声“小罗、小罗”总会小跑着来应和一声 新分配来的大学生 跟着老教师叫“小罗”“小罗去做那个”“小罗过来修这个”满脸笑着应承,听凭这些比他小十几岁的老师指挥。孩子们 因为他的身份而不畏惧他,用言语侮辱他。大叫“小罗,小罗,猪猡,猪猡”青着一张脸 双手紧握在裤兜里,一句话也不回嘴(2)“小罗”最终因“干得没意思”而离开学校,从对以上表格分析可知,“没意思”的含义是:小罗做事认真,工作兢兢业业,待人真诚宽容,但却得不到应有的理解和尊重。(3 分)3.对小说第段在文中的作用,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C )。(2 分)A.开门见山,交代了记叙要素之一故事发生的地点是大家熟悉的学校。B.以“池塘”“潮水”为喻,形象地描绘了校园时而喧闹时而宁静的特点。C.以“池塘”“潮水”为喻,暗示校园的不平静,为下文故事发展作铺垫。D.自然过渡,引出下文对上课后校园情况的交代,引出本文的主人公小罗。4.请说说文章第两段在文中的作用。(5 分)这两段交代了小罗告诉“我”麻雀气性大养不活一事,最终,麻雀的死亡也印证了他的话;表现了小罗对“我”的关爱和教导;两段和本文标题形成呼应;两段中对麻雀气性的描写对小罗有隐喻作用,为下文小罗生气离校的情节作铺垫,为形象地表明生活中的小人物、普通人同样有尊严的底线的主题作了铺垫。5.文本以我对“小罗”的一段回忆结尾(第 段),请你说说这样写的好处。(6 分)结尾回忆了小罗要求“我”喊他罗老师的一段往事,塑造了校工小罗热爱孩子,懂得自尊,并渴望得到尊重的不卑不亢的形象,含蓄地揭示了小罗离校的原因,同时也隐含了作者对小罗的理解及对不尊重小罗的后悔,也借主人公小罗的心声,呼吁读者要理解、尊重、关爱身边默默付出的普通人,深化文章的主题。【巩固提升】(20 一模崇明区)大 宝 魏炜 老孙有一儿一女,同一年,两个孩子都成家了。结婚后就要生孩子。老孙叫过女儿说:我们年纪都大了,没办法一块儿看俩。你哥的甭说了,我们肯定得看着。你的孩子,自己想办法吧。女儿点点头,没说啥。两个孩子相继出生,没差一个月,都是男孩儿。老孙乐得脸上开了花。他给孙子起名叫大宝。想让外孙叫二宝。女儿淡淡地说:我家孩子不是宝,我们也不叫宝。果真没叫宝,叫晓晓。女儿把婆婆接来,照看孩子。孩子三岁,上幼儿园了,婆婆着急忙慌地回乡下,跟公公团聚去了。女儿和女婿只好自己带着孩子。有一天,老孙带大宝到小区的中心广场上去玩,见几个孩子正蹲在一个角落里看着什么。大宝也要去看。老孙拉住他:“蚂蚁打架,有啥好看?”听到他们说话,晓晓抬起头看到他们,叫了一声“姥爷”,接着看地上。老孙说:晓晓,姥爷带你去中心广场玩吧。晓晓说:我们看蚂蚁搬虫子呢!老孙嘟哝了一句:闲的!大宝小声问他:爷爷,蚂蚁怎么把那么大的虫子搬进小窝里呀?老孙说:搬不进去。就是搬到窝门口,蚂蚁们都出来吃,把虫子吃完就得啦。大宝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哦。上了学,大宝跟晓晓分在一个班。快到暑假的时候,大宝回来说,学校组织游学呢,有愿意去的报名。老孙问他:上哪儿啊?大宝说:景德镇。老孙从鼻孔里冷哼了一声:一个做瓷器的地方,有啥好游好学的。他指着碗柜里的碗,还有茶几上的茶杯,说道:就这些东西,左看右看能看出花儿来?大宝没说啥。转天碰到女儿,老孙说:我看晓晓也挺听话的,不成暑假就放我们那儿吧。女儿说:我们都给他安排好了,一个游学,一个夏令营。老孙没再说啥。有一天,老孙吃完晚饭出去遛弯儿,看到一辆消防车呼啸着往小区里开去,他赶着去看热闹。到了地方,却发现是女儿家那个门洞,心就一下子揪起来。却见两个消防员从楼里出来,后面跟着晓晓。消防员教育他:以后要注意安全啊。晓晓说:我记住了。老孙忙着问:晓晓,怎么回事啊?晓晓说:我做油焖大虾,火开得太旺了,油也太热了,往里一倒虾,油扑出来了,着了。老孙急了:怎么着了!晓晓说:我用灭火器把火扑灭了。是邻居阿姨报的警。老孙训斥他:你说你,这么小的孩子,做什么油焖大虾呀!嘴巴就那么馋吗?