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12春-15-诗歌鉴赏·技巧鉴赏-武文英13938.pdf
-
资源ID:84901209
资源大小:1.45MB
全文页数:13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语-12春-15-诗歌鉴赏·技巧鉴赏-武文英13938.pdf
第1页/共13页 专业引领共成长 诗词鉴赏技巧鉴赏 高三语文春季班课程 高三语文春季班教案 教师 日期 学生 课程编号 课型 专题 课题 诗词鉴赏技巧鉴赏 教学目标 1.熟悉诗词鉴赏中关于技巧鉴赏的基本题型。2.掌握技巧鉴赏类题型的答题方法。教学重难点 结合具体的诗词分析写作技巧的效果。教学安排 版块 建议时长 1 知识梳理 10 分钟 2 例题精讲 30 分钟 3 能力提升 30 分钟 4 拓展练习 20 分钟 5 实战演练 20 分钟 6 师生总结 10 分钟 7 课后作业 第2页/共13页 专业引领共成长 诗词鉴赏技巧鉴赏 高三语文春季班课程 诗词鉴赏关于技巧的考察,主要是炼字题(字词赏析)、修辞、表现手法(尤其是借景抒情)、表达方式(尤其是描写、抒情)这几大类,掌握基本题型和应对方式,才能提高答题正确率。一、炼字 诗歌鉴赏炼字题型的切入点:1从词语本身的意义入手 词语的意义就是词语最基本的意思,词语的意思可以分为基本义、比喻义和引申义,一般来说,我们在分析炼字妙用的时候,首先必须理解词语的基本义,然后在这个基础上结合语言环境进行分析。2从描写对象入手 古人写诗,“看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这里所指的山和海都是特定的写作对象,也就是诗人在诗歌中描写的特定意象,我们在分析诗人炼字的时候,不要舍近求远,有时答案就在写作对象诗句当中,而很多考生往往忽视了这个最简单的现象。3从词性入手 一般来说,诗歌中最要紧的地方往往落在动词、形容词和副词这三类词语上,根据这三类词语的语法特点分析,动词主要表现描写对象的动态变化,强调过程及变化;形容词主要表现描写对象的性质状态,跟动词比较,形容词主要着眼对象的静态;副词主要表现描写对象的程度范围。4从表现手法入手 诗歌的表现手法极为丰富,常见的有比喻、拟人、夸张、对比、起兴、映衬、抑扬、双关渲染、用典、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等,分析诗歌的炼字时,如果能够从表现手法切入,先点明作者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然后分析使用这种手法的表达效果。5从结构作用入手 诗歌的结构作用主要表现为词语在起、承、转、合方面的作用,起就是总领全文,一般有渲染气氛、埋下伏笔、提示下文、设置悬念等方面的作用;承就是承接过度的意思,一般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转就是转折的意思,一般是由一个内容到另一个内容,通常是诗歌的关键处;合就是总结的意思,通常有总结全诗、点明主题、画龙点睛的作用。6从思想情感入手 诗歌是最能直接表达情感的一种文学形式,正如著名诗人何其芳所言,没有情感就没有诗歌,诗人情感的表达有的比较直接,有的比较含蓄,但不管如何表达,诗歌中信息量最大、含金量最高的往往在那些带诗词鉴赏技巧鉴赏 知识梳理 第3页/共13页 专业引领共成长 诗词鉴赏技巧鉴赏 高三语文春季班课程 有情感的诗眼当中。所以,抓住情感分析作者的炼字,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二、表达技巧鉴赏 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托物言志、使用典故、借古讽(喻)今。修辞手法在古诗中经常出现的有比喻、拟人、夸张、双关、用典、比兴。