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单元评价检测(三)8674.pdf
-
资源ID:84965618
资源大小:479.13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单元评价检测(三)8674.pdf
班级 姓名 得分 单元评价检测(三)第 4 章(45 分钟 100 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 9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27 分)1.懂得一些燃烧与爆炸的基本常识,可以使我们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下列图标与燃烧和爆炸无关的是()2.开辟防火带(用于防火的通道)是灭火的重要措施之一,在树林中间开辟防火带的主要目的是()A.便于消防人员快速通行 B.将可燃物与火源隔离 C.减少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D.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3.(2011怀化中考)下列灭火方法中,不正确的是()A.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B.木柴着火用水浇灭 C.电器着火用水扑灭 D.实验桌上洒出的酒精着火用湿抹布盖灭 4.(2012南充中考)小明同学从 S+O2 点燃 SO2中获得以下信息:该反应中反应物是硫和氧气;该反应发生的条件是点燃;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和原子个数保持不变;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保持不变;参加反应的硫和氧气的质量比为 21。其中正确的信息是()A.B.C.D.5.(2012兰州中考)工业上利用下列反应制取金属 Hg:4HgS+4CaO=4Hg+3X+CaSO4。该反应中 X 化学式为()ACaS BSO2 CSO3 DCaSO3 6.(2011聊城中考)根据反应事实可以推出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下列推理中不合理的是()选项 化学反应事实 影响因素 A 蜡烛在纯氧中燃烧的火焰比在空气中燃烧的火焰更明亮 反应物浓度 B 煤粉比煤块燃烧得更加剧烈、更加充分 反应物种类 C 碳在常温下不与氧气反应,点燃时能与氧气反应 反应温度 D 双氧水在通常情况下难分解,加入二氧化锰后迅速分解 催化剂 7.(2011株洲中考)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在化学反应中只有燃烧才能放出热量 B.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都是燃烧 C.煤、石油、天然气燃烧都放出大量的热,都是重要的燃料 D.只要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可燃物都能燃烧 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就是燃烧 B剧烈的燃烧都会引起爆炸 C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燃烧获得的 D有些化学反应会吸收热量 9.(2012宜宾中考)一定条件下,下列物质在密闭容器内反应一段时间,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物质 X Y Z W 反应前质量/g 10 反应后质量/g a 根据上表信息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Z 是反应物,Y、W 是生成物=15 C.反应中 Y、W 两种物质变化的质量比为 229 为化合物 二、填空与简答题(本题包括 3 小题,共 39 分)10.(12 分)某校五楼寝室学生熄灯就寝后,一同学违规点蜡烛看书,不小心引燃蚊帐,导致火灾,就此事件回答下列问题:(1)从物质燃烧条件看,蚊帐是_。(2)该同学慌忙打开房门,致使火势迅速扩大,其原因是_ _。(3)同寝室同学惊醒后,一边拨打“119”,一边采取了下列自救措施,其中正确的是_(填序号)。A.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逃离 B.跳楼逃生 C.藏在桌子底下等待救援(4)消防队员用高压枪喷水将大火扑灭,水灭火的原理是_。11.(15 分)据媒体报道:一辆行驶在某国道上运送镁粉的罐车起火,消防队员采取了覆盖沙土的方法将火扑灭。看到这篇报道某同学产生疑问:消防队员为什么不用水或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于是他查阅了相关资料,得到如下信息:镁遇热水反应产生氢氧化镁和氢气;燃烧的镁可以在二氧化碳气体中继续剧烈燃烧生成白色的氧化镁和黑色的碳。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覆盖沙土灭火的原理是_。(2)解释镁粉着火不能用水灭火的原因_。(3)写出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由镁可以在二氧化碳气体中燃烧的事实,你对燃烧、灭火有什么新的认识(各写一种):燃烧:_;灭火:_。12.(12 分)如图是密闭体系中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和“”分别表示氢原子和氧原子。(1)反应前方框内应再填入 1 个_微粒(填字母)。(2)该反应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反应。