晓晓说:下回我关小点儿火,让油温低点儿就没事了。初二那年寒假,晓晓要到外地去看他爷爷奶奶。大宝听说了,就回来对老孙说:我也想跟他一块儿去。老孙一撇嘴说:那穷山沟有啥可去的,那边还没暖气,屋里没有外头暖和,跟冰窖似的。一出了太阳,好多人都跑出来晒太阳呢。大宝吓得一哆嗦,似乎真被冻到了。老孙找到女儿:你们真让他一个人回老家?女儿说:我们又没假,只能让他一个人回去。老孙说:我们给你看着他吧。晓晓倒笑了:姥爷你可真逗。我都多大了,还用你们看着?我爷爷奶奶想我了,我得去看看他们。都说江南风景好,我也得去欣赏欣赏啊。转过年来就是中考,晓晓考上了重点中学的重点班。后来老孙才听说,晓晓已经在报刊上发表了十几篇作文,还有一篇获得了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的二等奖,题目是啥山里的年,这都是能加分的。大宝连高中的分数线都没够上,只能在技校和复读中选一个。他爸妈气得要死,可他还抱着手机玩呢。老孙也是 ,叫过大宝来:晓晓参加作文比赛获了奖,能给他加分啊,你怎么就不参加呢?参加了,兴许还能获个奖呢。大宝百无聊赖地说:那么点破事儿写来写去,多没意思啊!老孙被噎住了,好半天说不出话来 1.从下列词语中选择恰当的一项,填在第 段的横线上。(C )(2 分)A.付之一叹 B.气不打一处来 C.恨铁不成钢 D.有苦说不出 2.梳理文章内容,完成下列两道题目。(8 分)(1)根据文章内容,完成表格。(4 分)时间 情节 老孙的反应 三岁时的一天 晓晓看蚂蚁搬虫,大宝也想看。不屑 快放暑假时 晓晓参加游学、夏令营等活动,大宝也想去学 初二那年的寒假 晓晓要去外地山区,大宝想去但怕挨冻而没有去。嫌弃 中考后 晓晓考入重点中学大宝没考上高中 呆住(2)本文主要围绕“晓晓”和“大宝”的成长经历展开故事情节,但 两段只讲述了晓晓的故事。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4 分)从晓晓独自处理着火事件表现了晓晓的独立与成长;在情节上发生转变,为下文晓晓独自出门去外地这件事作铺垫。3.文章第 段画线句内容相似,且反复出现,请分析其用意。(3 分)这几句话从肖像、语言描写中生动表现出老孙对晓晓参加各类活动的不屑,强调了老孙陈旧落后的教育理念对孩子的负面影响。4.对本文主旨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D(3 分)A(1 分)。(3 分)A.不能对孩子过于溺爱。B.做长辈不能重男轻女。C.要懂得尊重每个孩子。D.环境会影响孩子成长。5.请简要分析文章结尾的妙处。(4 分)结尾处运用神态描写,生动地刻画了老孙被大宝和他如出一辙的话语所震惊的表现,强调了他的言行给孙子造成的负面影响。结尾处的留白,给了读者反思的空间,颇有讽刺意味地写出了教育环境对孩子成长的重大意义。(4 分)(20 一模杨浦区)陪母亲过年 前些年,母亲身体还棒的时候,我们兄弟 z mi_也都正值意气风发。为了生意,为了理想,为了工作,为了这为了那,我们全国各地四处跑,总是很难凑到一起。而今年,在一个月前,我们几个已经约定,过年时一定回家。母亲年轻时守寡,也是一个寡言的女人。而今老了我们兄妹几个却都不在她身边,她一个人寂寞又孤苦。我们心里都很内疚。大姐又来电话了,问我:“么妹,吃饭了没?”我说还没呢。大姐说:“你猜我做了什么?我做了母亲最爱吃的花生米炖猪脚,给你也留着呢。”临了,大姐又加了一句:“我已给母亲盛了一碗饭了。”大姐总是这样,无微不至地关怀着我们,像母亲。我们兄妹几个陆续到家了。聚在大哥的老房子里,加上几个各自的新家庭成员,足足坐了两桌。对着热气腾腾的年夜饭,话匣子便拉开了。不知谁将话题扯到了母亲最疼谁这个问题上去了。大家一致认为,母亲最疼的人是我。原因是:那时,每逢家里来客带来了礼物,母亲给我们分食时,我总能多分一些。还有,每逢我与哥哥姐姐们玩耍时,只要一拉哭腔,母亲就握着鸡毛掸子追得他们满院子跑。