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2022】全国各地中考化学专题《数形结合法和控制变量法》(含真题解析)58361.pdf

    • 资源ID:84935553       资源大小:1.73MB        全文页数:32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22】全国各地中考化学专题《数形结合法和控制变量法》(含真题解析)58361.pdf

    【通用版】中考化学解题方法及历年真题(含答案)专题一:控制变量法【题型特点】当研究多个因素之间的关系时,往往先控制保持一个或多个量不变,调整另一个或多个量改变,来探究这些量之间的关系。控制变量的实验往往同时有对比实验,对比实验不同条件下的不同实验现象,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找出不同条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控制变量法是化学中常用的探究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之一,这一方法可以使研究的问题简单化。通过控制变量法可以对影响实验结果的多个因素逐一进行探究,然后再总结出结论,这一思想是初中化学中的一种主要探究方式。【主要考查内容】1.物质燃烧条件的探究;2.铁锈蚀条件的探究;3.酸(及碱)溶液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必备知识梳理】1.铁钉锈蚀条件的探究 设计方案 一周以后的实验现象 结论 把洁净的铁钉放在干燥的试管中,铁钉表面无变化 铁钉生锈不2.(1)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装置.(2)实验设计中运用的实验方法 A.对比实验法:铜片上的白磷和红磷是一组对比实验,是为了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铜片上的白磷和水中的白磷是一组对比实验,是为了说明需要与氧气接触。并放入用棉花包裹的氯化钙干燥剂,用 橡 皮 塞 密 封 试 管 口。只是与氧气有关系.把洁净的铁钉全部浸在盛有煮过蒸馏水的试管中,将植物油滴在水面上密封。铁钉表面无变化 铁钉生锈不只是与水有关系 把洁净的铁钉一半浸入试管中的蒸馏水里,将试管敞口放置 铁钉表面有铁锈生成 铁生锈是铁与水和氧气共同作用的结果 B.控制变量法:把白磷放在水中,通过液封二隔绝空气,是为了提供燃烧所需的任意条件而控制另一个条件。3.酸和碱的组成 定义 通式 物质 酸 在水溶液中解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 酸H+酸根离子 H2SO4、HCl、HNO3 碱 在水溶液中解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 OH-的化合物 碱OH-+金属离子 NaOH KOH、Ca(OH)2【典型例题】例1:(河北省中考)某同学根据铜绿的成分 Cu(OH)2CO3作出猜想:金属铜锈蚀的条件除有氧气和水外,还必须有二氧化碳。为证明“必须有二氧化碳”,需要进行如图所示实验中的()A甲和乙 B甲和丁 C乙和丁 D丙和丁【解析】甲试管的铜片与氧气、水和二氧化碳同时接触发生了锈蚀;乙中的铜片与二氧化碳和水接触,没有锈蚀,说明铜的锈蚀与氧气有关;丙中的铜片与二氧化碳和氧气接触,没有锈蚀,说明铜的锈蚀与水有挂;丁中的铜片与氧气和水接触没有锈蚀,说明了铜的锈蚀与二氧化碳有关。由以上分析可知,通过实验甲与丁的对比得出:铜的锈蚀必须有二氧化碳参与【答案】B 2.(连云港中考)控制变量、设计对比实验是实验探究的重要方法。实验 l 中同时向烧杯中加入一粒相同大小的品红,发现整杯水变红的时间热水比冷水短。这是因为_ _。实验 2 中使用铜片是为了对比 _不同。实验 3 是大小形状相同的 Mg、Zn、Fe、Cu 四种金属同时投入到盐酸中发生的现象,金属周围的黑点表示生成的气体。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_。(填字母)a铜不能发生置换反应 b四种金属中金属活动性最强的是 Mg c等质量的锌和铁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反应生成气体质量:Zn比 Fe 多【解析】升高温度可以加快分子的运动速率,所以实验 1 中同时向烧杯中加入一粒相同大小的品红,发现整杯水变红的时间热水比冷水短,这是因为:受热的情况下,分子能量增大,运动速率加快;白磷的着火点低,先燃烧,红磷的着火点高,后燃烧,所以实验 2 中使用铜片是为了对比可燃物的着火点不同;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只有排在氢前的金属才可以和稀酸溶液反应生成氢气,而且越靠前的金属活动性就越强,和稀酸溶液反应时现象就越剧烈,所以 a铜不能发生酸发生反应,铜可以将硝酸银中的银置换出来,所以不能说铜不会发生置换反应,故错误;b镁表面的气泡产生最剧烈,所以四种金属中金属活动性最强的是 Mg,故正确;c每 65 份质量的锌会生成 2 份质量的氢气,每 56 份质量的铁会生成 2 份质量的氢气,所以等质量的锌和铁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发生生成气体质量:Zn 比 Fe 少,故错误。故选:ac【答案】受热的情况下,分子能量增大,运动速率加快。可燃物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或可燃物的着火点)。