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教学反思-9.古诗三首(3课时)人教部编版6498.pdf

    • 资源ID:84938001       资源大小:381.21K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教学反思-9.古诗三首(3课时)人教部编版6498.pdf

    9.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识记本课生字词,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古诗。2.能通过注释、相关资料理解三首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3.比较三首古诗在写法上的异同。【教学重点】1.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2.背诵三首古诗,会默写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比较三首古诗在写法上的异同。【教学难点】背诵三首古诗,体会诗人的情感。【教学课时】3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从军行 一、介绍背景,导入新课 1.出示古代战士戍边课件,请同学认真观察,并说说内容。2.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一首著名的边塞诗从军行。3.简介诗人。二、自读诗句 熟读诗句,画出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工具书自学。三、深入探究 1.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注意字音,停顿、语调、语速等。2.边读边想象诗的意境。青海:即今青海湖。长云:满天都是云。雪山:终年积雪的山。玉门关: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北,是古代通往西域的要道。穿:磨破。金甲:金属制作的铠甲。楼兰:汉代的西域小国,在今新疆境内。3.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描绘画面内容。(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从中你有什么感受?(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戍边将士的什么精神?4.从哪些诗句中,你可以体会出战士们誓死卫国的情怀?(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5.指名读,体会诗情:假如你是作者王昌龄,你该怎样读才能把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四、小结 1.读了这首诗,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2.学生自由说。3.指导有感情的朗读。五、布置作业 1.熟读古诗。2.书写生字词。第二课时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一、整体通读,把握诗境 1.播放黄河、华山的图片,请同学们谈谈看了图片之后的感受。(雄伟、壮观)身为中国人,你感到了什么?(民族自豪感)2.介绍作者陆游及写作背景。3.指名朗读古诗,听听是否读得既正确又通顺。4.全班齐读古诗。二、分步解读,品悟诗情 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读后借助课文注释,试着说说诗的大概意思。2.指名朗读,说说题目的意思。3.指名说说诗的大意,随机指导理解“三万里河”和“五千仞岳”的虚指写法。4.逐句理解。第 1 句:“三万里”形容黄河的长,是夸张的说法;不是实指,黄河实际长一万多里。讲述:三万里长的黄河腾翻滚,向东流入大海。第 2 句:“五千仞岳”也是虚指,形容华山的雄伟高大。讲述:五千仞高的华山直插云霄。这两句主要写景,运用了怎样的写法?(夸张、化静为动,使人感到景物不仅雄伟,而且虎虎有生气。)第 3 句:“遗民”“泪尽”“胡尘”是什么意思?讲述:北方沦陷区老百姓在异族统治下受尽折磨,眼泪都哭干了。第 4 句:“南”“王师”是什么意思?