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口语交际习作七18135.pdf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第 1 页 口语交际习作七 教学 要求 1.根据读过的课文或读过的其他文章写一篇读后感。先和同学交流一下,说一说,再写下来。写好后和同学交换着看一看,交流一下自己写读后感的方法。2.写读后感要说清楚读的是什么书,要联系生活实际或引用相关资料,写出自己的真实看法和想法。3.题目可以用“读后感”或“读 有感”,也可以根据写的内容拟定题目。重点 难点 结合教材中的范文,仔细读,读后和同学交流一下各自的感受,然后归纳读后感的一般写法及要注意的问题。教学 课时 两课时 习作指导 一 阅读要求,明确重点 1.导语:同学们读过文章或书后,一定会有很多的感受,把自己读书后的体会、感想写下来就是读后感。2.写读后感,“读”是基础,要仔细地阅读,认真地思考,深入地感悟,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到文章的思想感情;“感”是重点,要着重写出自己的感受,不宜过多地重复作品内容。为了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感受,也可以适当引用相关的资料。3.提示:平时在阅读文章或书时,在文旁圈点批注,随时记下瞬间的思考与感受,遇到相关的资料随时积累下来,对写好读后感有很大帮助。二 赏析范文,归纳方法 1.学生自主阅读范文,并思考如何写好读后感。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讨论、交流看法。3.师生共同归纳出读后感的写法。读后感的写法:(1)紧扣原文,抓住重点。顾名思义,“读后感”是由读引发感。“读”,要紧扣原文的内容;“感”必须是从原文引发出来的感想、体会,不要面面俱到,泛泛而谈,应集中到自己感受最深的一点或几点上来发表议论。(2)联系实际,情感真实。读了一篇文章,产生了对现实生活或对某些问题的思考,于是激发了“感”。所以,写读后感一定要联系社会现实和自己的生活实际。联系实际一定要实事求是,写出自己的真实感想,忌说假话、空话、套话。(3)叙议结合,以“感”为主。读后感属议论文范围,但又不同于一般的议论文,常用的写法是夹叙夹议。可以适当引用原文中对自己触动最大、体会最深的章节、句段或人物的语言等,在此基础上写出自己的感想。为了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感受,还可以适当引用相关的资料。另外,可恰当运用一些平时积累的名言警句、古诗文名句和谚语等,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4)题目自拟,可增加副标题。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第 2 页 一般地说,读后感的题目是“读 有感”或“读后感”,也可以根据文章的内容或自己的感受拟一个醒目、新颖的标题,下面再写副标题。如:愤怒与惋惜 读圆明园的毁灭有感 永远屹立的丰碑 读狼牙山五壮士有感 三 明确要求,开启思路 1.本单元有哪几篇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什么?(圆明园的毁灭狼牙山五壮士难忘的一课最后一分钟,本单元以“勿忘国耻”为主题。)2.老师指导。本单元的课文,展现的是在中国近代史上,中华民族受尽屈辱、中华儿女奋力抗争的一幕幕,以选取正面典型事例为主,同时还正视了近代史上的国耻,体现了强烈的爱国热情与民族精神。3.明确要求。本次习作主要是围绕本单元课文或同一主题的文章写读后感,我们一定要把习作与单元主题结合起来,把写读后感与整理、运用资料结合起来,提高自身的语文综合素养。4.开启思路。(1)思考自己以本单元的哪篇课文或同主题的文章为写作内容。(2)小组间相互交流,谈谈自己的感受。要练说,得练听。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3)集体交流,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活跃学生思维。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四 自改互评,教师反馈 要练说,先练胆。说话胆小是幼儿语言发展的障碍。不少幼儿当众说话时显得胆怯:有的结巴重复,面红耳赤;有的声音极低,自讲自听;有的低头不语,扯衣服,扭身子。