a、c 例3.(安徽中考)某研究小组为探究“影响铁制品锈蚀快慢的因素”,取同浓度的稀氨水和稀醋酸用下图装置完成表中实验,回答下列问题。实验序号 实验温度/25 25 70 70 试剂 稀氨水 稀醋酸 稀氨水 稀醋酸 (1)铁锈的主要成分是_ _(填化学式)。(2)实验和可探究_ _ 因素对铁制品锈蚀快慢的因素;欲探究试剂酸碱性对铁制品锈蚀快慢的影响,应选择的实验是 (填实验序号)。(3)根据表中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是 (写出 1 点即可)。(4)影响铁制品锈蚀快慢受除上述因素外,还有 (写出 1 点即可),请设计实验方案 。【解析】(1)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氧化铁表示为 Fe2O3;(2)实验和温度不同,其他条件完全相同,故探究的是温度对铁制品锈蚀快慢的影响;欲探究试剂酸碱性对铁制品锈蚀快慢的影响,那么应采用可知变量法,即试剂酸碱性不同,其他条件要完全相同,故可选择实验或;(3)由表格信息可知,相同条件下,酸性越强,金属生锈越快;(4)酸的 浓度会影响铁制品锈蚀快慢。可在相同条件下,取两份浓度不同的醋酸 分别在 25时,比较铁钉生锈时间。【答案】(1)Fe2O3(2)温度,或。(3)相同条件下,酸性越强,金属生锈越快。(4)酸的浓度;相同条件下,取两份出现铁锈 所需时间 1 天 未见锈蚀 5 分钟 1 天 未见锈蚀 1 分钟 浓度不同的醋酸分别在 25时,观察铁钉生锈时间。【分类突破】1.下列实验没有体现控制变量思想方法的是()A探究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 B探究温度对溶质溶解速率的影响 C探究影响铁生锈的有关因素 D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解析】A若用此实验来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大理石与碳酸钙的纯度不同、颗粒大小不同;所用酸的种类也不同,不符合控制变量的思想方法;B此实验探究温度对溶质溶解速率的影响,水的体积相同、硝酸钾的质量相同,只有水的温度不同,则该实验探究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是温度,符合控制变量的思想方法;C与中的铁钉除了一个部分浸没水中,一个完全浸没水中这一不同点外,其他条件完全相同,验证了铁的锈蚀与氧气有关;与中的铁钉除了一个部分浸没水中,一个不与水接触之外,其他条件完全相同,验证了铁的锈蚀与水有关,符合控制变量的思想方法;D铜片上的白磷和水中的白磷的温度都达到了着火点,铜片上的白磷能够燃烧,而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铜片上的白磷和红磷都与氧气接触,而温度达到了白磷的着火点,能够燃烧,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不能燃烧,说明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时才能够燃烧;利用了对比实验的原理,符合控制变量的思想方法【答案】A 2.根据维生素 C 能够使淀粉-碘溶液蓝色褪去的原理,应用如图实验可以测定果汁中维生素 C 含量的多少要得出正确的结论,实验过程中不需要进行控制的条件是()A烧杯中淀粉-碘溶液的浓度 B胶头滴管出的果汁的滴数 C烧杯中淀粉-碘溶液的体积 D两个胶头滴管滴出的每滴果汁的体积【解析】:本实验的目的是“比较苹果汁和橙汁中维生素 C 含量的多少”,要想得出正确的结论,所用的苹果汁和橙汁的量要相等且所用的淀粉-碘溶液的质量必须相等且胶头滴管滴出的每滴果汁的体积必须相等所以操作必须控制所有参与反应的物质的量必须一致,才有对比的意义,而胶头滴管出的果汁的滴数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不是需要控制的因素【答案】B 3.(遵义中考)进行下列对比试验,不需要控制变量的是()A用红磷和白磷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B用铁钉探究钢铁生锈的条件 C用足量稀盐酸区分氯化钾溶液和碳酸钾溶液 D用镁、锌与稀硫酸反应,比较镁、锌的金属活动性强弱【解析】:A.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时,均与氧气接触,只是可燃物的着火点不同,属于控制变量法;B.探究铁生锈的条件时,要控制好水、氧气等变量,属于控制变量法;C.氯化钾不与盐酸反应,碳酸钾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无需控制变量;D.此实验中,金属片的长度、厚薄、稀硫酸的浓度均相同,只是金属的种类不同,根据反应生成气泡的速率来判断金属的活动性,属于控制变量法。【答案】C 4.化学思想方法是化学实验探究的重要方法,其中之一为控制变量法如图探究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是()A温度 B盐酸浓度 C催化剂 D固体质量【解析】两个实验中,盐酸浓度相同、镁条相同,温度不同,则该实验探究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是温度,温度不同,反应速率不同【答案】A 5.(桂林中考)取 5 枚去油去锈的洁净铁钉,分别装入下表的试管中,进行实验。通过上述实验可知,温度越高铁钉生锈速率越 (填“慢”或“快”);在 (填“酸性”、“碱性”或“中性”)环境中铁钉生锈速率较快。