讲述:他们盼望南边的宋朝军队收复北方失地,解救他们,盼了年又一年。这两句描述了北方人民的境遇和盼望解放的急迫心情。三、总结 1.说说整首诗的意思。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百姓的同情。)3.背诵并默写这首诗。【教学反思】古诗,重在“古”字,因为“古”所以有韵味、意境深远,也因为“古”所以离学生很遥远,诗情、诗境学生难以体会。针对这三首诗的教学,我反复思考,写了详案,经过实际上课后,感觉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记录下来,留作今后教学的参考:一、无尽的想象,真切的体验;二、“炼”字品味,体悟深情。第三课时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一、揭题,知背景 1.揭题,杜甫的一生写了许多诗,流传至今的有一千五百余首。他的诗宛如一面镜子,真实地反映了唐朝由盛转衰的社会现实。因此,他的诗风格深沉,旋律悲壮。但有一首例外,那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齐读课题。2.解题。谁能说说诗的题目的意思?重点提示“闻”是听到的意思,不同于现在的“用鼻子嗅”,这是古今词义上的变化,例如:忽闻岸上踏歌声。“河南河北”指的是河南省与河北省吗?(指的是黄河的南北两岸,那里是安史叛军的根据地。)3.了解背景,再次读题。这首诗的背后有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你知道那是什么事件吗?“安史之乱”让原本繁华安定的国家岌岌可危,也把诗人杜甫卷入了生活的最底层,开始了长达八年的逃难生活。八年之后,诗人在四川剑外听到了官军收复失地的胜利喜讯,诗人心情如何?(喜悦,激动)让我们带着喜悦激动的心情读课题。二、初读,读通顺 1.大声读一读这首诗,做到字正腔圆。2.指名读诗,检查生字读音。3.再读古诗,注意压韵。(裳、狂、乡、阳)4.齐读,读出节奏和韵味来。三、细读,悟诗情 1.一首好诗,是一段历史,一个故事,也总是蕴新着一种心情。你们认为诗中哪个词语最能表示诗人当时的心情?(板书:喜欲狂)2.从哪里能体会到诗人这种喜欲狂的心情呢?请同学们读读诗,细细地品味一下。3.集体交流。A.对比感悟“悲喜交集”。(1)杜甫不是爱哭的人,但在写这首诗之前,他也曾流过泪,你看!出示杜甫春望)请生朗读。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师:叛军攻破国都长安,大肆劫掠,纵火焚城,繁华兴盛的都城一时成为一片废墟,人民流离失所。故国沦亡,空留下山河依旧,春天来临,长安城中荒草深深。感叹时局,看到花开也不由得流下眼泪,怨恨别离,听到鸟鸣也禁不住心中惊悸。战火连缩,如今已是容春三月,家书珍贵,足抵得上万两黄金。而四十六岁正值壮年的诗人竟然白发稀疏,简直要插不上头簪。(2)本是百花盛开的春天,杜甫却对着花儿流泪,听到鸟的鸣叫也感到心,你们说,诗人的泪是怎样的泪?(国破家亡的泪:战火纷飞中流离失所的泪;是别离的人思乡的泪;深受战乱之苦痛苦的泪,仇恨的泪)覆巢之下,安有完卵?是啊,回望历史,痛苦的何止杜甫一人,还有谁在流泪?(失去了亲人的孩子、士兵、历经战乱折腾的千千万万的穷苦百姓)他们为何流泪呢?(为失去亲人、为百姓流离、为国家动荡、为山河破碎)指导朗读:这泪,如瑟瑟秋雨,裏挟着满腔的凄凉、悲惨和绝望,酒向了满目疮痍、遍地废墟的中原大地,冷冷地滴落在诗人的心头,也震撼着我们的心灵。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首诗吧。齐读全诗。(3)在多年的生离死别、颜沛流离之后,诗人终于听到了胜利的喜讯,“初闻涕泪满衣裳”又是怎样的泪呢?(这是喜悦的泪、激动的泪、感慨的泪)指名读,评点,再读。(点评:谁说杜甫“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今天你就是杜甫的知音。)B.想象感悟“欣喜若狂”。(1)看课文插图,请你展开想象的翅膀,把你见到的诗人一家欣喜若狂的样子描绘一番。(2)从此以后,不必妻离子散,天各一方,怎能不喜?从此以后,不用颠沛流离,远走他乡,怎能不喜?从此以后,可以家人团聚,尽享天伦,怎能不喜?C.朗读感悟“放歌纵酒”。(1)泪满衣襟,欣喜若狂,不足以表达诗人心中的喜悦,他还要做什么?读五六句。指名读,评议读“哼歌一一唱歌放歌,饮酒纵酒”,读出“放歌纵酒”的感觉。