描写手法在古诗中经常出现的有(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反衬又有:动和静即动与静的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乐与悲的结合以乐景衬哀情。(2)联想与想象,以叫虚实结合。(3)正反对比。(4)白描。(5)细节描写(6)欲扬先抑(7)象征(8)点与面的结合(9)视觉、听觉、触觉等相结合(值得注意的是:诗歌的艺术手法,如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借古喻今,直抒胸臆,烘托对比,象征比喻,动静结合,虚实相生是近年高考的热点。)情景交融的诗篇,或全篇写景而情寓景中,或前景后情,或前情后景,或情与景交互出现而自成意境。从“情”与“景”关系的角度赏析诗歌作品,须注意赏析的思路:一般是先分析诗中写了什么样的景(景的特点),然后分析这样的景又生发出什么样的情(情的特点),情景交融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意境的特点)。(一)(一)夜宿七盘岭 唐沈佺期 独游千里外,高卧七盘西。山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芳草平仲绿,清夜子规啼。浮客空留听,褒城闻曙鸡。(选自 2015 年奉贤区一模试卷)1这首诗共有_联(空处填入数字)对仗。(1 分)。()2对本作品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A颈联从听觉和视觉两个角度写“独游者”彼刻的心境。B尾联“浮客”和“褒城”呼应首联“独游”与“高卧”。C“空”字生动形象,突出了“七盘山”之空旷、宁静。D“褒城闻曙鸡”一句写出了作者独游失意而夜不成寐。3颔联一“近”一“低”十分传神,对此加以赏析。(4 分)()经典考题 第4页/共13页 专业引领共成长 诗词鉴赏技巧鉴赏 高三语文春季班课程 【答案】1(1 分)3 2(3 分)C 3(4 分)月亮仿佛就近在窗前,银河好像要流进房门那样低。着一“近”一“低”字,写出了夜宿所见的远景,生动地表现出“高卧”的情趣,又委婉含蓄地写出了诗人流寓他乡、夜不成寐的压抑与悲苦。(写“以乐衬悲“也对)【译文】我独自远游在千里之外,如今在七盘山的西面高枕而卧。拂晓的残月很近地挨着窗子,天上的银河向西低垂,仿佛要从门户中流入。在这芬芳艳美的春天,银杏树一片翠绿,凄清的夜里,传来了子规的哀啼。我孤身在外,无依无靠,空自留在这里听那子规的凄鸣,褒城里传来公鸡报晓之声。(二)蒲剑(明)唐寅 三尺青青太古阿,舞风砟破一川波。长桥有影蛟龙惧,江水无声日夜磨。两岸带烟生杀气,五更弹雨和渔歌。秋来只恐西风恶,削破风棱恨转多。【注释】蒲剑:水草菖蒲叶子,其形似剑。唐寅:明朝著名的画家、诗人。29 岁中解元,因受考场舞弊案牵连不得为官,依靠卖画为生,生活贫困潦倒,54 岁即病逝。太古阿:古代“太阿”宝剑。砟(zh)破:穿破。棱:指菖蒲叶的棱角。(选自 2015 年宝山市一模试卷)1下列各项中对这首诗判断错误的一项是()。(2 分)()A这是一首咏物诗。B这是一首七言古诗。C这首诗主要运用托物抒情手法。D诗的中间两联对仗。2下列对这首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 分)()A首联运用比喻,将蒲叶比作古代的太阿宝剑,突出蒲叶的宝贵。B颔联写长桥倒影似蛟龙,流水无声磨损蒲叶,渲染环境的险恶。C“两岸”、“五更”写时空变换,“烟”、“雨”写气候特点。D“恐”、“恨”以拟人修辞,表达诗人对宝剑的担忧怜惜之情。3古人论诗云:“一篇全在尾句。”结合全篇,从内容与结构两方面赏析尾联。(3 分)()第5页/共13页 专业引领共成长 诗词鉴赏技巧鉴赏 高三语文春季班课程【知识卡片】【答案】1B(2 分)2C(3 分)3前三联以铺陈手法,层层渲染蒲剑的锋利神威,尾联陡然一转,写出蒲剑受到西风摧折的悲惨命运,前后对比,卒章显志,寄托了诗人怀才不遇(凄凉身世)的感叹。