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优质教案8865.pdf
-
资源ID:84983321
资源大小:456.63KB
全文页数:14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优质教案8865.pdf
1/14 马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3.通过朗读并结合插图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感受诗人的豪情壮志和一幅渴望立功报国的赤子之心。教学重点:1.学习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教学难点:通过朗读并结合插图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感受诗人的豪情壮志和一幅渴望立功报国的赤子之心。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教师启发谈话:马诗是一组以马诗为题材的组诗,共有二十三首,名为咏马,实则咏人。这首诗为组诗中的第五首,诗人借咏马来抒写自己的情怀。2.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教师范读,使学生整体感受,激起兴趣。2/14 自己试读课文。对照格里的生字画出文中的生字,同桌间互相读一读,读准字音。出示生字卡,开火车读生字。三、细读课文,读懂诗句。你一定想把这首诗读给同学们听吧,那你可得多读几遍。(生自由读诗句)指名学生读诗句。(请读的好的学生配上音乐再读一读)你可以看着图也可以看着诗,你想到了什么?(诗中一、二句展现出边疆战场的景色: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构成了一幅立体的图画,这是一幅任凭千里马奔驰飞腾的“画卷”。平沙如雪的疆场寒气凛凛,但它是英雄用武之地。三、四句借马以抒情:何时战马才能配上金络脑,快步驰骋在清秋的大地上?)男、女生进行比赛,看谁读的好。四、朗读背诵,体会感情。指导学生背诵古诗。会背这首古诗了吗?先自己试一试吧。指名学生背诵。分四人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集体背诵古诗。3/14 五、课外延伸,注重积累。你还收集了哪些和马有关的古诗?背给同学们听听吧!板书设计:马诗 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石灰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学生通过学习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理解诗句中重点词语的意思,并说说诗句的意思。了解作者生平事迹。2.能力目标:学生能凭借诗歌语言文字,感受石灰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精神。结合作者生平及当时时代背景体会作者不同流合污、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3.情感目标: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古诗的意境美,并使学生受到情感教育。学情分析 石灰吟是一首表达自己人生处世观的咏物诗,与一些写景 4/14 诗不同:对于写景诗,学生比较容易读懂,还可以领略到那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境界;而对于咏物诗,学生读文字本身容易知道诗歌写了什么,但其中蕴含的深刻内涵,学生处在似懂非懂状态之中。学生与文本之间存在着距离,这种距离可能有时间上的,历史上的,知识水平上的,情感上的学生由于自己的知识水平阅历的限制,人生体验的缺乏,他们面对精彩的文本,可能是毫无知觉的,因而对诗歌的深层探究不一定到位。重点难点 1.能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2.感受古诗美的意境,使学生受到情感教育。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1.同学们,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在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文化长河中,诗歌朝气蓬勃,弥久不衰。我们从小一直学古诗,请同学们回想一下,你还记得哪些诗?(指名吟诵两至三首古诗)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流传千古的诗石灰吟(板书课题),齐读诗题。3.了解诗人:石灰吟的作者是明代诗人于谦。于谦(1398-1457),浙江杭州人。明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公元 1421 年,考中进士,历任监察御史,山西、河南巡抚,兵部尚书等职。为官清正,不畏强暴,深受人民爱戴。公元 1457 年,被奸官 5/14 诬陷杀害.4.释题:吟:吟诵,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如孟郊的游子吟、白居易的暮江吟、李白的白头吟等,于谦所吟的事物是石灰。二、初读课文、质疑问难。1.质疑:作者为什么要吟诵石灰呢?大家了解石灰吗?课件出示石灰的相关知识。2.出示古诗,学生自由读诗,要求读正确。3.范读,明确节奏。