【解析】(1)通过对比第三组和第五组实验可知,温度越高铁钉生锈速率越快;通过对比第一组和第三组实验可知,在酸性环境下铁钉生锈速率较快。【答案】快,酸性 6.(大庆中考)化学反应速率是衡量化学反应进行快慢的物理量。为了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隐私,以过氧化氢分解为研究对象进行实验。三个小组均采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记录收集 10mL 氧气的时间。实验室可供选择的试剂有:2.5%、5%、10%三种浓度的 H2O2 溶液、MnO2、CuO、红砖粉末。A 组:探究催化剂对花儿反应速率的影响 取 5mL10%H2O2溶液,三次实验分别加入 0.5gMnO2、红砖粉末、CuO进行实验,记录数据如下:试剂 MnO2 红砖粉末 CuO t/s 10 60 20 由此得出结论:MnO2、CuO 对 H2O2分解有催化作用,红砖粉末无催化作用。某同学对该结论提出疑问。补充对比实验,操作为_ 。结果:长时间(大于 100s),收集到很少量气体。更正结论:红砖粉末_ _(选填“有”、“无”)催化作用,三者中 _催化效率最高。B 组:探究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甲同学:取 10mL5%H2O2溶液,加入 0.5gMnO2为催化剂,进行实验,记录时间 t1。乙同学:取 10mL2.5%H2O2溶液,加入 0.5gCuO 为催化剂,进行实验,记录时间 t2。实验结果:_ _。结论: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丙同学:对实验设计提出疑问,并补充实验_ _。记录时间 t3,且 t1t3t5。结论:当反应物浓度和催化剂相同时,。综上所述:为了研究某一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必须 。探究发现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有:_。【解析】A 组实验中探究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时,根据设计的实验现象无法得出结论:MnO2和 CuO 对过氧化氢分解有催化作用,红砖粉无催化作用,因为还需要增加一个对比实验,即对比加入红砖粉和未加入红砖粉时对相同浓度的过氧化氢分解的影响,实验发现没有加入红砖粉的过氧化氢也能产生氧气,由此可知红砖粉对过氧化氢分解有影响,只是催化效果差,最终得出结论:三种物质中二氧化锰的催化效率最高。B 组:探究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通过实验结论: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可知道此实验的现象为:收集相同体积的氧气,甲所用时间最少,此实验存在缺陷,即实验仅仅比较了不同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和不同的催化剂的实验现象,没有控制催化剂相同的变量,因此需进行补充实验,结合 A 组实验中二氧化锰比氧化铜催化效率高的结论,可以补充:取 10mL2.5%H2O2溶液,加入0.5gMnO2为催化剂,记录时间 t2,根据三个时间的关系得出结论,最终得出结论:在催化剂相同时,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C 组根据实验设计中把相同浓度、相同催化剂的溶液分别在不同的温度下实验,由此可知实验目的是探究温度对化学速率的影响,得出结论:在相同浓度、催化剂相同时,温度越高,化学反应速率越快。综上所述,三个实验中都运用了控制变量的方法进行设计,由此可知为了研究某一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时,要运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探究发现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有:催化剂的种类、浓度和温度等。【答案】A 组:分别取 5mLH2O2溶液于试管中,其中一支中加入 0.5g 红砖粉,观察现象,有,MnO2 B 组:收集相同体积的氧气,甲所用时间最少,取 10mL2.5%H2O2溶液,加入 0.5gMnO2为催化剂,催化剂相同 C 组:温度,温度越高,化学反应速率越快,控制变量,催化剂的种类、浓度和温度。7.(温州中考)在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实验后,为了进一步探究二氧化锰的用量对氯酸钾分解速度的影响,小明用如图装置,以及实验室提供的实验所需药品和器材进行实验。老师对实验的建议:每组实验氯酸钾用量可取 4 克,二氧化锰质量不宜超过 2 克。实验应设计 4 组。(1)结合老师建议,补充完整实验步骤之后的其它步骤。检查装置的气密性;(2)实验结束后,小明回收了二氧化锰。如果要证明二氧化锰是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还需验证二氧化锰的_ _保持不变。【解析】(1)实验的设计:对不变量和变量的选择,如在 4g 氯酸钾中分别加入 0.5g、1g、1.5g、2g 二氧化锰均匀混合;组装并检查仪器;观测记录,观测气态产生的速度,用秒表记录用量筒收集一定体积的氧气所需的时间;数据分析,根据二氧化锰量的不同。比较收集相同体积的氧气所需时间是否相同,得出氯酸钾的分解速度与二氧化锰用量的关系。