(3)写出符合该微观示意图的一个具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 _。三、实验与探究题(本题包括 2 小题,共 34 分)13.(16 分)如图甲所示装置,是通过测定白磷燃烧前后质量变化的情况,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试完成下列问题:(1)用烧热的玻璃管接触锥形瓶中的白磷看到的现象是_ _;玻璃管上的气球_。(2)左盘锥形瓶瓶口在白磷点燃后要塞紧瓶塞,原因是_ _。(3)在设计上,玻璃管上方系一瘪气球的目的是_。(4)实验时,除了可以用加热后的玻璃管点燃白磷,你还能找出其他点燃瓶中的白磷的方法吗_。(5)实验结束后(锥形瓶已冷却到室温),发现瓶中白磷过量,为了防止白磷在空气中燃烧,将锥形瓶瓶口倒置于盛满水的水槽中(如图乙所示),拔下瓶塞,发现水进入锥形瓶中,进入锥形瓶中的水约占锥形瓶容积的_,原因是_。14.(18 分)某同学为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查阅资料得知:白磷着火点为 40,红磷着火点为 240,它们在空气中燃烧都会生成刺激呼吸道的白烟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易溶于水,并能与水反应。他按图 A、图 B 所示装置进行对比实验:(1)用图 A 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铜片上的白磷燃烧产生白烟,铜片上的红磷和水中的白磷不燃烧。再用图 B 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不通氧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通氧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根据上述实验得出,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_。(2)根据燃烧的条件选择填空:用扇子扇炉火不会熄灭,而是越扇越旺,原因是_;用扇子扇蜡烛的烛火一扇就立即熄灭,原因是_(以上均填序号)。A.可快速地提供燃烧所需的氧气 B.空气流动虽带走热量,但温度未降到着火点以下 C.主要是空气流动带走热量,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3)图 A 与图 B 所示实验相比,符合环保要求的是图_。(4)如果将玻璃杯倒扣在两支燃着的蜡烛上(如上图 C),蜡烛熄灭情况将如何_。请根据你的猜想,并对你的猜想进行合理解释_。答案解析 1.【解析】选 D。A 为禁止携带火种;B 为禁止燃放鞭炮;C 为禁止烟火;D 为禁止鸣喇叭,该图标与燃烧和爆炸无关。2.【解析】选 B。根据灭火的三种方法:将可燃物与火源隔离,隔绝氧气,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可知森林发生火灾,开辟防火带是为了将可燃物与火源隔离,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3.【解析】选 C。水能导电,不能用水浇灭电器着火引起的火灾。4.【解析】选 B。由反应 SO2 点燃 SO2知:一个硫分子和一个氧分子反应生成一个二氧化硫分子,反应前后分子总数比为 21;硫和氧气的质量比为 3232=11,错误,选 B。5.【解析】选 A。本题考查学生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判断物质的化学式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应明确两点:(1)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原子个数不变的特征;(2)分析清楚反应前后各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从而确定未知物质的化学式。由题意知,反应前,有 4 个汞原子、4 个硫原子、4 个钙原子、4 个氧原子,反应后已有 4 个汞原子、1 个硫原子、1 个钙原子、4 个氧原子,这样还缺少 3 个钙原子、3 个硫原子,由于 X 前的化学计量数为 3,故 X 的化学式为 CaS。6.【解析】选 B。蜡烛在纯氧中燃烧的火焰比在空气中燃烧的火焰更明亮是因为纯氧的浓度比空气中氧气的浓度大,A 正确;煤粉与煤块属于同种物质,煤粉比煤块燃烧的更加剧烈、更加充分是因为前者与氧气接触更充分,B 不正确;碳在常温下不与氧气反应是因为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点燃时温度达到了着火点,所以与氧气反应,C 正确;双氧水在常温下很难分解,但在加入二氧化锰后迅速分解,是因为二氧化锰具有催化作用,D 正确。7.【解析】选 C。本题考查考生对燃烧的条件及燃料的利用的掌握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应明确三点:(1)化学反应中的热现象;(2)燃烧的概念与条件;(3)三种重要的化石燃料。有些化学反应如氧化钙与水的反应,不是燃烧也会放出热量,A 不正确;铁生锈、木柴腐烂等也是物质与氧气的反应,是缓慢氧化,不是燃烧,B 不正确;煤、石油和天然气是三种重要的化石燃料,C 正确;温度达到燃烧需要的最低温度还需要与氧气接触,可燃物才会燃烧,D 不正确。8.【解析】选 D。电灯通电发光、放热但不是燃烧,A 不正确;剧烈的燃烧发生在有限空间内才能引起爆炸,B 不正确;人类利用的能量如太阳能就不是通过燃烧获得的,C 不正确;碳与二氧化碳的反应吸收热量,所以只有 D 是正确的。9.【解析】选 A。本题考查考生对反应中数据的分析处理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应明确三点:(1)反应物的质量将变小,生成物的质量将变大;(2)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3)能根据数据判断反应类型,确定各物质的质量比。