(将“铺陈”、“对比”理解为“铺垫”、“反衬”也可)(3 分)(一)霜天晓角(宋)范成大 晚晴风歇,一夜春威折。脉脉花疏天淡,云来去,数枝雪。胜绝,愁亦绝。此情谁共说。唯有两行低雁,知人倚,画楼月。【注释】春威:初春的寒威。俗谓“倒春寒”。1概括上阕画线句中梅花的外形特点。(2 分)()2下列对诗歌理解错误的一项()(3 分)()A题目“霜天晓角”渲染了凄冷的气氛。B以仄声入韵,更加突出暗淡愁苦之情。能力提升 铺陈 铺陈是运用浓墨重彩对描写对象进行渲染、呈现、讴歌等,产生文句上的形式美,表达上的激情美。铺陈是辞赋的基本创作方法。散布式、段落式、递进式、并列式为辞赋的四种铺陈方法。散布式的铺陈方法是指把同一内容的诗句或诗节,散布在整篇作品中。段落式的铺陈方法是指作品中用一个诗段或自然段落描绘某一个主题。递进式的铺陈方法是指整篇作品或整个段落在铺陈时,采取层层递进、步步深入的描述方法,具有纵向性。并列式的铺陈方法是指全篇作品或整个段落从各个不同的方位、方面进行描绘的方法,使描绘的对象具有横向性。第6页/共13页 专业引领共成长 诗词鉴赏技巧鉴赏 高三语文春季班课程 C运用托物抒情,借咏梅寄托内心愁绪。D“胜绝,愁亦绝”自然过渡,点明主旨。3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结尾三句。(3 分)()【答案】1花疏(稀),枝少(疏),色白(2 分)2A(3 分)3侧面描写,不说人见大雁,也不直接说人的孤独处境,而是从大雁的所见来表现人的孤单,更含蓄地表现倚楼人之孤单寂寞。(通过景物反衬人物感情情。雁有两行,反衬人之孤独;唯有低飞之雁才能看见春夜倚楼之人,更突出倚楼人之孤单寂寞。)(3 分)【译文】春寒凛冽,寒气已渐渐离去,傍晚时天晴雨住。几枝寒梅立在风中,浮云在天上来来去去,梅花白如胜雪。这景致真是绝美,人的愁情也无限。空对这如此的美景,我无比寂寞孤单,想倾诉心中的惆怅?只有那两行低飞的鸿雁,知道我独坐在高楼上,思念伊人。(二)鹧鸪天(宋)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禅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渠细细香。村舍外,古城旁,仗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注:此作写于被贬黄州期间。(选自 2015 年闸北区一模试卷)1第_句对仗工整严密,颇有诗情画意,营造了一种_的氛围。(2 分)()2对作品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A上片写景,写的是夏末秋初之景。B下片写人,通过人物的外部形象显示其内心世界。C纵观全词,作品中的人物是一个身闲心苦的不得志者。D尽管人物形象抑郁不得志,但字里行间仍不失豪放风格。3结合作品,赏析第句。(4 分)()第7页/共13页 专业引领共成长 诗词鉴赏技巧鉴赏 高三语文春季班课程【答案】1(2 分);清新淡雅;(或:明丽生趣、天朗气清)。2(2 分)D 3(4 分)本句是此词的画龙点睛之笔。(1 分)“殷勤”是拟人化的手法:天公有情义,昨夜下了一场好雨,使人度过了凉爽的一天。(1 分)但细细品味,这个“凉”字,却含有自嘲的辛酸,隐藏着作者的人生感慨(2 分)。【译文】远处郁郁葱葱的树林尽头,有耸立的高山。近处竹林围绕的屋舍边,有长满衰草的小池塘,蝉鸣缭乱。空中不时有白色的小鸟飞过,塘中红色的荷花散发幽香。/在乡村的野外,古城墙的近旁,我手拄藜杖慢步徘徊,转瞬已是夕阳。昨夜天公殷殷勤勤地降下一场微雨,今天又能使漂泊不定的人享受一日的爽心清凉。(一)【中吕】十二月过尧民歌别情 王实甫 自别后遥山隐隐,更那堪远水粼粼。见杨柳飞绵滚滚,对桃花醉脸醺醺。透内阁香风阵阵,掩重门暮雨纷纷。怕黄昏忽地又黄昏,不销魂怎地不销魂。新啼痕压旧啼痕,断肠人忆断肠人。今春香肌瘦几分?搂带宽三寸。