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第二节从种到界-人教优质课教学设计精品574.pdf
-
资源ID:84900806
资源大小:260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第一章第二节从种到界-人教优质课教学设计精品574.pdf
第 1 页 共 7 页 从种到界教学设计 课题 第二节 从种到界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说出生物分类的等级。2概述生物分类的依据和意义。二、能力目标 尝试对生物分类的方法。三、情感态度目标 1形成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2形成热爱自然、关爱生命的情感。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生物分类的七个等级,生物分类的依据和意义。二、教学难点 生物分类的依据和意义。教学设计思路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围绕生物分类的不同等级这一重要概念,以狼列入分类系统为实例,帮助学生了解生物分类系统七个不同的分类等级,了解“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从而明确生物分类的意义。二、学情分析 学生对生物分类的方法已经初步进行尝试。本节继续在训练生物分类的基础上,掌握分类单位和生物分类的意义。三、设计思路 本节以“尝试对生物分类的方法”为能力训练目标,因此所有设计活动围绕“生物分类的方法”这一概念开展。首先,以学生熟悉的常识经验引出生物分类的七个等级单位;其次,以“狼在动物分类中的位置”为例,认识七个等级分类单位;然后,自主学习“双命名法”,认识“国 第 2 页 共 7 页 际通用名”,为尝试分类做准备;最后,设置新发现物种需分类的情境,让学生解决对新物种的分类,实现知识的迁移和应用,理解生物分类的意义,达成学习目标,突破重点和难点。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小组活动法等。五、教学手段 教学课件 PPT 展示。六、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第 3 页 共 7 页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引入 新课【提问】如何在世界地图上快速找到学校所在地?(展示世界地图)【引导】洲、国、省、市、县、镇和街是行政区划由大到小的等级。生物学家为了对生物进行分类,制定了从大到小的等级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板书:分类等级)【回答】依次查找亚洲、中国、四川省、成都市、郫县、郫筒镇、和平街。以学生常识经验为切入点,激发 学 生 兴趣,引出本节内容。探究 新知【过渡】下面让我们看看狼是如何被列入不同等级的分类单位的。【提问】对生物分类的依据是什么?【观察活动】(展示图片“狼在动物分类中的位置”图)观察图片,回答问题。【回答】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特征。【讨论汇报】小组活动。依据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特征,仔细观察,列出“属”这一等级生物的共同特征,然后再列出“纲”、“界”这两级的生物体共同特征,发现规律。小组汇报。以上节课知识为基础,尝试对动物进行分类。分组活动,培养学生观察、合作和探究能力。第 4 页 共 7 页【提问】(1)“属”“纲”和“界”等分类等级,每一级的共同特征是增多了还是减少了?(2)分类等级中最基本的等级是什么?(3)共同特征越多,说明它们之间亲缘关系如何?【小结】生物学家将每“种”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特征进行详尽的描述,按照不同的分类等级单位进行分类,从而形成了完整的分类系统。二、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提问】(展示番薯照片)(1)图片上的植物被称为什么?(展示金雕、玉带海雕、南洋蜂鹰、日本松雀鹰图片)(2)通常它们都被称为什么?虽然平时它们都统称为鹰,但是它们大小、形态、生活习性和生活环境却大不相同。【回答】(1)“属纲界”的分类等级中,每一级的共同特征减少了。等级越低,生物的共同特征越多。(2)“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同“种”生物的个体共同特征最多。(3)共同特征越多,说明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越近。【回答】(1)红苕、红薯、番薯、甘薯、山芋、甜薯,有的地方也称为地瓜。(2)鹰。(观察图片发现鹰各有不同)师生问答,认识七个等级的分类单位。承前启后。创设矛盾情境,引导 学 生 质疑、解决问题。第 5 页 共 7 页【小结】同一个物种有多个名称,而同一个名称可能指代不同的物种。【引导】18 世纪瑞典著名植物学家林奈解决了这个问题。【提问】(1)林奈双命名法的规则是什么?展 示(银 杉 学 名:Cathaya argyrophylla Chun et Kuang 狼学名:Canis lupus 图片(板书:双命名法)(2)使用双命名法有什么意义?【引导】生物分类系统一直在不断完善、发展和丰富。虽然生物学家已经建立了庞大的生物分类系统,但是随着对生物世界认识的深入,还是有新的物种不断的被发现。在过去 200 年,生物学家经过艰辛的工作和努力,发现、鉴别并记录了多达 200 多万种生物。【提问】(展示澳大利亚水域发现的新海豚物种图片)【质疑】如何解决名称不统一问题?【阅读】(阅读P105科学家的故事:林奈和双名法)【回答】(1)使用拉丁文命名。每个物种科学名称由两部分组成:属名种加词。有时候还有命名者的姓名。(2)解决名称不统一的问题。更有利于对生物进行研究。学生思考,体会。【回答】通过阅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理解“生物分类系统一直在 不 断 完善、发展和丰富”,激发学生对生物分 类 的 兴趣。实践“对生物分类的方法”,第 6 页 共 7 页(1)新的物种不断的被生物学家发现,生物学家如何将新发现物种归入生物分类系统?(2)生物学家按照不同等级的分类单位对生物进行分类有什么意义?(1)可以从以下步骤进行:根据新发现的物种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特征,进行描述;寻找其在分类系统中较为相似的物种;确定其种和属等不同分类等级单位;属名种加词进行命名。这样就可以对新的物种进行鉴别、记录和分类了。(2)可以弄清楚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这样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对其进行研究、保护和利用。突破重点和难点。课堂 小结【小结】同学们,弄清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后,我们可以更好的研究、保护和利用它们,而对生物分类是建立在认真而仔细的观察研究基础上。因此,同学们应当从小热爱自然,关爱生命。激发学生形成热爱自然,关爱生 命 的 情感。拓展 延伸 认识校园植物,通过互联网查询其国际通用名称、别名、科名、原产地和用途等,制作标牌,并尝试给校园植物挂牌。小组活动,上网查询,整理资料,制作并挂标牌。让学有余 力 的 同学,通过课余时间丰富 第 7 页 共 7 页 校园生活,激发学习兴趣。巩固 练习 完成 PPT 上的练习题。巩固新知,应用迁移。布置 作业 完成教材 P104 练习题。板书 设计 第二节 从种到界 一、分类等级 二、“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 三、双命名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