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0曹刿论战练习新人教版5936.pdf
1 20 曹刿论战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曹刿请见(gu)又何间焉(jin)小惠未遍(bin)B.小信未孚(f)牺牲玉帛(b)遂逐齐师(su)C.肉食者鄙(b)登轼而望之(sh)望其旗靡(m)D.夫战,勇气也(f)下视其辙(zh)弗敢专也(f)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又何间焉 (2)小惠未遍 (3)神弗福也 (4)衣食所安 (5)弗敢专也 (6)必以信 (7)小信未孚 (8)虽不能察 (9)望其旗靡 (10)彼竭我盈 (11)齐师伐我 (12)牺牲玉帛 (13)公将鼓之 (14)忠之属也 3.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彼竭我盈,故克之 B.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C.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D.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肉食者谋之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B.又何间焉 其间千二百里 C.弗敢加也 万钟于我何加焉 D.忠之属也 属予作文以记之 5.下列对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B.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C.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D.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2 6.下列句子在语序上与现代汉语习惯一致的一项是()A.何以战?B.虽不能察,必以情。C.公与之乘,战于长勺。D.微斯人,吾谁与归?7.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2)忠之属也。可以一战。(3)彼竭我盈,故克之。(4)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8.填空。(1)本文选自 左传,左传 旧传为 时期 所作,是根据鲁史写的 体史书。(2)曹刿论战记载了历史上著名的长勺之战,曹刿利用了作战中“,”的特点,趁敌军士气衰竭之际一举战胜了敌军。在鲁国国君对“何以战”的回答中,曹刿认为是尽职分的表现,可以与齐国一战的句子是:,。(3)出自文中、流传至今的一个成语是:。(4)文中曹刿向鲁庄公解释他“登轼而望”的原因的句子是:,。二、阅读理解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3 9.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10.阅读全文,请从政治和军事两方面阐述鲁国获胜的原因。(用自己的话回答)11.有人说鲁庄公“鄙”,也有人说他“不鄙”。你同意哪种说法?请简述理由。12.文题相应是写作的一个基本原则,曹刿论战是编者给左传选段拟就的一个题目。试从文章剪裁的角度对编者如此拟题进行简要分析。(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4(选自曹刿论战)乙 虞公曰:“吾享祀丰洁,神必据我。”宫之奇对曰:“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故周书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又曰:黍稷非馨,明德惟馨。又曰:民不易物,惟德繄物。如是,则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神所冯依,将在德矣。若晋取虞,而明德以荐馨香,神其吐之乎?”弗听,许晋使。宫之奇以其族行,曰:“虞不腊矣,在此行也,晋不更举矣。”冬,晋灭虢。师还,馆于虞,遂袭虞,灭之,执虞公。(选自宫之奇谏假道)注 享祀丰洁:享祀,祭祀的物品。丰洁,丰盛洁净。据:保佑。易物:改变祭品。繄(y):句中语气词。冯(png)依:依据。冯,同“凭”。若晋取虞:晋,晋国。虞,虞国。下文中“虢”,读“gu”,即虢国。而明德以荐馨香:而以光明的德行作为芳香的祭品奉献神灵。吐:指不食所祭之物。以其族行:带领他的家族出走。腊:岁终祭祀。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 分)(1)其乡人曰 (2)惟德是依 1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2 分)()A.必以分人 神必据我 B.惟德是辅 惟吾德馨 C.弗敢加也 弗听,许晋使 D.可以一战 宫之奇以其族行 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 分)(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2)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16.甲文中的庄公和乙文中的虞公都深信“神”能保佑自己的国家,甲文从“”可知,乙文从“”可知。(用原文作答)(2 分)17.甲文中,曹刿认为“信”(取信于民)是作战取胜的先决条件。乙文中,宫之奇认为神佑国家 5 的根本依凭是什么?