(选自 2015 年浦东区二模试卷)1高中语文课本中的长亭送别选自王实甫的杂剧_(1 分)()2对本曲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遥山”、“远水”意指“山长水远”,暗示相见之难。B“对桃花醉脸醺醺”写女子喝醉酒的面颊如桃花绯红。C“断肠人忆断肠人”以反复之笔巧妙点出双方相思之苦。D本曲先借意象渲染别情,后通过描摹情态来抒写别情。3大量运用叠字是本曲的重要特点,请赏析其妙。(4 分)()【答案】1(1 分)西厢记 拓展练习 第8页/共13页 专业引领共成长 诗词鉴赏技巧鉴赏 高三语文春季班课程 2(3 分)B 3(4 分)在起句自别后”之下接连用了“隐隐、粼粼、滚滚、醺醺、阵阵、纷纷”这些叠音词来修饰“遥山、远水、杨柳、飞绵、醉脸、香风、暮雨”,由远及近地展现出一幅凄清冷落的画面(1 点)。叠词起渲染作用,营造了悱恻幽怨,哀婉动人的氛围(1 点)间接抒发了闺中女子对心上人的思念之情,表达了一种渺茫的希望(1 点)。这些叠词中“隐”和“粼”,“滚”和“醺”、“阵”和“纷”押韵,一咏顿,使作品音响联结而成和谐的整体,增加了作品的音韵之美,读来朗朗上口(1 点)。链接:醉脸醺醺:形容桃花绯红如人喝醉酒的面颊。这首带过曲属中吕宫调,由曲牌分别是十二月和尧民歌的两支曲子组成。曲中写了一个独处幽闺的女子,在暮春季节里思念她远在异地的爱人的悲切心情。因此,曲的题目定为“别情”。前面【十二月】一曲,用工整的句式,渲染出凄凉伤感的氛围,【尧民歌】由景入情,惟妙惟肖地活画出思妇缠绵矛盾的心路历程,凄楚哀怨,如泣如诉。词句反复叠套,又一气呵成,如珠玉走盘,清俊玲珑。朱权在太和正音谱中这样评价这首作品“铺叙委婉深得骚人之趣”,你是否赞同?请你说说你的理解。【译文】自从和你分别后,望不尽远山层叠隐约迷濛,更难忍受清粼粼的江水奔流不回,看见柳絮纷飞绵涛滚滚,对着璀璨桃花痴醉得脸生红晕。闺房里透出香风一阵阵,重门深掩到黄昏,听雨声点点滴滴敲打房门。怕黄昏到来,黄昏偏偏匆匆来临,不想失魂落魄又叫人怎能不失魂伤心?旧的泪痕还未干透,又添了新的泪痕,断肠人常挂记着断肠人。要知道今年春天,我的身体瘦了多少,看衣带都宽出了三寸。(二)嘉川铺遇小雨景物尤奇 宋陆游 一春客路厌风埃,小雨山行亦乐哉。危栈巧依青嶂出,飞花并下绿岩来。面前云气翔孤凤,脚底江声转疾雷。堪笑书生轻性命,每逢险处更徘徊。【注】危栈:高而险的栈道。1陆游,字务观,号_,南宋爱国诗人。(1 分)()2下列对诗歌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A诗歌的首联写诗人一路忍受沙尘之苦,山行遇雨后的愉快心情。B颔联和颈联对仗工整,绘景如画,对所见景色充满了喜爱之情。C尾联嘲笑书生一旦身处险峻之地,便踌躇不前,不再贪恋美景。第9页/共13页 专业引领共成长 诗词鉴赏技巧鉴赏 高三语文春季班课程 D从全诗看,诗歌的尾联,照应了标题中的“景物尤奇”四个字。3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写景的手法很有特色,请加以赏析。(4 分)()【答案】1(1 分)放翁 2(3 分)C 3(4 分)要点:比喻和拟人的手法 1 分;景物特点分析 2 分;作者情感 1 分 例:颔联运用拟人的手法,巧妙地传达了峰回路转、栈道紧贴石壁,瀑布自岩壁倾泻而下的美景;颈联则用比喻的手法,将视觉和听觉交融起来,描写了山中云气变化移动的情状和江水澎湃汹涌的声势,抒发了作者对山中美景的喜爱之情。(4 分)例:分别从视觉和听觉等不同角度写景;颔联描写危栈依青嶂飞花下绿岩的情状,颈联写了云气的变化莫测,从视觉角度展现雨中山行的壮观的景色;同时运用富有表现力的色彩词语,如青嶂、绿岩,同时飞花的艳丽,云气的洁白,景色美丽,引人联想。“脚底江声转疾雷”则从听觉的角度写出了深谷江水奔腾的险峻。(4 分)例:颔联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出高险栈道紧贴青山,雨过花飞满天之景,清丽而不失奇险,颈联则以比喻形象描摹出山中雨后云雾缭绕、山脚江涛滚滚之势,雄奇伟丽。