(点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2)想到在阳春三月就要回到久别的故乡,回乡的路上有 做伴,有 做伴,还有 做伴,此时,诗人喜到极致,忘乎所以,让我们一起感受诗人的“喜欲狂”,与诗人一同放歌纵酒,一同颜狂。全班读。D.体验感悟“归心似箭”。(1)杜甫的家乡在哪儿呢?(洛阳)(出示:司马光洛阳看花)洛阳春日最繁花,红绿荫中十万家。谁道群花如锦绣,人将锦绣学群花。师:在处处牡丹、户户天香的洛阳,牡丹品种各呈娇态,城内居民蜂拥往观,万人空巷。看花人摩肩接踵,如痴、如醉。群花竞放,可以比以锦绣,反过来,人们又在织锦描绘时把花的美好形象绣进去了。自已读一读。(2)洛阳美吗?想不想到洛阳走一?请生读最后一句(评:还在巴峡流连),小组读(评:到了峡)大组读(评:到了裏阳),全班读(评:洛阳到了!)(3)洛阳真美,你们看见了吗?看见了什么?请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把看到的阳春三月的洛阳美景用两三句话写下来,学生读自己描写洛阳美景的句子。(4)杜甫曾写过:“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更何况,洛阳如此之美,也难怪杜甫如此急切地想上归乡之路。这是一条怎样的归乡之路呢?(课件)师;大家看,从巴峡到巫峡,周围高山险峻,路途艰难。而出巫峡到襄阳,从襄阳到洛阳又是何等的长途跋涉、千里迢迢。在这里诗人却这样说,你怎么理解?(5)李白曾有一首诗,和杜甫的这一句有异曲同工之妙。“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诗人归心似箭,千里迢算什么,千山万水算什么?在诗人的眼里,美景就在眼前,洛阳就在眼前,故乡就在眼前。让我们同感受的诗人轻快愉悦的心情。齐读。4.当年,杜甫随着浩浩荡荡的逃难人群别离了故乡,历尽千辛万苦。现在,他又要和千千万万还乡的父老一起重归故里。这份喜悦,只是诗人一家人的喜悦吗?还有谁的喜悦?师:这是诗人杜甫的心声,更是唐朝千千万万苦难子民的共同心声。让我们与欣喜若狂的诗人一同放歌,与千千万万欣喜若狂的人民一起放歌吧!齐读全诗。四、诵读,懂诗人 1.你读懂了一个怎样的杜甫?(爱国、爱人民)2.杜甫晚年居无定所,携家漂泊,五十九岁病死于湘江的一条小舟之中。他一生命运多舛,生活艰难,时或衣食不得饱暖,后半生更是凄苦无依,甚至经历了幼子因饥饿而天折的痛苦。但是他笔下流露出的并不是自伤自艾的一已之悲,而是忧国忧民的巨大痛苦。他的大量诗篇都深切地表达了对天下民生的忧怀,企盼人民能逃脱生活的苦难。即便是自已所住的草屋被狂风卷破时还在呼喊:“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表示若得偿此愿,则“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出示诗句茅屋为秋风所破歌)3.让我们记住这位伟大的诗人!承袭这种悲天人的情怀!齐读诗句。【教学反思】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主题,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全诗为“喜”而作,包含着诗人强烈的爱国心,你是从哪些字词看出来的?能想一想诗人是怎么表达他的情感的吗?学生通过思考回答这些问题,自然就能感受到诗人的拳拳爱国之心。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有感情朗读,去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这次教学,我主要采用学生的自主学习,我让学生各自去查询当时的写作背景资料。训练学生理解古诗的方法,先让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划出不懂的字词,提出疑问后,再让学生交流、评议。整首诗重点字词的理解到整首诗意思的理解,完全是让学生自读自悟出来的。可是,由于安排不够合理,所以本课略微出现了一些前松后紧的情况,直接导致了学生在有感情诵读上没有充足的时间去练习。以后可以把理解诗句的意思跟理解诗歌主题合并起来,这样时间就充裕了。【板书设计】学习古诗的方法 知诗人,解诗题 抓字眼,明诗意 想意境,悟诗情。

    注意事项

    本文(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教学反思-9.古诗三首(3课时)人教部编版6498.pdf)为本站会员(得**)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