我不服气地说:“谁叫大哥那时候太倔强,每次母亲追打他,他总要梗着脖子、涨红着脸不服气;谁叫二姐跟大姐偷着说,老幺才是亲生的,还联合起来对付我”说到这里,我回头看看母亲,母亲正笑得一脸灿烂。我们几个也都笑了。其实每个孩子都是母亲手心里的宝。可母亲的精力毕竟有限,所以,她只能把重点放在弱小的孩子身上。那时,我总爱生病,一生病,母亲就会格外照顾我。另外,还要听母亲的话。家有家规,母亲喜欢讲规矩,在家里,她有很高的威望。母亲要我们做什么,我们就得去做什么。这个是难题,可家庭就像一艘大船,总得有协助又听指挥的人,船才能往前走不是?所以,勤快好使唤的孩子,母亲最喜欢。一阵得意后,我调皮地说:“如果不是长大了,我绝对不会把这些秘密泄露出来的。”哥哥姐姐及孩子们都送上了热烈的掌声。说到这里,我们都不由得抬头去看母亲,母亲正开心地笑着。我们几个也跟着笑了起来。一直没吭声的大哥终于说话了。他说:“其实,每个孩子都是母亲的心头肉。去年,母亲到我家过年时,她跟我聊天,说的都是你们的事情。母亲说,我们家里,付出最多的就是大姐,而得到最少的也是大姐。因为,那时家里穷,大姐读书最少,只能留在农村。”我们一下子都愣住了。是啊,我怎么就从没注意这个细节呢?其实,母亲到我家时,跟我聊得最多的也是大姐呀!因为,我们的大姐,正如母亲所说的那样:付出的最多,得到的最少。我们 地举起了酒杯,望着大姐。一向不上桌的大姐一脸的 。我们将酒杯举到大姐面前,大声地说:“姐,我们敬你了。”此时,门外传来了噼里啪啦的鞭炮声,那冲天的烟花映红了窗外的半个天空。我们都起身,一起跪在了母亲的面前。一个月前,母亲离开了我们。在这个大年夜,她的相框被我们这些儿女们安顿在桌上一堆丰富的水果菜肴后面,她正笑望着我们,那眉目、那神态都与从前一模一样。(选自南方农村报)1.请在第段横线上根据拼音写汉字:z mi(姊妹 )(2 分)2.(1)请在第 段的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词语。(2 分)我们 D 地举起了酒杯,望着大姐。一向不上桌的大姐一脸的 B 。A.三三两两 B.惶恐不安 C.激动感慨 D.不约而同(2)“母亲”的儿女中,本文对“大姐”着墨很多,细读第 段,请说说用意。(3 分)本文表现了大姐如母亲般地对弟妹无微不至的照顾,富有牺牲精神。表现了母亲的美德对子女的影响及传承,也从侧面赞美了母亲的教育有方和对子女一视同仁的爱。3.本文第 三次描写了母亲的笑,请细读两处,说说笑的寓意。(4 分)第段描写了我们兄弟姐妹几个嬉戏说笑的场景,表现了家庭的和睦欢乐,这是母亲希望看到的,如果母亲在,一定会幸福欣慰地笑。这表明了在我们心中,母亲一直没有离开,永远在我们中间。体现了我们对母亲的怀念。4.下列对第 段作用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D )。(3 分)A.从听觉视觉角度描绘除夕夜热闹场景。B.表达了全家人对母亲的无限爱与思念。C.烘托了一家团圆其乐融融的温馨氛围。D.隐喻母亲面对孩子的孝顺的欣慰满足。5.请简述最后一段在文中的作用。(6 分)结尾揭晓了母亲已然去世的谜底,揭示了“陪母亲过年”原来是面对母亲遗像的追思和缅怀。结构上和文章的标题和开头形成照应,也回应了文中母亲笑而不言的原因。给人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之感。对母亲眉眼微笑的描写,表现了母亲一直活在子女们的心中,体现了子女们对母亲的怀念和母亲身前未能多多陪伴的遗憾和负疚。(6 分)(20 二模徐汇区)老爸种花老妈种菜 肖世群 进入 20 世纪 90 年代后,我们兄妹三人都参加了工作。操劳了大半辈子的父母,终于可以好好歇歇了。yu闲中的父亲,在楼房顶层的阳台上种起了花草。母亲也不甘寂寞,买来好几个大花盆,种上葱、蒜、生姜、辣椒、紫苏等。从那以后,我家基本上就没买过这些调味蔬菜。有一天夜晚,一个邻居阿姨来到我家,说:“我们老家来亲戚了,烧鱼的时候发现没有生姜,能不能借一点?”“烧鱼不放姜怎么行啊?”母亲很慷慨地答应下来。