这两联写景动静结合,视角俯仰开阖,视觉与听觉结合,立体表现景物之“尤奇”,显现了作者的开阔胸怀与激情,极具感染力。例: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将云气变化的姿态,比喻成孤凤飞翔,江水奔腾的声音如迅疾的雷声,形象生动,突出了山中的景色之奇美。(3 分)【译文】一路忍受沙尘之苦,山行遇雨后的愉快多了。栈道紧贴石壁而出,落英随风飘洒绿岩之上。云气好像孤凤飞翔,脚下江水奔腾声如疾雷声。嘲笑书生一旦身处险峻之地,便踌躇不前,不再贪恋美景。(一)(一)(一)雨伞(元)萨都剌 开如轮,合如束,剪纸调膏护秋竹。日中荷叶影亭亭,雨里芭蕉声簌簌。晴天却阴雨却晴,二天之说诚分明。但操大柄常在手,覆尽东西南北行。【注释】本诗作于元顺帝至正十五年,当时天下群雄鼎立,割据一方。实战演练 第10页/共13页 专业引领共成长 诗词鉴赏技巧鉴赏 高三语文春季班课程 1本诗的主要写作手法是_。(1 分)()2对本作品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A“剪纸调膏护秋竹”叙述了伞的制作材料以及具体工序。B“雨里芭蕉声簌簌”采用比喻手法写出雨打伞盖的声音。C“晴天却阴雨却晴”一语双关既写伞之用又写时代之变。D“覆尽东西南北行”直接抒发作者对掌握大权者的情感。3有人评价这首诗“下半首愤疾刻露,殊少蕴藉”,请结合全诗对此加以评析。(4 分)()【知识卡片】【答案】1托物言志 2D 3(评分说明:评价 1 分;分析 3 分。)参考示例 1:本诗上半首描摹雨伞的形态、制作过程以及具体功用,体现了咏物诗的随物赋形、巧妙神似的特征,(1 分)而下半首由晴雨的变化转入议论,对那些一旦操执权柄便任行天下者充满愤慨之情。(1 分)尽管依然借助雨伞来表达情感,但是,其所指过于明晰和直接,(1 分)因此,缺乏含蓄,略显直露。(1 分)参考示例 2:本诗上半首描摹雨伞的形态、制作过程以及具体功用,体现了咏物诗的随物赋形、巧妙神似的特征,(1 分)而下半首由晴雨的变化转入议论,对那些一旦操执权柄便任行天下者充满愤慨之情。(1分)其情感抒发比较强烈,但是,依然是借助雨伞这一物象来含蓄表达,(1 分)因此,我认为并非过于直露和缺少蕴藉。(1 分)咏物诗鉴赏 咏物诗就是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情的诗歌,通过事物的咏叹体现人文思想。咏物诗中所咏之“物”往往是作者的自况,与诗人的自我形象完全融合在一起,作者在描摹事物中寄托了一定的感情。在诗中作者或流露出作者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愿望,或包涵生活的哲理,或表现作者的生活情趣。(1)咏物诗:借描写客观的“物”(山川河岳、草木虫鱼)的特点(形态、色彩或其所处的环境)表达诗人理想、志向、情怀。(2)主要的写作技巧托物言志。第11页/共13页 专业引领共成长 诗词鉴赏技巧鉴赏 高三语文春季班课程(二)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宋)苏轼 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注:白头翁:指老船夫。宋玉将风分为“大王之雄风”和“庶人之雌风”是十分可笑的,是未解自然之理的生硬说教。刚道:“硬说”的意思。(2017 年杨浦区一模)1“一叶”在词中指_。(1 分)()2请选词中一典故,分析其作用。(3 分)()3请对上阕的景物描写进行赏析。(4 分)()【知识卡片】【答案】1小船(1 分)(答到船即可)2典故“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或“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结合语境,写出该典故如何使表达的思想情感更含蓄,并能扩大文本的内涵等特点。