(2)催化剂的作用是改变化学反应是速率,其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答案】(1)四组实验的设计;变量的控制;观测对象的选择;数据记录与分析。示例:取 4g 氯酸钾与 0.5g 二氧化锰,均匀混合后加入试管中,连接好装置;开始加热试管,用秒表记录量筒收集一定体积氧气的时间;学*科网 换用三支相同的试管,各加入 4g 氯酸钾,分别与 1g、1.5g、2g 二氧化锰均匀混合,用相同装置重复步骤、比较实验记录的四次时间大小,判断氯酸钾的分解速率与二氧化锰用量的关系。(其它合理答案也可)(2)质量和化学性质 专题二:数形结合【题型特点】所谓数形结合试题,就是将已知条件或信息、变化过程中的某些量的变化以曲线、直线等图象的形式来表示的习题。这类题目具有形象直观、简明清晰、知识面广、综合性强等特点。在化学教学中,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非常广泛,多用在一些概念的理解、化学计算、物质结构、化学反应等方面。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便于学生深入理解化学知识,快速掌握化学计算,可拓宽思路、开阔视野,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数形结合思想用于解决化学问题的关键在于:读图、识图、用图。即对所给图像中的“数、形、义、性”等进行综合分析,重点弄清图像中的“四点”(起点、交点、转折点、终点)及各条线段(含横、纵坐标)的化学含义,分析曲线的走向,挖掘图像中的隐含条件,找出解题的突破口。【主要考查内容】主要有化学反应过程、溶液稀释、溶液导电性、沉淀量、溶解度等图像题;从形式上来看,有单线图像题、多线图像题、图表结合题。【必备知识梳理】1.pH 变化曲线 酸碱中和;图 1:向碱性溶液中加酸性溶液,溶液 pH 不断增小,开始 pH7,B点恰好完全反应 pH=7,最终 pH7;图 2:向酸性溶液加碱性溶液,溶液 pH 不断增大,开始 pH7;酸碱稀释 图 3:向碱性溶液中加水,起点 pH7,溶液 pH 不断减小(碱性逐渐减弱),最终将接近于 7(但不能达到 7),更不可能超过 7;图 4:向酸性溶液中加水,起点 pHBA。(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溶解度大小的比较)t3时,A 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溶液的质量之比为 6:5:11。(从溶解度曲线上认识溶液的组成)t时,将 A 物质的不饱和溶液转变成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加溶质或蒸发溶剂(降低温度)。t时,将 C 物质的不饱和溶液转变成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加溶质 或 蒸发溶剂(升高温度)。(不饱和溶液和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在 t2时,40g A 物质加入到 50g 水中不断搅拌,只能形成 80g溶液。(溶液能否全溶)t3时 A、B、C 的饱和溶液各 W 克,降温到 t1时,析出晶体最多的有 A 物质。(降温结晶)从 A 溶液中获取 A 晶体(即提纯甲晶体),可用降温结晶(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从 C 溶液中获取 C 晶体(即提纯乙晶体),可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溶解度有明显差异的混合物的提纯)将 t2时 A、B、C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 t1时三种物质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BC A;(降温后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t 3 时等质量的 A、B、C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 t 1,所得溶液中溶剂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CBA。(降温后溶液中溶剂的变化)【典型例题】例 1:(兰州中考)下列图像与所对应操作相符的是()A.用两份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B.向一定质量分数的盐酸中不断加水 C.向等质量的锌片、镁片中分别加入足量的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 D.向一定质量的氧化铜和稀盐酸的混合溶液中不断加 NaOH 溶液【解析】在过氧化氢分解过程中,催化剂只能加快反应速率,不能增加生成物氧气的质量,A 错误;将盐酸稀释,其 pH 值只能无限接近7,不可能等于或大于 7,B 错误;金属越活泼,生成氢气的速度越快。生成物都是+2 价盐,金属相对原子质量越小,生成氢气越多,则镁比锌放出氢气多,C 错误;氢氧化钠先与盐酸反应,因此反应开始时无沉淀产生,等盐酸耗尽,氢氧化钠再与氯化铜反应产生蓝色沉淀,D 正确。