看到自家种的菜解了邻居的燃眉之急,母亲有种莫大的成就感,她有些得意地对父亲说:“你看,我种莱可比你种那些无用的花草好吧?实用、实惠,还能解人急呢。”母亲在花盆里种菜得到邻居的肯定后,受到极大的鼓舞。她一鼓作气买了 20 多个大花盆,并把家里废弃的澡盆、脸盆以及只要能盛土保水的器具都用上了。即使这样,母亲还觉得不够,居然把父亲的花草给扯掉,“征用”父亲的花盆来种菜。父亲气得好几天没有理睬母亲。父亲除了摇头叹气,无可奈何。在我们兄妹心眼里,读书出身的父亲从来就没赢过母亲。这次他照样败下阵来,并成为母亲种菜的得力助手,经常帮助母亲培土、施肥、浇水。母亲的“莱园”在鼎盛时期,莱的品种几乎涵盖本地能种植的所有蔬菜,我家吃不完,母亲就拿来送人,还动员邻居随时去摘取。有一次,我帮母亲培土时,意外地发现土里有两枚一元的硬币。我猜想,可能是某位邻居给母亲的菜钱,被母亲拒绝后,心里过意不去,只好使用此方法。母亲感叹道:“太见外了,多好的邻居啊!”父亲的退休生活很有规律,每天早晨送 3 个孙子上学,上午和以前的老同事玩牌下棋、散散步、聊聊天,下午接孙子们回家后,再帮着母亲提水浇菜。有一年,母亲种的大蒜出苗了。大清早,母亲对父亲说:“今天你送完孙子后,去割些草来。这么毒辣的太阳,蒜苗不用草覆盖的话,会被晒死的。”父亲遵命,背着竹筐,拿着镰刀,到家对面的山坡上去割草。78 岁的父亲老眼昏花,一脚踏空,从几米高的坡上栽下来,不省人事。送到医院抢救,检查后被诊断为:颅内出血,病危。经医院全力抢救和治疗,父亲的病情才得到了有效控制。清醒后的父亲趁母亲出去的间隙,把我们几个子女叫到他跟前,低声说:“千万不要再提起我摔倒的原因。你们的妈妈已经很内疚,她的心脏病严重,别再让她受刺激。”父亲在医院里一躺就是 20 多天,母亲一直坚持自己陪护、照顾父亲,不允许儿女接替她。母亲的理由是:“你们的爸爸这辈子身体一直很好,难得住一次院,我也难得有机会何候他一次,你们就别跟我抢了。”她嘴上没有承认自己在父亲摔伤这件事上的过错,脸上却写满自责。父亲出院后,母亲又买了几个花盆,用商量的口气对父亲说:“现在菜价跌得凶,这菜种起来没意思。干脆,菜就不种了,改种花吧?”父亲说:“还是种菜吧。”母亲说:“还是种花吧。”1.看拼音写汉字:yu 悠 闲(2 分)2.故事情节围绕着父母阳台种植的事情展开,请在空格处填上恰当内容。(6 分)父亲种花,母亲种菜 (1)母亲征用父亲花盆种菜 父亲败下阵来,成为母亲的种菜助手 母亲让父亲去割草盖菜 (2)父亲遵命割草时摔伤,病危住院 父亲清醒后担心母亲受刺激,母亲亲自照顾父亲 (3)母亲提出种花,父母互相谦让 3.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B )。(2 分)A.父亲认为种花怡情,母亲觉得种菜实惠,父母对事物价值的认识有差异。B.父亲成为母亲的种菜助手,是因为他最终认同了母亲种菜能够帮助别人。C.父亲把帮母亲种菜作为自己规律生活的一部分,体现他包容随和的个性。D.父亲清醒后不许子女提自己摔倒的原因,体现出他对母亲的关心和体贴。4.文中三处画线句是对母亲的三次语言描写,请结合母亲说话的语气,分析母亲对父亲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5 分)画线句的三句话依次用了炫耀(得意)、命令(指使)和商量的语气(3 分),母亲对父亲的态度由强硬到温和(前两句母亲对父亲的态度是高高在上的,第三句母亲对父亲的态度温和平等)(2 分)。5.分析文章结尾 段的特点和作用。(5 分)第 段以相同语言形式,独立成段(1 分),突出表现了父母互为对方考虑(1 分);与标题“老爸种花老妈种菜”遥相呼应(形成对比)(1 分);表现出文章的主旨:家人相处中要照顾对方的感受。(2 分)

    注意事项

    本文(10记叙文:结尾作用(师)13610.pdf)为本站会员(得**)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