石灰吟 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4.指名读,要读出韵律美。5.默读,想一想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6.回顾前两首诗的学法。(先读懂诗中物的形象,再联系诗人生平,体会诗人的情怀志向。)7.自读。诗中的石灰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诗人借石灰想告诉大家什么?石灰只是一种没有生命、没有感觉的事物,可是诗中有几处,却让人分明觉得石灰好像活了起来,具有了人的情感。集体交流:(预设)(1)“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板书:千锤万击、烈火焚烧)6/14 千锤万击:形容开采石灰原料非常艰难。锤,锤打。击,击打、开凿。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经受千锤万击才出深山,烈火烧炼也很平常淡然,好像很平常的事情。首句写开采石灰岩的艰难困苦,表明石灰从出世时就经受考验。第二句写了石灰在烧制过程中要经过烈火的煅烧。面对严峻的考验,却能够从容自若,处之泰然。“烈火焚烧”与“若等闲”,形成鲜明的对照,更加衬托出石灰的顽强。(2)“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板书:粉骨碎身、清白留世)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纵然粉身碎骨全不惧怕,只要能把清白留在人间。这两句借石灰之口,一语双关。表示出作者不怕牺牲的精神以及永留高尚的品格在人间的追求。三、深入研读,领略意境。1.讨论交流:读 1、2 两句你想到了什么样的情景?“千、万”说明次数多,这个词说明了什么?(抓住“千锤万击”引导学生想象山石承受千锤万击以及烈火焚烧的情景)。见到此情此景,你体会到了石灰的哪些品质?(不怕磨难、不畏艰险)齐读 1、2 两句。2.过渡:石灰还受到了什么磨难?读 3、4 两句,这时你看到了什么画面?这两句写出了石灰的什么特点?(勇于献身、清白留世、洁身自好)齐读 3、4 两句。3.小结石灰的高贵品质并指导学生练读全诗,读出对石灰的尊 7/14 敬。4.由这样的石灰你会想到什么样的人?(刚强勇敢、勇敢奉献、勇于牺牲的英雄)于谦是不是这样的人呢?5.于谦仅仅是写石灰吗?他为什么要写这首诗呢?(他要做个像石灰一样清清白白的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师小结:是的,千锤万击、烈火焚烧、粉骨碎身的是石灰,将人生中千万次考验视若等闲,决意把清白留在人间的,却是诗人于谦。虽然他没有直接写出自己的志向,但透过那被赋予了生命,赋予了情感,赋予了像作者一样具有高尚品格的石灰,我们分明看到了在诗句的背后,站着一个立志清白做人的于谦。这就是古诗中“托物言志”的写法。齐读全诗,读出赞扬之情。6.于谦是个怎样的人呢?(课件出示于谦生平事迹)了解于谦生平事迹及当时时代背景,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引导学生朗读古诗,深入体会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情感。(1)(出示)于谦:明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民族英雄。公元 1421 年,考中进士,他为官清正,不畏强暴,救济灾荒,关心百姓,深受人民爱戴。于谦外出巡按江西,昭雪了被冤枉的几百个囚犯。(2)正统十四年,蒙古瓦剌部大举入侵,宦官王振挟持英宗亲征导致英宗被俘,震动朝野。于谦升任兵部尚书,全权负责京师防御。当时朝廷中有些人主张南迁,于谦提出“社稷为重,君为轻”,反对 8/14 南迁,并拥立景帝,率京师群众击退瓦剌军,使千百万人民免遭涂炭,局势转危为安。景泰八年,景帝病重,英宗复位,于谦却遭受诬蔑被定为谋逆罪,判处死刑。7.练习朗读:这一天,北京乌云压城,闷雷滚动。城中的老百姓扶老携幼,来为于谦送行。(指名读书最好的一生读)你就是于谦,刑场上,你轻轻吟道 此刻,于谦很坦然。他已经无愧于自己,无愧于百姓,无愧于国家,无愧于天地,死亦何惧?但他分别听到,身后的百姓们,也在轻轻地吟诵着(指名一个大组读)那声音一开始是轻轻的,也许是对当权者还有丝丝恐惧,渐渐地,应和的人越来越多(指名两个大组读)于谦的鲜血染红了大地,他走了,他再也听不到了,但那男女老少感天动地的吟诵声在天地间久久回荡着(齐读)那声音越来越轻,越来越轻,似乎是天地的悠悠回音(齐读“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要留清白在人间”)那声音似乎消失了,但它又没有消失,几百年来,那声音一直在每个人心中响起着。这一刻,让我们默默地把诗中的一字一句都铭记在自己的心中。8.学习这篇课文你对于谦有了什么样的认识?这首诗给了你怎样的启发?将自己的感想写一写。四、总结拓展,感悟升华。9/14 石灰吟这首诗,于谦这个人,让你深深读懂了四个字,让你永远难忘四个字,那么,这四个字是(指名读两次)这四个字是(齐读)是的,清白留世是于谦之志,清白留世是立身之本,清白留世是民族之魂!让我们把这首石灰吟,读进自己心里,读进每个人的心里去吧!(全体起立背)板书设计 石灰吟 【明】于谦 清白留世 竹石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并能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2通过多种形式、不同要求的感情朗读,让学生真切而深入地感受诗人高洁的品格。3通过对诗文的理解,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立志、做人的情感熏陶。