【答案】D 例 2:(黔东南中考)某校化学小组在利用硫酸和氢氧化钾溶液探究酸碱中和反应时,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测得烧杯中溶液 pH 的变化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 c 点所示溶液呈碱性 B图中 a 点所示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 K2SO4和 H2SO4 C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钾溶液逐滴滴入到盛有硫酸的烧杯中 D由 b 点到 c 点的变化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反应【解析】A.图中 c 点所示溶液 pH7,呈酸性,A 错误;B.图中 a 点所示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 K2SO4 和 KOH,B 错误;C.该实验是将硫酸逐滴滴入到盛有氢氧化钾溶液的烧杯中,C 错误;D.b 点反应已经结束,所以由 b 点到 c 点的变化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反应,D正确。【答案】D 例 3:(天水中考)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B乙物质的溶解度大于甲物质的溶解度 C.t2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 t1,乙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Dt2时,30g 甲物质能溶解于 50g 水中形成 80g 的溶液【解析】从图像可以看出 t1时 A、B 两物质溶解度相等,A 正确;比较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必须在同意温度下,没指名温度,B 错误;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降温饱和溶液会析出晶体,仍然是饱和溶液,C 错误;t2时 100g 水中溶解 50g 甲物质,50g 水中溶解25g 甲物质,溶液为 75g,不是 80g,D 错误。【答案】A 例 4:(泰安中考)现有等质量甲、乙、丙三种金属,分别放入三份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硫酸中,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右图所示(已知甲、乙、丙在生成物中化合价均为+2价)。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生成氢气的质量:甲乙丙 B相对原子质量:乙丙甲 C金属活动性:乙甲丙 D消耗硫酸的质量:甲乙丙【解析】A根据图像可知,生成氢气的质量:甲乙丙,正确;B等质量金属与足量的酸反应,生成的氢气越多,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越小,相对原子质量:丙乙甲,错误;C开始相等时间内,生成氢气的质量由多到少的顺序是乙、甲、丙,相等时间内生成氢气越多,金属活动性越强,故金属活动性:乙甲丙,正确;D生成氢气越多,消耗硫酸越多,故消耗硫酸的质量:甲乙丙,正确。【答案】B【分类突破】1.(邵阳中考)下列图像与对应叙述相符合的是()A向一定量的锌粒中加入稀硫酸 B向 pH=3 的溶液中加水 C向一定量的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D向一定量的氯化钙溶液中加入碳酸钾溶液【解析】A.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随着反应进行,氢气质量增大,当锌完全反应后氢气质量不再增大,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B.酸溶液稀释时,溶液的酸性减弱,pH 升高,但是不能升高到 7,更不能大于 7,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C.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二氧化锰作催化剂,质量始终不变,该选项对应关系正确;D.氯化钙和碳酸钾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和氯化钾,因此加入碳酸钾溶液时,立即产生白色沉淀,而图中是加入一定量的碳酸钾溶液后才产生白色沉淀,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答案】C 2.(呼和浩特中考)下列所示的四个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C)A电解水 B.向两份完全相同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锌粉和铁粉 C.加热一定质量的离锰酸钾 D.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解析】A 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 2:1,而不是质量比,故错误;B由化学方程式:Zn+2HCl=Zn+H2,Fe+2HCl=Fe+H2,可知,生成相同质量的氢气质量需要的锌的质量大于铁,故错误;C 高锰酸钾加热一段时间才分解,随着生成氧气量的增加,固体质量在不断减少,但是锰元素的质量不变,所以固体中锰元素的质量分数变大;反应结束后,固体质量不再减少,则固体中锰元素的质量分数也不再改变,故正确;D氢氧化钠是一种碱,无论加入多少水稀释,溶液仍显碱性,pH 始终大于 7,故错误。