(3 分)(运用了醉翁或者宋玉的典故 1 分,对典故宋玉与庄周典故 兰台公子,指战国楚辞赋家宋玉,相传曾作兰台令。他有风赋云:“楚襄王游于兰台之宫,宋玉、景差侍,有风飒然而至王乃披襟而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邪。”宋玉因回答说“大王之雄风”与“庶人之雌风”截然不同。庄生:战国时道家学者庄周。庄子齐物论说,“人籁”是吹奏箫笛等竹器的声音,“天籁”是发于自然的音响,即指风吹声。苏轼为亭命名“快哉”即取自风赋“快哉此风”句。但他认为风是自然之物,本身不应有雌、雄之别,大家都可享受。第12页/共13页 专业引领共成长 诗词鉴赏技巧鉴赏 高三语文春季班课程 内容进行分析 1 分,效果含蓄委婉 1 分)3虚实相间:“实”为“快哉亭”周围的景致;“虚”为回忆中的“平山堂”迷蒙的景色。其中的“绣”、“枕”、“没”字用得颇有韵味,表达了诗人在“快哉亭”前的欣喜(爽朗、愉悦、快活)之情,也为下文剧情的跌宕起伏作了铺垫。(4 分)(手法 1 分虚实相间,或者回忆都可以,寓情于景,具体分析虚实分别是怎样的内容 1 分,情感 1 分,结构上的作用 1 分;答寓情于景(1 分),回答的时候需要答出景物和情感的特点(2 分),并且和下阕的景物关联,说清楚结构上的作用(1 分)。)【译文】落日中卷起绣帘眺望,亭下江水与碧空相接,远处的夕阳与亭台相映,空阔无际。为了我的来到,你特意在窗户上涂上了清油的朱漆,色彩犹新。这让我想起当年在平山堂的时候,靠着枕席,欣赏江南的烟雨,遥望远方天际孤鸿出没的情景。今天看到眼前的景象,我方体会到欧阳醉翁词句中所描绘的,山色若隐若现的景致。/广阔的水面十分明净,山峰翠绿的影子倒映其中。忽然江面波涛汹涌,一个渔翁驾着小舟在风浪中掀舞。见此不由得想起了宋玉的风赋,像宋玉这样可笑的人,是不可能理解庄子的风是天籁之说的,硬说什么风有雄雌。其实,一个人只要具备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就能在任何境遇中都处之泰然,享受到无穷快意的千里雄风。1请回顾本节课所讲的知识重点。2方法提炼。3请把存在疑惑的地方提出来。请在此处写下你的学习心得:(一)鹊桥仙夜闻杜鹃 陆游 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课后作业 师生总结 第13页/共13页 专业引领共成长 诗词鉴赏技巧鉴赏 高三语文春季班课程 1陆游诗南宋爱国诗人,高中教材有他的一首诗,题为_。(1 分)()2对本词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词从景写起,“茅檐”、“篷窗”指简陋的寓所,渲染出悲凉、凄清的氛围。B词运用了“起兴”的手法,先写杜鹃的鸣叫,从而引起羁旅之人的愁思和感慨。C“催成清泪”,因杜鹃啼声一声紧似一声,仿佛予人更多伤感,故曰“催”。D之所以“不堪听”,是因为在故乡听杜鹃勾起了陆游岁月如流、志业未遂的心绪。3本词在关联词运用上极富表现力,请围绕这一点加以赏析。(4 分)()【答案】1书愤。(1 分)2D(3 分)3关联词“但”、“又”、“况”。“但”用转折语气,以“鹦鹉”的无声,反衬鹃啼的分外淸晰、刺耳,以“月夜”反衬作者的独自飘零,表达作者内心的凄苫。“又”有递进的感觉,社鹃已经催人泪下却还不停息,“又拣深枝飞去”,继续它的哀鸣,“又”,写出了作者对杜鹃夜啼的无可奈何,“况”为递进,之所以“不堪听”是因为杜鹃啼声本就悲戚,再加上作者半生漂泊、志业未遂,更添一重羁愁,这里的“犹自况”就是表示这种递进。(关系判断准确 1 分,阐释 1 分,写到两组即得 4 分)(3 分)【译文】暮春时节,眺望江面,风雨连天。篷蔽的茅屋里,烛灯明灭,悄无人言。连树林里的黄莺都停止了鸣叫,惟有杜鹃,在月夜里孤苦哀啼。/啼声越来越远,带着深深的漆黑的影子,惊醒了我的梦,让人清泪欲洒。年已半百,一畸零人,漂泊在孤旅的路上,想那只故园的杜鹃,带着故园的山水,让我不堪听闻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