【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并能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教学难点】通过多种形式、不同要求的反复诵读,让学生真 10/14 切而深入地感受诗人高洁的品格。【教学方法】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教学媒体】幻灯片【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课前活动:诗谜导入 1.同学们,上课前我们先来开动开动脑筋,猜两则谜语。请看第一则: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风【唐代】李峤【简析】能吹落秋天的落叶,能催开春天的鲜花。刮过江面能掀起千尺巨浪,吹进竹林能使万竿倾斜。(二)自怜结束小身材,一点芳心未肯灰。时节到来寒焰发,万人头上一声雷。爆竹【明代】黎淳【简析】虽然我的身材瘦小,全身被扎得紧紧的,但是,我并不因而心灰意冷。等到适当的时节,我的心中就会引燃火焰,在万人头上发出如雷的声响。2.男女生分读两首诗。一、了解咏物诗 1我们学过写景诗、送别诗,那么大家说以上两首诗是什么诗呢?(板书;咏物诗)2什么是咏物诗呢?抽生说。11/14 师:简而言之,咏物诗就是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情的诗歌。(板书:托物言志、借物抒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咏物诗竹石。二、学诗悟情(一)今天老师教大家一种学习古诗的方法,叫“三步学习法”,即:解诗题、知作者读诗文、明诗意悟诗情(二)学习竹石(板书;竹石)1解诗题,知作者(1)读诗题,知道了什么?竹石是扎根在石缝中的竹子。(2)抽生展示收集到的作者郑燮的资料,其他学生捕捉信息。(3)一般我们看到的竹子是长在什么地方?从诗题你猜猜作者郑燮要写什么?猜猜作者郑燮想表达什么情感?(4)学生猜测 究竟作者郑燮写的和大家猜的是否相同呢?我们来登上第二级台阶读诗文明诗意。2读诗文,明诗意(1)请大家自读这首诗,借助注释和已有的经验读读诗文,想一想每句诗讲的是什么意思?我相信大家有能力完成这个任务。(2)看大家学得认真,大家都是自信、勇敢的学生,谁来试一试说说诗意?竹石诗意:竹子抓住青山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经历成千上万次的折磨和打击,它依然那么坚强,不管你是吹来酷暑的东南风,还是吹来严冬的西北风,它都能经受得住,还会依 12/14 然坚韧挺拔,顽强地生存着。3第二级台阶的任务已经完成。我们来挑战最难任务悟诗情。同学们,竹石这首诗中哪一个词最打动你?为什么?预设:(1)“咬”,咬字什么意思?(本义:用牙齿把东西夹住或切断弄碎。)竹子他有牙齿吗?作者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拟人手法,表现出竹子具有与人一样的倔强和坚韧的性格。,谁来读出竹子的这种性格。(你就是那棵竹子,读出你的性格,抽 2 生读)评价:一个“咬”字使我们感到竹子多么顽强的力量呀!齐读。(2)作者在这里写的“破岩”“东西南北风”写的是什么?面对这些竹子有什么表现?一个“任”字,又写出了竹子凛风而立无畏无惧、慷慨潇洒、积极乐观的精神面貌。破岩恶风,压制摧残着竹枝的生长,竹枝“咬”住青山,扎根破岩,挺立风中,虽经千磨万击,不管是在炎夏还是在寒冬,仍然节节向上,傲然屹立,我们能体会到竹子的什么精神?(3)补充作者郑燮辞官回乡卖画为生的故事 这不正是作者那种不屈不挠的高尚人格的映射吗?(4)引读 破岩恶风是凶残的,但在恶势力的催残中,竹枝不仅没有屈服,反而更加坚劲挺拔。读: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13/14 “千磨万击”写恶势力之甚,“东西南北”写恶势力无处不有,但是傲竹凛风而立、斗恶不止。读: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那里还只是竹子,分明是坚韧顽强的斗士!他什么都不怕!读: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4.下面让我们把体会到的情感带回全诗,有感情地读诗,通过你的读让我们感受到竹子的精神,诗人的品质。学生练习感情读。抽三个学生读 预设评价:你的读让我们感到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坚韧不拔的品质。预设评价:你的读让我们感到郑燮刚正不阿、正直不屈、铁骨铮铮的骨气。预设评价:你的读让我们感到郑燮那种正直倔强的性格,决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的高傲风骨。三、书法展示(配乐)学懂了诗,背会了诗,请同学们认真地将这首诗写到展示纸上。四、拓展延伸 自然界中的万物,大至山川河岳,小至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我们描摹歌咏的对象。古人很喜欢咏物,仅全唐诗已存 6021 首。请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收集咏物诗,进一步积累。同学们,竹石这首诗给了我们以生命的感动,让我们伴着优 14/14 扬的乐曲一齐来背诵这首诗,希望同学们今后无论面临怎样恶劣的环境,怎样大的困难,都要像竹石一样刚强勇敢,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