故选【答案】C 3.(南充中考)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 B C D A两份等质量的氯酸钾在有、无 MnO2的情况下加热产生氧气 B加水稀释浓盐酸 C向稀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碳酸钠溶液 D将足量粉末状的铁和镁分别与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反应【解析】二氧化锰作氯酸钾分解制氧气的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的速率,不会改变生成氧气的质量,故两份等质量的氯酸钾在有无二氧化锰的情况下加热产生氧气的质量是相同的,A 错误;浓盐酸加水后,溶液浓度变稀,酸性变弱,pH 值变大,但溶液 pH 始终不会大于 7,B错误;向一定量的稀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不断滴入碳酸钠溶液,根据优先反应原则,碳酸钠先与盐酸反应,不产生沉淀,等盐酸反应完后再与氯化钙反应产生沉淀,C正确;足量的镁和铁投入到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因为金属是足量的,产生氢气的质量由加入的酸的质量决定,故反应最终生成氢气一样多,D 错误。【答案】C 4.(重庆 B 中考)已知 FeCl3也可以催化 H2O2的分解,现向一定量的H2O2溶液中滴入几滴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 FeCl3溶液,充分反应(忽略水的挥发)下列图象正确的是()A B C D【解析】A.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产生氧气的质量一定,当过氧化氢反应完毕后,气体质量不再增加,故错误;B.过氧化氢溶液中含有水,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中水的质量不断增加,当过氧化氢溶液反应完毕后,溶剂的质量不再增加,故正确;C.当反应完成后,溶液中过氧化氢的质量分数会变成零,故错误;D.反应过程中氯化铁的质量不变,随着氧气的产生,溶液的质量会逐渐减少,氯化铁的质量分数会增加,故错误;【答案】B 5.(北京中考)实验小组用传感器探究稀 NaOH 溶液与稀盐酸反应过程中温度和 pH 的变化。测定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反应过程中有热量放出 B.30s 时,溶液中溶质为 HCl 和 NaCl C.该实验是将稀盐酸滴入稀 NaOH 溶液 D.从 20s 到 40s,溶液的温度升高、pH 增大【解析】A.由稀 NaOH 溶液与稀盐酸反应过程中温度的变化图可知,反应过程中有热量放出,故选项说法正确;B.30s 时,溶液的 pH 小于 7,溶液显酸性,溶液中溶质为 HCl 和 NaCl,故选项说法正确;C.图象中 pH 值的变化是从小于 7 逐渐的增大到大于 7,可知原溶液显酸性,然后不断的加入碱性溶液,使 pH 增大,说明是把氢氧化钠溶液滴加到稀盐酸中,故选项说法错误;D.由稀 NaOH 溶液与稀盐酸反应过程中温度的变化图可知,从 20s 到 40s,溶液的温度升高,酸性减弱,pH 增大,故选项说法正确。【答案】C 6.(襄阳中考)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探究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过程,测得烧杯中溶液的 pH 随滴加液体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 a 点所示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 NaCl 和 Na0H B.由 a 点到 b 点的 pH 变化过程证明酸和碱发生了中和反应 C向图中 c 点所示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不变色 D该实验是将盐酸逐滴滴入到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解析】由图像的 pH 变化情况可知,该实验是向盐酸中加氢氧化钠溶液。a 点为盐酸未全反应的过程,含有的溶质除生成的氯化钠外还有剩余的氯化氢,A 错误;由 a 到 b 的 pH 变化过程证明酸和碱发生了中和反应,若不是发生反应,而是稀释,则 pH 不可能增大到 7,B正确;C 项,c 点中溶质为氯化钠和氢氧化钠,所以加酚酞时,溶液会变红色,C 错误;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滴入到盐酸中,D 错误。【答案】B 7.