说说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2 分)(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尝见一蜘蛛布网壁间,离地约二三尺。一大蛇过其下,昂首欲吞蜘蛛,而势稍不及。久之,蛇将行矣。蜘蛛忽悬丝而下,垂身半空,若将追蛇者。蛇怒,复昂首欲吞之。蜘蛛引丝疾上。久之,蛇又将行矣,蜘蛛复悬丝疾下,蛇复昂首待之,蜘蛛仍还守其网。如是者三四次。蛇意稍倦,以首俯地。蜘蛛乘其不备,奋身飙下,踞蛇之首,抵死不动。蛇狂跳颠掷,以至于死。蜘蛛乃盬其脑,果腹而去。注 及:到,到达。若:好像。待:防备。飙:像疾风一样。这里是“迅速”的意思。盬(g):吸饮。1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 分)(1)尝见一蜘蛛布网壁间 (2)蜘蛛引丝疾上 (3)如是者三四次 (4)果腹而去 19.下列句中“之”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 分)()例句:蛇复昂首待之 A.公与之乘 B.久之,蛇将行矣 C.踞蛇之首 D.何陋之有 20.翻译下列句子。(4 分)(1)蛇意稍倦,以首俯地。(2)蛇狂跳颠掷,以至于死。21.曹刿论战中鲁国军队抓住有利时机克敌制胜是在“”之时;文中的蜘蛛是在蛇“”之时,乘其不备,置蛇于死地。(2 分)22.曹刿论战和本文说明的一个共同道理是:。(2 分)6 三、综合实践 23.有人针对本文的一个主要人物出了一个上联,试根据本文的另一个主要人物对出下联。上联:曹刿深谋远虑决胜千里 下联:2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武”,甲骨文由“戈”(表兵器)和“止”(脚趾,表示行进)组成,表示持戈而行。由甲骨文可以看出,其造字本义是肩扛兵器,出征作战。而 说文解字 在解释此字时,采用了 左传中楚庄王的说法,认为能止息兵戈才是真正的“武”。“止戈为武”的“贵和”思想,是中华民族历经长期战争痛苦所提炼出来的智慧。平天下之乱,除万民之害,的战争是正义战争;而对外扩张,进行掠夺,的战争是非正义战争。从“止戈为武”的战争观中,我们不难看出中华民族是一个热爱和平、追求和平的民族。“武”字虽小,其中却蕴含了中华民族丰富的精神文化。(1)根据语意,分别在横线处填入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恃强扶弱 诛暴凌弱 B.诛暴扶弱 恃强凌弱 C.诛暴凌弱 恃强扶弱 D.恃强凌弱 诛暴扶弱(2)请写两句与战争有关的古诗词,并举出一部课外阅读过的以战争为题材的小说。古诗词:小说:7 1.D 2.(1)参与。(2)遍及、普遍。(3)赐福,保佑。(4)指安身。(5)独自享有。(6)实情。(7)使信服。(8)明察。(9)倒下。(10)穷尽。(11)军队。(12)指祭祀用的纯色全体牲畜。(13)击鼓进军。(14)类。3.B 4.A 5.C 6.B 7.(1)当权者会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何必参与呢?(2)(这)是尽职分之类的事情。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3)敌方的士气已经穷尽而我方的士气正盛,所以打败了他们。(4)我看到他们的车印混乱,军旗也倒下了,所以才下令追击他们。8.(1)春秋 左丘明 编年(2)一鼓作气 再而衰 三而竭 小大之狱 虽不能察 必以情(3)示例:一鼓作气 (4)夫大国 难测也 惧有伏焉 9.(1)庄公回答说:“祭祀用的牛羊、玉帛之类,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一定要做到诚实可信。”(2)第一次击鼓能够鼓起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士气就穷尽了。10.政治方面:取信于民,获得人民的支持。军事方面:战争中善于分析敌情,知己知彼,把握战机。11.示例一:鲁庄公“不鄙”。尽管鲁庄公缺乏军事才能,但他能够礼贤下士,虚心求教,听取正确的意见,最终取得长勺之战的胜利。因此,鲁庄公“不鄙”。示例二:鲁庄公“鄙”。他战前不知道如何准备,临战不会正确指挥,战后不知为何取胜。因此,鲁庄公“鄙”。12.“曹刿论战”,重在一个“论”字,即主要交代曹刿对战争的见解和主张。左传选段在行文上对长勺之战的作战过程进行简单交代,把重点放在详细记述曹刿的战前分析和战后的论述上,两者在内容和题目上是统一的。13.(1)他的。(2)只。14.D 15.(1)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件件都了解清楚,但一定要根据自己的诚心处理。8(2)我听说,鬼神不会随便亲近某人,(他们)只保佑有德行的人。16.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吾享祀丰洁,神必据我 17.“德”(或“明德”“仁德”“重德”“重视仁德”等)。是从宫之奇的话“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看出来的。18.(1)曾经。(2)快速。(3)像这样。(4)离开。19.A 20.(1)蛇感觉稍微有点疲倦,将头趴到地上。(2)蛇疯狂地跳跃颠颤摔打(身子),直到死掉。21.彼竭我盈 以首俯地 22.弱有所长,强有所短,弱者只要相机而动,善于斗智,也能战胜强敌 23.示例:庄公中正爱民以少胜多 24.(1)B(2)(示例)古诗词: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小说:战争与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