分析表格数据,Y 由 2.2 g 变为 4.4 g,W 由 0.9 g 变为 1.8 g,故 Y、W 属于生成物,新生成的 Y 和 W 的质量分别为 4.4 g-2.2 g=2.2 g,1.8 g-0.9 g=0.9 g,其质量比为 2.2 g0.9 g=229;Z 的质量减少,属于反应物,参加反应的 Z 的质量为 16.2 g-8.1 g=8.1 g,远大于 2.2 g+0.9 g=3.1 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一定生成 X,且生成 X 的质量为 8.1 g-3.1 g=5 g,反应后 X 的质量变为 10 g+5 g=15 g,此反应反应物是一种,生成物为三种,属于分解反应,Z 一定属于化合物。故选项中只有A 不正确。10.【解析】本题考查火场自救方法。(2)打开房门空气流通,含氧量大的外界空气进入,火势更旺,并迅速扩大蔓延。(3)火灾自救逃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可防止有害气体或烟尘进入体内,是正确的;因为热气流上升,越低处烟尘越少,故低下身子沿墙壁跑出火灾区是正确的;跳楼逃生易造成危险,不提倡;一般衣柜、桌子都属于易燃物,藏在衣柜或桌子底下等待救援非常危险。(4)水覆盖在可燃物表面,吸收热量蒸发,带走大量的热,使周围环境温度降低。答案:(1)可燃物(2)因为打开房门空气就会流通,为燃烧提供充足的氧气(3)A(4)降低可燃物的温度 11.【解析】覆盖沙土灭火是为了隔绝氧气;由于镁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气,氢气能够燃烧,并且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易发生爆炸,所以镁粉着火不能用水灭火;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生成氧化镁与碳;通过上述事实可知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加,有些物质着火(如镁等)不能用水或二氧化碳灭火等。答案:(1)隔绝空气(或氧气)(2)镁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气,氢气能够燃烧,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易发生爆炸(3)2Mg+CO2 点燃 2MgO+C 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加 有些物质着火(如镁等)不能用水或二氧化碳灭火 12.【解析】本题考查如何根据图中信息正确地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读懂反应前后物质结构的相关变化。(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原子的个数反应前后不变,因此填入一个 D 选项微粒后正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2)该反应中,从分子种类可知反应物是一种,生成物是两种,属于分解反应。从分子的结构分析,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符合该反应类型。答案:(1)D (2)分解 (3)2H2O 通电 2H2+O2 13.【解析】(1)锥形瓶中充满空气,烧热的玻璃管接触锥形瓶中的白磷,白磷会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气体受热膨胀,气球会先变大,冷却后会变小。(2)为了防止外界气体进入或瓶内气体逸出造成质量发生改变,所以应塞紧瓶塞。(3)燃烧时瓶内气体受热膨胀,压强增大,为了防止瓶塞被弹起,在设计上,玻璃管上方系一瘪气球。(4)可以使用聚光镜点燃瓶中的白磷。(5)白磷燃烧消耗瓶内的氧气,而生成物是固体,使瓶内压强小于外界压强,水会进入锥形瓶中,又因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 1/5,所以进入锥形瓶中的水约占集气瓶容积的 1/5。答案:(1)白磷会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 开始气球膨大,冷却后缩小(2)为了防止外界气体进入或瓶内气体逸出造成质量发生改变(3)防止瓶塞被弹起(4)可以使用聚光镜,使白磷燃烧 (5)1/5 白磷燃烧消耗瓶内的氧气,而生成物是固体,使瓶内压强小于外界压强,水会进入锥形瓶中,又因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 1/5,所以进入锥形瓶中的水约占集气瓶容积的 1/5 14.【解析】(1)根据上述实验可判断燃烧的条件是可燃物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2)用扇子扇炉火不会熄灭,而是越扇越旺是因为虽然空气流动带走热量,但温度并未降到着火点以下,并可快速地提供燃烧所需的氧气,用扇子扇蜡烛的烛火一扇就立即熄灭,是因为空气流动带走热量,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3)图 A 在空气中进行,生成的五氧化二磷会造成空气污染,而 B 是在水中燃烧,所以 B 符合环保要求;(4)由于热胀冷缩,蜡烛燃烧生成的热的二氧化碳气体体积变大,密度变得比空气的小,会聚集在玻璃杯的上方,使上方的蜡烛先熄灭。答案:(1)通常需要接触空气(或氧气),且温度达到着火点 (2)A、B C(3)B (4)上层蜡烛先熄灭,下层蜡烛后熄灭 由于热胀冷缩,蜡烛燃烧生成的热的二氧化碳气体体积变大,密度变得比空气的小,会聚集在玻璃杯的上方,使上方的蜡烛先熄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