(济宁中考)在相同质量、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中,分别加入足量的 Mg、Fe、Zn 三种金属,其发生反应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读识如图并判断,下面推理合理的是()反应速率:MgFeZn 反应生成氢气质量:Mg=Fe=Zn 反应后溶液质量:Mg=Fe=Zn 反应后溶液溶质质量分数:MgFeZn ABCD 【解析】镁、锌、铁和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H2SO4=MgSO4+H2 24 98 2 4.8g 0.4g 反应后溶质为:19.6g+4.8g0.4g=24g 溶质质量分数为:100%Zn+H2SO4=ZnSO4+H2 65 98 2 13g 0.4g 反应后溶质为:19.6+13g0.4g=32.2g 溶质质量分数为:100%Fe+H2SO4=FeSO4+H2 56 2 11.2g 0.4g 反应后溶质为:19.6g+11.2g0.4g=30.4g 溶质质量分数为:100%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MgZnFe,所以反应速率:MgZnFe,故错误;依据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生成氢气质量:Mg=Fe=Zn,故正确;通过推导可知,硫酸中的溶剂质量相等,反应后溶液质量:MgFeZn,故错误;通过计算比较可知,反应后溶液溶质质量分数:MgFeZn,故正确【答案】D 8.等质量的同一种稀硫酸分别与等质量且足量的镁、铁、锌发生反应,下图中能正确表示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之间关系的是()【解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MgZnFe,则镁的反应速率最快,铁的反应速率最慢,等质量的硫酸与足量的镁、铁、锌反应,则酸全部参加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相同。A.此图象中生成氢气的质量不同,故 A 错误;B.此图象中生成氢气的质量相同,且镁的斜线最陡,表明镁反应的速率最快,铁的斜线最平缓,表明铁的反应速率最慢,故 B正确;C.此图中铁的斜线比锌的斜线陡,表明是铁比锌反应的速率快,故 C 错误;D.此图中反应生成的氢气质量不同,故 D 错误;【答案】B 9.(聊城)如图是 a、b、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三种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减小的是 _。(2)t2时,物质 a 的溶解度与物质_ _的相等。(3)t3时,把 80g 物质 a 加入到 200g 水中充分搅拌、静置,形成的是_ _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4)t3时,将等质量 a 和 b 的饱和溶液降到 t1时,析出晶体的质量关系正确的 是 (填字母序号)。A.ab Ba=b Cab D不能确定【解析】(1)三种物质中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是 c。(2)t2时,物质 a、b 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一点,即该温度下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3)t3时 a 的溶解度为 50 g,该温度下每 200 g 水中最多可溶解 100 g a,所以该温度下将 80 g a 加入 200 g 水中充分溶解得到不饱和溶液;(4)t3时 a 的溶解度大于 b 的溶解度,t1时 a 的溶解度小于 b 的溶解度,所以t3时等质量的 a、b 的饱和溶液中,水的质量 a 溶液中小于 b 溶液,溶质的质量 a 溶液中大于 b 溶液,由于降温后两种溶液均为饱和溶液,且降过程中水的质量不变,所以降温后,水的质量 a 溶液中小于 b 溶液,即降温后溶液中溶质质量 a 溶液中小于 b 溶液,故降温过程中析出晶体质量 ab。【答案】(1)c(2)b(3)不饱和(4)A 10.(邵阳)根据图中 A、B、C 三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回答:(1)t1时,A 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用的一种方法是 。(2)t2时,A、B、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 。(3)将 t2的 A、B、C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 t1,不会析出晶体的是 。【解析】(1)t1时,A 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用的一种方法是:降温、加溶质、恒温蒸发溶剂;故答案为:降温(或加溶质或恒温蒸发溶剂等);(2)由溶解度曲线可知:t2时,A,B,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ABC;故答案为:ABC;(3)将 t2的 A,B,C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 t1,不会析出晶体的是 C,因为 c 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故答案为:C;【答案】(1)降温(或加溶质或恒温蒸发溶剂等)(2)ABC(或 CBA)(3)C。

    注意事项

    本文(【2022】全国各地中考化学专题《数形结合法和控制变量法》(含真题解析)58361.pdf)为本站会员(得**)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