总之,说话时外部表现不自然。我抓住练胆这个关键,面向全体,偏向差生。一是和幼儿建立和谐的语言交流关系。每当和幼儿讲话时,我总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第 3 页 是笑脸相迎,声音亲切,动作亲昵,消除幼儿畏惧心理,让他能主动的、无拘无束地和我交谈。二是注重培养幼儿敢于当众说话的习惯。或在课堂教学中,改变过去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取消了先举手后发言的约束,多采取自由讨论和谈话的形式,给每个幼儿较多的当众说话的机会,培养幼儿爱说话敢说话的兴趣,对一些说话有困难的幼儿,我总是认真地耐心地听,热情地帮助和鼓励他把话说完、说好,增强其说话的勇气和把话说好的信心。三是要提明确的说话要求,在说话训练中不断提高,我要求每个幼儿在说话时要仪态大方,口齿清楚,声音响亮,学会用眼神。对说得好的幼儿,即使是某一方面,我都抓住教育,提出表扬,并要其他幼儿模仿。长期坚持,不断训练,幼儿说话胆量也在不断提高。1.个人根据之前学习的读后感的一般写法评价自己的读后感并提出修改意见。2.组内交流读后感,同学提出补充修改意见。3.集体交流,学生交流写读后感的心得。例文赏析:读养花有感 今天,我认真地读了老舍先生写的养花这篇文章,很受启发。当我读到“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既须劳动,又长见识”时,我脑海里顿时浮现出老舍先生全家抢救花草的忙碌情景:“全家动员,抢救花草,十分紧张。几百盆花,要很快抢到屋里去,使人腰酸腿疼,热汗直流。”唉,我以为养花是一桩很悠闲、很轻松的事,真没想到,养花还要这样劳累,还需要付出这样艰辛的劳动。我想:养花既然如此辛苦,老舍先生为什么还要养花呢?我开卷重读,寻找答案。文章一开头,老舍先生就明白地告诉我们:“我爱花,所以也爱养花。”啊!我醒悟了:通篇文章谈到的“喜”是“爱”,“忧”也是“爱”,“笑”是“爱”,“泪”也是“爱”。老舍先生一家都“爱”花呀!这个“爱”字很有哲理,对我很有启发。我体会到:一个人如果“爱”上了某一事物,“爱”就是动力,无论遇到多大困难,付出多么艰辛的劳动,他都能坚韧不拔地干下去,干出一个好结果来。对于这一点,我在学习上也有所体会。以前,我怕写作文,一写作文就头疼,看着题目咬笔杆,半天写不出一个字来。后来,经过老师的悉心引导,我对作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也逐步由怕作文变成了爱作文。不管严寒酷暑,不管电视里的节目多么吸引人,我都闭门伏案,静下心来,冥思苦想,精心构思,把老师布置的作文竭尽全力写好。学得的确艰苦,但我却不觉得苦。因为我爱作文嘛!就是这个“爱”字给我增添了力量。你看,老舍先生辛勤养花的结果迎来的是“满院飘香”;我辛勤作文的结果换来的是作文成绩在班里“名列前茅”,我的汗水没有白流。掩卷沉思,细细回味,不禁想起生物学家达尔文的故事来。达尔文之所以能成为著名的生物学家,就因为他从小就爱上了生物学。小时候他爱观察小蚂蚁,一看就是半天,并不觉得厌倦。他中学时代更爱上了这门学科,收集昆虫标本时,双手拿不了,就用嘴唇咬着带回家。上大学时父亲要他学商、学医,到头来,他还是转学生物。毕业后,达尔文坐着一艘大帆船周游世界,收集动物标本,研究它们演变进化的情况,那真是历尽了艰辛,吃够了苦头。达尔文的汗水也没白流,终于写出了举世闻名的物种起源。达尔文与老舍先生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热爱自己从事的工作。正因为有“爱”,才会坚持;正因为有“爱”,才会百折不挠;正因为有“爱”,才会取得事业的成功。让我们用“爱”去全心地生活,全心地从事每一项工作吧!评析:从这篇读后感中,我们体会到写读后感,首先要读懂文章,掌握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这样才能“感”在点子上。小作者初读 养花 时,其理解是肤浅的,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第 4 页 只感到养花是辛苦的。但再读时,产生疑问:“养花既然如此辛苦,老舍先生为什么还要养花呢?”通过这一自问,又进一步读懂:源于作者“爱”花。小作者又引用达尔文的事例作为补充,更加印证自己的体会:“一个人如果爱上了某一事物,爱就是动力,无论遇到多大困难,付出多么艰辛的劳动,他都能坚韧不拔地干下去,干出一个好结果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